太上感应篇是本什么样的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太上感应篇是本什么样的书?,第1张

太上感应篇,这一部书,实在说是一篇不太长的文章,可是在历代的古圣先贤,给我们做的注疏讲义,内容非常丰富,不但包括了儒家的精要,而且将道家佛家的精华都收揽在其中,那麽,这一部书的名称呢?就叫做感应篇汇编,这一部书的真正作者,已经很不容易去考证了,正文第一句,太上曰,太上呢?我们可以看做是至尊的一种称呼,所谓,称天立教,指示人不可以疏忽,要认真的去体会天道,也就是天理,顺乎人心,而去奉行的意思,所以叫太上,在注疏里面,那麽,也有一些人啊!将这个太上,说为老子的尊称,这是不是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我们不敢断定,这是需要经过考证的,如果是老子,我们晓得,在史记里面,所记载的,老子是与孔老夫子,同一时代的人,年龄比孔老夫子要大十几岁,他生在西元前五百六十一年,卒於西元前四百六十七年,史记里面这样记载的,说他姓老名单,字阳,外号称之为阳子,当中国西汉之初,老就转为李姓,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木子李,把这个字改了,改了这个李姓了,那麽,后世的子孙,在他家谱里面,追名为耳,出生在相国,相这个地方,在河南鹿邑县,东方十五里的,这个所在,他是生於相之赖乡,曲仁里,可见得这个史书里面啊,将他的尊址,居住,记载的很详细,那麽,相这个地方,当时是属於陈国,在老子二十八岁的时候,也就是西元前五百七十四年,楚国灭了陈国,那麽,相这个地方呢?就成为楚国的领土了,入了楚国的版图,那麽,后来楚国,把这个地方改称为苦,把相这个地方,改成为苦,因此,老子的籍贯,要从他出生的年代来说呢?他是陈国,相人,要从他晚年时候来讲呢?他是楚国的苦人,就是苦县人,他在世的时候,寿数很大,他活到了九十五岁,是一位长寿的老先生,那麽,相传这一篇文章,是他老人家留传下来的,究竟是不是姑且不论,但是,这一篇东西呢?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在北部与南部,也都讲过感应篇,所使用的时间,大概是四十五个小时,到六十个小时之间,当然,今天在此地呢?我们也只能用两个小时来介绍感应篇的大意,其目地呢?是希望诸位同修,能够提起兴趣来研究,来读诵,来实行,造自己之福,造一家之福,造社会国家之福,这是我们研学的目标,全篇是以开头的四句为总纲,这就是所说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啊,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四句,把感应理与事,都说得非常的透彻,感好比种植,应好比是花果,有感必有应,随感随应,这是天然之道,这个道理,非常之深,当然也不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够说得完,佛在经论里面,给我们的启示,所谓世出世间万事万物无非是一大感应啊!如果要彻底探讨感应之理,必须要从大经大论,於甚深般若之中去探讨,理明了之后,我们对於感应,信得才真,信得才切,而后我们进修才有余地啊!成就是必然的。

