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的风俗民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滨州的风俗民情,第1张

吕剧:1870年前后,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省惠民地区,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迫使一些农民开始以“艺”来谋生。他们学唱当地流行的乡野小调和“打坐腔”等,以卖唱乞食求取活路。较著名的有博兴县的孙中新、张连信等。稍后,他们又吸收“化妆扬琴”的演唱形式,以“坠琴”和“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并渐渐开始扮演人物,表演小故事。接着,形成了几人的乐队伴奏,有了简单的武打等歌舞基础,具备了地方小戏的基本特征,有了吕剧的雏形,为以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小吕剧以浓郁的乡土气息,朴实、生动、活泼的表演特色而深受当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演出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初先后组成了“顺和班”、“义和班”和“庆和班”。至此,吕剧表演基本上形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具有10余个角色类型;音乐上形成了“四平”、“二板”、“流水”等基本板式和简单的锣鼓经。小戏剧目日渐繁多,并有了一定的大戏和连台本戏。

1951年底,博兴县人民政府在全县业余剧团的基础上组建“博兴县人民吕剧团”。1958年,该团上调山东省淄博专区,定名为“淄博专区吕剧团”。1961年,又划归惠民专区,改称“惠民专区吕剧团”,现名为滨州市吕剧团。2002年,博兴县吕剧团正式成立。

吕剧以韵味醇浓的唱腔,泼辣地道的方言和极富乡土气息的表演著称,蕴涵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许多优秀剧目生动地反映出齐鲁民俗风情,内容健康活泼,戏词风趣诙谐,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而雅俗共赏,成为亿万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著名地方戏曲。并造就了一批吕剧表演艺术家和舞台新秀。

清河镇木板年画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是由王姓始祖王画三从天津蓟县经由河北枣强带来清河镇的,在以后的几十年间带动了清河镇的其他姓氏年画爱好者(如张氏、樊氏、周氏、纪氏、曹氏等),经过多年的发展,使其成为深受鲁北地区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其鼎盛时期,画店发展到60多家,流传到高青、博兴、邹平、滨州、阳信、无棣、济阳、商河、章丘、禹城、沧州等地。

清河镇木版年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改进,逐渐演变成木版画的套印方法,它分为起稿、刻版、印黑、套色、施彩等工序。具有立意简明扼要、主题鲜明、寓意深远、造型美观,兼具有夸张、变形的特点,且线型凝炼流畅,坚实有力或大刀阔斧见长等特点。清河镇木版年画色彩鲜明,对比强烈,配色和谐多变,画师们多采用红、黄、绿、兰、紫、粉红等色套印,而且追求乡土风味,韵香味厚,粗犷淳朴。清河镇木版年画在它近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影响遍及鲁北,与其它民间,艺术共同构成了该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2006年“清河镇木版年画”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首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蓝印花布制作技艺在滨州、博兴一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门融生活与艺术于一体的技艺,色彩主要运用蓝白二色,具有清新明快、纯真朴素、自然和谐、典雅大方的艺术特点。蓝印花布是民间盛行的一种布料,也是博兴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是农村男女青年结婚时,缝制嫁妆的面料和包裹嫁妆的必用物品。此外,旧时蓝印花布还是一种小康生活的象征。

蓝印花布是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抹子”把防染浆刮入花纹空隙漏印于布面,干后浸染靛蓝,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显现出蓝白花纹。染成的花布蓝白二色,色彩深沉明快,图案朴实典雅,具有浓厚的乡土味。

蓝印花布制作技艺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间技术,技艺十分独特,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花布图案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柔切、自然、清新、美观、秀气典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目前,博兴县耿氏家族还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还制作一些蓝印花布作品,但已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染坊了,传承了千百年的蓝印花布面临困境,因此急需加以保护。

2009年“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还有发源于惠民的胡集书会等。 锅子饼滨州传统名吃。相传此饼乃清末西关一邢姓店家制作,又称邢家锅子饼。先用软面做两个小饼,在熬子上烙黄备用,再用鸡蛋、熟肉、豆腐、香菜制陷,卷入饼中,稍煎,切成块食。

芝麻酥糖是山东滨州市的传统产品,享誉省外,有70多年的悠久历史,产品是滨城常云銮祖孙三代的家传绝技,有一整套的生产工艺方式,大体分为6步工作法。由当初生产一个花色品种,已发展为菠萝、桔子、桂花、山楂4个不同的风味芝麻酥糖。 惠民短枝红富士系1988年培育而成的红富士苹果短枝型变异新品种,定名为惠富一号。该品种的特点是树体矮小,适宜密植,管理简便,结果早,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一般栽后二年见花,三年结果,四年丰产,平均亩产高达23489公斤,为普通红富士的35倍。果实大,着色好,品质优,其平均单果重为2025克,最大单果重达500克以上,果实全面片红,鲜艳美丽,果肉淡**,肉质脆而细密,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高达16%以上。果实10月下旬成熟,极耐贮藏,如适当晚采效果更佳。该品种适应性较强,据在全国13个省市的大面积栽培证明,可在全国的各苹果适宜栽培区发展。1991年,山东省科委立项在全省试种,惠民县被省林业厅定为苹果良种繁育基地。林业部将惠民短枝红富士定为“八五”全国重点推广品种。到1994年,惠民县共计繁育短枝红富士良种苗木16亿多株,推广到全国13个省市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万亩以上。1996年,惠民短枝红富士苹果在全国农业科技成果展览会上获优秀成果奖,在全省名、特、优果品鉴评会上获金奖。

