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笔下记录了怎样一件,发生在扬州的怪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2收藏

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笔下记录了怎样一件,发生在扬州的怪事?,第1张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过很多的给后世留下深刻影响的著作。正因为有着我国古代人的智慧结晶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孔子的《论语》所讲述的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到了现在我们还在用,《九章算术》这本书则是我国历史上乃至国际史上第一部著作。宋朝是我国科技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在这一朝代里涌现出来很多的人物。沈括是宋朝的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他对我国的科技有着很大的贡献。

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一书中所记载了天文,生物,数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这本书被称为中国科技的里程碑。从古至今有不少的学者对这本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这本书中记载了一件怪事,在现代人眼里的怪事其实就是UFO的目击案。这件事在当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所记载的内容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翻阅宋朝的其他的文献,我们都会发现有这些事情。而且作者也强调这不是他自己虚拟的,而是真实发生,有很多人看见的。这一个大的UFO在宋朝扬州停留了很长时间。在《梦溪笔谈》第21章中详细的介绍了这个大的UFO的外形。这对我国研究UFO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书中还记录到这个UFO在宋朝降落很久上,并且在三个湖水中都曾停留过,就好像是在调查水中生物。

由此可以看到,外星生物从来都没有停下探索地球的活动。沈括的《梦溪笔谈》更是给我提供了外星人降落的时间。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神奇的自然界都会发生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这些事情很多都被史书记载,这不,秦始皇时期,就发生了三件被史书记载,却又无法理解的事,这可正儿八经写在《史记》及《资治通鉴》中的,并不是野史杜撰的。《史记》还记载了刘邦是他母亲和龙在梦中怀上的孩子呢,还记载了刘邦所到之处,头顶上有一片云彩,所以刘邦无论逃到哪里,吕后都能第一时间找到刘邦,对于这些事,也别在意,史书也有胡说八道的时候。

秦始皇时期发生的三件异事就是:第一件事:天象异常秦始皇时期发生一件天象异常的现象,古人一直就是非常重视天象的,常常以天象为依据,进行一些别开生面的大事件,天象在古代是一门学问,而且是政府垄断的学问,政府因此还设置了专门的官职来研究天象。

当时发生的事就是:荧惑守心。荧惑就是火星的意思,又叫赤星,在古代叫荧惑;守心就是留在心宿的意思,心宿是古代天文学术语,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太阳、月亮、星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称为二十八星宿,心宿就是28星宿之一。心宿属于28星宿之一的东方苍龙七宿之一,七宿有:角、亢、氐、房、心、尾、箕,其中的心就是心宿。

荧惑守心通俗的讲就是:火星运行到28星宿之一的心宿这个区域,心宿是一个人为划分的天文区域,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天蝎座与豺狼座附近。当这一天象发生时,马上就有天文学官员报告给秦始皇,这事在今天看来也就非常普通,因为今天的科学已经能够解释荧惑守心这一天文现象,但在秦始皇时期,哪里懂?

千万别小看当时的天文学,在古代也就是天文学和神学、占卜学的组合,古人非常重视天象,一旦有异常天象,就会相信发生某种事件,有好的天象,也有不好的天象,而这个荧惑守心就属于不好的天象,因此秦始皇忧心仲仲。天象在古人心中是神圣而神秘的,比如说周朝的王也叫天子,天子就是天的儿子,古代的最高统治者都是天的儿子,由此可见古人对天有多么尊重,秦始皇时期也是一样,荧惑守心这事的发生,在当时就暗示着要发生不好的事情。

不过我们现在看这事,很正常,没什么不大了,只不过就是一件异常的天象而已,而且我们现在也能科学的解释,所以这事不奇怪。第二件事:陨石坠落在”荧惑守心“之后,又发生了一件怪事,就是陨石坠落,这事被记载在史记中,说是有陨石坠落到东郡这个地方,并且陨石上还刻有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意思就是说秦始皇会死,而且天下将会被分割。东郡这个地方就是今天河南省的濮阳市,在今河南省东北部、山东省西部、以及河北省南部的交界地带,东郡原来是魏国的地盘,魏国被秦国灭亡后,秦在魏地设置了东郡。东郡这个地方远离秦朝中央地区,这里又是原六国故地,因此有人恨秦始皇也很正常。

这个陨石坠落事件,明显就是有反秦之人利用异常天象,在陨石上刻字诅咒秦始皇,是一件以舆论造反的事件,暗示着秦始皇统治下的暗流涌动。事实上,在秦始皇统治的晚期,天下已经不安稳了,由于秦始皇的统治过于严苛,改革过于激进,不久剥夺了原六国贵族的权力,而且也打击了天下儒家的势力,引来了一片暗地里的反对之声音。