过去,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一生之中,留给我们的遗教,可以说是相当的丰富,现在在台湾台北,有一个佛教出版社,将大师一生的遗教搜集起来,编了一个全集,是精装六大册,那麽在全部遗教里面,我在讲席当中,把他归纳为五句,二十个字,就整个包括了大师一生的教化,也就是说,他老人家一生教化的纲领,不出这二十个字,第一句讲的是「敦伦尽分」,伦就是伦常,分是本分,所谓五伦十义啊!这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第二句「闲邪存诚」,是要做心地的功夫,也就是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印祖以四个字来说明,闲邪存诚,与儒家讲的这八个字是一样的,第三是说「诸恶莫作」,前面那两句敦伦尽分是自修,是修身,闲邪存诚是修心,以身心作基础,再进一步,做诸恶莫作这就是消灾,我们一切的灾难,是过去世,现在世恶业的感应,如果我们从此以后,真正能够做到诸恶莫作,我们一切的灾难,就渐渐的远离了,灾消了以后,我们进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培福,培福怎样培法呢?那就是要做到「众善奉行」,这一些在了凡四训里面,已经把这个道理,大略的说过,在这一篇里面,将这些细目,具体的开示给我们,便於受持,便於我们依教修学,所以这一篇东西印祖取他代替佛门的戒律,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佛法的修学,一定是以戒律为基础,所谓是因戒生定,因定才开慧,何况我们智慧,不能够现前,就是由於我们业障太重,障碍了我们的智慧,性德,那麽,我们怎样叫智慧开、性德现前呢?首先要讲消灾,消灾怎麽个消法,过去章嘉大师曾经告诉我,必须要修忏悔法门,所以十大愿王,忏悔业障列为第四条,这个前面四条,都是属於修学的基础,罪业怎麽忏除法,就是要知道善恶,要知道自己的过失,改过自新,这个才叫真忏悔,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消除业障啊!因此这一篇全篇宗旨所在,就是后面的一句话,「改过迁善」,能改过迁善,自然就能转祸为福啊!可见得我们的障碍,我们的灾难,别人不能够给我们排除,别人也不能够代替我们,必须要靠自己认真的努力,才能够做到转祸为福,转迷成悟,转凡成圣,这一桩事,实在讲并不难啊!世间之难事,是以求人为最难,这一桩事情不必求人,这是求自己的事情,只要自己能努力肯发奋,一定可以做到功德圆满,这是首先,我们要认识的,我们要改造自己的命运,转移自己的命运,关键的所在,就在这一篇,能不能彻底的圆满去实践他,就是以世出世法来说,你要想学佛,成佛,成菩萨,基础也在这一篇,所以印光大师一生当中,不遗余力来提倡,来勉励我们后学,以这一篇代替戒律,以这一篇做为成佛作祖的根基,所以我们在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里面,我们计划经常开这个科目,与诸位同修共同来研究、来探讨他的理论与精神,来研究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行的方法,以及听取诸位修学的心得报告,来增长我们的信念,增长我们的信心,我们这一方,人人都以感应篇来修学,断恶修善,善人多了,我们这个地方就是福地,是善地,善人多了,我们这个城市,就叫做福城,我们读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生长在福城,居住在福城,种种的事业,都在福城,福城究竟在那里呢?福城在我们心地里面,我们有了福,我居住的地方,就是福地,现在呢?让我们将这一篇的大意,概略的给诸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全篇经文的结构,可以分做七个大段,第一个大段是总纲,有四句,第二个大段是示警,就是很明显的指示我们警告我们,第三大段是讲修福、福报,第四大段是讲恶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以这二段,福报与恶报为本文的重心之所在,就像经典里面,所谓的正宗分,主要的一部分,第五个大段,推本念初,也就是根本,要找出最初这一著,第六也是全经的旨归,也就是用心之所在,改过迁善,未后几句是全文的结勉,总结劝勉我们,这是一共分做七个大段,在第一大段里面,当然每一段每一句,我们都没有时间来细说,可是我们还是需要从本文把这个一段一段的意思介绍出来。

在总纲里面,虽然只有四句,四句就是两小段,前面两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啊!这两句是阐明感应的道理,是讲感应之理,后面这两句,是善恶之报,报是报应,如影随形,这两句是阐明报应之事,讲这些事相,那麽,在第二段里面,示警,文字比较上要长一点,我们把他分做两个中段,第一个是示警,第二个是监察,在第一个中段里面,分三个小段,第一阐明,第二别示六句,第三是总结,结示,经文里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尽管今日有许许多多人,不相信有天,有神,有鬼,可是真正相信的人,依然是不在少数,不但我们中国信的人很多,在日本,在韩国,在东南亚,甚至於在欧美,相信有鬼神的,还是很多,很多啊!事实上有没有呢?给诸位说有,绝对是有,关於这些事情,我们想留在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时候,我们再加以详细的说明,这些地方我们只注重那些是善行,那些是恶事,我们必须要辨别,然后我们才能够断恶修善,成就我们的德行,培育我们福报的基础,这是最重要的,天地有司过之神,司是司理管辖的意思,「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这个几句,是阐明,下面有六句呢?是别说,夺人之算,算在中国,一般的讲法,是一百天,你造了大的恶事,夺你一算,这个一算,就是一百天,一纪是十二年,所以有大善,可以延寿,有大恶,可以减寿啊!「算减则贫耗」,这是一桩事情,这就是报应,算减你就得贫耗,「多逢忧患」,凡是操心的事情,灾难的事情,常常遇到,「人皆恶之」,这是第三个,俗话说,某人倒楣了,某人不走运了,人见到他都讨厌他,都不理他,「刑祸随之」,天灾人祸都来了,「吉庆避之」,凡是好的事情,吉祥的事情,他遇不到,「恶星灾之」,恶星就是凶恶之星,所谓是凶神恶煞,别人遇不到的,他遇到了,这是别说的六桩事情,未后一句,这是中段里面的一个总结,「算尽则死」,我们俗话,有一句话说,福尽人亡啊!也是这道理,这是示警的这一段,提出来警告,告诉我们,不要以为我们动一个恶念,做一桩别人不知道的坏事,以为可以瞒过别人,殊不知可以瞒过人,不能瞒过天地鬼神,不能瞒过自己的良心,我们做了恶事,动了恶念,心不安,所以与这一些司过之鬼神,就起感应道交了,他怎麽知道的,他怎麽来的,我们心有所感,他有所应,感应道交啊!诸位细细去想这个道理,这个里面,没有迷信,也不牵强附会,而句句是真实之理,真实之事,第二段呢?讲监察,就是天地鬼神,这个人间之事,看得很清楚,明白这一大段,了凡四训里面告诉我们,我们要具畏心,时时处处有畏惧之心,我们的心才能够养成诚敬,诚敬是福德的根源啊!说「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那麽,这一些详细,诸位可以去查看,感应篇汇编,或者是感应篇直讲,都解释得非常的详细,这一段是讲天神的检查,人与天,人与鬼神,人与六道,乃至於人与尽虚空遍法界,息息相关,感应道交啊!感应之理,甚深难以觉察,感应之事,非常的微细,也不是我们粗心人,能够观察到的,如果你有定功,有甚深的定力,你在定中可以见到这些理,可以见到这些事,所以功夫,要认真的做,而后这功夫愈深,理愈明,理愈明,愈能增进功夫,所谓是行解相应,理事一如啊!

