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神刑天的故事
刑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和黄帝争位。
刑天在神话中为炎帝文臣,酷爱音乐,为炎帝祝寿时创作《扶犁曲》、《丰年词》等诗曲
刑天使用的武器是戚,是一种巨斧;还有一块青铜方盾,古代称为干。刑天左手握着青铜方盾,右手拿着大斧,直杀到黄帝的宫前。
自炎帝被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之后,刑天便跟随在炎帝身边,定居在南方。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却被黄帝铲平,因而身首异处,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着利斧,杀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门外,指名要与黄帝单挑独斗。
黄帝见刑天杀过来,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从宫内杀到宫外,直杀到常羊山旁。刑天招架不及,头颅被斩落下来。落到地上的刑天之头,顺坡向常羊山脚下滚去。被斩首的刑天蹲下身子,想找回自己的头颅。
黄帝为免刑天复活,于是把他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刑天没了头颅依然站着,右手拿斧,左手持盾,向着天空胡乱挥舞。陷入黑暗的刑天暴怒,以两个乳头当做眼睛,张开肚脐做嘴,继续与黄帝搏斗。
看着无头刑天还在愤怒地挥舞盾斧,黄帝看到刑天如此凶悍,心中升起敬畏之情,便放弃了战斗。那断头的刑天,至今还在常羊山的附近,挥舞着手里的武器。
这是刑天舞干戚的故事。
扩展资料:
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刑天为一人形符号,为氏族部落的象征图腾。刑天原本是华夏族无名神祇,被断首后才被称作“形天”。在《山海经》的原本记戴,称作“形天”,而“刑天”之得名,相信为陶渊明所改。
根据《太平御览》引用《陶靖节集读山海经诗》,“刑天”意为“形体夭残”,但可能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
千年以来,文人们皆争辩陶渊明用“刑天”或“形夭”,北宋时曾纮表示“刑天舞干戚”才是正确,但南宋时的周必大则提出反驳,认为“刑天舞干戚”用在诗词上逻辑不通,故“形夭无千岁”才是正确。
然而到了清代,陶澍则倾向曾纮之说,其后鲁迅及郭沫若认为“形夭”及“形天”则达不到此意,故用“刑天。
-刑天
刑天,是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人物,手使一柄巨斧和盾牌,身强力壮,体型巨大的上古巨人,炎帝手下大将,和黄帝争位,被斩去头颅,失了首级后,以双乳为眼,肚脐为口,再战黄帝。
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 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相关信息
刑天左手握着青铜方盾,右手拿着大斧,直杀到黄帝的宫前。黄帝见刑天杀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庭杀到凡间,直杀到常羊山旁。
黄帝久经沙场,经验老到。他趁刑天不防,挥剑向刑天的脖子砍去。刑天招架不及,头颅被斩落下来。落到地上的刑天之头,顺坡向常羊山脚下滚去。被斩首的刑天蹲下身子,想找回自己的头颅。由于失去眼睛,他没有看见自己的头就在他身处的常羊山脚下。
兴田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著名人物,人们对兴田的认识更多地来源于山海经等古籍。兴田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甚至敢于和黄帝争夺席位。但最终,兴田被天帝征服了。神话故事中的兴田和炎帝是什么关系?
谁是古代神话的兴田
兴田,又称兴田和天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山海经·海外西经:兴田与帝争神,帝破头葬长阳山。这是为了喝牛奶,用肚脐当嘴,跳舞。也就是说,天兴被黄帝打败了,他的头被砍掉了。失去理智的星田,用两个乳头做眼睛,肚脐做嘴巴,继续用武器战斗。
据传说,古代汉族神话说,兴田和齐跳舞,兴田是一个不知名的巨人。在与黄帝的大战中,他的头被黄帝砍掉了。这叫幸福。兴田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天,顶;惩罚,屠杀也。天堂是天上的皇帝,而幸福意味着发誓要杀死天上的皇帝来复仇。另一个人说,惩罚意味着削减和削减;天堂是第一个,也就是第一个意思,也就是说,他将被砍头报仇。
古代神话的兴田与炎帝是什么关系?
