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全文及解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千字文全文及解释,第1张

千字文全文 及解释 《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549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千字文》每4字一句,共250句,一千个字。一些古人曾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千字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其用韵数字是7个。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 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 巨野洞庭 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治本于农 务资稼穑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 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游鹍独运 凌摩绛霄 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 属耳垣墙 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纨扇圆絜 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 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

 布射僚丸 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 竝皆佳妙

 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

千字文逐句解释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事。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远远近近都统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屈服贤君。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凤凰在竹林中欢鸣,白马在草场上觅食,国泰民安,处处吉祥。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女子要思慕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诚实的话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中因此有「羔羊」篇传扬。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贤人那里看到;要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像形体端庄,仪表也随之肃穆一样。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祸害是因为多次作恶积累而成,幸福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一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去争取。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供养父亲,待奉国君,要做到认真、谨慎、恭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对父母孝,要尽心竭力;对国君忠,要不惜献出生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让父母冬暖夏凉。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能这样去做,德行就同兰花一样馨香,同青松一样茂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仪态举止要庄重,看上去若有所思;言语措辞要稳重,显得从容沉静。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无论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认真去做,有好的结果更为重要。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有德能孝是事业显耀的基础,这样的人声誉盛大,传扬不已。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学习出色并有余力,就可走上仕道〈做官〉,担任一定的职务,参与国家的政事。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召公活着时曾在甘棠树下理政,他过世后老百姓对他更加怀念歌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选择乐曲要根据人的身份贵贱有所不同;采用礼节要按照人的地位高低有所区别。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长辈和小辈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在外面要听从师长的教诲,在家里要遵守母亲的规范。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兄弟之间要非常相爱,因为同受父母血气,犹如树枝相连。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结交朋友要意相投,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最仓促、危急的情况下也不能抛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气节、正义、廉洁、谦让的美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品性沉静淡泊,情绪就安逸自在;内心浮躁好动,精神就疲惫困倦。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保持纯洁的天性,就会感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天性就会转移改变。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坚持高尚铁情操,好的职位自然会为你所有。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古代的都城华美壮观,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东京洛阳背靠北邙山,南临洛水;西京长安左跨渭河,右依泾水。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宫殿盘旋曲折,重重迭迭;楼阁高耸如飞,触目惊心。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宫殿上绘着各种飞禽走兽,描画出五彩的天仙神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正殿两边的配殿从侧面开启,豪华的账幕对着高高的楹柱。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宫殿中大摆宴席,乐人吹笙鼓瑟,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登上台阶进入殿堂的文武百官,帽子团团转,像满天的星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右面通向用以藏书的广内殿,左面到达朝臣休息的承明殿。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这里收藏了很多的典籍名著,也集着成群的文武英才。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书殿中有杜度的草书、钟繇的录书,还有漆写的古籍和孔壁中的经典。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宫延内将想依次排成两列,宫廷外大夫公卿夹道站立。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他们每户有八县之广的封地,配备成千以上的士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他们戴着高高的官帽,陪着皇帝出游,驾着车马,帽带飘舞着,好不威风。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他们的子孙世代领受俸禄,奢侈豪富,出门时轻车肥马,春风得意。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朝廷还详尽确实地记载他们的功德,刻在碑石上流传后世。

 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周武王磻溪遇吕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汤王封他为“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周成王占领了古奄国曲阜一带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辅政哪里能成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出兵援助势单力薄和面临危亡的诸侯小国。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汉惠帝做太子时靠绮里季才幸免废黜,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传说。

 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能人治政勤勉努力,全靠许多这样的贤士,国家才富强安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晋、楚两国在齐之后称霸,赵、魏两国因连横而受困于秦。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晋献公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晋文公在践土与诸侯会盟,推为盟主。

 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萧何遵循简约刑法的精神制订九律,韩非却受困于自己所主张的严酷刑法。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秦将白起、王翦,赵将廉颇、李牧,带兵打仗最为高明。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他们的声威远传到沙漠边地,美誉和画像一起流芳后代。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九州处处有留有大禹治水的足迹,全国各郡在秦并六国后归于统一。

 岳宗泰岱 禅主云亭: 五岳中人们最尊崇东岳泰山,历代帝王都在云山和亭山主持禅礼。

 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名关有北疆雁门,要塞有万里长城,驿站有边地鸡田,奇山有天台赤城。

 昆池碣石 巨野洞庭: 赏池赴昆明滇池,观海临河北碣石,看泽去山东钜野,望湖上湖南洞庭。

 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江河源远流长,湖海宽广无边。名山奇谷幽深秀丽,气象万千。

 治本于农 务资稼穑: 治国的根本在发展农业,要努力做好播种收获这些农活。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一年的农活该开始干起来了,我种上小米,又种上高梁。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收获季节,用刚熟的新谷交纳税粮,官府应按农户的贡献大小给予奖励或处罚。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孟轲夫子崇尚纯洁,史官子鱼秉性刚直。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做人要尽可能合乎中庸的标准,勤奋、谦逊、谨慎,懂得规劝告诫自己。