下面一段,这是讲的身中神,在佛法里面,所谓识神,华严经里面,所谓同生,同名,二童子,我们看经文,「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这就是身中神,他不离开我们,我们举心动念,他都知道,所以不必天神检查我们,身中神,到时候,庚申日啊!每六十天当中就有一个庚申日,换句话说,两个月里面,他要上天去报告一次,这一个人,他心的善恶,行的善恶,诸位想一想,他怎麽不知道呢?第三是「月晦之日,灶神亦然」,这个奉祠灶神,在过去中国大陆,可以说每一家,每一户,对於灶神都非常恭敬,灶神有一个对联,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这是我们世人,对於灶神的期望,那麽,既然有这个期望,我们要符合神明的期望,上奏好事,当然我们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一定去奏好事,去报告我们的好事,下地保平安,凭什麽保佑你平安,感应道交,我们是积善修德啦!尤其是广积阴功,这是我们平安的张本。末后这几句是结劝,劝勉我们,「凡人有过」,凡是通指一般人,如果有过失,「大者夺纪」,一纪是十二年,这是大过失,「小者夺算」,算是一百天,不一定是你减少了寿命,减少了十二年,或者是减少一百天的寿命,亦不尽然,是这个讲法,可以说呢?做大的恶事,十二年不走好运,做小的恶事一百天没有好运,诸位细细在这个里面去观察,这个感应之事,感应之理啊!你能够看得出来,你能够体会得到,这也是一门实际的学问,说「其过大小,有数百事」。那麽在这一篇里面,大大小小的就说了一百多条,说「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这是说长生,使人求的一种,每一个人,都求著自己长寿啊!俗话所谓是多福,多寿,多男子啊!这是我们中国世俗里面,一般人,人人,家家所求的,那麽,这一段是讲的示警,尤其末后,结劝的太好了,我们要求长寿,要求富贵,必须要把我们不吉祥的,恶心,恶的行为,灾祸的果报,我们要晓得避免,怎麽个避免法呢?不造因,不会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第三段呢?这是讲福报,我们在这一段里认识那些是福,如何的修福,这个里面,也分做几个段落,我们一面念,一面再说明,「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这个两句是总说,「是道」我们就进,不是道我们就退,那麽,这个道之一字啊!究竟他的定义是什麽,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讲过,伦常,八德,是世出世间的正道,是世出世间的根本大道,印祖给我们开示的五句话二十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老实念佛。」这是学佛四众弟子的大道,一切的思虑,一切的言行,符合这个标准,我们就进,不符合这个标准,我们就退,这个是道啊!

