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气郁·六郁 41 气郁的病因病机 42 气郁的症状 43 气郁的治疗 5 湿郁·六郁 51 湿郁的病因病机 52 湿郁的症状 53 湿郁的治疗 6 痰郁·六郁 61 痰郁的病因病机 62 痰郁的症状 63 痰郁的治疗 7 热郁·六郁 71 病因病机 72 症状 8 血郁·六郁 81 血郁的病因病机 82 血郁的症状 83 血郁的治疗 9 食郁·六郁 91 食郁的病因病机 92 食郁的症状 93 食郁的治疗 10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六郁的方剂 2 治疗六郁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六郁 4 治疗六郁的穴位 5 六郁相关药物 1 拼音
liù yù
2 英文参考six stagnation disease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六郁(six stagnation diseases[1])为病证名[2]。是指气郁、湿郁、痰郁、火郁、血郁、食郁六种郁病的合称[2][1]。出自《丹溪心法·六郁》。
《医学正传·郁证》:“夫所谓六郁者,气、湿、热、痰、血、食六者是也。”
4 气郁·六郁气郁(qi stagnation[1])为病证名[3]。六郁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中医药学名词》(2004):气郁是指气郁结而不得疏泄发散的病理变化[4]。
《中医药学名词》(2010):气郁是指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的郁病[1]。
41 气郁的病因病机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3]。
42 气郁的症状《丹溪心法·六郁》:“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
《证治汇补·郁证章》:“气郁,胸满胁痛,噫气腹胀。”
43 气郁的治疗治宜行气解郁[3]。《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一切气郁,总宜以化滞为主。”用气郁汤、木香调气散、七气汤、越鞠丸等方[3]。
若气郁生痰者,用温胆汤、半夏厚朴汤、上下分消导痰汤[3]。
若气郁化火者,用加味逍遥散等方[3]。
5 湿郁·六郁湿郁(damp stagnation[1])为病证名[5]。是指湿浊内停,郁而不散所致的郁病[1]。六郁之一[5]。见《丹溪心法》卷三。
51 湿郁的病因病机因外感湿邪,郁而不散所致[5]。
52 湿郁的症状《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雾露风雨坐卧,湿衣湿衫,皆致身重疼痛,首如物蒙,倦怠好卧,阴寒则发,脉沉涩而缓,是湿郁。”
53 湿郁的治疗治宜除湿解郁,用湿郁汤、渗湿汤或升阳除湿汤等[5]。
6 痰郁·六郁痰郁(phlegm stagnation[1])为病证名[6]。是指痰气郁结所致的郁病[1]。六郁之一[6]。见《丹溪心法》卷三。
61 痰郁的病因病机因痰气郁结所致的病证[6]。
62 痰郁的症状《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动则喘满或嗽,寸脉沉而滑,是痰郁。”
63 痰郁的治疗治宜涤痰解郁[6]。用痰郁汤、涤痰汤、升发二陈汤、润下丸等方[6]。
7 热郁·六郁火郁(fire stagnation[7][1])为病证名[8]。即火热性的郁证[8]。
《中医药学名词》(2004):火郁是指火邪郁阻于内,不能透泄发越于外的病理变化[4]。
《中医药学名词》(2010)火郁又称热郁,是指火热内郁所致的郁病[1]。
71 病因病机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而化热[9]。
72 症状主症有头痛、口干苦、情绪急躁、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目赤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等[9]。
8 血郁·六郁血郁(blood stagnation[1])为病证名[10]。是指暴怒、挫闪、劳役过度,导致血气郁结所致的郁病[1]。为六郁之一[10]。
81 血郁的病因病机此病证因暴怒、挫闪、劳役过度,饥饱不调等所致[10]。
82 血郁的症状《丹溪心法》卷三:“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
《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盛怒叫呼,挫闪,饥饱劳役,致胸胁间常如针刺痛,或能食,小便淋,大便红,脉沉芤而涩,是血郁。”
83 血郁的治疗治宜和血解郁[10]。用血郁汤、四物化郁汤等方[10]。
9 食郁·六郁食郁(food stagnation[1])为病证名[11]。是指食滞不消,气机郁阻所致的郁病[1]。六郁之一[11]。见《丹溪心法》卷三。
91 食郁的病因病机因食滞不消,气机郁阻所致[11]。
92 食郁的症状《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酸嗳腹满,不能食,黄疸鼓胀痞块,脉紧实,是食郁。”
