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门八百,左道三千 旁门左道,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3收藏

旁门八百,左道三千 旁门左道,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第1张

旁门八百 左道三千

前面我们讲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两句话被后人污蔑了,污蔑得很厉害。中国有派修道的人,与正统的老庄有差别。道家正统的修道者叫丹道派,又叫丹鼎派,是修炼神仙长生不死之道的道派(这是我们后世诠他们起的名称)。正统丹道派,又分南宗北宗、东派西派等四派。除此之外,又有所谓旁门八百,左道三千。旁门里头有所谓采补派,专讲男女间两性关系的修法,以男性为主的叫采阴补阳,以女性为主的叫采阳补阴。这一派是相当旁门,相当邪门的。可是在道家里边,这种人隐隐约约的非常之多,再加上由西藏过来的佛教密宗,元朝以后,有所谓的双修法。在过去这些都是很大的秘密,现在已经公开,全世界到处都有公开的图像了。有关这一类道派的书,其基本理论,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与“成之者性也”作挡箭牌的,真是一塌糊涂!

不过这些书还真不容易看得懂,其中有很多的术语,现在香港还有这种专门的道院,其他东南亚各地也有。基本上这个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所谓“采补”,本来是道家的名称,它是指采天地精华之气,来补养自己肉身的生命,也就是庄子所说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意思。结果被他们搞错了,弄到男女两性上去。现在台湾很多男性练这类功夫,像吊砖头、提肛门等等,都是这一派的。这比旁门左道更等而下之、更差一层了。所以在这里不厌其详地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要弄清楚,以后看到道家书里,引用《易经》阴阳男女的说法,就知道是被这一个道派错用了《易经》里边的话。明白了这些,才不会误人误己。

这些旁门左道,言之凿凿,确实也讲《易经》,但把“成之者性也”的“性”字,当成男女之间的,“性”。如此牵强,真是误会得可怕。不但如此,这类道书很多,它们还强调我们的老祖宗黄帝就是用这个修法而成功的。此外,古代还有好几位神仙,都是全家飞升,肉身修成功的,道书上叫做“拔宅飞升”一一就是连房子庭院都随他飞上天去了。家里所有的猫呀、狗呀,连老鼠、蚂蚁也都一同变成神仙啦!能有这种成就的,当然没有多少人,只有黄帝是秉“服阴处阳”而修成的。道书上是这样讲,这一派,错误观念很大很大,这是大家须要了解的。

的确是:“凡是练四禅八定的全是旁门左道”。\x0d\四禅八定是凡圣同修的禅定。但是这种禅定只能让你生于四禅天或是四空天,虽然其寿命极长,但也有死的一天。就是说:四禅八定解脱不了生死轮回。而佛法是教导人们解脱生死轮回的,所以四禅八定的确是外道。\x0d\什么样的禅定才是佛法的禅定呢?就是灭尽定。灭尽定能断一切烦恼,从而可以解脱生死轮回。所以灭尽定是佛门独有的禅定。\x0d\但是不是不修四禅八定就可以直接修灭尽定呢?也不是。很多人都是按照四禅八定的顺序修过来的,最后才取证灭尽定。所以将四禅八定与灭尽定叫做“九次第定”。所以四禅八定,圣者也修,只是以灭尽定为目标。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宝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高峰。唐诗的兴盛和发展,达到了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经宋代无数词人于此倾注深情,精心琢磨,创作出大量辉煌灿烂、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且具有不同于传统诗歌魅力的瑰宝,遂与唐诗齐名。

谈到宋词,就不得不谈豪放婉约的问题。宋词中的豪放、婉约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宋词的整体成就、发展规律及词人在词史上地位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报刊发表的文章有十几篇,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有的赞成这种两分法,有的否定这种两分法,赞成的居多。这种两分法,对于整体上把握宋词的文学价值也比较方便,因而我们把它放在一起论述。

