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盗的大型古墓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中国被盗的大型古墓有哪些,第1张

  中国被盗的大型古墓分别有以下几个:

西周大墓,即陕西省周公庙遗址,西周最高等级的陵坡墓地。发掘之初被寄予厚望的墓地中规格最高的32号大墓,由于被盗严重,甚至出土了2002年的矿泉水瓶,而出土文物寥寥。该墓此前即被认定是一个诸侯国国君级别的大墓,后又被怀疑是周公墓,可是最终由于出土器物没有确凿认定,而至今不知墓主身份。

九连墩古墓,由于墓地土质为沙土,屡发塌方险情,但也正是由于坍塌,使盗墓者仅进入南椁室,所以损失不大。楚墓很多,但十墓九空,多是被盗空。该墓出土大量精美青铜器,墓主人被认为是楚国高级官员。

徐州狮子山汉墓,早年间曾被盗,由于做贼心虚、过于匆忙,盗墓贼漏过了狮子山楚王墓甬道两侧密封着的几个耳室,这一失漏使大批文物珍宝躲过了劫难。该墓发现的金缕玉衣被认为是我国发现的最精美的一件玉衣。玉片共有4248片,均为玉中极品,遗憾的是金缕玉衣上的金丝被盗墓者抽走了。

秦桧独子墓,即2006年备受关注的南京江宁“疑似秦桧墓”,墓主其实为秦桧独子秦熺,在3个墓室中共出土金、银、铜、漆、瓷、铁质文物100余件。该墓的墓室呈倒“品”字形朝向北方,中间的秦熺墓已被盗过,墓主已无处寻觅,而西北角的墓室为秦熺正室夫人墓,但因为没有墓志,不知道秦熺的正室夫人是何许人。

莲藕是一种很多人都十分喜爱的食物,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还曾经写过一首诗《题沈周写生二十四种·其八·莲藕》,诗中写道:“莲房青颗颗,藕节玉脩脩。”莲藕虽然已是司空见惯,但我们的考古人员却没想到,在一个上千年的古墓中,居然也能发现一锅色泽清亮的藕片汤。

古墓向来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不过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却并非如此。考古工作者出入发掘古墓,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珍贵的文物,为历史研究提供佐证。考古工作也十分辛苦,跋山涉水、餐风露宿都是常事。但是对于许多考古工作者来说,最怕的却不是辛苦,而是遇到一些极其珍贵又非常容易损坏的文物。其实说怕也不准确,因为一般来说遇到这些文物,几乎所有的考古工作者心中都会又惊又喜。

▲考古发掘现场

01

第一种这样的文物是竹木绢帛制品。由这些材质所制造出来的物件,长时间存放在阴暗潮湿的古墓中,几百年上千年之后,变得腐朽不堪,一旦在开启古墓的时候涌入大量氧气,那么它们很快就会被氧化。这些珍贵的东西不但会失去原本的色彩,而且根本无法修复。

第二种就是那些非常容易损伤的物品。例如又轻又薄的玉器、瓷器、玻璃器甚至碳化的古鸡蛋等等,这些东西往往轻轻一碰就会破损,稍有不慎便是巨大的损失。

▲西周墓葬发现的鸡蛋

第三种就是我们在前文提到的藕片汤,根本就不能触碰。稍微触碰一下装着藕片汤的锅,就在拍摄一张照片的功夫,汤里头的藕片就消失不见了。那么这个藕片汤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大家都知道马王堆古墓是我国非常出名的一个汉代墓葬,马王堆古墓汉代长沙国的丞相利苍的家族墓地,考古工作者在发掘马王堆古墓时,从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陵墓中发现了无数奇珍异宝。因为这座古墓实在太有名了,所以里面的文物也广为人熟知,例如重量不足50克的素纱襌衣、精美华贵的漆器、金属器、玉器等等,还有各式各样的家具以及生活用品,甚至还有兔、犬、猪、鹿、牛等动物的骨骸。