93 食郁的治疗治宜消食解郁[11]。用食郁汤,或二陈汤合保和丸等[11]。
10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面痛的症状 5 面痛的治疗 51 方药治疗 52 针灸治疗 521 选穴 522 操作 53 推拿治疗 531 症状 532 选穴 533 操作方法 54 医案 6 面痛患者日常保健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面痛的穴位 2 治疗面痛的方剂 3 治疗面痛的中成药 4 面痛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面痛 1 拼音
miàn tòng
2 英文参考prosopodynia [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面痛为病症名[1]。指面颊抽掣疼痛[1],鼻頞、口唇、颊车、发际等处痛不可触,甚至妨碍言语饮食。为风寒、风热客于面部经脉,或肝胆胃热上冲所致[1]。临床常见的是一种阵发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多发于一侧面部,呈突发性、反复性及顽固性[1]。
类似于西医的三叉神经痛[1]。
4 面痛的症状
患者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闪电样、刀割样、火灼样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检查无异常。
5 面痛的治疗 51 方药治疗《证治汇补·面痛》:“面痛皆属于热,但暴病多实,久病多虚。饮食妨碍,皆因膏粱风毒;食卧少安,无非胃虚有火。”
《张氏医通·诸痛门》:“面为阳明部分,而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皆在于面,故面痛皆因于火,而有虚实之殊。”
实火者治宜清热解毒,用犀角升麻汤等方。
老人过劳,饥则面痛,用补中益气加芩、栀、连翘、鼠粘、黑参。
郁结积成胃热,而致面痛,用越鞠丸加山栀、连翘、贝母、橘红之类。
52 针灸治疗 521 选穴I支痛,选鱼腰穴;Ⅱ支痛,选四白穴;Ⅱ、Ⅲ支或Ⅲ支痛,选用下关、夹承浆穴[2]。
522 操作鱼腰穴斜向前下方刺入03~05寸,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眼与前额时,提插20~50次;四白穴用1~15寸26号毫针,斜向上方45。角刺入03~05寸,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上唇与上牙等处,提插20~50次;下关穴用2寸26号毫针,向对侧下颌角方向刺入,当触电样针感传至患侧下颌时,提插20~50次;夹承浆用1~15寸26号毫针,斜向前下方约300角刺入05寸左右,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下唇时,提插20~30次[2]。
53 推拿治疗 531 症状疼痛呈阵发性抽动样痛,痛势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3]。
532 选穴太阳、头维、上关、下关、翳风、颊车、听宫、听会、耳门、颧髎、睛明、四白、外关、合谷[3]。
533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医者以一指禅推法从太阳至头维、从太阳到上关和下关,往返6~8遍。以一指禅推法沿眼眶做“8”字型操作,往返5~6遍。指按揉翳风、颊车、下关、听宫、听会、耳门、太阳、颧髎、睛明、四白,每穴1分钟。用扫散法在颞部胆经循行路线,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两侧交替进行,各做30次左右。用大鱼际揉法在颜面部应用约3分钟。用点法、指揉法在触发点上施用1分钟左右, 要强。拿外关、拿合谷,每穴约1分钟,用力以酸胀为度。[3]
54 医案患者,女,48岁。右侧面部疼痛突然发作,以眼部、上颌部为甚,呈针刺样疼痛,持续数秒至2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紧。以上法治疗8次,疼痛明显减轻。再治疗2次,休息6天,又继续1个疗程,疼痛消失,无面部不适感。嘱其适当活动,调节自己情绪。随访半年未复发。
6 面痛患者日常保健(1)嘱患者慎起居,避风寒,以防御外邪侵袭[3]。
(2)适当参加锻炼,以增强体质,避免吃辛辣等 性食物[3]。
(3)调节情志,避免不良情绪的 [3]。
7中医古籍对情绪和脏腑有如下记载:“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又会影响五脏。所以保护身体,不狂喜、不大悲、不嗔怒、不惊不忧不恐,可以从懂得原理开始。
情绪:喜
对应脏腑:心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过喜”或“暴喜”会使心气消耗过度。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注意力下降,头晕,心悸,入睡不深,时常惊醒。严重时可引起精神失常,或突然晕倒。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心经或心包经可使血脉通畅,心气充沛,神志安宁。
可服中成药:生脉饮、补心气口服液。
