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水牛角丝煎水内服,肝火头痛血压高患者的至爱
过去的2020年,对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伴头痛烦躁失眠的患者,症状严重者,根据不同的体质进行四诊八钢辨证施治,在选择方药的过程中,常用中药水牛角丝搭配其它平肝潜阳的中药,或选用天麻钩藤饮、羚角钩藤饮等方剂随证加减运用,因人而异加入相应治疗分量的水牛角丝水煎服。症状较轻者,可单味煮水代茶,效果可喜。水牛角丝煎水内服,为肝火头痛血压高患者的至爱。
水牛角 味苦咸,性寒。是牛科动物水牛的角,制作时用热水浸泡,捞出,镑片,晒干,备用。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凉血。主要治疗热病头痛,壮热神昏,斑疹,吐衄,瘀热发黄,小儿惊风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
古籍中,对水牛角记载如《别录》:“疗时气寒热头痛。”《日华子本草》:“煎,治热毒风并壮热。”《纲目》:“治淋,破血。”《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止衄。治热病昏迷,麻痘斑疹,吐血衄血,血热,溺赤。”《子母秘录》:“治血上逆心,烦闷刺痛:水牛角,烧末,酒服方寸匕。”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水牛角对心脏血液神经等系统有一定的作用。其煎剂有强心、镇静、抗惊厥、抗炎、抗感染和止血作用,还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近年用于治疗热病昏迷、乙脑等病收到一定的疗效。
水牛角与犀角的成分大同小异,故可成为犀角的代用品。
羚角钩藤饮 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功效。
方剂由羚角片、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组成。
主治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以及肝热风阳上逆,头晕胀痛,耳鸣心悸,面红如醉,或手足躁扰,甚则瘈疚,舌红,脉弦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流脑、乙脑以及妊娠子痫、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或阳亢风动者。
方剂歌诀:俞氏羚角钩藤饮,桑叶菊花鲜地黄,芍草茯神川贝茹,凉肝增液定风方。
天麻钩藤饮 主要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组成。
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主要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内耳性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
天麻钩藤饮的方剂歌诀 :天麻钩藤益母桑,栀芩清热决潜阳,杜仲牛膝益肾损,茯神夜交安神良。
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时至大寒,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中医提醒:寒气除伤阳外,另有凝滞、收引的特性,易使人体血行不畅、筋脉收缩,从而诱发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因此,大寒节气要学会正确的御寒方式就变得格外重要,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
1、喝粥辛温散寒——防风寒
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大寒期间最常见的 健康 问题。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进行调理。
推荐源自清代的经验方“神仙粥”
具体做法是: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有散风寒功效,伤风感冒保安康。
2、搓腰暖肾——防腰寒
根据中医知识,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早晚各做一次。
建议在天气好的时候,可经常背对太阳而晒,身体吸收到的阳气能最快运送到全身,全身都会舒适通达。
3、戴围巾、穿高领装——防颈寒
冬天是颈椎病的高发季节。穿高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有益。另外,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颈部保暖。
4、晨起冷水搓鼻——防鼻寒
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大麻烦。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预防鼻炎的不错办法。
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5、常做足浴——防脚寒
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足浴要注意三点:
1、温度,水温最好在40 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
2、时间,每次浸泡时长在20分钟左右,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
3、按摩,泡完后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时节里,大自然阴气渐渐衰落,阳气刚要萌生,人体脏腑仍处于寒凉状态,因此,防寒防风养肝仍是重点,为开春阳气生发、肝气调达打好基础。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结合眼下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养护好人体正气,就可以预防外邪的侵袭,以此来提高机体免疫力。
