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十单元《脏腑辩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4收藏

中医诊断学第十单元《脏腑辩证》,第1张

  细目一 心病辨证

  (一)心气虚

 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气短,精神疲倦,或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本证以心悸、神疲与气虚证并见为主要辨证要点。

 (二)心血虚

 临床表现: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本证以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证并见为主要辨证要点。

 (三)心脉痹阻证的共同症状 为心悸怔忡、胸闷、心痛。

 瘀阻心脉 刺痛舌暗,有青紫斑点,脉细涩或结代。

 痰阻心脉 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

 寒凝心脉 痛势剧烈,突然发作,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气滞心脉 胀痛,发作与精神有关+胁胀,善太息,脉弦。

 (四)痰蒙心神证与痰火扰神证

 痰蒙心神与痰火扰神证均有神志异常的表现,均可或见神昏,但痰蒙心神证为痰浊,其症以抑郁、痴呆、错乱为主,无热证表现;痰火扰神证则为痰热,其症以神志狂躁、神昏谵语为主,既有痰,又有火。

 女,52岁。心悸胸闷已2年。近日心悸加剧,且胸部闷痛,入夜加重,伴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迟。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气虚证

 B心阳虚证

 C心脉痹阻证

 D心阴虚证

 E心血虚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心脉痹阻证的共同症状 为心悸怔忡、胸闷、心痛。

 瘀阻心脉 刺痛舌暗,有青紫斑点,脉细涩或结代。

 痰阻心脉 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

 寒凝心脉 痛势剧烈,突然发作,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气滞心脉 胀痛,发作与精神有关+胁胀,善太息,脉弦。

 患者,女,30岁。神志不宁,虚烦不得眠,并见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其病机是

 A心气不足

 B心血不足

 C心阴不足

 D心血瘀阻

 E心神不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患者神志不宁,虚烦不得眠,并见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辩证为心阴虚证。

 患者,男,70岁。神志痴呆,表情淡漠,举止失常,面色晦滞,胸闷泛恶,舌苔白腻,脉滑。其病机是

 A痰迷心窍

 B痰火扰心

 C心血瘀阻

 D肾精亏虚

 E心脾两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患者神志痴呆,表情淡漠,举止失常,面色晦滞,胸闷泛恶,舌苔白腻,脉滑。辩证为痰迷心窍。

 

 细目二 肺病辨证

 (一)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

 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益甚,咯痰清稀,声低懒言,或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二)肺阴虚证

 临床表现

 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声音撕哑,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三)风寒犯肺证与寒痰阻肺证

 风寒犯肺 咳嗽、咳稀白痰、流清涕+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寒痰阻肺 咳喘、痰多+寒痰证(咳白痰,量多易咳——寒饮者咳痰清稀,痰浊者咳痰稠)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

 (四)风热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燥邪犯肺证

 风热犯肺 咳嗽、痰少色黄、鼻流浊涕+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或恶风、有汗)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肺热炽盛 咳喘气粗,鼻翼扇动+火热证(壮热,口渴,尿少便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燥邪犯肺 干咳痰少,痰黏难咳。或胸痛咯血+干燥证(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尿少便结)或+微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舌苔薄,干燥少津脉浮数(温燥),脉浮紧(凉燥)。

 男,74岁,一年前出现喘哮痰鸣,咳痰清稀,量多易咳,形寒肢冷,舌淡红,苔白滑,脉滑,宜诊断为

 A饮停胸胁证

 B寒痰阻肺证

 C肺气虚证

 D肺阴虚证

 E风寒犯肺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寒痰阻肺 咳喘、痰多+寒痰证(咳白痰,量多易咳——寒饮者咳痰清稀,痰浊者咳痰稠)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

 下列哪项是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鉴别要点

 A有无发热恶寒

 B有无胸痛咳血

 C有无口干咽燥

 D痰量的多少

 E咳痰的难易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鉴别要点是有无发热恶寒。

 患者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痰少而黏,口干,伴身热微寒,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黄,脉浮数。其证候是

 A风热犯肺

 B风燥伤肺

 C痰热郁肺

 D肝火犯肺

 E肺阴亏耗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燥邪犯肺 干咳痰少,痰黏难咳。或胸痛咯血+干燥证(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尿少便结)或+微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咳嗽,咳痰稀白

 B咳嗽,痰多泡沫

 C咳喘,咳痰黄稠

 D咳嗽,痰少难咳

 E咳喘,痰多易咳

 1热邪壅肺证,可见

 2燥邪犯肺证,可见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1热邪壅肺证,可见咳喘,咳痰黄稠。2燥邪犯肺证,可见咳嗽,痰少难咳。