所以在这个福报里面,首先讲积善,积善里面,这两句是总纲,详细的诸位去看注解,「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这个几句是讲的修己,积善不外乎,自行与化他,修己教子,这个两桩大事,那麽在这个几句里面,「不履邪径」,邪就是邪恶的这些思想,与正道相违背的思想行为,我们都要避免,「不欺暗室」,这是养诚,就是存诚,「闲邪存诚」,养我们诚敬之心,纵在暗室,我们也是光明磊落,心地坦然,「积德累功」,唯有做到前面两句,功德才能累积,「慈心於物,忠孝友悌」,这个两句是修敬,存诚修敬啊!后面几句是讲的化他,正己化他,我们要想教化他人,先要端正自己,自己要不端正,别人能相信吗?别人不能相信,所以要叫别人相信我们,听从你的教化,听从你的劝导,自己先要端正,这是化他的张本,「矜孤恤寡」,对於孤寡的人,要特别的怜惜他,尽心尽力的去照顾他。「敬老怀幼」,对於老人,我们要尊敬,对於幼童,我们心里头,要常常念著他,要去照顾他,这个两句,推己及人啊!这就是行仁,不但我们要推己及人,而且要仁民爱物啊!所以「昆虫草木,犹不可伤」,这就是於爱人,爱自己,我爱自己,我也爱别人,知道爱别人,我要爱物,昆虫动物,草木是植物,无不爱惜,都在仁心爱心含育之中啊!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天地万物,有一团和睦之气象,活活泼泼,坦坦诚诚,这一种气象多麽的美好呢?这是要我们从修己而及人,及物,才能够做到,下面呢?这是讲行义,前面是讲行仁,后面是讲行义啊!「宜悯人之凶」,别人遇到了凶灾,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要有同情心,怜悯心,「乐人之善」,人家有好事情,我们见到了,我们听到了,心里头非常的欢喜,分享别人之乐,「济人之急」,人家有急难的时后,我们要帮助他,去救济他,「救人之危」,人家有危险的时候,立刻就要去救他,「见人之得,如己之得」,人家得到了功名,得到了富贵,得到了利乐,就如同自己得到一样,为什麽呢?人如己啊!国如家啊!这是博爱,这是真正的仁慈,「见人之失,如己之失」,由此可以体会到人我一体,这一种的大道理,别人的得失等於自己的得失,我们关心别人,就跟关心自己是一样的,「不彰人短」,彰是宣扬,别人有短处,不宣扬,所谓隐恶扬善,「不炫己长」,自己有长处,不必到处去宣扬,「遏恶扬善」,遏是遏止,阻止一切的恶事,表扬一切的善事,这个里面,就有劝勉的意思,因为人人皆有羞耻的心,他虽然做错事情,他不愿别人知道,你知道了不说,使他有反省改过的机会,别人有善事,我们应当要赞叹,要表扬,激起大家来效法他,来向他学习,「推多取少」,这是养廉,断除我们的贪心,「受辱不怨」,这是学忍辱,学忍让,破除我们瞋恚的烦恼,「受宠若惊」,这是无痴,所以后面这三句,也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三毒根本烦恼,破除三种根本烦恼呢?翻过来,就叫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这个三句,恰恰好是这个意思,「推多取少」,不贪,「受辱不怨」是不瞋,「受宠若惊」是不痴,与佛菩萨所讲的三善根,意思完全相同。「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施是布施,对人家有恩,绝不求报答,所谓是我们的义务,应当如此啊!帮助别人是应该的,没有任何条件的,这是真正的布施,这是真正的修善,如果是有代价,有报酬,这不叫修善,这是商业的行为,买卖的性质,岂能谈到善行呢?又何况能谈到是积德呢?「与人不追悔」,施舍给人,绝不后悔,那麽这几条,就是举出来,说明这一些善事,我们应当要修福。

后面一段呢?是讲的善报,你只要修积善的因,当然会有善的果报,我们看经文「所谓善人,人皆敬之」,这是第一种果报,你平常修善积德大家都喜欢,都尊敬你,尊敬也是一种福报啊!是一种果报,「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这一看,我们就晓得,「天道佑之」,就是保佑你,天神保佑你,「福禄随之」,你没有灾,因为你修善,你的福报,随著你来,不会失去,无论在什麽环境当中,没有任何人能够把你夺去,「众邪远之」,一切邪神,凶刹,都会避得你远远的,不会接近你的,为什麽呢?类不同,不会相聚在一起,「神灵卫之」,那一些善神,都来保佑你,都来保卫你,正如同佛法里面所讲的,真正受三皈依的人,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不离开你,保护你,「所作必成,神仙可冀」,前面是讲善报,讲的果报啊!这个两句,是讲你所作的,凡是你想做的,一定有成就,所谓是有求必应,有愿必成,你纵然想做到神仙,也能办得到,这是讲到极处了,后面几句是劝勉的话,勉励我们修善,「欲求天仙者」,这个仙人,有天仙有地仙,也有鬼中之仙,佛在楞严经里面,将这个仙道啊!说得很清楚,有理论,也有修行的方法,也有仙道的,那一些果报境界,诸位可以去读楞严经,那麽,要求天仙呢?太上在此地告诉我们,你要修一千三百条善事,你要求地仙呢?你应当立三百善事,那麽,这是立的标准,只要你真正明了,这个道理,懂得方法,照这个方法去修,我们所求所愿的,一定可以圆满,这个福报啊!就讲到此地。