饮食调理,既可满足味蕾享受,又能达到防病治病之功,现推荐几款食材和药膳供大家选用。
糯米:大寒节气吃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可以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糯米与桂花,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可以起到温补效果。
莲藕:味甘、性寒,归经心、脾、胃、肝、肺经,生吃有清热生津之妙,煮熟性转温,能健脾开胃,主补五脏,《滇南本草》认为:“多服润肠肺,生津液”,可以补肺润燥。莲藕可煮熟蜜汁佐食,亦可煲汤食用。
大枣: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大寒常食用可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肝血。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
期门穴——疏肝解郁
大寒 养生 的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这样不仅能升发阳气防风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郁闷、压抑的情绪。中医古籍《伤寒论》里认为,此穴为疏泄肝胆的首选穴位,对调理肝脏有很好的效果。
百会穴——行气活血
百会为督脉之要穴,是诸阳集会之处,与各脏腑经络相通,故有调整阴阳整体治疗之用。对于神经性头痛、失眠、冠心病、高血压、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足三里——补中益气
《灵枢》记载:“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足三里。”大寒常按揉足三里,可补中益气,让下肢温暖。
因为冬季暖气和空调的使用,所以补水尤为重要。最好确保在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常饮梨水以滋阴生津,润燥止咳。还可煮白萝卜水饮用,理气健脾、清热利尿,同时有促进消化之功。
最后,临近年关,再次提醒大家,疫情期间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遵守相关疫情防控规定:非必要尽量少聚集、少跨区域走动;注意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合理社交距离,家庭、办公环境做好定期通风等。
答:用穴位按摩、药灸、针灸的方式先治疗。配合服用中药汤剂、粉剂。
重点穴位
头部:百会穴,四神聪,囟会穴,头维穴,风府穴,风池穴,翳风穴
面部:太阳穴,攒竹穴,丝竹空穴,鱼腰穴,印堂穴,山根穴,水沟穴,阳白穴,颊车穴
颈部:廉泉穴,天突穴
胸部:膻中穴
腹部:气海穴,关元穴
肩部:肩髃穴,肩髎穴
背部:大椎穴,肩井穴,风门穴,秉风穴
上肢:手三里穴,曲池穴,手五里穴,外关穴,内关穴,列缺穴,阳溪穴,养老穴,神门穴,通里穴
手部:合谷穴,劳宫穴
臀部:环跳穴
下肢:风市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承扶穴,承山穴,昆仑穴,太溪穴,申脉穴
足部:太冲穴,涌泉穴
对准这些穴位按压两分钟,药灸一小时即可。
中药汤剂
人参20克(先煎),天麻20克(先煎)
当归20克,川芎20克,路路通20克,丝瓜络30克
姜黄20克,郁金20克,延胡索20克,*羊藿5克
赤芍20克,白芍20克,牡丹皮20克,熟地黄20克
地龙10克,钩藤20克,胆南星10克,红景天15克
青皮15克,甘草10克,夏枯草20克,炒白术20克
备注:先问问医生再捡药,这样更稳妥。
藏红花是治病良药,它可以调节血压循环、活血化瘀,治疗跌打肿痛、女性月经不调等症,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如果有出血倾向的、月经过多的女性和孕妇不能多喝,毕竟是中药,有药物偏性,长期喝不好。
藏红花泡水喝的功效:
1、调节内分泌
经常饮用藏红花泡水能够促进身体血液的循环,提高血液供氧能力,及时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起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2、治月经不调
据古籍记载,藏红花“味甘、微辛,性平;归心、肝经;体轻质润,入血行散,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行,腹中包块疼痛等症。”。但同时也有流产的副作用,因此孕妇慎用。
3、美容养颜
用藏红花泡水饮用来美容自古以来就是被女性所喜爱的一种美容方式。《品汇精要》中又有提及藏红花美容之功效:“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藏红花具有调节内分泌的功效,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女性由内而外的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4、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经过医学研究发现,适量的藏红花对人体心脏能起到保护作用,能降低高血压,对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藏红花泡水
