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道教宫观及其对联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2收藏

青城山道教宫观及其对联,第1张

道教的宫观建筑是从古代中国传统的宫殿、神庙、祭坛建筑发展而来的,是道教徒祭神礼拜的场所,也是他们隐居、修炼之处所。金元以降,全真道兴起后,建立了道教丛林制度,宫观又成了全真道士出家后集体诵经修养之地。道教历来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相传这些洞天福地都是仙,人居住游憩之处,是通天之境,故后人多在这些地方潜修炼养,兴建宫观。尤其是历代帝王对道教的尊奉,使得道教宫观遍布我国各地,它们虽然规模不等,形制各异,但总体上却不外以下三类:宫殿式的庙宇;一般的祠庙;朴素的茅庐或洞穴。三者在建筑规模上有很大区别,但其目的与功用却是统一的。道教官观在其布局、体量、结构上除十分鲜明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思想、建筑格局和建筑方法,同时也注入了道家与道教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太上老君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见《道德经》)。“道”为宇宙万物之根本,而人则应当效法大而无垠的宇宙自然。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讲得更加明确:“天与地法,上下相应:天有子,地亦有子;天有午,地亦有午;天有坎,地亦有坎;天有离,地亦有离,其相应若此矣。是故丑未者,寅之后宫也。申者属卯,侯王之婿也。”经中将天地与人事相互对应的“天人对应”思想,是道教宫观建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道教宫观建筑的重要特点。《云笈七签·二十八治》云:“谨按张天师二十四治图云:太上以汉安二年正月七日申时下二十四治,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应天二十四气,合二十八宿”。“治”是五斗米道政教合一的管理机构,也是早期道教祭神之场所,它的建制便是按照天象方位之原则而设立的。后来的道教官观便本着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的思想,顺乎“自然”之规律来建造。道教官观根据八卦方位,乾南坤北,即天南地北,以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的布局,使供奉道教尊神的殿堂都设在中轴线上。两边则根据日东月西,坎离对称的原则,设置配殿供奉诸神。这种对称的布局,体现了“尊者居中”的等级思想。对称的建筑也表现了追求平稳、持重和静穆的审美情趣。在大的丛林,道众住房多在宫观之东部。按照阴阳五行思想,东方作青龙,为木,属阳,正符合道士修炼达到“纯阳”,返还于“道”的目的。西跨院则为配殿,或是作为云游道众和香客们的临时客房。大多数宫观的建筑格局为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道教认为这种格局对应了木、火、金、水四正,加上中央土,五行俱全。大的宫观由数进四合院、三合院纵向铺开,层层院落依次递进,形成鳞次栉比的发展势态。道教认为这样可以聚四方之气,迎四方之神,也便于区分神的等级。一些大宫观山门前建有影壁和棂星门,道教认为影壁可以藏风聚气,还有避邪的功能;棂星门是道士们观星望气,迎候神仙之处。又有说法,棂星门为宋人祭祀灵星之坛。因道教官观多建于山中,故其大门称为“山门”。山门多为三个门洞,这样既符合对称的格局,又寓示进山门,过了三界(无极界、太极界、现世界),才称得为真正出家道士。另外宫观建筑在用色和装饰图案也有自己的讲究。

  建福宫

  建福宫位居青城山前山山门左侧。宫观始建于晋代,原址在青城天国山中,唐开元十八年(730)奉敕迁于今址。原名丈人观,南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简称“建福宫”,宫内主祀青城主神宁封真人及杜光庭先生。今建福宫系清代重建,近年又大规模扩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供奉五岳丈人、太上老君、东华帝君等神像。宫前有清溪和缘云阁,宫后有赤诚岩、乳泉、水心亭、梳妆台、林森洞等各名胜古迹,还有长达394字的清代青城山著名长联。建福宫四周林木苍翠,浓荫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顿感清凉,大有如入仙境之意。既是青城著名的道教宫观,又是游览青城理想的休息之所。

  吹笛天寒,玉华更控青鸾住,

  缘云路近,杜老倩除白发来。

  董寿平集句题宫门

  樵语落红叶;

  经声留白云。

  佚名题宫门

  一楼和气看山笑;

  半榻禅心印月明。

  佚名题宁封殿

  曲径幽居神道迹;

