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力士的资料!我知道他是高州人!因为我也是高州人,可是不太了解他的历史!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3收藏

唐代高力士的资料!我知道他是高州人!因为我也是高州人,可是不太了解他的历史!谢谢了,大神帮忙啊,第1张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祖籍高州良德霞洞堡(今电白县霞洞镇)人,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在唐玄宗管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终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 高力士一生曾多次平息皇室内出现的纠纷。开元末年,高力士甚至可以先审阅大臣们送来的奏章,小事由其处理,大事才交呈玄宗裁决,玄宗甚谓“力士当上,我寝则稳”。当时朝上,连李林甫和杨国忠都争相巴结高力士,而诸王公主更称高力士为阿翁,甚至连太子都喊他一声二兄,驸马们都称他阿爷。其资产富过王侯,虽国库亦不能及,民间流传他在长安修建修佛寺铸钟,大宴百官贵人、豪商富贾,规定击钟一次须纳礼钱十万,王公贵族极力谄媚,“有佞悦者至二十扣,其少亦不减十” [1] 。此为唐代宦官干政之始,但高力士并不如他的徒子徒孙那般专权,仅及擅权。 安史之乱爆发,高力士随玄宗幸蜀,在马嵬驿时,六军不发,诸将在格杀杨国忠后,又将茅头指向杨贵妃,陈玄礼等请杀杨贵妃。玄宗最初不肯,高力士说服玄宗,将杨贵妃领至佛堂自缢。唐玄宗退为太上皇后,继位的唐肃宗与玄宗不睦,高力士护主心切,为当权的宦官李辅国所恶,因此被弹劾流放至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南)。按律高力士本该斩,但顾及高力士对玄宗的忠心,于是将他流放。宝应元年(762年)玄宗在郁闷中驾崩,始终渴望回京侍奉太上皇的高力士虽被赦还朗州(今湖南常德),闻知先帝已驾崩后,悲痛地绝食7日而死,年73岁,继唐肃宗位的唐代宗赠高力士扬州大都督的官位,遵先皇遗诏陪葬唐玄宗之泰陵(今陕西蒲城县境)。 目前高力士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但由于1999年出土后保存简陋,大风等自然因素将对墓内的文物造成严重伤害,蒲城省文物局、渭南市计划部门已于2004年审批通过并立项,将成立高力士墓博物馆,初步资金预算有710万元。如今高力士墓占地2亩,建成后的高力士墓博物馆将占地18亩。

记得采纳啊

高州是历史悠久岭南古郡,人文底蕴深厚,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怡人,气候温暖宜人。市区有冼太庙、三塔、观山、南宫庵群、南皋学舍等名胜古迹,北部有长坡旧城、冼太庙、高凉岭、长坡水库、深镇仙人垌、平云山旅游风景区,东、西部有万亩荔枝、龙眼生态果园。2004年,北京、上海、广东等七省市旅游局签署的《郑州宣言》中,高州成为七省市合力推介的“红色旅游”(上海--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延安--西柏坡--北京)概念线路中的重要一站。

高州城冼太庙:位于光明路,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庙分三进格局,进深4996米,面阔95米,正殿为楼阁式建筑,前殿南面有石船,左侧有炼丹炉。包括三祠(潘仙祠、昭忠祠、冯公祠),浑成一体,统称冼太庙。冼夫人史称谯国夫人,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功绩卓著,被誉为“女中奇男子,千古推第一”的巾帼英雄。冼夫人被尊为“岭南圣母”,周恩来总理曾赞誉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潘州公园:潘州公园位于文明路,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师长蒋光鼐、副师长陈维远、县长黄咏台建于1929年,有人工湖、暇趣廊、九曲桥、逸雅斋、得春亭、分湖亭、榕月阁等景,市政府即将把它与冼太庙合建为冼太文化公园,冼太文化公园将由冼太庙、潘仙祠、昭忠祠、冼夫人纪念馆、陈列馆、电教馆、冼夫人石像、将军像、文化碑廊等十五个富有岭南特色的主题建筑群组成。

