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书法作品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2收藏

狂草书法作品有哪些?,第1张

《肚痛帖》、《自叙帖》、《圣母帖》、《食鱼帖》、《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等。

1、《肚痛帖》

《肚痛帖》为宋嘉祐三年(1058)摹刻上石,传唐张旭书,一说为宋僧彦修书,但历来多沿承张旭说。内容为琐事书牍。

2、《自叙帖》

《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为纸本墨迹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3、《圣母帖》

《圣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怀素为东陵圣母所写。

《圣母帖》写于公元793年(唐贞元九年),怀素晚年自家乡湖南出游途经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古称东陵)时所作。内容记述的是晋代杜、康二仙女蹑灵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

《圣母帖》为怀素晚年的通会之作,绚烂至极,复归平淡,沉着顿挫,尽脱火所,笔法圆融,应规入矩。

《圣母帖》既吸收了王献之的神采、张旭的肥笔,又兼容了汉代草隶之笔于一炉,是怀素的里程碑之作。

4、《食鱼帖》

《食鱼帖》亦称《食鱼肉帖》。钤有“希字半印”、“军司马印”、“赵氏子昂”、“项元汴印”等鉴藏印。

明顾复《平生壮观》、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等著录。帖前有米汉雯所题“翰珍”为迎首,前隔水上有项元汴手书“唐怀素草书食鱼帖”小字标识。

5、《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简称《中日友谊诗》,是林散之1975年3月为日本书法代表团访华专门创作的草书手卷,由于特殊原因没有送出,成了林散之的自存之稿。

国内仅存3幅,此作最好。专家鉴定是“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堪称“国宝”。

每一个草书经典作品或经典系列都标志着草书发展史上的一种时代高度,这其中尤以大草风格的生成为最。大草是已经摆脱草书实用阶段的非自觉类型化风格状态而趋于个性风格表现和高度审美自由的天才创造。“一条线通贯着大宇宙”,它以音乐的节奏、律动与生命交织,创造出远离自然人事的抽象意向。

《历代大草法帖精粹》,选择上迄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高闲,下承黄庭坚、祝枝山、徐渭、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草书巨匠的经典大草作品,兼及东瀛藤原佐理《离洛帖》《恩命帖》等草书杰作,几乎囊括了草书史上大草一系的经典作品。

张芝 冠军帖(选自《淳化阁帖》)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

张芝书法的原迹流传极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阁帖》卷二载张芝五帖,这些是真品还是伪品,众说纷纭,至今难以论定。

王羲之草书《游目帖》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草书代表人物是唐朝的张旭和怀素 合称“颠张狂素”张旭的代表作是《草书右诗四帖》。《古诗四帖》以其崭新、高美的形式,巨大的气魂展开雄伟壮阔的书卷。其风格是:“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怀素的代表作《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等他的作品风格是: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

楷书代表人物较多,在这就说楷书四大家,分别是唐初欧阳询(欧体)、盛唐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 、元朝赵孟頫(赵体)。 欧体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其作品风格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颜体的代表作品《多宝塔》、《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真卿在书法上的地位极高。作品特点: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柳体代表作品《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风格为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赵体代表作品《三门记》、《赤壁赋》。风格特点是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

行书代表人物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特点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坦白真率,是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异,是书法创作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苏轼的《黄守寒食帖》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其风格特点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草书名家的作品:

一、张芝

张芝: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代表作品有:《冠军帖》、《二月八日帖》、《终年帖》。

二、王羲之

王羲之,汉族,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被后人誉为“书圣”。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

三、王献之

王献之,东晋书法家、诗人,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他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四、孙过庭

孙过庭,字虔礼,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孙过庭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著有《书谱》,深得书法之旨趣,至今流传,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书有《千字文》、《景福殿赋》等。

五、王铎

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尤擅书法,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钟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拟山园法帖》,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世称“神笔王铎”。

张芝草书作品有《墨池咏》、《冠军帖》、《淳化阁帖》。

张芝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郡源泉县(今甘肃酒泉市瓜州县四道沟老城一带)人,字伯英。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

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

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

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

知识拓展:

书圣王羲之最推崇的前辈书家有两个:一个是曹魏的钟繇,一人是东汉的张芝。他说:“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

