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什么是“注”“疏”还有老实说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0收藏

古汉语中什么是“注”“疏”还有老实说什,第1张

10给书中或文中的字句做解释。古代有传、注、故、训、笺、疏、章句、解诂等名称,后通称为“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礼记·曲礼上》“曲礼上第一” 唐 孔颖达 疏:“注者,即解书之名,但释义之人,多称为传。传谓传述为义,或亲承圣旨,或师儒相传,故云传。今谓之注者,谦也,不敢传授,直注己意而已。若然,则传之与注,各出己情。” 张舜徽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注,取义於灌注。文义艰深,必解释而后明,犹水道阻塞,必灌注而后通。”11指解释字句的文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向秀 於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旧唐书·礼仪志一》:“何弃 周 孔 之法言,独取 康成 之小注?” 魏 晋 时及以后“注”亦作“ 注 ”。参阅 三国 魏 何晏 《〈论语集解〉序》。

4指阐释经书及其旧注的文字。 唐玄宗 《〈孝经〉序》:“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数句,一句之内意有兼明,具载则文繁,略之又义阙,今存於疏,用广发挥。”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各宗派的大师,都想解释所尊奉的经典……经疏愈积愈臃肿,学徒愈学愈迷惑。”5引申为阐释。 清 蔡焯 《〈史通通释〉举例》:“释之为用,析节而疏其义。”

字母

1音韵学术语。声母的代表字,简称“母”。 宋 王应麟 《玉海·艺文·小学》:“ 光 ( 司马光 )有《切韵指掌图》,以三十六字母总三百八十四声。”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字母》:“三十六字母, 唐 以前未有言之者。相传出於僧 守温 , 温 亦 唐 末沙门也。”

————————————————————————————————————————

以上是《汉语大词典》里的解释,具体来说,一般书中所谓的注、疏都会确有所指,比如《十三经注疏》中的注疏分别是指:

《周易正义》——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注疏》——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

除了《尚书》、《诗经》之外,其他的十一部书都各有注疏,提到这些书的时候,“注”“疏”都是特指以上这些人的解释(正义、义疏是“疏”的别称)。

注和疏的关系:注是对原文的解释,疏是既解释原文,也解释注。所以一般可以说疏是“注解的注解”。

——————————————————————————————————————————

一般可以直接说古汉语中说的“字母”就是指声母,唐朝时人们关于汉语声母的研究成果是“三十六字母”,因为起始人是守温,所以也称“守温字母”或“守温三十六字母”(但守温本人创造的字母可能只有三十个)。其代表字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照、彻、穿、澄、床、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审、禅、晓、匣、影、喻、来、日。每个字都表示汉语的一个声母。

但是有时候人们对汉语声母的认知又不太一样,会将声母归纳为三十个或三十一个。归为三十个的,就是三十字母;归为三十一个的,就是三十一字母。

古书的注释,特别是对先秦经书的注疏,并不易容看懂,这一方面是因为注文简略,无标点,另一方面是因为古书注家众多,体例不一。下面介绍两种体例:

1、注疏体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疏]

《诗经·鄘风·相鼠》

2、集解体

子曰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论语注疏·为政》

(一)汉代的注和唐宋的疏

由于语言的发展和口授传抄的错误,汉代人已不能完全读懂先秦古书,于是有人作注。汉注虽多是儒家的经书,注家思想也受儒家局限,但因时代距先秦较近,对字句的解释至今仍有很高的价值。同理,唐人不易读懂汉注,于是出现了新的注解方法“疏”(又叫“正义”),既解正文,又解注文。宋人也沿用这种方法。

(二)注疏的体例

后人把注疏与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十三经注疏》。以《毛诗正义》为例,注疏的体例是:用双行小字排在正文下,开头没有“笺云”的是汉毛亨的“传”,“笺云”是汉郑玄的“笺”,圆圈以后是陆德明的注音,“疏”字后是唐孔颖达的“疏”。疏的体例一般是举出所要疏的经文或注文的首尾各二三个字,用圆圈隔开,然后用“正义曰”再疏解。 (一)汉唐人的注解