  高山便是白云乡。

  佚名题宁封殿

  君能玩月登虚府;

  我爱流霞醉静宫。

  佚名题宁封殿

  相鹤有经,来禽名帖;

  画兰订谱,种树成书。

  佚名题宁封殿

  道堪总摄群流,神秘启诸天,偶窥玄妙应如海;

  我亦遨游万里,丈人尊五岳,漫说归来不看山。

  佚名题宁封殿

  华堂瑞绕,喜光辉栋宇;

  兰室香生,贺锦绣阳春。

  佚名题宁封殿

  一潭月影参花影;

  四面山光接水光。

  佚名题宁封殿

  晓钟历历,晚磬泠泠,细参个里机关,凡处境无非梦境;

  岚气重重,云峰乙乙,饱看天然图画,不学仙也是真仙。

  佚名题大殿。 历历:分明可数。 泠泠:声音清越。 乙乙:难出貌

  胜境足盘旋,记曾结队西来,三十六峰频饱看;

  名区堪锁钥,休道大江东去,百千万劫总浮沤。

  佚名题大殿。 浮沤:喻变化无常的世事

  惟名山能留仙住;

  是真传只说家常。

  佚名题大殿

  累尽神仙端可致;

  心虚造化欲无功。

  于右任摘陆游句题丈人殿

  胜境足盘旋,记曾结队西来,三十六峰频饱看;

  名区堪锁钥,休道大江东去,百千万劫总浮沤。

  郑世斌题后殿

  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峙夔巫,葱葱郁郁,纵横八百里舆图。试蹑屐登上清绝顶,看雪岭光腾,红吞沧海;锦江春涨,绿到瀛洲。历井扪参,须臾踏蜗牛两角,争奈路隔蚕丛,何处寻神仙帑库。丈人峰直墙堵耳!回想峨眉秋月,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尚依稀绕襟袖间。况乃夜朝群岳,圣灯先列宿柴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地,读书台犹存芳躅,飞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遥陟檐卜岗,渡芙蓉岛,都露出庐山面目,难遽追攀。楼观互玲珑,今幸青崖径达,问当初华渚姚墟,铜铸明皇应宛在;

  自轩坛拜宁封而后,汉标李意,晋著范贤,唐隐薛昌,宋征张愈,烈烈轰轰,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瓻考前代遗徽,记官临内品,墨敕亲颁,曲和甘州,霓裳同咏。鸾章翠辇,不过留鸿爪一痕,可怜林深杜宇,几番唤望帝归魂。高士传岂欺予哉!莫道赵昱斩蛟,佐卿化鹤,平仲驰骡,悉缥缈若遐荒事。兼之花蕊宫词,巾帼共谯岩竞秀;貂婵画像,侍中与太古齐名,携古琴御史曾游,吹长笛放翁再往。休提说王柯丹鼎,谭峭靸鞋,那堪他沫水洪波,无端淘尽。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暂栖,待异日龙吟虎啸,铁船贾郁定重来。