事实上,刘邦的造反就在秦始皇还没有去世的时候,就亡命芒砀山了,史书还记载了秦始皇知道东南有天子之气,刘邦敢背叛秦朝,绝对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只是因为刘邦成功了,因此被记载得比较详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估计像刘邦这样背叛秦朝而亡命天涯的,大有人在。于是有人就借陨石事件诅咒秦始皇,秦始皇在世时,这些人不敢反,如果能诅咒死秦始皇,这些人一定会跳出来造反,因此这是一件人为利用天象的造反事件。而秦始皇的处理方法就是杀光了住在陨石附近的村民。

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陈胜、吴广就开始了大泽乡起义,拉开了秦末时期大规模农民造反的序幕,这绝对不是胡亥引起的,而就是秦始皇时期遗留的各种问题引起的造反。第三件事:玉玺索命这事发生在秦始皇去世的前一年,有一位朝廷派到东方的使者名字叫郑容,在完成任务后,往秦都咸阳赶路时,走到华阴平舒道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华阴县,有一个人拦住了使者,拿出一块玉壁,交给使者,并对使者说了一句话:为吾遗滈池君,今年祖龙死。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请代我交给滈池君,今年始皇帝会死。滈池君相传是水神的名字,相传滈池君也是周武王的代称,武王伐商纣众所周知,使者的话中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有人要起兵讨伐秦始皇,而且秦始皇会在今年去世。使者听了这个话感觉很奇怪,正要问话,这个人将玉璧交到使者手中立即就不见了,使者回到咸阳后,将这件事上报朝廷,同时也将玉璧上交,后来经过有关部门的签定,这块玉璧是8年前秦始皇在洞庭湖祭祀时,掉入湖中的。

也有人说这块玉璧就是当年的传国玉玺,当年秦始皇在洞庭湖祭祀时突然风雨大作,船差一点就要倾倒了,秦始皇情急之下将传国玉玺丢入湖中,风雨立即停止。要知道洞庭湖的水深至少有四五十米深,就算是今天最深处也有36米,在当时的秦朝,是没有条件能将玉璧打捞上来的,这块玉璧很有可能是一块高仿玉璧,而且是人为精心设计的圈套,并且还暗示着秦朝内部也有人参与。

因为玉璧是秦始皇近身之物,一般人是不可能知道形状和细节的,只有秦始皇身边人才知道,这个最可能的人就是赵高,既掌管玉玺,又是秦始皇身边最亲近的人,同时还非常恨秦始皇。但当时的秦始皇不知道啊,古人也很迷信,一发生这事,秦始皇就找人占卜,卦象显示”游徙吉“,意思就是巡游和迁移比较吉利,于是秦始皇就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开始了第五次巡游,终于死在路上。

在巡游之前,秦始皇将北河榆中三万家迁移,以躲避玉璧之不详,但最终没有躲过,秦始皇死在公元前210年。其实三件事是有联系的,除了第一件是纯粹的天象之外,后两件事都可能暗中有人为阴谋为造反制造舆论的嫌疑。以”荧惑守心“为异象,以陨石坠落刻字诅咒和玉璧索命为舆论,制造恐慌情绪,最终为秦朝的乱世及农民起义制造口实。

封建王朝一直想灌输给黎民百姓的道理就是:皇帝不是人,是神,是上天派他来管理百姓的。所以皇帝来的时候不会轻轻来,都要有太阳入怀,龙腾九天等吉兆。

牛逼的皇帝走的时候,也不会悄悄走,也要有什么陨石落地,天崩地裂等凶兆。

秦始皇千古一帝,走的时候自然要有预兆,而且还不是一次。

早在秦始皇驾崩前一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大地上接二连三发生怪事,传得沸沸扬扬。

以至于这事过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司马迁还能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下来。

司马迁生活在汉朝,跟秦始皇不沾亲不带故,没有必要刻意大拍秦始皇马屁。

而且司马迁是个直男,因为不识时务,为好友李陵“投靠匈奴”跟皇上辩论,这才被处以宫刑。

由此可见,司马迁不会跪舔,去无中生有,捏造事实。

那么,秦始皇驾崩前,都发生了什么怪事?

总的说来,发生了三件怪异的事,而且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明文记载。

一、荧惑守心

封建 社会 的百姓大多数很好忽悠,只要说自己的受命于天,君权神授,一般人不敢乱来。

除了陈胜吴广少数愣头青无知无畏,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的豪言壮语,大多数人认可皇上是天子,愿意受其摆布。

所以历代皇帝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是天的儿子。

既然是天子,就应该对老爸——上天非常孝顺,在乎天的意志,对天言听计从。

在官宣中,老天的脸色和想法,都要通过天象——自然现象表示出来。

怎样知道“天意”?作为“天子”的历代帝王对天象都异乎寻常地重视,天象是老天对自己的评价。

老天脸色好坏,给自己好评差评,决定政权能否延续,江山会不会万年长。

为了准确得知天意,保留沟通渠道,必须准确及时掌握情报。掌握情报的方法是请那些有市场影响力的预测大师、卜卦大师当占星官、钦天监,对出现的天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接受吉兆、躲避凶兆。

在众多天象中,有两种天象非同寻常,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是“五星连珠”,一是“萤惑守心”。

