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于有巢氏,共工氏,燧人氏这些上古传说人物是哪本书记载的
《汉书·古今人表》及《帝王世纪》等大量古籍记载,在伏羲之后有女娲氏、共工氏、容成氏、大廷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沌浑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亡怀氏、东扈氏、帝鸿氏,共十九氏。
(1)天皇、地皇、泰皇(《史记》)
(2)天皇、地皇、人皇(《太平御览》)
(3)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4)伏羲、祝融、神农(《白虎通义》)
(5)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白虎通义》)
(6)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记》)
(7)盘古、女娲、伏羲(民间传说)
(8)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
(9)伏羲、神农、黄帝(《帝王世纪》、《古微书》)
风姓是中国传说时代伏羲的姓。《帝王世纪》:“伏羲氏,风姓也。”
《竹书纪年》:“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为风姓。”
周朝的宿国、任国、须句国、颛臾国都是风姓,太皞伏羲氏的后裔。鲁僖公的母亲成风就是风姓。
风姓是一个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中国人名大辞典》籍载:伏羲,上古皇帝。姓风氏。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称太昊。教民佃渔畜牧。养牺牲以充疱厨,故又曰疱牺。始画八卦。造画契。都陈。在位一百十五年……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 疱牺(伏羲)氏,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观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此可见,伏羲不但是八卦的始制人,而且教人渔猎、制礼仪,故而被誉为“人文始祖”,民间尊称“人宗爷”。 关于伏羲、女蜗诞生于成纪并在此画成八卦的故事,史书有多处记载。《史记·三皇本记》说:“庖牺氏、风姓,代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庖牺立,号曰女希氏。”这里的庖牺氏,就是指伏羲。类似记载,《易》、《诗》、《帝王谱》以及《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中多处都有。这些记载充分说明,地处径、渭二河上游河谷地区的成纪地区,由于以伏羲和女娲为代表的远古先民的创造性劳动,曾经产生过人类从野蛮原始、茹毛饮血过渡到耕作放牧、有序劳作的古代文明,对华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承认和肯定伏羲华夏人文始祖的地位,就不能不承认成纪华夏文明摇篮的地位。伏羲之后,中华民族虽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姓氏像血脉一样,牢牢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姓氏族有1万多个,现在常用的有3000多个,其中直接起源于淮阳县的大姓有李、陈、王、孙、胡等100多个。(余略)风姓望居向国(周代有向国,故址在今山东莒县南部)。
燧人氏,又称“燧人”,三皇之首,河南商丘人,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燧人氏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是神话中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燧人氏死后葬于今天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建有燧皇陵。
1、燧人(suì rén)(燧人氏)允婼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三皇之首。
2、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
3、燧人氏是新石器初期活动在今河南商丘一带的一个母系氏族,他们以打猎为生,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撞时产生火花。燧人氏受到启发,于是发明了钻木取火。
4、燧人氏有时代表一个人物,有时则是几个人物的合成;有时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氏族或一个部落历史;有时又代表先民生活的一个时代,反映了人类饮食方面的一个时代的特色;是一个时代成就的反应。“燧人氏”这一词汇的多义性,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是普遍存在的。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据《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尸子》云::“ 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拾遗记》云:“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日燧人。”《三坟》云:“燧人氏教人炮食,钻木取火,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汉书》亦有“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的记载。