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街福的历史发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5收藏

拦街福的历史发展,第1张

拦街福这个传承了100多年的温州特有的汉族民俗活动,从清代开始盛行,上世纪40年代后几乎销声匿迹。拦街福在温州究竟起源于何时,尚不得而知。据清乾隆《永嘉县志》记载:“二月朔,通衢设醮禳灾,名拦街福,以后循次取吉为之,至三月望目为止。”由此可见,至少在清朝中叶,拦街福已在温州各地流行。

但根据历代诗人的吟咏,早在清康熙和雍正年间,温州已出现拦街福雏形。当时平阳诗人黄云岫在他的《静观楼诗集》写道:“仲春迎会,时久雨乍晴,漫赋记胜,宿雨初收骤日曦,迎神事果有神奇。了无泥淖沾香辇,喜见晴光映画旗。入夜灯明和月照,沿街歌歇值醒移。天人共享升平乐,不是庸愚惑九黎。”这首诗,表现了当年张灯祀神的情景。 温州拦街福,从清初开始,到清中后期盛行温州,世代传承。从清朝中叶至抗战之前,温州市区每年都举行拦街福活动。

南唐,刘崇远《金华志》杂篇中曾载:“夜张列炬送神,小儿击鼓,制各式花灯,备极之致,炬若繁星,达旦而止。”可见温州拦街祈福,仍承古风。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温州诗人赵贻瑄在他的《存修斋诗草》(卷一)一书中,所写 :“花朝元夕事非遥,赛会重开斗富饶。荷芰彩为浮绿水,楼台绮结倚青宵。四郭人趁春潮至,比户全随腊炬销。同乐时来民父母,闲看万众拥河桥。”这首诗写了当时温州在举行张灯祈福时,在谢池一带,剪彩成芰荷,浮水燃灯,又结绮为楼台;郡城内外自三月初三至初十,沿街皆悬灯,连宵达旦以及当时永嘉县尊,不时巡行等情景。

嘉庆四年(1799),陈舜咨在《上巳夜观灯即事》一诗中,还明确提出:“龙桥祀福晚初四,陆海游人动地来。”龙桥,即今划龙桥。

嘉庆九年,永嘉举人张秦昌写有《瓯城灯幔记》:“吾瓯处浙东之僻陋,号海上之繁华,敬鬼之风习传乎驺氏。逐傩三月,揆法乎周官。每届上巳修褉之辰,辄仿太乙展灯之祀,烟方冒禁水不张,嬉木天以开火城,乃起厥俗,以迎神也……或见招乐部,建戏本,镣质为山负之鳌背,铜机引水,转以龙头。植参军之椿,绿衣秉简,逞侲童之伎;黄帽乘蹻,各征歌舞于帝江,用助喧阗于人海,则春城启而杂戏陈也。”当时在街头搭台招邀戏班,百戏俱陈,童子们穿着绿衣,手执竹简,上演参军戏。还有人黄帽乘蹻,作高跷之戏。有商家临街暗设水柜,用铜管引水上行,于灯幔下设一鳌头,口中喷水,日夜不停,即所谓的!!铜机引水,转以龙头!!是也。

道光(丁酉)十六年,黄汉在《瓮云草堂诗稿》中写的竹枝词《修褉吟》,亦着力描绘当年江城六街灯火,游人如蝶和结绮挂彩为台以及鳌山吐水等情景:“春风三月旧江城,锦洞天开夜色明。仿取永和修褉事,六街灯火绘升平。彩霞结绮化楼台,龙水鳌山处处开,赢得一时花月开,游人如蝶乱飞来。年前乐趣正无何,岂道今年乐更多。总是熙朝天子福,不妨闲谱太平歌……”在以上这些诗词中,虽未出现“拦街福”三字,但都突现了后来拦街福的特点。

到清同治年间,拦街福已在温州民间流行。其名称也明确出现在不少诗人的吟咏中。

于同治十一年(1872),郭钟岳在《东瓯百咏》其中“拦街福”条注:“春末赛神曰拦街福。仕女夜游,笙簧夹道。”其诗云:“春祈饮福会拦街,酒醴笙簧处处皆;今夜出游新雨后,青泥污损凤头鞋。”

同治年间,方鼎锐在《温州竹枝词》其中“拦街福”条注:“赛会时,六街张灯,谓之拦街福。”其词云:“广市通街架采缯,城开不夜烛龙腾。笙歌闹过春三月,何用金钱去买灯。”