 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听别人说话,要仔细审察是否合理;看别人面孔,要小心辨析他的脸色。

 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要给人家留下正确高明的忠告或建议,勉励别人谨慎小心地处世立身。

 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备受恩宠不要得意忘形,对抗权尊。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知道有危险耻辱的事快要发生,还不如归隐山林为好。

 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疏广疏受预见到危患的苗头才告老还乡,哪里有谁逼他们除下官印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离群独居,悠闲度日,整天不用多费唇舌,清静无为岂不是好事。

 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 想想古人的话,翻翻古人的书,消往日的忧虑,乐得逍遥舒服。

 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 轻松的事凑到一起,费力的事丢在一边,消除不尽的烦恼,得来无限的快乐。

 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池里的荷花开得光润鲜艳,园中的草木抽出条条嫩枝。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枇杷到了岁晚还是苍翠欲滴,梧桐刚刚交秋就早早地凋谢了。

 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陈根老树枯倒伏,落叶在秋风里四处飘荡。

 游鵾独运 凌摩绛霄: 寒秋之中,鲲鹏独自高飞,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

 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汉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都是书袋和书箱。

 易輶攸畏 属耳垣墙: 说话最怕旁若无人,毫无禁忌;要留心隔着墙壁有人在贴耳偷听。

 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安排一日三餐的膳食,要适合各位的口味,能让大家吃饱。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饱的时候自然满足于大鱼大肉,饿的时候应当满足于粗菜淡饭。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亲属、朋友会面要盛情款待,老人、小孩的食物应和自己不同。

 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小妾婢女要管理好家务,尽心恭敬地服待好主人。

 纨扇圆絜 银烛炜煌: 绢制的团扇像满月一样又白又圆,银色的烛台上烛火辉煌。

 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白日小憩,晚上就寝,有青篾编成的竹席和象牙雕屏的床榻。

 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奏着乐,唱着歌,摆酒开宴;接过酒杯,开怀畅饮。

 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真是又快乐又安康。

 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子孙继承了祖先的基业,一年四季的祭祀大礼不能疏忘。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跪着磕头,拜了又拜;礼仪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诚。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给别人写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别人间题要详细周全。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身上有了污垢,就想洗澡,好比手上拿着烫的东西就希望有风把它吹凉。

 驴骡犊特 骇跃超骧: 家里有了灾祸,连牲畜都会受惊,狂蹦乱跳,东奔西跑。

 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 对抢劫、偷窃、反叛、逃亡的人要严厉惩罚,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布射僚丸 嵇琴阮啸: 吕布擅长射箭,宜僚有弄丸的绝活,嵇康善于弹琴,阮籍能撮口长啸。

 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蒙恬造出毛笔,蔡伦发明造纸,马钧巧制水车,任公子垂钓大鱼。

 释纷利俗 竝皆佳妙: 他们的技艺有的解人纠纷,有的方便群众,都高明巧妙,为人称道。

 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毛嫱、西施年轻美貌,哪怕皱着眉头,也像美美的笑。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可惜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

 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高悬的北斗随着四季变换转动,明晦的月光洒遍人间每个角落。

 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行善积德才能像薪尽火传那样精神长存,子孙安康全靠你留下吉祥的忠告。

 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如此心地坦然,方可以昂头迈步,应付朝廷委以的重任。

 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如此无愧人生,尽可以整束衣冠,庄重从容地高瞻远望。

 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这些道理孤陋寡闻就不会明白,只能和愚味无知的人一样空活一世,让人耻笑。

 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 编完「千字文」乌发皆白,最后剩下 “焉、哉、乎、也”这几个语气助词。

白天和黑夜的自然循环、四季的变化等等是人类最早建立起来的时间观念。人们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又需要根据时间更好地进行生产劳动。人类逐渐利用日影的移动、燃料的燃烧、物质的流动等原理制成了早期的计时工具。

圭表是中国人最早创制出的利用阳光下影子移动的规律,测定二十四节气和回归年长度的天文仪器。所谓“表”,就是一根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者石柱,汉代后,改用铜制;“圭”是一根与表垂直的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汉以后,改用石制或铜制,它们共同组成“圭表”。用圭表测出表影随着太阳的视运动在一日之内的长短变化。中午,表影最短,落在“圭”面上,指向正北方。从正午表影长短变化的周期,可以确定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并能推算出“24气”。后来几经改进,为了使表影不落到圭外,人们又在圭的另一端立了一个相对较短的“小表”,相当于圭的延伸,叫“立圭”,冬季时长的表影可以在立圭上反映出来。

