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心病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34下载1次收藏

古籍中的心病简介,第1张

心病为病证名。指心脏的各种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心为火脏,主血脉,又主神明,开窍于舌。心病多由病邪内侵,或痰迷心窍、水饮凌心,或气滞血瘀,或心气心血不足所致。《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难经·十六难》:“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畹,有是者心也。”《脉经》卷六:“心病,其色赤,心痛短气,手掌烦热,或啼笑骂詈,悲思愁虑,面赤身热,其脉实大而数,此为可治。”《诸病源候论·心病候》:“心气不足,则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善忧悲,是为心气之虚也。”《太平圣惠方·心脏论》:“夫心虚则生寒,寒则阴气盛,阴盛则血脉虚少,而多恐畏,情绪不乐,心腹暴痛,时唾清涎,心膈胀满,好忘多惊,梦寐飞飏,精神离散,其脉浮而虚者,是其候也。”又:“夫心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盛则卫气不行,荣气不通,遂令热毒稽留,心神烦乱,面赤身热,口舌生疮,咽燥头疼,喜笑,恐悸,手心热,满汗出,衄血,其脉洪实相搏者,是其候也。”《本草纲目·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本病:诸热瞀瘛惊惑,谵妄烦乱,啼笑骂詈,怔忡健忘,自汗,诸痛痒疮疡。标病:肌热,畏寒,战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黄,手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心主血,血即精也。心气原自有余,特精伤而失血,心便不足,故血甚则神明湛湛,血衰则志气昏蒙。凡火之有余,皆由血之不足,而血之不足又能使火益就衰也,然则心病之有余不足,讵得与运气司天之火*、火郁,徒属乎火者同视哉,亦惟握精以固其气,养阴以凝其神,以调剂其有余不足,使归于和而已。……以心为血脉之主,故其实其虚皆不见本脏而在血脉,其在血脉,必先于在经络者病之也。若胸腹腰胁时皆心与心

详见百科词条:心病 [ 最后修订于2015/12/3 10:13:08 共91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狂(manic psychosis)为病名。是指因七情化火,煎熬津液为痰,痰热壅盛,迷塞心窍所致,以神志错乱,精神亢奋,打骂呼叫,躁妄不宁,动而多怒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即精神躁狂失常的病证。出《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症见发作刚暴,骂詈不避亲疏,甚者持刀持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力大倍常;或多食,或卧不知饥,妄见妄闻,妄自尊大,妄走不止,日夜无休等。脉弦滑数或沉紧而实等。癫与狂在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癫狂并称。癫是因情志内伤,脏腑功能失调,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所致。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多见于青少年,治当疏肝理气,化痰开窍,以及补养心脾等法;狂是因七情化火,煎熬津液为痰,痰热壅盛,迷塞心窍所致,以神志错乱,精神亢奋,打骂呼叫,躁妄不宁,动而多怒为主要表现,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治当镇心祛痰,清肝泻火,以及安神定志等法。由于癫狂二证,常与气血凝滞有关,故可根据不同证候,适当参用活血化瘀之品。本证多见于青壮年。

针灸治疗狂病有较好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防止自杀及伤人毁物。本病易复发,应在病证缓解后连续治疗,以巩固疗效。

狂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可见于狂躁性精神病、中毒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及癔病等。

详见百科词条:狂病 [ 最后修订于2018/7/27 10:16:09 共595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中医·头痛头痛(headache)为病证名。亦称头疼。是指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出《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头部疼痛,包括头的前、后、偏侧部疼痛和整个头部疼痛。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此。凡六*外感,脏腑内伤,导致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肝阳上亢,精髓气血亏损,经络运行失常者,均能发生头痛。除服药治疗外,还可根据病机,配合针灸疗法,常可提高疗效。针灸治疗头风有较好疗效,但应结合现代诊断方法,注意与颅脑实质性病变作鉴别,以便及时治疗原发病。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予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本条所讨论的头痛,主要是内科杂病范围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者,若属某一种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兼证,不列入本条讨论范围。古人论述本病证历代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黄帝内经素问·风论篇》有“脑风”、“首风”之名,把头痛之因责于外来之邪,因于风寒之气侵犯头脑而致头痛。《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黄帝内经素问》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引起头痛。《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明确提出头痛的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而太阴,少阴则无。《东垣十书》则将头痛分为内伤头痛和外感头痛,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在《黄帝内经素问》和《伤寒论》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这样便成为头痛分经用药的开始。《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故又有痰厥头痛,气滞头痛之名。《普济方·头痛附论》曰:“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也。又有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名厥头痛。”尚有头风一名,实际上仍属于头痛。故《证治准绳·头痛》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

详见百科词条:头疼 [ 最后修订于2018/6/5 9:27:58 共2278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心病简介

心病为病证名。指心脏的各种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心为火脏,主血脉,又主神明,开窍于舌。心病多由病邪内侵,或痰迷心窍、水饮凌心,或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