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术语英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2收藏

医学术语英文,第1张

医学术语英文:medical term。

双语例句:

1、恐高,医学术语称之为眩晕。

A fear of heights, the medical word used for this is vertigo

2、用什么方法去理解和记忆医学术语?

By what methods do we remember the medical terms

3、我对医学术语一无所知。

I don't understand any of this medical terminology

4、在传统的中国医学术语,这是阶段的气滞血云。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erminology, this is the stag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cloudiness

医学数语:

1、临床发现(Clinical Finding):收录临床获得的各种信息,包括视、触、叩、听、嗅及各项理化检查等收集到的患者信息。

2、操作/介入(Procedure/Intervention):用来收录医疗保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诊查及治疗的操作行为和方法。

3、观察对象(Observable Entity):用来收录所有可与“具体结果”组合从而构成发现(Finding)的询问或操作概念,如:Gender(性别),Tumor size(肿瘤大小),Ability to balance(平衡能力)。

4、身体结构(Body Structure):包括正常与异常的解剖结构概念,其中异常的解剖结构作为“异常形态”的子类概念单独收录。如甲状腺属于身体结构,而赘生物则属于形态异常。

5、有机体/生物体(Organism):涵盖了对于人类和动物疾病具有病原学意义包括动物、真菌、细菌与植物在内的全部有机体/生物体。

中医学是我国古代科技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之中,以博大精深的医理,神验奇效的医术济世救人,传承数千载。

而中医古籍即是蕴藏、保存、传播这份珍贵遗产的知识载体,它记载了祖国医学深厚的理论体系,历朝历代医学家防病治病的临床经验和方药研究成果

现在中医变得越来越流行了,也慢慢的被人们所接受了,很多人都会通过中医中药来调理身体,也会通过中医疗法来治病,中医治病的方法都是来自于这些古籍中。

中医古籍是用来传统中医知识的关键,很多古代的一些知识、经验都经过记载最后传到我们现在人的手里。

中医古籍不仅是中医学术的载体,还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综上所述,翻译中医古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最早的西医文献,一般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Ricci,Matthieu,1552~1610)开始。而成册最早译著西医著作的,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德国传教士邓玉函(J,Terrenz,1576~1630),1621年来华译《人身说概》。估测该书成于1621~1630年。《人身说概》可以作为研究的起点,但实际所起的作用及影响并不大。

西医译著在我国产生较大影响的,首推英国皮尔逊著的《种痘奇法》,该书著于1805年,1815年由斯当顿(Staunton)译成中文,皮尔逊的学生丘浩川于1817编译成《引痘略》,风行一时。因此,也有人认为皮尔逊的《引痘略》应该是西医文献在中国流传的起点。而西方医学较系统地传入中国应自合信的中文著作出现开始。

合信(1816——1873 Benjamin Hobson)英国人,医学硕士、皇家外科学会会员,1816年生于诺桑普敦的韦尔弗德,毕业于伦敦大学医学院,1839年受伦敦会派遣来中国。他是以传教医师身份来华,抱有善意,致力于治疗和著述的少数的几个人之一。

合信翻译成中文的医学著作有:

《全体新论》(An Outline of Anatomy and Physiology)咸丰元年(1851年)

《西医略论》(First Lines of the Practice of Surgery in the West)咸丰七年(1857年)

《内科新说》(Practice of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同上

《博物新编》(Medical Vocabulary) (约1859年)

《妇婴新说》(Treatise on Midwifery and Disease of Children)咸丰八年(1858年)

继合信之后,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西医药书籍的翻译当推广方言馆,同治九年(1870年)开始招生,后改名兵工中学堂,下设翻译馆。译著西医书最多的一个是傅兰雅(多与赵元益合作),傅兰雅翻译的西医书籍主要有:《儒门医学》(1876年,4卷,赵元益笔述);《西药大成》(1879年,10卷,赵元益笔述);《西药大成药品中西名目表》(1879年,1卷);《英国洗冤录》(1888年,2卷);《孩童卫生论》(1893年,1卷);《初学卫生论》(1卷)等。另一人为嘉约翰。他两人的译著约占这时西医书的一半,傅兰雅重卫生学,嘉约翰则专重临床外科。