日晷是在圭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时器,能够更准确地测定不同时刻的时间。日晷有一根固定的臂或针,还有一个刻有数字和分度的盘,将盘分成许多份,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如果将圭表和日晷结合起来,就成为既能测定节气,又能测定时刻的“节气日晷”。古代人还利用某些物质的流动现象来计时,如利用水从带有漏孔的容器或漏壶中流出的量计量时间。

我国古代的刻漏是在竹木制的刻箭上,按其一昼夜在水面上浮沉的长度,分刻成100个间距,每个间距即为一刻,故有“百刻”之称。自西汉起,用12个时辰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每一时辰合今天的2小时。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名。从夜间十一时起到一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丑时,其余类推。

古埃及人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是把白天定为10小时,夜晚定为12小时。由于四季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长短不一样,后来把一昼夜变化均匀地分为24小时,每小时为60分,每分为60秒。这种计时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成为全世界公用的时间计量单位。

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主要包括纪日法(包括一天之内的纪时法)、纪月法、纪年法以及节气、节日等。

11 纪日法

日是最早出现的计时单位。

干支的概念:天为干,地为支。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个单位,组合的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称为六十甲子。干支纪日法:大约产生于殷商时代。从春秋战国开始,干支纪日便成为历代史官纪日的传统方法。世界上迄今应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法:春秋时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计二千六百多年,从未间断。天干纪日法:早在夏代可能已产生,即用甲、乙、丙、丁等十个字来纪日。后逐渐不用。

《黄帝内经》中多数只用天干纪日,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句中四组天干都是指日而言。

某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即根据每月月相(月球明亮部分的各种不同形象)来纪日。例: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金•窦汉卿《标幽赋》)

12 纪时法

一天之内的纪时法: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晚、暮、昏。太阳正中时称日中,将近日中时称隅中,太阳西斜称日昃,太阳落山称日入。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食时;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晡时。以上划分时段的方法,通用于周代。

汉太初以后,开始用十二地支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小时,即小时辰之意)。近代又把每个时辰细分为初、正,这就等于把一昼夜分为二十四等分了。

《内经》中还有一些特定称谓,如:大晨,指天大明之时;早晡,指将近晡时的一段时间;下晡、晏晡,均为晡时之后,但下晡在前,晏晡在后;合阴,指夜半之后的一段时间;合夜,指鸡鸣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经》以外,后世医书一般都按十二地支纪时。[注意]“小时”(表中写“钟点”)的概念是到二十世纪初才慢慢通行起来的,因此古代医书里所说“隔二时服”,是指间隔两个时辰,即四小时。

13 纪月法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世常以春秋作为一年的代称。

开始时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如《素问•八正神明论》:“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西周中期之后,四时之称就规范为春夏秋冬了。长夏:因为四时与五行相配缺少一位,故加上一个“长夏”以配土。

下面介绍古代对十二个月的几种特殊称谓。

(1) 名纪月

先秦时期每个月有特定的名称。后世医家仿之,如清•汪昂《医方集解•序》“康熙壬戌岁阳月”的“阳月”即指十月。

(2) 季纪月

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这种纪月法,常见于序跋。如明•吴昆《医方考•自序》“皇明万历十二年岁次甲申孟冬月”的“孟冬月”即为十月。

(3) 月建纪月

月建纪月又称地支纪月,即用十二地支和十二个月份相配纪月。月建的“建”指“斗建”,即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时辰,由子至亥,每月迁移一辰,故称月建。

三正:春秋战国时代有过三种不同的历法制度,即所谓夏历、殷历、周历。三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不同,也就是正月的月建不同,所以叫做“三正”。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冬至后二月,相当于现今夏历正月)为正,殷历以建丑之月(即冬至后一月,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二月)为正,周历以建子之月(即冬至所在的月份,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一月)为正。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历法制度,先秦古籍所据以纪时的历法制度也就不能统一,《黄帝内经》是三正兼用,甚至有用秦历(秦始皇时以建亥之月即夏历十月为岁首)的。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起使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此后大约二千年间,j基本上都是用的夏正。所以辛亥革命后,对于旧用的历法称为“夏历”,俗称“阴历”、“旧历”,也称为“农历”。

(4) 律吕纪月

律吕是六律、六吕的合称,即十二律。律本来是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共有十二个名称,后来被借用为十二月的代称。六律用以指单月,六吕用以指双月。如《类经•序》“岁次甲子黄钟之吉”的“黄钟”即指阴历十一月。

在中医古籍中,也有用别称异名纪月的。如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自序》题作“景定甲子良月朔”,良月即指阴历十月。清•张志聪《侣山堂类辩•自序》题作“康熙岁次庚戌正阳月”,正阳月即指阴历四月。

14 纪年法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现择其要,依次介绍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