清末著名学者尚秉和先生说:“火自无而有者也,其发明至为难能。燧皇感森林自焚,知木实藏火,不知几经攻治,几经试验,始钻木得之。其功又进于有巢,而即以是为帝号,可见当时之诧为神圣,而利赖之深矣。”又说: “或谓火化而食始于庖羲,故以为号,岂知燧人既发明出火,其智慧岂尚不知炮食况炮者裹肉而烧之,燎其毛使熟耳。在熟食中,燧人氏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而且最早教人熟食。尚先生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还说:“由今追想未有火之先,凡肉皆生食,其有害于人而夭折者,不知凡几,且不知味。及得熟食,肉之腥臊者忽馨香矣,草木实之淡泊寡味者忽甘腴脆关矣,水之冰者可燠饮,居之寒者可取温矣。至黑夜燔柴以御虎豹,犹后也。当夫登台传教,广播为用之时,万民之感为至粗之法。燧人去伏羲近,伏羲益发达美备耳。其创于燧人,无疑也。”尚秉和先生认为,戴庆幸为何如,真惊天动地之伟业矣。既有火则可冶金作刃及他器用。未有火之先,凡器皆以石为之,今所谓石器时代也。”
“燧人氏”两见于古代传说,其事迹是“教民钻木取火”,这一技术发明,使得人们不再依赖天然火取得火种。“燧”字表示取火工具,现代一般指燧石,互相摩擦可以击出火星。在先秦时代主要是指的是钻燧取火,也就是用一个木棒快速研钻另一木块生热最终而成火的行动。其实遂、隧、燧、邃四个字同音,都与“贯通黑暗”意义相关:遂表示完成,其本义相当从黑暗的隧道中走出来,有豁然开朗的意味,如遂心、遂愿等;隧就是开掘隧洞,隧道中当然黑暗;燧是在木块上钻洞,目的在于取火;邃指空间或时间的深远,如同在隧洞中一样,难以辨明前景。从这些同音字中可以看出,极有可能远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就已经有了燧人氏的传说故事。“燧人氏”这个名字本身恰恰自述了钻木取火这一伟大发明。恩格斯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中说:“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于远古人类的生活无疑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引起后人极大的重视……这样的传说固然夹杂着后代的生活内容,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但它依然反映着朴素的远古人类生活的史实背景。”
据古史记载,燧人氏不仅发明了“钻木取火”,还发明了“结绳记事”,为禽兽命名,立传教之台,兴交易之道。那时候人类还没有文字,生活中有许多事全凭大脑记忆,但时间久了,有些事情往往会被遗忘。
燧人氏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
在燧人氏以前,人们把所有的动物都叫作“虫”。
燧人氏经过细心观察,,把这些动物划分为四类:天上飞的称作“禽”,地上跑的称作“兽”,有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虫”,没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豸”。
燧人氏为了向人们传授各种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在村子里专门筑了个土台,称作“传教台”。他时常站在台上为大家讲演。他告诉人们:饥饿的时候如何用火来烧烤食物,寒冷的时候如何用火来取暖,打猎的时候如何用火来攻击猎物,遇见猛兽袭击时如何用火来把它吓跑……
据说中国的师道之兴就是从燧人氏开始。
燧人氏在昆仑山立木观察星象祭天,发现了“天道”。因天道而受到启发,燧人氏始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天地之德孕育万物,而人为万物之尊。燧人氏以风姓为人类命名,对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缘上的限制,使人与兽有了严格的区分。这是人类早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道观。天、地、人始于无名,成于有名。有名则天地开明,人乃文明。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九千年文明历史由此开始。
远古时代以燧木取火的氏族,又称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一带),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燧木,又叫火树,屈盘万顷,云雾出于其间。有鸟若鹗,用咀去啄燧木,发出火光。有位圣人,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就折下燧枝钻木取火,人们就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氏。《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遗记》:“申弥国去都万里。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号鸟},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同书卷七八引《礼古文嘉》云:“燧人始钻木取火……遂天之意,故为燧人。”又有“燧人氏夏取枣杏之火”的传说(见《艺文类聚》卷八七引《九州论》)。今河南商丘流传有“燧人击石取火”的活神话。
距今三万年前,燧人氏首领与弇兹氏首领结合,建立互为婚姻的血缘联盟,始称燧人弇兹合雄氏。
