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花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2收藏

三七花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三七花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三七花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三七花的方剂 2 用到中药三七花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三七花 1 拼音

sān qī huā

2 《辞典》:三七花

21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22 拼音名

Sān Qī Huā

23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花。

24 性味

甘,凉。

25 功能主治

清热,平肝,降压。治高血压,头昏,目眩,耳鸣,急性咽喉炎。

26 三七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开水冲泡茶服;适量。

27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三七花的方剂 三七花冲剂

ngji标准编号WS3B017990本品三七花制成的冲剂。制法取三七花1000g,加水煎煮三

田七花叶颗粒

S3B380598处方三七叶茎1500g三七花75g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

化血丹

,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处方:煅花蕊石9g,三七6g,血余炭3g。花蕊石(煅存性)3钱,三七2钱

毒淋汤

石韦6克牛蒡子6克(炒,捣)甘草梢6克生杭芍9克三七6克(捣细)鸭蛋子30粒(去皮)功能主治:主花柳

疏肝理肺汤

3钱(酒制),菊花3钱,甘草1钱,胡黄连3钱,参三七1钱(另包)。主治:两眼不肿不赤,沙涩疼痛难忍,

更多用到中药三七花的方剂

用到中药三七花的中成药 三七花冲剂

ngji标准编号WS3B017990本品三七花制成的冲剂。制法取三七花1000g,加水煎煮三

田七花叶颗粒

S3B380598处方三七叶茎1500g三七花75g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

创伤散

3811─98处方关白附(制)白附子(制)制川乌三七干浸膏山药冰片麝香白芷制法以上八味,除麝香、冰片

跌打红药片

n标准编号WS3—B—4028—98处方三七1014g红花236g当归236g川芎236g白

菊乐舒胸片

an剂型:025g。菊乐舒胸片的主要成份:三七、红花、川芎等。菊乐舒胸片的药理作用:三七能活血、

更多用到中药三七花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三七花 《血证论》:[卷五]瘀血

名曰血渴。瘀血去则不渴矣。四物汤。加枣仁丹皮蒲黄三七花粉云苓枳壳甘草。小柴胡汤。加桃仁丹皮牛膝。皆治

《验方新编》:[卷十三汤火伤]火爆伤眼

三七叶,捣汁点入,数次即愈。或用三七磨水滴入亦可,屡试如神。又上二方用南瓜水、葵花油点水,亦极神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七)治吐衄方]9.化血丹

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花蕊石(三钱,存性)三七(二钱)血余(一钱,存性)共研细,分两次,开水送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二)治淋浊方]8.毒淋汤

牛蒡子(二钱,炒捣)甘草梢(二钱)生杭芍(三钱)三七(二钱,捣细)鸭蛋子(三十粒,去皮)上药八味,先

《本草求真》:[上编卷五血剂]下血

据老人们回忆,这里曾是一个巨大的商业集市。问题是在这个偏僻的村镇,修筑这么大的一个集市,他们当年在这里交易什么呢?原来,镇上有一个独门生意已经持续了几百年,直到今天仍然非常红火。

小小的三七能营造出大市场,关键在于它的习性。三七,又名田七、南国神草,是一味珍贵药材,和人参同属于同一个科。关于它的药性,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这样描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皆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至于三七为什么叫做“三七”,说法很多,有人说三七的苗是3个枝杈,每个枝杈7片叶子;有人说它三分喜光,7分喜阴。古人则说它的性能很像山里的山漆树,取其谐音而已。

如此特别的一味药物,为什么单单和平坝镇结了缘呢?平坝人出身的雷绍武多年以来也在考察同一个问题。他现在已经是州三七局的局长。

事实上,平坝镇上所有的房子海拔都在1800米左右,那么1800米是一个什么数字呢?它跟三七有什么关联吗?除了海拔1800米以外,北回归线也刚好从镇中心穿过。1800米再加上北纬235度,这不是巧合,它刚好符合三七生长对环境的苛刻要求,那就是低纬度和高海拔。