沾化冬枣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系滨州特有的晚熟枣类品种。因其果实硕大且因在初冬成熟而又名苹果枣、雁来红、冻枣、冰糖枣,为稀有晚熟的鲜食优良枣种。 单果重25克左右,最大果重45克,近球形,熟前阳面常有红晕,大小不匀,平均重14克,为金丝小枣的3倍。冬枣果皮光亮,呈赭红色,皮薄质脆,落地即可摔裂。其果肉较厚,细嫩多汁,嚼之无渣,浓甜微酸,品味极佳,最宜鲜食,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钾、铁、铜等矿质营养,维生素含量是苹果的70倍,梨的100倍,营养极为丰富,被誉为“活维生素丸”、“百果之王”、“天下奇果”。其果核较小,有仁。树势较弱,树姿开展,树冠较小,成龄树高约5米,冠径一般不超过5米,最喜在肥沃深厚的土壤中生长。

长山山药栽培始于唐代,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来以高产、质优、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2001年,邹平县长山镇被命名为“中国山药之乡”;2002年,长山山药通过了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长山山药栽培历史悠久,其中,洗毛山药在该镇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洗毛山药品质上乘,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无棣县金丝小枣栽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300多年,现有百万亩枣粮间作,其品质、产量居全国之冠,被誉为“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金丝小枣色泽美观,核小肉丰、金丝绵绵、甘露可口,营养丰富,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素有“百药之引”之称,《本草请联系我们纲目》一书中早有记载,是很好的滋补食品。因其成熟后可拔出金闪闪的长丝,故得此美名。金丝小枣含糖量高达70-80%,富含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具有舒筋活血、散淤生新、开脾润肺、增强肌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等功能。金丝小枣可自制成枣茶水,睡前饮用可平稳安眠,而无任何副作用,对身体很有益处,不仅可直接食用,还可加工成蜜枣、枣脯、饮料等多种营养食品。

惠民蜜桃属南方品系,外观艳丽,肉质细腻。果实发育期115-130天,平均单果重257克,最大单果重750克,表面硬度较大,含可溶性固体物12%-15%,耐储运,常温下可储存12-15天。蜜桃生产采用最先进、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市场运作方式,全面推广配方施肥、科学修剪,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分期采摘等最新技术,产出的果品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山东省无公害产品标准。1997年8月11日,该桃通过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命名为“惠民蜜桃”;1999年4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委员会的品种鉴定,正式命名为“惠民蜜桃”;2000年11月,通过山东省无公害产品认证,并认定了5000亩无公害惠民蜜桃基地。

张高水杏是生长在特异自然环境的地方特产,个大如桃,皮色鲜艳,脆而酸甜,香味浓郁,清爽可口,营养丰富,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久负盛名。水杏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高级营养食品和点心佐料,杏仁是贵重的中药材。

黄河五道口大米产于滨城区青田街道,整个水稻产区辖25个自然村,面积达66667公顷,年产量600万公斤。五道口大米颗粒均匀,腹白纤小,营养丰富,色味俱佳,商品性强,并远销胶东、江淮等地区,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2001年经省农业厅检测,完全符合无公害农业产品的标准,顺利通过认定。

  民间艺术

  1978年,全区的民间艺术处于低谷阶段。1980年起,分布在中南部和黄河、徒骇  河沿岸村庄的民间剪纸开始恢复,有鞋花、枕头花、门帘花、帐沿花、窗花、墙花、灯花、家畜、家禽、蔬菜、瓜果、花卉、鱼虫等一起出现,还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等,逐步丰富起来。1985年,滨县民间剪纸赴济南展出,随后又晋京展出,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播出。 展品中3副作品被选送全国剪纸展。 1988年, 滨州市文化馆出版《滨州民间剪纸》一书,较详尽地介绍了全区民间剪纸的源流、题材、风格、花样种类等。1990年起,惠民县的木版年画、惠民县河南张村的泥娃娃,生产数量和艺术质量都有所发展,并不定时举办各种展览,吸引中外游客参观、购买。博兴县的柳编制品、无棣县的草编制品,从花样品类到生产数量都成倍增加,并畅销国内外。1991年,滨州市的剪纸、惠民县的木版年画、博兴县的柳编工艺品,联合在上海市举办民间艺术展览,1992年赴香港展出。至2000年,无棣县的草编制品从生产数量到创造花样均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畅销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而扩展到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