弇兹氏的织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女首领,后世人追尊她为女帝,又称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须女、帝弇兹等。她在距今三万年前就发明了用树皮搓绳的技术。她发明的绳有三种:单股的绳称作“玄”,两股合成的称作“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索”(又作素)。
距今三万年前,燧人弇兹氏在昆仑山(今甘肃祁连山)立挺木牙交,为地之中;上指天芎中宫天极星,为天之中。天极星即天北极,故又称北极星。
北极星的首创者是燧人弇兹氏,故又称紫宫、紫微垣。紫是玄的代称,紫宫即玄宫,宫中女主为阴德星,是为弇兹圣母九天玄女。
约在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年时,北极星因弇兹氏织女而命名为织女星。
燧人弇兹氏有三大分支:一为大鵹(li),二为少鵹,三为青鸟。弇兹合雄氏以玄鸟为图腾,其三大族系合称“三柯氏”,也称三青鸟氏。他们以燧人弇兹为始祖,尊称他为“伊萨姆”,或“伊萨姆那”,各分支的首领则称“耶劳”。
玄女部大鵹柯乌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今甘肃张掖市北),其族属又称魁隗氏,分支甚广。其中一支沿弱水向北迁徙,以居延海(今残留嘎顺诺尔湖)、燕然山(即今阿尔泰山脉的杭爱山)为基地向外延伸,散布于贝加尔湖支流的色楞格河、鄂尔浑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源)。一支沿阿尔泰山北麓西迁至东欧。一支由弱水西迁至阿尔泰山南麓乌伦古湖,沿伊犁河、阿拉套山进入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须女部少鵹柯诺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流域的方雷泽(今甘肃张掖市临泽县,其水今已枯),分衍出方雷支的盘古支,居于古浪(今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其分支东迁至西海之东贺兰山,北跃阴山入燕然山、贝加尔湖,与柯约耶劳支会合;另一支由阴山向东进入滦河流域及东北平原;一支由六盘水进入北洛水,与柯约耶劳的环江部为邻。
柯约耶劳后世为张姓,在挪得建有张国(今甘肃张掖市),另有一支,后来被赐封为杨姓,于环江上游建元城(又作玄城)。柯诺耶劳的后世沿桑干河及支流黄水河发展,迁居于浑河、壶流河,建都于代王城(今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再迁涿鹿山,建“洛乌”城(又称下洛,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
燧人弇兹本部柯约耶劳一支沿太行山往东进入今河北省境内,弇兹氏建都于灵寿(今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燧人氏建都于蒲阴(又称完县,今河北保定市顺平县)。其后又北迁于大王店,建都于遂城(今河北保定市徐水县),定天地之中灵台(今名戊己台)。
燧人弇兹氏自立姓氏为“风”,这是中国人最早之姓。
风姓共分为十部:一为天芎部,二为天齐部,三为天乙部,四为合雄部,五为天阳部,六为天阴部,七为候鸟部,八为候虫部,九为雷雨部,十为天皇部。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弇兹氏、婼氏、华氏、胥氏、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境内,西起敦煌(古瓜州)、三危山、疏勒河、弇兹山;东达庆阳、华池、河水,直至陕西境内的北洛河;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县、礼县、康县、凤县,直至秦岭以南的华阳。其活动中心(观星象祭天中心)主要有三处:一为合黎龙首山(古昆仑山),二为湟中拉脊山,三为六盘山。燧人氏的直系允姓、风姓、婼姓,分布在其周围。
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
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
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扩展资料:
考古论证
1、契合观众的兴趣点。对于“钻木取火”之说,因为仅限于文字表述,观众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障碍——理论上能够实现的“钻木取火”具体是怎样实施操作的?这一直以来是绝大多数观众,甚至是很多文博工作者心存疑惑和最感兴趣的问题。
2、弥补陈列讲解之不足。在半坡遗址中,大量陶器的出土和发掘的陶窑遗址、灶坑遗迹、公共灶遗迹等让观众信服“半坡人在生产生活中已经广泛地使用火”。
每有观众提出“取火技术”等相关问题时,讲解员或根据民族学材料中“击石取火”、“锯竹取火”作答,或以“手钻法”、“绳钻法”、“弓钻法”等应对,这些听起来无懈可击的解答,不能完全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
3、完善史前实验考古的内容。据我们了解,与钻木取火相关的实验考古资料,目前还未见报道。因此,这项史前时期重要的生产技术值得业务人员付出心血加以研究,同样,这项曾引领史前人类前行进步的重要生产技能也值得今天的人们再度体验。
-钻木取火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皇帝可以说是 历史 的星河中最特殊的一个星群了。皇帝一词是由秦始皇开始的,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把皇和帝连起来称自己为皇帝。自秦始皇开始皇帝一词便为封建 社会 中历代君主所沿用,有称皇的如唐明皇,也有称帝的如汉武帝。但臣下一般不用皇帝一词来称呼皇帝而是用皇上、陛下、天子、万岁等等。那么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中的三皇是谁呢?五帝又是谁呢?