包括平坝在内的文山州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由于同时满足低纬度、高海拔以及光照、湿度、温度、土壤酸碱度等一系列苛刻条件,从而成为世界上最适合于种三七的地方,全世界90%的三七产自文山,被国家确认为“中国三七之乡”,号称“三七花开的地方”。中国只有2个特产局,一个是吉林的人参特产局,另一个就是文山的三七特产局。

平坝镇几百年以来一直充当文山三七大本营的谜团或许能就此解开!可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商业中心的形成,它的周围必须存在一个足够的市场来刺激它,那么文山三七最早的买方是在哪里呢?它又是如何催生一个新产业诞生的呢?

300年前的古代矿井,究竟埋藏着什么秘密?但是真正解决通风,现在我们觉得,也没有办法说明它,小镇做起了大生意,有钱人也有烦恼,“人背着真枪实弹在那里守,是这样子的。

这里是距离平坝大约10公里的小街下厂银矿,来这里挖矿的三水矿业集团的职工昨晚突然报告,他们在挖掘勘探的过程中,跟古人开采过的一个矿洞对接上了。

我们查阅《文山县志》,在平坝附近确实曾经存在过一个极大的银矿,由于银矿的暴利,来这里开矿的大多数是全国各地来的囚徒和盗贼,最兴盛的时候,曾经有2万多人在这里同时开采,从矿洞遗址来看,古人深挖到了地平面以下300多米,考虑到古人的技术水平,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深度,因为通风的问题解决不了。

他们解决通风的问题,现在我觉得一方面 它有两个洞子同时下来,有一个洞子多少可以产生一点循环风,但是真正解决通风,现在我们觉得,也没有办法说明 它为什么能把这个通风条件解决得很好。

崔秀明博士,他在长期研究后发现,服用当地土产的三七,能帮助古人解决缺氧问题。当你服用三七以后呢,一方面它能减少你的心肌的耗氧量,第二方面它能够扩大 增加你的冠状动脉流量,就是增加你的输出,血液的输出,它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来产生它的耐缺氧的作用。

当你们胸闷的时候怎么办呢?如果我们胸闷的话,这个地方特产这个三七嘛,我们去吃点三七粉啊,或者吃点三七以后,就解决了头昏或者胸闷问题,那么你们觉得古人会不会也用这种办法呢?啊,这个地方是三七的故乡,应该老古人也会用三七来解决这个头昏发闷的那个症状吧。

原来,今人能想到的,古人竟然都想到了!这批古矿洞遗址所处位置叫老君山,老君山横亘在中越边境,正是世界野生三七的发源地。遥想当年,几万人分布在老君山各个山头,奋力开采。当他们感到胸闷和气喘的时候,就嚼几片三七。据当地老人讲,一年下来,最少需要几万斤三七才能满足庞大的需求!野生的三七根本 不够用,就这样,因为采矿,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竟然在这个大山沟里产生了。

这样完美的商机,来自于南京的精明的汉人当然不会错过。他们通过仔细的考察,终于选定了平坝这一片条件最好的山坡,开始人工种植三七,然后高价卖给开银矿的工人,据《文山县志》记载,当时平坝镇三七卖给矿工的平均价格是1斤三七等于1000斤大米,真是名副其实的金不换,而换回来的则是矿区刚刚生产出来的雪花白银。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头!三七生意只做了十几年,一次巨大的矿洞渗水,将几万矿工埋葬在几百米深的地下。银矿遭此挫折,几乎一蹶不振。后来虽然多次努力,最后也没有恢复到当年的规模。刚刚建立起来的三七基地,有瓦解的危险。平坝镇上数以万斤的三七,必须迅速找到一个新的市场。

1587年,广南府的两名军官千里迢迢捎了几棵三七到北京,请当时的大药物学家李时珍来鉴别一下。因为这个药最近作为金疮药在士兵中秘密流传,据说功效如神,却搞不清它的药理。“此药近时出于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