中世纪后欧洲的医学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各种语言的医学名词将人们搞的晕头转向,有时一个病因、一个药物就有几十个名称,统一名称事在必行,考虑到上述原因,后来统一用拉丁文表述医学概念。具体原因如下:

1、英文拉丁文是一种古典语言(死语),即结构不再变化的语言。

2、而且在欧洲学术界经过千百年来使用的锤炼,使它的结构更加严谨。

3、所表达的概念简洁明确,各国的医务工作者都能明确的理解。

扩展资料

costa diaphragms、carcinoma hepatic、antibody、bacterium、digitalis pennies

一、costa diaphragms

释义:横膈膜。

例句:

With the conclusion, diaphragms were added as one of the strengthening measures 

根据这一结论,对该桥主要采取了增加跨中横隔梁的加固措施。

二、carcinoma hepatic

释义:肝癌。

例句:

CT Diagnosis and its Clinical Value of Gallbladder Carcinoma Hepatic Involvement 

胆囊癌肝侵犯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

三、antibody

释义:抗体(血液中抵抗疾病或当某些物质进入身体时产生反应的物质)。

例句: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can be detected in serum 

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线粒体抗体。

四、bacterium

释义:细菌。

例句:

Treatment is supplemented with a course of antibiotics to kill the bacterium

治疗期间辅以一个疗程的抗生素注射来杀灭细菌。

五、digitalis pennies

释义:洋地黄。

例句:

The doctor injected the patient with digitalis 

医生给病人注入洋地黄。

《英语词汇-医学专题pdf》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icuy

1、《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相传为黄帝所作。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有关天文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2、《伤寒杂病论》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

3、《神农本草经》 (相传为神农氏所作)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本草纲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5、《千金方》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参考资料: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千金方

中医诊断学 =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望闻问切 =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of TCM

叩诊 = percussion

触诊 = palpation

听诊 = auscultation

检查 = inspection

观察 = observing

看 = looking

听诊 = auscultation

听 = listening

闻 = olfaction

问 = inquiry

脉搏 = pulse

感觉脉搏 = pulse-feeling

一些实用的缩写形式:

aa——各 et——及、和

Rp——取、请取 sig/S——用法、指示

St/Stat——立即、急速 Cit——急速

sos——需要时 prn——必要时

ac——饭前 pc——饭后

am——上午 pm——下午

qn——每晚 hs——睡前

qh——每小时 qd——每日1次

Bid——每日2次 Tid——每日3次

Qid——每日4次 q4h——每4小时1次

po——口服 ad usint——内服

ad usext——外用 H——皮下注射

im/M——肌肉注射 iv/V——静脉注射

iv gtt——静脉滴注 Inhal——吸入

OD——右眼 OL——左眼

OS——单眼 OU——双眼

No/N——数目、个 ss——一半

ug——微克 mg——毫克

g——克 kg——千克(公斤)

ml——毫升 L——升

qs——适量 Ad——加至

Aq——水 Aqdest——蒸馏水

Ft——配成 Dil——稀释

MDS——混合后给予 Co/Comp——复方的

Mist——合剂 Pulv——散剂

Amp——安瓿剂 Emul——乳剂

Syr——糖浆剂 Tr——酊剂

Neb——喷雾剂 Garg——含漱剂

rtt/gutt——滴、滴眼剂 collyr——洗眼剂

Ocul——眼膏 Liq——溶液剂

Sol——溶液 Lot——洗剂

Linim——擦剂 Crem——乳膏剂(冷霜)

Ung——软膏剂 Past——糊剂

Ol——油剂 Enem——灌肠剂

Supp——栓剂 Tab——片剂

Pil——丸剂 Caps——胶囊剂

Inj——注射剂

医学术语英文

医学术语英文:medical term。双语例句:1、恐高,医学术语称之为眩晕。A fear of heights, the medical word used for this is...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