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余耽之若此,未必谢之。”(见孙过庭《书谱》)“耽”,是沉迷,特别爱好的意思。连王羲之都自叹弗如,可见张芝对书法的热爱程度。

张芝的爷爷张享曾任过汉阳太守。张芝的父亲张奂更是声名显赫,年少时就有志气,常说:大丈夫处世,应当为国立功边疆,后官至为护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大司农等,屡立功勋。张芝的母亲是富家闺秀,淑慧贤良,张芝就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长大成人。

  草书 不是最早的字体,它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因此结构简省,笔画连绵。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草书名家 书法作品欣赏 ,希望你们喜欢。

 草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欣赏:

 草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1

 草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2

 草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3

 草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4

 草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5

 行草书法艺术:

 行草作为一种特殊的字体,形成于汉代。吐鲁番文书中的行草字体多出现在契约和官方文书最后的批文部分,如《高昌延昌年间兵部残奏》《高昌延昌廿七年某月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高昌延昌廿七年四月廿九日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高昌延昌廿七年六月某日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高昌延昌廿七年六月廿九日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高昌延昌廿七年七月十五日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高昌延昌廿七年七月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高昌延昌廿七年八月十五日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这些文书的批文部分所出现的“伯雅”“绍徽”“欢”“僧道”“奇乃”“佛图”“养生”“患”“乐”“庆儒”“友”,都属于行草书体,非常具有个性,倚侧多姿,形态多样。在吐鲁番所出土的文书中,除了上述字体以外,尚未发现甲骨文、金文、大篆等文字,就是小篆,由于难于辨识,不方便使用,也只是在一些官方文书的印鉴上使用。在这批上奏文书中也没有发现小篆字体,就连带有隶书意味的楷书也没有出现,或许由于出土文书的随机性,能证明这些的文书还未发现吧,这还有待考古专家们的进一步发掘。

 这批上奏文书,有的保存比较完好, 书法字体 比较清晰,如《高昌延昌廿七年六月廿九日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高昌延昌廿七年四月廿九日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高昌延昌廿七年六月某日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高昌延昌廿七年七月十五日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等,这些兵部买马的上奏文书,虽然内容不完整,但整篇的字体和章法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也有些文书残损比较严重,如《高昌延昌十四年残奏一》《高昌延昌十四年残奏二》《高昌时间不详都官残奏一》《高昌时间不详都官残奏二》等,虽然破损厉害,但从仅存的字体和同墓出土的其他文物,也可以判断出它们所处的年代。据孟宪实先生研究,这批上奏文书有的通过绾曹郎中和高昌令尹上奏给高昌王,有的直接上奏给高昌王,但从书法艺术的视角看,这批文书不管是否经过绾曹郎中和高昌令尹,最终都是要上呈给高昌王看的,所以书写这批文书的书写者的书法功底肯定不低,甚至代表着当时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所以通过研究这部分文书文本的书法艺术,可以看出当时在高昌官方文书中所使用的书法艺术水平。上至所好,下必行之,也可以说这部分上奏文书的书法艺术水平不但代表着当时书法艺术的官方通用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民间书法的价值取向。

 从出土文书中的字体演变来看,不仅内地字体的演变和书法艺术的发展能迅速及时地影响和传播到西域地区,而且西域地区的书家所进行的笔法上的探索和创新的尝试也可能使内地书法家受到启发。如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王体书法历来是书法界的瑰宝,但是从吐鲁番出土的文书中看到,类似王体的书法字体在吐鲁番地区早已出现,只是后来被王羲之发现,并进一步提高升华而已。试想如果没有边疆书法的创新和探索,王羲之这种书体的出现可能还要往后拖延,“书圣”花落谁家,还未可知啊!唐代着名书法家颜真卿曾经在河西任职,河西距离高昌较近。在吐鲁番出土的文书和墓砖中有很多与颜真卿书法风格相近的书法作品,尤其是行书作品,所以可以推断颜真卿也从高昌地区汲取了丰富的营养。高昌地区书法艺术的发展深受内地书法艺术的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地书法艺术的发展,高昌地区与中原内地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狂草书法作品有哪些?

《肚痛帖》、《自叙帖》、《圣母帖》、《食鱼帖》、《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等。1、《肚痛帖》《肚痛帖》为宋嘉祐三年(1058)摹刻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