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车的诗词典故
车遥遥》
马上车遥遥,望望车尘灭。
但闻上车语,不得下车别。
展开全文
2
[明]
瞿佑
《车遥遥》
少年离别多苦辛,驱车何处问通津。
停辕劝饮一杯酒,酒饮未尽车辚辚。
展开全文
3
[明]
高启
《门有车马客行》
门有车马客,乃是故乡士。
昔别各壮颜,今见不相似。
展开全文
《奉迎车驾享太庙还宫》
鸣跸声中晓仗回,锦装驯象踏红埃。
半空云影看旗动,满道天香识驾来。
展开全文
查看全部(2)
4
[明]
沈愚
《车遥遥》
车遥遥,声辚辚,西风吹车满面尘。
阿郎爱走长安道,不惜愁老闺中春。
展开全文
5
[明]
张孟兼
《送郑叔车》
郑子离襁褓,所怙惟乃父。
父昔仕燕京,半世去乡土。
展开全文
6
[明]
朱厚照
《车驾驻润州幸少傅杨公私第欢燕累日恭述六首》
先朝宰辅寓京师,翠辇临门或有之。
独是远临家食地,无人得似荷恩私。
展开全文
《车驾驻润州幸少傅杨公私第欢燕累日恭述又六》
神武威南服,龙舟驾巨涛。
廑兵宣略远,定乱禹功高。
展开全文
查看全部(2)
7
[明]
祝允明
《寓黄轻车宅雨夜禁直归因戏赠》
黄昏冷雨湿金鞍,鞮箙提巡绕禁銮。
星散羽林霜气肃,天临华盖夜光寒。
展开全文
8
[明]
程敏政
《驱车上东门行》
雉堞连云起,秦城属汉家。
更无丞相犬,犹有故侯瓜。
9
[明]
高叔嗣
《行至车骑关河南界尽处与亲知别》
山河未可尽,行处与春长。
驿路沙俱白,关门柳欲黄。
展开全文
10
[明]
侯一麐
《行路难·君不见车氏坰》
君不见车氏坰,字同啮异良堪嗟。
又不见澄子衣,纺缁宁顾禅缁非。
展开全文
11
[明]
兰江濋公
《登车行》
擎书使者来海涯,蹑晓迫趣登轮车。
高冈碾断赤石骨,长空拂碎红云花。
展开全文
12
[明]
李东阳
《立春日车驾诣南郊》
暖香和露绕蓬莱,彩仗迎春晓殿开。
北斗旧杓依岁转,南郊佳气隔城来。
展开全文
13
[明]
李先芳
《车遥遥》
膏车何草草,遥遥万里道。
远道莫致思,倚轮望见之。
展开全文
14
[明]
林鸿
《春日陪车驾幸蒋山应制》
钟山月晓树苍苍,凤辇乘春到上方。
驯鸟不随天仗散,昙花故落御衣香。
同学你好,以下是我搜集到的老子生平典故,应该还有更多的生平轶事,这里只挑出咱们大致了解的。
1、老子降生
公元前576年夏六月,宋国国君共公去世,右师华元执掌国政。以左师鱼石为首的桓氏宗族久有谋政之心,无奈共公在位,不得其手。今见共公去世,欲乘机起事。由于谋事不密,走漏风声,被以华元为首的戴氏宗族逐出宋国。此后,即任向戎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司寇;立新君,这就是宋平公。
鱼石率桓氏宗族一行二百余人逃往楚国,客居楚国三年。公元前573年夏六月,楚国起兵伐宋,攻克宋国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封鱼石、鱼府守城,并留下三百乘战车协助镇守。
宋平王为此召朝臣议事,问道:“敌强我弱,楚兵侵占彭城,是我心腹!如坐视不理,后患无穷!谁愿为我拔此要塞?”话音刚落,班中走出一人道:“愚臣愿往!”平王一看,只见此人身高丈二,浓眉大眼,阔腮宽肩,威武雄健,原来是司马老佐。华元表示忧虑,对平王说:“鱼石狡诈,鱼府凶残,彭城盘踞着楚国战车三百、守卒三千,力量很强。司马虽艺高胆大、刚健勇猛,恐难必胜。”老佐据理说道:“鱼石,蛀书之虫也;鱼府,缚鸡之犬也。有何惧哉!老佐愿携家小以围彭城,城不克臣不归!”平王允诺。遣老佐为上将军,率二万人马去收复彭城。
话说宋国围住彭城,日夜攻打。老佐英勇威武,身先士卒,使得宋军士气大振,不到半月,彭城守军便危在旦夕。一日,鱼石、鱼府在城上督战,见宋军人多如蚁,个个奋勇,架梯登城,人人争先;又见一员大将银盔银甲、金戈白马,驰骋于疆场之上,调兵遣将。一楚将问道:“这位宋将是谁?”鱼石答道:“是新任司马、围兵主将老佐。”楚将纷纷议论说:“攻城主将,不在军后观敌了阵,却突于军前左驰右骋,怎能不鼓舞士气!如此看来,彭城太危险了!”但鱼石是个有心计的人,他又对部下说:“事将成而败,事将败而成,历史上有不少例子,怎知我军必败?老佐英勇雄武,身先士卒,这是他成功之本;刚愎自用,目中无人,这又是他失败之根。又怎知他的军队必胜?”楚将问:“左师好像成竹在胸,有什么好计策?”鱼石回答说:“两军相对,帅在前还是在后,要见机行事。现在宋兵攻城,主将突出在前,冒着箭矢而驰骋,这是兵家的大忌呀!我有一条小计,如果照计行事,宋军成败,还很难说。”
原来鱼石是让部下放暗箭,射杀老佐,老佐正在军前督战,忽然飞来一箭,入胸五寸。不幸坠马身亡。宋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四散逃窜。
老佐眷属正处宋营军帐中,有侍女、十数家将、数十侍卫。忽闻老佐阵亡,又见溃军如潮涌来,众家将急忙驾车,保老夫人奔逃。且战且逃,至傍晚,追兵虽已不见,但老夫人身旁仅剩下两名侍女、一位驾车家将了。家将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不择路,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时分,来到一个偏僻村庄,向村民问去宋都之路,均摇头说不知。家将只知应向西行,岂知早已偏南。一行四人绕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见宋都,却来到了陈国相邑(今河南鹿邑东)。