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虎齐奔的古籍记载
明代中国火箭发展进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种类的火箭,除了单级火箭,还发展了各种集束火箭、火箭弹和原始的多级火箭,并且对各种火箭的制造、应用、配备和发射剂原料配比及加工制造等都作了详尽的叙述。在当时的水、步、骑兵中火箭武器已作为必备的武器,甚至还有专门的火箭部队,有关火箭武器的使用、布阵、作战技术和管理也都有条例规定。明代的《武备志》中记载了这些火箭。
《武备志》所记载火箭
名称 射程 发射数量
五虎出穴箭 500步 5
七星箭 不详 7
九龙箭 不详 9
火弩流星箭 不详 10
火龙箭 不详 20
群鹰逐兔箭 不详 25
长蛇破阵箭 200步 30
一窝蜂箭 300步 32
群豹横奔箭 400步 49
百虎齐奔箭 300步 100
这些火箭威力惊人,壬辰战争中明军曾大量使用火箭、火铳、火炮,给予日军以极大杀伤,这体现了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天工开物》初bai刊于1637年(明崇祯du十年),是世界上第zhi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dao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明代李时珍著。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算法统宗》全称《新编直指算法统宗》,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明代程大位著。
《物理小识》是明末学者方以智所著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从内容来看,它广泛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农学、工艺、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
《瘟疫论》,又称《温疫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书籍。作者为明朝末期的医学家吴有性。
《武备志》是明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属于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1、《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由官方发行的军事教科书。全书共二十五卷,分七种:孙子三卷、吴子两卷、司马法三卷、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三卷、尉缭子五卷、黄石公三略三卷、黄石公六韬六卷,由这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2、《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是明代戚继光创作的军事著作,属于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尤其是反映了火器发展一定阶段上作战形式的变化。成为明朝军队热兵器化的佐证。具有较高的军事学术价值。该书在明朝万历壬辰战争时期传入朝鲜,被奉为军事科学经典大量刊印。
3、《车营扣答合编》:
车营扣答合编是明代的军事著作。该书通过问、答、说,对车营及车营作战中的108个问题作了详细的回答和解说,涉及车营编组方法、阵法布列、行军作战、后勤保障等内容,重点是论述车营的战法。
4、《武备志》:
《武备志》是明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属于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武备志》的编辑、刊行,对改变明末重文轻武,武将多不知兵法韬略,武备废弛的状况有现实性的意义。它设类详备,收辑甚全,是一部类似军事百科性的重要兵书。
5、《治平胜算全书》:
《治平胜算全书》是清代军事著作。12卷,约15万字,阵图、兵器图455 幅。全书对战场选择、治军、兵器使用、城池攻守、火攻水战等分类辑述。书中十分重视军容、军纪、军威、士气、号令的养成训练。
明代身管火炮
身管火炮指的是大、中口径的火铳,这种火铳是现代火炮的前身。早在洪武年间,明军就使用了身管火炮,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洪武五年(1372年)大碗口铳和现藏于山西博物院的三尊洪武十年(1377年)铁炮就是证据。不过身管火炮飞速发展是在明代后期,在日趋严峻的军事形势下,明军不但在旧有基础上创新火炮,还引进并仿制了西方火炮。
虎蹲炮,虎蹲炮因形如一只蹲在地上的猛虎而得名,是戚继光创制的一种野战炮。它以曲射为主,比佛郎机铳更轻,便于携带,机动性极强,适于在山林等有碍大炮机动的地区战斗,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常用的火器。虎蹲炮是一种熟铁炮。它以一个炮管作为主体,管长2尺(约64厘米),口径2寸(约64厘米)有余,重36斤(约21千克),炮管上有数道铁箍以加固炮管。
炮管前方安装有一个圆形箍,箍上伸出两只铁爪稳扎在地上,尾部同样有一个圆形箍,箍上伸出两只铁爪。这样一来,后坐力大量作用于地面,解除了后坐力对炮手的威胁。虎蹲炮发射群子弹,对集中的目标有较大的杀伤力,为野战利器。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带倭患猖獗,戚继光在与倭寇作战的过程中,发现鸟铳与佛郎机铳在使用时并不如意,于是根据实际情况在旧有形制上创造出了虎蹲炮。