“那么三七通过现代研究以后呢,它作为止血的话呢,它里面是有一种叫做三七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它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就是如果你有创伤的时候,它表现出一种止血的活性,非常灵敏,一点点点它就能把你的血就止住了,能够促进血小板凝结。”

李时珍对这种久闻其名的神药研究得很细,他特意在自己手臂上弄出伤口,然后敷上三七,结果很快就愈合,他又放到官府刚受过刑的犯人身上去试验,效果也好得出奇。李时珍激动极了,他谨慎地把他的发现记录下来:“受刑的时候如果被打得鲜血淋漓,只要把三七嚼烂敷上,很快就止血了;要是受刑前预先服一二钱的话,就能保证血不冲击心脏。大概这个药能促进阳气振作和阴血畅通,所以能治疗一切血病。”

李时珍对三七的最大功劳,在于把三七正式确认为一种金疮药,从而把三七广泛推介给日夜与伤病打交道的军队。加上它的止血效果确实很神,首先就在云南籍的军队里面大举流行起来。

依托军队这样一个天大的市场,平坝镇的三七种植象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三七的价格也一涨再涨,以至于平坝何家的老祖先当年种三七的时候,不得不采取措施层层保护起来。

1908年,一位叫曲焕章的年轻人把三七加工成半成品的药粉卖给军队,更加受欢迎。当时的军医疗伤,要用纱布塞填,换药时要把纱布拉出来,伤员痛苦不堪,叫声凄厉。曲焕章的治法则一点也不痛苦,只将伤口洗净,撒上白色的药粉,一个月就好。这些灰白色的药粉,曲焕章把它起名为“云南白药”,很快就声名鹊起,而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正是三七。

1938年3月,徐州附近的台儿庄前线,曲焕章捐赠给云南籍的第60军500箱云南白药,在战斗中第60军奋勇冲锋,死战不退,日本报纸惊呼:“滇军打不死!自从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滇军外敷和内服一种白色药粉,这种神秘药粉甚至连动脉破裂都能迅速修复。从而重新上阵。1950年,曲焕章的遗孀把白药的配方献给共和国,从此,云南白药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

云南白药的成功在平坝镇引起很大的反响,触动了许多平坝镇人的神经。过去只知道种三七卖三七,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把三七做一做加工,看来该变一变了。当时平坝有一个重要人物叫萧光汉,他是第一个把三七专卖店从平坝开到昆明的人,他卖的三七,就取名叫“白药之母”。

自从三七被卖到了中原,三七的贸易就一发而不可收,这是根据古籍复原出来的3条古代三七商道的大致路线图。

——每年几十万斤的三七从平坝出发,经过蒙自、昆明中转,卖到中原;或从平坝经西畴、百色进入两广,最后也卖到中原;或者经马关通过越南河内进入东南亚各国,甚至远销欧美。这三条古道有一个共同的轴心,那就是平坝镇;而文山最早的外贸,竟然就是三七。

——几百年来,驮满三七的马帮日夜穿越中越边境的崇山峻岭,由于是军队自己做生意,全副武装押运,一路上始终畅通无阻。

——这里是越南首都河内,河内市区总共有36条街道,其中竟然有一条已经持续了200多年的专门的三七街,行走在大街上,映入眼帘的都是三七。

对国内外的贸易持续了上百年,平坝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今天,当我们穿行在平坝镇这条古老的街道上时,也许很难想象这些砖墙、木门的后面,发生过一些鲜为人知的财富故事,一些曾经富甲一方的三七商人把总部就设在这些宅院之中。钱来得太快了!他们常常在深夜盘点着白花花的银元,心里担惊受怕,以至于全镇的人都想到一起去了,要修建一条暗道,万一敌人来抢夺小镇的财富时,全镇的人都可以从容地从暗道撤退出去。所以,那条一人多高的下水道决不只是下水道,它同时也是一条军用地道。

直到今天,三七依然是文山州的第一支柱产业,而支撑文山三七产业的依然是平坝人。今天散布到文山州各个县去种三七的七农,有70%是平坝人。据说文山州政府各个机关,几乎每一个部门都有平坝人在里面当干部。

