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虫积腹痛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4收藏

古籍中的虫积腹痛简介,第1张

虫积腹痛为病证名。指肠寄生虫积聚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虫积腹痛之症,腹中有块,块或耕起,痛而能食,时吐清水,或下长虫,面见白点,唇无血色,或爱食一物,肚大青筋,此虫积腹痛之症也。”治宜驱虫为主。用使君子散、乌梅丸、雄黄槟榔丸等方。腹中有块,秘方万应丸;时下长虫,化虫丸;平居调理,宜用健脾消积之药。参见腹痛、虫痛:腹痛为症状名。出《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指脘腹、脐腹、少腹部等疼痛。《症因脉治·腹痛论》:“痛在胃之下,脐之四傍,毛际之上,名曰腹痛。”《东医宝鉴》卷三:“腹痛有六,有寒、有热、有死血、有食积、有痰饮、有虫。”《景岳全书·心腹痛》:“痛有虚实……但当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多虚,痛剧而坚,一定不移者为实;痛在肠脏中,有物有滞者多实;痛在腔胁经络,不干中脏而牵连腰背,无胀无滞多虚。”《医宗必读》卷八:“腹痛分为三部,脐以上痛者太阴脾,当脐而痛者为少阴肾,少腹痛者为厥阴肝及冲、任、大小肠。”《临证指南医案·腹痛》邵新甫按:“腹处乎中,痛因非一,须知其无形及有形之为患,而主治之机宜,已先得其要矣。所谓无形为患者,如寒凝火郁,气阻营虚,及夏秋暑湿痧秽之类是也;所谓有形为患者,如蓄血食滞,症瘕蜕蛲内疝及平素偏好成积之类是也。”《症因脉治·腹痛》则概括腹痛为内外二因,以风气、寒气、暑湿、燥火、痧胀等为外感,热积、食积、酒积、血滞、气凝、寒积、痰积、虫积、血虚、气虚等为内伤。《寿世保元·腹痛》:“治之皆当辨其寒热虚实,随其所得之症施治,若外邪者散之,内积者逐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泄则调之,闭则通之,血则消之,气则顺之,虫则追之,积则消之,加以健理脾胃,调养气血,斯治之要也。”虫痛为病证名。指因肠虫扰动所致的脘腹疼痛。《医碥·虫》:“虫证心嘈腹痛,或上攻心如咬,……

详见百科词条:虫积腹痛 [ 最后修订于2016/3/16 17:12:37 共95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摩腰膏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8 《张氏医通》卷十四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普济方》卷一五四 91 方名 92 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9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96 制备方法 10 《医统》卷五十八引《三因》 101 方名 102 摩腰膏的别名 103 组成 104 主治 10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106 制备方法 107 附注 11 《医宗必读》卷八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16 附注 12 《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 124 主治 12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1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摩腰膏 1 拼音

mó yāo gāo

2 摩腰膏的别名

摩腰丹(《医学正传》卷四)。

3 处方

附子尖 乌头尖 南星各75克 雄黄3克 樟脑 丁香 干姜 吴茱萸各45克 朱砂3克 麝香五粒(大者)

4 制法

上药为末,蜜丸如龙眼大。

5 功能主治

治老人、虚人腰痛,及妇人白带。

6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姜汁化开如粥厚,火上炖热,置掌中,摩腰上,候药尽粘腰上,烘绵衣包缚定,随即觉热如火,日易一次。

7 摘录

《丹溪心法》卷四

8 《张氏医通》卷十四 81 方名

摩腰膏

82 组成

附子2钱半,川乌头2钱半,南星2钱半,蜀椒1钱半,雄黄1钱半,樟脑1钱半,丁香1钱半,干姜1钱,麝香1分。

83 主治

老人虚人腰痛,妇人带下清水不臭者。霉毒筋挛骨痛。

84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生姜自然汁化开如糜,蘸手掌上,烘热摩腰中痛处,即以缓帛束定,少顷,其热如火。每日饱后用1丸。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9 《普济方》卷一五四 91 方名

摩腰膏

92 组成

陈皮1两(去白),阳起石5钱,干姜5钱,沉香5钱,官桂(去粗皮)5钱,舶上硫黄5钱,吴茱萸5钱,雄黄5钱,蛇床子5钱,枯白矾1两,杏仁1两(去皮尖),轻粉1钱,麝香1钱半,附子1个(须1两者,炮,去皮脐),母丁香1两,朱砂1钱2分。

93 功效

壮筋骨,助元阳。

94 主治

老壮一切腰痛痼冷,腿脚寒湿。

9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临用时,取生姜自然汁煎浓,后入药1丸,良久浸化研之,令人手蘸药,涂于腰肚上摩之,以尽为度,须用绵裹肚腰上,其热如火,每日1次。

96 制备方法

上药除轻粉、朱砂、麝香另研外,余药共为细末,后入上三味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10 《医统》卷五十八引《三因》 101 方名