至光绪八年(1882)修订的《永嘉县志》,才把拦街福正式收入志中“风俗”条,成为历史定论。之后,拦街福习俗又在不断扩大。在光绪短短的34年中,拦街福在温州各地举行了多次。

光绪十四年(1888)三月十五日,张棡在《杜隐园日记》中记述了他在温州城内观看拦街福的情况:“温郡此日各处赛会极闹,鼓楼下玄坦庙挂珠囤,晏公殿巷保大洋行门首插竿竹约四五丈,上面用米斛串插成屏,两边结彩挂灯,下面临河之中,浮各色纸扎鱼灯,两边游人甚众,妇女尤多。” 清末民初时,徐燮在《瓯括纪游草》亦载:“拦街福,拦街福,三月三日春光烁。张灯设彩斗繁华,赛会酬神丰酒肉,六街彻晓管弦声。到此详如不夜城。上元灯火尽灿烂,画阁珠楼睡不成。”其他从清到民国的诗人吟咏拦街福的还有:清余国鼎的《西峰诗录》、杨士炳的《蔚亭诗稿》、郑传笈的《东瓯观花祭记》以及杨淡风的《永嘉竹枝词》等等。

民国十一年(1922)农历三月廿八日,张棡在《杜隐园日记》中载:“晚饭后,闻大南门底拦街福极闹,县城隍(庙)又有文明戏,乃徒步赴之。至则戏未上台,待一句钟后始开演,未半出,台下拥挤不堪,予适至河边,无从退避,不料一转瞬予身畔数人已被挤落河,予急挤入人丛中,随流拥至铁井栏口,始行脱险。”

民国十六年(1927)杨青在《永嘉风俗竹枝词》中也进行了详细地描述:“犹有拦街福好看,南街初一乐盘桓。城西初二笙歌沸,南郭初三灯火攒。”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三月廿三日,据《浙瓯日报》载:“本埠南大街拦街福,游人起冲突,带入警所,排解了事。”

1938年抗战期间,拦街福停办。

到1947年,温州民间自发组织了一次拦街福活动,不过那次时间是在5月份,持续不到15天。

1948年由于战乱,拦街福再次停办。

1956年,农历二月初一,温州再次举办拦街福活动,盛况空前。这次拦街福虽然在全市热闹了几天,但因准备匆促,缺乏充分酝酿,活动没有全面规范,导致民俗原貌无法全面重现。不久之后,拦街福被批为迷信活动,从此就停止了。 拦街福在许多老温州人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但在上世纪中后叶,拦街福已逐渐淡出温州人生活。进入新世纪以来,温州曾在2002年、2005年、2009年、2010年、2012年举行拦街福,探索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民俗结合。

2001年夏,由温州市孟庆江、叶大兵、林剑丹、胡珠生、张思聪等人,向市长提出“恢复举办拦街福”的建议。温州市人民政府决定结合五马街新街开街仪式,恢复拦街福活动。

2002年,拦街福活动在五马街区、蝉街、人民广场及连接上述三个街区的府前街进行布置。这次拦街福活动,从4月19日开始,在人民广场举行了开幕式。从上午起,活动街区水泄不通,至晚上九时,当日参观人数达20万。次日上午,因游客过多造成了温州市区交通的过分拥挤,形成不安全因素,原定19到21日的拦街福提前结束。

2007年拦街福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09年的2月25日至3月8日,拦街福活动在市区世纪广场南首锦江路举行。

2010年的农历二月初一。以“盛世瓯越、文化温州”为主题的2010温州拦街福活动,在温州锦江路拉开大幕。2010温州拦街福活动将延续至3月28日,共持续13天,每天上午9时到晚上9时开放。

2012年拦街福举办时间从2月22日延续至3月4日,活动除了在锦江路、世纪广场、温州市科技馆、温州博物馆等地点展示外,还在鹿城区七枫巷设置分街区,以便市民就近参与这一传统节日。

东晋女诗人谢道韫《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 远 山 上 松 , 隆 冬 不 能 凋 。 愿 想 游 下 憩 , 瞻 彼 万 仞 条 。 腾 跃 未 能 升 , 顿 足 俟 王 乔 。 时 哉 不 我 与 , 大 运 所 飘 摇 。

乐府 艳歌行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薰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魏 刘桢《赠从弟》三首之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南朝 梁 范云《咏寒松诗》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全唐诗 李峤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

柳宗元 孤松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李商隐 高松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后,僧来不语时。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夏言 九里松

