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有什么寺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7收藏

长沙有什么寺庙,第1张

长沙比较有名的寺庙有开福寺和麓山寺。

长沙开福寺简介

在长沙城北新河与湘江交汇处凤嘴,有一座殿宇宏伟、气势非凡的千年古寺,这便是 长沙开福寺

三湘名刹开福寺。

开福寺是中国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为禅宗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寺院,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时马殷割据湖南,建立楚国,史称“马楚”。马氏以长沙为都城,在城北营建行宫,建有会春园,作为避暑之地。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马殷之子马希范将会春园的一部分施舍给僧人保宁,创建了开福寺。马希范继位后,又在附近大兴土木,旁垒紫微山,北开碧浪湖,使开福寺一带成为著名的风景胜地,有内外16景。明代文人李冕曾题诗《开福寺》赞曰:“最爱招提景,天然入画屏。水光含镜碧,山色拥螺青。抱子猿归洞,冲云鹤下汀。从容坐来久,花落满闲庭”。

盛况

开福寺兴盛时,住僧达千余人。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香火不绝,名僧辈出。北宋洪蕴,佛医俱精,被宋太祖召见,赐紫方袍。宋徽宗时,道宁禅师住持,使佛寺中兴。他将临济宗杨岐派禅法,传给日本求法僧人觉心。觉心回国后,创法灯派,被日皇赐以“法灯圆明国师”谥号,僧徒众多,日本佛教临济宗派因而视开福寺为“祖庭”圣地,几乎每年都要派人来朝拜。光绪12年,名僧寄禅、笠云与著名诗人王闿运等僧俗19人在此组织碧湖诗社,赋诗谈禅,一时传为美谈。光绪末年,诗僧笠云创办湖南僧立师范学堂于寺内。 千余年来,开福寺历经兴衰,多次改建重修,现存建筑主要为清光绪年间重建。1994年开福寺被定为尼僧修学道场以来,住持能净法师利生为怀,志存兴复,对开福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建,新修了僧堂、放生池、清泰桥、钟鼓楼等;维修了大雄宝殿、法堂、禅堂、念佛堂、摩尼所、斋堂、客堂、藏经楼。1997年,开福寺又从缅甸请回佛祖释迦牟尼玉像(5米高)和阿难迦叶二弟子玉像(4米高)。随后又从台湾等地迎请了5部大藏经供奉。整个修复扩建工程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重修后的开福寺不仅更加庄严肃穆,而且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高雅古朴,成为湖南佛教界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19 年,开福寺承办了湖南佛学院尼众部。

组成

今开福寺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三大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及两厢堂舍等。山门为四柱三门三楼花岗石牌坊式建筑,高10米。门坊上分栏为浮雕彩绘,或为人物,或为树木花草,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山门两旁立有石狮、石象各一对。进入山门,即放生池,为原碧浪湖残部,上架单拱花岗石桥,走过石桥,便见一座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圣像,面带微笑,手执杨柳净瓶,九龙拥立,庄重中透着祥和。伫立像前,肃穆与敬仰之情油然而升,尘世的心便也多了几许平和与宁静。再往前行,便是开福寺的主体建筑三大殿。 前殿为弥勒殿,又称三圣殿,面阔三间,外檐方柱,内檐圆柱,均为花岗石整石凿成。殿内供奉西方三圣,现已无存,重塑弥勒佛、韦驮菩萨、四大天王。 中殿为正殿,又称大雄宝殿,高20米。中央供奉着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宝相庄严。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侍立两旁。紧靠着释迦牟尼佛背面,供奉着金色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殿两旁还有十六尊者的金像。 后殿为毗卢殿,内供毗卢遮那佛像。周围供五百罗汉像,高约04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民间流传数罗汉以测吉凶,即以任何一个罗汉为起点,按自己的年龄,数到最后一个罗汉,再按罗汉的编号抽取封签一张,以测吉凶。但现在的签辞已作修饰,大多数以劝谕守正行善为主。 三殿之间有庭院,植古树名花,并立有清代石碑数座,显得十分古朴典雅。三大殿东侧为客堂、斋堂、摩尼所、紫微堂,紫微堂上为藏经楼,是唐宋时的古建筑,西侧为禅堂、说法堂、念佛堂等。 寺内楹联甚多,大多蕴含佛门教义和为人处世之道。大雄宝殿中有一副很有意味:斋鱼敲落碧湖月,觉觉觉觉,先觉后觉,无非觉觉;清钟撞破麓峰云,空空空空,色空相空,总是空空。联中折射出的佛教哲学耐人寻味。