对于一级至顶级的藏红花,一般的吃法是每次取5-8根泡水喝,一日一次或者隔日一次,月经期间不要喝(也有人建议只喝到月经来前2-3天即停)。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特异性 7 所属部位 8 膈俞穴的定位 9 膈俞穴的取法 10 膈俞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膈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膈俞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膈俞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膈俞穴临床研究 161 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162 对血压的影响 163 对心脏的影响 164 对肺功能的影响 165 对血糖的影响 166 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67 治疗脑血管意外 168 治疗头痛 169 治疗荨麻疹 1610 提前纠正贫血状态 1611 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 1612 催乳 1613 治疗青光眼 1614 治疗偏头痛 1615 治疗痤疮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膈俞 1 拼音
gé shù
2 英文参考Géshū BL17 [中国针灸学词典]
gés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1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1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膈俞 汉语拼音 Geshu 罗马拼音 Keshu 美国英译名 Diaphragm Locus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17 日本 17 法
国 莫兰特氏 V17 富耶氏 V17 德国 B17 英国 B17 美国 BI17
膈俞为经穴名[1](Géshù[2]BL17)。出《黄帝内经灵枢·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1]。膈俞是八会穴之血会[1][2]。膈指横膈,俞即输注,本穴是横膈之气转输的部位,故名膈俞[1]。膈俞穴主治心胸、肝膈、血证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吐血,衄血,呕血,便血,产后败血冲心,呕吐,呃逆,腹痛积聚,饮食不下,噎膈,黄疸,朝食暮吐,嗜卧怠惰,肩背疼痛,骨蒸潮热,咳逆气喘,自汗盗汗,痰饮,喉痹,疟疾,癫狂,胃脘痛,咳嗽,潮热,盗汗,胃痛,气喘,瘾疹,胸满,胁痛,咳血,贫血,脊背痛,现代又多用膈俞穴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胃炎,胃癌,食道狭窄,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心内外膜炎,胸膜炎,支气管炎,荨麻疹,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心动过速,心脏肥大,食道癌,淋巴结结核,哮喘,小儿营养不良等。
4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背腧》:膈俞在七焦(椎)之间。
5 穴名解膈指横膈,俞即输注,本穴是横膈之气转输的部位,故名膈俞[1]。
膈,指横膈膜,又,格拒也。此穴内应横膈膜,而为之俞,可以开通胸膈之关格及格拒否塞诸病之处也,故以为名。[3]
6 特异性膈俞穴为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7 所属部位背部[4]
8 膈俞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膈俞穴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八会穴之血会[2]。
膈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七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膈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膈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膈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膈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膈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9 膈俞穴的取法膈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七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俯卧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俯伏坐位,第7胸椎棘突下与后背正中线至肩胛骨内侧缘连线中点之垂线交点处取穴[5]。
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膈俞穴[6]。
10 膈俞穴穴位解剖膈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著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六、七、八胸神经后支内侧支重叠分布。背阔肌由臂丛后束发出的胸背神经支配,该神经沿肩胛下肌腋窝缘下降,与肩胛下动脉的延续部,胸背动脉伴行至该肌。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7]。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7、第8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胸背神经、第7和第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肩胛背动脉的分支分布[7]。
布有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8]。
11 膈俞穴的功效与作用膈俞穴有活血化瘀、宽胸利膈的作用[1]。