“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古代把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叫五星连珠,就像一根线将其穿在一起一样。

准确地说,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位于太阳的同一侧,其张角小于60度,而且能被肉眼观察到。五星连珠张角越小越难得、越小越神奇。一般来说,这种现象很难遇到,所以古人认为它是大吉大祥之兆。

当这种自然现象出现的时候,象征着上天要派其儿子来统治黎民百姓了,大家要老老实实接受其统治。

历史 上的皇帝出世时,经常会有“五星连珠”现象出现,但是也有三次例外,一次是吕后称制,一次是武则天称帝,一次是慈禧老佛爷垂帘听政。也许她们是女性,也许他们改变了男人主政的潜规则,所以没有出现这样的天象。

世间事都是相对的,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有兴就有亡,有吉就有凶;与“五星连珠”相对应的是“荧惑守心”。

荧惑,光芒暗淡,不清晰,专指火星;因为火星显得很遥远,很模糊。

《吕氏春秋·制乐》最先出现这个词:“荧惑在心。” 高诱 注:“荧惑,五星之一,火之精也。”

所谓的心,就是二十八宿中“心宿”,简称为“心”。

“心宿”就是 星座 中的“天蝎座”,该 星座 有三颗星,古代专指皇帝,别人不能是天蝎座。

这三颗星,亮度最高的,自然是皇上,旁边还有两颗,一颗代表嫡长子,一颗代表嫡次子。

那么,“荧惑守心”什么意思?就是火星开始向天蝎座三颗星运动,到天蝎座附近抛锚了,不走了,“守”在那里。

《史记·天官书》中说:“火犯守角,则有战。房、心,王者恶之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只要出现“荧惑守心”的天象,就不是什么好兆头,皇帝就该倒霉了;轻者丢掉皇帝宝座,重者,帝王直接就挂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火星侵入心宿(天蝎座),而且还有一颗星坠落在东郡,落在地上。老百姓痛恨秦始皇这个暴君,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有人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

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看是谁干的,没有破案,于是秦暴君就像萨达姆遇到暗杀一样,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人,干脆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并且焚毁了那块陨石,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汉成帝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一天象,他以为杀一个大臣就可以免掉自己的灾难,于是就将自己的一个好干部——一个丞相杀死。但是天意难违,一年之后,汉成帝还是见了上帝。

二、陨石坠落

凡是下了流星雨,就是陨石坠落,越是重要的人将死,坠落的陨石越大。

秦始皇三十六年一天晚上,一颗流星坠落到了大秦帝国的东郡。

东郡堪称是秦始皇的发祥地,秦始皇生父吕不韦在儿子出世不久拿下的,也算老爸给儿子的生日礼物。

陨石落在大秦王朝的发祥地,怎么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三、沉壁显世

公元前211年秋天,大秦帝国使者经过华阴时,突然遇到一个“劫匪”,此劫路者没有持刀,也没有带矛,而是拿一块“豆腐”。

使者肚里正饿得咕咕叫,就抢过来去吃。当他去啃时才觉得不对劲,原来那不是豆腐,而是一块玉。

这时,“劫匪”对使者说“莫怕,我不是打劫的。请你将这块玉璧送给滈池君。”使者临走时,“劫匪”有撂下一句话:“今年祖龙死。”

祖龙是谁?当然是秦始皇啊——"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

秦始皇听了使者的话感到非常好奇,就将使者拿回来的玉璧让人查验,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使者“捡到”的那块玉,竟然是九年前自己巡游渡江之时,祭祀水神而投到江中的那块玉璧。

秦始皇不敢大意,让自己的手下算了一卦,结果是迁徙百姓,就能逢凶化吉。

于是秦始皇下达一号文件,下令将首都三万户百姓拆迁到北河、渝中两地,并且给每个拆迁户赠了一级爵位。这爵位肯定是忽悠的,一个名誉爵位。不然哪有那么多爵位,还不如多给点拆迁补偿。

这说明秦始皇是吝啬鬼,没有一点诚意,想空手套白狼。结果也没有救下自己的命,第二年就玩完了。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秦始皇虽然统一中国功在千秋,但是他大兴土木修长城,兴建阿旁宫,打造兵马俑,建造秦始皇陵,任何一件事都惹得天怒人怨,怎么会不亡?再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即使你是万岁,也不能万寿无疆,不然后来的人怎么当皇帝?