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原来老夫人已有七月身孕,老佐为践君前诺言,以必胜之心携眷出征。此时兵败,老夫人又有丧夫之悲,亡命他国,心中焦虑,身体疲劳,以至腹中胎动,疼痛难忍。侍女惊慌无措,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响起“哇哇”哭声,一个早产男婴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老子降生,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公元前571),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接生老妇见母子可怜,让一行五口住进自己家中。老丈以开药店为生,陈姓,人称陈老爹,所以都称老妇为陈妈妈。陈妈妈膝下无儿无女,为人厚道热情,让出三间西厢房,留老夫人一家居住。老夫人在危难之际,遇此善良之人,心中感激不尽;虽说战乱中颠沛流离,毕竟出于大户人家,随身携带细软尚够度日。加之家将常帮陈老爹营生,二位侍女料理家务,老幼五口,日子过得也还滋润。从此,宋国战将老佐的妻儿便在陈国住了下来。
2、聪颖少年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聃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老聃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老聃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老聃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3、入周求学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道:“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
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志远图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闭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
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也,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老夫人闻听此言,心中犯难:一乃聃儿年方十三,宋都尚且难返,去周都岂不如登九天?二乃老氏只留此根,怎放心他孤身独行?正犹豫不知怎么回答,不料先生已猜知其为难处,忙说:“以实相告,老夫师兄为周太学博士,学识渊博,心胸旷达,爱才敬贤,以树人为生,以助贤为乐,以荐贤为任。家养神童数位,皆由民间选来。不要衣食供给,待之如亲生子女。
博士闻老夫言,知聃儿好学善思,聪慧超常,久愿一见。近日有家仆数人路经此地,特致书老夫,意欲带聃儿去周。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务望珍惜!”老夫人听后,不禁悲喜交集。喜先生保荐,使聃儿有缘入周,登龙门有路;悲母子分别,何日能见?思至此,好似聃儿已在千里之外,不觉心酸难抑,潸然泪下。老聃扑人母亲怀中,泣言道:“母亲勿须伤心,聃儿决不负老师厚望,待我业成功就,定然早日来接母亲!”说罢,母子二人相抱而泣。
哭之良久,母子二人转而为喜,拜谢先生举荐之恩。三天后,全家与商老先生送老聃至五里之外。老聃一一跪拜,上马随博士家仆西行而去。老夫人遥望聃儿身影远去,方才郁郁入车,闷闷返回。”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4、孔子问礼
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5、老子出关
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
老子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钟馗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真神也。
6、圣人辞世
老聃长寿,一百六十余岁仙逝,邻里皆来吊唁。老人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念老子顺民之性、随民之情、与世无争、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皆悲不自胜。 合土之时,秦佚颂悼文道:“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你是否已经初中毕业了还是还没有上初中呢?初中毕业的你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古诗文吧?你还记得多少呢?在你的脑海中是否还记得《神仙传董奉》《闲坐忆乐天经诗问酒熟未》《孟子梁惠王上》《左传定公三十年》这一系列的文言文呢?你还记得这些文言文里面所讲的一些内容吗?如果你忘记了,那么我们就再来温习一遍吧!而那些还没有上初中的朋友们,你也来先预习一遍吧!