情绪:怒
对应脏腑:肝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盛怒”、“暴怒”导致肝气亢奋,过度消耗肝血,使肝血不足,则出现阳亢而阴不足的病理状态;“怒则气上”,气过升而不降,使气机升降失衡,也会影响到肝及其他脏器的功能。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肝气逆行,使得血液运行失常,消化功能出现障碍,常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严重时还可出现吐血、中风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肝经和胆经可以通畅肝气,保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调整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畅达,使得情志舒畅。
可服中成药:自制枸杞梅菊饮,配制方法:枸杞15克、乌梅10克、菊花10克,开水泡服。
情绪:忧
对应脏腑:肺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愁忧、情绪抑郁导致肺气闭塞。忧愁的刺激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气机闭塞而致病。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肺气阻滞,导致胸闷、气短、呼吸不利,进而出现喘促咳嗽等症。
情绪:思
对应脏腑:脾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是指思维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思虑太过。气血受阻,郁结在一处,不能通畅运行到周身而致病。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气机郁结则脾胃功能失常,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下降,食后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则会有贫血、水肿、严重营养不良。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胃经腧穴可以强健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保证气血在经脉内正常运行。尤其足三里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疗效显著。
可服中成药:越鞠丸、参苓白术丸。
情绪:惊恐
对应脏腑:肾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惊恐不是直接伤肾,而是先通过心的感受,继而由肾承受。前者多伤及心神,后者则多伤肾气。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恐惧不仅伤肾气,还直接损伤肾精,惊伤心神,使诸脏气血失调。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神经衰弱、人体免疫力紊乱或低下、心悸、甚至休克、痴呆等症。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肾经腧穴和关元、气海、命门、肾俞等全身强壮穴能调补肾精,有效延缓衰老,更能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心理承受力。
可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也可自制金樱子茶:金樱子10克、淮山药20克、五味子10克代茶饮。
目录 1 拼音 2 红花当归饮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红花当归饮的用法用量 6 注意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红花当归饮 1 拼音
hóng huā dāng guī yǐn
2 红花当归饮的别名红花当归散、凌霄花散、红花归尾散、调经活血汤
3 处方红花、当归、赤芍、牛膝、紫葳、官桂、甘草、白芷、苏木、寄奴。
4 功能主治逐瘀血,通经。主妇人血脏虚竭,或积瘀血,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时作腹痛,腰胯疼重,攻刺小腹紧硬,及室女月经不通。
5 红花当归饮的用法用量红花当归散(《局方》卷九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凌霄花散(《玉机微义》卷四十九)、红花归尾散(《医统》卷八十四)、调经活血汤(《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局方》(续添诸局经验秘方)本方用:刘寄奴草5两,当归(去芦)、牛膝(酒浸)、甘草(炙)、紫葳、红花、苏木(一本作莪术)各二两,赤芍药九两,肉桂(去粗皮)、白芷各一两半。各为细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空心、临卧各一服。若血久不行,浓煎红花酒调下。