炎帝在位时,兴田是他的大臣之一,所以他英勇无畏。他喜欢唱歌,写诗,创作布某等。,赞美人民的幸福生活。
炎帝被黄帝推翻后,炎帝不得不在南方忍辱负重。他的儿子和一些手下不相信。蚩尤攻打黄帝时,兴田想去,炎帝尽力阻止。蚩尤被黄帝杀死后,兴田变得更加愤怒,秘密地离开去和黄帝竞争。
在神话的故事中,星田是一个勇敢的代表。作为炎帝的大臣,他非常忠诚。看到炎帝被黄帝推翻,兴田想为炎帝赢回来。然而,炎帝阻止了他,兴田不情愿地忍受着。从这里可以看出,除了君臣关系之外,兴田一直对炎帝相当忠诚。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又称形天。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因此 ,刑天常被后人称颂为不屈的英雄。东晋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咏此事,借寓抱负。
神话传说——刑天舞干戚 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和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刑天”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颠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复仇。(另有一说认为,刑是割,刈的意思;天是首,即头的意思)
当炎帝还是统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音乐,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后来炎帝被黄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小小一名天帝.虽然炎帝忍气吞声,不敢和黄帝抗争,但他的子孙和手下却不服气。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离开南方天廷,径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黄帝争个高低。
刑天左手握着长方形的盾牌,右手拿着一柄闪光的大斧,一路过关斩将,砍开重重天门,直杀到黄帝的宫前。黄帝正带领众大臣在宫中观赏仙女们的轻歌曼舞,猛见刑天挥舞盾斧杀将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剑刺斧劈,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庭杀到凡间,直杀到常羊山旁。
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远,便是黄帝诞生地轩辕国。轩辕国的人个个人脸蛇身,尾巴缠绕在头顶上。两个仇人都到了自己的故土,因而战斗格外激烈。刑天想,世界本是炎帝的,现在被你窃取了,我一定要夺回来。黄帝想,现在普天下邦安民乐,我轩辕子孙昌盛,岂容他人染指。于是各人都使出浑身力量,恨不得能将对方一下杀死。
黄帝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又有九天玄女传授的兵法,便比刑天多些心眼,觑(qu)个破绽,一剑向刑天的颈脖砍去,只听“咔嚓”一声,刑天的那颗像小山一样的巨大头颅,便从颈脖上滚落下来,落在常羊山脚下。
刑天一摸颈脖上没有了头颅,顿时惊慌起来,忙把斧头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上乱摸乱抓。他要寻找到他那颗不屈的头颅,安在颈脖上再和黄帝大战一番。他摸呀摸呀,周围的大小山谷被他摸了个遍,参天的大树,突出的岩石,在他右手的触摸下,都折断了,崩塌了,还是没有找到那颗头颅。他只顾向远处摸去,却没想到头颅就在离他不远的山脚下。
黄帝怕刑天真的摸到头颅,恢复原身又来和他作对,连忙举起手中的宝剑向常羊山用力一劈,随着“轰隆隆”“哗啦啦”的巨响,常羊山被劈为两半,刑天的巨大头颅骨碌碌地落入山中,两山又合而为一,把刑天的头颅深深地埋葬起来。
听到这异样的响声,感觉到周围异样的变动,刑天停止摸索头颅。他知道狠毒的黄帝已把他的头颅埋葬了,他将永远身首异处。他呆呆地立在那里,就像是—座黑沉沉的大山。想象着黄帝那洋洋得意的样子,想象着自己的心愿未能达到。他愤怒极了。他不甘心就这样败在黄帝手下。突然,他一只手拿着盾牌,一只手举起大斧,向着天空乱劈乱舞,继续和眼前看不见的敌人拼死搏斗起来。
这种景象是多么壮观啊!失去头的刑天,赤裸着他的上身,似是把他的两乳当作眼,把他的肚脐当作口,他的身躯就是他的头颅。那两乳的“眼”似在喷射出愤怒的火焰,那圆圆的脐上,似在发出仇恨的咒骂,那身躯的头颅如山一样坚实稳固,那两手拿着的斧和盾,挥舞得是那样的有力。
看着无头刑天还在愤怒地挥舞盾斧,黄帝心里一阵颤栗,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他不敢再对刑天下毒手,悄悄地溜回天庭去。
那断头的刑天,至今还在常羊山的附近,挥舞着手里的武器呢。
几千年后,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写诗赞颂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赞扬刑天虽然失败,仍然战斗不已的精神。诗中的“干”就是盾,“戚”就是斧的意思。刑天,象征着一种精神:永不妥协!