  李善济题后殿。此联原悬天师洞,后移建福宫。 岷阜:岷山。 衡湘:衡山和湘江,代指湖南。 秦陇:陕西、甘肃的简称。 藏卫:西藏。 夔巫:夔门、巫峡。 雪岭:岷山。 扪:抚摸。 蜗牛两角。 极微小之地。 蚕丛:传为蜀王之先祖,此指蜀地。 神仙帑库:指青城天仓山。 丈人峰。 青城山峰名。 圣灯:青城山谷夜间闪烁的磷光。 柴天:燔柴祭天。 六时:泉名,在青城混元顶下。 真君:此指传道于轩辕皇帝的宁封君。 读书台:青城白云溪畔,杜光庭隐居处。 芳躅:对先贤行迹的美称。 飞赴寺:佛寺名。 檐卜岗:青城山峰名。 华渚姚墟:地名,传为少昊、虞舜降生地。 宁封:轩辕曾设坛拜为五岳丈人。 李意:李意其,汉末人,传刘备伐吴曾问其吉凶。 范贤:范长生,晋末隐居青城,后受拜为大成国丞相,尊号“范贤”。 薛昌:唐玄宗时青城隐士。 张愈:宋仁宗时人,曾入朝为官,后隐居青城。 瓻:陶制酒具。 官临内品:唐玄宗时内品官毛景怀持玄宗诏令赴青城,令飞赴寺僧人还古道常观于道家。 曲和甘州:前蜀主王衍游青城,作《甘州曲》,沿途自歌,宫人和之。 高士传:晋皇甫谧所撰记叙古代隐士事迹的书。 赵昱:隋嘉州太守,传曾入犍为潭斩蛟,后隐于大面山。 佐卿:徐佐卿,唐代道士,传曾化鹤飞到长安沙苑,中御箭仍飞回青城。 平仲:姚平仲,宋代名将,后骑骡隐居青城。 花蕊:花蕊夫人,即孟昶夫人费氏,擅诗文。 谯岩:宋代谯定隐居处。 貂蝉画像:宋代画家孙知微所绘戴蝉文貂尾华冠的范长生像。 侍中:指范长生。 太古:孙知微的字。 御史:指唐代御史大夫溺爱妻子兼剑南两川节度使严武。 王柯:唐代蜀人,隐居青城,传服丹升天。 谭峭:南唐人,传抛靸鞋于东海,入青城成仙。 铁船贾郁:传五代时仙游县主簿贾郁曾驾铁船出游

  草亭闲坐看花笑;

  竹院敲诗带月归。

  佚名题委心亭

  乳泉如鼓瑟;

  层云欲荡胸。

  佚名题乳泉亭

  竹影横画古;

  花香入座清。

  佚名题客堂

  爱月便居前席座;

  搜画如见故人来。

  佚名题客堂

  观书到老眼如月;

  心似秋江水不波。

  佚名题客堂

  圆明宫

  青城山丈人峰后有两座拔地而起的山峰,一称元宝山,因形如元宝而得名;一称木鱼山,山坡上建有供奉圆明道母天尊(即斗姥)的圆明宫。这里孤峰独秀,石径通幽,一年四季,纤尘不染,较其他道观更显宁静。道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宫门两侧翠竹作篱,青松相伴,有楹联云:“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进入山门,中路有三重殿堂。依次为灵祖殿,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斗姥殿,供奉北斗众星之母——圆明道母天尊;后殿,供奉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御神。殿堂布局依山走势,错落有致,重檐叠阁,独具风韵。

  圆顶金光充帝阙;

  明宫紫气捧玄门。

  佚名题圆明宫外山门。 帝阙:宫门

  虎踞龙蟠,深藏妙趣;

  山明水秀,大寓禅机。

  佚名题圆明宫外山门

  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

  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

  佚名题内山门

  一念逵天庭,喜生子承祧,九泉得遂双亲愿;

  五朝崇地敕,叨法师坐鉴,千载犹降众魅心。

  佚名题斗母殿。 承祧:承奉祖庙祭祀

  大地果钟灵,鸟革翚飞光殿宇;

  玄机成妙悟,龙降虎伏度乡人。

  佚名题斗母殿

  瘦蕨长餐,石塌岚晴歌枕梦;

  疏苑不葺,竹桥春水隔溪声。

  佚名题三官殿

  杰阁傍青城,三十六峰停鹤驾;

  仙寰留紫府,百千万载建鸿图。

  佚名题三官殿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黄齐生集句题灵祖殿

  上清宫

  上清宫,坐落在青城第一峰,始建于晋,清代重建,民国初扩建,青城山重点宫观之一。现有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经堂、文武殿和玉皇殿。宫门为石砌券洞,上有门楼,“上清宫”匾额为蒋介石1940年手书,联文为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育圣人。”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和三丰祖师。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道德堂有楠木板壁,上刻《道德经》全文。文武殿内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宫内有五代前蜀所凿之鸳鸯井、麻姑池。宫后有圣灯亭、东华殿,直上第一峰老君阁。宫左侧玉皇坪有前蜀王衍行宫遗址。宫前右侧下有天师池、跑马坪、旗杆石、豹谷等古迹。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曾在此寓居四年多,作画千余幅,留下了麻姑、王母、三丰祖师、张天师、花蕊夫人等画像石刻。夜宿上清宫,可夜睹神灯,朝看日出,雨后观云海,冬春赏瑞雪,奇趣无穷。

