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中有哪些文物?现在在哪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2收藏

圆明园中有哪些文物?现在在哪里,第1张

1、猴首铜像

原属圆明园海晏堂前大水法铜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2000年5月前后,香港文物拍卖会上公开拍卖几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是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上的牛、猴、虎生肖铜头像。

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是按照我国十二生肖设计的喷泉时钟,每到一个时辰,属于刻时辰的生肖钟就会自动喷水,正午十二点时,十二生肖则同时喷水。

设计极为精巧。当年英法联据抢劫时,也是将其作为最珍贵的宝物对待的。得到它的,也是有特殊身份的人。

在拍卖会上,最终铜虎首以1400万、铜牛首以700万、铜猴首以740万成交。令人稍感欣慰的是,这三件圆明园珍宝均被中国两家公司买下。

猪首和马首铜像是澳门特区著名爱国实业家何鸿燊博士出资600多万及6000多万购回,并将其捐献给保利艺术博物馆。

2、猪首铜像

猪首铜像原来摆放在北京圆明园西洋楼景区中的海晏堂前。当时海晏堂前有十二生肖兽首,分别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每日按时依次喷水,至正午时十二生肖同时喷水,场面壮观。

兽首铜像,是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结晶,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做工精细,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铜铸狗首原与另外十一个生肖铜像并列于北京圆明园,但当年英法联军入侵火烧圆明园时把十二生肖铜像偷走。

“猪首”铜像是中国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的人士于今年春天在美国一位私人收藏家处寻访到的,专家反复鉴定后认为,这件铜像与此前保利收藏的3件铜像同属一个系列,可确认是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铜像中的一件。

艰苦的谈判之后,那位美国收藏家终于同意将这件珍贵文物转让。何鸿燊先生得此消息,迅速与中国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联系,并为基金出资收购国宝,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

至于为收回国宝付出的资金数目,保利方面没有透露。可惜的是,猪头顶部也有一处凹坑,推测为枪托所砸。

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曾斥资3317万港元,从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家拍卖行购得铜牛首、猴首和虎首3件圆明园文物。

3、金瓯永固杯

“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篆书。

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对“金瓯永固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要领用内库的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之前都要先精细地画图样呈览,直至皇帝十分满意方可。

根据档案记载,乾隆年间共制作了四件“金瓯永固”杯,分别是乾隆四年一件,乾隆五年二件,乾隆六十二年(嘉庆二年)一件。

华莱士典藏博物馆武备厅内收藏的铜杯应为乾隆四年所制,此杯夔龙头顶未镶珍珠。乾隆五年下旨在夔龙头顶镶嵌珍珠,华莱士典藏博物馆武备厅内收藏的金杯有珍珠,应为乾隆五年所制。

另外一件制于乾隆五年的“金瓯永固”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制造于乾隆六十二年的“金瓯永固”杯则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4、《骏骨图》

《骏骨图》是元代画家龚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描绘了一匹饥肠辘辘的马,它瘦骨嶙峋,几乎抬不起头来,但仍可从其如炬目光中感受到不屈精神。 

《骏骨图》写染结合,描绘马的骨骼、肌肉、鬣尾、蹄腕,颇具写生之意。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此画被人从圆明园掠出,后辗转到了日本,被阿部房次郎(1868—1937)家族收藏。

阿部房次郎是20世纪初日本的纺织业巨子,他深受当时关西汉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及长尾雨山(1864—1942)的影响,从日本和中国搜购书画。

1937年5月,阿部房次郎因病去世,临终嘱托家人其收藏来于社会,当归之社会。1943年,其长子阿部孝次郎将160余件中国古代书画,捐赠给大阪市立美术馆,成为该馆早期的馆藏支柱。此画至今还保存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5、《归去来辞图卷》

《归去来辞图》是宋末元初画家钱选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在《归去来辞图》画面里,左一半为坡岸,有人家院落;右一半烟水浩淼,远处依稀可见淡淡山脉。