而三七作为金疮药的历史虽然已成为过去,但三七独特的疏导血管、扩张冠状动脉的功能,使它在治疗高血脂、高血压和偏头疼等现代病方面一枝独秀,成为了一种超级保健品。国内一些著名厂家如云南白药、片仔黄和丽珠药业等许多药厂,都在悄悄使用三七作为原料。

位于文山市中心区的沙坝南路,号称平坝人一条街,这些房子的主人是100多名来自平坝的三七种植大户,他们一掷万金,盖起了连片的住宅,大户们则坐在这些厅堂之上,轻松调度着上百万公斤三七的周转,有人曾戏言: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很可能会造成千里之外、某些知名企业股价的波动。

三七三年一熟!每年8到9月份的时候,文山州的大小山坡上,就会不约而同地出现一道壮丽的景观——“三年满园红”!经过三年的细心耕耘、照顾、培育,当红彤彤的三七花开,表明三七果实已经成熟,可以采摘卖钱了。

这是激动人心的红色,它象征幸福,象征丰收,是整个文山州最欢腾的节日。

1946年,在平坝当过区长的段鹏起老先生决定去南京去寻一寻根,他要搞清楚“高石坎柳树湾”究竟在哪里?自己的祖先究竟从何而来?

原来,平坝的居民很可能是600多年前明朝远征军的后代,史书记载:1381年,朱元璋的大将沐英率兵33万远征云南,而高石坎柳树湾正是当年的阅兵台。许多年以后,他们中间的一支小部队来到文山的平坝,开创了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从此,几代南京人就隐居在这座大山里秘密发财,并不停地招徕老乡过来居住,再扩散到文山各地,他们开山开田、兴修水利,繁衍生息,逐渐在原来的开化府、广南府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个南京籍人占到90%的移民大县,后来,小小的平坝镇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平坝的人口被有计划地分批迁移到20公里以外的盘龙河河谷地区,到清朝雍正8年正式定名为 “文山”。

这是高高矗立在县城东侧山头的文笔塔,是平坝商人于明朝嘉靖年间修建的。塔高20米,七层,从地形上看,三条山峰交叉拱卫着文山县城,形成一个“文”字,而文笔塔刚好象征着文字头上的那一点。

事后,人们得知平坝人修建文笔塔的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他们认认真真地反思自己,平坝人清一色都是当兵的,骨子里有一个遗憾的就是没有文化!不能让后代再吃这个亏了。 于是三七商人们先后捐款,在文山建立开化书院、普阳书院以及规模巨大的孔庙,把中原文化大举引入文山,要让文明的光芒普照这一片红色的高原!这正是文山这个名字的由来和深刻含义。

如今,平坝镇上那些古老的三七商号,像舞台上已经谢幕的演员,静静地侧身于历史的帷幕之后。只有文笔塔安静地伫立在文山的最高峰,俯瞰着这片三七花开的地方,这一看就是600年。

三七生长的地域性很强。文山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地,生产性栽培三七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质量居全国之冠。文山三七,天下第一。而在文山州,三七也不是随处可种,三七种植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文山、砚山、马关三个县的一部分乡(镇)。经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认定:文山县、砚山县分别为“中国三七之乡”。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景天三七糖浆 1 拼音

jǐng tiān sān qī táng jiāng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Jingtiansanqi Tangjiang

22 标准编号

WS3B103691

本品为景天三七制成的糖浆。

23 制法

取景天三七 2000g ,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2小时,第二次 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另取蔗糖 350g,加水煮沸,溶解后滤过,与上述滤液合并,煮沸,加入苯甲酸钠适量,并加水稀释至1000ml,搅匀,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的粘稠液体,味甜,微涩。

25 鉴别

取本品10ml,用正丁醇提取三次( 10ml,10ml, 5ml ),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 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没食子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 1ml含 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μl ,分别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2:1:0:07)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新配制的 3%三氯化铁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6 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不少于115(附录34页)。 pH值 应为 35~45 (附录40页)。 其他 应符合糖浆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4页)。