  遗址遗迹

  一、西南庄遗址

位于邹平县苑城镇西南庄西, 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3米,为东周

至汉代遗存。出土北辛文化时期的石器有石斧、铲、磨盘;骨器有针、锥;陶器有敛

口钵、红顶钵、鼎、罐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小韩遗址

位于阳信县商店镇小韩村北两公里处,遗址呈漫坡状,略高于地面,面积约15万

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5米左右。采集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蚌壳红陶鼎、泥质红陶钵、

小口双耳壶、泥质灰陶三足高柄杯、彩陶罐,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红陶器,商周时期

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盆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丁公遗址

位于邹平县苑城镇丁公村东的高埠上,面积约24万平方米,为龙山文化时期的典

型城堡遗址。文化堆积厚35~5米,分为13层。清理了一批城墙基础、墓葬、灰坑、

窑址、房址遗址。出土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彩陶盂、泥质红陶罐;龙山文化陶器以夹

砂和泥质黑陶为主,次为灰陶和黄褐陶,纹饰有弦纹、堆纹、蓝纹、方格纹、刻划纹

和突棱纹等,器形有(yan) 、鼎、 、鬲、盆、杯和器盖。岳石文化时期的陶器以夹

砂和泥质灰陶为主,次为褐陶和黑陶,纹饰多为绳纹、突棱纹、附加堆纹和划纹,器

形有罐、鼎、 、鬲、尊和器盖。商周时期陶器多为夹砂和泥质灰陶、红褐陶,流行

绳纹。在1235号灰坑内发现一片龙山文化刻13个字符号的陶片,将汉字起源向前推进

800~1200年。 1985年,被定为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邹平工作站。1991年,被列

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路家遗址

位于惠民县胡集镇路家村东, 面积近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5米以上,主要为

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出土有黑陶盆、鼎足、器盖、石锛等;商周时期的有鬲、罐、

陶豆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利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店子镇利城村西南150米处, 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5米,

暴露有红烧土、灰坑等遗存。采集的龙山文化陶器以夹砂黑陶、夹砂红陶为主,纹饰

有弦纹、堆纹,器形有鼎、罐、 杯;岳石文化有泥质灰陶尊形器、罐、夹砂黑陶盆、

鼎;商周时期有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等;另有汉代遗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六、秦台遗址

位于阳信县雷家乡秦家村西北800米处, 为台形地遗址, 东西约400米、南北约

250米,遗址中部有一高5米的土堆,曾出土铜器,文化层距地表不足1米,厚度15米

左右。遗物有商周时期的陶鬲、灰陶罐、粗把豆、陶纺轮、石镰等。为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七、棒槌刘遗址

位于阳信县水落坡乡棒槌刘村北, 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7米,采

集有商代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方格纹罐、纺轮及骨锥、蚌镰等。为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鲍家遗址

位于邹平县长山镇鲍家村南, 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6米,下层为龙山

文化遗址,上面叠压商周至秦汉遗址。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镞、黑陶杯、鼎等,具有

龙山文化的特点。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兰家遗址

位于滨州市堡集镇兰家村东,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3米。1957年,

发现一批青铜器,有卣、觚、爵等。1960年,发现大量骨器,器物多具有商代晚期特

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大商遗址

位于惠民县何坊乡大商村南,面积近2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发现有赤黄

色陶 和黑陶、灰陶器物残片、堆纹鬼脸形陶鼎足、绳纹夹砂陶片及鹿角、骨器等。

属龙山文化晚期至商代人类居住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大郭遗址

位于惠民县麻店镇大郭村,面积3万平方米。出土器物有商代石斧、骨锥、磨石、

蚌镰、陶拍等。1973年,发现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鼎、方彝、觚、铣、戈、矛、

刀等青铜器和石锛、石铲、玉环等,墓室有二层台,台上殉葬六人,墓室东、西、北

侧均有一耳室,各殉葬一人一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寨卞遗址

位于博兴县寨郝镇寨卞村北1公里处,面积约9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3米,经钻

探发现16万平方米的城址遗存。采集的龙山文化陶器多为夹砂褐陶、黑陶和红陶,纹

饰有弦纹、竹节纹、堆纹,器形有鼎、盆、杯等;商周遗物有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

灰陶豆等。据考,此为蒲姑国故城。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村高遗址

位于博兴县兴福镇村高村北,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米。采集的龙山文

化陶器以夹砂红陶、黑陶为主,纹饰有弦纹、堆纹,器形有 、罐、鼎;商周时期有

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簋等,另有汉代遗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四、郝家遗址