殷郊不是刑天,在小说《封神演义》中,殷郊是殷商大太子,纣王长子,殷洪之兄,姜王后所生,受妲己迫害,为广成子所救并拜师,阐教三代弟子之一,在九仙山桃源洞修行多年,练就一身本领,为道教正神。而刑天是一人形符号,为氏族部落的象征图腾。所以,殷郊不是刑天。
1 刑天的故事
神话传说——刑天舞干戚
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和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刑天”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颠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复仇。
当炎帝还是统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音乐,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后来炎帝被黄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小小一名天帝虽然炎帝忍气吞声,不敢和黄帝抗争,但他的子孙和手下却不服气。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离开南方天廷,径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黄帝争个高低。
刑天左手握着长方形的盾牌,右手拿着一柄闪光的大斧,一路过关斩将,砍开重重天门,直杀到黄帝的宫前。黄帝正带领众大臣在宫中观赏仙女们的轻歌曼舞,猛见刑天挥舞盾斧杀将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剑刺斧劈,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庭杀到凡间,直杀到常羊山旁。
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远,便是黄帝诞生地轩辕国。轩辕国的人个个人脸蛇身,尾巴缠绕在头顶上。两个仇人都到了自己的故土,因而战斗格外激烈。刑天想,世界本是炎帝的,现在被你窃取了,我一定要夺回来。黄帝想,现在普天下邦安民乐,我轩辕子孙昌盛,岂容他人染指。于是各人都使出浑身力量,恨不得能将对方一下杀死。
黄帝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又有九天玄女传授的兵法,便比刑天多些心眼,觑(qu)个破绽,一剑向刑天的颈脖砍去,只听“咔嚓”一声,刑天的那颗像小山一样的巨大头颅,便从颈脖上滚落下来,落在常羊山脚下。
刑天一摸颈脖上没有了头颅,顿时惊慌起来,忙把斧头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上乱摸乱抓。他要寻找到他那颗不屈的头颅,安在颈脖上再和黄帝大战一番。他摸呀摸呀,周围的大小山谷被他摸了个遍,参天的大树,突出的岩石,在他右手的触摸下,都折断了,崩塌了,还是没有找到那颗头颅。他只顾向远处摸去,却没想到头颅就在离他不远的山脚下。
黄帝怕刑天真的摸到
2 刑天的故事干戚之舞,猛志常在。胸腹代首,天刑何有于我哉——刑天
刑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之一。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至此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干,盾牌(风神盾);戚,大斧。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败,他一人手执利斧和盾牌,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亲自披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两个 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东晋诗人陶除陶渊读到此,深受感动,做诗感叹:“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刑天,象征着一种精神:永不妥协!
3 说说刑天的故事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刑天与黄帝争位、厮杀,最后被黄帝砍断了头,把他葬在常羊山麓。
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志。他以 为目,以肚脐为口,操盾牌、大斧继续挥舞,与黄帝再决雌雄 刑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之一。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至此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干,盾牌(风神盾);戚,大斧。
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败,他一人手执利斧和盾牌,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
黄帝亲自披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
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两个 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
东晋诗人陶除陶渊读到此,深受感动,做诗感叹:“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刑天,象征着一种精神:永不妥协! 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和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