《神仙传董奉》云: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提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典故典制和掌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专》: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医学典故常常困扰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医书常有典故命名者,现将常见的典故收录如下:
《神仙传董奉》云: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提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后世把杏林作为医学或医术之誉称。杏苑与杏林同义,以此命名者有清代张启倬《杏林碎锦》,清代宋钧衡《杏苑丛谭》等。
《神仙传苏仙公》云,苏仙公得道仙去时,谓其母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翌年果疫疾,远近求治者悉活。后遂以橘井为良药之典。以此命名者有明代王章祖的《橘井元珠》。
唐刘禹锡《闲坐忆乐天经诗问酒熟未》云: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后遂将青囊喻医书。以此命名者有明代邵以正的《青囊杂纂》、清代赵濂的《青囊秘效方》。
《孟子梁惠王上》云:无伤也,是乃仁术。孟子所谓的仁,本于孔子爱人之说。后世遂以医术比之仁术。《论语雍也》:知者乐,仁者寿。《汉书董仲舒传》: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此故将仁寿比之医术。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张洁的《仁术便览》、清代孟葑的《仁寿镜》。
折肱:喻指良医。《左传定公三十年》曰:三折肱知为良医。《楚辞九章》曰: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乃知其信然。朱熹集注:人九折臂,更历方药,乃成良医,故吾于今,乃知作忠造怨之语,为诚然也。《左传》曰:三折肱为良医。亦此意也。后遂以三折肱、九折臂以喻良医。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吴承昊《折肱漫录》。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常谨遇之,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后遂以上池、窥垣以喻医术高明。以此命名者有明代马时可的《上池杂说》,清代陈养晦的《伤寒五法》附《伤寒论》,康熙六年刊本又名《窥垣秘术》。
通过温习以上的这些文言文,你是否想起来了呢?内容一定有所充实吧?好了,如果还没有记住的,快来再和我们一起来复习一遍吧!争取把这些古籍典故全记住哦!
故事是指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成语典故(通用18篇),欢迎大家分享。
成语典故 篇1开卷有益
出处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太平)御览》第三卷;因事有阙(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
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成语故事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成语典故 篇2安然无恙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笑着说:“不是,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和使者的对话的原文是: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这也就是后来演化出的“安然无恙”这个成语。
成语典故 篇3推心置腹
汉平帝的大司马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以后,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赤眉军和绿林军。公元23年,农民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与王莽的42万大军展开决战,其中一个叫刘秀的将领十分活跃。在这一战役中,王莽被打得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不久,农民军就攻进了京城,杀死了王莽。皇族刘玄被尊为天子,刘秀因立了大功,被封为萧王。
刘秀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让刘玄做皇帝。刘秀在黄河以北一边与反对刘玄的零散农民军作战,一边扩充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刘秀在魏州和蒲阳大败赤眉军,收编了投降的部队,封降军的主帅为列侯,其他带兵的军官也都任命了官职。
可是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担心将来被刘秀消灭。刘秀看出他们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将仍旧回旧部,统率原来所属的兵马;他自己则只带很少的随从,到各投降部队去巡视,并不对他们加以戒备,以表示对他们的绝对放心。这些投降的官兵见刘秀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虑,互相议论说:“萧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了,放在别人的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难道还不该为他赴汤蹈火吗”所以,官兵对刘秀十分服从。《后汉书·光武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将“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为“推心置腹”的成语。
成语典故 篇4暗无天日
