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的传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中国古代人为什么会把龙视为中国的象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2收藏

中国龙的传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中国古代人为什么会把龙视为中国的象征?,第1张

龙最早出现在5000年前的一座原始社会的墓葬中,现在陈列于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这是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没有艳丽的颜色,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

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兽,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特别注意,龙只有五根手指,有四根手指的就不是龙,而是蜥蜴鳄鱼之类的动物。

龙作为华夏先民的图腾,起初不过是刚刚采自荒山的一块毛石,粗矿而简陋。在历史老人的手中,它被不断裁切、琢磨。商周予它威武,汉唐给它大度;龙在魏晋如竹林七贤,仙风道骨;在辽金则如草原野马,恣肆奔腾,帝王贵胄使它至贵至尊,民间百姓让它入乡随俗。

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螭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种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体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具体是哪九种动物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的东西:龙种、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其与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称“四神兽”。而西方神话中的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参见西方龙。

这是以《辞源》和《辞海》为代表的最普遍的一种观点:前者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后者说“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相近的说法还有:“龙是具有很多神性、很神秘的动物神”,“是中国古人幻想出来的动物,”(朱天顺)“龙是出现于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长身、大口、大多数有角和足的具有莫测变化的世间所没有的神性动物,”(刘志雄、杨静荣)“神异动物”是以“动物神异”为基础的。前者来源于后者,关于哪些动物通过“神异”而变成“龙”这一点,《辞源》和《辞海》没有讲清楚,学者们的探讨则是多种多样。

龙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在公元前2世纪时被最后一次发现。最早,龙是西方龙的摸样,可以喷火,它的身体内的骨骼是中空的,含有气囊,储存沼气等可以燃烧、比空气轻的气体,以提供飞行的动力。牙齿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矿物碎屑,在摩擦后可以燃烧,气囊中储存的气体喷出后,在张嘴时摩擦生热发出火焰。

演变、诞生后来,因为一场灾难,所有的龙被迫潜入水中,在此过程中,大量的龙被溺毙,少量的龙存活了下来,并逐渐演化成了中国龙,失去了喷火的能力。由于气囊的存在,它们可以在气囊中储存大量氧气,得以在水下生活,而古代的大多数见到龙的传说都是人们见到了龙升上水面呼吸时的样子而诞生的。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龙的形象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古人对它有种种解释。有说螣蛇没有脚 而能飞(见《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qiu囚]龙,无角的叫螭[chī吃]龙。(均见战国·屈原《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战国·屈原《天问》王注)。在中国商周战国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种类的龙。有说龙像狗像牛,《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en甚]的腹,鱼的鳞,虎的脚掌,鹰的爪子。有鳄鱼说、晰蜴说、马说等等。《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汉代画像石中常见马首鳞身之龙或身生双翼之龙,龙在汉代具有各种意义,如汉代铜镜铭文有:左龙右虎辟不祥。起到辟邪的作用;《白虎通》则曰:德至鸟兽则白虎到。这里则表现了统治者的施与百姓的恩惠。《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

龙族女主角是陈墨瞳(诺诺)。诺诺外号“红发巫女”,是恺撒·加图索的未婚妻。卡塞尔学院08级学生,曾为学生会组织部部长。她是路明非的领路人,为他打开人生另一扇大门。她的言灵特殊,无法写入档案。但是天生就具备“侧写”能力,可以通过侧写导出当时事件发生的经过、人物等。总是戴着一对银色的四叶草耳坠,对外自称喜欢正红但其实收藏很多粉红色的小配饰。已答应了恺撒的求婚;实际上是加图索家族为恺撒选定的新娘。

龙族

《龙族》是作家江南创作的系列长篇魔幻小说,一个关于龙的故事,一封神秘的入学通知书,一次充满未知的旅途,懵懂而身负使命的少年路明非,神奇而又充满诡异的卡塞尔学院……一切谜团的背后,隐隐透出远古的身影----龙!故事讲叙了少年路明非在申请国外大学时收到了来自芝加哥大学---远郊处的一所私立大学:卡塞尔学院的邀请函,随着路明非同学坐上去往芝加哥的秘密快车,关于龙族的序幕从而慢慢揭开。