  留恩遍黎庶;

  驱虎去青城。

  佚名题宫前土地祠

  神威能逐疫;

  法力可驱蝗。

  题名题宫前土地祠

  望上清绝顶,霞飞彩凤;

  观大面横陈,秀如云龙。

  刘伯龙题古高台山

  于今百草承元化;

  自古名山待圣人。

  于右任题山门

  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

  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

  冯玉祥集《老子》句题山门

  看三十六峰,雨晴浓淡元章画;

  有百零八景,行吟顾步少陵诗。

  冯健吾题山门

  大道生生生万物;

  真人法法法自然。

  佚名题玄圃门

  玄风肇自太古;

  大道藏心名山。

  佚名题瑶台阙

  钟敲月上,磬歇云归,非仙岛莫非仙岛;

  鸟送春来,风吹花去,是人间不是人间。

  高忠元题内山门

  高拱玉清,尊无二上;

  宏开金阙,默运三元。

  周盛典题正殿

  泯色象于清虚,道非常道;

  宰天地之化育,名无可名。

  高溥题正殿

  无为有为包万象;

  不二不测覆群伦。

  付毓秀题正殿

  长五岳,开九天,峰朝六六;

  统三清,运万化,道妙玄玄。

  高溥题正殿

  万壑遍疏钟,闻道欲来相问讯;

  千山啼杜宇,何如此处学长生。

  高凌霄题正殿

  宇宙大自然,惟在无欲,独观其妙;

  山城多胜迹,苟志于仁,众乐以兴。

  屈鼎勋题正殿

  道德五千,名言通圣典;

  楼台十二,仙境在人间。

  高志元题灵官殿

  一庙全资护荫;

  群魔均赖剪除。

  高志元题灵官殿

  万灵归统御;

  三界总参承。

  高志元题灵官殿

  境入上清,半点红尘飞不到;

  坛开无垢,满天花雨散香来。

  王纯段题灵官殿

  古冽盈池,锡号鸳鸯成一对;

  小廊犹在,嚼无银汉渡双星。

  邓远忠题灵官殿

  尝果山中,扫除白发黄精在;

  种花柱下,迎得朝暾紫气来。

  赵蕴玉题灵官殿

  翠揽平畴,万木凝烟浮秀色;

  红妆丈岳,千山欲醉沁霞光。

  刘蔚题灵官殿

  呼吸化三丹,步步凌空,此中自有长生术;

  鸳鸯传二井,心心相印,由来平担半边天。

  陈漫漫题右廊

  见道发新硎,自叩元门齐宠辱;

  秉均孰为偶,须知嘉会有因缘。

  陈健之题左廊

  峰六六上清翠拥;

  道玄玄妙谛言传。

  寒道人题道德经堂

  阴符三百字;

  道德五千言。

  寒道人题道德经堂。 阴符:即《阴符经》,旧题黄帝撰,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经文三百八十四个字,一卷。言虚无之道,修炼之术

  月到风来诗意静;

  水澄云在道心闲。

  梁肇鼎题麻姑池

  璀璨启琳宫,有仙则名,凭陵绝顶钟神秀;

  慈祥征福果,为善最乐,管领灵山作主人。

  邓锡侯题麻姑池

  宾客满堂,齐歌尧天舜日;

  英雄遍地,不负绿水青山。

  杜明通题剑仙楼

  秋水长天,百里平畴开眼底;

  春风短笛,千声余韵入耳来。

  杜明通题剑仙楼

  山高林密;

  人杰地灵。

  谭铭题剑仙楼

  翠岚横卧平畴际,四九峰峦绘秀山;

  红日晴开万井烟,千里沧海变桑田。

  杜明通题剑仙楼。此联更像是一首诗

  河声岳色精神在;

  虎仆龙宾左右偕。

  张伯英题剑仙楼

  空山消世虑;

  素琴静客心。

  佚名题东楼台

  览胜宿上清,产药寻源今灌口;

  证名谈往劫,燃灯揭谛旧峰头。

  佚名题东楼

  到九室逍遥,洵是仙姿鹤影;