清朝康熙年间,盱眙县知县朱宏祥被提升为闽浙总督。他到广东不到半载,就使广东全省利兴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广东以前,这里的往来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凶手,一个个都成了无头冤案。譬如:朱肇运主仆两命尽丧;吴学伊主仆3命尽丧;谢俊卿男女5命尽丧。这些人的死,都是凶手将他们的肚子剖开,将石头放进他们的肚子里,然后沉入水底的。
据说,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认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诉他上述凶杀案是老龙舡户干的。
朱宏祥听到这一报告后,就到广东东北老龙津这个地方去捉拿凶手,结果擒获了50多名驾船人。经审讯,才知道他们是以舟渡商旅为名,诓客人登上他们的船,再通过放蒙药或烧闷香使客人昏迷,然后下手将客人剖腹纳石,沉入水底。这些船户结帮为害,致使这个地方社会极端黑暗。
暗无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成语典故 篇5管中窥豹[guǎn zhōng kuī bào]释义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
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
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
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
王献之所言“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两句的解释,古时的荀奉倩,近时的刘真长,我只对这两个人感到惭愧,不如他们。
王献之受到卑贱门生评论,深以为耻,后悔不该接近并插话,所以就有“远惭”“近愧”这样的话。
“管中窥豹”、“拂袖而去”二成语皆出于此。
管中窥豹指的是只看见事物的一小部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而可见一斑指的是看一小部分可以推测出全貌。从哲学上讲可见一斑是通过事物的特殊性得到事物的普遍性,而管中窥豹则是只看到事物的特殊性,没有进行普遍性的发掘。
成语典故 篇6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成语典故 篇7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成语典故 篇8不求甚解
出处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释义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成语故事
陶渊明十八岁那年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的酒喝光。
成语典故 篇9典源出处
《三国志·魏书·常林传》注引 《魏略》 曰:‘林少单贫。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性好学,汉末为诸生,带经耕锄。” 《汉书 ·儿宽传》:“儿(ni) 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则读诵,其精如此。”
释义用法
常林、儿(倪) 宽家贫,但好学不倦,去田间耕作时,也带着经书,一有空就诵读。后以此典称扬人贫而好学。
用典形式
带经 明·唐寅:“贫士园无一食蔬,带经犹自力耘锄。”
带经人 宋·曾巩:“平日将军不三顾,寻常田里带经人。”
带经锄 北周 ·庾信:“无机抱瓮汲,有道带经锄。”宋·刘筠:“时陪折俎宴,顿异带经锄。”清 ·王士禛:“逃名东海上,时复带经锄。”
倪生经锄 宋·苏轼:“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欲带经锄。”
家学经锄 清·钱谦益:“家学经锄世所欲,会稽竹箭比南金。”
成语典故 篇10我有一本书,它的名字是《成语典故故事》。它长二十五厘米,宽十厘米,高三厘米,呈长方体形状。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个古代官员,坐在地毯上,头戴镶金官帽,留着长长的白胡子,穿着橙官裙,披着紫官衣,手拿竹简,这个人就是著名军事家——孙武。他的背后有一个骑兵队,个个横刀立马,举弓拉拏。骑兵队旁边还有一个步兵团,个个拿盾举矛,好不壮观!翻开书,你会被里面的人物、故事吸引住的。这本书内容丰富,分为古代战争故事和哲语两大类。《背水一战》中的韩信用两千士兵将赵国军旗一换,让其余一万人引赵而出,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了后路,也回身猛扑敌军。结果赵军四处逃散,二十万赵军就这样白白地被一万多的汉兵打败了。这本书还有二个部分,是解释和出处,并含有古文,插图和一些珍贵字画。这本书也很实惠,全国统一定价才三十六元。这本书是我的朋友,它教给我了许多知识,我把它介绍给你们,希望它也成为你们的朋友。
成语典故 篇11孔子有两个得意的学生,一个叫子贡,另一个叫颜回。
有一次,鲁国受到齐国的武力威胁。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想去游说齐国,想劝说他不要攻打鲁国。最后孔子只同意了子贡的请求。子贡不但去了齐国,还到了南方的吴国,越国、和北方的晋国。子贡“挑唆”起这几个大国间的混战,小小的鲁国就免去了一场浩劫。
虽然子贡这么能干,但孔子还是认为他比颜回要差一些。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是不如他,我同意。”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论而知道十件,叫做“闻一知十”。
出处
《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释读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成语典故 篇12成语生花妙笔
拼音shēng huā miao bǐ