由于中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 是从商朝开始的。在商之前的夏,以及更久远的三皇五帝都是从传说中而来,后来的史书以及有关书籍也是根据传说而记载的。所以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就有着好多种版本,比如三皇的记载就有:
出自《尚书大传》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出自《春秋运斗枢》的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
出自《风俗通义》的伏羲氏,祝融,神农氏。
出自《三字经》的伏羲氏,神农氏,黄帝。
出自《庄子》的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
虽然说法有很多,但是在所有记载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伏羲氏、神农氏这二个人物,所以将伏羲氏,神农氏列为三皇是没有什么疑问的。那这另一位到底是谁呢?有人说是女娲,但是女娲补天,创造了人,她是华夏的创世女神,时间应早于三皇,地位在三皇之上。也有说是祝融、共工的,但祝融、共工是炎黄时期以后的人物,而三皇的时代是早于五帝的,即应早于黄帝轩辕氏。而祝融、共工不符合这个条件,也应排除在三皇之外。那么,剩下的最适宜列入三皇的就只有燧人氏了。将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列为三皇,可以说是公认度比较高的一种说法了,而且从人类的发展过程来看,将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列为三皇也是最合乎情理的,因为这三人代表着上古人类发展中最重要的三个阶段,而之后从轩辕黄帝开始的五帝则是代表着华夏已经从部落逐渐向国家开始转变,一直到大禹的时候,国的意识开始成熟了,这一转变是华夏文明的进步,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燧人氏时期发明了钻木取火。原始人由生吃转变到了熟食,这种转变彻底的把原始人从动物界中划分出来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伏羲氏时期,人们从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解决了血缘婚带来的种族退化的问题,中国从此由母系氏族 社会 逐步进入到父系氏族 社会 。而神农氏时期,人们学会了种植与养殖,从过去的狩猎采集过渡到农耕种植,人类 社会 从此进入到农耕文明时代。神农氏的“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真正的农业与医学,中华先民从此走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生产食物的崭新时代。
在燧人氏时期,人们学会了人工取火,人们的饮食从过去的生吃进步到熟食,人的体质也随之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上古时代的燧明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一带,燧人氏带领族在此休 养生 息。燧人氏姓风,名允婼,华夏族人,相传为有巢氏之子,其妻华胥氏,钻木取火的发明者,开创了中国的火文化,被后世奉为“火祖”。钻木取火的发明彻底摆脱了原古人对天然火种的依赖。从此人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熟食了,熟食的开始让人类结束了远古时期人类茹毛饮血的 历史 ,对人类体质的增强和身体的进化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以粗陋的打制石器来猎取食物和生活必须品,那时的原始人吃的是动物的生肉和植物根茎、叶片果实,穿的是兽皮或用植物编织的衣物。因为生食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所以寿命很短。那个时代由于很多动物尸体都裸露在空气中,而动物尸体中的磷遇到空气又很容易自燃,还有裸露的煤碳的燃烧,森林在极端干燥下因吸收太阳热量或者由雷电而引发的森林大火等等,所以原始人也经常可以看到火光和连续不断的森林大火。但那时的原始人不了解火,把火当成怪物,视火为不祥之物,绕火而行,避火而居。