1内容:汉唐人注解重在训释字句,加注读音,也有通释大意的。唐代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重在注明典故的来源和某些词语的出处,有的重在阐明哲学思想。

2范围:汉注从经书开始,后渐扩大。唐人除给经书作疏外,也注子书,还为汉代以后古书做笺注。

(二)宋人的注解

风格与汉唐大不相同,常利用注解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习称“六经注我”。

(三)清代的注解

1详尽可靠。一些学者对文字、音韵、训诂有较深的研究,注解风格为之一变,重视从材料出发,方法也有进步,所作注解大都详尽可靠,因此称为“朴学”。但有的不免于烦琐。

2注重校勘。

[附]两个校勘术语:(1) “衍文”,指古书中误增的字。(2) “脱文”,指脱落的字。

四、旧注中常见的术语

(一)曰、为、谓之:用来释义或辨析同义词,相当于“叫做”。被释词在后。

(二)谓:用来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喻,相当于“是指”、“是说”。被释词在前。

(三)貌、之貌:表明所解释的是形容词,相当于“……的样子”。

(四)犹:用来说明是以同义词解释同义词,或用引申义释本义,注释的词和被注释的词意义不完全相同,相当于“等于说”。

(五)之言、之为言:常用于声训。

(六)读为、读曰、读若、读如:用来注音(注释和被注释字不完全同音)。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注音兼释义;读若、读如:主要是注音,偶尔也用本字说明假借字。

五 对待旧注的态度

了解旧注的局限;不抹煞古人,也不迷信古人。吸收其有价值的东西

古注是指对古代经典文献的注释,通常是由学者们为了解释古代文献中的难懂内容而编写的。对待古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尊重古注:古注是古代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尊重古注,不应该轻视或忽视它们。

2 理解古注的背景:在阅读古注之前,需要了解注释者的背景和学术观点,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注释的内涵。

3 对比不同版本的古注:同一部经典可能会有多个版本的古注,因此在阅读古注时,需要对比不同版本的古注,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理解。

4 批判性思维:虽然古注对经典文献的解释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并不意味着它们的解释都是正确的。因此,在阅读古注时,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和评价其注释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5 与其他文献相结合:在研究古代文化、哲学等方面,需要将古注与其他相关文献相结合,包括古代典籍、出土文献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总之,对待古注需要尊重、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代经典文献。

一生吧~~学会学能估计要抱憾而亡

1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 汉字

一、汉字的形体结构

(一)“六书”

(二)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籀文、篆文、隶书、楷书

三、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情况

(一)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二)假借字、通假字

二 音韵

一、古音基本常识

(一)双声与叠韵

(二)中古声调的“四声”

二、古音通假

三、古代的注意方法

(一)直音法

(二)反切法

三 词汇

一、古代汉语词汇的构词特点

单音词、复音词(叠音词、连绵词、复合词)、偏义复词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一)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二)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三)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

三、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和比喻义

(一)本义 (二)引申义 (三)假借义和比喻义

四、同义词和反义词

(一)一词多义与一义多词 (二)同义词 (三)反义词

四 语法

一、 古代汉语实词

(一) 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二)名词作状语

(三)称数法

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

三、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次序和省略

(一)宾语前置

(二)介词结构后置

(三)句子成分的省略

四、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否定句 (四)疑问句

五、古代汉语常用习惯句式

(一)如何、奈何、若何

(二)何以……为、何……为

(三)……孰与……

(四)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

五 古书的注释

一、古书旧注的类型

二、古书旧注的内容

三、古书旧注词语训释方法

(一)因形求义 (二)以音别义 (三)随文释义

四、古书旧注常用术语

曰、为、谓之、犹、貌、读为、读若、读如等

五、小学

六 工具书

一《说文解字》及汉字常用字典

二、《尔雅》及词汇常用专书

三、《方言》

四、虚词工具书

七 古书的标点和翻译

一、古书的标点

二、古书的翻译

2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学习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

1.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

的继续和发展。

2.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3.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

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4. 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 提高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古汉语中什么是“注”“疏”还有老实说什

注10给书中或文中的字句做解释。古代有传、注、故、训、笺、疏、章句、解诂等名称,后通称为“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