6 注意
有孕不可服。
7 摘录《女科万金方》
古籍中的红花当归饮 《女科指掌》:[卷之一调经门]调经方
各四两)麝香(三钱)酒糊丸,每服七十丸,温酒淡盐汤任下。加味柴胡汤小柴胡汤加红花、牡丹皮《女科指掌》
《医灯续焰》:[卷三数脉主病第十九]附方胡(二钱)连翘(三钱)当归尾甘草(各一钱)生黄芩红花(少许)黄连鼠粘子(炒,各一钱)栝蒌根黄(各一钱
《女科撮要》:[卷上]附方并注桂赤芍药川山甲生地黄两头尖大黄白芷天麻(各五钱)红花(四钱)槐柳桃枝(各三钱)木鳖子(三十枚,去壳)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卷之二证治提纲]附∶证治赋榔、香附、枳壳;血病宜和血,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越鞠丸、木香流气饮开郁气之无形,蟠葱散、撞气阿
《类证治裁》:[卷之八经闭论治]附方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气郁的病因病机 5 气郁的症状 6 气郁的治疗 7 关于六郁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气郁的穴位 2 治疗气郁的方剂 3 治疗气郁的中成药 4 气郁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气郁 1 拼音
qì yù
2 英文参考depressed vital energ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qi depress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qi stagna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气郁(qi stagnation[1])为病证名[2]。六郁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中医药学名词》(2004):气郁是指气郁结而不得疏泄发散的病理变化[3]。
《中医药学名词》(2010):气郁是指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的郁病[1]。
4 气郁的病因病机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2]。
5 气郁的症状《丹溪心法·六郁》:“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
《证治汇补·郁证章》:“气郁,胸满胁痛,噫气腹胀。”
6 气郁的治疗治宜行气解郁[2]。《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一切气郁,总宜以化滞为主。”用气郁汤、木香调气散、七气汤、越鞠丸等方[2]。
若气郁生痰者,用温胆汤、半夏厚朴汤、上下分消导痰汤[2]。
若气郁化火者,用加味逍遥散等方[2]。
7 关于六郁六郁(six stagnation diseases[1])是指气郁、湿郁、痰郁、火郁、血郁、食郁六种郁病的合称[4][1]。《医学正传·郁证》:“夫所谓六郁者,气、湿、热、痰、血、食六者是也。”
8情绪如何影响到人体脏器?
比方说看见一头凶猛的老虎,我们会产生应激反应,当我们的眼睛看到老虎时,杏仁核会发出信号,传递到脑干、下丘脑区域。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告诉我们的各个器官,要做好激烈的战斗准备。我们的心脏在接到战斗指令时会加速心跳频率,加速供血。我们的呼吸系统,会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提高通气速率。抑制肠胃蠕动,抑制唾液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提高血液中的血糖等等一系列的反应,不过这些反应都是有副作用的,如果长期处于应激反应状态,那么就容易导致心慌心律不齐,而且由于抑制肠胃蠕动,还可能会患上胃病,这也反映出在日常生活中压力或者焦虑大的朋友们更容易患上胃病。
情绪为什么会影响身体脏器呢?
许多研究表明,人在悲痛或恐惧的时候,胃部粘膜会变白,胃酸分泌减少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而当情绪处在愤怒焦虑时,胃黏膜会充血,胃酸分泌增多,就容易导致胃溃疡。许多研究证明,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是健康的大敌,消化系统是对情绪反应最为敏感的器官,情绪与胃肠蠕动与消化的功能有很密切的联系。
调查研究发现,80%的头痛、99%的腹胀、75%的颈椎疼痛以及90%的疲劳都与过度的情绪变化相关。这说明情绪的不稳定会导致人体各个脏器的工作状态不稳定,从而使身体内分泌紊乱,破坏人体原有的机体平衡。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每当我们长时期处于情绪低落的时候,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就更容易患上感冒、口腔溃疡、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腹泻等疾病。
情绪为什么会影响身体脏器呢?