位于惠民县城关镇郝家村西南100米处,面积12万余平方米,为漫坡状台形遗址,

高出四周平地1米。文化层距地表较浅,堆积厚度3米以上。出土文物有商代陶鬲、陶

豆、罐和周代遗物。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五、东鲁遗址

位于博兴县曹王镇东鲁村西南,俗称“龙台子”,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

15米。 采集有商周时期的夹砂黑陶素面鬲、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另有汉

代、南北朝遗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六、贤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博兴镇贤城村西200米处,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5~2米。

经钻探发现长宽各1000米的城墙基址,遗址中发现有南北朝时期的寺庙遗址。采集有

商周夹砂褐陶素面鬲、夹砂红陶绳纹鬲,战国兽纹瓦当、泥质灰陶豆、鼎等。为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七、西(feng)遗址

位于沾化县冯家镇西(feng)村西500米处,为漫坡台形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

文化层厚度约2米。 遗物有战国时期的灰陶豆、陶釜、素面罐、夹蚌红陶素面陶器。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杨家古窑址

位于沾化县富国镇东杨村北,面积156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15~2米。1955年

试掘,清理东周墓一座,出土贝币、青铜剑、矛等。因徒骇河水冲刷暴露出大量东周

盔形器、滤器、鬲、盆等残片,器壁厚重,质地坚硬,烧制火候高,河岸边有几处显

露的残窑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九、信阳故城址

位于无棣县信阳乡谢家村西南500米处, 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西南角残存城墙

500米, 最高处6米。文化层厚2米以上。出土文物有战国晚期的陶豆、罐、盘、铜剑

及少量齐刀币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龙华寺遗址

位于博兴县陈户镇赵楼村北, 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米,暴露有砖墙

基、灰坑等遗迹。出土北魏、东魏、北齐、隋代铜造像200余件和青釉瓷罐、瓶、碗、

壶、盘、杯、泥质灰陶瓦当、滴水、板瓦、筒瓦、砖以及北齐和隋代铜钱等。为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一、王薄起义遗址

位于邹平县青阳镇西窝陀村东南雕窝峪内。 公元601年隋炀帝东征高丽,横征暴

敛,铁匠王薄在此聚众起义,后转战数十郡县达8年之久。

二十二、古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临池镇古城村,面积171万平方米,属商周文化遗址。遗址西南、东

南各有一段残存的於陵县故城城墙, 此城建于战国, 北宋宣和末年城圮。文化层厚

14米, 地表暴露大量陶片,有板瓦、卷云纹和树木纹半瓦当、方折豆盘等,文化层

中有灰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城墙夯土层发现有石斧、石镰等石器。

二十三、邹平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孙镇东南1公里处, 西为利民桥和庆淄公路,中间为利民河,为汉代

邹平县故城。旧基暴露大量碎瓦片和旧城墙基夯土痕迹。

二十四、梁邹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韩店镇旧口村北15公里处。 北宋宣和末年县城迁址后废。出土文物

有商周时期鬲腿、豆把等。

二十五、朝阳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码头乡甜水村西2公里处。为古朝阳县城。出土文物有周代鬲腿。

二十六、高苑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苑城镇王世庄。传为战国齐桓公之苑囿,汉置高苑县,后废。清称苑

城店。遗址1米之下有大量古代砖瓦。

二十七、先棣州故城遗址

位于惠民县辛店乡先棣州村东南。公元518年(隋开皇元年) 置棣州。此处先后为

棣州、乐安州及厌次县治所。公元828年(唐太和二年) 大水淹州城,为避水患,迁新

城。出土文物有铜钱、擂石等。

二十八、博昌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寨郝镇寨郝村西南, 探查面积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为春秋

时期齐国博昌邑,后为博昌县治所。采集有陶罐、瓦、盆、壶、铜削、盘等,出土石

造像碑,皆属汉、南北朝文化遗存。

二十九、延侯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湖滨镇安柴村西500米处,面积2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15米。1981

年发现,采集瓦、罐、盆等陶器标本,属周、汉文化遗存。经考,此地为汉延乡侯国

之都城。

三十、卧佛台遗址

位于滨县旧城内西北隅。1954年,在卧佛台附近发现黑陶、蚌、骨器物和残片,

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卧佛台基被撤平,出

土文物流失甚多,遂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遗址范围扩大,重点区面积约

1500平方米,先后出土新石器时代到东周时期的文物有石斧、石凿、骨锥、鹿角化石

和陶豆、鬲、壶、罐、钵等陶片。1983年8月,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迹

一、魏氏庄园

位于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建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系清朝“恩授布政司理