膈俞穴有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的功效。
膈俞穴位于背部第7胸椎旁,邻近于膈膜,又为上焦和中焦升降之枢纽,胸膈以上藏于心肺,胸膈以下归于胃,故本穴以治疗肺、胃疾病为主[9]。
膈俞穴具有补血化瘀、调理血脉的作用,故可治疗一切血证及皮肤病[9]。
膈俞穴为血之会,故诸经之血皆从膈膜而上下,心位膈上,肝位膈下,在上的为心俞,心主血,在下为肝俞,肝藏血,故取之可交通于膈膜治疗血证[9]。
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膈俞穴是治疗皮肤病的常用穴[9]。
凡膈肌有病,均可取此[3]。
膈俞穴意为血之会穴,因动脉血管贯膈下行,静脉血管贯膈上行,全部膈肌与血液循环大有关系,故膈俞穴治吐衄、血晕诸病,有补血化瘀之功[3]。
食道下行,亦由膈肌穿过,故膈俞穴治胃脘痛、反胃、积气、食不下,胀满,支肿、周痹[3]。
凡有关膈肌及血证者,俱可取膈俞穴。以其有关瘀血,故亦治脏毒便血等症。[3]
12 膈俞穴主治病证膈俞穴主治心胸、肝膈、血证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吐血,衄血,呕血,便血,产后败血冲心,呕吐,呃逆,腹痛积聚,饮食不下,噎膈,黄疸,朝食暮吐,嗜卧怠惰,肩背疼痛,骨蒸潮热,咳逆气喘,自汗盗汗,痰饮,喉痹,疟疾,癫狂,胃脘痛,咳嗽,潮热,盗汗,胃痛,气喘,瘾疹,胸满,胁痛,咳血,贫血,脊背痛,现代又多用膈俞穴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胃炎,胃癌,食道狭窄,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心内外膜炎,胸膜炎,支气管炎,荨麻疹,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心动过速,心脏肥大,食道癌,淋巴结结核,哮喘,小儿营养不良等。
膈俞穴主治心胸、肝膈、血证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吐血、衄血、呕血、便血、产后败血冲心、呕吐、呃逆、腹痛积聚、饮食不下、噎膈、黄疸、朝食暮吐、嗜卧怠惰、肩背疼痛、骨蒸潮热、咳逆气喘、自汗盗汗,痰饮、喉痹、疟疾、癫狂等[1]。
膈俞穴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咳嗽、吐血、潮热、盗汗[7]。
膈俞穴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咳嗽,气喘;吐血,便血;瘾疹[5]。
膈俞穴主治呕吐,呃逆,噎膈,胸满,胁痛,胃痛,癫狂,咳血,吐血,贫血,脊背痛等[8]。
现代又多用膈俞穴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胃炎、胃癌、食道狭窄、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心内外膜炎、胸膜炎、支气管炎、荨麻疹等[1]。
1.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呕吐,胃炎,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
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心脏肥大,心内外膜炎;
3 外科系统疾病:食道癌,胃癌,食道狭窄,淋巴结结核,胸膜炎;
4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支气管炎;
5 其它: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膈肌痉挛,荨麻疹,小儿营养不良。
13 刺灸法 131 刺法斜刺03~05寸[8]。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1]。
斜刺05~08寸[1][7][5],局部有酸胀感[5],可向两肋间放散[5]。
注意:膈俞穴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132 灸法可灸[1][5][7]。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8]。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4 膈俞穴的配伍膈俞配中脘、内关,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胃痛,呃逆,呕吐,肠炎。
膈俞配肺俞、膻中,有调理肺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肺炎。
膈俞配肝俞、脾俞,有健脾统血,和营补血的作用,主治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膈俞配曲池、三阴交,有祛风清热,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
膈俞配肝俞、中脘、内关,治膈肌痉挛[5]。
膈俞配气海、肺俞、关元,治自汗、盗汗[5]。
膈俞配大椎、血海、脾俞、足三里,治贫血、慢性出血病[5]。
特效 :每天饭前按揉膈俞穴3次,每次200下,可治中风病人进食难、吃饭呛、喝水呛等症[6]。
15 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素问》:热病气穴,七椎下间主肾热。
《针灸甲乙经》:凄凄振寒、数欠伸,膈俞主之。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不下、呕吐多涎,膈俞主之。咳而呕、膈寒、食不下、寒热、皮肉骨痛、少气不得卧……心痛,膈俞主之。癫疾,膈俞及肝俞主之。
《类经图翼》:此血会也,诸血病者,皆宜灸之,如吐血衄血不已、虚损昏晕、血热妄行、心肺二经呕血、脏毒便血不止。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膈俞二穴,在第七椎下……咳而呕逆,膈胃寒痰,胸满支肿,两胁痛,腹胀胃脘暴痛。
《针灸大成》:主吐食翻胃。
《鑫鉴》:更治一切失血症。