高力士故宅遗址地:位于高州市区集贤街、安荣二巷一带。高力士故居始建于唐初,后经历代修葺。公元684年,高力士在该宅出世,为少子。10岁时父亲诬罪,籍没抄家,五年后高力士离乡进京,开始他的传奇人生。据《高州府志》记载,离家20年后,高力士寻获失散多年的母亲麦氏。帝闻召见,封越国夫人,追赠其父冯君衡为广州大都督。随即,高力士回潘州在原故居遗址上修建住宅,面积约4000平方米,三进建筑,砖木结构,内有壁画多幅,后人都称之为高力士宅。高力士在宅前亲手种植椰树两株。唐朝时佛教盛行,高力士又在故居旁修建寺院一座,名为“灵惠寺”。高力士宅和灵惠寺在民国期间和解放后多次修葺,但在文革期间遭受较大的破坏。

缅茄树:缅茄树,国道旧广海北路旁西岸村,我国稀有树种,植于明万历年间,以其凄美的传说和精美的缅茄雕闻名于世。据光绪重修《高州府志》史籍记述,该树“数百年来,中土无双”,由此高州奇树得名。“缅茄”谐音“免邪”,据说,缅茄可驱魔避邪,镇宅护身,给主人带来幸运的力量和长命富贵,历来为收藏家所珍爱。据载道:月亮籽、菩提籽、太阳籽、缅茄籽,分别寓意佛学四要素:缘份、悟性、智慧与平常心。1957年5月,高州缅茄雕刻工艺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获得“国家礼品”奖,高州缅茄工艺品被定作中国国宾礼物,并由当时的国家主席赠送给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饮誉全球。后被编入《中国土特产大全》一书,列为全国著名土特产之一。文学大师、散文家秦牧在《花城》中的《含冤树缅茄》一章篇首说:“全国仅有一株能够结可以雕刻的树粒的‘缅茄树’,生长在广东高州县。”

高州三塔:据《高州史》记载:“环城有三塔,北曰艮塔,东曰文光,西南曰宝光”。艮塔、文光乃清时建造,宝光塔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城区沿江西路,塔高62米,塔身双层,浮图九级呈八角形,为明代全国第二高塔,省文物保护单位。宝光塔旁现已建成一个占地约20000平方米的宝光公园,宝光塔和宝光公园形成“红花绿叶”效应。

观山:观山位于城西鉴江大桥旁,海拔645米,东临鉴江,南对南宫岭,山清水秀,古木参天,风景迷人,古迹众多,被誉为“岭南百景”之一。观山原是西晋时期岭南道教先驱潘茂名的隐居地,相传人称“岭南道祖”的潘茂名在山顶掘井汲泉供丹灶,后于此坐石船白日飞升,故原称仙山,旧有升真观,因而得名。观山成为一座道佛合一的建筑群体,现存有观山寺、潘仙殿、玉泉寺、玉泉井、升真观、吕祖殿、报德祠,和山脚下北面水浒处断崖的钓鱼台、对奕台和石刻,及药树(见血封喉树,植于清代中期)。观山寺位于观山中部,明万历年间,高州知府张邦伊创建,主要为纪念“岭南第一道”潘茂名在此汲泉炼丹,救百姓而建。原为三间两进建筑,面阔121米,进深23米,悬山顶,抬梁式木架构,木雕飞檐。明万历和清雍正年间都进行过重修,后合并了玉泉寺,改名观山寺,供奉潘仙、观音。1996年再次重修,改奉佛教。在观山岗顶升真观稍下处有玉井,相传井水澄莹如镜,可照人须眉,味甘香醇,是潘茂名炼丹之水,玉井已堙,遗迹犹存,“观山玉井”为高州旧八景(鉴江秋月、茂岭晴岚、石船苍藓、笔架青峰、潘仙丹灶、观山玉井、东山樵唱、双渚渔歌)之一。观山的西侧是革命烈士陵园。高州市博物馆现所在地位于观山。“观山拂晓”是高州新八景(观山拂晓、茂岭飘虹、宝光流影、笔架凌空、陵园映日、引鉴飞龙、潘州望月、缅茄迎风)之一。