靠近坡岸的水中有一只木船,陶渊明身着大袖宽袍立于船头,一童子在船尾摇橹。看召魄伏的波纹,木船正破水向岸边驶来。

另—边浅渚绿岸上有六棵柳树,枝叶茂密;一道隆起的院墙间有一柴门开着,几竿竹子探出墙来,这大概是陶渊明的居所。门前有俩孩童和一妇人似在迎接陶渊明回家。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抢夺圆明园时,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并不认书画作品,所以很少有联军军官或士兵抢夺书画作品。

但此画仍然没有逃脱被盗抢的命运。英法联军退兵后,清政府从咸丰十年(1860)十月初五开始,由胜保等人率军队在圆明园、三山附近地区挨家挨户搜寻圆明园文物。

其中十月初五这天在昌平一个土匪窝中查到土匪趁英法联军抢夺时混乱而进入园中抢到的《归去来辞图卷》、《道光帝喜溢秋庭图》轴、《浮玉山居图卷》等书画作品六幅。《归去来辞图卷》重新被收入大内。

此画卷后又被汇文书院学长(南京大学前身)美国人福开森得到,福开森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文物,兴趣渐浓,辛亥革命以后,开始专心研究中国文化,特别热衷鉴别与收藏中国古董字画。福开森于1945年去世,终年79岁。

1913年福开森将《归去来辞图卷》捐赠给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猴首铜像

——猪首铜像

人民网——圆明园里的文物:它们现在何处

圆明园遗失的宝物有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圆明园印、四十景图、女史箴图、圆明园全景图等。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

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

圆明园在清室一百五十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

最近东海渔民在捕鱼的过程中,意外的打捞上来一艘英国的船,结果发现里面全是文物,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这船上的东西是圆明园流失出去的文物。但是,没想到英国政府知道此事后,却恬不知耻的要求中国归还沉船的宝物,小编不禁感叹道,英国媒体和政府是多么的无耻,竟然还有脸来问要求归还。

中国渔民在南海发现了英国沉船里面的圆明园文物肯定是为我们中国所有,这是毋庸置疑的。说起圆明园,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罪证之一,是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掠夺的罪证。因此云云类的许多宝物都流失了,被英法联军给抢夺了。在英国军舰载着这些宝贝,逃离的时候在南海遇险翻船了,现在被窝,渔民打捞上来,现在这一宝贝已经回到中国的手里。面对英国媒体恬不知耻的要求,当然中国人是不可能让步的,这就好比强盗抢了你家的东西,半路不小心掉在你家里,后来还找你说,这是他的东西一样。

如今圆明园很多文物还在英国的博物馆里,特有的东方文化特点像是在诉说着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原本属于中国的宝贝都能回到祖国。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现在的中国有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属于中国的文物,就一定要捍卫在自己的手里,英国这样恬不知耻的行为让我们感到无比的痛惜。

因此,我国渔民打捞出来的,沉船里面的圆明园文物,肯定是归中国所有。 

圆明园内的奇珍异宝有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六角套瓶、女史箴图、四十景图、康熙玉如意等。具体介绍如下:

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2、清乾隆外粉青酱釉地描金银莲纹粉彩镂空三多瓜果内心绘青花缠枝花卉纹六角套瓶

此瓶是清督陶官唐英创造发明的新品种,也是创造发明“转心瓶”的过渡期,在工艺和科技含量上都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外层不是圆的球型,而是六角镂空,在造型、制坯、镂空、夹层等工艺上,制造难度又加了一层。

3、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

4、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按其绘法不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工笔彩绘图,仅有一套,原存于圆明园。

第二类为墨线白描图,共有3种版本:一是由词臣奉旨校刊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的附图,有乾隆十年内府行本;二是光绪十三年石印再版《圆明园图咏》所附分景图,原由孙祜、沈源合绘;三是张若霭绘制的四十景。