16 膈俞穴临床研究 161 对血液循环的影响针刺膈俞对血液系统有特异性作用,针后能有效地阻止血液黏滞性的增高。灸膈俞能改善微循环障碍,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流加快,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5]。对人工放血造成的贫血状态的家兔,针刺“膈俞”、“膏肓”后,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5]。
162 对血压的影响膈俞有一定的降压作用[5]。
163 对心脏的影响对实验性家兔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针刺“膈俞”后有加速恢复的功能[5]。
164 对肺功能的影响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当一侧呼吸功能障碍时,两侧呼吸不平衡,针刺膈俞后可使患侧呼吸受限的呼吸功能增强,使健侧因代偿而增加的呼吸功能降低,使两侧不平衡的呼吸功能达到平衡[5]。
165 对血糖的影响正常人服用大量食用糖后,针刺膈俞可使血糖下降,对血糖偏低者又可使之上升,因此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5]。
据报道34例阴虚阳盛型针刺膈俞、脾俞,用泻法,有一定疗效。血糖逐渐下降,血液粘滞度降低,血流加速,微循环改善;对环核苷酸的含量有调整作用;对血清胰岛素有良好调节作用;T3、T4均有所下降。
166 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膈俞、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瘀血型为佳[5]。方法:膈俞穴向脊柱方向斜刺1~15寸,泻法,下肢穴直刺1~15寸,得气后留针30 min,中间行针2次,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5]。结果:40%的患者痊愈,总有效率在86%左右[5]。
167 治疗脑血管意外针刺膈俞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半身不遂36例,属脑出血者配太冲透涌泉,脑梗死者、血栓者等配水沟、合谷、三阴交。结果:基本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1例[5]。
168 治疗头痛基本治愈7例,显效2例,有效1例;治愈79例,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3例[5]。
169 治疗荨麻疹用针刺膈俞穴治疗慢性荨麻疹68例,膈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8~12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每5 min行针一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治愈47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5%[5]。
1610 提前纠正贫血状态针刺膈俞穴可提前纠正贫血状态[1]。
1611 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针刺膈俞穴可改善膈肌的运动幅度,提高部分慢性气管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1]。
1612 催乳针刺膈俞穴可有一定的催乳作用[1]。
1613 治疗青光眼针刺膈俞、肝俞等,治疗青光眼合并高血压者120人次,治疗后眼压、血压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1614 治疗偏头痛三棱针点刺膈俞,然后拔罐放血,治疗38例,有很好疗效。
1615 治疗痤疮1、活血化瘀
藏红花是名贵中药,藏红花药效可以到心、肝二经,并且藏红花可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用来治疗女性经血不调,痛经、闭经以及产后恶露不净、腹痛等症。
2、凉血解毒
藏红花是一种寒性的食物,藏红花有多种功效,可以活血凉血、清热解毒、化瘀化滞,并且还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改善麻疹、斑疹等皮肤问题,同时也是女性美容养颜的理想品。
3、解郁安神
藏红花可以散郁开结,有安神养神的功效,还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血氧供给,让人保持思维敏捷、心态平衡。特别适宜忧思郁结,心情烦闷、思维迟钝的人群使用。
4、提高免疫力
藏红花能够调节内分泌,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可促进巨噬功能,消除细胞周围的“垃圾”,增强人体的的免疫功能抵抗力,起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因此藏红花可用于治疗人体的多种慢性疾病,以此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起到调整人体气机运行,平衡人体阴阳的作用。
扩展资料:
藏红花的副作用
1、刺激神经。藏红花内含刺激神经的因子,如果长期服用会引起神经兴奋,打乱睡眠等作息习惯。
2、内分泌失调。藏红花虽然对于调节女性身体有益,但是服用过量,会影响女性内分泌情况,造成内分泌失调,产生一系列副作用。
3、经期紊乱。对于正常女性来说,月经一般是很有规律的。由于藏红花内富含女性所需的各种成分,极易造成月经周期过短和经期增长,从而严重影响女性身体健康。
-藏红花
