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和汉乐府的区别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3收藏

汉赋和汉乐府的区别是什么,第1张

1、文学体裁不同

汉赋是汉代的赋,赋产生于战国,是一种散文;汉乐府是民间诗歌。

2、文学修辞不同

汉赋主要特点是采用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铺陈写物;而汉乐府采用平实的叙事写法,并没有过分的夸张。

3、文学创作者身份不同

汉赋由于需要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对古籍的典故了如指掌,所以能写汉赋的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而汉乐府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是民间百姓所提炼的。

扩展资料: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机构。但秦亡后,乐府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汉乐府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参考资料:

-汉赋

参考资料:

-汉乐府

赋的写作技巧(写得好一篇赋的要求):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扩展资料 :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

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赋

殪读[yì]。

殪,汉语二级字, 读作殪(yì)

1、死:“左骖殪兮右刃伤”

2、杀死:“殪此大兕”

3、跌倒:“奔殪百余里间”。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辰集下歹字部殪 ·康熙笔画:16 ·部外笔画:12

〔古文〕𣨑𣩉《唐韵》《正韵》於计切《集韵》《韵会》壹计切,𠀤音翳。《说文》死也。《左传·隐九年》郑伯御戎,前後击之,尽殪。《杜注》殪,死也。

又殄绝也。《书·康诰》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

又尽也。《左传·宣六年》中行桓子曰:使疾其民,以盈其贯,将可殪也。《杜注》殪,尽也。

又仆也。《後汉·光武纪》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馀里闲。《注》殪,仆也。

又一矢而死曰殪。《诗·小雅》殪此大兕。《司马相如·上林赋》弦矢分,艺殪仆。

又与瘗通。《仪礼·觐礼》祭川沈,祭地瘗。《郑注》古文瘗作殪。

又与翳通。《韩诗·大雅》其葘其殪。《释文》葘,反草也。殪,因也。因高塡下也。今《诗》作其葘其翳。

说文解字

卷四歺部殪

死也。从歺壹声。𣩉,古文殪从死。於计切〖注〗𡔸,同𣩉。

说文解字注

(殪)

死也。左传。声子射其马。斩鞅。殪。将击子车。子车射之。殪。小雅毛传、文颖注上林赋皆曰。壹发而死为殪。是也。故其字从壹。按尚书言殪戎殷。殪、仆也。此引伸之义。中庸言壹戎衣。注。衣读为殷。声之误也。壹戎殷者、壹用兵伐殷也。郭忠恕佩觿乃引郑注云。壹当为殪。此记忆之误耳。凡恃记忆而不检阅者多此病。从𣦵。壹声。形声包㑹意。於计切。古音在十二部。

(𣩉) 古文殪。从死。从古文死。壹省声。

序言:荔枝是消费者们所能购买到的一种普通的水果,并且荔枝还有这一段关于杨贵妃的历史故事,荔枝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十分的悠久,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荔枝的种植历史吧!

一、荔枝最早的栽种历史。

根据中国古代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荔枝最初生产于中国的南部地区,关于荔枝在中国的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长达2000多年的汉代。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可以最早追溯到荔枝的相关信息,是在西汉的司马相如所撰写的《上林赋》中,并且据这本古籍记载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发现将荔枝和枝干一块儿剪下,会增加荔枝的保质期的方法。在李时珍所撰写的《本草纲目》中,也有关于荔枝的记载。

二、荔枝的传播历史。

由于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十分的繁盛,所以荔枝早在17世纪末就从远送于缅甸,并且在百年后又将荔枝传入了印度。随后分别传入了夏威夷加利福尼亚,以色列以及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目前,荔枝在世界的种植范围遍布于中南美洲、亚洲以及非洲的部分地区。现在,中国,印度,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已经成为了荔枝的主产国家。

三、现存的古荔枝树。

现存的荔枝拥有13个品种,分别是三月红、糯米糍、淮枝、黑叶、圆枝、桂味、挂绿、陈紫、兰竹、元红、妃子笑、水晶球以及白糖罂。其中荔枝最优的品种要数桂味和糯米糍莫属了。并且荔枝中挂绿这一品种栽培难度十分的大。福建莆田市内有一棵在唐朝时栽种的古荔枝树,这棵古荔枝树的名字被叫做宋家香,目前已经被列为莆田市的重点保护文物。在莆田枫古蔡氏,有一棵在宋朝栽种的古荔枝树。

有的。

1、飞廉

飞廉,亦作蜚廉,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文献称飞廉是鸟身鹿头或者鸟头鹿身,秦人的先祖之一为飞廉。

商纣王时期,飞廉是商朝重臣,飞廉恶来父子俩都是后来秦国国君的先祖。《水经注》称飞廉以善于行走而为纣王效力,周武王击败了纣王,飞廉殉国自杀,天帝为他的忠诚感动,用石棺掩埋他,并使他成为风神。

2、夫诸

夫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夫诸一种长着四只角的鹿,它的情状似温柔洁净,喜欢四处角戏,它一出现,其地必定是大水时期。古代人民视夫诸为水灾的兆星

扩展资料: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

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飞廉

—夫诸

—山海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