“刑天”就是“砍头”的意思。 当炎帝还是统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他生平酷爱音乐,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山海经中的刑天 后炎奋被黄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小小一名天帝吊然炎忍气吞声,不敢和黄帝抗争,但他的子孙和手下却不服气。
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离开南方天廷,径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黄帝争个高低。
刑天左手握着长方形的盾牌,右手拿着一柄闪光的大斧,一路过关斩将,砍开重重天门,直杀到黄帝的宫前。黄帝正带领众大臣在宫中观赏仙女们的轻歌曼舞,猛见刑天挥舞盾斧杀将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
两人剑刺斧劈,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廷杀到凡间问,直杀到常羊山旁。 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远,便是黄帝诞生地轩辕国。
轩辕国的人个个人脸蛇身,尾巴缠绕在头顶上。两个仇人都到了自己的故土,因而战斗格外激烈。
刑天想,世界本是炎帝的,现在被你窃取了,我一定要夺回来。黄帝想,现在普天于邦安民乐,我轩辕子孙昌盛,岂容他人染指。
于是各人都使出挥身力量,恨不得能将对方一下杀死。 漫画中的刑天 黄帝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又有九天玄女传授的兵法,便比刑天多些心眼,觑(qu)个破绽,一剑向刑天的颈脖砍去,只听“咔嚓”一声,刑天的那颗像小山一样的巨大头颅,便从颈脖上滚落下来,落在常羊山脚下。
刑天一模颈脖上没有了头颅,顿时惊慌起来,忙把斧头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上乱摸乱抓。他要寻找到他那颗不屈的头颅,安在颈脖上再和黄帝大战一番。
他摸呀摸呀,周围的大小山谷被他模了个遍,参天的大树,突死的岩石,在他右手的触摸下,都折断了,崩塌了,还是没有找到那颗头颅。他只顾向远处摸去,却没想到头颅就在离他不远的山脚下。
黄帝怕刑天真的模到头颅,恢复原身又来和他作对,连忙举起手中的宝剑向常羊山用力一劈,随着“轰隆隆”“哗啦啦”的巨响,常羊山被劈为两半,刑天的巨大头颅骨碌碌地落入山中,两山又合而为一,把刑天的头领深深地埋葬起来。 听到这异样的响声,感觉到周围异样的变动,刑天停止摸索头颅。
他知道狠毒的黄帝已把它的头颅埋葬了,他将永远身首异处。他呆呆地立在那里,就像是—座黑沉沉的大山。
想象着黄帝那洋洋得意的样子,想象着自己的心愿未能达到。他愤怒极了。
他不甘心就这样败在黄帝手下。突然,他一只手拿着盾牌,一只手举起大斧,向着天空乱劈乱舞,继续和眼前看不见的敌人拼死搏斗起来。
传说中的黄帝 这种景象是多么壮观啊!失去头的刑天, 着他的上身,似是把他的两乳当作眼,把他的肚脐当作口,他的身躯就是他的头颅。那两乳的“眼”似在喷射出愤怒的火焰,那圆圆的脐上,似在发出仇恨的咒骂,那身躯的头颅如山一样坚实稳固,那两手拿着的斧和盾,挥舞得是那样的有力。
看着无头刑天还在愤怒地挥舞盾斧,黄帝心里一阵颤栗,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他不敢再对刑天下毒手,悄悄地溜回天廷去。
那断头的刑天,至今还在常羊山的附近,挥舞着手里的武器呢。 几千年后,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写诗赞颂说:“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赞扬刑天虽道失败,仍然战斗不已的精神。
诗中的“干”就是盾,“戚”就是斧的意思。
参考资料:
刑天挥舞着盾牌与大斧
原文:《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译文
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
赏析
本诗原为《读〈山海经〉》诗的第十首,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
陶渊明对工业东晋的灭亡十分惋惜,对恭帝被弑痛心疾首。他不仅引用历史故事,抨击刘裕代晋,而且利用古代神话传说,表示了自己的不平和反抗情绪。
诗的前半部分,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精卫是炎帝少女死后化为的精灵,虽然身小力薄,却常西山之木以填于东海。“微木”与“沧海”是一组多么强烈悬殊的对比,以微木填海何时方可填平?一如愚公一担一石之移山。但诗人歌颂的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靡它的决心,只要有这种精神与决心终有成功胜利的一天!“刑天舞干戚”讲的是刑天操斧执盾不甘失败的故事。刑天被天帝断首,仍然挥舞牌,刚毅的精神长留不衰。“猛志固常在”中的这个“固”字点明刑天的“猛志”本为其生来所固有而永不衰竭,无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诗人在“精卫”与刑天身上看到他们这种共有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从而加以赞颂讴歌,就隐含着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策自励。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赞扬这两个英雄顽强的斗志。尽管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行动,寄托了自己的悲愤。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前二句写“精卫”与“刑天”如此刚毅的缘由。“同物”、“化去”即物化之意。“物化”一般指死生变化而言。生与死不过是不同形式的“物化”,死只不过是生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女娲变成精卫,刑天变成乳目脐口的怪神,都是由此物化为彼物,其精神不死,故而无论衔微木填海,或舞干戚向敌,都能无虑而不悔。诗人在此以“物化”的哲学观点激励自己无虑不悔的斗争意志。最后二句是诗人思想情感又一次跌宕:表面上是感叹精卫与刑天徒然存在着昔日猛志,但如愿以偿的时机岂能等到?实际上是诗人慨叹理想的无法实现。前人认为此二句是诗人的自白之语。