(1) 年号纪年

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历史上使用过的年号,约有八百多个。古医书有不少是用这种方法来纪年的,如宋•刘昉《幼幼新书》李庚序题作“绍兴二十年九月几望”。绍兴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2)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但西汉时这种方式还不通行。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干支纪年在中医古籍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清•柯琴《伤寒论注•自序》题作“时己酉初夏也”,据柯琴的生活年代,可查得“己酉”当为公元1729年。当然,更常见的是皇帝年号加上当年干支的合记方法,如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自序》题作“万历丁巳之秋七月既望”,金•段成己《肘后备急方•序》题作“至元丙子季秋”等,都是年号与干支并用。还有再加上年次的,如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题作“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自序》题作“至元三年岁丁丑七月既望”等即是。两法并用纪年的长处是不易错乱。

(3) 星岁纪年

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星岁纪年法。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故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宋•夏竦《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序》题作“时天圣四年岁次析木秋八月丙申”,“析木”就是用岁星纪年。金•张从正《儒门事亲》“颐斋引曰”题作“岁在单阏阳月晦日”,“单阏”就是用太岁纪年。

答案补充

呵呵 不太懂

答案补充

子时是晚上11点至凌晨一点

丑时是凌晨一点至三点

巜史记》上说:"黄帝起消息,正闰余,阴历一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三年一闰,五年两闰,这是黄帝作的。

巜前汉书》说:"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也是黄帝作的。

天地在初开辟的时候,天似乎很黑,地似乎很黄,这总是日光不充足的缘故。这时候的天下地上,只有洪水,荒草,猛兽,十分骇人。人数很少,只知道日光满了就是正午,月光满了就是夜半,星宿布满了天空,也不十分研究。只见寒天来了,暑天就去,秋天收了,冬天就藏起来。什么叫年,什么叫月,都不知道。等到黄帝出来,定常年为十二个月,闰月为十三个月,又做出律吕来,辨别阴阳,于是天时上有了标准。

地利方面:得着地面上的水蒸气,散发在空中,变成了云,或是遇着冷气,凝结起来,变成了雨。露和霜,皆可以助万物的生长。人们又到金沙江里去掏沙,取出金;昆仑山上去采石,鉴出玉来;又冶铁铸成宝剑,有越王的巨阙。破蚌取出明珠,有隋候的夜光。更有李和柰可以调补,芥和姜可以调味,这都是些地利呀!至于淡的河水,咸的海水,以及水底躲的鱼类,天上飞的鸟类,也次第利用起来。从此植物,动物,矿物,式式俱备,人类的生活,便十分充足。

人事方面,也竭力地进行:燧人氏教人熟食的方法,人便称他为火帝。伏羲氏用龙名官,少昊氏用鸟名官,各有专职,都为人民某幸福。这时候去三皇已远,事物日繁,结绳记事,多感不便,伏羲命仓颉作文字,黄帝命胡曹作衣服,文物乃大备。传到唐尧让位给虞舜,虞舜让位给大禹,已有历史可以稽考,政治便日见完美。夏朝相传四百余年,到桀的时候,十分暴虐,商汤忽起而讨伐;商朝相传六百余年,到纣的时候,十分暴虐,周武王又起而讨伐;他们就把极文明的制度,变做极野蛮的战争!

贤明的人主,坐在朝廷上,当然要问治国的道理的。他既能够平正,又能够公明,自然拱手而治,无甚烦难了。不独抚爱本国的黎民,就是外国的夷人,不问远近,一体看待;那外人有不愿尽臣礼,来归顺我王的吗?人主能有这样的仁爱,就是禽兽也要感动,凤凰在竹上叫着,白驹在场上嚼着,这些祥瑞,都是会有的手。再深一层说,就是草木,也要被他恩泽呢!所以贤明的人主,确是万方所利赖的呀!

人们修身,最为重要:是具有四体的人,都该晓得有五常的道理。身体发肤,皆是父母所赐,更该恭敬地抚养着,不可毁伤。

巜孝经》上说过:"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这个道理。

做女的要晓得妇道,该守清正,该有节义,便可慕了。

做男的要有才学,有能为,便可效法了。

遇有过失,要能就改,得到好处,不可忘却。

至于人的短处,切勿闲谈,自己就有些长处,也切莫仗意。

有信实便有信用,可以覆验,有器宇还有器度,这等人便难以限量了!

战国时候,有个墨子,看见白丝染了颜色,他就哭泣,因为素丝纯洁可爱,不敢污染着它。

巜诗经》上称赞羔羊和素丝一样,这是因为羔羊纯洁可爱,也不应该污染着它。人能和素丝羔羊一般,所景仰的都是贤人,所紧念的都是圣人,他必能力名见德,为的是树表既正,其行必端。譬如空谷传声,必有反响,虚堂习听,必有回音,怎会濡染恶习,变了洁白的本真呢?从来积恶才能成祸,善庆是必定获福的,人们可不自省吗?