  看三台隐约,果然福地洞天。

  刘映奎题捎云阁客堂。 九室:“第五大洞室仙九室之天”省语

  占青城第一峰,目空今古;

  到丹铅转九候,骨是神仙。

  刘映奎题捎云阁客堂

  餐赤城霞,偕宁范齐登大隐;

  享黄石寿,共松鹤永葆遐年。

  南溥题客堂。 赤城:青城山别名。《玉匮经》载:“青城山……一名赤城山。” 宁范:曾授轩辕黄帝“龙硚经”的宁封子及晋代著名道教道领范长生。 黄石:即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

  隔断红尘三十里;

  直上江源第一峰。

  刘树皆题客堂

  小憩自然凉,何幸今生来福地;

  登临勿谓苦,会当绝顶看朝阳。

  佚名题客堂

  心随流水去;

  身与白云闲。

  谭铭题客堂

  樽中美酒常须满;

  世上虚名好是闲。

  古庵履和题斋堂

  聊借琴书为伴侣;

  且将天地作蓬庐。

  古庵履和题斋堂

  举杯邀明月;

  荡胸生层云。

  佚名集句题斋堂

  绝顶好栖真,听敲窗落叶,嗻啵岩泉,动静相同成妙谛;

  危楼堪极目,看出岫闲云,翱翔飞鸟,和平自在现天机。

  宋国文题茶楼

  弥天宿雾收,万象正恢飞动意;

  一日凌云出,群山齐失自高心。

  魏经略题斋楼

  祖师殿

  祖师殿,位于青城山天仓峰,背靠轩辕峰,面对白云溪。古名“清都观”、“洞天观”、“真武宫”。始建于晋代。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殿内供奉真武大帝、东岳大帝、吕洞宾及张三丰塑像。据载唐代薛昌、唐末五代杜光庭、宋代张愈、费元规等道士曾在此地隐居。现有相传为杜光庭读书处的读书台。南宋陆游《游杜光庭读书台》诗云:“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祖师殿附近有闻胜亭、问道亭。闻胜亭为冯玉祥所建。抗日战争期间,冯玉祥寓居于此,闻日本投降,喜而建此亭以为纪念。问道亭相传是黄帝拜见仙人宁封子问道处。祖师殿后有薛昌浴丹池、云松塔、轩辕台等古迹。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

  佚名题真武殿

  游福地,入洞天,任许飞琼邀月;

  访仙踪,换俗骨,当思涤虑洗心。

  海晁炜题真武殿

  偶作青城游,得寻洞府须求道;

  何劳黄帝问,但到名山便是仙。

  佚名题真武殿

  闲数阴阳十八峰;

  坐忘道德五千言。

  佚名题真武殿

  学就长生居圣境;

  练就永寿脱尘埃。

  佚名题真武殿

  石磴阴深盘曲道;

  琳宫孤峭入鸿蒙。

  佚名题山门

  长生宫

  长生宫位于青城山进口处,依山而建,山花含笑,青嶂迎人,登临入谷,幽鸟时鸣,为范长生遗址。后废,今为鹤翔山庄。

  东晋尚清谈,功德在民惟隐士;

  西川曾保障,英雄退步即神仙。

  佚名题长生宫

  能教李特倾心,保障资安全蜀;

  直接宁封高蹈,功成选入名山。

  佚名题长生宫

  开国搜蜀才,蒙昭烈帝临存,英雄名士各千古;

  栖真得元寿,锡逍遥公爵号,富贵神仙有几人。

  佚名题长生宫。 昭烈帝:刘备。 栖真:栖身。 元寿:年寿,长生不老。 锡:赐予。 逍遥公:唐韦嗣立封号

  玉清宫

  玉清宫,位于青城山丈人峰下。旧名天真观,建于明代,由上下两殿组成。古迹有莲花石、天然泉等。宫后一径直通圆明宫,前可下木鱼山,是处天宇开阔,景色秀美,为当年张大千居山时画青城十景写生处。

  打不破羁网千重,六根皆是冤孽;

  参得透玄关一点,三宝中属秕糠。

  佚名题玉清宫

  纠片念公私,漏屋也难逃洞鉴;