据《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临终前发生了三件怪事。

1荧惑守心:荧惑代表一种星,现在我们叫做火星,守心是一种星宿,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之一,叫做心星,现在世界的天文学家称它为天蝎座,荧惑守心就是火星在运行过程中,靠近了天蝎座,停留在了天蝎座的旁边,呆了一段时间,而天蝎座有三颗星,一颗最亮,旁边两颗星较暗,古人认为最亮的那颗星代表皇帝,另外两颗星代表皇子,古代的文学家认为,天蝎座代表帝王星位,当火星靠近它的时候,就是侵犯了它,后果非常严重,要么是皇帝失位,要么是皇帝死亡。

2陨石事件:秦国有一个郡,叫做东郡,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怪事,就是天上掉下来一块陨石,陨石掉下来之后,有人在陨石上刻了几个字:“始皇死而地分”,意思是:第一秦始皇将死,第二秦始皇一死,秦国的土地就要被别人占领,秦朝就要灭亡了,地方官不敢隐瞒,立即上报,秦始皇得到这个报告后,大惊失色,立即派人去查,在陨石坠落的地方,逐户排查,结果一无所获,愤怒的秦始皇下令:把陨石周围的老百姓全部杀光,他认为这些老百姓之间一定隐藏着凶手,另外把这块陨石烧了,但秦始皇的心理阴影始终没有散去。

3沉璧事件:秦国一个使者经过华阴这个地方的时候,碰到一个人,这个人手里拿了块玉璧,他拦住使者,并让他把这块玉璧转交给秦始皇,告诉他:“今年祖龙死”,使者觉得莫名其妙,想要再问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突然消失了,使者回来后把这个壁交给了秦始皇,把这个事情告诉了秦始皇,秦始皇听后,脸色大变,沉默了很长时间,最后他说了句:这些人属于山鬼,山鬼只知道一年的事情,不会知道更多的事情,实际上这个祖龙就是指秦始皇。后来经过鉴定,这块玉璧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在南巡的时候为了祭江,沉到江里的一块壁,他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这块壁又回到了自己手中。

4这三件事使秦始皇的心理非常恐慌,为了消除灾难,秦始皇一方面迁徙了三万人,另一方面开始了第五次巡游。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他身有太多光环,也有太多的神秘。他一统天下后,开始过着奢侈享受的生活,开始迷恋方术,梦想长生不老,留下太多的传奇:比如说他派出的徐福带领3000童男童女到底去了哪儿,比如说他花重金铸造的十二金人为何离奇失踪……

下面,就来看发看在他身上的四件奇闻怪事。

第一件事:“荧惑守心”。

作为“天子”的历代帝王对天象都异乎寻常的重视,天象在他们的意识中象征着天意,决定着皇权的兴衰存亡。为了明视天意,维护皇权,历代帝王都要设立占星官,占卜各种天象,以求趋吉避凶。

在占星官认定的众多天象中,象征大灾的是“萤惑守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是“三十六年荧惑守心”。

什么叫“荧惑守心”呢?中国古代把“火星”称作“荧惑”,二十八宿中的“心宿”简称为“心”。“心宿”就是现代天文学中的“天蝎座”,主要由三颗星组成。当火星运行到天蝎座三颗星的附近,并在那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就出现了中国古人常说的“荧惑守心”的天象。

“荧惑守心”地出现在古人看来就意味着,轻者天子要失位,严重者就是皇帝死亡。

第二件事:“十星连珠”。

据史书记载,十星连珠发生在秦始皇32年,当时岭南出现了十星连珠的天象。所谓“十星连珠”,其实是指位于狮子座的金星、位于天秤座的月亮和火星、处于巨蟹座的水星、处于白羊座的木星和土星、位于摩羯座的天王星与海王星和位于天蝎座的冥王星,形成不大严格的十字形状,称为“十星连珠”。

专家说九星连珠要6000年出一次,十星连珠估计要10000年才能出一次。在古代的传说中,“十星连珠”是灾难即将到来时的象征。这当然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第三件事:“陨石降落”。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六年,一颗流星坠落到了大秦帝国的东郡。东郡是齐、秦两国的交界地,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令人称奇的是,这块坠落的陨石上竟然刻着 “始皇帝死而地分” 七个字。它代表了上天的旨意,预示着秦始皇将死,同时也预告了大秦帝国将亡。

秦始皇听说后,怒不可遏,派人逐户排查刻字之人,结果一无所获。秦始皇于是残忍的他把在石头附近的人株连九族,并且烧毁了这块刻字陨石。

人死了,石焚了,但是,秦始皇心中的阴影并没有随之而去,从此秦始皇闷闷不乐,而在荧惑守心出现之后第二年秦始皇就驾崩了,这是不是上天给秦始皇的警示?

第四件事:“沉璧事件”。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时候,路上遇到一位怪人,他拿着一块玉璧拦住使者说:“帮我赠给滈池君。”接着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正要问他怎么回事,却发现怪人已经消失了。

使者带着玉璧回到咸阳,立即向秦始皇做了汇报。秦始皇接过玉璧细看,不由惊出一身冷汗,他第一反应就是,这位怪人说的“祖龙”就是指的自己。秦始皇命人把玉璧拿到御府去鉴定,鉴定出来的结果也是令人匪夷所思,这居然是十年前祭祀水神时,被投入江中的那块玉璧。

这竟然是自己9年前渡江时候遗失的玉璧,记得当时已经深入江底,十年前祭祀水神的玉璧怎么又被一个不明身份的人给送回来了呢?