5、康熙玉如意

康熙玉如意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的,长近半米,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呈灵芝型或云型,柄微曲。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 意,幸福来临,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清乾隆外粉青酱釉地描金银莲纹粉彩镂空三多瓜果内心绘青花缠枝花卉纹六角套瓶

-女史箴图

-四十景图

-康熙玉如意

没有。举世闻名的十二生肖铜首至今都还没有集齐。大英博物馆至今都还藏有中国古代稀世珍宝两万多件。

而中国流失于国外的文物当中,以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

在瓷器方面,以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

以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如果就敦煌宝藏而言,今天的敦煌遗书在我们手里的仅存2万件,占大概三成。

而收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的就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除此之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扩展资料:

圆明园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鼠首与兔首被法国人收藏,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但短期内不会现身。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原作真迹为东晋时期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原有12段,1860年被掠夺后,现存《女史箴图》仅9段为绢本。流失海外后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我们的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时的临摹本,整幅画描绘了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

真实再现了古代贵族妇女的生活,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

参考资料:

-圆明园文物流失及流失国宝的回归困境

我国文物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同样大批国宝级文物也遭到劫掠,流落异国他乡。我国文物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流入海外的。

1敦煌莫高窟遭劫

1900年,敦煌莫高窟甬道北壁后沉睡了几百年的藏经洞被道士王圆箓发现。1905年,俄国人奥勃鲁切夫以6包劣质石蜡换走了珍贵写本五大包。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以200两银子代价买走精美佛经和绢画上千件,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花了500两银子买走了藏经洞中的6000余卷经卷,共计10大木箱。1923年,美国人华尔纳又将莫高窟内12幅精美壁画剥走。

2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劫掠了素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大量国宝级文物惨遭劫掠,自康熙以来所收藏的10余尊佛像,历代收藏的商周青铜器、瓷器精品、古籍、书画等也遗失殆尽。其中最著名的是文渊阁所藏《四库全书》被劫掠或遗失,而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作《女史箴图》也流落到了英国大英博物馆。

3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的国宝文物再次遭到列强的洗劫,《永乐大典》唯一珍藏的副本在战火中被焚烧和劫掠,目前尚有400册左右的残本留存于世,星散于世界9个国家和地区。经次一劫,古城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4溥仪变卖

192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将六大箱共1200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从1922年至1945年,这批文物伴随着溥仪辗转北京、天津、长春等地,期间多次遭到变卖。如:北宋画家李公麟的《五马图》目前流落日本,为日本某藏家私藏;北宋郭熙的《树色平远图》、北宋米芾的《吴江舟中诗》、南宋江参的《林峦积翠图》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北宋宋徽宗的《金英秋禽图》现藏于英国。

以上几种途径导致我国的大批文物流入海外,所以只有不断变强大,才能守护住属于我们的东西。

中国文物在海外 英国 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是欧洲,其中以英国所藏最多。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不列颠图书馆,剑桥的费茨威廉博物馆、剑桥大学博物馆,牛津的亚士摩兰博物馆,爱丁堡的皇家苏格兰博物馆,都有大量的中国文物 大英博物馆  中国收藏中以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为引人注目,青铜器包括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  法国 在欧洲国家中,法国收藏的中国文物仅次于英国 卢浮宫博物馆  中国文物达3万件以上,尤以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的收藏量达6000多件  巴黎市立东方博物馆  所藏文物与卢浮宫不相上下  法国国立图书馆  收藏敦煌文物达1万多件,其中敦煌书画的三种唐拓本是稀世珍宝 美国 有世所公认的七大收藏中国文物的中心: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共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分为雕刻、绘画、铜器、陶瓷等。在古代绘画陈列室中,有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历代帝王图》等  日本 全日本现有1000多座博物馆、美术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的文物 东京国立博物馆  有中国艺术品和考古资料1万余件,以唐三彩居多,所藏书画包括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等。