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在河南商丘一带出现了一位智者,之所以称其为智者,是因为他有着超越别人的并且与众不同的行为。别人绕火而行,他是哪里有火就往哪里去;别人避火而居,他却经常在有火的地方居住;别人捡到烧死的小动物总是随手扔掉,他却撕一些放嘴里细细咀嚼品尝。通过长时间的体验他发现了火的妙用。在寒冷的时候靠近火,身体会感觉比较温暖。吃被火烧过的动物肉比生食动物肉少了一股难闻的腥味,且口感好,吃后比较容易消化。于是他号召人们把捕获的动物或采摘的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之类放在火上烤着吃。慢慢的大家就克服了生食的习惯。他带领周围的人在寒冷时靠近有火的地方,使人们找到了抵御寒冷的方法。智者带领大家认识了火,并且让人们知道了火的妙用。但是自然界中的天然火并不是随时随地都有的。为了使人们时时处处都能用上火,智者带领一些人开始了艰难的人工取火方法的 探索 与尝试,经过千百次的实践终于找到了钻木取火击石点火两种取火方法,使中华民族的先人撑握了取火和用火的技术。由于钻木取火中大多使用的是燧木,所以人们便把发明人工取火技术的人尊称为“燧人氏”。那时人们相信燧,跟随燧,很快便形成了以燧为首的远古氏族部落,这个氏族部落被后世形象的称为“燧明国”。人工取火的发明,使当时的人们摆脱了对天然火种的依赖,从而使人们由生食到熟食成为了现实。熟食的实现,使人体生理上产生了极大的变革,这样我们华夏的先祖就彻底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了。人工取火的应用,让人们开始了焚林而猎,真正开启了利用自然而去征服自然的征程。
燧人氏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在今河南东部,山东西南部,江苏和安徽西北部,河北南部这一区域。
后人为纪念火的发明者燧人氏在商丘市商丘古城西南三公里的位置建立了燧皇陵,其冢高约10米,四周松柏环绕,冢前立有石像。商丘市政府为了便于人们纪念和参观对燧皇陵进行了整修扩建,使燧皇陵被人们纪念参观的同时也具有了游览价值。每年的正月初一到二月二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古庙会活动,从全国各地来此朝拜燧人氏的游人达百万之多。在举行的拜谒典礼上有这样一段拜谒致词:
三皇之首,吾祖燧皇。
钻木取火,功德无量。
改天换地,文明开张。
熟食壮体,人兽揖让。
结绳纪历,共尊天皇。
首命风姓,民族兴旺。
诞生华夏,建都睢阳。
万姓之祖,各族景仰。
根在商丘,人心向往。
同根同宗,源远流长。
慎终追远,孝思难忘。
全球华人,共尊燧皇。
海峡两岸,骨肉情长。
华夏同胞,念祖怀乡。
寻根谒祖,欢聚一堂。
同心同德,惠吾家邦。
古城巍巍,南湖汤汤。
祖地商丘,物阜民康。
高铁新贵,惠及八方。
欣逢盛世,以德振纲。
古乐齐鸣,沐浴馨香。
尊先敬祖,美德传扬。
昭告火祖,祈福无疆。
佑我华夏,福祚绵长。
大礼既成,伏惟尚飨。
这篇拜谒致辞是对燧皇功德至高无上的歌颂。
燧人氏的先祖源起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为东方人的重要支脉。
距今五万年时,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河期来临,全球气温下降了摄氏12度,海水冻结,昆仑山大面积被冰雪覆盖。
距今约三万年时,昆仑山雪线下滑,燧人氏族团已经无法继续生活在昆仑山上只好迁徙到祁连山一带的河西走廊,在那里定居下来。
经过了数百代一万余年的发展,族群迅速扩大遍布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燧人氏全称燧人_兹合雄氏,是燧人氏与_兹氏世代为婚的两大族团联合体,是中华民族进入远古文明时代的第一始祖。
这里所说的燧人氏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氏族的总称,因为在燧人氏时期还没有完整的帝王世系记录,我们还无法知道每位帝王的在世年代。
距今三万年前,燧人氏首领与_兹氏首领结合,建立互为婚姻的血缘联盟,始称燧人_兹合雄氏。
_兹氏的织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女首领,后世人追尊她为女帝,又称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须女、帝_兹等。她在距今三万年前就发明了用树皮搓绳的技术。她发明的绳有三种:单股的绳称作玄,两股合成的称作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索。