 

 细目三 脾病辨证

 (一)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

 四证均以脾气虚为病理基础。

 脾气虚证以脾气亏虚,失于健运为主要病机,以食少、腹胀、便溏,兼神疲乏力等气虚表现为特征。

 脾阳虚证是在脾气虚基础上,阳虚生寒所致,以腹部冷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等虚寒见症与脾气虚证并见为特征。

 脾虚气陷证是因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清阳下陷所致,以脘腹坠胀,或内脏下垂等下陷证候与脾气虚证并见为特征。

 脾不统血证因脾气亏虚,统血无权而致,以各种慢性出血(便血,尿血,吐血,鼻衄,或月经过多,崩漏)与脾气虚证并见为特征。

 (二)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

 二证均因湿邪困脾,脾胃纳运失职所致,可见脘腹痞闷,纳呆呕恶,便溏,肢体困重,面目发黄,苔腻,脉濡等。区别在于兼热、兼寒之不同。前者病性属湿热,故有舌质红苔黄腻,身热不扬,阳黄,脉濡数等湿热内蕴表现;后者病性属寒湿,故见舌淡苔腻白滑,腹痛喜暖,口淡不渴,带下量多清稀,阴黄,脉濡缓等寒湿内停表现。

 患者,女,36岁,已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月经淋漓不断,经血色淡,舌淡无苔,脉沉细无力。其病机是

 A脾不统血

 B脾肾阳虚

 C气血两虚

 D脾肺气虚

 E肝血不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脾不统血证因脾气亏虚,统血无权而致,以各种慢性出血(便血,尿血,吐血,鼻衄,或月经过多,崩漏)与脾气虚证并见为特征。

 患者身目发黄,**鲜明,腹部痞满,肢体困重,便溏尿黄,身热不扬,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其证候是

 A肝胆湿热

 B大肠湿热

 C肝火上炎

 D湿热蕴脾

 E寒湿困脾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患者身目发黄,**鲜明,腹部痞满,肢体困重,便溏尿黄,身热不扬,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辩证为湿热蕴脾的黄疸。

 脾病虚证的基础证型是

 A脾虚气陷证

 B脾阳虚证

 C脾胃气虚证

 D脾气虚证

 E脾不统血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脾虚证,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等证均以脾气虚为病理基础。

 

 细目四 肝病辨证

 (一)肝血虚、肝阴虚证

 两者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后者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干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

 (二)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

 肝郁气滞 情志抑郁(病情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胸胁或少腹胀痛(肝经循行部位气滞),苔白脉弦。

 肝火炽盛 头痛,急躁易怒,耳鸣,胁痛+火热证(口渴,尿少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阳上亢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三)肝风内动证

 肝阳化风证: 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耳鸣,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面赤,舌红,或苔腻,脉弦细有力。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

 热极生风证:高热口渴,烦躁谵语或神昏,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阴虚动风证: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眩晕耳鸣,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血虚生风证:眩晕,肢体震颤、麻木,手足拘急,肌肉,皮肤瘙痒,爪甲不荣,面色无华,舌质淡白,脉细或弱。

 患者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头重足轻,舌红,脉弦细数。其证候是

 A肝火上炎

 B肝阳上亢

 C肝阴不足

 D肝气郁结

 E肝阳化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肝阳上亢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患者,男,50岁。眩晕欲仆,头重脚轻,筋惕肉瞤,肢麻震颤,腰膝酸软,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其病机是

 A肝阳上亢

 B肝肾阴虚

 C肝阳化风

 D阴虚风动

 E肝血不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肝阳化风证: 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耳鸣,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面赤,舌红,或苔腻,脉弦细有力。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

 患者,男,45岁。平日急躁易怒,今日因事与人争吵时突感头晕,站立不住,面赤如醉,舌体颤动,脉弦。其证候是

 A肝火上炎

 B肝阳上亢

 C热极生风

 D肝阳化风

 E肝气郁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肝阳化风证: 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耳鸣,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面赤,舌红,或苔腻,脉弦细有力。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肝阳化风证

 B阴虚动风证

 C血虚生风证

 D热极生风证

 E肝阳上亢证

 1可见步履不稳,眩晕欲仆症状的是

 2可见眩晕肢体震颤,面色无华症状的是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1可见步履不稳,眩晕欲仆症状的是肝阳化风证。2可见眩晕肢体震颤,面色无华症状的是血虚生风证。