巜淮南子》上说:"圣人不贵尺璧,而重寸阴。"

因为忠孝两字,是人们立身的大道,为人该在这大道上做功夫, 不应该贪图财货呀。所以惮畏父亲,恭敬君上的人,必定要尽力地孝顺,拼命地服从。譬如站在深渊的旁边,立在薄冰的上面,时时有一种戒心。早起晚睡,冬暖夏凊,不敢稍稍忽畧。等到日子久了,他这私德,便像芝兰一般馨香,松柏一般茂盛;动的时候,好似长流的水,永远不息;静的时候,好似千丈深渊,光明到底,这是何等功夫呀!

容貌的举止,是行为的表记,应该沉静若有所思。言语和辞说,是意思的表现,应该安定,不该浮躁。凡是能笃厚于先,固然是好,又能谨慎于后,有始有终,便更觉美善。这等行为:不独是荣华的根基,就是名誉的飞扬,也将到无限的境界呢!推开一步说:能够学问优长了,出来做做官,替国家办办事,我料到他做官的成绩,一定很好。像那召伯当年甘棠的遗爱,去后追思的,歌咏的,正多着呢!

故人制定了礼乐,分天子、诸侯、大夫、士,以及庶人,无论是婚、丧、祭祀,所用的礼和乐,都有一定的制度,这是别尊卑和贵贱的。

人们能晓得个人的分际,为上的和为下的,都和睦,丈夫和妻子,也是一唱一随。走到外面去,就守先生的教训,走到里面来,就从母亲的命令。

推到诸姑伯叔,以及子侄等辈,都是十分亲爱,格外恭敬他同怀的兄弟,气类相投,就和树的枝干相连一般。

再推到异姓的朋友,也是分投意合,时时切磋琢磨,你来规劝我,我来规劝你,非常的要好。

这就是受的先王礼乐的教化,所得的效果。

仁爱的心意,是人人所当有的。巜孟子》上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因为离了这个仁字,便是残忍的兽性了。更有节义和廉让,也是人所当有的,人类所以异于他种动物,就是这一些道德所致;难在俄顷之间,或是患难当中,都不可亏损分毫,存心如此,性情还要静逸,才能永久保持;否则心动神移,便容易失去常态。

况且这仁爱,就是人所本有的天真,只要处处存个满足的意思,便再也不被外物所诱了。等到真能永久操持着,自然会有天爵或人爵来覊縻你,这是不假外求的。

以上是说修身的道理,下章便说帝王的气概。

我中华古代的都城,各有各的所在,到周朝才有二京的名称。那东京背负邙山,面临洛河,更依据了泾渭二水的下游,这是何等险要。宫殿盘曲,十分?茂,楼观特兀,又十分惊人;上面图写的不是飞禽,就是走兽,彩画的不是龙凤,就是神仙,这是何等美丽;里面又各有次第,丙舍开在旁边,甲帐支在对面,陈列的都是筵席,吹打的都是音乐,这是何等热闹;只看见那殿上和阶下,帽子的转移,好像无数明星一般,是;这般行政人员,不是向右到广纳殿上去,就是上左到承明殿上去,这又是何等的威严呀!

既经集了许多典籍,做政治的参政,又骑了许多英俊,做政治的助理:无论是杜度的草书,钟繇的隶书,或是古代的漆书,孔壁的遗经,都搜罗来了。政府里所罗列的,不是武的将官,就是文的宰相;道路上所奔走的,不是孤卿大夫,就是些三公。君主所分给他们的,有八县大小的地方,他们所养的侍卫,每家都有一千个人,君主出行,他们戴着高帽子,陪君主坐在龙辇上,把车子赶得好快,帽缨振动着,十分威武。等到立了功劳,就世世代代吃国家的俸禄,没有不发财的。他们自己出来,也是坐的轻车,骑的的肥马,这是何等的快活呀!

他们不是只想禄位尊荣的,也要策划着定国的方法,做些实在的世业出来,好让记功的人,把这功业,去刻在石上,竖起石碑来。

你看磻溪的太公和萃野的伊尹,都是佐时的宰相呀。那周公旦辅佐文王和武王,何等勤劳,所以他的后人封了曲阜,叫做鲁国,不是周公的勤劳,能有这样的报称吗?

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候,他又是没有济弱扶倾的的功劳,谁推他做盟主呢?

汉朝的四皓,辅佐太子,挽回了高祖的心意,立做惠帝。商朝的传说感悟了武丁,做了宰相,这都是些立大功与大业的人物。他们的才能都在千百人以上,又能㫣?勉做去,自然会振兴国家了。所以巜诗经》上说:"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呀!

到了秦朝,渐渐有法治的景象:萧何随高祖入关,遵守约法,就是民律的创始。韩非子好刑名之学,又作烦刑,便是刑律的开始。

至于建武的大将,如秦国的白起和王翦,赵国的廉颇和李牧,行军用谋,是何等的精明呀!

