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美人鱼的记载有哪些?目前有相关的历史文物吗?
说到美人鱼,我们首先会想到上半身是容颜绝世,下半身却有长长的尾巴的美女,安徒生童话中,宁愿失去声音,也要长出双脚和王子翩翩起舞的人鱼公主,不禁激起了我们对美人鱼的向往,
中国关于人鱼的记载,可追随到《山海经》,但是东方的人鱼和西方美人鱼是有所不同的,在东方,有鲛人泣珠的美丽传说,而到了宋代的《太平广记》将鲛人的形象进行了扩展,出现了类似西方美人鱼的描述,据说她们的身段和人一样,就是没有脚,海边的人常常抓来养在家中的鱼池中。那么历史上关于人鱼的记载是怎么样的呢?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巴比伦人巴索罗斯就提到“美人鱼的身体像一条鱼,不过在头的上面还有一个头,身体的后面还有一双脚,连接在尾巴上”。公元一世纪自然学家普利尼在《自然史》中提出:“人们称作为’海中仙女‘的美人鱼,绝非寓言故事,她们同画家笔下的美人鱼完全相符,只是皮肤粗糙,全身上下长满了鳞片,连那极像妇人的上半身也不例外。”
当然,关于人鱼,中国有更多的记载和传说,鲛人泣珠的典故出自《太平御览》,传说海南有一种人鱼从水中出玩,住在人家多日,眼见米缸见空,主人要去卖绡纱,人鱼向主人要一个器皿,哭泣的眼泪成为珠子装满一盘,来赠给主人。但是晋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翻译过来就是:南海水中有鲛人,在水中生活就像鱼一样,从来不放弃纺织的工作,它哭的时候,能哭出珍珠。
至今美人鱼依旧停留在传说的阶段,虽然,人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可是,对于世界的探索,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小编相信,美人鱼真实存在,希望人类能真实见到这个神秘的精灵!
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的鲛人即是西方神话中的人鱼,他们生产的鲛绡,入水不湿,他们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为珍珠。
·分布:
生活在海中,少数与海相通的大河大湖包括地下湖中也有少量鲛人,主要看水的深度与水质。鲛人不愿在不洁的水中生活。
·繁育:
平均寿命七十岁。胎生,可一胎多胞,孕期六个月。但只有每年八九月才能受孕,幼婴也多统一生于二月。小鲛人一生下来在气囊中,数小时后即破,可以游泳。但海中天敌多,成活率差。因此种族繁衍速度尚逊于人类。
·外貌:
流线修长,身材好,近似人类,略为瘦高。但上肢与身体两侧间连有半透明皮质翼和飘须,显得漂亮飘逸,但这是在海中游动的必要。下身自腰起附有多条长于腿的裙状透明薄带。游动时双腿被裹入其中,以利于减轻水流阻力而游动。传说中鲛人是古人类某国为避战祸用魔法改变了体质躲入水中而成族,因而有双腿,又传说是渔人遇海中仙人而被变为仆,但谁也不知道鲛人真正来历是什么,传说永远只是传说。男性鲛人背上有角质鳍,女性是透明软质,因此男性看起来凶恶而女性柔美。
鲛人有头发,色彩多样。鲛人下层男性为劳动与战斗需要多从幼时就将它们剃去,并在头顶刺青。女子紧束起或配以绡帽。鲛人男子留发往往是贵族及上等人的标志。
鲛人身体因有飘带与须垂下遮盖,因此平时不再着衣物。水中静立或行走时皮翼及飘须包住身体大部分,游动时上身裸露,下身在飘带中。只有部分贵族因为乘坐巨鱼所拉的浮车(水草与轻质木料造成),不太须自己长途游动,所以为表明特殊身分及保护身体,以光滑水草或被称为绡的一种特制织品(用若鲷鱼的泡膜碾拉配以鳞粉和鱼油做成,极为光滑而不吸水)制成披风裹带等衣物,鲛人衣物是前后分襟,只在脖前和腰间相系,多有网孔花纹,有时也在下身长飘须外再附以长裙。时间长久后,随着鲛绡渐普及,一些民众也开始效仿。
鲛人男性平常时皮肤和人类一样,但遇敌时会迅速转变为战斗体质,在身体外形成坚硬鳞甲状皮肤,如同披上盔甲。女性无此能力。
·水外体质