明人张綖首先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晋陆机《文赋》用以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按诸诂训,“婉”“约”两字都有“美”“曲”的意思。具体一点来说:“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南北宋之际《许彦周诗话》载女仙诗:“湖水团团夜如境,碧树红花相掩映。北斗阑干移晓柄,有似佳期常不定。”并评论说:“亦婉约可爱。”此诗情调如小词。“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到婉约的范畴。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大都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观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因之,形成一种观念,词就应是这个样子的。

“豪放”一词其义自明。宋初李煜的“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浪淘沙》),已见豪气。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是“沉雄似张巡五言”。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答陈季常书》云:“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又其《与鲜于子骏书》云:“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永)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

歌子,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这说明了他有意识地在当时盛行柔婉之风的词坛别开生面。豪放派词作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

最早意识到宋词中有两种不同创作倾向的是欧阳修。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云:“范文正公(仲淹)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而这种被欧阳修讥讽的“穷塞主之词”,正与欧阳修写的诗相似。在欧阳修看来,诗词有别,“分工”明确,范仲淹的“穷塞主之词”,如果是言志之诗,就应该有它的本色,若填入小词,则不免旁门左道了。到了苏轼,有意创立一种新词风,以与传统词风相对抗,使词中的两种创作倾向更为明显。

宋词中之所以会形成婉约与豪放两种创作倾向,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首先,这两种创作倾向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婉约词风的定型时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从繁盛走向衰落的晚唐五代。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仍,时运衰颓,朝不保夕。这使文人们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失去了实现的外部条件,他们由追求社会政治价值转而追求自我价值,追求内在情感的满足和审美快感。那种外在的“政教人伦、修齐治平”,在他们看来,远不如痴男怨女们的缠绵悱恻,歌宴舞席上的声色之娱更令人销魂荡魄。文学回归到人本身,被压抑了几千年的人的“七情”成为文学的真正主题。一些城市(成都、金陵等)的发展,为这种艺术趣味提供了物质基础。商业经济繁荣,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到处是绮罗香风,歌宴舞席,正需要融音乐性、抒情性、愉悦性为一体的词这种文艺形式。

但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不够充分,市民阶层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整体,从词作者的整体看,绝大多还是属于士大夫阶层。当社会矛盾激化、危及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时,便想到了自己“治国、平天下”的责任,而不满意于婉约词的“*哇之声”(王灼语),力求“以诗为词”,使词和诗一样成为补察时政、言志述怀的工具。所谓“豪放”词,就是这种“诗化”词。从词史的发展看,豪放词的兴起和繁荣都与社会矛盾的激化有关。当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激化、竞争日烈的时候,苏轼首先贬斥柳永的浮艳之词,追踪“诗人之雄”而“自是一家”。苏词淡化了柳词的市民情调,主要表达士君子的志向很显然,苏轼所开创的“指出向上一路”的“豪放”词风,就是要打通词与诗的界限

历史转折时期,词人们人生价值观念的矛盾,是形成词中婉约与豪放两种创作倾向的另一原因。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注重社会政治伦理的人生价值观对知识分子影响颇大。正统文人的一切活动都与社会政治有关。文要“载道”,诗要“言志”,是正统文人牢不可破的文学观念。晚唐五代的社会大动乱,使得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开始转变,由追求社会政治价值,转而追求个体价值,张扬个性,满足内在情感等。这种价值观念不适宜由诗这种打上正统士大夫烙印的文学样式来表述,而由“雅人修士相戒不为”的词这种新兴文学样式来表达。到了宋代,一方面结束了五代纷争,为知识分子从政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追求社会政治价值成为宋代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宋代最高统治集团因循保守,缺乏进取精神,沉醉于歌舞,加上城市经济的繁荣,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观产生影响,追求个性自由,追求真情,追求声色之娱也成为一时风尚。这就形成了宋代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矛盾现象。