摩腰膏

102 摩腰膏的别名

摩腰丹

103 组成

附子2钱半,乌头尖2钱半,南星2钱半,干姜1钱,雄黄1钱半,潮脑1钱半,丁香1钱半,麝香5分。

104 主治

寒湿腰痛。

10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1条,生姜汁化开,如厚粥样,烘热,置掌中磨腰上,令尽粘肉,烘绵衣缚定,腰热如火,间3日用1丸。或加吴茱萸、桂皮。

10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107 附注

摩腰丹(《济阳纲目》卷七十五)。

11 《医宗必读》卷八 111 方名

摩腰膏

112 组成

附子尖3钱半,乌头尖3钱半,南星3钱半,干姜、麝香5分半。

113 主治

老人腰痛,妇人白带。

114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生姜汁化开如厚粥,火上烘热,于掌上摩腰中,候药尽即烘棉衣裹紧,腰热如火,间2日用2丸。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116 附注

方中干姜用量原缺。

12 《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 121 方名

摩腰膏

122 组成

母丁香(大拣丁香亦得)1两,木香1两,朱砂(水飞,另研)1两,杏仁(去皮尖,另研)1两,藿香1两,白附子(去皮尖)1两,干姜(炮)1两,蛇床子1两,沉香1两,官桂1两,生硫黄1两,吴茱萸(酒浸)1两,枯白矾1两,雄黄(水飞,另研)1两,陈皮(去白)1两,麝香减半,轻粉减半。

123 功效

补下元虚败,悦颜轻身,益精坚髓。

124 主治

男女五劳七伤,气血衰弱及下坠疝气,髭鬓早白,面色萎黄,耳聋肾虚,腰膝疼痛,寒湿脚气,半身不遂,气血衰败;妇人子宫久冷无孕,及赤白带下,并诸恶疾。

12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生姜自然汁煎滚,盏中浸化良久,研开为汁,于静室中,令人蘸药于腰上摩之,以尽为度,用绵裹系,逡巡腰上如火燎为验。若摩1丸如火,2丸舒畅血脉,3丸颜色光洁,十丸体轻身健,气全精足,至百丸其功甚大,不可为之过当。

126 制备方法

上除轻粉、麝香另研为末,余药共为细末,却入二味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古籍中的摩腰膏 《丹溪治法心要》:[卷三]腰痛(第四十三)

物在腰,治宜流湿兼用温暖药以散之。寒湿作痛者,摩腰膏治之。腰痛不能立者,针人中穴。久患腰痛,必官桂

《张氏医通》:[卷五诸痛门]腰痛

热则减。得寒则增。干姜附子汤加肉桂、杜仲。外用摩腰膏。兼风寒者。五积散热服微汗之。内蓄风热痛者。脉

《证治准绳·杂病》:[第四册诸痛门]腰痛

痛,五积散加桃仁、川芎、肉桂汤,麻黄苍术汤,并摩腰膏。湿热腰痛,苍术汤、独活汤、羌活汤。东垣云∶如

《明医指掌》:[卷六]腰痛证七

滑易痊。肾虚腰痛腰痛悠悠不已,肾虚也,青娥丸或摩腰膏、独活寄生汤、丹溪补阴丸、安肾丸、立安丸选而用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四诸虚门]平补

感冒(mon cold)为病名。是指感受外邪,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感冒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为多见。因春冬两季气候多变,春为风令,风为六*之首,善行数变,故极易犯人;冬为寒水司令,朔风凛冽,风寒相合,更易伤人。

病情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通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如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感冒为流行性者,称时行感冒,病情较一般感冒为重。《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感冒,肺病也……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归于肺,其症或头疼、身热,轻则否,鼻必塞,兼流清涕,必恶风、恶寒,或声重,或声哑,甚者痰壅气喘,合口不开,咳嗽、咽干、自汗、脉浮而缓,此外感也。”

《七松巖集》:“凡感冒之病,以为轻浅,忽略不治,又兼饮食不节,荤酒不戒,以致轻病变重……”提示医生和患者对此病不容轻视。

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伤风》中提出用消风散、神术散、川芎茶调散等方治疗四时感冒、伤风、症见头痛,鼻塞声重,发热恶寒等症;如兼见咳嗽涕唾稠粘,可选用桑菊饮、银翘散、杏苏散等方。如见恶寒甚而口渴、心烦、便秘、脉洪数者,可用清凉饮加减。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一般来说,感冒很少有发生传变的情况,病程短而易愈,但时感重证,老人、婴幼、体弱患者,有时亦可变生他病。因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易感季节发病率很高,对人民健康和劳动生产往往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感冒与某些传染病早期症状相似,治疗时应加以鉴别。

针灸对感冒疗效较好。

详见百科词条:感冒 [ 最后修订于2018/6/25 11:37:27 共1282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虫积腹痛简介

虫积腹痛为病证名。指肠寄生虫积聚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虫积腹痛之症,腹中有块,块或耕起,痛而能食,时吐清水,或下长虫,面...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