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发生了这样四件怪事,就连两千后的今天专家也无法解释,他们只能模棱两可地表示:真假参半。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奇异怪事不断发生,但秦始皇依然我行我素,公元前210年,他死于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巡游途中!

在野史中,据说总共发生了四件事情:

第一件:荧惑守心(天象)

在封建的古代,皇帝特别相信天象,甚至专门设置了相应的官职,负责一年四季的春耕秋收,祭祀等事物,据传每一位皇帝的去世都会出现帝星衰落。

第二件:天降陨石(天降旨意)

秦皇三十六年,一颗流星落到了东郡之地,上面刻有七个大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天降陨石上有刻字,这是天的旨意。秦皇听到此事之后大怒,开始全国排查,结果并没有查到刻字之人。始皇一怒毁去陨石,杀光陨石降落附近居民。

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没了,可这事却深深地印在了秦皇的心里,像一根刺扎进了心里,拔不了也忘不了。

第三件:沉璧事件(水神还玉)

秦皇二十八年巡游渡江时曾祭祀过水神,并且投入一块玉璧。十年之后,一名使者从东向西而行途经华阴,一名黑衣人手持玉璧将其拦住。他对使者说:“请把这块玉璧还给浩池君,今年祖龙死。”

第四件:铜镜无相

看过寻秦记的人都清楚,在项少龙即将离开秦国之时,他和秦始皇的相貌在铜镜中看不到了。

最厉害的神是烛龙。烛龙,又叫烛九阴

《山海经》是中国一本记录异人怪事的古籍,也是一本奇书。作者不太确定,大概是楚国人或巴蜀人,书中记录着众多上古的神兽和神明,主要内容是民间的地理知识,药物,祭祀之礼以及传说中的故事,如:精卫填海,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等等。《山海经》内容非常全面,可以说是一本百科全书,很是受到人们的欢迎。书中的众多神明和神兽皆是身怀神力,力大无穷,其中烛龙是我认为最厉害的神。

书中的烛龙是钟山的守护神,他有着人脸但身体是蛇身,全身皮肤呈现赤红色,全身长度达到千里,传说他睁开眼睛就是白天,当他闭上眼睛就是黑夜。他的力量超出人们的想象,而且对人类的影响也特别大,他呼出一口气,吸入一口气便可使人世间季节变化,仅仅是他的睁眼闭眼,呼吸已经对人产生如此影响,难以想象他真正的实力,该是多么的让人惧怕。再来谈谈烛龙的来历,他名字中有“龙”字,但却不是与龙相关,怎会有人脸蛇形的龙,所以他名字中的“龙”应该是对他外形上面的一种描述,毕竟众多上神都有着龙形,蛇形的特点。他名字中“烛”或者与火有关,但显然不是火神,因为火神是祝融。有一种观点认为烛龙是那个开天辟地的盘古,因为盘古是龙首蛇身,呼吸间,闭目间皆可使天地为之改变,这与烛龙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若烛龙为盘古,那他的力量则更是更为强大。

从身形和神力上来看,烛龙的确是最厉害的神。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医作为神圣文化之一,也是神秘而微妙的。特别是其治疗的奇迹,名医的事迹都记载在正史中,而这些都是中医的精髓。现代科学的局限性无法合理解释这些现象,尤其是从无神论的角度。而正史中的这些记载,我们平时很少接触或听到,即使听到,也是在批判学习中听到的。让我们从正史中取一些记载来一窥究竟。

年扁鹊的特殊功能

本姓秦,名桓,又名。

公元年有记载:渤海郡郑人。他姓秦,名岳。年轻的时候,我做过别人的嘉宾主持。当展馆的客人桑军来的时候,扁鹊觉得这个人很不寻常,经常对他毕恭毕敬。龙桑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个普通人。经过十多年的接触,常桑军请扁鹊单独和他坐在一起,并说:“我有一个秘方。我老了,想传给你。请不要泄露。”扁鹊同意了。

于是常桑君把怀里的药拿出来给了扁鹊,并说:“用上池的水喝了这药,三十天就能看透物体了。”所以他把所有的秘方都给了扁鹊。然后突然消失了,很可能不是人类。按照龙桑君的话,扁鹊可以喝30天的药,透过隔墙看东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五脏的症结,但只是以切脉为名。有时在齐国行医,有时在赵行医。在赵国,它以扁鹊的名字命名。

这里记载着扁鹊在得到桑君长老的秘方后,能够看穿人体,有着特殊的功能。其实古代很多名医都有特异功能。比如药王孙思邈就是个和尚。尊为孙真人,有孙真人龙药方等传说。

年赵简子的赋格

记录:赵简子生病了,昏迷了五天。医生很害怕,所以他们打电话给扁鹊。扁鹊进去看医生。当他出来时,董安瑜问扁鹊他怎么样了。扁鹊说,“血液是正常的。何必大惊小怪!秦穆公以前也是这样,七天后醒来。今天的病和秦穆公的一样。三天后你就会醒来,醒来后你会有话要说”过了两天半,赵简子醒了,对医生们说:“我去天帝那里的时候很开心,我在田隽和众神一起旅行”。