由于家庭出身的影响,陶渊明和已死去的晋朝,感情上有割不断的万缕千丝。刘裕上台后诛杀异己,的行为更使他不满于刘宋政权。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刘裕及他建立的新政在历史上起的积极作用。这正是诗人的局限。但他反对刘裕代晋和憎恶时代黑暗、政治残酷是紧紧相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刘宋政权,也是批判腐朽的东晋社会的继续。
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风格和情调与以上所选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诗人托物寄兴、精练含蓄,说理议论自然妥帖的特点。
5 刑天的故事是什么刑天,原本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为后来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做“刑天”。刑天就是砍了头的意思。
刑天是炎帝神农氏的族人,是个多才多艺的臣子。他生平酷爱音乐,创作了很多的乐曲,炎帝还在的时候,他替炎帝作过一只曲子,叫做《扶犁》,除此之外,还有《丰年》,这些都是歌颂神农的农业生产,歌颂在炎帝神农的统治下人们所过的幸福生活。其实,刑天更是一员英勇善战的猛将,对炎帝忠心耿耿,自从炎帝被打败之后就一直伴随着炎帝。
后来,蚩尤首先举兵反抗黄帝,并且也极力邀请刑天参加。刑天当然完全赞同蚩尤,心中也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要帮助炎帝把中央天帝的位置夺取过来。于是,他到仁爱的炎帝面前去请求,想同蚩尤一起去攻打黄帝。柔弱和委曲求全的炎帝制止了他。后来,蚩尤在跟黄帝作战中打败,还被黄帝被杀死。此时的刑天,就再也按奈不住了,他决定避开炎帝,单独采取行动,决心与黄帝决一死战。
他悄悄绕过炎帝,左手拿着盾牌,右手握着一柄巨大的斧子,一路势不可挡,一直杀到黄帝的宫门前。黄帝的儿子颛顼派遣好几员大将出战,都被刑天杀败,颛顼无法,只得紧闭城门,坚守不出,并忙忙遣派人去报告黄帝。
黄帝听说刑天已经杀到了自己的宫门,怒发冲冠,一下就从宝座上跳了起来,提着一口宝剑,出来迎战刑天。
刑天见黄帝亲自出来应战,二话没说,怒目圆睁,便如恶狼扑羊般向黄帝冲杀过来。一把利斧照着黄帝头顶一阵乱劈乱砍。黄帝深知刑天有勇无谋,只有一时之猛,这次只是仗气来拼命的。因而不跟他硬拼,自己首先应该沉住气,稳重一点,以静制动,等到刑天怒火郁结,招法失去了套路,无心戒备时,自己便能瞅准空档,给刑天致命一击,进而取胜。
于是,黄帝成竹在胸,跟刑天作战时不紧不慢,只是防守并不进攻。就这样,尽量激起他的怒火。刑天斧子锋利力气又大,斧斧都不离黄帝的脑袋顶门,可是因为黄帝防守很严密,怎么也伤不到黄帝一根毫毛。
这样一直拼杀,两人腾云驾雾,从天上打到地上,又从地上打到天上;从西南打到中原,又从中原打到东南,杀声震天,飞砂走石,烟尘遍地。不知不觉,两人打到了炎帝出生地的常羊山旁边。刑天因为总是不能取胜,心里很着急,出战时的一腔怒气全部郁结在丹田,不能发泄,胸膛都快憋得爆炸了。他的大斧头挥舞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钢牙咬得咯咯作响,附近的山河也被他劈得粉碎。刑天越是急,黄帝也就越是不慌不忙。
冷不防,黄帝瞅了个空,虚晃一剑,转身假装逃走,刑天以为能得胜,步步进逼,根本就忘记了防守。猛然间,只见黄帝一个翻身,青亮的剑光一闪,向猝不及防的刑天的脖颈抹去,一道血光喷射,轰然间,刑天如山般大的头颅掉到了地上,滚到了常羊山的山脚下。
刑天虽没有了头颅,但并没有死,只是心里很发慌,忙将斧子移到左手一并拿着,蹲下身子,在地上来回摸着寻找自己的头颅。因为他很急,很匆忙,右手胡乱地挥动,把那参天的大树都给触折了,那巨大的石头也被他捏得粉碎。整个常羊山周围,烟尘弥漫,木石横飞。
黄帝见到如此情景,恐怕刑天就要摸着头颅安上了,急忙挥起宝剑,向常羊山奋力劈去,只听见震天的巨响,常羊山被黄帝一分为二,从中间裂开了一条很宽的缝隙。刑天的头颅一骨碌就滚进这条缝隙里面去了。只听见“喀嚓”
一声巨响,黑沉沉的常羊山又合二为一,把刑天的头颅埋在山底下。
正蹲在地上摸索头颅的刑天,知道自己的头颅被埋进了常羊山,常羊山本是他本族居住的地方,这样,他的头颅就再也不可能出来了。
虽然他的头颅被埋葬,身首异处,但是他还是不甘心失败。突然间立起身来,左手握盾,右手持斧,用两个 作眼睛,用肚脐眼当嘴巴,向着黄帝这边猛劈狠砍。
黄帝看到刑天如此的刚勇不屈,心中暗暗叹服,下令女祭、女戚两个女巫,在刑天尸体的北边,容酒四升,用犀牛角盛着,同时捧上满满的祭品,向刑天的亡魂祭奠。到这时,刑天这才得以安宁。
6 有没有人能给我一个关于刑天的故事的白话文翻译啊刑天 刑天:“上古十大魔神”之一 干戚之舞,猛志常在。
胸腹代首,天刑何有于我哉――刑天 《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刑天与黄帝争位、厮杀,最后被黄帝砍断了头,把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志。