南宫庵群:南宫庵群位于城区南关街的南宫岭,与城西观山遥遥相对,又称作“小观山”。南宫庵群是宗教群体建筑,有复龙庵、宝莲庵、廽水庵、潘仙祠、清虚观、雷神庙、天后宫(建于1836年)和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的文兴古桥,南宫岭临江是瀛洲岛,为高州城八景。复龙庵,位于南宫岭之巅,始建于北宋后期,明崇祯十七年(1643年)重建。据庵内尼姑代代相传:此庵原名“福隆庵”,后因明代有一皇太子到此庵避战乱,许愿重建,故改名“复龙庵”。南宫庵群建筑,包括了佛教中的基本体系,奉祀着佛教中所信仰的基本神祗,既可为研究佛教的分布与流传提供依据,又可为旅游者提供度假消闲、访古、寻幽的理想场所。

广东茂名市玉湖风景区:高州水库,位于长坡、石龙、平山、东岸、大潮等镇,分长坡库区和良德库区。高州水库总库容115亿立方米,水面面积4千多公顷,是一宗以灌溉、防洪、供水为主,结合发电、旅游、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因水色碧绿如玉,故称玉湖。长坡库区有石狗岭、栖龙岭、大坝、石骨冼太庙、三帝庙、绿水山庄及玉湖等胜景。景区景色优美,是高州最美丽宜人的地方,为高州“红色之旅”必经地。以高州水库为主要景区依托建成的玉湖旅游区,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于一体,茂名市玉湖风景区于2004年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长坡旧城:长坡旧城在高州北20公里,是广东省较古老的、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古城池遗址,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原为电白郡、县所在地,南朝肖梁时期(503—557年)置电白郡,建城于此。到成化四年(1468年)迁离。有重建的城墙和西城门楼、旧城冼太庙、冯宝公祠、古窑址、莲花井、陈仓米遗址等景及旧城四景“宝鸡升天”、“大榭通天”、“鳌鱼吸水”、“石井生莲”景。高州市政府准备把这里城墙恢复,并建城内古商业步行街,同时建一条沿江路至长坡水库,使这里成为优美的高级住宅区和旅游区。冼太庙东门200米田垌高突处有唐宋窑址。旧城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中国荔枝第一镇、根子柏桥荔枝贡园:根子镇是“中国荔枝第一镇”、“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区重点镇”以及“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国家白糖罂、白腊荔枝生产基地”。根子镇以荔枝“六最”盛名中外:历史最久、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成熟最早、市场最广。根子荔枝品种齐全,有白糖罂、白腊、黑叶、桂味、糯米糍、妃子笑、进奉、三月红等十多个品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曾于2000年2月19日到根子镇元坝村视察工作,并在红荔阁(观荔亭)手植“中华红”荔枝树,港澳台同胞、专家、学者、外国客人也纷纷前来考察、观光。根子镇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特色镇”,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是我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高州站的重要景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片《荔枝红了》就是在这里取材取景拍摄。根子柏桥荔枝贡园位于根子镇浮山岭下柏桥管理区岭腰村,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了,园内荔枝树龄多在五百年以上,千年以上的老荔枝树尚存数十棵。根子柏桥荔枝贡园被誉为“中国荔枝博物馆”。据史载,高力士当年贡奉给杨贵妃品尝的荔枝即摘于此园,因此根子被称为“大唐荔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因而,这儿出产一种荔枝名为“妃子笑”。自唐朝以来,根子荔枝成为历朝贡品,曾任清朝两广总督的诗人阮元也因此在《岭南荔枝词》赋诗道:“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贡园入口有一棵相传是高力士回乡采荔进贡时拴马的千年古树,人称“拴马树”。

仙人垌自然风景旅游区:高州城北60公里,位于大田顶的东坡,深镇镇境内,地处云开山脉腹地,最高处海拔1380米,冬暖夏凉,是远近闻名的“空调村”。自然生态保存良好,负离子含量高(约10万个/cm3),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仙人洞享有“长寿村”之美誉。仙人垌河流此而过,百年古松环绕。苍松、老藤、清溪、飞鸟,构成难得一见的自然胜景。景区绵延数里,与禾仓村景区相连接。此外东塘河和深坑河流经的景区有二十多公里长的寨沟,巨石群叠,流水潺潺,群山拥抱,山峦起伏,杉柏翠绿,古木参天,盆景丛林点缀,1790多级台级伸向云霄,更有落差130米的响水瀑布。著名的景点有狮子望日、美女仰睡、石门天开、千顷竹海、万亩杜鹃、绿野仙踪、神龟探海、珍稀植物园、高山大草原、仙姑花篮、仙湖等。景区有密集的天然的瀑布群,有的落差达200多米,分布着大片的杜鹃林、千亩竹海、原始森林和罕见的禾雀花。杜鹃林花开时节,漫山红遍,十分壮丽。这里海拔1300多米,气候宜人,气温舒适,是避暑胜地。