在这里,赵简子神游的经历被记录下来,而扁鹊诊断的奇迹就更加明显了。

阴阳妙诊

记载:郭玉是广汉的一只山鸡。起初有些老人不知从何而来,常在富水垂钓,故称富翁。伏翁在人间行走化缘,一见有病之人,立即投下针石,立即生效,于是《史记》、《史记》两本书传遍天下。有一个叫高程的弟子,他花了很多年才得到翁的教导。

高程也是隐形的,不走仕途。郭玉年轻时曾师从高程,学习六微方术和阴阳隐方。当皇帝的时候,郭玉是太医,作用很多。皇帝很好奇,就让臣子里手腕软的人和女人混在帐子里,让郭玉一手把脉,一手问怎么了。郭玉说:“左边是阳脉,右边是阴脉。脉象里有男有女,看着怪怪的。我正在琢磨原因。”而皇帝叹了口气,言归于好。

在这里,郭玉的师傅高程师从于异乡人富翁,将“方诊六微术,阴阳隐方术”传授给了郭玉。孙悟空挂线脉诊类似。

记载华佗的五禽戏

五禽戏由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的动作组成。

据记载,公元年间,广陵人乌普和彭城人樊阿都曾师从华佗。华佗对乌普说:“人体需要运动,但我们不能太累。人运动了,气消了,血循环了,就不能生病了,就像户枢不灭一样。所以古代的神仙为了老而精于导物、护颈、引腰、动关节。我有个术叫五禽戏,一个叫虎,两个叫鹿,三个叫熊,四个叫猿,五个叫鸟。还用于祛病,对腿脚有益,达到导向作用。如果你不舒服,起来像小鸟一样玩耍。出了汗,把衣服泡了,抹上粉,肚子里就又轻又饿了。”乌普实施后,在九十多岁的时候,仍然眼观六路,耳聪目明,牙齿完整有力。

徐寅宗作品

记载:徐寅宗是常州宜兴人。起初是陈,陈死后入隋,任医学博士。武德初,授散骑侍郎。这个时候关中有很多骨赘病,得这个病的人会死,会互相传染。很多医生都很无奈。而许印宗,每次治疗都没有痊愈。有人对他说:“老师的医术那么神奇,为什么不写书造福子孙后代呢?”许印宗说,“医术是有意义的。要看人的思维,脉象极其玄妙。很难识别。只能用心去体会,不能用嘴去说。自古名手与众不同,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切脉。先把脉象切准,再诊断病情,用药治疗。如果诊断准确,他只用一种药就能直接克服,他的病马上就能治好。在没有准确识别脉象,不知道病因的情况下,Maguk的百宝箱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测做出了诊断,多放了药。就像打猎一样。我不知道兔子在哪里。我出动大量兵力,包抄包围大片地区。我希望有人能偶然遇见我。用这种方式治疗疾病是不是太粗暴了?脉象的奥秘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无法写书。"

这里的记载说明了中医的精妙,也可以说是博大精深,超出常人的水平。

1 咄咄怪事 具体的释义

解释 咄咄:表示吃惊的声音。

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示例 噫!一小说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 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用 法 偏正式;作宾语;与岂非、真是等连用。

近义词 莫名其妙、不可思议 匪夷所思 反义词 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天经地义 歇后语 鱼跳出来吃猫 故事 东晋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2 咄咄逼人太上忘情望梅止渴咄咄怪事平原督邮遗臭万载的解释

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太上忘情—— 太上:至高无上的盘古三清。 忘情:忘记一切之情,达到无情之境。

无为,无不为,无所不为。〖含义〗圣人不为情感所动。

望梅止渴〖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咄咄怪事[解释] 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平原督邮:平原:古代地名;督邮:古代官名。劣酒、浊酒的隐语。

遗臭万载死后恶名流传,永远受人唾骂。

3 古文翻译《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十一岁的时候,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如我们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

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可惜的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陶宗仪是杨维桢朋友圈里的重要人物,所以读杨维桢,必然要旁及陶宗仪。

杨维桢与陶宗仪当相识于松江华亭,两人都是为避战乱而到了同一个地方。那时候,杨维桢是江南第一才子的声誉响彻文坛,故陶宗仪对文坛领袖杨维桢充满了景仰之意。陶宗仪曾请杨维桢为父亲撰写墓志铭,当时见到杨维桢时,他是这样说的:“先生名能文,言又足信万古。”由此足见杨维桢在元末文坛的声望。

在元末的松江,以杨维桢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江南小说创作的作家群。杨维桢重史的小说观,对陶宗仪有了极大的触动。陶宗仪创作完成煌煌巨编《说郛》(100卷),其书名竟源自杨维桢说过的一句话。扬维桢曾经说过:“天地,万物郭也;五经,众说郛也。”(天地,是万事万物的城廓;五经,是纷纭众说的城廓)“说郛”意思就是五经的众说,杨维桢建议陶宗仪以五经来“郛”众说。