  震当头赫濯,入门应各检平生。

  佚名题玉清宫

1 关于问道山的诗句

关于问道山的诗句 1 关于山的诗句

1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 李白《劳劳亭》

3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唐 李白《蜀道》

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 李白《关山月》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 李白《望天门山》

6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唐 李白《游金陵凤凰台》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 柳宗元《绝句》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唐 杜甫《赠卫八处士》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 杜甫《望岳》

1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1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4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守枕上看潮头。——唐 白居易《忆江南》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17青海长云暗雪山,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昌龄《从军行》

18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唐——唐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1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 王维《山居秋暝》

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 ·王维《汉江临眺》

2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

22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南朝 宋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

23岷山高已峻,燕水清切寒。——南朝 宋 吴迈远《棹歌行》

24摧折寒山里,遂死无人窥。——南朝 梁 吴均《伤友》

2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 梁 王籍《入若耶溪》

26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南朝 梁 伏挺《行舟值早雾》

27淮源比桐柏,方山似削成。——南朝 陈 沈炯《长安还至方山怆然自伤》

28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南朝 陈 阴铿《晚出新亭》

29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南朝 陈 江总《遇长安使寄裴尚书》

30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北朝 刘昶《断句》

2 描写山的诗句三句

1、《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白话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望岳》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话翻译: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白话翻译: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4、《鹿柴》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白话翻译: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5、《终南山》

作者王维 朝代唐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白话翻译: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3 关于青城山的诗句

《游青城山》

年代: 宋 作者: 白逊

青城山中云茫茫,龙车问道来轩皇。

当封分为王岳长,天地截作神仙乡。

《游青城山》

年代: 宋 作者: 李兴宗

古岷横枕坤维首,连标远接昆仑右。

我历江山欠此游,青梦绕之良已久。

《青城山》

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

敕使穿云破湿苔,水边坐石更行杯。

翩翩野鹤飞如舞,冉冉岩花笑不来。

乱木交柯盘圣井,数峰削玉并仙台。

平明绝顶穷幽讨,更上青城望一回。

《游青城山》

年代: 宋 作者: 杨可弼

我笑羊叔子,岘首矜一生。

又怪谢阿客,伐山觅峥嵘。

岂如铜梁守,出门便赤城。

《青城山》

年代: 宋 作者: 杨摅

薄宦驱人太不情,好怀谁是与山亲。

胡为又作折腰去,三十六峰应笑人。

《送赵寺丞罢秩游青城山》

年代: 宋 作者: 张咏

公余长闭目,只是老心情。

闻道寻山去,连忙出户迎。

好峰须到顶,灵迹要知名。

回日从容说,余将少解醒。

4 描写水和山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1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2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

13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1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

1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5 关于青城山的诗句

游青城山年代:宋 作者:白逊 体裁:七绝 类别:青城山中云茫茫,龙车问道来轩皇当封分为王岳长,天地截作神仙乡再题青城山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体裁: 类别:万里清游不暇慵,双旌换得一枝筇来从井络直西路,上到江源第一峰海内闲身输我佚,山中佳气为人浓题诗试刻岩前石,付与他年苏晕重青城山年代:宋 作者:汪元量 体裁: 类别:敕使穿云破湿苔,水边坐石更行杯翩翩野鹤飞如舞,冉冉岩花笑不来乱木交柯盘圣井,数峰削玉并仙台平明绝顶穷幽讨,更上青城望一回。

6 关于山和水的诗句各5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都江堰(Dujiang Dam)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坐落于成都附近,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水利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到6687万公顷。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名字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市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到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到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为什么又叫都江堰,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修建过程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历史事件

李冰创建都江堰

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间(约公元前276~前251年),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在成都平原顶点的岷江上游干流出山口处作为工程地点,团结和组织西蜀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公元前256年前后建成都江堰。实践证明,历2000多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合理,工程布置适合自然规律,分水堤、溢洪道、宝瓶口三项工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联合发挥引水、分洪、排石输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司马迁考察都江堰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张陵传道青城山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张陵从洛阳越秦岭到鹤鸣山修道,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来青城山结茅传道。张陵在青城一带山区传道13年,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顶。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发祥地,常道观被称为"仙都众奥之妙,福地会昌之域,张天师羽化处焉"。历代龙虎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拜祖庭,为汉天师张陵扫墓。