百盘云蹬八千峰,飞盖穿行夹道松。长昼风雷惊虎豹,半空鳞甲舞蛟龙。江涛夜合秋声壮,湖雨春添黛色浓。欲籍丹青图直干,恨无韦偃得相从。

李商隐《题小松》: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杜荀鹤《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甫 严郑公阶下新松

弱枝岂自负,移根方尔瞻。细声侵玉帐,疏翠近珠帘。未件紫烟集,虚蒙清露沾。

何当一百长,欹盖拥高檐。

白居易 涧底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谕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黄宪贤,牛衣寒贱貂禅贵。貂禅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

沈沈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欧阳澥 句 离家已是梦松年。

无名鬼 句 芫花半落,松风晚清。

赵嘏 句 松岛鹤归书信绝,橘洲风起梦魂香。

陆龟蒙 句 溪山自是清凉国,松竹合封萧洒侯。

时人为刘毕语 刘郎中松树孤标,毕庶子松根绝妙。

陈蓬 句 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星。(题松山)

廖凝 句 落尽最高树,始知松柏青。(《落叶》)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檀栾竹影,飙松声。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灵澈 句 古墓碑表折,荒垄松柏稀。(《伤古墓》)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萧颖士 江有枫一篇十章 我朋在矣,彼陆之子。如松如杞,淑问不已。

韩愈 条山苍(中条山在黄河之西)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元淳 句 弟兄俱已尽,松柏问何人。(《寄洛中姊妹》)

郑符 闲中好 闲中好,尽日松为侣。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

李世民 咏小山 近谷交萦蕊,遥峰对出莲。径细无全磴,松小未含烟。

李隆基 续薛令之题壁 啄木觜距长,凤凰羽毛短。苦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张九龄 答陆澧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王维 别辋川别业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华子冈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刘长卿 听弹琴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李白 铜官山醉后绝句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李白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韦应物 寄璨师 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时忆长松下,独坐一山僧。

韦应物 宿永阳寄璨律师 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

韦应物 雪行寄褒子 淅沥覆寒骑,飘飖暗川容。行子郡城晓,披云看杉松。

韦应物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 咏琥珀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岑参 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居 五粒松花酒,双溪道士家。唯求缩却地,乡路莫教赊。

姚合 秋中夜坐 疏散永无事,不眠常夜分。月中松露滴,风引鹤同闻。

裴夷直 酬卢郎中游寺见招不遇 偶出送山客,不知游梵宫。秋光古松下,谁伴一仙翁。

裴夷直 寓言 秋树却逢暖,未凋能几时。何须尚松桂,摇动暂青枝。

裴夷直 令和州买松 好觅凌霜质,仍须带雨栽。须知剖竹日,便是看松来。

杜牧 送薛种游湖南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怜君片云思,一去绕潇湘。

喻凫 赠空禅师 虎见修行久,松知夏腊高。寒堂坐风雨,瞑目尚波涛。

喻凫 题禅院 无花地亦香,有鹤松多直。向此奚必孤,山僧尽相识。

马戴 黄神谷纪事 霹雳振秋岳,折松横洞门。云龙忽变化,但觉玉潭昏。

马戴 赠道者 深居白云穴,静注赤松经。往往龙潭上,焚香礼斗星。

于兴宗 东阳涵碧亭(《金华志》:兴宗宝历初令东阳创此亭) 高低竹杂松,积翠复留风。路剧阴溪里,寒生暑气中。

贾岛 寻隐者不遇(一作孙革访羊尊师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司空图 即事九首 衰鬓闲生少,丹梯望觉危。松须依石长,鹤不傍人卑。

司空图 即事九首 旅思又惊夏,庭前长小松。远峰生贵气,残月敛衰容。

司空图 杂题九首 溪涨渔家近,烟收鸟道高。松花飘可惜,睡里洒离骚。

郑谷 中台五题·乳毛松 松格一何高,何人号乳毛。霜天寓直夜,愧尔伴闲曹。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兴闲停桂楫,路好过松门。不负佳山水,还开酒一樽。

崔道融 访僧不遇 寻僧已寂寞,林下锁山房。松竹虽无语,牵衣借晚凉。

曹松 夏日东斋 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热少清风多,开门放山入。

曹松 句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然点松柏花。(《吟窗杂录》)