“著者必托之名能文家”,为使自己的《说郭》流传,陶宗仪又请杨维桢为自己的作品写序言。杨维桢拿到书稿后,足足读了一个月,然后在序中给予高度评价,说“阅之经月,能补予考索之遗。学者得是书,开所闻扩所见者多矣”。学界后来也将是陶宗仪此书视作文言笔记小说,与杨维桢同样作过序的杨瑀《山居新话》相提并论。

除《说郛》外,陶宗仪还有一本重要的著作叫《南村辍耕录》(30卷),也是陶宗仪日积月累的结果。成语“积叶成书”说的就是此书的由来,好友孙作为其作序,序中就说了“积叶成书”的事:“余友天台陶君九成,避兵三吴间,有田一廛,家于松南。作劳之暇,每以笔墨自随,时时辍耕,休于树荫,抱膝而叹,鼓腹而歌。遇事肯綮(关键的地方),摘叶书之,贮一破盎(一种腹大口小的器皿),去则埋于树根,人莫测焉。为是者十载,遂累盎至十数。一日,尽发其藏,俾门人小子萃而录之,得凡若干条,合三十卷,题曰《南村辍耕录》。上兼六经百家之旨,下及稗官小史之谈,昔之所未考,今之所未闻……”

陶宗仪虽是浙江黄岩人,但因为杨维桢的关系,他的《南村辍耕录》里竟有不少诸暨元素。最重头当然要数杨维桢,因为在朋友圈,所以最熟悉不过。卷二记录杨维桢“正统辨”,足有4000文字。卷二十三记录杨维桢“金莲杯”。卷六记录朱良吉刲股疗亲,也提及杨维桢曾作过墓志铭。而诸暨其它几桩奇人怪事,则基本集中于卷二十三。

杨维桢当然是他最熟悉的,那么诸暨的其它奇事怪人呢,陶宗仪又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呢,这已经成为一个谜。但我们要感谢陶宗仪,他为诸暨文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1358年3月间,诸暨发生了一件怪事。村民袁彦城家的一只母鸡孵了五只小鸡,其中有一只小鸡竟然长了四只脚,两只脚是长在翅膀下面的。不过,这只妖鸡没几天就死了。

杨维桢这个文人特别爱好“声色”(陶宗仪不是贬低杨维桢,而是夸杨维桢精通音乐),每次在饮酒的时候,让歌妓在旁边唱歌作陪倒也罢了,还要看相她们的金莲小脚,看到缠足特别小巧的,杨维桢必定让她脱下金莲鞋子来,然后把三寸金莲捧在手里,把酒盏放进鞋子里,美其名曰“金莲杯”,然后“盏以行酒”,这就是“妓鞋行酒”。“妓鞋行酒”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先脱下妓女的一双鞋,在其中一只中放一杯酒,另一只放在盘子里,让人托着盘子距离游戏者五六尺远,游戏者用大拇指、食指和小拇指夹着莲子、红豆、松子之类,轮流往小鞋里投掷,投进最少者,就罚喝鞋中那杯酒。杨维桢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想搞点小游戏,活跃酒桌上的气氛。所以即使是像陶宗仪这样敬重杨维桢的人,也觉得这样做实在有失雅观,也有失身份,更有点讨厌。不过陶宗仪马上替杨维桢辨护了,他说杨维桢这样的狂放之举是有来历的,因为宋代王深辅早就写过赞美女人美腿和小脚的《双凫杯》诗,比起王深辅的好色来,杨维桢就得甘拜下风了。由此可知,陶宗仪记录杨维桢的妓鞋行酒,更是替杨维桢的一种辩护。

杨维桢的这一放肆举动,在杭州、平江、松江都发生过,也引起一些讥评。但是当他遇到素有洁癖的倪瓒时,就不仅仅是讥评了。《尧山堂外纪》记载:“二日,与倪元镇会饮,廉夫脱妓人鞋传饮。元镇怒,翻案而起。廉夫亦色变,饮席遂散。后二公竞不复面。”以杨维桢的放浪、倪元镇(倪瓒)的洁癖,两人的争端可想而知,但两人不再见面却并不确凿。倪瓒是元四家之首,杨维桢是元末文坛领袖,他们相知30余年,留下很多逸闻趣事,“金莲杯”不过是小小一插曲。

“金莲杯”据说始于宋代,以杨维桢的身份和影响,此举的确有些惊世骇俗。但杨维桢的好朋友宋濂却这样解释杨维桢的行为:“盖君数奇谐寡,故特托此以依隐玩世耳,岂其本情哉?”反而是“俨然有晋人高风”的表现。宋濂的理解与陶宗仪所谓的“老子之疏狂有自来矣”是一样的。因为透过“金莲杯”游戏的热衷,正可以看出杨维桢的“醉民”神态,也颇能说明杨维桢宁肯喝金莲杯而不肯喝御酒的玩世不恭的心态。

