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和道观有什麽区别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8收藏

寺庙和道观有什麽区别,第1张

寺庙和道观属于不同的宗教,寺庙是佛教建筑,而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

和尚是佛教之人当然不能进去道教的道观。

寺端和道观的区别主要有:

1、寺庙是佛家修行的地方,是寺和庙的通称,而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道教宫庙称“观”或者"庙"或者"宫",而不称"寺"。

2、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中国寺庙建筑则恰好相反,它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

而道观的建筑原则与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宫殿建筑,只是规模较小,并且在装饰及室内摆设上带有各自的宗教色彩。观内建有对称的钟楼和鼓楼。

3、寺庙,包括祠堂皆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当顶礼。寺庙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寸土之间,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敬顺即得妙法。

坛庙建筑是中国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文庙(如孔庙)、武庙(如关帝庙)、泰山岱岳庙、嵩山嵩岳庙、太庙(皇帝祖庙),各地还有祭社(土地)稷(农神)的庙,都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特点。

道教重视天文学,主要原因是受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对天体极为崇拜与敬畏;同时,道教从道家“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

道家出于对科学的探索与星占的宗教政治诉求和延年益寿需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而形成了夜观星象的传统。所以称为”观“,取观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于山顶。

扩展资料:

道教的宫观有两种性质:一是子孙庙,二是丛林庙。

子孙庙由师徒之间代代相传,庙产可以继承,有专属的门派。其他门派的道友可以暂时居住,且不能插手庙务。一般新出家的弟子都在子孙庙。

丛林庙不允许收徒,庙产不能继承,属于天下所有道众共同所有。丛林庙一般不分门派,凡是道教的法裔弟子(赤脚、民间道士除外)都有权利居住、管理庙务。一般,无论年龄、性别、出家时间,凡是可以居住在里面的道人,都有权被选举为最高***。

长期在丛林庙居住的道人叫常住道人,一般给安排有职务,为其他道人服务。丛林庙分工明确,俗称“三都五主十八头”,分管讲经、化缘、安全、斋醮、人员安置、自养、做饭等等事宜。一般,新出家的弟子先在子孙庙学习这些知识,三年后得到冠巾,经师父允许后,才可以去丛林庙挂单居住,深入学习。学习后,再归来。

另外,门派不是以出家在哪个庙决定的。而是由度师的法裔决定的,度师根据派系授予派名。而后,无论去哪里,都是这个派,也可以住子孙庙,也可以住丛林庙,只要适合。一般,新出家所居住的庙就是自己度师的庙,但是不是绝对,是通常而言。

有了度师以后,遇到更好的道士,可以再拜“先生”,法裔就不需要改了。黄帝学道,曾拜了七十二个“先生”。度师只有一个,但先生可以越多越好。因为表示你勤奋、好学。道教的宫观有两种性质:一是子孙庙,二是丛林庙。

-寺庙

-道观

魏晋南北朝道观经济受到官府 给户制度的支持。魏晋北朝终南山的楼观由官府给户洒扫,赐田养道。北魏崇虚寺亦曾由魏孝文帝给户五十,以供斋祀之用。

南朝道观多称 道馆。官府已有给户。南岳衡岳观(馆),梁武帝时赐庄田及三百户充基业。晋陵人王灵 的九真馆,南朝时亦敕给二百“馆户”。 隋文 帝)命衡州府库田畴什物并赐衡岳观资用。

唐代皇室崇尚道教,天下道观总计一千六百八十七所。道经宣扬布施金银、珠玉、田园、僮仆入 于常住。道观财产称为常住,显系受佛教制度的影响。道观有上座、观主、监斋三纲,其中监斋是常住主持者。 唐代道观地 产迅速发展,其 来源有多种途径:赏赐及禁山。终南山楼观有庞大观庄。武德二年赐土田十顷及仙游监地充庄产。又以隋尚书苏威庄两百顷赐楼观。赐玉晨观田四十余顷。天宝二年(743)玄宗制西京太清宫、东京太微宫、天下诸郡紫极宫各赐近城庄园一所。禁山方面,弘道元年(683),下令在南岳划定方四十里的地面充宫观长生之 地,禁樵采,断田猎,罢献课。唐玄宗亦下令在茅山禁断采捕渔猎。依田令授田。唐初田令规定:道士每人受田三十亩,女道士二十亩。寺观常住田听以道士、女 冠退田充。史称茅山紫阳观观额及徒众先受地顷亩并足。侵占兼并。唐隆元年 (710)诏令即称:寺观广占田地及水碾,侵损百姓。

道观中的劳动人手有如下几类: 扫洒户,亦称扫洒宫户。天宝七载(748)诏书说,其天下洞、宫、山,并以近山三十户蠲免租税差科,永供洒扫。其茅山紫阳观取侧近两百户,太平、崇元两观各一百户,并蠲免租税差科,长充扫洒。扫洒户地位相当于食实封官僚所属的封户、封丁。道观奴婢。如韦皋在彭州九陇县葛 山作南宫飞阁四十间,以僰僮七十人供洒扫。道观部曲。据《唐律疏议》,当观部曲、奴婢于三纲有犯,与俗人部曲、奴婢犯主人期亲同罪。佃户。如后晋 天福时,济源县王屋里人燕罗子曾佃阳台道家田。

高利贷也是道观经济的一部分。茅山紫阳观曾用修造工程的回残钱两百零四贯八十五文置 库收质,每月纳息充常住。有些道士、女冠还经营旅舍、车辆的出租业务。

唐末,道观经济的发展和僧寺一样也威胁了官府税收。大和三年 (829)唐文宗敕文说:“缁黄之众,蚕食生人,规避王徭,凋耗物力。”缁指僧徒,黄指道士。当然,一纸诏书,并不能起多大作用。

简而言之,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1、文化定位:所谓的“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具体的说,如何做到与众不同,这是最关键的基础;

2、道观寺院。要引入专业人士,这是其中的灵魂,要让它活起来,才能带来更多的人流量;

3、旅游资源。发掘出当地的旅游资源,如果没有,那么就创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以上三步做不好,谈其他的就是空的

1,如果是合法寺院,教堂,道观,,应该有法人代表,还会有土地使用证明,宗教许可证等,合法证件,有了这些,受到法律保护,可以直接找上级领导,说明情况,土地归寺院,道观,教堂所有,如果政府想要征收土地,就要付出一定的赔偿。

2,找认识的教会兄弟,问问谁家里有高级官员,请他们出面调解。他们说话有力度,跟他们说:修建寺院,道观,教堂,属于功德,积阴德,对自己,对孩子都好,请他们出力,就会顺利些。

3,到统战部,查询资料,你所在的市一级档案室里,应该叫 市史办 一类的,专门有记载市里,各个乡镇的文化古籍,如果找到了你要恢复建设的寺院,道观,教堂,就属于 古迹了,你们披手续恢复建设古迹即可。政府会划拨一定土地,这个土地,免费使用,不用花钱买。

4,找老板发心,征收土地,如果是包山头,好像是几万元几十年吧,不贵。一般不占用耕地,会很好披的。有关系的话,听说会免费使用,或者象征性的收费,一亩地6元,12元。

5,联合有名望的信众,大家各托关系,找领导们疏通,很容易的。如果不认识人,各处碰壁,多准备点礼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