平云山旅游风景区:高州平云山旅游区位于高州东北部的大坡镇,面积达28平方公里。平云山旅游风景区分为六大区:平云山祈福冼太文化区、南国长城险峰游览区、麒麟瀑布休闲观光区、天街奇景越野区、大岩河幽谷林探险区、逍遥勇士漂流区。境内最高峰大轿顶海拔1335米,为高州第一高峰。平云山有气势宏壮的麒麟瀑布落差高达230米,宽110米,激流直泻,浪花飞溅,气势雄伟,颇为壮观,使人惊叹不绝,属于广东罕见的大瀑布。这里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以及婀娜多姿的十万亩竹林,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极高,还有南国大草原、天梯、奇石群、漫山遍野的桃花等奇特自然景观。侏罗纪遗孀莎椤在这里茁壮成长。游客享受森林浴的同时,心情豁然开朗。登临平云山,但见群峰叠起,如入天界,尽览宏、奇、险、秀之景色。而山间的平云古寺,供奉冼夫人,已有千年历史,终年香火旺盛,很多文人骚客留下墨宝。这里是1400多年前冼夫人驻军之总部,还保留有里外3层古城墙军事遗址,总长20公里。曾为毛泽东主席的贴身警卫、老红军张桂芳的故居也在平云山旅游风景区内。这里还有漂流、草原赛马、森林探险、越野车赛等休闲体育活动。

高凉岭:高凉岭位于高州市曹江镇银塘管理区,海拔242米,次山“本名高粱,以群峰高耸,盛夏如秋,故名高凉”(见〈舆地纪胜〉)。古高凉县、高凉郡亦因此山而得名。岭上古林遮天蔽日,其间众多得是红豆树(又名相思树)和栗子树构成该岭植物群落的一大特色。山涧两旁巨石累累,千奇百怪,又构成该岭地貌的另一特色。这些奇石之中,以观音石、试剑石、挂榜石、醉翁石、棋盘石和石船等为奇中之奇。且看那试剑石,长约三丈,高达丈许,中开一缝,裂口象切割一样整齐光滑。高凉岭由南往北与长坡旧城、高州水库和平云山等形成一线,风光秀丽,盛夏如秋,系巾帼英雄冼夫人遗迹之精华,尚存古迹20多个。传说南朝岭南巾帼英雄冼夫人当年戎兵于次,为壮军威,以剑劈石,石破天惊,遂以试剑为石名。该岭半山处有一坪,传说石当年冼夫人的演兵场。林上原有冼夫人庙一座,北宋大诗人苏东坡〈题冼夫人庙〉诗碑一块,以及刻有古文字(当地群众称为天书)巨石一块,均于“文革”期间被毁。现冼太庙已经重建,但大失原貌。该岭自然生态保护良好,被列为南粤百景之一。

三官山自然风景旅游区:三官山坐落在高州市新垌、云潭两镇交界处,是集道教文化、自然保护区和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旅游区。相传唐末年间,三位仙人驾临三座山峰,降服祸害民间的两条巨莽,百姓感其思,建三清观,以供奉的天官、地官、水官命名三峰为三官山,四时拜祭不绝。三官山以三峰鼎立著称,方圆数十里,主峰高1388米。三官山以“十里平河,百米飞瀑,千亩牧场,红色野蕉林和珍稀植物沙萝”等自然胜景和特色生物扬名。山内森林茂盛、绿草连绵、溪流众多、奇石遍布、平河、湖泊、瀑布,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景区内“瑞花遍地,灵药万丛”,地名人文景观文化底蕴深厚,水域风光、生物、天象与气候景观独特,是弦扬道教文化、休闲度假、疗养保健、野外探险、祈福迎祥、登山观光的健康养生旅游圣地。景区内主要景点有50多处,道教三清观始建于明朝,其地理气势雄伟磅礴,仙峰福地,香火鼎盛。山景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连片野生红蕉林,空气清新,堪称“绿色天然氧吧”。水景以十里河谷、三官湖、白水角瀑布、百米龙湾涡瀑布、跌水最使人流连忘返。著名的景点有峰顶观日出;神奇的高官石、升官石、印合石、凤冠石;其深莫测、一石如神龟静坐守护中央的公龙潭;适宜森林浴、滑草,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上山腰的万亩草坪;充分展示着丰富的道教文化遗存的古迹“庙地”、“二十四丹灶”以及现存的丹泉、丹药盅、丹勺等。三官山气候宜人,有“冬天不用被,夏天不用扇”之说,是市民们消夏避暑的胜地。

