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皇膏药方有什么来历?
帝皇膏清朝乾隆皇帝御用的补肾膏方,其名字“帝皇膏”乾隆皇帝御赐亲题,这是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唯一一个由皇帝赐名的药方。此方有乾隆御医侯侯玉昆老中医抄录并传给候家后人,是在侯御医第七代传人侯景秋老中医的改良下之下奉献给广大男性朋友的补肾膏方,属于国宝级中医遗产。
中国十大名医当中谁创造了枇杷膏:枇杷膏是叶天士发明的。叶天士(1666年—1745年),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县令杨孝廉母亲积劳成疾,久咳不愈,孝廉以孝亲感动名医叶天士赠以蜜炼川贝枇杷膏药方治愈杨太夫人的顽疾。多年后,杨太夫人临终嘱咐杨孝廉广制蜜炼川贝枇杷膏造福人群。
念慈庵的由来追溯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一段感人的孝子事迹。当时一位县令杨孝廉的母亲肺弱痰多,咳嗽不止。杨孝廉遍寻名医,幸得医士叶天士传以蜜炼川贝枇杷膏药方把杨太夫人之顽疾治愈。杨太夫人深感药方的疗效,叮嘱杨孝廉广制枇杷膏,造福世人,为感念先慈,遂以念慈庵为名。及后设厂北京,因而在“念慈庵”前加上“京都”二字。自1946年迁厂至香港,发展至今已成为家传户晓,行销全球的品牌。
中国膏药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对跌打损伤及人体有关系统疾病有独特疗效,很有发展前途。
膏药的沿革
膏药最早称"薄贴"。膏药的应用早在《内经》中就已有了记载,如《灵枢》中有"发于腋下,赤坚者曰米疽,……砭之,涂以豕膏"。汉代开始称为"膏药"。汉代"华佗神膏"为治疮伤之膏。1962年在甘肃武威县汉滩坡发掘的简牍,其内有治疗"百病膏药方"和"妇人膏药方"。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在其名著《伤寒杂病论》中有"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葛洪的《肘后方》、西晋的《崔化方》、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斤翼方》、王涛的《外台秘要》、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以及《和剂局方》、《外科经验全书》等均有猪脂和黑膏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膏药的方型、使用,记载颇详。清代吴师机编著的《理瀹骈文》,对膏药有了进一步的阐述,是著名的中国膏药专著,同时提出了"一是拔,一是截"理论,指出拔之则病自出,截之则邪自断,其科学论断对后人研制和应用膏药起了借鉴作用。
是的。
品牌来历
清朝康熙年间,县令杨谨因为孝敬母亲,被人们称为“杨孝廉”。他幼年丧父,母亲因为长期辛苦劳作,得了肺弱咳嗽的病,总也治不好。孝子杨孝廉非常着急,四处寻访名医为母亲治病,终于从神医叶天士那里得到了蜜炼川贝枇杷膏药方,治好了母亲的病。
杨母以84岁高龄去世时,临终前叮嘱儿子要用蜜炼川贝枇杷膏造福世人,让更多人健康长寿。杨孝廉为纪念母亲和叶天士的恩泽,将枇杷膏命名为“念慈庵”,并绘出“孝亲图”商标,督促后人不能失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念慈庵川贝枇杷膏自推出之后即深受大众好评,为此,杨氏后人在北京设厂生产,在“念慈庵”前加上“京都”二字,自此定名为“京都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
帝皇膏药方有什么来历?
本文2023-10-02 15:58: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0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