通常来说,流失文物回流原属国,大致有依法追索、国家或民间回购、捐赠交换等方式,其中以追索难度最大。近年来,不时可听到圆明园国宝回流的消息,大多是在某场拍卖会上花高价购回。如保利数千万元竞拍圆明园12生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等。但是,与数以万计的流失文物相比,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2002年,国家文物局设立“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每年拨款5000万元人民币,用以购买具有代表性、文物艺术价值极高的珍品。一件北宋书法家米芾的《研山铭》手卷,就花去2999万元人民币。事实证明,如果只凭借高价回购方式追还圆明园文物,这将是一项不堪重负的工程。

去年底起航的圆明园海外寻宝行动,在世人目光聚焦之下,已悄然搁浅。150年前的那场冲天大火中,究竟有多少文物流失国外,100万,还是150万,至今尚无清晰答案。

截至今年10月,已回归修复的圆明园文物数字为150件,而最早可追溯至1861年的海外圆明园文物拍卖,每一次都会触痛国人记忆中那处最敏感的伤疤。

让珍宝回家,即使在150年之后的今天看来,也仍然只是中国人心底的一个梦,一个持续百年的强国梦。

咸丰十年10月6日,对圆明园来说,是劫难之始,也是大批珍稀文物流散的发端。

这天傍晚,英法联军几乎畅通无阻,就踏进了这座被欧洲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中国夏宫。

最先进入圆明园的法军后来回忆,第一批进入圆明园的人以为自己是到了一座博物馆,那些摆放在高高低低架子上的东方玉器、金器、银器、漆器、佛像等,无论材料还是造型,都足以让他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第二天,“出于一种习惯上的谨慎,大家先是仔细观察……还是有人经不住诱惑,先动手了,魔法破除了……”,据当年参与抢劫的英法士兵回忆,先是法军开抢,然后是因迷路迟到的英军加入,到第二天时,1万多名各种肤色的英法联军一涌而入,抢劫陷入“印度大麻吸食者的幻梦般”疯狂状态——只见英国人、法国人、军官、士兵,一窝蜂向宫室内大堆大堆的金银财宝扑去,一些人埋头在皇后那一个个上了红漆的首饰匣里翻找,另一些人则几乎淹没在丝绸和锦缎堆里,有些人胸前挂满大串珍珠,把那些红宝石、蓝宝石、珍珠、水晶往衣袋、内衣、军帽里满揣满掖,而对拿不走的珍贵瓷器木器,就用木棍斧头打烂;英军甚至拆走了一处宫殿的纯金屋顶。

这样的抢劫整整持续了两天,英法联军的营房帐篷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最后迫于军需供应不足,贪婪的部队才在强征来运宝的成队骡车伴送下,于10月8日离开圆明园,向北京城内进发。10天后,圆明园化作一片火海。

“按照清朝宫室管理惯例,通常各园各殿都会有一本由内务府负责管理的《陈设清册》,如清漪园36个景区,现还存有36本物品清册,每一个宫殿景区内陈设的物品都有详细记录”,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专家王道成介绍,比如清漪园的清晏坊,就明确记载有两层建筑,石舫船分头舱、中舱、尾舱三部分,第一层一进门放了什么桌子,墙上挂了什么字画,桌上正中放有一本用金丝玉片刻就、可以自由翻动的乾隆手书《石舫记》等。

但让后世研究者遗憾的是,“万园之园”圆明园的《陈设清册》至今音信全无,不知是在庚申大火中化为了灰烬,还是被英法联军一道掠走150年来,人们再也没有寻获这些清册的任何踪迹。而且圆明园大火后仍残延了近半个世纪的清王室,也从未向外界披露过圆明园相关损失。

2005年,法国学者布立赛通过对国外140-150种资料的归整研究,第一次将火烧圆明园的经过详细披露。其在书中写道,抢劫数天后,英法联军撤离圆明园时,在从北京到通州的大路上,满载财宝的大车络绎不绝。“每个士兵除了规定的背包外,全部都有沉重的包袱,有些士兵还强迫当地农民为他们搬运东西,除此外,法军随行的300多辆征来的大车上,全部是战利品”。