鲛人普通情况下无法在水外生存超过一天。上岸后必须每日服用药物并花数个小时时间在水中恢复。而且非海水的效果恢复不好,会影响健康,在水外呆得越久,身体越虚弱。长期使用药物的话,健康会受损,寿命会缩短。但陆上也有许多鲛人愿意冒险探寻之物,所以在大湖深潭中有时能找到鲛人的隐密据点。传说鲛人有奇法能使人在海中呼吸生活,但也同样以减少寿命为代价,但人族中尚无人知道这秘法。
·语言:
鲛人使用类吟唱的语言,在海中用和歌般声调在传达信息,这样可以在海中传递很远。靠近时的语言交流也使用通过喉间骨振动发出的一种快速音频。其他种族是极难理解的。大多数不懂人类语言。人类在海外听到奇怪歌声,就知道是遇上鲛人了。
·食物:
鲛人主要以鱼类为食,辅以海中可食植物。
·社会:
运用海底浮力开采石块和搭脚手架种植快速生长的珊瑚生物的方法建造海底城市。一个中等鲛人城市约有千人。普通村落近百人。鲛人随着海洋鱼群和温暖海流的走向变化常常迁移,平均十几年迁移一次,留下一座空城遗迹。另有些游猎的鲛人部族会用水草编成屋巢,在海中悬飘,一个部族极多会有数百个这样的草巢相系。
一些城市使用了一种海中石灰质制成空心基座及柱墙,并使用轻质海中植物建房,因此也可在海中浮动,利于迁徙。
一部分鲛人由于部族的联合,生产力增强,占据了好的海流地带,开始驯养鱼类及海中植物,形成了定居生活,便出现了国家,不再迁徙。鲛人国多为城邦制。
鲛人有王。男女都可为王,世袭制。有官制和少量常备卫队,但战时军队是临时从国民中组召。有各部臣官处理事务,国民分市民与奴族,奴隶由犯罪者和异族者及战俘构成,在战争中夺取财产赎身或立得战功是他们摆脱奴隶地位的主要方法。但军队也是有限的,鲛人在海中的战斗的主力还是驱役的食肉鱼群。有专门的海语者(法师)运用驱役法术。一场战争下来,海水血红。
鲛人存在货币,各国家可能存在不同,有海星,龟壳等等。但最通用是一种较稀有绝难人工培育直径大至相同的金色珍珠,叫珠铭。因为较少有,在海中他们也使用已含这种珍珠的活贝,称为合币,因为珠还未最后长成,有些类似预付款。一些亲近人类的鲛族在海边与人族贸易,多以物易物,有时也接受陆上稀有的鲛人货币。也有一些与人来往较密的鲛族或有事在岸上逗留的鲛人使用人类货币。
·与地面种族的交往:
许多鲛人族把水域视为自己领地,极厌恶其他种族入水游泳或航行,因为他们认为地面是污秽的世界,地面种族下水这将使水污浊。所以鲛人常常对航行的地面种族发起进攻,这也大大阻碍了地面种族航海文明的发展。在九州内三海也常有鲛人的出没,鲛人不用弓,只用鱼筋弩或水压弹射筒,在水下射程较近,不足百尺,但在水外发射时,可达数十丈,击中远处船只上的人,不过水压弹射筒在陆上使用不便,因为不压注水是无法再次发射的。
但随着种族的日益接触了解,一些鲛人部族开始变友善,在人族举行祭海仪式并用酒清洗他们的船后,可以下海。航海者在航行中不断把酒洒入海中,鲛人闻到船上的酒香便不再攻击。当然不是所有的鲛人部族都这样。
鲛人和人族可以通婚,但极难生育,即使有所生,孩子为人族,虽也生于气囊中,但不再具有鲛人体质特征,如在水中生产,气囊破后即会淹死。鲛人与其他种族的婚配参见种族通婚设定。
鲛人与地面种族的交往,多是海边贸易,或者渔民开船到海中珊瑚岛礁。由于在地中三海内也有鲛人,所以陆地种族对鲛人日益熟悉,见怪不怪。鲛人善于用海中原料纺织一种极薄的丝绸,叫做鲛绡,轻而韧,表面极光滑。用于海中建筑及服装。在九州,这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丝织品。传说海上偶然出现的“海市蜃楼”,就是鲛人们出售交换这种鲛绡的集市,谁要是能去到那里,就可以买到这种宝贝。而事实上,海市蜃楼是鲛人部落升上水面后加以魔法施雾后的结果。鲛人部落出现于水面,原因多种,比如进行参星的祭典,或是被上升海流所挟,或是为躲避深海季节性的危险寒流,或是迁移时用星辰来占卜决定方向。
由于存在着愿与地面种族通商的部族和仇恨地面种族的部族,所以下海去鲛人“海市蜃楼”是极危险又有极大利益诱惑的挑战。
另一传说鲛人在悲伤哭泣的时候,滚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事实上那是鲛人哭泣时所流出的眼泪的结晶,因为鲛人体液成分缘故,所以会在离开体外后在水中及空气中快速凝结。当鲛人在陆地上时,也常常因为不能接触水的生理原因流泪。绝大多数鲛人的泪结晶易碎而色混,毫无价值。但有某些情况下如星辰力量或当时出现特异体质与精神状态的影响,万分之一的机率可能凝成不易损而发光的珍珠般的宝物,所以鲛人自己也视为是得到上天赐予,并传说鲛珠能提高人感应自然的灵性。传说中在月圆之夜鲛人哭泣时,滚落的鲛珠特别圆;而在月亮缺一角时,鲛珠也就是奇形怪状的,这或许就是星辰对相应体质的鲛人影响的例子。