他以 为目,以肚脐为口,操盾牌、大斧继续挥舞,与黄帝再决雌雄刑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之一。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至此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干,盾牌(风神盾);戚,大斧。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
但刑天不甘心失败,他一人手执利斧和盾牌,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亲自披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
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
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两个 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东晋诗人陶除陶渊读到此,深受感动,做诗感叹:“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刑天,象征着一种精神:永不妥协! 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和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刑天”就是“砍头”的意思。
当炎帝还是统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音乐,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山海经中的刑天 后炎奋被黄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小小一名天帝吊然炎忍气吞声,不敢和黄帝抗争,但他的子孙和手下却不服气。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
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离开南方天廷,径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黄帝争个高低。 刑天左手握着长方形的盾牌,右手拿着一柄闪光的大斧,一路过关斩将,砍开重重天门,直杀到黄帝的宫前。
黄帝正带领众大臣在宫中观赏仙女们的轻歌曼舞,猛见刑天挥舞盾斧杀将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剑刺斧劈,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廷杀到凡间问,直杀到常羊山旁。
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远,便是黄帝诞生地轩辕国。轩辕国的人个个人脸蛇身,尾巴缠绕在头顶上。
两个仇人都到了自己的故土,因而战斗格外激烈。刑天想,世界本是炎帝的,现在被你窃取了,我一定要夺回来。
黄帝想,现在普天于邦安民乐,我轩辕子孙昌盛,岂容他人染指。于是各人都使出挥身力量,恨不得能将对方一下杀死。
漫画中的刑天 黄帝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又有九天玄女传授的兵法,便比刑天多些心眼,觑(qu)个破绽,一剑向刑天的颈脖砍去,只听“咔嚓”一声,刑天的那颗像小山一样的巨大头颅,便从颈脖上滚落下来,落在常羊山脚下。 刑天一模颈脖上没有了头颅,顿时惊慌起来,忙把斧头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上乱摸乱抓。
他要寻找到他那颗不屈的头颅,安在颈脖上再和黄帝大战一番。他摸呀摸呀,周围的大小山谷被他模了个遍,参天的大树,突死的岩石,在他右手的触摸下,都折断了,崩塌了,还是没有找到那颗头颅。
他只顾向远处摸去,却没想到头颅就在离他不远的山脚下。 黄帝怕刑天真的模到头颅,恢复原身又来和他作对,连忙举起手中的宝剑向常羊山用力一劈,随着“轰隆隆”“哗啦啦”的巨响,常羊山被劈为两半,刑天的巨大头颅骨碌碌地落入山中,两山又合而为一,把刑天的头领深深地埋葬起来。
听到这异样的响声,感觉到周围异样的变动,刑天停止摸索头颅。他知道狠毒的黄帝已把它的头颅埋葬了,他将永远身首异处。
他呆呆地立在那里,就像是—座黑沉沉的大山。想象着黄帝那洋洋得意的样子,想象着自己的心愿未能达到。
他愤怒极了。他不甘心就这样败在黄帝手下。
突然,他一只手拿着盾牌,一只手举起大斧,向着天空乱劈乱舞,继续和眼前看不见的敌人拼死搏斗起来。 传说中的黄帝 这种景象是多么壮观啊!失去头的刑天, 着他的上身,似是把他的两乳当作眼,把他的肚脐当作口,他的身躯就是他的头颅。
那两乳的“眼”似在喷射出愤怒的火焰,那圆圆的脐上,似在发出仇恨的咒骂,那身躯的头颅如山一样坚实稳固,那两手拿着的斧和盾,挥舞得是那样的有力。 看着无头刑天还在愤怒地挥舞盾斧,黄帝心里一阵颤栗,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
他不敢再对刑天下毒手,悄悄地溜回天廷去。 那断头的刑天,至今还在常羊山的附近,挥舞着手里的武器呢。
几千年后,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写诗赞颂说:“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赞扬刑天虽道失败,仍然战斗不已的精神。诗中的“干”就是盾,“戚”就是斧的意思。
有:/view/68976ss=B0A63BCD6F7EB8B46AE15249213826CB3CFC4D26。
7 刑天断首文言文赏析《山海经校注》云:“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赏析
