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的制作步骤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5收藏

雕版的制作步骤是什么?,第1张

雕刻以杜梨木、枣木、红桦木等做版材。一般工艺是:将木板锯成一页书面大小,水浸月余,刨光阴干,搽上豆油备用。刮平木板并用木贼草磨光,反贴写样等木板干透之后,用木贼草磨去写纸,使反写黑字紧贴在板面上,就可以开始刻字了。第一步叫"发刀",先用平口刀刻直栏线,随即刻字,次序是先将每字的横笔都刻一刀,再按撇、捺、点、竖,自左而右各刻一刀,横笔宜平宜细,竖宜直,粗于横笔。 接着就是"挑刀",据发刀所刻刀痕,逐字细刻,字面各笔略有坡度,呈梯形状。挑刀结束后,用铲凿逐字剔净字内余木,名字叫"剔脏"。再用月牙形弯口凿,以木槌仔细敲凿,除净没有字处的多余木头。 最后,锯去版框栏线外多余的木板,刨修整齐,叫"锯边"。至此雕版完工,可以开始印刷了。

活字印刷工艺流程

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我国宋朝的平民毕。时间是北宋仁宗历年间(1041

-1048年),比德国的谷腾堡要早400年。关于毕的胶泥活字印刷,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门”中有较详细的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后世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一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醋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水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之。

这里世界上关于活字印刷的最早的科学记载,虽然只有短短的三百余字,但内涵相当丰

富,基本包括了活字印刷的整个工艺流程:

1制字:用胶泥刻字,活字薄如钱唇,一字一印,用火烧使其坚固,实际已是陶质活字。每

一字都有数个活字,用以在文稿中字的重复出现。还有两种情况,排版中经常遇到,一是常用字如“之”、“也”等,每字有二十余个活字,以备一版内有更多重复者。再有就是文稿中出现的生僻字原所制活字中没有,当下补刻,用草火烧成坚固的活字,马上可以排版。

2置范:先备一块铁板,上放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再放一铁范于铁板上,以承容和固定活字。

3排版:在板上紧密排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4固版:以火给铁板加热,使药熔化,再以一平板按印面,使字面平整、固定。

5印刷:固版后就可以上墨铺纸印刷了。为了印刷方便和快捷,通常用二块铁板,一块板

印刷时,另一块板在排字,印完一块板,另外一块板已经排好,相递使用,能提高效率。

6拆版:印完后再用火为铁板加热,使药熔化,用手指落活字,并不沾污。

7贮字:活字不用时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贮藏于木格之中。

8效率:若只印三二本,不算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显得极为神速。

9下落:毕死后,他的活字为沈括的子侄所得,就在沈括写《梦溪笔谈》时仍在保存着。

这一笔不仅增加了这一记载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也可看出毕沈两家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关于宋代活字印本,各家藏书目录中著录了七八种,但依据并不充分,大都不可信。最为

可信的是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周必大在潭州(今湖南长沙)用沈括所记的方法,以胶泥铜版刊印了他所著的《玉堂杂记》。在周必大《文忠集》卷一百九十八给程元诚的信中提到:“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存中是沈括的字,其法当是指以胶泥字在铜版上排好,再用纸加以摹印。

泥活字元代也有多次印刷活动的记录。据元姚燧《牧庵集》卷一十五载,元世祖忽必烈的谋士姚枢(1201-1278年)以“《小学》书流布未广,教弟子杨古为沈氏活板,与《近思录》、《东莱经史说》诸书,散之四方。”其时间约在元太宗十三年至海迷失后称制三年之间。

元王祯的《农书》所附《造活字印书法》中曾谈到:“有人另生巧技,以铁为印盔,界行内用稀沥青烧满,冷定取平,火上再行煨化,以烧熟瓦字排于行内,作活字印版。为其不便,又以泥为盔,界行内用薄泥,将烧熟瓦字排之,再入窑内烧为一段,亦可为活字板印之。”此之前段指的是毕用烧硬的泥活字,排在铁框子里印书,后来又有人将烧好的泥活字排到泥框中去再烧一次,制成整段陶版来印书。

1什么是雕版印刷

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前人的造纸工艺,提高了纸张的质 量,为社会提供了优质、轻便、价廉的书写材料,从此纸张逐渐代替了简帛, 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南北朝是纸写本的繁荣时代,手抄本的盛行使书籍 产量大增,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南北朝时,梁元帝在江陵有书籍7万多卷,隋 朝嘉则殿中藏书有37万卷,这是我国古代国家图书馆最高的藏书记录。

除 了官府藏书外,私人藏书也越来越多,比如晋朝郭太有书5 000卷。当时只 有官府和富人才有能力藏书,一般人要得到一两本书也很不容易,因为那时 的书都是手抄本,要抄这么多的书,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为了满足社会 对书籍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大量复制文字的技术。 当时,社会上已在广泛应用盖印和拓印技术。

印章有阳文和阴文两种,阳文刻的字是凸出来的,阴文刻的字是凹进去 的。如果使用阳文印章,印到纸上就是白地黑字,非常醒目。

但是印章一般 比较小,印出来的字数毕竟有限。 刻碑时一般用阴文,拓印出来的是黑地白字,不够醒目。

但是,拓碑有 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石碑面积比较大,一次可以拓印许多字。 将两种技术取长补短合二为一,便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操作步骤如下:先把木质细腻而坚硬的木材锯成一块块薄 板并打磨光滑,把要印的文字用薄纸写成字稿,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 字的笔画,用刀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画突出在板上。 木板刻好以后, 就可以开印了。

印书时,用刷子蘸墨,在刻好的印版上均匀地涂布,接着,把 白纸覆盖在印版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而均匀地涂布,一页 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成功了。