龙的中外差别

"龙"虽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而欧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外观容貌上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分别甚大。在基督教流行之前,西方的"dragon"一直是维京人、塞尔特人和撒克逊人的民族象征,这点和东方龙无异。随着基督教势力的壮大,龙和蛇的负面涵义被放大,其在《新约全书》的启示录中被描绘为邪恶的"古蛇"、"魔鬼"、"撒旦",从此西方龙就常与邪恶画上等号。但是西方龙与东方龙的区别并不是简单的"善与恶"的区别。就如同毛主席和其他伟人所说的:"好与坏,善与恶,在任何事物身上都是同时存在的,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就像在大多人眼里,邪恶的西方龙(dragon)中,也有作为护国神龙的威尔士红龙,作为图腾守护神的北欧维京海龙;而在普遍寓意吉祥的中国龙中,也有恶龙的存在。如《汉书》记载有"盛冬雷电,潜龙为孽。继以陨星流彗,维、填上见,日蚀有背乡",《论衡》有"洪水滔天,蛇、龙为害,尧遂使禹治水",明代《万历野获编》:"汉世谓滇池为邪龙,云南盖苦龙为孽也,今乃以震表异",清代古籍《陔余丛考》:"灌口二郎神,乃祠李冰父子也。冰,秦时守其地,有龙为孽,冰锁之于离堆之下"。历代都有龙作恶为孽的记载,说到底,无论西方龙或是中国神龙,都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族群,不能以单纯的善恶概括之。21世纪全世界更多的人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好和绝对坏的东西,而且好坏的评判往往还与评判者自身的立场有关--这就是辩证的思想。虽然还没有确切可靠的证据能证明龙是真实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但它在人类所留下的传说中显然也同样符合辩证法。

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不为人知的尘封往事。欢迎进入大古的历史奇妙屋。

中华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那么,历史上真的有龙吗?

龙是什么样子?千百年来,没有人见过真实的龙。可以说,龙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谜。

经过许多专家和学者多年来的研究和考证,如今,人们终于得到一种比较一致的结论:龙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是古老的炎黄子孙的“图腾”。

考古工作者已在大量出土的文物中,找到龙作为图腾的佐证。

尤其1982年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的挖掘,一条长约20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的龙,被看做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

事实证明,龙的崇拜在我国至少有8000年的历史。

龙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图腾,是根据何种动物想象出来的呢?

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左传》说龙是一种水物。《韩非子》则说龙是虫,当它温柔欢狎时,人们可以骑它,一旦触动它喉下的逆鳞,它就会杀人。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

现代考古学家对龙的起源持有不同观点:有人说最早的龙有角,它是一种对爬行动物的原始宗教崇拜的延续和发展;有人说龙身来源于蛇,龙头则来自马头和牛头;还有人说,除了龙身和蛇有关外,“龙”的形象的形成可能与人类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有关,例如猪、狗。

关于龙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的研究,考古学家有理由相信龙的主体是蛇。

首先,蛇是中国古代最普遍的一种动物图腾,许多遗址的陶器上都有描绘和刻画。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居住着很多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

其次,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伏羲、女娲,《山海经》中的共工、相柳、贰负,《竹书纪年》中属于伏羲氏系统的长龙氏、潜龙氏、屠龙氏、降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等,这些人深受古老的氏族部落图腾崇拜影响,或人首蛇身或披鳞长角。

时至今日,学术界对“龙究竟来自于何处”这个话题依然争论不休。而鉴于“龙”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这种争论在考古学上能有决定性的发现之前想必是不会停止的。