问”户部郎中魏毓炳四世孙魏肇庆的住宅。庄园主体由城堡、广场、水塘、花园四部

分组成,呈长方形,南北84米,东西46米,占地57亩。城墙为砖墙,高10米,底宽3

米, 顶宽15米,内砌立墙,外垒垛口,四面临街,为封闭式宅院。院内东南、西北

转角处建圆形碉堡,墙内侧上部及碉堡内遍布射击孔。围墙内以南北轴线,分三进六

院, 共有房屋256间,现存48间,均为砖木结构;前、中、后院,各为厅厢回廊组成

的四合院。正厅为二层楼,山墙辟门,设翻板吊桥与围墙连通。庄园布局严谨,房屋

画梁雕栋, 脊顶房檐有陶禽陶兽,颇具中国北方传统建筑特色。1994年4月,开始维

修倒座房、 客厅前后院、东西厢房和复原倒座,总造价200多万元 (2000年竣工) 。

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王海石桥

位于博兴县曹王镇王海村东西大街中部,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建。为青石结

构三孔拱型桥,桥长65米,宽44米,高37米,每孔宽135米,起拱04米,从分水

石至孔顶12米,孔顶至桥面15米,孔眉浅浮雕卷草图案,中孔顶部刻一水兽头,獠

牙眦目。桥面铺青石板,每边栏杆用五块石板、六根石柱和两个石鼓组建。北侧中间

栏板上刻“凤阳桥”,下雕“双凤朝阳”图案,其余镌“八仙过海图”。南侧中间栏

板上刻“青龙街”,下雕“二龙戏珠”图案,其余镌“四季花鸟图”。南北两侧中间

一根石柱分别刻“明嘉靖岁在癸亥建志”和“清道光岁在戊申重修”铭文。为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范公祠

坐落于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之享堂。1065年 (北

宋治平二年) 邑人知县韩泽所建。后经元、明、清多次修葺。范公祠分主殿和后殿,

皆为歇山式,四角飞檐,斗拱相扣。现有重修大殿三间。1990年,邹平县长山镇政府

集资6万元,对范公祠大殿的门窗、楹柱、石阶、匾额、塑像、殿内外装饰进行修复,

基本恢复了大殿的原貌。修建院墙、大门形成原有的格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唐李庵

位于邹平县邹平镇石樊鲁村西北300米会仙山北麓,小型佛教寺院,相传古有唐、

李二仙在此修炼而得名。所建年代失考。碑记最后一次重修为明隆庆年间。现存大殿、

东西偏殿、跨院僧房、藏经楼、客房及山门共32间。山门左右有重修寺碑四通。院内

植丁香、 古柏。省文化厅拨款2万元,于1986年春对唐李庵进行部分维修,主要修复

主大殿屋顶, 更换西殿后墙,修复东、西偏殿屋顶和安装所有瓦兽,同年5月竣工。

1996~1998年,县府先后拨款14万元,自筹资金6万元,对唐李庵主建筑群(大殿、东

西偏殿、影壁、山门、院墙) 进行重建与维修、恢复了原貌。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五、刘庙南清真寺

位于阳信县城南六公里的大寺杨村南隅,俗称刘庙南寺,建于1495年 (明弘治八

年) 。1924年毁。1927年重建。为境内最古老的清真寺。在此读经“挂帐”的执教者

遍及省内及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内蒙古、宁夏等省市区,占地3600平方米,建

筑面积800平方米。

六、大觉寺塔

位于无棣县城东南关,始建于公元639年(唐贞观十三年) ,高13级,八角形密檐

式砖结构。塔基高约2米,第一级南北各设一拱顶券门,南门上方镌刻“文笔冲霄”,

落款为“罗柱书” , 塔内筑券形踏步回廊,逐级相通。明、清曾三次修葺。1888年

(清光绪十四年)地震,塔倒其半。1957年经省批准拆除,塔基底部封存地下。1991~

1992年,由县政府集资和社会投资155万元,重建海丰塔。

七、吴式芬故居

明清间厅堂建筑。位于无棣县城南门里,是晚清金石学家吴式芬的宅第。吴氏家

族世代居官,明清时期科甲相继,素有“九世朝运”之称。故居古朴典雅、一宅两院,

南院原称“尚书府”,北院原称“尚书第”,布局呈长方形,坐西面东,占地7000余

平方米。1999年,利用省、县拨款13万元专项维修经费对故居内建筑物进行了抢救性

维修。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滨州吕剧

滨州博兴县是吕剧的发祥地。吕剧起源于明末清初,由民间杂曲小调逐步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吕剧的唱腔和表演艺术蕴涵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许多优秀剧目生动地反 映出齐鲁民俗风情,内容健康活泼,戏词风趣诙谐,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而雅俗共赏,不仅在我国北方流行甚广,而且风靡全国,成为亿万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著名地方戏曲。

灵霄阁庙会

阳信灵霄阁庙会源于刘家阁遗址,又名刘家阁庙会。灵霄阁初建于明朝,康熙四年重建,民国七年重建。刘家阁庙会盛于每年的二月十九和四月十八两个节日,来自各地的民间艺人络绎不绝,无论是说书唱戏的,或是打把戏卖艺的等等,都千里迢迢来为盛会助兴,各种商贾不胜枚举,热闹非凡。