佛子岭自然保护区:佛子岭自然保护区位于高州市城西的宝光街道广潭村,距市中心8公里,是粤西著名的山岳型自然风景区,因其山形似坐佛而得名。高州佛子岭历史悠久,早有《茂名县志》载:“牛窝山在县西十里,高百丈,周十许里”,“广潭杨氏聚居山下”,“岗峦绵亘,过坳秀耸一峰,曰佛子岭,高四十余丈,有佛子庵。”“待郎仁和许庚身慧泉记:‘高州杨中书欣,于佛子岭发土得泉,味清而醴,家兄道身,时官此邦,取佛家具大智慧之义,名之曰慧泉’”。郡人为志仙迹,于仙足印留巨石之侧筑佛子庵,塑如来佛祖、观音圣母金身,朝夕供奉,无名秀峰亦取名“佛子岭”。茂邑府贡生邹大琮于清道光乙未仲春,在仙人足印巨石之上铭勒《佛子岭仙迹》碑,诗题七绝,以志胜迹:“蛮石踏成脚掌丫,久经霜雪莫遮迷;传来本是神仙迹,左足依然印马蹄(马蹄岭由此西去六十里)。”佛子岭山高林茂,石奇水美,文物古迹众多。形似巨掌的合掌石、声似鼓声的钟鼓石、窝似仙帽的仙帽石、印似马蹄的马蹄石、曾为点将台的点将石、将军试剑的试剑石、预测战事的杯较石以及连绵的板块石滩、佛子庵遗址、龙王庙遗址、慧泉等,是岭南景区中的奇观;至今保存完好的1公里长的高雷古驿道(又称桃林官道),更被人誉为绿野仙踪,令人神往;煮茶不留茶渍的优质矿泉水,使人称奇。佛子岭草木茂盛,大树参天,古藤缠绕,怪石嶙峋,鸟语花香,环境清幽,宛如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除了具有神奇传说、秀丽风光外,佛子岭这块沃土更是“孕育”出高雷古驿道、佛子庵、杨颐故居、太史第等远近闻名的人文古迹。佛子岭自然保护区神奇传说令人神往,人文古迹载史册,风光旖旎醉游人。

1潘茂名,晋永嘉(307-313)末处士2冯盎(571—646),字明达,隋唐高州良德人(今高州市东北)3高力士(684—762),唐潘州人(今高州市城区)4今龙禅师,明末清初人,著名僧人,字枯吟5李少朴(1813—1889),讳崇忠,字荩臣,号少朴,马贵镇呈垌人6汤振畿,字京山,生卒年不详,高州城南郊塘口村人7苏三娘,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女将。本姓冯,名玉娘,高州人氏8杨颐(1824—1899),字子异,又字蓉浦,高州市城西广潭村人9周朝勋(1837—1901),字沅馨,高州平山镇大科垌村人10张锦芳(1854—1921),字荔园,高州城东郊下苍地村人11陈龙韬(1876—1964),原名赓韶,字仲皋,大坡镇和福坪村人12杨永泰(1880—1936),高州大井镇大坡山村人13老天寿(1882—1966),粤剧名演员,原名刘家荣,亦名天寿,顿梭镇西圳人14谭惠泉(1887—1972),原名汉,字泽昌,高州市顿梭镇八角山村人15吕鸿基(1884—1973),字秋云,高州南郊茂岭村人16熊英(1888—1943),字卓演,号皭然,高州市顿梭镇八角山村人17丁颖(1888—1964),高州谢鸡镇石塘村人18梁华盛(1903—)高州泗水镇里道坑村人19丁衍庸(1903—1978),谢鸡镇茂坡村人20江茂森(1912—1982),高州市大井镇霞降村人21梁白云(1912—1979),原名伯文,高州曹江镇帅堂人22吴源兴(1913—),高州市长坡镇龙头垌人23叶世芙(1916—),高州沙田镇乐山村人24陈椿元(1928—1982)高州城区人25丁扬忠(1932—),高州谢鸡镇叶坡村人26江可伯(1926—),高州大井镇霞降村人27闻山(1927—),原名沈季平,清华大学毕业,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诗人和书法家28朱伯儒(193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习雷锋标兵,广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高州市镇江镇镇江村委会荷村人