龙是真实存在的物种。

据历史记载,龙最早出现是在伏羲时期,出现的地点在黄河流域,当华夏始祖们第一次见到龙的时候,所有的困惑都得以顿悟,就这样,八卦出现了。

这批最早见到龙的先祖们,将龙的形象进行记述,从此龙就成为部落的标志。尽管几千年来,人们口述的关于龙的形象各不相同,但本质上都大差不多。它作为一种引导,在中华儿女心中住进一个特殊的位置。

在1987年,龙出现在河南省濮阳县的仰韶文化遗址中,1996年,考古学家们又在贵州发掘了“新中国龙”的化石。这些遗迹中的龙形象都与古籍、神话中刻画的龙的形象完全一致。

这种龙遗迹的发掘,被大批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重视,因为这真实存在的遗迹,在一定意义上直指,龙是几千几万年以前真实存在的生物。

历史渊源

自古以来,龙在我们的传统中一直是祥瑞的象征,其实龙并非传说中的奇异动物,而是实实在在每日从人们头上掠过的星象。通过对“龙”等星象的观测,中华先人完成了时空定位,踏上数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征程。

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每七宿为一组。其中,“东方苍龙”包含的七宿,连起来的形状像一条龙。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

龙最早出现在5000年前的一座原始社会的墓葬中,现在陈列于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这是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没有艳丽的颜色,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

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兽,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特别注意,龙只有五根手指,有四根手指的就不是龙,而是蜥蜴鳄鱼之类的动物。

龙作为华夏先民的图腾,起初不过是刚刚采自荒山的一块毛石,粗矿而简陋。在历史老人的手中,它被不断裁切、琢磨。商周予它威武,汉唐给它大度;龙在魏晋如竹林七贤,仙风道骨;在辽金则如草原野马,恣肆奔腾,帝王贵胄使它至贵至尊,民间百姓让它入乡随俗。

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螭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种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体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有文章称,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这幅岩画未见发表,其面目如何,还不得而知。)接下来还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等。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古人对它有种种解释。有说[tng]蛇没有脚而能飞(见《荀子�6�1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qi囚]龙,无角的叫螭[chī吃]龙。(均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有说龙像狗像牛,《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è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这显然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对于龙的主体原形的探讨,学者们作过许多有益的研究。有鳄鱼说、晰蜴说、马说等等。但普遍认同龙的基调是蛇。最初系统提出这一见解的是闻一多的名篇《伏羲考》。龙即大蛇,蛇即小龙。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liè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后人在闻一多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许多丰富与补充。

考察龙,首先要弄明白,究竟什么是其基调、主干或主体原形。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从龙一出现的初期,一直延续下去,恒定不变,而且是构成龙的主体部分,缺了它,龙就不成其为龙,这才是龙的基调、主干或主体原形。在龙的身上,倘若抽去了蛇的躯体,那龙便不再存在了。龙变来变去,头有时像鳄鱼,有时又像马;它的脚有时像蜥蜴足,有时又像狗爪;唯有蛇的修长的身子从未变过。远古,崇拜蛇的氏族部落很普遍。蛇有很强的生命力,正符合原始先民的愿望。蛇对人又有很大的威胁,尤其是毒蛇,能致人于死命,使人畏惧。《山海经》中各式各样的神,有不少便是蛇身或龙身。蛇本身便具有多民族性,用现代话语,便是那时的蛇崇拜,很有群众基础,以它作为龙的主体,这种民族大融合的标志,即使被兼并者也愿意接受。中国龙的正式形成,大概开始于夏禹时期,禹巩固了在中原的地位以后,以蛇结合其他部族图腾而创造龙的社会条件已成熟。龙是适应国家的出现而被造就的。因为蛇崇拜的覆盖面大,以蛇作龙的主体,能得到炎黄后裔南北各民族的认同。龙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一旦形成,便牢固树立了它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权威地位。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中国龙的传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中国古代人为什么会把龙视为中国的象征?

龙最早出现在5000年前的一座原始社会的墓葬中,现在陈列于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这是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没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