下面呢?这是讲到恶报,福报我们明了要修学,恶报我们也要明了,要远离,如果自己在心行上有的,必须要痛下功夫,要戒除,这一篇在全文里面,是最长的一段,里面一共分十七个小段,我们一段一段的来研究,「苟或非义而动,背礼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这一段是背逆大恶,这个在恶行里面,是属於重大的,必须要戒除,在这里也不能细细的介绍,至於某一句是怎麽讲法,他是什麽意思,诸位都可以从注解里面去研究去,第二段呢?这是指一些做官的,在社会上有地位的,「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淩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那麽,这一些我们一看,都是属於社会上有地位的人,有官爵的,他有权,他才能做这些恶事,无权无势的,他做不到,在这个政府地方做官的,有权有势的时候,像这一些恶的念头,这一些恶的行为,我们必须要戒除,要常常记在心里,起了这些念头,有这些事,要提高警觉,佛法里面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那麽,恶念起来不要紧,起来立刻就觉悟,这是恶念,这是不好的,我们应当要改过,改过来就是善人啊!

第三段呢?世俗之恶,就是一般念书的人,老百姓,「知过不改」啊!晓得自己有过失,不肯改啊!这是恶事,「知善不为」,晓得好事不肯干,「自罪引他」,自己有了罪过,故意还要牵扯几个人啊!来陪他受罪,受累,「壅塞方术」,你自己所知道的,学问也好,技术也好,不肯传授给别人,「讪谤圣贤,侵淩道德」,对於圣贤人,毁谤讥笑攻击,对於有道德的人,想种种方法去破坏他,这是一般念书人跟老百姓,这些过失,这是必须要戒除的。

第四段呢?是讲杀生之恶,这个好懂,「射飞逐走」,飞是讲禽鸟,走是指的兽类,「发蛰惊栖」,蛰是小虫在这个土里面,栖是鸟栖息在树上,他实在是无害於人,你何必去害他呢?「填穴覆巢,伤胎破卵」,那麽这一些,是杀生之恶,一个是喜欢打猎的年轻人,另外一种呢?是无知的儿童,对於喜欢打猎的人,我们要劝他,对於儿童,我们要教导他,使他养成一种慈悲心,不伤害众生之生命。

第五柔弱,柔和里面也有许多错误的思想,「愿人有失」,你看这些都是心理,没有表现在外面,「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那麽像这些经文都说柔弱之恶。

下面几句恰恰是相反,是刚强的暴恶,「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好的事情,都认为是自己做的,有了过失推给别人,「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这些都是说刚强之恶,所谓是软有软的恶行,刚有刚的恶行。下面第七段是不爱惜物力,「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这是一段,对於物力不知道爱惜,物是养人的,万不可以任意的糟塌,这是招来无量的过失,第八是显横之恶,「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显是明显,横是横行霸道,这是举这些个例子。

底下第九段,是阴藏之恶,「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这是暗中咒人,「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死了不要还债,存心不好,存心恶啊!虽然没有表现在行为上,这心地就不好,就造了罪业。第十是有阴之恶,「干求不遂,便生咒恨」,他求人,人家没有答应,就怀恨在心,这个是错误的,我们有求於人,人家能做到,或者不能做到,他有他的因素,他实在不能满我们的愿,他有他的困难,所以确实有时候,爱莫能助,我们要能够体谅他人,他已经尽了心了,可是在事上,没有满足我们的愿望,可是他尽了心了,还是应当要感激他,岂能咒诅人呢?「见他失便,便说他过」,人家有了不如意的事情,我们就说某人有过失,「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体相不具是说六根不全,不可以讥笑,应当生怜悯之心啊!他遭到不幸,我们怎麽可以讥笑他,「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人家很能干,有智慧,有才干,你故意去贬抑他,去障碍他,这是过失,国家社会,得一个能干的人,是大家的福啊!你去障碍他实在是障碍大家的福报,诸位想一想,这个罪结的有多重呢?那又何苦呢?来做这种愚痴的事情。下面几句,是忤逆之恶,「埋蛊厌人」,这个在大陆,南方苗疆一带常有这种事情,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贵州苗族很多,「埋蛊厌人」,是那个地方常常有的事情,这是五阴之恶,「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这个是无缘无故的,那麽,在佛法里面讲是恶业习气太重,遇到境界,遇到缘,恶习气起现行了,这是读书明理的人,应当要戒除。