27 功能与主治

止血。用于各种出血病症。

2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25ml,一日 3次。

29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古籍中的景天三七糖浆 《医暇卮言》:卷上

毒,以性名者也。无名异,没石子,威灵仙,没药,景天三七,则无名而强名之也。牝鹿衔草以贻其牡,蜘蛛啮芋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带下

(是湿热夹痰,有虚、有实)苍术(燥湿强脾,四制丸服。)艾叶(白带,煮鸡子食。)石菖蒲(赤白带下,同破

《本草分经》:[同名附考]草类

粉沙参即土参,出江浙。救穷草即黄精似玉竹者,俗呼玉竹黄精,又一种似白芨,俗呼白芨黄精,又呼山生姜。萎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六]痈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痈疮候∶六腑不和,寒气客于皮肤,寒搏于血,则壅遏不通,稽留于经络之间,结肿而成痈。其

《证类本草》:[卷第十二]槐实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竹节三七 31 竹节三七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归经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运用 37 化学成分 38 竹节三七的药理作用 4 《辞典》·竹节三七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竹节三七的别名 44 来源 45 原形态 46 生境分布 47 性状 48 化学成份 49 竹节三七的药理作用 410 性味 411 归经 412 功能主治 413 竹节三七的用法用量 414 使用注意 415 附方 416 备注 417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竹节三七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竹节三七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竹节三七 1 拼音

zhú jiē sān qī

2 英文参考

Japanese ginseng rhizom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竹节三七

竹节三七为中药名,出自清·赵学楷《百草镜》[1]。

31 竹节三七的别名

竹三七、野田七、竹节七、白三七[1]。

32 来源及产地

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呈竹鞭状的根茎[1]。主产云南[1]。

33 性味归经

甘、苦,温[1]。入肝、脾经[1]。

34 功能主治

功在补益气血,化痰止咳,散瘀止血[1]。

1治病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肺结核咯血,咳痰不爽;胃出血,鼻衄,功能性子宫出血,倒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1]。内服:煎汤,3~9g;研末服,15~3g[1]。

2治外伤出血[1]。研粉撒[1]。

35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1]。

36 运用

竹节参的肉质直根称峨三七,又名芋儿七[1]。功用与竹节三七基本相同[1]。

37 化学成分

根茎含与人参皂苷类似的多种竹节皂苷(Chikusetsusaponin)[1]。亦含人参皂苷、伪人参皂苷、三七皂苷R2等[1]。还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为大牻牛儿烯D以及痕迹量的β檀香萜烯、β金合欢烯[1]。

38 药理作用

大鼠口服本品煎剂,对多种实验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抑制炎性肉芽肿的形成,切除肾上腺后,仍有效[1]。能抑制非特异性 (游泳)引起的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1]。对肝糖原的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1]。本品皂苷还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1]。

4 《辞典》·竹节三七 41 出处

《百草镜》

42 拼音名

Zhú Jié Sān Qī

43 竹节三七的别名

土参、土精、血参(《花镜》),甜七、竹根七(《草木便方》),竹节参(《科学的民间药草》),竹节人参(《现代实用中药》),竹鞭三七、罗汉三七(《中国药植志》),竹节七、竹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萝卜七、白三七(《中药材品种论述》),水三七(《贵州草药》),明七、野三七、鸡头七(《元南经济植物》)。

44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呈竹鞭状的根茎。9~10月挖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玻炕干。