马冉 岑公岩 南溪有仙涧,咫尺非人间。泠泠松风下,日暮空苍山。

李中 感事呈所知 竞爱松筠翠,皆怜桃李芳。如求济世广,桑柘愿商量。

李中 游茅山二首 茅许仙踪在,烟霞一境清。夷希何许叩,松径月空明。

徐铉 行园树 松节凌霜久,蓬根逐吹频。群生各有性,桃李但争春。

成彦雄 江上枫 江枫自蓊郁,不竞松筠力。一叶落渔家,残阳带秋色。

唐备 失题二首 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

吴公 绝句 去国投兹土,编茅隐旧踪。年年秋水上,独对数株松。

太上隐者 答人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薛涛 风 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林梢鸣淅沥,松径夜凄清。

薛涛 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一作陈情上韦令公)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

皎然 秋居法华寺下院望高顶赠如献上人 峰色秋天见,松声静夜闻。影孤长不出,行道在寒云。

东阳历史上的“包拯”——马光祖小考马 云 鹿 马光祖(1200~1273),字华夫,又字实夫,赐号裕斋,封金华郡公,谥号庄敏。浙江东阳邑城西北隅(今东阳城区西街西花园里一带)人,南宋宝庆二年(1226)进士。从南宋著名学者、参知政事(副丞相)真德秀学。历任沿江制置使、江东转运使、户部尚书、知临安府(今杭州)、三知建康府(今南京)、大学士、咸淳三年(1267)拜参知政事(副丞相)、咸淳五年(1269)拜知枢密院事(佐皇帝执兵政)、以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的光禄大夫)致仕。 马光祖任官时,以公用器皿钱20万缗支稿军民,削减租税,收养鳏寡孤疾,兴学校,礼贤才,招兵置察。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免除前政亏欠钱百余万缗,罢减渔利税课,赐益于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15万石,又为库贮籴本200余万缗,发粜常减于市价,以利于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建康(南京)郡民为其建生祠6所。在知临安府(杭州)时,时值岁饥,荣王府积粮不发,马光祖一连三日往谒,力促荣王开仓济民,得粮活民甚多。 马光祖一生,为军民造福,不畏豪强,体恤百姓,可与北宋名臣包拯相比。 南宋大清官马光祖的断案判词最有意思,大多数是诗词(歌谣)。在宝祐年间(1253-1358),马光祖知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时,不畏贵戚、豪强、庭无留讼。福王强占民房养鸡鸭,反状告百姓不交房租,示意地方官代他勒索。官司打到府衙门,马光祖实地勘验后,判决道:“晴则鸡卵鸭卵,雨则盆满钵满;福王若要屋钱,直待光祖任满。”(《西湖游览志》)。 马光祖对贵戚如此,对读书人却是另一种态度。一个书生**进入所爱少女房间,被官府关押。马光祖一问案由,就出题《逾墙搂处子诗》面试,那书生秉笔疾书:“花抑平生债,风流一段愁。逾墙乘兴下,处子有心搂。谢砌应潜越,韩香许暗偷。有情还爱欲,无语强娇羞,不负秦楼约,安知漳狱囚。玉颜丽如此,何用读书求。”马光祖一见,大加赞赏,不但不责罚书生的非礼之举,反填一首《减字木兰花》词,判二人结婚:“多情多爱,还了平生花柳债。好个檀郎,室女为妻也不妨。杰才高作,聊赠青蚨三百索。烛影摇红,记取媒人是马公。”(《三朝野史》元朝吴莱)。 马裕斋(光祖)知处州(今浙江丽水),禁民捕(青)蛙。有一村民犯禁,乃将冬瓜切作盖, -1- 刳空其腹,实(青)蛙于中,黎明持入城,为门卒捕,械至于庭。(马光祖)公心怪之,问曰:“汝何时捕此蛙?”村民答道:“夜半。”“有知者否?”曰:“惟妻知。”(马光祖)公追其妻诘之。乃妻与人通(奸),俾妻教夫如此,又先往语门卒以收捕,意欲陷夫于罪而掘其妻也。(马光祖)公穷究其罪,遂置妻并奸夫于法。