诸葛亮设兵护堰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马可·波罗游历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都江堰。后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德国地貌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

修建成灌马路

成都到灌县公路于1913年动工,从灌县一端建成2公里"示范路"即告停止。1923年,四川省督理委林火良青为总办,改官办为官商合办,1925年全线建成,1926年1月1日通车。是四川省第一条公路。

创办合资企业

1919~1920年,灌县人姚宝姗在小金县长卸任后,集会省中经营界人士,与法国基督教士谢安道合资,兴办森茂伐木公司。公司以灌县为基地,在理番(今阿坝州理县)等地砍伐大山原木,加工成方料,经小沟入岷江漂运至灌县紫坪铺收漂,再扎成大筏,水运成都销售,获利甚巨。是为都江堰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叠溪洪水

1933年8月25日,岷江上游茂县境叠溪发生75级地震,山岩崩塌,横断岷江及其支流。10月9日,岷江被堵塞断流45天后,干流小海子溃决,积水一涌而下。10月10日1时许,洪水进入都江堰市境,洪峰流量约每秒102万立方米,冲毁都江堰金刚堤、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等水利工程及安澜索桥。内、外江水汇成一片,汪洋无际。16个乡镇受灾,毁农田1000公顷,死亡5000余人。紫坪、白沙岷江沿岸1万余立方米木材、1000多吨煤炭及药材漂没无遗,都江堰以下各河流沿岸房舍、桥梁、碾磨冲毁无数,流离失所的灾民在万人以上。�

黄炎培都江堰办学

1941年,黄炎培到都江堰选定城东郊丰都庙为校址。翌年暑假,委派重庆职业学校校长陆叔昂来灌县购置水田、耕牛、农具,为教学实习准备条件。1944年2月,"都江实用职业学校"开学,由沈肃文任校长,黄炎培偕夫人姚维钧到灌县主持开学典礼,并亲为学校制定"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校训。学校提倡"手脑并用"的学风,注重学生思想修养、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养。学校建立董事会,黄炎培任董事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于1945年10月交由灌县地方接办。�

林森主持都江堰开水典礼

1942年清明节,四川省政府及灌区14县官员齐集都江堰举行开水典礼,典礼由当时正住在灌县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主持。开堰前先在伏龙观祭祀李冰,向李冰神像顶礼膜拜。祭毕,林森及其从祭人员乘轿直赴二王庙祭祀李二郎。祭毕,林森及其从祭人员又转赴都江堰鱼嘴,在鞭炮和万众欢呼声中,亲视开堰放水。冯玉祥捐资建亭

1941、1942、194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数次在灌县、青城山居留。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冯玉祥寓居青城山真武宫。1945年8月11日晨,当他听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的消息时,当即捐资在真武宫侧建亭,取名"闻胜",并撰书刻碑一通立于亭中。

解放军抢修都江堰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入川后贺龙司令员指出,要先抢修都江堰,把已延误的岁修时间抢回来。并决定从军费中拨出专款,确定由王希甫负责,由驻灌县解放军协助抢修。12月29日,成立都江堰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拨款3万银元作抢修经费。驻灌县解放军184师1500余人在师长林彬、政委梁文英指挥下参加抢修工程。整个岁修工程于1950年3月底全部完工。4月2日,按照都江堰传统习惯,举行了开水典礼。�

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庆典

1994年4月5日,由四川省政府、国家水利部主办,成都市政府、都江堰市政府、都江堰管理局承办的"中国四川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庆典"在都江堰渠首隆重举行。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9个使团到会祝贺并参加庆典活动,与会人士缅怀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盛赞都江堰灌区由50年代的灌溉19万多公顷发展到67万多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灌区、效益巨大的水利工程。纪念活动期间,与会人士观看了富于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仿古祭祀仪式及砍杩槎放水活动。

主要景观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伏龙观:伏龙观位于都江堰市离堆公园由,其下临深潭,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是纪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二王庙古名“崇德庙”,建于公元494-498年,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

安澜索桥:又名“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坐落于都江堰首鱼嘴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现在的桥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相关问题