碣石山古庙会

“碣石山古庙会”又称“大山古庙会”,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盛行于山东省无棣县碣石山镇(原大山镇),每年农历四月,大山举行两次香火庙会,四月十七为“小会”,二十七为“大会”,堪称鲁北、冀南之首。

长拳

该拳的特点是在出手或出腿时以放长击远为主,其动作撑长舒展、筋顺骨直,有时在出拳时还配合拧腰顺肩来加长击打点,以发挥“长一寸强一寸”的优势。套路动作数量和趟数一般较多,长拳中也间或使用短拳,但整套动作是以长击动作为主。长拳的基本技法规律包括:顶头竖脊,舒肢紧指(趾);形合力顺,动迅静定;以眼传神,以气助势; 阴阳相依,相辅相衬。另外,古时太极拳的别称。

大山烧鸡

大山烧鸡做工独特,先用含有肉桂等中草药的老汤蒸煮,而后熏烤,色泽鲜亮,香而不腻,味道鲜美,有筋道,因此而美名远扬,成为当地的名吃。

滨州锅子饼

滨州锅子饼,滨城西关邢家锅子饼,以豆腐、鸡蛋、杂肉、香菜为馅,饼薄如纸,麻油如浆,别有风味,外地来滨者多慕名品尝。锅子饼是滨州传统名吃。相传此饼乃清末西关一邢姓店家制作,又称"邢家锅子饼"。相传:清朝末年。滨州西关有位姓邢的做饼人,在继承父业做饼的基础上,按照当地人的口味,以饼卷馅。集饼与包子的优点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新的独具特色的饼食,取名锅子饼,锅子饼呈长方形,面皮用发酵面油煎做成,包以菠菜、青辣椒、鲜虾皮、豆腐末、粉条末等制成的馅,滑酥多馅,咸鲜适口,香而不腻。

芝麻酥糖

黑芝麻酥糖和白芝麻酥糖统称芝麻酥糖,所有原料有黑芝麻与白芝麻两种,故其产品亦有黑芝麻酥糖和白芝麻酥糖之分。 黑芝麻酥糖内嵌糖馅,是绵白糖和咸桂花配制而成,甜中略带咸味,清香适口。白芝麻酥糖内嵌白糖、玫瑰配制的糖馅,食之玫瑰芳香,回味悠长。

虎头鞋

虎头鞋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它驱鬼辟邪的功能。

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山东面塑起源于菏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欢喜团

汉族年节食品。流行于江淮一带。先将糯米蒸熟,凉后弄散,再炒使之膨松,蘸以饴糖,使之成团。取欢欢喜喜,团团圆圆之意。春节食用,亦用以馈赠

布老虎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

博兴草编

山东省博兴县蓝赟草柳编工艺品厂位于美丽富饶的麻大湖畔,博兴县湖滨工业园区。产品采用天然的蒲草、毛草、玉米皮、工艺纸绳等编织而成,主要产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草编玻璃瓶套,第二类是手工艺编织品,包括茶垫、坐垫、门踏垫、草编储物箱、日用家居工艺品等

武定府酱菜

明代天启年间,惠民城内(当时为武定州治)就出现了一些酱园商号。后有“仙泉居”、“无香斋”、“大同”等八家有名的商号延续下来。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仙泉居酱园的产品多次进贡朝廷。因惠民城为武定府治所,故以“武定府酱菜”冠名。

东路大鼓

“东路大鼓”是具有地域物色的一个曲种。此曲种起源于黄河三角洲民间小调,后经多代艺人加工、传承而自成一派,以吐字清亮、曲调婉转、表达细腻称著,自明、清以来广为流传于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民国初年极盛。它是“山东大鼓”的一大流派,冠以“东路”为的是有别于山东西部地区的鼓书流派。演唱时三弦伴奏,演唱者一手夹钢版,一手持鼓锤,有节奏地敲击。也有的艺人自弹自唱。唱腔有慢板(三大腔)、二板(流水)、快板、串子口、连环口等。

渤海大鼓

渤海大鼓是沾化县河家村鼓书艺人魏尊昌在西河大鼓的基础上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将东路大鼓、京剧、河北梆子等戏曲、曲艺的旋律融于其中,为滨州特有。渤海大鼓唱腔高亢委婉,朴实俏丽,刚柔相济,声情并茂,尤以演唱“三国段”最为著名。渤海大鼓旋律千变万化,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唱腔时而挺拔激越,跌宕起伏,时而婉转缠绵如流水行云,听起来韵味无穷,绕梁三日。渤海大鼓的声誉不径而走,在华夏曲坛独树一帜。

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是流布于河北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曲艺鼓书形式,又名小口大鼓、清口大鼓、梅花调、老木板子、老北口木板、怯大鼓、鼓碰弦儿、弦子鼓儿、木板西河调、憋死牛等。表演时一人左手持木板,右手持鼓楗,站立说唱中轮番敲击木板和书鼓,使其与说唱相配合,另有人持三弦专司伴奏。