刑天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之后,刑天便跟随在炎帝身边,定居在南方。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却被黄帝铲平,因而身首异处,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着利斧,杀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门外,指名要与黄帝单挑独斗。最后刑天不敌,被黄帝斩去头颅。而没了头的刑天并没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并把胸前的两个 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为没了头颅,所以他只能永远的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永远的战斗。而在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中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来赞颂刑天的精神。
神话传说——刑天舞干戚
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和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刑天”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颠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复仇。
当炎帝还是统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音乐,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后来炎帝被黄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小小一名天帝.虽然炎帝忍气吞声,不敢和黄帝抗争,但他的子孙和手下却不服气。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离开南方天廷,径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黄帝争个高低。
刑天左手握着长方形的盾牌,右手拿着一柄闪光的大斧,一路过关斩将,砍开重重天门,直杀到黄帝的宫前。黄帝正带领众大臣在宫中观赏仙女们的轻歌曼舞,猛见刑天挥舞盾斧杀将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剑刺斧劈,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庭杀到凡间,直杀到常羊山旁。
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远,便是黄帝诞生地轩辕国。轩辕国的人个个人脸蛇身,尾巴缠绕在头顶上。两个仇人都到了自己的故土,因而战斗格外激烈。刑天想,世界本是炎帝的,现在被你窃取了,我一定要夺回来。黄帝想,现在普天下邦安民乐,我轩辕子孙昌盛,岂容他人染指。于是各人都使出浑身力量,恨不得能将对方一下杀死。
黄帝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又有九天玄女传授的兵法,便比刑天多些心眼,觑(qu)个破绽,一剑向刑天的颈脖砍去,只听“咔嚓”一声,刑天的那颗像小山一样的巨大头颅,便从颈脖上滚落下来,落在常羊山脚下。
刑天一摸颈脖上没有了头颅,顿时惊慌起来,忙把斧头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上乱摸乱抓。他要寻找到他那颗不屈的头颅,安在颈脖上再和黄帝大战一番。他摸呀摸呀,周围的大小山谷被他摸了个遍,参天的大树,突出的岩石,在他右手的触摸下,都折断了,崩塌了,还是没有找到那颗头颅。他只顾向远处摸去,却没想到头颅就在离他不远的山脚下。
黄帝怕刑天真的摸到
刑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之一,是炎帝手下一员大将,与黄帝大战时,被砍掉脑袋,因此称为“刑天”,意为“形体夭残”。其记载于《山海经·海外西经》中,真实性学界一直有所争议,原本可能是华夏族无名神祇。 据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刑天为一人形符号,为氏族部落的象征图腾。在《山海经》的原本记载,称作“形天”,而“刑天”之得名,为陶渊明所改,其诗中“刑天舞干戚”一词,可能因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
古籍记载
山海经载
《山海经·海外西经·形天与帝争神》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1]
译文形天即刑天,刑天和黄帝在这里争夺神位,黄帝砍断了他的头,并把他葬在常羊山。刑天竟然用两乳为双目,用肚脐作口,操持干戚来舞动。
评曰:常羊山从此阴云郁结,碧天不开,还时时听见闷雷在山谷中轰鸣回响。据说那是失败的英雄刑天,一直不心甘,不停地挥舞武器,在与敌人作战。
宋·邢凯《坦斋通编》引段成式《杂俎》:“天山有兽,名刑天。黄帝时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曰:‘吾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而舞不止。”
诗人记载
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句中写道: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关于战神刑天的故事
本文2023-10-02 22:03: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0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