所以能震他们的军威,于沙漠他们的名誉,能垂在丹青;这都是秦汉的时候,政治的大进步。

九州是黄帝划分出来的,舜时分为十二州,到了禹王治水,实在的考察一遍,仍旧改做九州。这时候行的是封建制度,等到秦始皇并吞六国,才把封建制度打破,划作三十六郡。

汉朝的时候,又分作一百零三郡。不过祭天必以泰岱为宗,祭地必以云亭为主,这还是对禅的古礼。

至于关有雁门,城有紫塞,驿有鸡田,池有昆明,水有碣石,泽有钜野,湖有洞庭,都是九州的名区呀。

看这地势,广阔辽远,绵邈万里,就是山上的岩岫,怕也杳渺不可测度呢!

古代政治上的人才和区域,既是这样的伟大,他立国的根本,究竟在什么地方,还不是靠着农业吗?

有了农人,去专心在稼穑上面研究:到了春天,就开始在田亩里去种黍稷,一到秋天,各种自然就成熟了。

这时候,种的人固然可以生活,就是国家也有新榖可贡献,岂不是立国的根本吗?在看税贡的多少,去课行政人员的优劣,该赏的赏,该黜的黜,那政治便自然清明起来!

以下说的是修身治家的道理:

修身要怎样才好,像孟子的精纯,史鱼的正直,可算近乎中庸的道理了。

再能够耐劳,谦恭,并且谨慎戒勅,便可听他的言语知道是非,看它的颜色知道邪正。

倘有嘉谋嘉猷,自然可以传到后世,那人还有不能植立的吗?年轻的人,该知道尊敬孟子和史鱼,自己要十分勉力去做才好!

人能省察自己的身体,没有过失,就是受极高的宠幸,尊容过甚,也不会有耻辱临身的。

若是怕人讥诮,便早早下野也好,你看汉朝的疏广和疏受,是何等见机呀,他的解组,并没有人逼迫他呀!

索居闲处,虽然沉默寂廖,但是谈古论今,自由逍遥闲散的乐趣;欢喜的时候,所有默念,即可排遣使去,若遇忧戚的时候,或是有人来招呼,就可谢绝。

再说道林皋的风景,水里的荷花,十分美丽,园里的青草,渐渐抽条,这都是春夏的时候,极可欣赏的地方。

但是草木之中,也有个好丑,梧桐到秋就落,枇杷经霜不凋,不是显然的区别吗?

我说陈根和落叶的委弃,或是埋葬,这都是不知修炼的过处,人们不可不以为戒!

我愿你们像鲲鹏一般,早早脱了羁绊,游运天空,竟然向云霄一样的高,不要被世界所委弃!

寻论古籍,确是很好的事情,要是家中没有书籍,可以到书店里去看看,只要你专寓目在书籍上,那满箱满囊的,就够你消遣了,你不要以为那些轻易的嗜好,不妨做做,须知道轻易的嗜好,是十分可畏的,属垣有耳,决不让你瞒过呢!

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食欲:但是吃的菜和饭,只要适口,能够充饥便得,不必十分精美。

须知道人在饱的时候,就是把肉给他吃,也不是欢迎的。因为他的食欲,已经厌足了。

若在饿的时候,果然把糟糠给他吃,他也不觉得讨厌,因为过精过粗,都不相宜,只要能适口充饥就是。

不过这是自奉的道理,要是款待亲戚故旧,就要以年纪的老少做标准,年岁老的和年纪轻的饭菜,是不可没有区别的。

我国实行一夫多妻的制度,最是不好!你看做小老婆的,穿的全身丝绸,终日在帷房中,侍候男子,不过拿着圆扇,在银烛辉煌之下,奔走奔走罢了。日里夜里,都要睡觉,竹子的席,象牙的床,是何等奢侈。高兴起来,还要唱曲子,猜拳赌酒,闹得手舞足蹈,好像是十分快乐,十分康强。倒是嫡出的子孙,规规矩矩,来奉承祭祀,每到秋季冬季的时候,都是诚诚恳恳地磕头,敬重他的祖上,似乎十分恐惧的样子,这是何等孝顺呀!

以上说修身治家之道,以下说处世的方法:

处世的道理,更要能辨别人的好坏:譬如驴和骡子可以奔腾;若是小牛和大牛,不过在惊骇的时候,跳跃跳跃罢了,你叫它奔腾是不能够的。人们遇见亲戚故旧,固当酒食款待,若是遇见偷窃的盗贼,就该诛杀为人除害;或是遇见妨害公安的叛徒,就该捕获为地方某幸福;这都是处世的人,应有的公德心呀!

人们若是遇见好人:像吕布的善射箭,宜僚的善弄丸,蒙恬的善造笔,蔡伦的善造纸,马钧的善做工和任公子的善钓鱼;这四种人,各有各的好处,若须用武力去排难,或是用道德去感化,如吕布宜僚和稽康阮籍等人,都是用得着的。至于纸笔和机巧,也是能利于世俗的,可算都是好人。还有像毛嫱西施这班美貌佳人,虽是工颦善笑,却万万不可接近,处世的人也要知道才好!