鲁北大鼓

鲁北大鼓创始于民国年间,由信阳乡谢家村说书艺人谢宝华根据鲁北民间传说融合地方土语唱腔所创。因祖上贫困,谢宝华长期过着卖艺为生的流浪生活,他九岁随父学竹板,后学大鼓书,谢宝华天资聪颖,嗓音高昂浑厚,十二岁便能自弹自演自己改编的《鞭打芦花记》、《朱元璋放牛》、《黑驴段》、《火焰山》、《猪八戒拱地》等书段,并将此曲艺称为鲁北大鼓书,乡间普遍都有“十二红”之说,鲁北大鼓以地方土语和民间小调为基础,随后自成一腔,腔调响亮清脆,夜晚能听三里地远,腔调唱词在民间广泛传唱,是广泛流传于山东北部、河北南部民间的曲艺唱腔,年年到胡集书会竞技献艺。

山东名人录

姜尚 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姜姓,吕氏,名望。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兵书《六韬》,相传是他的著作。

司马穰苴 春秋时齐国大夫,军事家。田氏,名穰苴。官司马,深通兵法,曾击退晋燕军队。战国时齐威王整理古司马兵法,将他的兵法附其中,称《司马穰苴兵法》。

晏婴(?~前55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传世《晏子春秋》一书,系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颜子(前521~前490)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最赏识的弟子。名回,字子渊,品行卓冠群科。早卒,孔子极悲恸。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

孙武 字长卿。齐国人。春秋末期军事家。其著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杰出的兵书。

左丘明 鲁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相传曾著《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曾子(前505~约前432)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宗圣”。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

鲁班 公输氏,名般,亦作班、盘,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匠,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为“祖师”。

墨子 (约前468~前376)名翟。古小邾国(今滕州市)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现存《墨子》五十三篇。

吴起(?~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战国时军事家。现存《吴子》六篇。

孙膑(约前380~前320)生于齐国阿鄄之间。孙武的后代。战国时军事家。著作有《孙膑兵法》。

扁鹊 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山东长清)人。战国时医学家。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作有《孟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亚圣”。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庄子》一书传世。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赵国人,一生在山东地区活动,今苍山兰陵镇东南有荀子墓。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书。

仓公(约前205~?)姓淳于,名意,齐临淄人。汉初医学家,首创医案(病历)。

汜胜之 汜水(今曹县)人。西汉农学家。撰有农学著作《汜胜之书》。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遍注群经,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王弼(226~249)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三国魏玄学家,好谈儒道,辞才逸辩,开魏晋玄学清谈之风。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对中国古典哲学影响甚远。

王叔和 名熙,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魏晋间医学家。编有《脉经》10卷。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著作有《诸葛亮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真迹无存。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存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贴》,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五十篇。

贾思勰 益都(治在今寿光)人。北魏农学家。著有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刘晏(718~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唐理财家。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临沂市)。唐大臣、著名书法家。传世名作甚多,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稿》等。

李清照(约1084~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章丘)人。南宋女词人。《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著有《稼轩词》。

王祯 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代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有《农书》传世,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明抗倭名将、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死后避雍正讳,改称士正、士祯。清诗人,论诗创神韵说,生前门生众多,影响很大。著作有《带经堂集》等,又自选其诗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另有《居易录》《池北偶谈》等多种笔记。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等。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岸堂、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清戏曲作家,著有《桃花扇》等。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又字廉生,烟台福山区古现村人。八国联军侵华时,为京师团练大臣,以身殉国。清末著名文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是甲骨文的发现者。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德州陵县)人原滨州地芪惠民县人,生于公元前154年,是四队时期著名的义学家和官员。汉武帝时被任命为太巾大夫,常伴帝王左右。东方朔性格开朗,爱说笑话爱逗唯,被相声艺人尊为本行当的“祖师爷”。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字灼斋,山东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人。是中国***创始人之一和山东党组织的最早组织、领导者。

丁肇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 祖籍 日照市东港区涛锥镇。l936年 2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其父丁观海,是 一位有着强烈正义感的爱国人士。1925年在 济南求学期间,受***人邓恩铭等的影响, 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并与同乡安哲、牟春霆 (陈雷)、李平章、郑天九等人,成立了中 国***的外围组织“少年日照学会”。

李典(174--209) 三国曹操部将。字曼成,山阳巨野(今巨野东北)人。初招集宗族宾客数千家,归附曹操。由于参加镇压黄巾军和同袁绍作战有功,授青州刺史。后任中郎将、离孤太守。官渡之战,率领家族部曲运送谷帛以供军需。袁绍失败,任裨将军,迁捕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兵合肥,击破孙权围攻。性好学、贵儒雅、 不争功,受到将士尊敬。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他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卫。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两派的力量以郑、齐、鲁为强。由于郑国发生内乱,渐渐中衰,齐国慢慢强大,逐渐成了各国的霸主。