解释生花:长出花朵。形容才思横溢,诗文佳美。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典故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传说他有一天在油灯下读书写字,一连三个时辰没动地方。后来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地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还在写字,写着写着,笔杆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花香沁人心肺,令人陶醉。后来又从空中飞来了一张张白纸,雪白雪白的,直落笔下。李白高兴极了,紧握那支妙笔,飞快地写着,写了一张又一张。不一会儿,李白身边开满了鲜花,原来这些花都是落在纸上的字变的。
成语典故 篇13成语当头棒喝
拼音dāng tou bang he
解释当头:迎头;棒:指用棒子打。喝:大声喊叫。佛教语,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的仪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lsquo;如何是佛法大意?rsquo;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典故古代,有一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身边有许多弟子。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黄檗禅师的目的,是考验对方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读深究,弄清佛法的奥妙。黄檗禅师的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流传。
近义词晨钟暮鼓、当头一棒
成语典故 篇14成语割席绝交
注音gē xi jue jiāo
解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典故东汉灵帝时,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把金子看做与瓦石没有区别,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他们经常同席读书,几乎形影不离。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又同席读书的时候,忽然有坐轿子的官员从门前过去。管宁仍然照常读书,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看他这样不专心读书,又羡慕做官的人,便割断席子,彼此分开坐位,面色严肃地对华歆说:quot;从现在起,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quot;
成语典故 篇15典源出处 《乐府诗集》卷二十四:“《乐府解题》 曰:‘刘生不知何代人,齐梁已来为 《刘生》 辞者,皆称其任侠豪放,周游五陵三秦之地。或云抱剑专征为符节官,所未详也。’按《古今乐录》 曰:‘梁鼓角横吹曲,有 《东平刘生歌》,疑即此 《刘生》 也。’”
释义用法 古代有以 《刘生》 为题的歌曲,传说刘生是一位任侠豪放,四处周游的侠义的人。后用此典称任侠豪放的人。
用典形式
刘生 南朝陈 ·徐陵:“刘生殊倜傥,任侠遍京华。”南朝陈 · 张正见:“刘生绝名价,豪侠恣游陪。”唐 ·卢照邻:“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
东平公 宋 ·陆游:“不知东平公,一剑隐红尘。”
刘生剑 明 ·高启:“聊持毛子檄,暂脱刘生剑。”
任侠刘生 南朝梁 ·元帝:“任侠有刘生,然诺重西京。”
成语典故 篇16典源出处
《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 其亡也,回禄信于聆 (qin) 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 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yuezhuo) 鸣于岐山; 其衰也, 杜伯射王于。”
释义用法
鸑鷟,凤凰一类的鸟。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周古公亶父把部落从豳迁到岐山脚下建邑,相传有凤凰出现,飞舞鸣叫。后以此典表现盛世将出的祥瑞吉征。
用典形式
鸣凤 明·陈子龙:“玉京春暖多鸣凤,大泽天寒独饭牛。”
鸟鸣高冈 唐·韩愈:“昔周有盛德,此鸟鸣高冈。”
岐山闻凤 元·萨都拉:“岐山过马应闻凤,陈室停辀莫信鸡。”
鸣凤有岐 明·李东阳:“鸣凤有岐还盛世,神龟出洛自何年。”
岐山出凤凰 元 ·萨都拉:“汉水浮神马,岐山出凤凰。”
成语典故 篇17典源出处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又《汉书 ·公孙弘传》:“弘身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释义用法
公孙弘虽身为丞相却生活俭朴,盖布被,每餐只有一个肉菜,吃粗粮,而对宾客和故旧 却供给衣食。后以此典称颂官员清廉俭朴。
用典形式
布被 宋 ·陆游:“公孙分布被,范叔共绨袍。”
平津肉 宋·王安石:“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孙弘被 明 ·陈子龙:“独指孙弘被,仍污庾亮尘。”
餐脱粟 宋·苏轼:“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公孙布被 宋·苏辙:“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孙布被旋须缝。”宋 ·陆游:“公孙布被久有味,子敬青毡暖无匹。”
成语典故 篇18典源出处
《淮南子·俶真训》:“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之精也。”
释义用法
钟山即昆仑山的别名,昆仑山的玉,火烧三天三夜而色泽不变,是真正的良玉。后以此典形容真正英雄志士,不怕磨难,愈经磨折,反更显其英雄本色。
用典形式
火辨良玉 唐·白居易:“在火辨良玉,经霜识真松。”
良玉猛火 宋·苏轼:“莫嗟天骥逐羸牛,欲试良玉须猛火。”
久炊为真玉 清·黄鷟来:“久炊始觉为真玉,未涅何因见不淄。”
试玉烧三日 唐·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美玉经三火 宋·苏轼:“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
真玉烧不热 唐·顾况:“真玉烧不热,宝剑拗不折。”
关于车的诗词典故
本文2023-10-02 16:44: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