不同的情绪会带来不同的神经递质与激素,而这两种物质又会调节我们的各个器官,所以这两种物质就像是大脑的传令兵,当我们产生某种情绪时就会产生这些特定的激素与神经递质从而影响到我们的脏器。比如,当我们的情绪处在愉悦状态时,会促进多巴胺、血清素的分泌,而不良的情绪则会导致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皮质醇、儿茶酚胺等物质的异常分泌。所以保持情绪的稳定最为关键,愿大家每天都有好的情绪状态。
半夏泻心汤证的舌苔和温胆汤的舌苔怎么区别?这个问题不能随便往下提了,一问经常不好回答了,只能把舌苔多和不多这样分开来。有舌苔偏腻的时候,在腻的基础上再分,还有三仁汤。舌苔上不好区别的话,就在脏腑定位吧。
如果是越鞠丸证的话,我们要把它定在中焦上,定到中焦上见到舌苔腻或者厚腻,才想到越鞠丸证,这也设及到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是中焦的痞堵,从郁的角度来说,半夏泻心汤一般不把它辨到郁证上,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上不是绝对分开的,有杂合的地方,有交叉的地方,比如说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应该就是中焦的痞啊,堵啊,胀啊,痛啊。而温胆汤也可以见到舌苔偏腻,有时候,也可以见到中焦的见症,但是,它的主证应该是睡觉不好,而不是中焦的痞,胀,硬,痛。
而越鞠丸证一定是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是郁证吧,这个人不高兴吧,也就是情志方面的问题。这和小柴胡汤就好分了,小柴胡汤是在肝胆上。越鞠丸证也是情志的问题,它在肝胆上,但是它的病位是在中焦了。
舌苔腻,也有中焦的症状,而小柴胡汤证有肝胆相应的症状,并且,它的脉是弦的,但是,越鞠丸证很少见到脉弦。如果见到脉弦,越鞠丸证的可能性不多。小柴胡汤可以和越鞠丸合并用的,其实有很多方子都是可能合并用的,当鉴别不开的时候,有一些情况,我们没有能力去鉴别,还有就是两个方子合在一起了,我们想鉴别,鉴别不开。
在理论上,如果把每一张方剂梳理通的时候,可能在临床上辨别的时候或者在合用的时候,准确度会更高一点,但是,在临床上善用越鞠丸的医生真的很少。理解不了,不好用。从临床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在思考,有一部分越鞠丸证就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就能治了,或者用温胆汤加减就能治了。还是考虑的是中焦,因为温胆汤和半夏泻心汤用的机会太多了,对这个半夏泻心汤和温胆汤感觉比较好,而对越鞠丸的感觉不是太好,但是,这种感觉肯定有错误,需要自己进一步去留意。
有一位冯老师喜欢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但是,我们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者柴胡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去治疗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的是少阳,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在冯老的解读里面治疗的是厥阴。一个是治疗的少阳,一个是治疗的厥阴,阴阳不一样。
但是,我们用柴胡桂枝加龙骨牡蛎这个处方用得特别多,经常会把理中汤合进去,也会把平胃散合进去,有时也把二陈汤合进去,也会把温胆汤合进去,也许这么一合进去,就合出柴胡桂枝干姜汤来了,只是组合相对来说要大一些。
冯老用柴胡胡桂枝干姜汤始终要合当归芍药散,当我们不理解当归芍药散的时候,就不敢合用了,冯老始终在合用,很少单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当你问冯老为什么要合当归芍药散的时候,回答你是血虚。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舌苔不能少了,当归芍药散的舌苔不能多了,这是我们无法破解的东西。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其实就是关节痛,中医称为痹症,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痛风,这张痛风汤其实就是越鞠丸加减出来的。这个痛风汤主要是治疗久痹,应该是痹症杂合的时间长了,有痰,有郁,它与刚起病的风寒湿热痹不一样。
久痹,其他的医生治了半天,效果不好,就用这张痛风汤。
外感病,满脑子就是气机的升降出入,用什么药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这个大法,比如升清降浊,升降散里面没有用姜黄,大黄,用的是炒莱菔子,全栝蒌,其实何止是莱菔子,瓜蒌呢,经常会乱用药,脑子里想的就是气机的升降出入,只是用的药不一样了,其实还是升降散。赵绍琴老师的《临证400法》就是这样用药的,所以,我们很多都看不懂。觉得是破书。其实,越通俗的,越好接受的东西,越不是高档的;越高档的东西,我们会越觉得没用。
我们总是说要把中医通俗化,要把中医古籍如何如何,但是,我们不能以降低我们的高度为代价来普及。其实升降散里面,赵老也经常用,柴胡,黄芩,川楝子,水红花子,僵蚕,蝉衣,羌活,大黄,小剂量的一克大黄,赵老用一克的大黄做什么?是用那个升降的感觉,觉得这个病人不应该用大黄,为了降,加了一克大黄。高老师就不用那一克大黄,就用莱菔子,瓜蒌,也是挺好的。但是,老先生脑子里想的就是流畅气机。
六郁简介
本文2023-10-02 21:32: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0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