隆庆三年(1569年),高州知府吴国伦将府学改称南岳书院,与全国府学改书院一致。

万历四十年(1612年),知府曹志遇重修郡学,扩大规模,将南岳书院改称笔山书院。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高州府知府吴柯,将笔山书院更名敷文书院。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高州府知府吴柯(江南徽州人),改建敷文书院。

雍正八年(1730年),高州府知府张兆凤(浙江分水人),为书院添建讲堂、问字亭,左右增建书舍。

乾隆十九年(1754年),巡道王概,清查旧项,捐添膏火,重修学舍,便将不能维持的15个书院(高明、朋来、茂山、四水、东津、拱极、墨池、笔山、参天、潘江、三至、安乐、敦仁、观澜)的地租清查俱拨敷文书院。

嘉庆五-八年(1800-1803年),知府修缮敷文书院后又易名为高文书院。

道光三年(1823年),学生、举人林召棠(字芾南,广东吴川人)获癸未殿试状元。

咸丰二年(1852年),伊霖(字云岩,满州正黄旗人,举人出身)署高州,拨款重修高文书院。

咸丰五年(1855年),信宜县梁巍(字恩焕,顺天举人,庚戌进士)改修书院的内堂、厅房、门户。

咸丰六年(1856年),高州城遭特大洪灾。书院楼舍,多圮于大水。

咸丰十年(1860年),邑人陈兰彬、杨颐提倡重建高文书院。

同治六年(1867年),巡道陆心源(浙江归安人)为书院捐银300两及前筹防局为书院捐钱200千文。2项合共559千990文,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59千90文。又将六属公捐银367两拨给书院,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银36两7钱。

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州府知府额哲克为书院捐银500两,并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银50两。

同治十三年(1874年),高州知府楼震(浙江人,进士出身),审讯结束唐演勋等诉讼案,罚钱500千文。楼震将此罚款拨入书院,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钱50千文。

光绪十五年(1889年),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为书院题匾,曰:“敬业乐群”。题楹联曰:“学有根基培养坚时乃担得圣贤许多事业,士先器识源流贯后方做成民物莫大文章”;为内堂题匾,曰“高堂”。楹联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所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高雷廉巡道叶大遒,提倡学术,奖饬士风,为书院大门署联,曰:“观山钟秀气,学海助文澜”。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将官办书院改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高雷廉巡道吴永与邑绅士江慎中、周廷劢、梁宗矩、李维寅、李崧年等筹备建立学堂,将高文书院改制为高郡中学堂,逐渐接近近代的学府建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郡中学堂于3月15日正式开学。这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运动中较早涌现出来的新学制学校。

宣统三年(1911年),当地政府奉命又将高郡中学堂更名为高州官立中学。是年,高雷地区先进青年林云陔、熊英、谭惠泉、周瑛等均就读于高郡中学堂。在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他们创立了先进组织“新高同志社”和“雄辩学会”,购阅《民报》、《革命军》等进步刊物组织社员阅读,并定期进行演讲,传播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前夕,学生周瑛变卖家产筹备革命活动经费,全力协助林云陔、谭惠泉、梁宣诚等人在高州组织民军,建立起义总指挥部。辛亥革命爆发后,高郡中学堂学子带领高雷人民揭竿而起,响应武昌起义。 民国四年(1915年),学生张昌言挺身而出,反对校长陈宪弼盗用全校名义通电劝进袁世凯称帝。