圆明园遗址公园文物科科长秦静表示,此前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达150万件的数字,是根据现保存下来的故宫、熙和园文档清册推算出来的,“皇家宫殿居所陈设大体相同,比如制造某一器物时,通常是故宫一份,圆明园一份,熙和园一份”。

“100万件还是150万件其实至今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目前国内最年轻的圆明园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称,正由于《陈设清册》遗失,圆明园流失文物的数量、种类将一直成谜。

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为盗掘、盗凿、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则是另一个数字: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约1700万件。这些“海外藏文物”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法、绘画、瓷器、陶器、雕塑、铜像等各类珍品。这些曾经代表着中华民族辉煌的珍贵文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古代文物大规模的流失海外,应上溯至鸦片战争时期。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他们先洗劫、后焚烧了“万圆之圆”的圆明园。圆明园是满清五位皇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的皇家大乐园,历经了150余年的建造和修缮,集明清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也包含了许多西洋建筑艺术样式,成为大清帝国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名的大型宫殿式御园。圆明园园内50多处殿堂内陈设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国内外珍奇宝贝,有锦缎、毡毯、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水晶、琥珀、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等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清王朝收藏的历代稀世珍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与抢夺。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大量文物,已无法计算其数量。 法国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地方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相媲美。”圆明园遭洗劫后,大量旷世瑰宝流落海外,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就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博物馆也收藏有大量的圆明园珍贵文物。目前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历代珍稀之品多达3万余件,其中有中国古代卷轴画的稀世珍品——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在英国伦敦另一座著名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巴特博物馆内收藏的圆明园艺术作品也为数不少;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欧也妮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就是为了存放抢自中国圆明园的文物。目前,这里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也有3万多件。 现在的国外文物市场,还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中国皇家用的器具,比如官窑,这些皇家御用的东西相当一部分就是当时从圆明园里抢出来的。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联军纵兵三日为所欲为,古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无论是皇宫禁苑还是居民宅院、商家店铺都未能幸免。紫禁城遭洗劫后,宫内收藏损失过半,贵重物品被劫掠一空;“三海”—南海、中海、北海被劫后,收藏所剩无几;皇家行宫颐和园内陈设的珍宝几乎劫掠殆尽,包括《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在内的无数宫廷所藏珍贵文物和古籍遭列强国洗劫。经过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不止”我国因此到底丢了多少文物,现在已经无法统计。当时,那些侵略者因为掠夺东西太多,带不回国,在回国之前便在北京摆开了临时拍卖场,拍卖自己的赃物。大多数的珍宝作为“战利品”带回国,一些士兵则把另一部分文物卖给了私人收藏家和喜好中国艺术品的人。 二十世纪20年代左右,一些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来到中国,这些来华的外国探险队员精通人文地理知识,对文物有很高的鉴赏力,因此,通过他们流失出去的文物,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高,掠回国去的中国文物也不计其数,导致了中国古代文物大规模的流失海外。据统计,1865至1932年间,俄、英、德、法、日、美瑞典等国探险家曾潜入我国西北地区多达66次。 1900年6月22日(光绪二十六年庚子5月20日),敦煌莫高窟十六窟甬道北壁后沉睡了几百年的藏经洞(现编号为第十七窟)被主持王道士无意中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宝库豁然洞开。 