兴盛

开福寺自建寺以来,虽几经损毁,但香火一直绵延不绝,佛事兴盛。特别是成为比丘尼丛林以来,在住持能静法师的主持下,弘扬正法,广利众生,法门昌盛,声名远播,吸引了不少高僧大德来访,佛教文化交流也不断增多。日本临济宗派佛教高僧几乎每年都来开福寺拜谒祖庭。台湾著名惠空大师和惟一大法师也多次访问开福寺。香港、澳门、韩国、新加坡等地的大和尚和著名比丘尼也纷纷前来交流佛教文化。1997年,能净法师应“中韩日三国佛教基金纽带”组织的邀请,出席了在日本举办的国际佛教交流会。2000年,应台湾佛教界的邀请,能静法师前往宝岛说法巡礼,反响良好。2002年,应韩国佛教界的邀请,能静法师参加由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任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出访韩国。

麓山寺简介

麓山寺坐落在岳麓山的古树丛中,是湖南省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寺初名慧光明寺,唐初改名为麓山寺。该寺左临清风峡,右饮白鹤泉,前瞰赫曦丹枫、长岛湘流,后倚禹碑风云、深壑林海。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誉,现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该寺创建1700多年来,曾六度毁于战火。1944年毁于日军,今仅存山门和藏经阁。殿堂现已修复,殿内千手观音庄严慈祥。现在寺由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斋堂等主要建筑组成。山门作牌楼式,额书“古麓山寺”,藏经阁又名观音阁,阁前有古罗汉松二株,传为六朝所植,又名六朝松,成为麓山寺悠久

历史的活见证。 麓山寺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是麓山寺碑,为唐开元十八年(730)刻于古麓山寺,明代砌亭复盖,清咸丰年间移嵌于岳麓书院楼壁间,现保存在湖南大学。碑高272米,宽133米,是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碑额篆书“麓山寺碑’四个大字,碑文为行楷书,内容叙述自晋太始年间建麓山寺至唐开元立碑时,寺的兴废修葺和历届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还描写了岳麓风光,全文共1413宇,因其文采、书法、雕刻都极美,又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称《北海三绝碑》。李邕(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人,工书善文,名满天下,善以行、楷书碑,自成一格。此碑对后人影响较大,宋代苏轼,米芾稍袭基法,元代书法家越孟“每作大字,一意拟之”。明董其昌誉其“右军如龙,北海如象”。该碑是我国著名的唐碑,属省重点保护文物。 麓山寺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道场之一。自晋以后,历经法崇、法导、法 、摩诃

衍那、智谦等高僧住持,佛事日弘。法 大师著《显验论》,注《大道地经》。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天台宗创始人智 在此传经说法,宣讲《法华玄文》等天台名著,一时听众云集,对三湘佛教影响深远。唐时,麓山寺盛极一时,寺院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殿堂华丽,声名蔚成大观,文人雅士竞相携游,或赋诗,或作文。诗圣杜甫有“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之吟咏,刘禹锡亦有“高殿呀然压苍 ,俯瞰长沙疑欲吞”之惊叹。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大书法家李邕撰写《麓山寺碑》以纪其胜。因其文章、书法、刻工俱为上乘,世称“三绝碑”。 麓山寺自晋代创建以来,经过隋唐的发展,宋元的延续,至明代中期已成为全国佛教禅宗派著名的胜地,为彰扬麓山寺的功绩,明神宗于万历年间,特赐名“万寿禅寺”。明末,禅寺毁于兵火,后于清康熙年间又重新修复,但规模远小于前。1944年再毁于日军战火,仅存山门及观音阁。1986年由长沙市佛教协会主持恢复原貌,现任麓山寺方丈圣辉法师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2000年,圣辉作为中国宗教领袖七人代表团中的一员参加了联合国“千年和平大会”。

煌煌荆楚吟·长沙之旅·岳麓山·古刹名泉

岳麓山腰有号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寺后有号称“麓山第一芳润”的白鹤泉。名泉伴古刹,自有一番情趣。

麓山寺

麓山寺初名慧光明寺,为竺法崇禅师于西晋泰始四年(268)所创建。寺址原称古鹿苑。

麓山寺历代高僧辈出,最著者有天台智头大禅师、昙捷法师、智谦法师、摩诃衍禅师、首聘法师、慧性法师、虎岑禅师、智海禅师、憨山禅师及曹洞宗智檀、笠云禅师等。智头大禅师于隋开皇九年前来此寺讲经,创天台宗派。此后麓山寺佛事更为兴盛。杜甫飘泊长沙期间,曾于《清明》诗中描述人们春游麓山、朝山进香之盛况:“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此都好游湘西寺(即麓山、道林二寺),诸将亦自军中至”。麓山寺有的高僧的佛学思想,不仅享誉国内,而且远播海外。如笠云禅师曾应日本高僧水野晓梅邀请,率门人筏喻、道番等东渡扶桑,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他著有日本纪行诗《东游集》一卷,影响深远。他的法嗣八指头陀,曾于1912年首任“中华佛教总会”会长。