红夷炮明代人称荷兰人为“红夷”,于是许多人误以为红夷炮为荷兰所造。事实上,明朝将所有从西方传来的长身管前装式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炮”。明朝朝廷首次引进红夷炮是在泰昌元年(1620 年),徐光启派人从澳门辗转,购得4 门红夷炮。
到天启六年(1626 年),明朝朝廷先后采购了30 门成品炮。其中有2门采购于天启二年(1622 年)的红夷炮长期留在北京旧城垣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它们炮身铁铸,前细后丰,管壁较厚,口径125 厘米,全长 3 米,带有准星、照门。
中部有耳轴,可架设在炮车上调整射击角度和射击范围,尾部收敛有球形凸起。炮身还铸有盾形徽章和后加的刻款“天启二年总督两广军门胡,题解红夷铁铳二十二门”,左下方另有编号,一为“第六门”,一为“第十四门”。徽章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徽记,所以天启二年采购的这22门红夷炮应是英国铸造的。
红夷炮身管长、口径大、装弹多、射程远,是当时威力最大的火炮,因此一传入中国,便受到明朝朝廷的重视,数年之内仿制千余门,成为明末最主要的重型火器,广泛用于野战、攻守城战和海战。但明朝的火炮优势并未保持多久,后金很快仿造了红夷炮,并将其改名为“红衣炮”。
红夷炮这门红夷炮炮口小,后膛大,口沿和尾部均铸有加强箍,炮耳上下铸有两圈加强箍,炮身铸有竖排铭文“崇祯六年(1633年),岭西道左布政王,总督两广军门熊,督造官万文浩、何吾嶷、张尚文”。它在明与后金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叶公神铳叶公神铳为叶梦熊所造叶梦熊乃是明代冷锻造炮第一人他所创的神铳就属于冷锻炮。此炮由无敌大将军炮的子铳加长改造而成,造价不过10余两,因此叶梦熊刚制造成功便上报朝廷要求大量制造。明朝朝廷很快颁旨同意。
叶梦熊造出的第一批神铳,长6尺重不过250斤炮身可能已经锻打成钢其一次投射的弹药量十分惊人,神铳议描述:“大铅弹七斤为公,弹次者三斤为子弹,又次者一斤为孙弹,三钱二钱者二百为群孙弹,名之曰公领孙,尚以铁磁片用班毛毒药煮过者佐之,共重二十斤。”
经过叶梦熊的改造,神铳采用“公领孙”一炮多弹的散弹发射模式,公弹可摧毁主要目标,孙弹可制造大范围伤害,非常适合进行野战和攻城。
在成功的基础上,叶公神铳出现了更多的型号,《武备志》记载,叶公神铳有天、地、玄三种规格。天字号神铳重280斤(约167千克),长3尺5寸(约112厘米);地字号神铳重200斤(约119千克),长3尺2寸(约102厘米);玄字号神铳重150斤(约89千克),长3尺1寸(约99厘米)。
每炮有三轮炮车一辆,前有两轮,轮高2尺5寸(约80厘米),后有一轮,轮高1尺3寸(约42厘米)。炮车前高后低,火炮装上后炮口昂起。
雷州府明军装备的神铳长度在3尺5寸左右,重350斤(约208千克),一般一队明军(50人)装备一门。此外,《登坛必究》中还记载了一种,大神铳,长度在4尺5寸(约144厘米)左右,重1000斤(约595千克),有9道,铁箍。
明代军事家叶梦熊所造, 收录于《武备志》。叶梦熊(1531 ~ 1597年),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曾参与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平定宁夏哱拜之乱,在改进武备上非常有才能。叶公神铳诞生后,被朝廷大量制造,用于九边拒虏,仅在万历二十一年就造了1000门。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
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
2、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
4、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5、吴有性的《瘟疫论》
《温疫论》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是中医理论原创思维与临证实用新法的杰出体现。分上下两卷,明代吴又可撰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
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温疫的有效方剂。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军的火器,从《武备志》中创意与设计来看是不输于西方的,但明朝变态的匠户制度和分散的军需配给制度使得明军火器繁杂质差不堪使用而西方在质量上显然是有优势在使用上西方在十七世纪初已经用几何知识发展弹道学,明军也装备了带瞄具的火炮
一般须在市级以上的图书馆才会有,比如我在郑州,此书河南省图书馆有,郑州市图书馆老馆也有,只是不同版本,本人正在河南省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室阅读此书,使用馆内wifi回复君,君可在你所在附近的市省图书馆的官网上查询,一查便知有没有。须看明代的,清代不全的。贵重图书,概不借出!
百虎齐奔的古籍记载
本文2023-10-02 18:03: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0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