最早掠走敦煌遗书的是俄国人奥勃鲁切夫,1905年10月,仅以6包劣质石蜡为饵,就从王道士手中换得藏经洞珍贵写本两大包。 接着,是最著名的敦煌劫掠者---匈牙利裔英国人马克·奥利尔·斯坦因来到敦煌。他以四锭马蹄银(约200两银子),盗走精美的佛经和绢画上千件,共29箱,动用了一个浩大的马车队。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来到敦煌,又以500银子,从王道士手中换取了570多个名贵手卷。斯坦因因其特殊的“贡献”,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爵士称号并在世界考古界大获殊荣。他掠走的中国文物一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一部分在大英图书馆,一部分在印度事务部图书馆。 斯坦因之后是法国人伯希和。伯希和是一位年轻的汉学家,精通汉语,在敦煌,他翻阅了整整三个星期,以500两银子的代价,将藏经洞中的精华悉数盗走,计6000余卷,包括一些画卷,现主要收藏在法国国立图书馆。 瑞典人斯文赫定和斯坦因在中国西域也有发掘活动,拿走了一大批珍宝,包括已经失传的西域文字、珍贵的简牍;德国人格林威德尔和勒科克在新疆调查发掘,窃取了克孜尔和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大量壁画;日本人桔瑞超从敦煌石窟骗取了一批写本文书等等,导致中国古代文物大规模的流失海外。 一些外国文物贩子勾结国内古董奸商、军阀,里应外合、偷盗或骗或低价买走文物,导致大量的中国文物流失。二十世纪30年代,日本人在太原天龙山石窟野蛮盗走300佛首,并指使中国古董商买通当地军阀,把龙门石窟的佛头敲下来运回了日本。在龙门石窟,凡是他们能够得着的地方,佛头都被偷走了。龙门石窟中著名的《帝后礼佛图》,是北魏时期的艺术珍宝,就是当时一个叫岳彬的文物贩子,找人买通军阀,把石雕砸下来,后运到了美国。现在,这块礼佛图收藏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 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监守自盗”,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绝大部分已流失海外。 1928年,清东陵慈禧太后陵寝被军阀孙殿英野蛮的盗掘,墓中所藏被洗劫一空,绝大部分因购买军火被变卖而散失。 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从中国掠夺书籍300万册,重要文物15245件。安阳小屯出土的甲骨,流失海外的有26700片之多,其中仅日本就达12443片。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其占领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盗掘,大量文物被劫走。期间,美国人利用中国社会动荡之机对中国文物大肆收购。 150多年来,无数文物包括大量国宝级文物流失海外,而流失文物到底有多少恐怕永远是个谜。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全球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报告》指出: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散落在世界各地民间的中国珍贵文物应是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的十倍。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中国珍贵文物的流失数量高达几百万件,达到国家一、二级文物标准的就超过100万件。海外流失文物数量之大、档次之高,让人们惊愕又深感痛惜不已。 中国的文物走私 文物走私导致了中国文物的大量流失海外。文物走私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一度告别了文物外流的历史。然而,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在暴利的刺激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掀起了一波波盗窃、走私文物的狂潮。近20年来,仅从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象。中国每年走私离境的文物不计其数,而中国香港则成为文物走私的中转站。上世纪80年代以后,香港凭借来自大陆的大量走私文物,而成为世界第三大文物艺术品中心。走私的背后就是盗掘古墓之风盛行,中国盗掘古墓之风一度曾达到疯狂的程度。有报道说:仅西安市郊以当地农民就将约1000座古墓盗掘一空;1986年河南农民非法挖掘了公元前1—4世纪的古墓500座;1990年2至11月间一个团伙就盗掘了46座古墓。“中国大陆及香港的海关时常截获文物,无法统计到底从中国大陆走私出境多少文物,但从文物市场上出现的文物看,这一数量无疑是十分惊人的。” 中国流失文物价值几何。

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物化,其价值无法估量。中国文物具有极独特的价值和崇高的声誉。2005年7 月12日在英国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元代青花大罐“鬼谷下山”以15688万英镑拍卖成交,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新高。 2002年在北京中贸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秋拍中,故宫博物院以2999万元购得散落海外多年的文物精品——宋代米芾手书《研山铭》。有人以之推算:假定中国流失海外文物为200万件,花钱购回一件平均用1500万元左右,那么200万件则需要30万亿元人民币之多。2005年中国GDP应为15万亿人民币,那么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的价值则相当于2005年中国GDP的两倍。

圆明园中有哪些文物?现在在哪里

1、猴首铜像原属圆明园海晏堂前大水法铜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