(《稗史》)。 以上案件只是马光祖一生中无数件断案中之几事,可以证实马光祖也不逊于天下闻名的包青天,在断案判词上,且有丰富多彩的诗词(歌谣)的文学体裁来表现,凭此方面,应略胜于闻名天下的“包拯”。马光祖也应称得上东阳历史上的“包拯”或称为名副其实的马青天。 在“武义新闻网”上(20051225):“马光祖为武义人”,是何胜云先生的误证。笔者认为:据东阳马氏宗谱记:马大同十四世孙,马光祖生于南宋庆元庚申年(1200)八月二十四日,卒于咸淳癸酉年(1273)五月十五日,其先祖俦(马大同八世孙,又名文达)从东阳松山(今东阳千祥一带),居东阳邑城西北隅,至马光祖仍居西北隅。 据《东阳岘西杜氏宗谱》记:二世祖思诚(1206~1273),字子谨,因侍任赘马之纯家居邑治西。又记:二世祖思诚继赘马之纯之孙女(马光祖姐妹)马府中。此处马府与马府园(花园)大致范围在今东阳城区东到西经泽巷口,南至张府前巷,西至中山路,北至西街。西花园里是今唯一与马府花园为留存之地名(里名)。据东阳马氏宗谱记:马壬仲与其侄马光祖先后从东阳邑城西北隅居东阳县仁寿乡(56都)马府。据《东阳紫溪邵氏宗谱》记:东阳紫溪十二世孙邵礼(生于1321年)尝为马府家栽花护园而得名为花园村。佐证元朝时马府仍名望与繁荣。此处旧属东阳县仁寿乡(56都)太师里。宋理宗(赵昀)御书“裕斋”为马光祖赐号,也因马光祖其祖马之纯赠太师越国公与其父马正己赠太师齐国公而得“太师”里名。马府花园(今东阳市南马镇花园·马府村)是后来才出现之地名。马府是东阳古代五府(厉文才刺史、何梦然太师、乔行简平章、葛洪太师、马光祖制使)之一。 马光祖之祖父马之纯与其父马正己以崇尚风水宝地之因,先后葬于武义24都宝岩寺(今武义县马府下村、墓区已毁)。此处应为马太师墓。而马光祖生前虽未赠过太师,也以风水宝地之因,御葬于武义县四都洪桥头福圣寺旁(今武义县熟溪街道福圣寺村后山),其墓不能称为马太师墓、应称为马制使墓。东阳马氏宗谱记:购买山田五百庙以给福圣寺祭守,是东阳马氏族人购买之山田的。经笔者考证:今在马光祖墓处有一件石稀头部,正是南宋时墓兽之物。几百年以来至建国前,东阳马光祖后裔(含马大同后裔)一直去马光祖 -2- 墓前祭祖活动。 今由马大同后裔(武义籍)在新建的墓碑文记:马光祖,字华父,金华武义马邨(即马村)人,是误证。据武义《马氏宗谱》民国五年(1916)重修本记:始祖将军(实为东阳茂陵马氏二世祖马肖宗)、二世祖之纯(应为马大同十二世孙)、三世祖州同(只见于清代官职名称之中,武义马氏谱也记为官职)四世祖光祖(应为马大同十四世孙)。笔者初步认为此谱在清代修谱者之伪造之谱且马氏世系混乱。此谱中有一文《谨录光祖作吏部郎中梁膺传》,马光祖与“梁膺、字景李、同里人”。从以上史料可以佐证马光祖是东阳人,根本谈不上与梁膺为武义人或同里人了。此文也可能伪作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也是伪造之文。著名学者严佐之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认为:有的家谱,更不排除修谱者故作攀附之现象,笔者也认为:攀附之风古今都有,已影响到谱书之可信性。笔者又认为:马之纯等人早已葬于武义境内,马光祖也因崇拜风水,相中此处风水宝地而御葬于武义县福圣寺后山。 今位于武义县马村马太师庙,民间以祭祀马光祖是百姓崇神之活动,信徒们对马光祖一生为民造福的大清官崇拜,但民间之误传马光祖为太师。马光祖其父马正己与祖马之纯实为太师。 《宋史列传》中记马光祖为“婺州金华人”是误记,应为东阳人。其一:马光祖曾封为金华郡公、东阳县历史上属婺州、金华郡府管辖。其二:元仁宗(1312~1320在位)时,史臣袁桷提出搜访遗书,来补充《宋史》史料,其中有元朝国史院所存的宋朝名臣文集及杂书记载,悉皆遗缺散在民间的宋代史籍日就湮落,在宋朝末年时的史料残缺,就把马光祖为“婺州金华人”而误写入《宋史·列传》之中。 今存于武义马村的皇帝圣旨,赐马光祖之文书写得年代为“咸淳二年”(1266)与《宋史·列传》记拜马光祖为参知政事时间在咸淳三年(1267),二种在时间相差一年,是否是原件值得商榷。在东阳市佐村镇溪北村马氏宗祠内,今存有马光祖赐号“裕斋”匾。