这是发生在元代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的事。一天,一个小偷闯进了江浙丞相府。那天晚上月光黯淡,丞相躲在纱帐里偷偷察看闯进来的小偷,发现这个小偷长了一脸好看的胡子,身高七尺有余。当时丞相府里的一个侍女也发现了小偷,正当大呼“有贼啊,有贼啊”,丞相急忙阻止了她,故意说:“堂堂丞相府,哪个贼敢进来?”丞相很聪明,怕小偷伤害家里人,所以任凭他盗窃,什么七宝紧腰、金玉器皿,全被小偷席卷而去。第二天,丞相责令手下的官兵根据昨天晚上自己看到的小偷模样进行彻查,希望能立却将作案的小偷抓捕归案。官兵们挨家挨户搜查,却始终没有发现可疑人物。一直到第二年,这个小偷才在绍兴诸暨事发被拘。一顿拷打之后,让他交代上一年进入丞相府盗窃一事,于是小偷道出了实情:小偷刚到杭城时,宿在丞相府东面的寓所里,这个寓所与丞相府相隔三十多户人家。那天夜里,小偷在外面喝多了酒,大醉而回,倒在寓所门口不省人事,主人将他扶上了楼,安顿他睡觉。没过多久,小偷呕吐不已,把房间弄得满地狼籍。到半夜二更的时候,他打开了窗户,然后沿着房檐,一直走到了丞相府内。那天,他脚上穿着一尺多高的木头鞋,脸上戴着戏子用的假胡子。(丞相所见的模样即如此)偷到东西后,他直接来到江边,把所盗之物藏在白塔上,然后又回到了寓所。第二天早晨,巡逻的官兵前来搜查时,发现他酒还没清醒,正呼呼大睡呢,而且身材也矮得像侏儒,脸上也没什么胡子,所以就没有怀疑他。几天后,正当他携带着偷盗的东西到达浙东时,却被官兵擒拿了。

这个小偷是否诸暨人,陶宗仪没说,但至少小偷是在诸暨抓获的。

这是诸暨一个姓傅的义妇的故事。傅氏十八岁那年嫁给了同乡章瑜。章瑜被官吏挟持到了军队里,后允许他回家,结果却死在半路上。死讯传来,傅氏匍匐着,抱着丈夫的尸体回家,号哭了整整三天三夜,还舍不得让丈夫入殓。当时,丈夫的尸体已经散发出腐烂的气息,但傅氏仍依偎着尸体,向着丈夫嘴里塞着的那块玉呵气,希望丈夫能苏醒过来。尸体入棺后,傅氏痛心切齿,一个劲地啃咬着棺材,一直咬到墓穴做成。等到安葬时,傅氏又纵身跳进墓坑里。母亲强硬地把她从墓坑里拉出来。服丧未满百日,母亲想让她改嫁,一听到这个决定,傅氏又悲痛欲绝,几天都不肯吃饭。母亲没办法,叮嘱侍女小心看视。过了几天,傅氏骗侍女:“我要洗澡了,你们去准备洗澡的东西吧,等我来洗澡。”侍女准备衣物的时候,傅氏转眼就不见了。第二天,家里的女佣去井里打水,发现井中有尸体,尸体两脚倒插在井里。这人不是别人,真是傅氏。杨维桢曾经赞美傅氏的义德,他说:“我读古代节女的故事,读到青绫台与祝英台的时候,曾经想,这样的人怕是后无来者了吧,因为世道正在沦丧了。今天看到章瑜的妻子竟是这样的痴情和专一,再说‘世降德薄’这句话,我还能信吗?夫妇之义与君臣之义是一样的。现在那些身为臣子的人,你们难道不可以像傅氏忠诚于丈夫那样,忠诚于自己的国君吗?唉!”

这是诸暨人胡善在松江做官时死护文庙的真实故事。胡善,字师善,绍兴诸暨人,泰定年间的进士(杨维桢是元泰定四年进士),是胡一中(字允文,绍兴路诸暨州人。泰定四年进士,授绍兴路录事,转邵武路)的得意弟子。1355年,因为宪佥赵公推荐,成为松江的儒学经师。到第二年的二月,因为苗寇攻打入城,想毁掉孔子庙。胡善坐在席上骂寇,寇大怒,杀害了胡善。而因为胡善的拼死捍卫,孔子庙终于在战火中得以保全。其实胡善早就有以死一搏的准备,他曾经在墙壁上题了一句诗:“领檄来司教,临危要致身。”(我是奉朝廷命令来教书的,当大难临头时就要勇于为朝廷献身)后来的结果,果然被他自己的诗所言中。现在掌管学校的官员画了胡善的图像,将他立祀于“先贤堂”内。

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笔下记录了怎样一件,发生在扬州的怪事?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过很多的给后世留下深刻影响的著作。正因为有着我国古代人的智慧结晶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孔子的《论语》所讲述的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