4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根茎横卧,呈竹鞭状或串珠状,内质肥厚,白色,节间短。茎直立,圆柱形,表面无毛,有纵条纹。掌状复叶,3~5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柔,长4~9厘米;小叶通常5片,薄膜质,阔椭圆形、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最下2片形小,先端渐尖,稀长尖,基部楔形、圆形或几心形,边缘锯齿细密或呈重锯齿状;上面叶脉无毛或疏生灰白色刚毛,下面无毛或有时脉上密生柔毛;小叶柄极短。伞形花序单一、顶生:总花柄直立,长约15厘米,小花多数,具细柄;花萼绿色,先端5齿尖;花瓣5,淡黄绿色,卵状三角形,先端尖;雄蕊5,花丝背着,花药椭圆形,纵裂;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离生,外弯。核果浆果状,球形,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本植物较粗的肉质直根(峨三七)、呈串珠状的根茎(珠儿参)、叶(参叶)均供药用,各详专条。

46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沟边或林下。分布西南地区及浙江、安徽、河南、湖北、陜西、甘肃等地。产于四川、云南、陜西等地。

47 性状

干燥的根茎呈竹鞭状,结节膨大,节间较短,每节有一浅槽成环形,上方有一圆形而微凹的茎痕,侧面有凸起呈圆点状的根痕1~3枚,或残存弯曲的须根。表面淡黄白色至灰褐色,平滑或有皱纹。质地坚硬。折断面平坦,粉白色至乳白色。味苦,微甜。以细长、结实、体沉重、味浓者为佳。

48 化学成份

根茎含皂甙约5%,中有竹节皂甙Ⅳ等,甙元是齐墩果酸。

49 竹节三七的药理作用

①抗炎作用

大鼠口服"三七"(以竹节三七为主要成分的煎剂)10克/公斤,在1~3天内连服3次,对蛋清、甲醛或右旋糖酐引起的"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皮下埋藏棉球引起的炎性肉芽肿的形成及去肾上腺大鼠的甲醛性"关节炎"亦有明显抑制作用。

②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大鼠口服"三七"10克/公斤/日,连服7天或只服1天,均不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但明显抑制非特异性 (游泳)引起的肾上腺内维生紊C含量的降低。小鼠多次服用"三七"10克/公斤,无论是正常或去肾上腺饥饿的小鼠,对肝糖原的积累都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内服相当量的葡萄糖则并无此种作用。摘除肾上腺的幼年大鼠,口服"三七"10克/公斤/日,可延长其生存时间。豚鼠口服10克/公斤/日,连服5天,尿中17酮类甾醇排出量并无显著影响。综上看来,"三七"并不具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而似有肾上脓皮质激素样作用,其抗炎原理可能与此有关。

410 性味

甘苦,温。

①《草木便方》:"甘。"

②《科学的民间药草》:"味淡,稍苦。"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微苦甘,无毒。"

411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肝、脾二经。"

412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散察,活血。治咳嗽多痰,劳伤吐血,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

①《草木便方》:"散血活血破血,治痈肿,疗犬伤、金刃,跌扑。"

②《中国药植志》:"健壮补药,并有疗伤,止血作用。"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跌扑损伤,消肿脓、积聚。""并治寒湿及筋骨痛。"

④《四川中药志》:"治痨伤吐血,及崩中下血。"

⑤《本草推陈》:"常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痰液粘稠,咳嗽咯痰不畅;积血不行,吐血及外伤出血。"

413 竹节三七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调敷或干撒。

414 使用注意

《四川中药志》:"孕妇忌用。"

415 附方

治跌打损伤:大叶三七根一钱,金不换根一钱。洗净,捣烂,温酒冲服。(《湖南药物志》)