笔者认为:东阳溪北村马氏与武义马村马氏应同属东阳茂陵马氏马府(防军)派之裔,且武义马村马氏应从东阳迁居,不是像武义马氏谱中《马氏源流》所记:马光祖独自累犯元朝被开庆皇帝(宋理宗,公元1259年)抄没易姓密氏子孙辈播迁四方、东阳安田(安恬)、葛府(误记、应为葛氏聚居地)……在此文中,有多处误记。历史上的马光祖为军民造福得罪权贵而罢官,后又官复原职,笔者认为:在东阳境内属马光祖国各地后裔的马氏村落就达20 -3- 多个,并分衍东阳境外各地。在元朝时马府(今东阳南马马府)仍名望与繁荣四方。武义马氏宗谱中的《碑记》一文源于《东阳马氏宗谱》。东阳马氏宗谱首次修纂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比武义马氏宗谱要早几百年是可信之史料。《东阳茂陵马氏宗谱》(2002年版)也记马光祖为太师等有几处有误记。东阳马氏宗谱除几处有误之处,应该是可信的史料。 在明代万历金华府志与历代东阳是志中记载:马光祖的出生地、进士出身,加上东阳马氏谱中的序文、世系,世传与马光祖的生卒日期等内容记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马光祖葬地在武义不等于马光祖是武义人,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攀附。笔者还是认为马光祖应为东阳人。笔者也是马大同后裔,记得少时去上坟,家人提着灯笼,灯笼字号为“马·太师第”,因马光祖之祖父马之纯与其父子正己为太师而得名,东阳马大同后裔,灯笼都以“马·太师第”之号的。 马光祖家中,在南宋时出过三公、二太师与五进士,即赠马邦(又名定、字千里)太傅鲁国公,赠太师越国公马之纯并于隆兴元年(1163)进士,赠马正己为太师齐国公,马壬仲(马之经继子,原籍福建建阳,后入籍东阳)于绍熙元年(1190)进士,马光祖于宝庆二年(1226)进士,马润祖于淳祐元年(1241)进士,马光国于宝祐四年(1256)进士。 据道光东阳县志记:东阳邑城思贤(坊)为马之纯而立,在下金宅巷口(今东阳城区西街与西经泽巷口一带),至元朝时思贤坊尚有马(光祖)制使祠堂(见清康熙《新修东阳志》)。 又记:东阳县“第一峰”,在县东八十里24都(今东阳三单乡与磐安县岭口镇)内,高八百丈、周十五里。宋宁庙当祷雨于此,甘霖浮应参政马光祖奏赐此名。笔者认为:马光祖是地地道道东阳人,且世居东阳邑城西北隅。也是东阳历史上的“包拯”与“马青天”。 史料来源:《宋史》、《辞海》(1980年版),清《[雍正]浙江通志》、明[万历]金华府志》、《金华市志》(1992年3月版)。 历代东阳县志[明隆庆志,清康熙志,道光志(八年与十二年二种版本),民国稿]《东阳市志》(1993年12月版)、《浙江省东阳县地名志》(1986年版)、《东阳市文化志》(1998年9月版)。 东阳《安恬马氏宗谱》清同治八年(1869)与民国六年(1917)等重修本。 东阳《茂陵马氏宗谱》清乾隆元年(1736)与民国甲申年(1944)等重修本。 东阳《茂陵马氏宗谱》2002年1月版。 东阳《西源马氏宗谱》清雍正八年(1730)等重修本。 -4- 东阳《西阳马氏宗谱》民国时重修本。 东阳《松山马大宗谱》建国前刊本。 东阳《下宅马氏宗谱》民国重修本。 东阳《松山马氏大宗祠会参祭谱》民国三十六年(1947)刊本。 东阳《岘西杜氏宗谱》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等重修本。 东阳《紫溪邵氏家谱》清道光五年(1825)等重修本。 附:清代东阳人赵衍作《马府园》诗一首。赵衍,字湛卿,号心远,又号香沙。清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主纂清康熙《新修东阳县志》。马府园① 春风拂拂几畦蔬,闻道思②马氏居。人去罗浮空有梦,鲲飞神治已无鱼。茂陵③当日曾遗稿,学士④他年此式庐。往事沧桑君莫问,熏名犹自两朝书。 注:① 马府园:即马邦、马之纯、马正己、马光祖祖孙四代居住的马府花园。在东阳城区西街西花园里一带。 ② (xián)同“贤”字。

拦街福的历史发展

拦街福这个传承了100多年的温州特有的汉族民俗活动,从清代开始盛行,上世纪40年代后几乎销声匿迹。拦街福在温州究竟起源于何时,尚不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