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同书的书法有着怎样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1收藏

梁同书的书法有着怎样的创作背景和特点?,第1张

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又号不翁。浙江钱塘人。他是名臣梁诗正的儿子,乾隆十七年特赐进士侍讲,后来以足疾辞官还乡。梁同书节操清廉,不重名利,学识广博,诗文古雅清峭,作品有《频罗庵遗集》等。

梁同书父亲梁诗正也是一代书法名家,曾奉命编校《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二书。梁同书承其家学,在12岁时即作擘窠大字,有人求梁诗正书时,有时就命梁同书代笔。梁同书善于行楷,上追颜、柳、米、董,享有盛名六十载,所写的碑版遍布天下。

梁同书楷书可大可小,字越大结构越严谨。“忠孝传家”这四字是他91岁时为无锡孙氏家的庙额所书,字方三尺,雄浑沉厚,观赏者都赞叹不已,其小楷用笔精到,秀逸之至。在清代,能作大字的书法家寥寥可数,而梁同书善于此道。梁同书尝言“古书家皆有代笔者,独我没有,盖不欲以伪欺人,我的性格就是这样”。他喜欢用“虚白纸”写字,笔用夏岐山、潘岳南笔,系长锋羊毫,刻碑石必由陈云杓、陈如冈、冯鸣和之手制,导致刻工、纸店、笔工都因而富裕起来。梁同书至晚年所书擘窠、蝇头,笔法苍劲,老态毫无。他的帖有《青霞馆梁帖》、《瓣香楼法帖》、《频罗庵法书》,还有与刘墉同作的《刘梁合璧》。

请问书闲老师:初唐书法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初唐四家代表作的审美取向是什么答:唐初,承袭前朝旧制,至贞观年间,新制则渐显大唐气象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得以盛兴,书法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制定了适合书法发展的各项政策如朝中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国子监,书学则是其教学内容之一,且设书学博士执鞭;实行以书取仕的重要举措,科举中书法独占一科;铨选官员也无例外,均以“身、言、书、判”来确定,“楷书遒美”者优先擢用;朝中尚置若干与书法有关的部门和职位,并明确“工书”为其必要条件唐时善书而委以重任者,不乏其人加之唐太宗又甚喜王羲之书法,并亲自为《晋书》撰写《王羲之传赞》,这样便确定了王羲之书法在初唐时期独尊天下的地位,并决定了初唐书法的发展方向于是南方典雅、蕴藉、萧散、俊逸之书风占据了主导地位,形成了初唐书法的新规模正由于唐太宗制定了以书取仕等一系列政策和个人对王羲之书法的喜爱,致使全国上下竞习王书,书家名手应运而生,书法事业与大唐基业一样,蒸蒸日上欧阳询以楷书最为著名,后世将其楷书称为欧体,楷书用笔凝练而含蓄,刚劲而清俊,结体内紧外松,左敛而右放,方整而端庄,于平正中见险绝,古朴中见润雅,是兼取南北书法精华的杰出典范,对初唐之后的楷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行书结体和章法均成纵势,且以单字的俯仰取势,似陡峭而不失安然,体现出古朴的风貌虞世南,书习智永,得二王真髓,其楷书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闲雅,具有“萧散洒脱、风神俱足”之风格褚遂良,楷书用笔瘦劲挺拔,结体宽博平正,大多呈方扁形,颇有隶书遗意其行书用笔秀劲飞动,筋骨尤存薛稷,楷书用笔瘦硬,点画精巧,结体以纵势为主,疏朗开阔,有华俊绮丽之美

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东吴生、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博涉书史之余,喜学剑走马,研习韬略,养成豪爽侠义的性格。洪武四年(1371),官凤翔同知。张士诚据吴时,知其谋略过人,屡欲招致其幕。然克深恶张之为人,故均拒绝。元末战争四起,社会动荡,克遂杜门谢客,专心诗文书画。

宋克的书法初得康里子山弟子饶介的亲授,于赵派用功尤勤,进而上追魏晋,深得钟、王之法,终从元人笼罩下的明初书坛脱颖而出,成为那个时代无人能与之比肩的书法大家,备受前辈杨维桢等的赏识。杨氏跋《宋仲温书铁崖古歌》云:“(宋克)尤工诸家书法,余有所著,必命仲温书之。”