舜 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古帝王(五帝)之一。传称号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字都君,谥日“舜”。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东夷之人(一说冀州之人),生于姚丘(一说生于诸冯,即今山东诸城)。

诸葛瑾(174-241) 三国孙权主要谋士之一。子子瑜,琅邪阳都(今沂南南)人。诸葛亮之兄。汉末避乱江南。后为孙权所用,与鲁肃等并为谋士,并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207年,受孙权派遣通好刘备,并曾会见其弟诸葛亮,各为其主,秉公无私。在内政方面为孙权出谋划策,进谏意见,常被孙权所接受,深得信任。又随孙权伐蜀。讨关羽时,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官至左将军。谥封宛陵侯。

刘表(142-208) 东汉末官吏。字景升,山阳高平(今邹城西南)人。东汉皇族远支。少年有名,号称“八俊”。190年,任荆州牧。割据今湖南、湖北一带。对中原军阀混战,取观望态度。官渡战前,袁绍派人求助,阳为应许,阴守中立,静观时变,因此所据地区破坏较少,中原人前来避难者甚多。后病死。陈寿批评他"外宽内 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喜而不纳。"

张海迪,女, 1955 年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刘墉(1719-1805) 清前期大臣兼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诸城人。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刘统勋之子。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改翰林庶吉士,3年后授翰林编修。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升翰林侍讲。任广西乡试正考官。寻提督安徽学政,调江苏。二十七年(1762),授山西太原府知府。秩满,擢冀宁道参政。历江宁府(今南京市)知府、江西盐驿道参政、陕西按察使。四十一年(1776),擢内阁学士,任南书房行走。明年,提督江苏学政,升吏部右侍郎。迁湖南巡抚。莅任年余,勘修城垣,革除陋习,抚恤灾民,筹采峒硝,颇有治绩。升都察院左都御史,署吏部尚书。继任工部尚书。四十八年(1783),由署直隶总督调吏部尚书。明年,兼署兵部尚书,又授协办大学士。嘉庆二年(1797),升体仁阁大学士。死后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谥"文清"。外娴政术,内通掌故,博通经史,长于古文考辨。曾三次兼署国子监,数任乡试、会试正考官。先后任四库馆、玉牒馆副总裁,三通馆、会典馆正总裁。又筹办过编撰《西域图志》和《日下旧闻考》。能诗赋,擅题跋。尤长于书法,其书貌丰骨劲,味厚神藏,有"棉里裹针"之妙。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齐名,为当时四大书法家之一。

杨子荣(1917--1947) 战斗英雄。原名宗贵,字子荣。牟平人。1929年随父迁往安东(今丹东)谋生,12岁进缫丝厂当童工,后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1943年逃回家乡,参加了民兵。1945年秋参加八路军胶东海军支队。同年10月随部队挺进东北,并加入中国***。1946年任牡庙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班长、侦察排长。1946年3月在消灭李开江匪部的战斗中立功,被评为"团战斗模范"。1947年2月在搜剿惯匪"座山雕"张洛山的战斗中,化装打入匪穴,里应外合,彻底消灭了这股土匪,并活捉匪首"座山雕",荣立三等功。同年2月23日,在海林北部闹枝子沟追剿"郑三炮"、"孟老三"等残匪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秦琼(?--638) 唐初名将。字叔宝,齐州历城(今济南)人。 初为隋将来护儿"帐内",后从张须陀镇压卢明月、李密等起义军。须陀死,率兵归裴仁基,后又降李密,任帐内骠骑。至李密败,归王世充。最后降唐,任兵马总管。不久授秦王右三统军,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起义军,封翼国公。参与"玄武门之变",官至左武卫大将军。638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改封胡国公。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在许昌,不满曹操雄诈,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祢衡 (173~198) 汉末辞赋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因拒绝曹操召见,操怀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杀之,罚作鼓史,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杀之,因遣送与荆州牧刘表。仍不合,又被刘表转送与江夏太守黄祖。后因冒犯黄祖,终被杀。

王粲(177 - 217)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少年便负才名,深得著名诗人蔡邕的赏识。17岁因避战乱,到荆州依附刘表,历15年未受重用。刘表死,归依曹操,被任命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转迁军谋祭酒,官至魏国侍中。建安二十一年(216)随军征吴,翌年于途中病故。

何鲁丽简介:1934年6月生,山东菏泽人。1952年至1957年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57年至1984年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医师,北京市西城区儿童医院住院医师,北京市第二医院主治医师、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84年至1988年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1988年至1993年北京市副市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会主委。1993年至1996年北京市副市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会主委,全国妇联副主席。1996年至1998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会主委,全国妇联副主席。1998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2003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