明万历年间,曾改名为万寿禅林。后毁。康熙年间两次大修,仍称万寿寺。民国初年复名古麓山寺。寺横额系《麓山寺碑》拓本放大,分前后二殿,寺门门联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前殿1944年被炸毁,后殿观音阁(藏经殿)保存完好,重檐硬山,石拱门联:“万亿香水海;百千日月光。”1955年修葺一新。此处传为竺法崇禅师遗迹。阁后原有法华台,为竺法崇笺注《法华经》处。一旁岩石上刻有佛家禅语“回头是岸”,今犹可辨。阁左为虎岭堂遗址,右斋堂今改为白鹤泉茶室。

阁前有古罗汉松,两株相恃。游人经过时如入关隘,故有“关松”之称。现左边一株为大叶罗汉松,胸径78厘米,号称“六朝松”,为六朝遗物,树龄在一千七百年以上,可称岳麓山植物界之元老。右边原树在乾隆年间被巨风拔去,现小叶罗汉松为明人(一说清人)补植。清张九镒曾为此赋诗:“翻风啸雨播云根,百尺森然独踞尊。共说六朝留古迹,已非双树立僧门。虎岑堂护虬髯影,鹤井泉空蜕骨痕。倚石坐看偏缺一,眼前灰劫竟谁论。”

当地传说,早先这里本没有松树。寺里的和尚们诵经念佛,管理山林土地,日复一日。一天忽然发生了怪事:和尚们傍晚走进饭堂时,饭菜不知给什么人吃光了。第二天傍晚又是如此。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大殿两厢站立着的十八罗汉跳下神座吃的。埋伏在四周的和尚冲了进去,将落在后面的两个罗汉抓住。罗汉顿时又变成了泥塑木雕。长老以为是妖魔借罗汉金身,令和尚们将木雕抬出去烧了。这时佛殿上方飘下一方白绢,上书:“不是魔来不是妖,天宫清苦实难熬。玉洞仙坛长冷落,愿到红尘走一遭。”长老见此短偈,令人将两尊罗汉抬到殿外,镇守山门,以成全他们思慕人间烟火之心愿。后不知是什么原因,罗汉浑身长满枝叶,变成了两株罗汉松。

古刹名泉常相随。观音阁台基下有池二方称龙井,旁有“玉泉”题壁。泉水从“龙口”泻出,终年不涸,清冽明澈。其右侧石岩下还有声名遐迩的白鹤泉。泉水自寺后古树环抱之中汩汩流出,冬夏不涸,甘冽绝伦。

白鹤泉

“白鹤泉”的得名,与一些传说有关。宋赵抃题咏云:“灵脉本无源,因禽漱玉泉;自非流异禀,谁识洞中仙。”

“禽漱玉泉”的故事,在麓山流传久远。相传古时有一对洁白的仙鹤飞到这里,见泉水甘甜异常,清澈见影,便爱上这里不想飞走了。从那以后,泉中便有一双鹤影,泉水也越发清澈甜润,而且用手捧起泉水时,手里就会现出一双鹤影。以泉水煮开泡茶时,蒸气缭绕,亦酷似白鹤起舞。于是,人们便唤它为白鹤泉。那么,现在白鹤怎么又不见了呢传说当时暴戾的长沙王得知此事,便令侍从不分朝夕渡江背水,供其享用。一日舟至江中忽遇狂风,水罐被颠翻,滴水无存。侍从急中生智,就近取净水回宫交差。长沙王沏茶时不见白鹤翱翔,怒以欺君之罪杀之。仙鹤闻知,悲愤而飞。泉中从此不复有鹤影,但“白鹤泉”的名字却传了下来。也有说,白鹤泉本是一个叫王小二的采石工为解众民工干渴而偷挖的井,因有白鹤夜至,井水一下变得清亮甘甜。府尹闻知欲借此升官发财,便令王小二挑此井水上京贡奉给皇帝。皇帝饮之,龙颜大悦,令小二今后按期用车送水,误期立斩。一个冬雨之日,路滑马乏,车翻水撒。王小二只得以附近井中之水搪塞。皇帝饮后大怒,王小二答道白鹤因天冷而飞走。皇帝令大臣前往察看,井中果然没有白鹤,且水也没有甜味。原来那白鹤是玉帝派来的仙鹤,为搭救王小二,在大臣来之前飞回天上去了。人们感其恩德,仍唤此井为“白鹤泉”。

据载,泉眼历代多有整修。清光绪三年粮道夏献云建亭于其上,并有翰林院编修杨翰所书《白鹤泉碑》。碑刻题跋与诗句。跋云:“《岳麓志》:白鹤泉出清风峡,味甘洌,冬夏不竭。宋儒张子(栻)有《酌白鹤泉》、《憩清风峡》诗,又与朱子(熹)城南唱和,有《兰涧》、《石濑》诗。宪云筑台其上,爱录二夫子诗镌于石,非但备名山胜事,亦欲使游者景仰前贤云。”张栻《酌白鹤泉》诗颇得个中滋味:

《古刹名泉》古诗句出处:谈天终日口澜翻,来乞清泉醒舌根,满座松声问金石,微澜鹤影漾瑶琨。淡中知味谁三咽,妙处相期岂一樽。有本自应来不竭,滥觞端可验龙门。后亭废碑存。现遮亭为1956年所建。亭中藻井上画有仙鹤一对,俯看泉井时可见白鹤随波影舞动。有茶室依山而筑,供泉水麓峰云雾茶,味美趣雅。

云麓官

岳麓山也和其它许多名山一样,既有佛门的钟磬,也有道家的香火。云麓宫便是道家的二十洞真虚福地。云麓宫在麓山第二峰云麓峰顶,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吉简王就藩长沙时倡建,但不久即废圮。嘉靖年间,太守孙复令道士李可经主持修葺,植松柏桐梓及篁筱千株。隆庆间,道士金守分云游至此,爱其幽美,遂禁足修炼。后传殿元张阳和特意前来造访,深服金道士识度深闳,乃与之深交。金道士于是名声大振,乃募捐拓地,增建堂殿,改名为云麓宫。清乾隆年间又有增修,咸丰二年毁,同治二年再修。旧时宫右有望湘亭,亭内原有吕纯阳画像及楹联二,一为马叔常题:“古刹出云霄,看岳色平分,湘流环绕;名山留胜迹,有少陵写句,北海题碑”;一为诗人黄道让作:“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写尽在此极目千里,俯瞰湘江千里、长沙万家的雄浑气派。清末临湘进士吴獬讲学于湖南高等师范时,曾书“对云绝顶方为麓,求道安心才是宫”,巧嵌“云麓道宫”四字,一时传为佳话。

岳麓山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西岸。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520平方千米,包括麓山景区、天马山景区、橘子洲景区、桃花岭景区、石佳岭景区、寨子岭景区、后湖景区、咸嘉湖景区等八大景区。

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范围以外的外围保护区面积2268平方千米。已经建成的有麓山景区和橘子洲景区,天马山景区景观建设基本完成。麓山景区面积528平方千米,位于湘江西岸,是较为难得的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2001年,橘子洲景区被正式评为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2002年,麓山景区被正式评为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2012年1月,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成功晋级国家AAAAA旅游景区。

岳麓山的主要景点

1、爱晚亭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为四大名亭之一。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

2、古麓山寺

古麓山寺建于西晋泰始四年,山门上古麓山寺四字是唐代书法家、文学家李邕所写,从麓山寺碑中拓印出来的。麓山寺碑号称三绝碑,以其文章、书法以及刻工三者俱佳而得名,也是岳麓山中现存最古老的一块碑。

3、云麓宫

云麓宫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在这之前据传说有黄冠羽士慕此名山胜地作静修之所,但无文献可考。到明朝吉简王就藩长沙时始建有此宫,明嘉靖年间长沙太守孙复与道士李可经主持加修,道宫格局更趋完善,周围遍植松柏、桐,使峰顶景色更美。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拜托大家了

解析:

李 邕

字泰和,扬州江都人,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他的字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恰道出李邕善学之处。《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又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叶有道碑》、《岳麓寺碑》、《云麾将军碑》为其代表作。他的笔力遒劲舒放,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苏东坡,米芾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俯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 “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他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主要作品:

麓山寺碑:

亦称《岳麓寺碑》,李邕撰文并书,唐开元十八年 (公元730 年) 立,在湖南长沙岳麓公园。行楷书28行,满行56字,碑额阳文篆书“麓 山寺碑”四字。

《麓山寺碑》是李邕行楷书的代表作。笔法挺拔,气势纵横。黄庭坚评其书 曰:“气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力太深耳。少令功损相半,使子敬复生 不过如此。”此碑笔力雄健,如五岳之不可撼,历来于《李思训碑》并称为 李邕的书法杰作。

李思训碑:

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 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李邕撰文并书。《李思训碑》 唐开元八年(公元 720年)六月立。行楷书30行,行70字。此碑书法劲健,凛 然有势。明杨慎在《杨升庵集》中云:“李北海书《云麾将军碑》为其第一。 其融液屈衍纡徐妍溢一法《兰亭》。但放笔差增其豪,丰体使益其媚,如卢 询下朝,风度闲雅,萦辔回策,尽有蕴藉。”

长沙有什么寺庙

长沙比较有名的寺庙有开福寺和麓山寺。长沙开福寺简介 在长沙城北新河与湘江交汇处凤嘴,有一座殿宇宏伟、气势非凡的千年古寺,这便是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