下面第十二段,夺志之恶,「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迁是升官,升迁,用一些技巧,诈谋,自己升了官了,实在讲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用一些巧诈的计谋,还是你命中,在这个时候应该要升的,你命里头不应该要升的,用什麽样的计谋,你得不到,如果你要能得到了,巧诈能成功,那麽,这个因果报应,就讲不通了,感应这一篇,早应该废除,这一桩事情,我们要细细的去读了凡四训,然后,才能够晓得,一切事是强求不得的,他都有个理在,所以应当要如理如法,不可以强求,「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超过了节度,「苛虐其下,恐吓於他」,那麽,这是在得志的时候,常常有这一些恶的行为。底下十三段讲无忌讳之恶,「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於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平白无辜的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监猥事」,这一些都是肆无忌惮,不要看这些恶小,积小恶就成大恶了,凡是犯这种恶行,存这一些恶心的,这一种人在一生当中,不会有成就的,这是我们千千万万要记住的,我们要想有成就,在智慧上,在 德上,在事业上,要想有成就,要想能保全,这一种恶心不可以有,这一种恶事当然更不可以有。下面第十四段,不仁者之恶,「施与后悔」,先布施,布施了之后后悔,「假借不还」,这是不仁,「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喂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乱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这一段都是指不仁之人,什麽叫做不仁呢?凡是有这一些存心,有这一些行为的,这是不仁之人。底下第十五段,是讲家庭之恶,文字比较长,这个家庭是很琐碎的,有许多很琐碎的事情,太上也是举出几条重要的,来开导我们,希我们能举一反三,「贪婪无厌,□诅求直,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这是指夫妇不和,「不敬其夫,每好矜夸」,说话不实在喜欢夸张,常行妒忌,无行於妻子,失礼於舅姑」,舅姑是公公婆婆,这是媳妇对公婆来说,「轻慢先灵」,「先灵」是指祖先,对祖先不敬,没有尽到祭祀,「违逆上命」,「上命」是父母之命,「作为无益」,平日所作所为,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没有利益的事情,「怀挟外心」,这就是有私心,对於自己这个家庭,不忠实,自咒咒他,偏憎偏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这个隐僻,就是行为不光明正大,鬼鬼崇崇,那麽,这几句是指的家庭之恶。第

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你的问题是太上感应篇是哪个教派的经典,

首先必须告诉你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经典

,是属于我国国产宗教的经典之一。

主要内容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缮自利利他。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所谓太上指的是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也太上是无上之上的意思,是华夏最尊贵的词语。

也称作古今第一善书

太上老君说:祸与福,并不固定,全在人自作自受。善恶的报应如同身形和影子一样,形正影正,形斜影斜。

因此,天和地都设有专门记过的神,根据人们所犯过失的轻重,决定削减其寿命的多少。一旦减寿紧接着就会贫困,处处都会碰上忧愁和患难。人们厌弃他;刑罚与祸殃也会跟定他寸步不离;吉祥喜庆想得也得不到;凶神灾星不断降祸给他。待到寿数被削减完了,悔之晚矣!还有主人生死夭寿的三台神和察人善恶的北斗神,他们在人头上,人若犯有罪过,就即刻录入恶籍,根据罪过轻重,削减其寿命,或十二年,或百日。更有住在人身上的三尸神,每到庚申日(天神断决事的日期),便到天上去,禀告人所犯罪过。家中的灶神,月末那天,同样会上天告人罪过。总之,大凡人犯下过失,根据其过失的大小,削减其寿命,长者十二年,短者百日。这些过失,大大小小共有好几百种,人要想得长寿,必须先行警觉不犯这些过失才行。

凡顺乎天理、合乎人心的善事,就应去身体力行;凡逆乎天理、违背人心的恶事,就应警觉不做。

人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念之间,也不应偏离正道;即使处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也不应明知故犯。

人应当不断地积累功德。仁慈为万善之本,所以,人应以仁慈的心去周济贫苦,放生戒杀。为臣,对君应尽忠道;为子女,对父母应尽孝道。兄与弟同气连枝,所以,兄对弟应当友爱,弟对兄应当恭敬。人先修身,以善为本,做出表率,然后,才能去感化旁人。人间不幸属孤儿寡妇,值得怜悯;尊老爱幼,人间美德。昆虫和草木应予爱护,不可随意伤害。若遇别人行为不端,应劝其改恶从善;若遇别人遭遇灾祸,应给予帮助解救。当遇到别人作善事时,应生欢喜心,促其成功。当人有困难时,或疾病,或死丧,或饥寒,或逋欠,此时应竭力相助,勇往不疑。当人遇危难时,或覆舟失火,或家破人亡,或遭人坑害,此时应鼎力相救,绝不应瞻前顾后。待人应具有平等心,不应动唯恐人得、宁使人失的念头,应该不妒人得,不喜人失才对。不宣扬别人的短处,也不夸耀自己的长处。见人作恶事时,应加以劝阻;见人作善事时,应大肆宣扬。人应知足,不论兄弟分家,或与朋友分钱,当辞多就少。受到侮辱时,不生怨恨心;受到宠荣时,应生惊恐心。当人真心立善,去掉了贪吝心时,给予别人恩惠,不会要求报答;送给别人钱物,也不会事后追悔。被称为善人的人,人人都会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福禄富贵都属于他,各种邪魔都远离他,神灵也会保护他,凡是他所想办的事情,一定会成功。人诚心行善,久而久之,善信而终可成神仙。想成为天仙,就应积累一千三百件善事;想成为地仙,就应积累三百件善事。