距今三万年前,燧人_兹氏在昆仑山立挺木牙交,为地之中;上指天芎中宫天极星,为天之中。天极星即天北极,故又称北极星。
北极星的首创者是燧人_兹氏,故又称紫宫、紫微垣。紫是玄的代称,紫宫即玄宫,宫中女主为阴德星,是为_兹圣母九天玄女。
约在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年时,北极星因_兹氏织女而命名为织女星。
燧人_兹氏有三大分支:一为大_,二为少_,三为青鸟。_兹合雄氏以玄鸟为图腾,其三大族系合称三柯氏,也称三青鸟氏。他们以燧人_兹为始祖,尊称他为伊萨姆,或伊萨姆那,各分支的首领则称耶劳。
玄女部大_柯乌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其族属又称魁隗氏,分支甚广。其中一支沿弱水向北迁徙,以居延海、焉支山为基地向外延伸,散布于贝加尔湖支流的色楞格河、鄂尔浑河、额尔古纳河。一支沿阿尔泰山北麓西迁至东欧。一支由弱水西迁至阿尔泰山南麓乌伦古湖,沿伊犁河、阿拉套山进入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须女部少_柯诺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流域的方雷泽,分衍出方雷支的盘古支,居于古浪。其分支东迁至西海之东贺兰山,北跃阴山入燕然山、贝加尔湖,与柯约耶劳支会合;另一支由阴山向东进入滦河流域及东北平原;一支由六盘水进入北洛水,与柯约耶劳的环江部为邻。
柯约耶劳后世为张姓,在挪得建有张国,另有一支,后来被赐封为杨姓,于环江上游建元城。柯诺耶劳的后世沿桑干河及支流黄水河发展,迁居于浑河、壶流河,建都于代王城,再迁涿鹿山,建洛乌城。
燧人_兹本部柯约耶劳一支沿太行山往东进入今河北省境内,_兹氏建都于灵寿,燧人氏建都于蒲阴。其后又北迁于大王店,建都于遂城,定天地之中灵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考古界在河北徐水南庄头发现了燧人氏晚期遗址,遗址中发掘出两种陶片,一种为夹沙深灰陶,一种为夹沙红褐陶。经科学考证,其生产年代距今约在一万二千年前。
南庄头遗址向世人公布:早在一万二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已经能生产制作陶器,这是中华人种从原始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重要物证。不管西方学者承不承认,中国的远古文明都是客观存在,不容抹杀。
燧人_兹氏自立姓氏为风,这是中国人最早之姓。华夏人最初只有氏,没有姓,自燧人氏开始才第一次有姓,是为华夏第一姓,之后所有的姓氏分支皆源出于此。因此我们可以说风姓是百姓之祖,千姓之宗。
风姓共分为十部:一为天芎部,二为天齐部,三为天乙部,四为合雄部,五为天阳部,六为天阴部,七为侯鸟部,八为候虫部,九为雷雨部,十为天皇部。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_兹氏、_氏、华氏、胥氏、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栗陆氏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境内,西起敦煌、三危山、疏勒河、_兹山;东达庆阳、华池、河水,直至陕西境内的北洛河;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县、礼县、康县、凤县,直至秦岭以南的华阳。其活动中心主要有三处:一为合黎龙首山,二为湟中拉脊山,三为六盘山。燧人氏的直系允姓、风姓、_姓,分布在其周围。
燧人_兹氏是中华民族的创立者,他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十项重大发明,这十项发明是:一、距今约五万年时发明了钻木取火微交易鑫东财配资,继而又发明燧石取火。
二、距今约四万年时始作大山扶木纪历,在昆仑山顶观察天象以明天道,始为山川百物命名。
三、距今约三万年时_兹氏织女发明搓绳技术,创立结绳记事,燧人氏以右枢天乙为北极星。
四、距今约二万年时燧人氏创立氏族图腾徽铭制,始立姓氏为风。距今约二万六千年时,燧人氏以太乙织女星为北极星。
五、距今约一万五千年时,燧人_兹氏发明大山_木太阳历。
六、距今约一万四千八百年时,燧人_兹氏发明《河图》、《洛书》、星象历,创造人类早期的符号文字。
七、距今约一万二千年时,燧人氏发明陶文,创造十天干。
十天干使用的完全是上古符号文字,称呼也与现在不同,记录于此,供读者参考。
_○、○、_○、○_、○_、○_、○、○_、○、○。