民国五年(1916年),校长林拨萃奉命将高州官立中学易名为广东省立高州中学。

民国八年(1919年),是年确定以“诚爱勤俭”为校训。6月1日,省立高州中学、茂名县中学、省立高州农校校友会(学生会)干事代表在高州城南皋学舍召开会议,组成高州中学学生联合会,并作出决议:一、向全国发出通电,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二、各校举行罢课游行,唤醒民众。三、组织街头演讲队、商旅稽查队向群众宣传救国道理,呼吁提倡国货,抵制日货。6月2日,县城中小学百多人,示威游行,队伍自对圣殿坡出发,经大街(中山路)向大陵驿(新安街)出小西门到城北关帝楼,再转向城郊小街。他们高举五色共和旗,扛着“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长幅标语牌,高呼“拒绝和约签订”、“打倒卖国贼”的口号。所经之处,观者如潮。同日,学生演讲队上街散发《高州学界告同胞书》,并到处发表演说,向群众宣传。学生商旅稽查队上街查封“仇货”。将“会香”商店运入的大批日货“光明火柴”置于文明门前空地烧毁。

民国十四年(1925年),“五卅”惨案消息传至高州,高州中学等学校学生会联合起来,恢复“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联合会,通电抗日,举行示威游行,组成国民外交后援会,要求取消不平等条约。

民国十五年(1926年),欧钟瑞任校长时,是年7月奉令将广东省立高州中学改称广东省立第九中学,体现“省立”性质。5月,学校率先成立共青团组织。

民国二十年(1931年),高州中学学生在抗日救亡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义勇军。自备军械军装,聘请车驾龙为教军,早晚操练。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学校奉省教育厅第935号训令,又将广东省立第九中学更名为广东省省立高州中学。解放后经省教育厅批准,再更名为广东高州中学,沿用至今。七百多年来,尽管学校名称随着朝代更替不断变换,但她的办学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只在“文革”期间停办过十年。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高中毕业升入中山大学8人,襄勤大学10多人,其他大学及学院各10多人。初中毕业升入本校高中28人,入高州农校、茂名师范各7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高州中学进步师生积极响应中共号召,自发组织起来,自觉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学生抗日救亡活动空前高涨。师4班学生廖盖隆、杨优德和普8班余荣中等于暑期组织同学留校搞抗日宣传。下乡宣传历时10天。秋,新生一入学,即又组织进步同学,成立“抗日救国星期六下乡宣传队”。全级分成5队,每队20—50人不等,到县内东南西北中5个区宣传。同时又组织“抗日救亡剧社”、“新书合作社”等进步团体。在没有***组织具体领导的情况下,主动根据革命报刊介绍***的抗日主张开展工作。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学生周瑞腾、梁巨汉等10多人到广州买回100多本马列主义书籍,在高州城“成蹊书室”成立真理读书会,定期学习讨论,宣传马列主义真理。在校内组织大型读书会。廖盖降、杨优德和杨琳熙(杨毅)、卓树基、程均昌、杨进琳、刘叔祥(女)、余荣中和李淑珠(女)等9人奔赴革命圣地延安。9月,中共高州中学支部成立(此为中共高州中学第一个支部)。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高州城遭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狂轰滥炸,学校被逼迁往城东镇头岭,建茅棚上课。高州中学很多学生参加学生军。专员公署举行学生抗战智能比赛,高州中学演出的《战时家庭》(区毓栽老师导演),获戏剧汇演2等奖。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避免日寇空袭,高州中学奉命迁址黄塘乡双花村、大坡垌村(今高州水库库区),借用土地庙、黎家祠等4处为学生宿舍,新建部分瓦房和葵蓬栅作办公室、课室和单身教师宿舍。条件十分艰苦。

民国三十年(1941年),是年,学校聘请了在高州基督教会工作的美国人裴XX(其时,全校师生尊称其为裴姑娘)担任英文课。开高州府聘请外籍教师之先河。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广州培正中学、广雅中学、香港文化中学、新会县国民中学、协和中学等学校的学生数十人转学来高州中学就读。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地下党员黄泮光吸收苏朝兴、江潘茂(江超)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是高州中学第一批新青团员。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全校师生为纪念梁同寅校长掌校10周年,捐资建筑“同寅堂”。11月2日,高州城获解放。陈赓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一说是陈赓部队的朱尤林同志率部入城。中共茂名县委书记龙思云和茂名县县长梁昌东、副县长周梦吉、熊夏武(三人均为高州中学校友)率领队伍迎接,陪同部队首长进入县政府大门。群众夹道欢迎。锣鼓喧天、鞭炮动地。高州中学师生列队到南桥头外、深窿一带欢迎解放军进城。第三天,宣布茂名县人民政府成立。三位正副县长均为高州中学校友,全校师生无限欣喜与自豪。高州历史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广东高州中学也随之进入了全新的时期。