雕版印刷的 确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一种书,只雕刻一回木版,就可以印很多本书,比用 手写不知要快多少倍了。

2关于印刷方面的知识

原发布者:pannianqun1223

印刷基础知识导入:广告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许多东西必须很直观的表达出来,作为一个设计师也必须了解印刷及流程和整个的印刷质量的等方面的知识。印前作业是指印刷工艺的前期工作,包括排版拼版、分色扫描等工作。其工作的要性主要在于对计算机在印前作业中所用到的软件的熟练掌握、熟悉印刷工艺的基本工作流程、良好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等。目前在国内对于印前作业,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印前作业操作人员基本上不是印刷专业人员;印刷院校出来的学生基本上对印前工作不甚了解。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如何处理好桌面系统的操作和印刷专业技术的结合。对于想由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转入到印前作业的设计人员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在接触印前工作之后,要不惜一切地掌控住印刷专业知识,否则便极有可能无法开展工作。第一节印刷分类及流程一、印刷目前一般分为:1、凸版印刷:树脂版、纸箱版、铅字、雕版印刷,多用于单色书刊、纸具、纸箱、特大海报、广告等;2、平版印刷(胶印):目前最普及的纸张、胶片、转印前序印刷。3、凹版印刷:印刷层次最好,但制版太贵了。4、网版印刷(孔版印刷),最常见的是丝网印刷;多用于布料、皮料、玩具、玻璃及表面加工局部UV、磨砂、金葱等。5、其它:烫印、转印、移印(主要是网版印刷、凸版印刷),水印(凸版印刷,很大尺寸的印刷,比如:大海报)。二、印刷流程1、电脑平面制作设计(档案,如AI,PDF,CDR等),打样确认。2、出菲林(将图稿

3什么是雕版印刷工艺

雕版印刷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方式,是将文字、图像雕刻在平整的木板 上,再在版面上刷上油墨,然后在其上覆盖纸张,用干净的刷子轻轻地刷过, 使印版上的图文清晰地转印到纸上的工艺方法。

雕版印刷的工艺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雕刻印刷版,一般是把要雕刻 的内容先写在纸上,然后将写好的纸稿反贴于预先准备好的木板表面,由刻 版工依样刻版。 其次,是刷油墨,即先将雕刻好的印版固定在一个台面上, 用刷子蘸上油墨均匀地涂布在印版的表面,从而完成刷墨的过程。

最后就 是印刷,印版刷好油墨后在印版表面覆盖上一张纸,用干净的刷子轻轻地拍 打整个纸面,揭下纸张之后便完成了一次印刷。 印书的印版主要是使用纹理细密、质地均匀、加工容易的木材,主要有 梨木、枣木、梓木、楠木、黄杨木、银杏木等。

一般北方多选用梨木、枣木等, 南方则多选用梓木、黄杨木等。枣木、黄杨木等质地较硬,多用于雕刻较精 细的书籍和图版;而梨木、梓木等质地较软,多用于最常见书籍和图版的 雕刻。

在印版的雕刻中,主要使用的工具有刻刀、不同规格的铲刀和凿子。刻 刀形状、大小不一,用于雕刻不同大小的文字和文字的不同部位;铲刀和凿 子主要用于文字空白部分的雕刻。

此外还需要锯、刨子等普通木工工具和 一些附属工具如尺、规矩、拉线、木槌等。 雕刻印版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写版、上样、刻版、校对、补修等几步,在 校正无误后,方可用于印刷。

早期的雕版印刷工艺十分简陋,一般只是单页小型的印刷品,如一首 诗、一幅图画等,后来随着雕版印刷工艺水平的提高,才出现了印刷大篇幅 图文的印刷品。 印刷品的版式,也是随着印刷工艺的提高而不断改进的,版 式种类也愈加丰富多彩。

初期的印刷品是单页的形式,版式也不固定,这时 的版式主要是上图下文,版面呈矩形,符合1 : 0。618的黄金分割比例。

后来 出现的印刷品虽然是整部书或整卷佛经,但仍采用写本的卷轴装帧形式,除 高度统一外,在宽度方面比较随意,一般以单张纸的宽度为准。 到了唐代后 期由于出现了旋风装、经折装和册页装等书籍装帧形式,版面的形式也就因 此而得到了统一。

“木刻水印”也称短版印刷,出现于明末清初,是传统雕版印刷技术的一 次创新。所谓“短版”就是把一幅画的画面分成若干块大小不等、各自为画 面的版面,分别制成不同颜色的雕版,逐块拼印在一张宣纸的不同部位,即 成为整幅图画。

一幅画多的时候有几十块甚至上百块版。这些版颜色不 一,花纹各异,印痕细如发丝,高低层次分明,印制出来的水印画触摸起来有 凹凸感,令人叹为观止。

其印刷难度之高同样令人惊叹。 雕版印刷今天使用得已经非常少了,但是“木刻水印”现在还有应用,主 要用在复制国画等艺术品上,具有几可乱真的效果。

4雕版印刷术有何意义

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文化工艺;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开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最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它的实施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换句话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即造纸术和印刷术与它直接相关,这在中国其他传统工艺中是罕见的。

雕版印刷术则是唯一一个没有区域限制影响遍布全国的文化形态,它的影响甚至传及海外。作为一种民族遗产,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雕版印刷作品多用于印刷佛像、经咒、以及历书等。

雕版的制作步骤是什么?

雕刻以杜梨木、枣木、红桦木等做版材。一般工艺是:将木板锯成一页书面大小,水浸月余,刨光阴干,搽上豆油备用。刮平木板并用木贼草磨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