年光如矢,是很快的催人老死的。只有日光的朗照,和月魄的循环,是用浑天仪测起来,却永远没有变动的。譬如人是柴薪,日月是火,只见火是常在的,薪是不见了。人要知道修福,才能永久平安吉祥呢!怎样才能修福?便是规行矩步,须要如在庙堂上一般,一俯一仰,俱该当心;又像束带上朝,徘徊瞻眺,十分端庄,似的,便可免得有什么放荡的行为了。但是在学识方面,不可孤陋寡闻,否则被人讥诮愚蠢,便是能够修身,也无人看得起你!

更要晓得所谓"学识"二字,就是读书。人若不能读书,徒然晓得几个"焉哉乎也"的语助词,是没有用处的!

秦代和两汉文学,由于秦代历时短促,文学成就不高,因而主要是两汉文学的成就。从文学样式看,秦汉文学主要在辞赋、史传文、政论文和乐府诗歌等四个方面取得较高成就,在上有较为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秦代文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至嬴子婴即位(公元前207)不久为刘邦所灭,仅历时15年,文学上无重要建树。秦王朝在统一全国之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主义,“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史记·秦始皇本纪》)不仅如此,秦王朝还对儒生实行肉体消灭政策,曾一举坑杀儒生460余人。在秦王朝统治期间,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挫折,先秦时代的文书典籍几全遭毁灭。“秦世不文,颇有杂赋”(《文心雕龙·诠赋》),“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即使遗留一些杂赋、仙诗(仙真人诗)亦皆亡佚。现在能看到的仅仅是秦始皇巡行各地时,等人写作的歌颂功德的文字,由于它们刻在各地山石之上,后世称为。它们在形式上模仿雅颂,为四言韵文,多以三句为韵。文学价值不高,但由于它们是今存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的碑志文有一定影响。

西汉文学 汉王朝建立初期,统治者汲取秦王朝短期覆灭的教训,在政治上恢复了分封同姓侯王制度,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黄老的“无为而治”学说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

在文化政策方面,惠帝时废除了秦的挟书律,“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汉书·艺文志》),加之战国以来百家之学的影响,各地侯王也仿效战国诸公子的办法,招致各种人才于自己的门下,这使汉初的哲学和社会思想都比较活跃自由,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

汉初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和辞赋的发展上。汉初文士有战国游士的余风,喜欢奔走于诸侯、权贵之门,比较关心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并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促进了政论文的发展。汉初政论文作者以、为最著名。他们注意总结秦王朝由弱转强、政权得而复失的经验教训,对如何巩固汉王朝的统治,完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这些政论文议论宏阔,说理畅达,感情充沛,富于文采,对唐宋以后散文创作有明显的影响。汉初的辞赋属于战国的余绪,但汉初辞赋作者缺乏那样的强烈感情,多为模拟之作,作品亦多亡佚。现存的《招隐士》,其气象、格调逼近屈宋,为其中的佼佼者。贾谊在贬谪长沙时写有《吊屈原赋》和《鸟赋》,其中渗透了个人的身世感叹,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特别是后者,在体制和写法上,显示了由楚辞到汉赋过渡的痕迹。是文景时期的重要作家,他以上书吴王、谏阻其谋反而知名于世。他的《七发》虽然不是以赋名篇,但其写法和格局都可以说是汉代新体赋——汉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汉赋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

汉武帝时代,西汉封建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经过汉初以来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汉武帝雄才大略,内外经营,进一步加强了汉王朝的封建集权制。与此相适应,在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在儒家思想的外衣下,包容了战国以来的阴阳五行和黄老、刑名等思想。它不仅解释了汉王朝夺取政权的合理性,而且也指出了巩固统治的方法。从此以后,儒家思想就一直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这一方面对封建统一帝国的形成和封建集权制的巩固起着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又结束了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定于一尊,对当时和以后的学术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汉武帝时期至西汉末,文学上的成就,主要表现为乐府机关的设立、扩展,辞赋创作的繁荣和的出现。

汉高祖时,叔孙通制定朝仪,使汉高祖体会到了“为皇帝之贵”,也使他认识到制礼作乐对建立封建王朝秩序的重要。汉初设立的乐府,其主要职能就是为了管理郊庙、朝会的乐章。但由于“大汉初定,目不暇给”,还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定制度,兴礼乐”(《汉书礼乐志》)的工作。汉武帝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以兴太平”(《汉书·礼乐志》)为目的,把乐府规模和职能加以扩大,大规模搜集各地的民间歌谣,以丰富朝廷乐章。所谓“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班固《两都赋序》),“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汉书·礼乐志》),反映了当时制礼作乐的实际情况。乐府机关的设立和扩大,使各地民歌有了记录、集中和提高的条件,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西汉乐府所演奏的乐章,除汉高祖唐山夫人以“楚声”为基础创立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郊祀歌》外,据《汉书艺文志》所载还有遍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各地民歌55首。现除《铙歌十八曲》外,大部分没有流传下来。《铙歌》是武帝时吸收北方民族音乐所制的军乐,它的歌辞由于文字衍误过多,大都难于读通,其中少数言情和反映战场惨象的篇章,明白可诵,有一定现实意义。