都江堰为何举世闻名

硕果仅存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规模宏大、布局科学、费省效宏,代有兴建,历经2260而不衰,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也是世界水利史上设计施工最完美、最先进、最科学独一无二的无坝式引水枢纽,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可资借鉴的治水哲学思想和管理经验。都江堰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而“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指导思想,其实质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水哲学,它强调的是要充分掌握河流的流势和其它自然条件,加之利用和正确引导,利用有利条件消除不利因素,同时要随时间、地点和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把工程做好。这一治水哲学思想不仅对过去,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水利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李冰父子 功高仰止

都江堰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2000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间的祭典活动和祭祀活动。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

都江堰市概况

都江堰市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都江堰市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江堰市是山水园林城市,都江堰渠首傍城,五条河穿城而过,灵岩山城区矗立,山水城林堰相融,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市域林木覆盖率达70%,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年平均气温152℃,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

成都是个好地方,有很多的好景点可以去玩,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些成都必去的十大景点。

1、四川都江堰风景区 世界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公园路

2、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国家级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4A景区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杜甫草堂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大、保存完好、知名度高且具有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

3、成都市西岭雪山景区 国家风景名胜区4A景区

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成都仅110公里,乘车25小时可抵达。景区总面积483平方公里,海拔从1260米—5364米不等。属世界自然遗产,是大熊猫栖息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内最高峰大雪塘海拔5364米,终年积雪不化,为成都第一峰,唐代大诗人杜甫盛赞此景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绝句》,西岭雪山也因此而得名。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岭镇

4、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国家级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4A景区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位于成都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它是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成都武侯祠是西晋末年为纪念诸葛亮而建,初与刘备的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于昭烈庙,故大门横额书“汉昭烈庙”,后来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并入汉昭烈庙;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

5、成都锦里

锦里,传说中离浪漫最近的地方,是成都知名的商业步行街,它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以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被称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和“西蜀第一街”。锦里古街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街内由一大片清末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组成,蜿蜒曲折的院落、街巷与水岸、湖泊、荷塘、石桥相呼应,主题会所、主题餐饮、主题商店坐落其中,水波灯影,别有一番意境。下面小编从锦里景点、美食、以及周边景区等方面为你介绍成都锦里古街旅游攻略。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附1号

6、刘氏庄园旅游区 文物保护单位4A景区

刘氏庄园博物馆,建立于1958年10月,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金桂街15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博物馆占地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055平方米,其建筑、馆藏、泥塑、遗存是认识和研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四川军阀史、民俗学、近代民居建筑的重要实物。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

7、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4A景区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外北熊猫大道1375号,基地占地面积1000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世界著名的大熊猫迁地保护基地、科研繁育基地、公众教育基地和教育旅游基地,是我国集大熊猫科研繁育、保护教育、教育旅游、熊猫文化建设为一体的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机构。基地作为“大熊猫迁地保护生态示范工程”,以保护和繁育大熊猫、小熊猫等中国特有濒危野生动物而闻名于世。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熊猫大道1375号

8、成都宽窄巷子景区 示范步行街2A景区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宽窄巷子先后获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等称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上街宽窄巷子

9、成都市石象湖旅游区 4A景区

石象湖生态风景区,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都市蒲江县境内,在成雅高速公路86公里处,因湖区古刹石象寺而得名。景区主要有石象寺,紫燕岩、水鸟湾、茯苓湾、珠岛、青龙岛、弓沟、娃娃沟、二龙戏珠等景点。石象湖生态风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面积的生态园区成为动物、植物共生存的天堂,是都市人寻觅的一片修养身心的净土,也是万亩生态园区的发展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成雅高速公路86公里出口处

10、成都市桃花故里旅游景区 4A景区

桃花故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山脉中西部山泉镇。桃花故里以川西坝子种桃第一人晋希天故居—桃源村为核心景区向四周辐射、延伸,形成了面积约45平方公里的景区面积。景区以桃花品种多、花期长、密度高而闻名全国,每逢阳春三月,这里的桃花万树竞放、灿若云霞,十分壮观。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以后就是关于成都必去的十大景点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看。

青城山道教宫观及其对联

道教的宫观建筑是从古代中国传统的宫殿、神庙、祭坛建筑发展而来的,是道教徒祭神礼拜的场所,也是他们隐居、修炼之处所。金元以降,全真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