 

 细目五 肾病辨证

 (一)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

 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腰膝酸冷疼痛,肢凉畏寒,下肢尤甚,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久泻不止,五更泄泻,完谷不化,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

 (二)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

 腰膝酸软而痛,头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或崩漏,失眠,健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三)肾精不足证

 临床表现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闭,智力低下,骨骼痿软;成人早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发脱齿摇,健忘恍惚,神情呆钝,两足痿软,动作迟缓;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欲减退,舌淡,脉弱。

 (四)肾气不固证

 临床表现

 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而量多,或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弱。

 (五)肾虚水泛证

 临床表现

 腰膝酸冷,耳鸣,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畏寒肢冷,腹部胀满,或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女,3岁。病人体质瘦弱,面色淡白,毛发枯黄,2岁方会走路,足软无力,牙齿生长缓慢,语言贫乏,反应迟钝,舌淡红,脉细缓。辨证为

 A肾阳虚

 B肾气不固

 C肾精不足

 D肾阴虚

 E血虚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肾精不足:临床表现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闭,智力低下,骨骼痿软。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肾虚证候的临床表现

 A腰膝酸软

 B发白早脱

 C耳鸣耳聋

 D牙齿动摇

 E尿频急痛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尿频急痛不属于肾虚证候的临床表现。

 患者,女,31岁。3年来怀孕3次,均不足3个月而流产,听力减退,带下清稀,腰部酸痛,舌淡苔白,脉弱。其证候是

 A肾气不固

 B肾精不足

 C肾阳虚

 D中气下陷

 E脾肾阳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肾气不固证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而量多,或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弱。

 

 细目六 腑病辨证

 (一)胃热炽盛证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口臭,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二)寒滞胃肠证

 临床表现: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剧,得温则减,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腹泻清稀,或腹胀便秘,面白或青,恶寒肢冷,苔白润,脉弦紧或沉紧。

 (三)食滞胃肠证

 临床表现: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或呕吐酸馊食物,吐后胀痛得减,或腹痛,肠鸣,矢气臭如败卵,下泻不爽,大便酸腐臭秽,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四)肠热腑实证

 临床表现:高热,或日晡潮热,汗多,口渴,脐腹胀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大便恶臭,小便短黄,甚则神昏谵语、狂乱,舌红,苔黄厚而燥,或焦黑起刺,脉沉数有力,或沉实有力。

 (五)肠道津亏证

 临床表现:大便干燥如羊屎,艰涩难下,数日一行,腹胀作痛,左少腹或可触及包块,口干,或口臭,或头晕,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六)肠道湿热证

 临床表现:身热口渴,腹痛腹胀,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泻如水,或腹泻不爽,粪质黄稠秽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七)膀胱湿热证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急迫、短黄,排尿灼热、涩痛,或小便混浊,尿血,有砂石,或小腹、腰部胀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八)胆郁痰扰证

 临床表现: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闷胀,善太息,头晕目眩,口苦,呕恶,吐痰涎,舌淡红或红,苔白腻或黄滑,脉弦缓或弦数。

 

 细目七 脏腑兼证

 (一)心肾不交证

 临床表现

 心烦失眠,惊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梦遗,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便结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心脾气血虚证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头晕,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或皮下紫斑,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沥不尽,面色萎黄,舌淡嫩,脉弱。

 (三)肝火犯肺证

 临床表现

 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胀头晕,面红目赤,烦热口苦,咳嗽阵作,痰黄稠黏,甚则咳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四)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

 胃脘、胁肋胀满窜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不思饮食,情绪抑郁,善太息,或烦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五)肝郁脾虚证

 临床表现

 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

 患者平素性急易怒,时有胁胀,近日胁胀加重,伴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溏,舌苔薄白,脉弦。其证候是

 A脾气虚

 B脾阳虚

 C脾肾阳虚

 D肝脾不调

 E肝胃不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肝郁脾虚证(肝脾不调)临床表现: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

 患者身目发黄,**鲜明,胁下痞块,腹胀厌食,便溏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其证候是

 A湿热蕴脾

 B大肠湿热

 C肝火上炎

 D肝胆湿热

 E肝脾不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患者身目发黄,**鲜明,胁下痞块,腹胀厌食,便溏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辩证为肝胆湿热证。

答案:C

心血虚证,是指心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所表现的证候。心阴虚证,是指心阴不足,不能濡养心脏所表现的证候。心悸怔仲,失眠多梦,为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共有症状,血属阴,心阴心血不足,则心失所养,致心动不安,出现心悸征忡;神失濡养,致心神不宁,出现失眠多梦。A见于血虚;B、E属于阴虚;D属于血虚。故本题选C。