若是人起心动念不合义理规矩,或者待人处事常常违背事理。这些都是迷误所致。比如把做坏事当成是能干;无慈悲心,随意残伤毒害生灵;阴谋陷害善良的人;阳奉阴违,暗中轻蔑欺瞒君主和父母;以较慢、奚落的言行对待自己的老师;以下犯上,对待上级,缓急不相依,利害不相顾;无故欺骗无知识的人;讥讽诋毁自己的同学;待人毫无诚意,甚至对待自己的同族亲戚,也要无中生有妄加污蔑,阴谋相蒙假意相欺,故意刁难,向人揭露他们的隐私,这是非常不道德的;待人接物,使气任性而又尖酸刻薄,天性乖僻而又自以为是;狂妄奸猾的人,待人处事总是爱将是非颠倒,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与道义不合;为上者作恶,往往为了邀功请赏,不惜让其下属作出牺牲,以别人膏血换取自己功名;为下者作恶,常常为了迎合上级意图,奴颜婢膝,百般谗媚奉承;得旁人恩惠不知报答,私仇小怨常记在心;当官的视民如草芥,横征暴敛,漫不经心,又好大喜功,任意更改国家政令,危害百姓;奖赏不义的人,无罪的人反倒受刑罚;为一己私利,图财害命;搞垮别人,取而代之;诛杀已经降服的人;贬斥打击正直的人;倾压排挤贤能的人;欺凌威逼孤儿寡妇;贪赃枉法,授受贿赂,曲直颠倒,无罪者定有罪,有罪者定无罪;轻罪重判,对无罪的人见而生恨,无故加刑;明知自己有过错,却不愿改正;知道是善事,却不愿去做;自己有罪责,却又诬陷他人;阻止技艺流行;诽谤嘲笑圣贤及著述;侵害凌辱有道德的人;射猎飞禽走兽;震惊潜伏在地下的虫类及栖息在树上的鸟类;填塞虫穴和破坏鸟巢;伤害兽胎和击破鸟卵;幸灾乐祸,嫉妒别人,希望别人犯过失;破坏别人已成之功;但求自身安乐,让别人处于危险境地;让人吃亏,自己得便宜;以自己坏的偷偷去换别人好的;假公济私,徇私误公;剽窃他人成果;掩盖别人的优点;尖酸刻薄地丑化他人;揭露别人隐私使之难堪;设陷阱害人从中取利;挑拨离间别人的骨肉至亲使之分散;强夺别人珍爱的东西;帮助他人作恶事;仗势欺人,作威作福;侮辱人家,凌驾于人;任意糟蹋、破坏别人的庄稼;阴谋破坏他人婚姻;发了不义之财而骄横跋扈;侥幸逃脱惩罚不知廉耻;冒认功绩,推卸过错;偷梁换柱嫁祸于人,卖假货坑人;沽名钓誉;包藏祸心;挫伤别人的长处;庇护自己的缺点;以势压人,恶霸作风;纵容恶人杀伤无辜;不思纺织苦,遍身绸罗犹裁剪不止,不按照礼仪任意烹宰禽畜,浪费粮食,使众生劳苦;为谋取他人财宝,使之家破人亡;决堤放火,毁人房屋财产;嫉人之功,阴谋捣乱,让人家事业半途而废;故意损坏别人工具,使其束手无措;见人荣贵,愿人流放贬谪;见人富有,愿人倾家荡产;见有漂亮女人便起*念;欠人财物,愿人早死;有求于人未得答应,就诅咒仇恨他;见人受挫折,便挑剔他的不是;见人残疾、五官不全、相貌丑陋便耻笑他;见人才能超群就贬低他;刻木人埋地下,用符咒把人害死;使用毒药杀伤树木;憎恨老师教人过严,不顺从父兄;强行求取非分的财物;一贯明夺暗抢;靠掠夺发家;靠钻营升官;赏罚不公平;无节制地享受安乐;苛求虐待下属,威胁恐吓别人;事不称心怨天尤人;咒骂风雨不合人愿;或暗中挑唆、或东西播弄、或包揽衙门、千方百计让人家打官司,以便从中渔利;拉帮结派,趋炎附势,明争暗斗,结交狐朋狗友之类;轻信妻妾言语;违背父母教诲;喜新厌旧,薄情寡义;口蜜腹剑,表里不一;对财物贪得无厌,聒不知耻;欺骗上司,中饱私囊;编造流言蜚语,诽谤清白无辜的人;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辱骂神灵却标榜自己正直;弃正道投效邪门;背弃亲友厚待外人,薄父母厚妻室;为一点琐碎争端,动辄指天作证;为掩盖自己卑劣行为妄指神明可鉴;布施以后又后悔;借人财物抵赖不还;妄心贪求分外的名利;舍生忘死不遗余力地谋求富贵;货色恋*毫无节制;貌似仁慈而其心险毒;把变质的食物,虫咬过的食物,肮脏的东西送给别人吃;用旁门邪道来迷惑一般群众;小人贪利,短斤少两,造器坑人;以假充真,贩卖假货假药,造假银币,以谋取暴利;逼良为娼,卖良为奴;编设圈套,设计玩弄愚笨的人。于酒色财气贪得无厌;在神前诅咒发誓,表白心迹;好酒贪杯,悖理乱行;骨肉至亲之间相互争吵忿恨;夫妇之间,男的不忠诚善良,女的不明礼贤淑,丈夫与妻子不和,妻子不尊重丈夫,男的常常夸耀自己,女的常常妒忌心重,男的对妻子不是刻薄寡恩就是过分亲热;对儿子不是迁就就是苛求;女的在公婆面前又多简慢失礼;对祖先之灵殡殓无礼,居丧无制,拜扫不勤等等;在下者对上命不从,公然违抗;做事限于衣食车马饮酒赌博;人存外心就会臣欺君、子逆亲、妻背夫、兄弟朋友互相倾轧;怒而自己咒自己又诅咒他人;出于私心,厚于所爱而薄于所憎;跨越水井和炉灶;从食物和人身上跳过去;堕胎和残害婴儿;心术不正做事不经,好盗邪*,无所不为;在月终年底唱歌跳舞;在清晨初一呼叫发怒;向北方吐痰撒尿;对着炉灶歌咏哭泣;以及用灶中的火点香,用肮脏的柴草作饭;夜晚起来,赤身裸体;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几天施行刑罚;向流星吐口水;用手指虹霓(阴阳交接之气为虹霓);随便指日月星三光;长久地观看日月;春天烧山和打猎;向北方咒骂;无缘无故杀龟打蛇。