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块根·《中医大辞典》·田七田七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本草纲目》记载的三七的别名。别名山漆、参三七、田七。来源及产地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块根。主产云南、广西。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入肝、胃经。功能主治止血,散瘀,定痛。1治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产后血瘀腹痛,胃痛、胁痛,冠心病心绞痛。研末服,每次15~3g,每日二至三次。2治跌打瘀肿疼痛,外伤出血。研末内服并外敷。使用注意孕妇忌服。运用熟三七粉(三七打碎,用食油炸至棕**,研粉)能补血和血,用治失血、贫血。每次3~5g,每日二至三次。三七叶:功同三七而力弱。三七花:泡茶饮,有清热、平肝、降压作用。治头晕,目眩,耳鸣。化学成分根含多种人参皂苷、三七皂苷(Notoginsenoside)和绞股兰苷(Gypenoside)ⅩⅦ。还含田七氨酸、人参炔三醇、三七多糖A、槲皮素。药理作用三七提取液能增加动物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同时心肌耗氧量亦有所减少。三七皂苷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对狗有降压、利尿作用。三七总皂苷可抗心律失常;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扩张血管,增加脑血管流量。三七总苷可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保护脑肝组织,它是神经元钙通道阻滞剂。三七还可促进记忆,延缓衰老。三七总皂苷对机体血糖水平能起有益的调节作用;三七总皂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实验性血栓形成有防治作用。同时,三七中的田七氨酸有止血作用。伞形科植物峨参的根·《中医大辞典》·田七田七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即《峨眉山药用植物》记载的峨参的别名。别名田七、土田七、金山田七。来源及产地伞形科植物峨参Anthriscussylvestris(L)Hoffm的根。主产四川。性味归经甘、辛、微苦,微温。入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祛瘀生新。主治脾虚腹胀,四
详见百科词条:田七 [ 最后修订于2015/12/23 17:05:42 共91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用途:
1、抗精神失常作用:《饮腾正要》记载,藏红花“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现代药理学和临床研究也证实其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治疗强迫症的作用。因此,可能成为治疗精神失常类疾病的良药。
2、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国外的科研人员Agha-Hosseini等通过临床试验证实藏红花有效成分能缓解PMS妇女的精神焦虑状态,能显著改善经期综合症的症状,且无明显副作用。
3、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藏红花酸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科研人员通过大鼠试验证实藏红花酸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PD)。藏红花酸能够有效抑制β淀粉样多肽(Aβ)在脑内的沉淀和聚集,而Aβ在脑内的沉淀和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因,说明藏红花酸可用于AD的治疗。
4、治疗脑血管疾病:科研人员通过大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表明藏红花对对大鼠脑梗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外伤等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5、改善学习记忆障碍:多种原因都可能引起学习记忆障碍,如上述提及的AD、脑血管疾病等都可能伴随学习记忆障碍。此外,诸如衰老、酗酒也都可能引起学习记忆障碍,目前,已发现西红花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都有改善作用。
用法:
1、泡水喝:每次用藏红花干花瓣3~5朵泡水。一边喝藏红花花瓣茶一边欣赏水中绽放的藏红花,感受那特异的芳香,仿佛置身于百花丛中。曾有媒体报道,浙江某茶厂将藏红花花瓣加工成花茶出售。
2、泡脚:如果用藏红花花丝泡脚比较奢侈,那就改用藏红花花瓣泡脚了。藏红花花瓣泡脚可以活血化瘀、解郁安神、消除疲劳,让你的脚美美的。每次用藏红花干花瓣10~20朵,泡30分钟左右。
3、填充枕头芯:用藏红花干花瓣填充枕头芯做成的藏红花枕头具有解郁安神、促进睡眠、消除疲劳等功效。
4、喂牛羊:如果藏红花花瓣太多,来不及晒干,用来喂牛羊等牲口,给它们改善伙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扩展资料:
藏红花的使用禁忌:
藏红花的使用禁忌主要是孕妇、经期、出血性患者慎用。资料上写的是慎用,意思是指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是可以在这些情况使用藏红花的,但是请注意必须是医生指导使用。因为慎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因此通常情况下推荐孕妇、经期、出血性患者禁用。
孕妇禁用藏红花是因为藏红花能兴奋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孕妇大剂量使用藏红花有流产的风险,但并不一定发生。因为有风险,所以推荐禁用。很多人误解藏红花是打胎药,这是非常错误的,孕妇大剂量使用任何滋补品、药品、甚至是某些食品,都有可能造成流产。电视剧上关于藏红花害人流产甚至不孕的剧情是非常荒谬的。
经期禁用藏红花是因为藏红花的活血功效比较好,经期使用藏红花有造成过量的风险,所以推荐禁用。
出血性患者禁用藏红花也是因为藏红花的活血功效比较好,有加重出血的风险,所以推荐禁用。
参考资料:
中药水牛角丝煎水内服,肝火头痛血压高患者的至爱
本文2023-10-02 18:21:3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