由于心气虚证是单纯心功能减退或不全,因此,治疗心气虚证的方法是补益心气,兼以养血安神。  由于心阳虚证既有心气虚,心功能减退,也有热能减少,心功能衰竭之虚寒的征象,所以,治疗心阳虚证,则应以温补心阳,或温通心阳,兼以安神,方如保元汤或桂枝甘草龙骨汤加减。  心阳虚证,多胸阳不振,易导致心血淤阻,胸痹不宣。在临床上,心阳虚,常与心血淤阻证并见;发作时心前区憋闷疼痛或阵痛。所以,治疗心阳虚证,宜加用行气活血化痰药,如元胡、桃仁、红花、三七、降香、乳香等。  心阳虚脱证,则宜急用回阳救逆固脱法治疗,常用参附汤、独参汤,或加用磁石、龙骨、牡蛎等药以重镇安神。  心血虚证,一般为单纯的心血虚亏,而无阴虚阳亢虚热之象。因此,心血虚证的治疗方法是养血安神,方用四物汤加减,并可配用安神定志药,如远志、柏子仁、朱砂等。  心阴虚证,除有阴血亏损外,由于阴不制阳,虚阳亢奋,多伴有虚热之象。因而,心阴虚证的治疗,宜用滋阴清热安神法,方如补心丹,滋阴以清虚热。常用药为生地、元参、天冬、麦冬等药物,配以知母、黄柏等。

我导读

中医理论有“心藏神,主血脉,为君主之官”一说。在临床上,心的病变大体有两个方面,一为心不藏神,表现为精神神志的病变;一是不能主持血脉的正常运行,发生气血循环障碍的病变。由于心是五脏六腑之主,所以一旦产生了心病,一定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故此,心病治法较为复杂。中医临床大家周仲瑛在六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中,为学生总结了治心病的11法,清晰明了,一起来学习吧——

01 益气养血法

用于心气虚证。心气不足,血不养心,气血交亏,病在心脾。心慌,气短,怔忡,失眠,多梦,胸部憋闷,自汗,面色白,舌质淡,脉细弱。适用于一般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脏病。

常用方:养心汤、归脾汤。常用药:黄芪、党参、人参、炙甘草、白术、茯苓、莲子、当归、丹参、熟地黄、龙眼肉、鸡血藤等。气血运行不畅,胸闷心痛,舌质有紫瘀者,酌加川芎、红花,活血通脉;动则微喘,心肾气虚者,加紫石英、五味子,兼纳肾气。

02 温补心阳法

用于心阳虚证。气虚及阳,心阳衰弱,甚则心阳欲脱。除心气不足的证候外,常具有形寒、怕冷,面、足轻度浮肿,舌质淡紫而润。若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舌质发绀,喘息,甚则神志不清,脉微细欲绝,此为心阳欲脱之危重证候。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衰竭者。

常用方:参附汤、四逆汤。常用药:附子、肉桂、干姜、党参、黄芪、炙甘草等。若见心阳欲脱,急用大剂量人参、附子回阳救逆,并配伍龙骨、牡蛎、山萸肉固脱;兼有舌红、烦躁等阴伤现象,酌配麦冬、五味子救阴扶阳。

03 养血宁心法

用于心血虚证。血液亏虚,心失濡养。表现为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可见于某些心脏病、贫血、神经衰弱等。

常用方:黑归脾汤。常用药:党参、黄芪、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玉竹、制黄精、麦冬、丹参、龙眼肉等。心悸、失眠甚者,配伍酸枣仁、柏子仁、朱茯神养心宁神。

04 滋养心阴法

用于心阴虚证。心阴不足,阴虚火旺,虚热内扰。心悸虚烦,失眠,面赤升火,颧红,口干,盗汗,舌质红,脉细数。多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脏病等。常用方:天王补心丹。常用药:生地黄、玄参、天冬、麦冬、玉竹等。阴虚火旺,配黄连、山栀清心泻火;兼肾阴亏虚,酌加制首乌、枸杞、龟甲、鳖甲之类。

05 活血通脉法

用于心脉痹阻证。心血瘀阻,心脉不通。惊悸,怔忡,心痛,面、唇发绀,舌有紫斑、紫点。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用方:血府逐瘀汤。常用药: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郁金、鬼箭羽、丹参、枳壳、沉香、檀香、香附等。夹有痰浊者,配合通阳泄浊法。