高州中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时期,就读于该校的进步学生,曾先后创立“新高同志社”和“雄辩学会”,秘密阅读进步书刊,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有些人于辛亥革命前夕参加同盟会,投身到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去。

早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校毕业生黄平民、朱也赤就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后来分别担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特委委员,成为当时广东南路著名革命家,1928年两人壮烈牺牲。

当时的国民党人梁华盛、邓龙光等,原为该校学生,后来投笔从戎,参加东征和北伐,战斗在革命前线。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该校毕业生廖盖隆、杨优德、杨林熙(杨毅)、卓树基、程均昌、杨进琳、刘淑祥(女)、余荣中、李淑珠(女)九人于1938年7月有目的有组织地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为高州中学校史写下光辉的一页。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该校学生掀起了遍及全县的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9月至1949年10月解放,该校一直有中共支部,人们称誉高州中学为“高州青年的革命摇篮”,“高州学生运动的基地”。 1950年,广东省教育厅行文将高州中学命名为广东高州中学。

1953年,高州中学校友、教育部副部长林励儒以副部长名义拨给学校一套完整的数、理、化、生四科教学仪器。

1951年和1957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先后新建两栋砖木结构的标准教学楼五一楼和五四楼,于1954年将喜元学舍、蓝田学舍拨给高州中学,改善高州中学的办学条件。

1956年,出现数学科和政治科两名广东省单科高考状元。

1957年,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和升大率,仅次于广州华南师范附属中学,名列广东省第二名。

1957年寒假,全体教师往湛江市参加整风反右派斗争学习,反右扩大化,陆士风、梁镇宇等五人等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直至1976年后才陆续得到平反。

1958年,国家颁布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为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县政府拨镇头岭南、引鉴河北十多亩土地和东风坡几十亩荒地给高州中学办农场,农场所收获的青菜供给学生饭堂。

1958年底至1959年,高州中学与县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合并为高州县第一中学,后又改称高州中学,1959年下半年解体又恢复各校建制。

1960年秋,广东省教育厅又直接分配了两名师院优秀毕业生到高州中学任教师。

1960年,县政府拨款兴建钢筋水泥的蓝田楼,1963年拨款将五四楼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1964年拨款兴建钢筋水泥结构的实验楼,1965年拨款兴建钢筋水泥结构的喜元楼,先后将县教工招待所(今教工宿舍旧三十套处)、儒宗学舍(今中山路南侧教工宿舍处)和荔云学舍(今中山路北侧教工宿舍)和珠光阁、卢家馆、文学馆、协中馆四间学舍(今新建学生饭堂和第一、二、三幢学生宿舍处)拨给高州中学。

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学生停课闹革命和外出大串连,学校领导和许多教师被批斗,学校处于瘫涣状态。从校长到教师三十多人被诬为特务集团,覃恩汉副校长被迫自杀身亡。1968年秋66、67、68三届高初中学生毕业。全体教师赴南塘公社,参加全县中学教师清理阶级队伍学习班。1969年县革委下令解散高州中学。 1978年,高州中学复办,获得了新生,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办学规模和质量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1978-1989年,达到省重点中学的水准。规模上每年初中4个班,高中4个班,基本上恢复到60年代的规模,质量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先后涌现三名广东高考状元。

1989年,应届毕业生升学入线率达879%,高州中学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

1987年,美籍华人杨懿熙和杨球熙两姐妹捐资12万元,设立杨氏奖学基金。后来,校友、香港同胞江可伯捐资25万元,设立江氏奖学基金,校友、美籍华人许国枢设助学金,校友、北京大学沈叔平教授的学生设立沈叔平奖学金等。

1995年4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1998年12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2年,学校高中部搬至城南新校区。

唐代高力士的资料!我知道他是高州人!因为我也是高州人,可是不太了解他的历史!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祖籍高州良德霞洞堡(今电白县霞洞镇)人,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