辞赋创作也因为“润色鸿业”的需要,在汉武帝时得到极大的发展,进入了汉赋创作最兴盛的时代据《汉书艺文志》著录西汉的赋,不算杂赋在内,有900余篇,而武帝时的赋就有 400余篇。司马相如是汉赋创作最有成就的代表作家。他的《子虚》、《上林》赋,以宏大的结构、绚烂的文采和夸张铺陈的手法,描写了汉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和天子田猎的盛大,迎合了汉武帝好大喜功的心理,因而受到重视,表现出汉赋作为宫廷文学的特质。汉武帝周围,除司马相如外,还有、枚皋等所谓“言语侍从之臣”,他们“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如倪宽、董仲舒等也“时时间作”,从而造成了汉赋创作盛极一时的局面。宣帝效武帝故事,亦好辞赋,在他周围也有一批辞赋作家,如、张子侨、、华龙等,他们的作品除一些描写帝王田猎、宫苑的大赋外,还有一部分是所谓“辩丽可喜”、“虞说(娱悦)耳目”的咏物小赋。但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不存。

是西汉末年著名辞赋家他写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处处有模拟司马相如赋作的痕迹,缺乏创造性,但由于他才高学博,有的赋还写得比较流畅,有气魄。扬雄晚年认识到汉赋无补于讽谏的根本弱点,辍不复为,并在《法言》等著述中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统一,这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汉赋是西汉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但就其思想和艺术的成就来说,并不足以表现西汉各方面的发展,真正代表这个时代文化发展最高成就的是的。

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书·艺文志》),这就为《史记》的写作准备了物质条件。司马迁独立完成了“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的《史记》,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树立了一块丰碑。《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中心,不仅开创了“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历史,所说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确地评价了司马迁在历史学和文学发展上的贡献。

司马迁的《史记》在汉宣帝以后就在社会上传播,由于它记事止于汉武太初年间,就有不少文人缀集时事来续补它,但大都文辞鄙俗,不能和《史记》相比。西汉后期散文成就表现在政论文方面,桓宽的和的奏疏、校书的“叙录”,继承汉初政论文传统,内容充实,说理明畅,表现了作者匡救时弊的热情。

东汉文学 初始元年(公元8),汉室外戚王莽代汉称帝,天凤四年(公元17),爆发了赤眉、绿林农民大起义。建武元年(公元25),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在政权性质上,东汉王朝是西汉王朝的继续。东汉初年,刘秀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有所发展,刘秀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推崇在西汉末年开始兴起的谶纬之学,它与今古文经学合流而泛滥于一时,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思想。在这样的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东汉文学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的汉书是东汉史传文学的代表。它沿袭《史记》体例而小有变动,记叙西汉的历史,开创了中国断代史的先例,其中有一些人物传记,详赡严密。旧时史汉、班马并称,说明《汉书》同《史记》一样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东汉政论文如《潜夫论》、崔《政论》、《昌言》等,继承西汉传统,反映了东汉中叶以后的各种社会矛盾和激烈的政治斗争是东汉反对谶纬迷信的杰出思想家,他的《论衡》是一部“疾虚妄”之书,对当时统治者所宣扬的神学迷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他还从这一精神出发,批判了当时“华而不实,伪而不真”的文风,并正面提出了一系列文学主张。

东汉辞赋仍在司马相如的影响之下,模拟因袭的风气盛行,但以班固《两都赋》为开始的京都大赋,由宫苑而都城,在题材开拓上是一个进步。东汉中叶以后,政治极端黑暗,赋风开始转变,的《归田赋》以清丽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归隐田园的恬静心绪,是这一转变的标志。桓灵以后,一些愤世疾俗的士人如等,也写有揭露现实、抨击社会黑暗的短赋。这类抒情小赋数量虽然不多,但它突破了沿袭已久的赋颂传统,是魏晋六朝抒情赋的先导。

现存汉乐府民歌大都是东汉的作品。这些民歌形式多样,反映了东汉人民的苦难处境和思想感情,是东汉文学的重大收获。东汉文学的另一重大收获,是在乐府民歌和民谣影响下,文人的形成,无名氏是东汉文人五言的成熟作品。东汉文人五言诗是东汉后期中下层士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们的作者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在创作中既保持了乐府民歌的朴素自然、平易流畅的特色,又能借鉴、《楚辞》的艺术手法,在朴素自然中求工整,在平易流畅中见清丽,“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极大地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抒情性,这对以后魏晋五言诗的发展和的产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