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5收藏

粟米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粟米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粟米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粟米的药理作用 29 性味 210 归经 211 功能主治 212 粟米的用法用量 213 注意 214 附方 215 各家论述 2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粟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粟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粟米 1 拼音

sù mǐ

2 《辞典》:粟米

21 出处

《别录》

22 拼音名

Sù Mǐ

23 粟米的别名

白梁粟、粢米(陶弘景),粟谷(《齐民要术》),小米(《本草蒙筌》),硬粟(《医学入门》),籼粟(《纲目》),谷子、寒粟(《植物名实图考》),黄粟(《陆川本草》),稞子(《滇南本草》整理本)。

24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其储存陈久者名陈粟米。

25 原形态

粟(《尚书》)

一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秆直立,粗壮。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25~60厘米,宽2~3厘米,先端尖长,基部近圆形,下面较秃净,上面粗糙;叶鞘无毛,鞘口处有柔毛;叶舌长15~5毫米,具纤毛。顶生圆锥花序穗状,通常下垂,长约20~30厘米,径2~5厘米,穗轴密被细毛;小穗椭圆形,长约3毫米,基部有刚毛1~3条,刚毛通常褐色或浅紫色,稀有绿色,其长约小穗的2~3倍;第一卵形,长约为小穗的1/3,3脉;第二颖椭圆形,与不孕小花的外稃等长,5~7脉;不孕小花的外稃椭圆形,结实小花的外稃平凸状椭圆形,长25毫米,3脉,表面有皱纹,边缘内卷,包著内稃。谷粒与第一外稃等长,卵状或圆球状,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与其他小穗部分脱离。花期夏、秋季。

本植物发芽的颗果(粟芽)、种子的加工品(粟糖)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栽培植物中的粱,与粟为同种。李时珍谓:"粱即粟也,大而毛长者为梁,细而毛短者为粟。"参见"青粱米"、"黄檗米"、"白梁米"各条。

26 生境分布

我国北方广为栽培。

27 化学成份

脱壳种子和带壳种子的干品分别含脂肪141、168%,总氮248%、279%,蛋白氮241、272%,灰分315、185%,淀粉6327、7758%,还原糖203、198%。另有谓种子含油3%;油中含不皂化物239%,固体脂肪酸1505%,液体脂肪酸7003%。蛋白质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多类。种子蛋白质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

此外,新鲜植物并含β丙氨酸和γ丁氨酸,少量β胡萝卜素、叶黄素。茎含白瑞香甙类,有毒。

28 药理作用

白瑞香甙的作用参见"瑞香花"条。其甙元有抗菌作用,1:10000能抑制金**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株),1:5000能抑制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1:2000抑制绿脓杆菌,但对枯草杆菌无效。

29 性味

甘咸,凉。陈粟米:苦,寒。

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陈粟米:味苦。"

②《本草衍义》:"陈粟米:性冷。"

③《纲目》:"咸淡。"

④《本草备要》:"甘咸,微寒。"

⑤《陆川本草》:"甘,平。"

210 归经

①《本草求真》:"专入肾,兼入脾、胃。"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少阴经。"

211 功能主治

和中,益肾,除热,解毒。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陈粟米:止痢,解烦闷。

①《别录》:"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粟米:主胃热,消渴,利小便。"

②陶弘景:"陈粟米:作粉尤解烦闷。"

③孟诜:"陈粟米:止痢。"

④《本草拾遗》:"粟米粉解诸毒,水搅服之;亦主热腹痛,鼻衄,并水煮服之。"

⑤《日用本草》:"和中益气,止痢,治消渴,利小便,陈者更良。"

⑥《滇南本草》:"主滋阴,养肾气,健脾胃,暖中。治反胃,小儿肝虫,或霍乱吐泻,肚疼痢疾,水泻不止。"

⑦《纲目》:"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212 粟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煮粥。外用:研末撒或熬汁涂。

213 注意

《日用本草》:"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214 附方

①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汤饮不下:粟米半升,杵如粉,水和丸如梧子,煮令熟,点少盐,空心和汁吞下。(《食医心镜》)

②治消渴口干:粟米炊饭,食之良。(《食医心镜》)

③治孩子赤丹不止:研粟米敷之。(《兵部手集方》)

④治汤火灼伤:粟米炒焦,投水,澄取汁,煎稠如糖,频涂之。能止痛,灭瘢痕。一方半生半炒,研末,酒调敷之。(《崔氏纂要方》)

215 各家论述

①《本草衍义补遗》:"粟,陈者难化。《衍义》云,生者难化,熟者滞气,隔食生虫。所谓补肾者,以其味咸之故也。"

②《纲目》:"粟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利小便。韩愗《医通》云:一人病淋,素不服药,予教以专啖粟米粥,绝他味,旬余减,月余痊,此五谷治病之理。"

21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粟米的方剂 竹沥粥

拼音:zhúlìzhōu处方:淡竹沥180毫升粟米150克功能主治:治妊娠烦闷。用法用量:以水煮粟米

粟米粉

拼音:sùmǐfěn《圣济总录》卷一三七:方名:粟米粉组成:粟米粉不拘多少。主治:代指。用法用量:

石粟膏

sùgāo《圣济总录》卷一○一:组成:石灰2两,粟米2合。主治:面粉皶,(疒咅)(疒畾)如麻子。用法

樗根米泔汁

音:chūgēnmǐgānzhī处方:樗根白皮、粟米泔。功能主治:疳气瘦弱,下利白脓,久而不愈。用法

粟米粥

拼音:sùmǐzhōu处方:粟米150克羊肉250克(去脂膜,拣取120克,细切)功能主治:治产后气

更多用到中药粟米的方剂
用到中药粟米的中成药 艾烟丸

,铅丹(研)半两,腻粉1分。制法上药再同研匀,入粟米粥和,以艾烟熏之,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赤目。

挨积圆

钱半。炮制上件为细末,入巴豆拌匀,面醋糊为圆,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不和,宿滞不化,腹胀肠鸣,

挨积丸

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入巴豆拌匀,面、醋和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温中消积。小儿脾胃不和,宿滞不化,腹

使君子丸

日服3次。3岁以上加丸服之。制备方法:上为末,烧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圣惠》卷八十七:方名:使君

胃苓丸

气,茴香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粟米大。《寿世保元》卷二:方名:胃苓丸组成:苍术(米

更多用到中药粟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粟米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各一分,每三钱,水煎服。治肝壅瘀血,两睑上下生如粟米,或赤或白,不甚疼痛坚硬者。白薇丸白薇五钱,防风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三卷谷之二]粟米

粟乃三、五年者,尤解烦闷,服食家亦将食之。宗曰∶粟米利小便,故能益脾胃。震亨曰∶粟属水与土。陈者最硬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吐泻方治]治泻方

药(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姜三片。粟米半匙。煎至米熟。去滓温服。惺腥散治伤风挟惊。下泻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中品]谷之草

无毒附粉泔糗植生粟米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者味苦主胃热消渴利小便(名医所录)【苗】(图经曰)夏初生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泻痢(呕吐附)疟

粟米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粟米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粟米的别名 24 来源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