鲛人在地面上迟动不便,常被自己的飘带绊倒。鲛人即使攻下海边城市,也不会占领,因为除非引入海水将其灌注无法居住。由于人族相信地中海下的古遗城有大量财宝,所以常有人冒险进入鲛人的领地,也有邪恶者甚至打起驱除鲛人的想法。当然,也有一些鲛人海语者想着如何使海水涨起,清洗全世界。
鲛人的几乎唯一陆上据点,地中三海中心的闵钟山。那里山中有通海的大湖,是鲛人的常据地之一。也是传说中美鲛人和财宝汇聚的地方,无数狂野航海者的梦想之地。
如果是喜欢安徒生童话的读者,一定听说过“美人鱼”的故事,作为一种人首兽身的种族,它们以腰部作为区分,生活在海洋的底下,而在古老的东方传说中,“美人鱼”却有另外一个称呼,那就是鲛人。
在东晋专门记录各种志怪奇闻的《搜神记》当中,最先提到了鲛人的概念:“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在古人的理念当中,鲛人和西方的人鱼还是有所不同的,他们的性别相对而言被淡化,大家似乎更在意它们能够化成珍珠的泪水。
对于传统的农耕文明来说,盛产于河流海洋的珍珠,的确是种不可多得的珍宝,再加上它们又的确是采珠人千辛万苦在海水中获得,很难免不加以其他的想象。因此在神话故事中,鲛人的“功能”也就越来越玄乎:《述异记》甚至还认为,鲛人所编织的绡纱,能够入水不湿:“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蛟绡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入水不濡。南海有龙绡宫,泉先织绡之处,绡有白之如霜者。”
如果说,上述的内容只是小说志怪,是人们所想象的产物,然而其实并非野史空穴来风,比较严肃的正史,同样也出现鲛人相关的内容,就有些让人感到吃惊了,西汉时期,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就提到了相关于“人鱼”的记载,始皇帝在刚刚即位不久,收集天下奇珍异宝,建立了庞大奢华的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起初人们认为以水银作为江河大海的说法过于夸张,尽管到如今,始皇陵并没有开发,然而专家却明显在始皇陵附近的土壤当中,侦测到了超标的汞含量,这说明司马迁并没有说假话。那么“人鱼膏”为蜡烛的长明灯,是否也是同样存在呢?
另外一本《太平御览》,作为杂学书籍,由宋朝著名学者编著,写下55部、550门,专门提供给宋太宗观看,期间同样说到鲛人:“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古籍中曾多处提到鲛人,其实并非野史空穴来风,难道她真的存在?
对于外界来说,历史上各个并不相同的人类文明之间,都存在有“人面鱼身”的族群,也是一种十分神奇的巧合,日本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类似于人与的妖怪,被称之为矶姬,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海妖。
至于希腊人,也提到了海妖塞壬,也是人面鱼身,会利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诱惑来往的船只,在岸边的礁石上撞了个粉碎。
截止到如今,科学家认为,美人鱼和鲛人的原型,应该要属于海洋中的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然而在实际上,这种生物和那些民间的传说,差距实在是过大,对于人类文明而言,海洋依然神秘,也希望将来,能够发现人鱼的真实痕迹吧!
古代对美人鱼的记载有哪些?目前有相关的历史文物吗?
本文2023-10-02 23:16: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