宋克擅长章草、小楷和草书,尤以章草最为著名。其章草取法皇象《急就章》,对于此帖,他倾注了很大的精力,一生临写不辍,大致书于60岁时的《急就章》,笔势劲健,风貌简古,为其兼备古法之形神的得意之作。自元赵孟帄开始师法章草后,此体的学习一时蔚然成风,其间优秀者不乏其人,但宋克的成就无疑是最高的一位。其实不仅在元至明的这段时期,就是在整个章草史上,他也是最杰出者之一。

关于宋克的小楷,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云:“有明一代小楷宋仲温第一。”其小楷初仿赵孟帄,后法钟繇、王羲之,尤得力于钟。有《七姬权厝志》等作品遗世。

宋克的草书——以章草糅入狂草而创造出的一种个性鲜明的书体,则可视为明初书法创新之路上最为重要的一站。其草书深受康里子山的影响,然较之康里氏,他不仅能做到将章草与狂草的用笔、结体完全混融无迹,而且在用笔上也更显丰富多姿,在气势上也格外地宽博豪迈,充分显示了宋克师古出新的不凡艺术创造力。有《杜甫壮游诗卷》、《进学篇卷》等草书代表作传世。

您好,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思想内涵、人文精神的核心体现,是一种以书写汉字为载体,以表现诗词歌赋文为对象,以深厚的文化修养为根基,以抒发情怀、演绎无穷无尽的美为导向的,东方文化所特有甚或汉文化所独有的艺术形式;是汉文化圈及所有热衷汉文化的群体一直以来,沉浸于其中,乐此不疲,回味无穷的一份文化美餐。书法艺术因为具有彰显书法家人文气质,价值取向,观念认识,思想情绪的特性,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所在,更是以儒家中庸思想为基点的东方文化精神之所在,也是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一枝艺术奇葩。作为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耳濡目染,终生以书法艺术为伴的书法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一直致力于书法艺术的实践、研究和探索,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当代书坛。通过长期的精心观察、深入思考和认真分析,我认为只有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当代书法艺术,准确把握当代书法艺术的特性,夯实书法基础、推动书法展览、普及书法教育,才能全面推进传统文化背景下当代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

想要练好字,推荐使用类似书法三宝的练字工具,进步很快的。

从表面字义理解,书法指书写的法度。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狭义

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2、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式意味很强。

古人所谓“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有关汉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极具指导意义。

3、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

比如关于书法中如何表现“神、气、骨、肉、血”等范畴的理论,关于笔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论以及创作论、品评论等等,都是有着自身的体系的。

4、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书法笔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笔法也称“用笔”,指运笔用锋的方法。字法,也称“结字”、“结构”,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等关系。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

广义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雕刻机、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质地比较坚硬的,能用来书写的五金、生活工具)等。

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燕书(包括燕行)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

扩展资料:

分类:

1、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2、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如《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藏山东曲阜孔庙。 无额。四面刻,均为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

3、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4、行书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5、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中国历史上十位著名的女书法家

蔡文姬,字文姬。

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

自幼熟读经史,博学有才辩,雅工书道,笔法得其父真传。

几经战乱,被曹操赎回后,并在其鼓励下,凭记忆用楷书和行书,书写古籍四百余卷,历称文姬归汉。

卫夫人,名铄。

东晋著名女书法家。

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师承钟繇,妙传其法,以为楷书订定笔划顺序而闻名。

她曾作诗论及草隶书体。

其字形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

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薛涛(约768~832年) 唐代女诗人,女书法家,字洪度,长安人。

薛涛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

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

每喜写己所作诗,语亦工,思致俊逸,法书警句,因而得名。

若公孙大娘舞“剑器”,黄四娘家花,托于杜甫而后有传也。

然涛字真迹今皆佚。

薛涛所书《陈思王美女篇》行书,笔势跌宕秀逸。

吴彩鸾,唐大和年间(823-825年)河南濮阳县人,吴猛之女,夫文箫。

家贫,以抄书为业。

此卷《刊谬补缺切韵》,元王恽《玉堂嘉话》卷二记为“吴彩鸾龙鳞楷韵”,《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为“唐吴彩鸾书唐韵”。

此外,史书中记在吴彩鸾名下的抄本韵书还有很多,如《切韵》、《玉篇》等。

其小楷字体遒丽,用笔圆润,笔法纯熟,书写极速且精。

武则天,人称“武媚娘”,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

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难度极大,却极为高雅。

而书写草书则书法婉约、遒劲得法。

武则天曾以飞白书写大臣的姓名来赐给他们,书法造诣于此可见一斑!武则天留下来的书法有《荐福寺碑》题额、为《崇福寺题额》,只有《升仙太子碑》是武则天亲自撰文并书丹镌刻的碑刻。