豪放词的代表词人与此恰恰相反,他们大都表现出正统士大夫的人生理想,体现出对社会政治价值的热烈追求。范仲淹、王安石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苏轼“奋励有当世志”,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人“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充满着追求事功的激情。他们的豪放词的创作,就是要用“诗教”精神改造词体,使词纳入“载道”、“言志”的传统,以达到与诗异曲同工的目的。辛弃疾“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就是这种创作倾向的最好体现。很显然,豪放词的艺术精神向诗回归,而与“本色”词迥异。

宋代词人对音律的不同态度,也是形成词中婉约与豪放两种创作倾向的重要原因。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起的音乐文学,它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词,词的特质很大程度上受“燕乐”情调的影响。刘尧民甚至说:“词的长短句子的工具,自然是音乐给与他(它)的。……词的‘婉约’的抒情调子,这一点灵感,都是‘燕乐’的染色,燕乐的灵感。”因而,“倚声填词”、恪守音律成为本色词人共同的词学主张和创作原则。

总之宋词中婉约、豪放两种风格流派的灿烂存在,两者中词人又各有不同的个性特色,加上兼综两格而独自名家如姜夔的“清空骚雅”等等,使词坛呈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还应看到,两种风格既有区别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豪放派词往往豪放而含蕴深婉,并非一味叫嚣,力竭声嘶;婉约派词婉约而清新流畅、隐有豪气潜转,不是半吞半吐,萎弱不振两种派别的词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着我国的古典文学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和阐教弟子,见到敌人总爱称别人为旁门左道。旁门左道肯定就不是正道,那么到底什么人算是旁门左道呢?

话说《封神演义》中有为大神叫闻仲,也就是商纣的闻太师。闻太师还有一层身份,就是截教大神金灵圣母的弟子!金灵圣母是截教通天教主的亲传弟子,闻太师算是截教教主的嫡系传人,在截教内地位超然,人缘也很好。

闻太师带兵讨伐西岐,大败而归,就去截教请帮手,回来继续跟姜子牙打。姜子牙听说了闻太师卷土重来,就和手下的人商议对策。

书中写道:“子牙曰:‘闻太师想必取得援兵至矣。’傍有杨戬答曰:‘闻太师新败,去了半月,弟子闻此人乃截教门下,必定别请左道傍门之客,也要仔细防护。’”

这里的逻辑很奇怪,闻太师是截教弟子,为什么就一定会请旁门左道呢?要知道,闻太师可是通天教主的嫡系传人,他认识的也该是根正苗红的截教弟子才对啊!难道截教弟子全都是旁门左道吗?

截教还有三位大神,就是三霄娘娘,在西岐摆下了九曲黄河大阵!阐教十二金仙中的广成子前来破阵,说道:“云霄休小看吾辈,有辱阐道之仙,自恃碧游宫左道!”

这话什么意思?云霄,你别看不起人,仗着自己从碧游宫学来的旁门左道欺负我们阐教的神仙!

碧游宫是通天教主住的地方,也是截教的总部。但是在阐教弟子眼中,三霄从碧游宫里学来的本事却是旁门左道!如果连碧游宫传下来的法术都是旁门左道,那截教中还有正道吗?

显然,在阐教弟子看来,截教就是旁门左道!

纵观《封神演义》,我们会发现无论是阐教还是截教,都是鸿钧老祖传下来的,都是道门一脉,没有高下之分。但是两教理念不同,阐教讲究出身和根脚,而截教则讲究“有教无类”!

阐教为什么管截教叫旁门左道,就是因为他们不认同截教的理念,你不讲出身和根脚,就是旁门左道!

旁门左道这个词,其实很难界定,有时候它的含义很简单:我看不上你,你就是旁门左道!你不同意我的理念,你就是旁门左道!

旁门八百,左道三千 旁门左道,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

旁门八百 左道三千 前面我们讲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两句话被后人污蔑了,污蔑得很厉害。中国有派修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