八、距今约一万一千年时,燧人氏创立八索准绳圭表纪历。
九、距今约一万年时,燧人氏发现天纲、天纪、太极印与太极涡旋宇宙生化模式。
十、约公元前7800年,燧人氏总结天道大发现,建立远古文明。
燧人氏在昆仑山立木观察星象祭天,发现了天道。
因天道而受到启发,燧人氏始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
天地之道孕育万物,而人为万物之尊。燧人氏以风姓为人类命名,对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缘上的限制,使人与兽有了严格的区分。这是人类早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道观。天、地、人始于无名,成于有名;有名则天地开明,人乃文明。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九千年文明历史由此开始。
是。
北京周口店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北京人使用火的证据。这些证据包括灰烬、炭块和烧过的骨头和石头。由于有的灰烬成堆出现,说明北京人已经懂得如何能够使火不向四周蔓延,也就是说,北京人已经会管理控制火了。
北京人用火的证据的发现是当时所知道的人类最早的用火记录。另一方面,北京人所拥有的管理控制火的能力说明,北京人也不是最早用火的人类群体,人类最初开始用火的时间还应该提前。后来,其他国家的人类学家也在非洲等地更为古老的直立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用火的遗迹。
例如,在安哥拉发现的原始人旧石器文化中就有用火的迹象。从各种迹象来看,人类用火的历史应该在一百万年以上。
在甘肃大地湾遗址和陕西半坡遗址里,每个半地穴式原始住房都有一个火塘,而且必然设在进门处,这一位置设置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单为照明和取暖,火塘的位置应该设在房子的中间,效果才最好。
设在进门处,说明火塘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防止野兽半夜偷袭。人类发明了住房之后,随之就发明了门,用封堵房子进口。其实门也是有一定复杂性的东西,门的发明很难说是一个圣人灵机一动就发明出来。
中华先民发明了半地穴式住之初并没有门,而是用火来作门防止野兽进入房内的,火塘就是最早的门。所以,火塘的原始位置说明,那时候的中华先民已经认识到野兽有怕火的天性,可以用火来驱逐野兽。
先民们就利用这一原理,或用火驱赶围捕野兽,或者用火保卫自己,从而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由此还说明,成熟的用火技术是人们在地面建房屋定居的技术保障,人类的生存空间因此大为拓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考古界在河北徐水南庄头发现了燧人氏晚期遗址,遗址中发掘出两种陶片,一种为夹沙深灰陶,一种为夹沙红褐陶。
经科学考证,其生产年代距今约在一万二千年前。南庄头遗址向世人公布,早在一万二千年前,华夏先祖已经能生产制作陶器,这是中华人种从原始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重要物证。
扩展资料
燧人氏,(前?------前4354年)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 风姓,名允_。古越族人。燧人氏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位列三皇之一,尊称“燧皇”。燧人氏为有巢氏之子,华胥氏之夫、伏羲氏与女娲氏之父。
依据中华史表与三皇五帝年表所载:燧皇元年为公元前4464年,而燧人氏在位长达110年,所以据此推断其在位年限为前4464------前4354年;距今6482------6372年前。
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火文化之乡”称号。燧人氏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的燧皇陵。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燧人氏
类似于有巢氏,共工氏,燧人氏这些上古传说人物是哪本书记载的
本文2023-10-02 16:33: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