这块碑刻于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六月立,现存于河南省偃师县缑山仙君庙。

共有行草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

有飞白书碑额。

碑阴刻有武则天《游仙篇》诗文,是武则天76岁时所作,碑阴书法为薛曜正书书丹。

明赵涵《石墨镌华》说:“碑首升仙太子之碑六个大字,飞白书,作鸟形,亦佳。

飞白书久不传于世,此其仅存者耳”。

碑阴还有薛稷、钟绍京等人的题名,其书法笔迹也皆艳丽,遒劲得法。

由于武则天爱好书法,善书就被列为入士的重要条件,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迅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

如陆柬之、贺知章、孙过庭、李邕、王知敬、薛曜、贾膺福、韩景阳、徐峤之、王绍宗、钟绍京等。

杨妹子是宋时宫中的另一位知名女书家。

杨妹子不但用“杨娃”印章题署自书,并且还时常代替宋宁宗作书。

《庚子消夏录》说:“余又有《女戒》一卷,为马麟画,相传为宁宗书,实杨妹子用'御书之印'耳”。

朱淑真,宋代女词人、女书法家。

所书小楷,端庄精劲,深得王羲之笔法。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后期则忧愁郁闷,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朱淑真能画,通音律,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存世。

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

此诗传说系其对其夫抛家弃妇心生愤懑而作,情真意切,一气呵成,共十句,巧的是每句暗合一字。

管道升,字仲姬,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頫。

其书法作品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

元仁宗尝将赵孟頫、管道升及赵雍书法合装一卷轴,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管道升有一首著名的《我侬词》,据说赵孟頫50岁时想效仿当时的名士纳妾,又不好意思告诉老婆,老婆知道了,写下这首词,而赵孟頫在看了《我侬词》之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

《我侬词》全文如下:“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邢慈静是明代书法家、文学家邢侗的八妹,自幼聪慧,悟性超群,工书法,善绘画,博学多才,深受世人的喜爱。

邢慈静青年时代受长兄邢侗影响学习书法绘画,晚年临摩《澄清堂帖》,深得右军神韵。

她诗书画俱称绝品,被誉为是继卫夫人、管夫人之后的又一书画名媛。

姜淑斋,清代女书法家,善书,精于行草,师法王羲之、王献之,尤得力于《十七帖》,圆融温雅中有遒劲之气,为时所重。

书法曾得朱彝尊的欣赏:“三真六草写朝云,仿佛卫夫人,问何似当年右军?” 以为笔力矫劲,不类女子。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岟。山东渚城人,是宰相刘统勋之子。乾隆十六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嘉庆二年(1797)授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谥文清,著有《刘文清诗集》。

刘墉的书法天下皆知,文事、政治皆为书名所掩。

最初刘墉学赵孟頫,后学董其昌,然后各家他都借鉴学习,有钟繇、颜真卿、王羲之、杨凝式、柳公权、苏轼、米芾等,浸*最深的是颜字和六朝碑版,无颜字功底就无雄阔气象,无六朝碑版就无如此风韵。董字的灵峭被他变为浑朴,具有苏轼之韵,并且具有《瘗鹤铭》之旷逸,力厚思沉,意长笔短,“淡中入妙,拙中含姿”。关于刘墉用笔用墨,《艺舟双楫》说:“以搭锋养势、以折锋取姿是他的笔法,以浓用挫、以燥用巧为其墨法。”他喜爱用短颖羊毫,蘸如漆之墨,作书于洒金笺上。他的书法笔势婉转,墨韵华丽,显得天真烂漫,温柔淳厚,格调高雅,体现出大臣的雍容华贵风度,在清代各家中脱颖而出。

正如《清稗类钞》所说:“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被推为一代书家之首,盖以其吸取历代各大家书法之精髓而自成一家,所说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世人看书法,辄谓其肉多骨少,不知书法的精妙之处,正在于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殆如浑然太极,包罗万象,其高深之处是人们无法领悟的。”

刘墉有极多的传世作品,其《行书节录文征跋黄庭坚书经伏波神诗词》轴,丰姿强骨,点画凝重,妩媚蕴于生拙之中,转折时略现飞白,这应该是他晚年的代表之作。

梁同书的书法有着怎样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又号不翁。浙江钱塘人。他是名臣梁诗正的儿子,乾隆十七年特赐进士侍讲,后来以足疾辞官还乡。梁同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