诸如此类的罪恶,三台北斗神君还有三尸神等,都要根据其罪恶轻重来削减其寿命,寿命被削减完了也就死了。死有余辜,还会祸及子孙。

对那些靠势力威逼敲诈勒索而发财的人,司命神便会以其妻子儿女家人来抵偿,让他们一个个死亡。否则,就会有水灾、火灾、被盗、遗亡、疾病、官司等事发生。以此抵偿非分所得。还有,冤枉杀人的人,只不过交换武器自杀而已。获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好比用腐肉充饥,用毒酒止渴,不过暂时得一饱,顷刻就会死去。

心中起一善念,虽尚未行善事,而吉神已附其身;心中起一恶念,虽尚未做恶事,而凶神已附其身了。

如果有人以往做过恶事,后来自己悔改了。所有坏事都不再做,所有的善事都认真去做,久而久之,一定会获得吉祥善庆的。这就叫做转祸为福了。

因此,吉祥的人,他的语言善、目光善、行为也善。一天做三件善事,行之三年,上天一定会降福给他;凶险的人,他的语言恶,目光恶,行为也恶,一天做三件恶事,行之三年,上天一定会降祸给他。

《太上感应篇》,又称《感应篇》,它成书于北宋末年,其作者李昌龄。它是一部篇幅很短的道教典籍,该道经由道教基本理念、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善恶报应说这三大素材结合而成。

《太上感应篇》的成书时间和作者,自古迄今说法甚多。有人认为《太上感应篇》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如清光绪年间许越身在《太上宝筏序》中说:“《感应篇》与《道德经》同出于道祖李伯阳手笔。”也有人认为其书汉代就有,毛金兰在清同治年间叙述道:“尝考洪楚产云:“《感应》一书,历汉而唐,自宋而明,敬奉已久。’”还有人认为其书成于魏晋,作者是葛洪或慕容皝。征诸史籍,这些说法或为市井侈谈,或为臆测之说,无法令人相信其真实性。

不知对你是否有帮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