06 清心泻火法

用于心火亢盛证。心火炽盛,上扰心神。心悸,躁烦,失眠,口舌糜烂,舌红绛,苔黄,脉数等症。可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舌炎等。

常用方:朱砂安神丸、导赤散。常用药:黄连、山栀、莲子心、竹叶心、木通等。心悸甚,加珍珠母、生龙齿镇心安神;火郁伤阴,配伍滋养心阴法;火盛灼津成痰,配以化痰宁心之品。

07 豁痰开窍法

用于痰蒙心神证。神呆,乱言,昏厥,神志不清。多见于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癫痫、脑血管意外等。

常用方:温胆汤。常用药:竹沥半夏、陈胆星、茯苓、陈皮、天竺黄、远志、菖蒲、矾郁金等。痰热内盛,便秘,加青礞石、大黄清下痰火;痰迷窍闭,加服苏合香丸。

08 通阳泄浊法

用于痰浊痹阻证。痰浊痹阻胸阳,心脉失畅。胸痹,心痛,当胸闷痛,舌苔浊腻。可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常用方: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常用药:瓜蒌、薤白、制半夏、石菖蒲、远志、广郁金等。兼有气滞,加厚朴、枳壳、沉香;兼有血瘀,配桃仁、红花、川芎、丹参;寒邪内盛,加细辛、附子、桂枝。

09 化饮(利水)宁心法

用于水饮凌心证。惊悸,怔忡,水饮泛溢肌肤,形成水肿。可见于心功能不全、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常用方:苓桂术甘汤。常用药:桂枝、茯苓、白术、甘草、半夏、干姜等。水肿尿少,配附子、黄芪、党参、防己、泽泻、川椒目,温阳益气利水。水饮祛除后,当用温补心阳、健脾益肾、活血通脉法,从本调治。

010 清心开窍法

用于多种温热病邪入心包阶段之神识昏迷。多见于急性发热病、急性化脓性疾病、败血症等有严重中毒症状者。

常用方:万氏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清营汤。常用药:黄连、栀子、连翘心、玄参、丹参、朱莲心、大青叶等。

011

镇心宁神法

用于心神不宁证。惊悸、失眠等症。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心律不齐、神经官能症、贫血等。

常用方:酸枣仁汤、安神定志丸。常用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磁石、龙齿、牡蛎、珍珠母、紫石英等。另取朱砂、琥珀研成粉剂调服。同时还当根据证候的虚实和具体情况,参用以上各法。

中医泰斗周仲瑛的教学心得

《中医内科汇讲》以五脏病证概要为纲,汇多学科理论及临床实用知识,撰写而成,分肺系病证概要、心系病证概要、脾系病证概要、肝系病证概要、肾系病证概要五章。每章之中只对常见中医病证进行举例,而不必面面俱到。本书既试图把前期课程所学理论基础课程的知识融为一体,又避免既往教材各章节许多共性知识点的多次重复;而对一些重要的个性知识点则需要在教材、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如强调整体观、审证求机、活化辨证等特色思维在教材编写中充分体现,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临床各科奠定基础。

心肝血虚证

是指由于心肝两脏血亏,表现出

心神

及所主管窍组织失养为主的血虚证候。

  心肝血虚证是心肝两脏

血液

亏虚,心肝两脏失于濡养,功能减退所致的病证。多由体虚久病,阴血虚少,或失血过多,或他脏病变累及心肝两脏等引起。心肝两脏也可互相影响,先由一脏血虚,再影响另一脏,从而导致两脏均血虚者。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

失眠多梦

,健忘

眩晕

耳鸣

面色

无华,目涩且糊,

爪甲

不荣,

肢体

麻木,女子

月经量

少色

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心肝两脏血虚为

特征

心血虚

,心

失所

养,心神不宁,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肝血虚,无以上荣头目,则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肝开窍于目,

肝血不足

,目失所养测目涩且糊;

  肝主

筋脉

,其华在爪,

肝血虚

,筋脉爪甲失养,则肢体麻木,爪甲不荣;肝血虚,则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为血虚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

心血虚证

与肝血虚证辨别。其区别在于心血虚证、肝血虚证,除了血虚症状外有各自

脏器

的定位见症;而本证是两脏的症状同时存在。

  辨证注意点:有一般的血虚症状,以及心肝两脏的定位症状同时存在。

中医诊断学第十单元《脏腑辩证》

  细目一 心病辨证  (一)心气虚 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气短,精神疲倦,或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本证以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