416 备注

同属植物羽叶三七(参见"羽叶三七"条)、狭叶假人参(分布四川、贵州)的根茎在四川亦称竹根七,并同等入药。

417 摘录

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 (1)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2)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 仙鹤草是蔷薇科草本植物龙牙草 的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肺、脾经。 功效:止血,补虚 贯众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的带叶柄基部的干燥根茎。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山区,习称“东北贯众”或“绵马贯众”。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叶柄及须根,晒干。 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应用 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本品苦寒,既能清气分之实热,又能解血分之热毒,凡温热毒邪所致之证皆可用之,常与黄连、甘草等同用,如贯众散(《普济方》)。单用本品或配桑叶、金银花等可防治风热感冒;若与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等药配伍,又可用于痄腮、温毒发斑、发疹等病证。 2.血热出血。本品味苦微寒,主入肝经,有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血热所致之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尤善治崩漏下血。如《本草图经》治衄血,可单味药研未调服;若与黄连为伍,研末糯米饮调服,可治吐血,如贯众散(《圣济总录》);治便血可配伍侧柏叶;治崩漏下血可与五灵脂同用。 3.虫疾。本品有杀虫之功。用于驱杀绦虫、钩虫、蛲虫、蛔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可与驱虫药配伍使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治疗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等病证。 用法用量煎服,45~9g。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地榆 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 Yu et Li的根。前者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后者习称“绵地榆”,主要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味苦寒入血分,长于泄热而凉血止血;味兼酸涩,又能收敛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又因其性下降,故尤宜于下焦之下血。用治便血因于热甚者,常配伍生地黄、白芍、黄芩、槐花等,如约营煎(《景岳全书》);用治痔疮出血,血色鲜红者,常与槐角、防风、黄芩、枳壳等配伍,如槐角丸(《和剂局方》);用治血热甚,崩漏量多色红,兼见口燥唇焦者,可与生地黄、黄芩、牡丹皮等同用,如治崩极验方(《女科要旨》)。本品苦寒兼酸涩,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涩肠而止痢,对于血痢不止者亦有良效,常与甘草同用,如地榆汤(《圣济总录》)。 2.烫伤、湿疹、疮疡痈肿。本品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大黄粉,或配黄连、冰片研末调敷;用治湿疹及皮肤溃烂,可以本品浓煎外洗,或用纱布浸药外敷,亦可配煅石膏、枯矾研末外掺患处;本品清热凉血,又能解毒消肿,用治疮疡痈肿,无论成脓与否均可运用。若初起未成脓者,可单用地榆煎汁浸洗,或湿敷患处;若已成脓者,可用单味鲜地榆叶,或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捣烂外敷局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2.《本草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痈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 3.《本草正》:“味苦微涩,性寒而降,既消且涩,故能止吐血、衄血,清火明目,治肠风血痢及女人崩漏下血,月经不止,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除恶肉,止疮毒疼痛。凡血热者当用,虚寒者不相宜也。作膏可贴金疮,捣汁可涂虎、犬、蛇、虫伤毒,饮之亦可。”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地榆根部含有地榆苷Ⅰ、Ⅱ、A、B、E等及酚酸类性化合物,尚含少量维生素A。止血主要成分为鞣质。 2.药理作用:地榆煎剂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生地榆止血作用明显优于地榆炭;实验表明,地榆制剂对烧伤、烫伤及伤口的愈合有明显的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组织水肿,且药物在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收敛作用,可减少皮肤擦伤,防止感染,有利于防止烧、烫伤早期休克和减少死亡发生率。体外实验表明,地榆水煎剂对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及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痢疾杆菌作用较强。 3.临床研究:用地榆30g,醋适量。以醋煎地榆,放置一夜,次晨温服之,每日1剂。治疗崩漏43例,总有效率为95%(山东中医杂志,1991,3:53);用地榆、艾叶各10~30g,大黄6g(后下),煎服,每日1剂,3~7天为1疗程。治疗菌痢80例,总有效率为963%(湖北中医杂志,1994,4:32);另据报道,本品还可用治伤寒、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肛裂、烫伤等田七又名「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被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田七是一种名贵药村,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有「金不换」之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贵》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中还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 据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药书说田七「功同人参」确非虚妄之词。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而且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预防功能。无病的人服用后可起预防冠心病和滋补强壮作用。 田七要根据使用目的来决定用法。服法不同,功效迥异。一般说,生田七能使血管收缩,是治跌打刀伤的特效药,确可达到药到血止的效果。把田七粉,用酒调成糊状,敷於疮疽上,可起到散血消肿作用。内服田七要根据病情作不同的服法:散血、止血、止痛应服生田七;补血、补身则服熟田七。

三七花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三七花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