▲马王堆古墓内出土的锦绣罗绮

02

当然还有辛追夫人那句出了名的“千年不腐”的湿尸,我们说到的那一锅藕片汤,就在辛追夫人墓穴中的一个木制几案上。在这个木制几案上还摆放着一些稻、小麦、大麦、黍、粟等谷豆作物,此外还专门有容器盛放着甜瓜、枣梨等不同的水果。

当考古工作人员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发现谷、豆类的作物已经由于年代久远,十分干燥了,所以外面投射进来的光线和氧气对它们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是那些瓜果很快就开始变色。考古队中的摄影师已经抓紧时间将这些东西拍了下来。

▲古墓内的菜肴瓜果

正在此时,一位工作人员发现在这张木制几案的下面还有一样东西,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带盖的好漆器(漆鼎)。于是这位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轻手轻脚地把漆器的盖子揭开,赫然发现里面是一锅色泽清亮的藕片汤!里面有汤水有藕片,藕片的颜色看起来竟然还十分新鲜,虽然有一种酸臭的味道传出,但并不算刺鼻。

03

工作人员任这种情况,于是就双手将这个漆器端起来,准备将它递给负责接取文物的其他工作人员。但是随着他的动作,他突然发现汤水中的藕片居然开始融化,便如《初刻拍案惊奇》中写的那样:“岂知转眼之间灰飞烟灭,金山化作冰山。”

▲藕片汤旧照

短短的时间内,汤内一些藕片就如同灰飞烟灭一样,消失不见了。工作人员立即大声呼唤摄影师快来拍照,考古队的摄影师也算得上经验丰富,一看见这种场景立即毫不犹豫地跑过来,举起相机对准这一锅藕片汤按下了快门。当摄影师准备再拍第2张照片时,那些藕片已经彻底消失不见了。最终许多考古专家和古生物学家共同研究后,得出了出现这种现象的解释:由于这些藕片在古墓中已经保存了上千年,其纤维已经老化到一定程度,只要稍微震动一下,容器就会发生这种被称之为纤维崩解的现象。

结语

其实这锅藕片汤出现这种现象,还解答了史料上的另一个疑点,那就是地震。根据史料记,长沙一带曾经在南北朝时期发生过一次小地震,此后就再也没有地震的记录。这锅藕片汤直到出土之前都没有纤维崩解,那就说明史料的记载是准确的,长沙确实很长时间都没有地震。

在出土的文物里面,不乏有些文物是处于保存完好状态的,它们虽然深埋地底数千年,但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依然和在世时一样光鲜亮丽,比如秦始皇建造的兵马俑,在刚出土的时候身上其实布满了色彩,只不过在出土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颜色就褪去了。

和兵马俑一样出土时可以窥见在世真容的还有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辛追夫人的墓室于1972年被发现,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是马王堆汉墓1号墓的墓主人,在辛追刚被发现的时候,她的遗体被泡在红色的溶液里,全身裹着20多层的丝绸衣服,可见她的身份是非富即贵,后来被证实她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妻子。

当考古人员一层一层剥开辛追夫人的衣服的时候,发现她的尸身外形依然完整,全身柔软有弹性,就连血管都是畅通的,更别说内脏器官都和刚去世时相似。除了辛追夫人本身保存完好之外,她的陪葬品也多数处于完好状态。

辛追夫人作为贵族,她的陪葬品必然是多而豪华的,不仅有衣物、漆器、乐器、娱乐器具木俑等物,还有一些食材和做好的食物,这是将辛追生前所用的东西全都搬进了墓室。装在麻布袋里的稻谷、麦、黍、豆等农作物;漆器内盛满了烹调成熟的畜禽类菜品,漆鼎中盛放了各种羹汤,陶皿内分别装着酒类及酱等各种调味品,还有不少时令瓜果。出土时稻谷呈金**,颗粒饱满,久存后脱水逐渐干瘪,完全可以看出辛追生前对吃食上的研究。

今天要说的是辛追夫人墓中出土的文物,是一碗藕片汤,这藕片汤是在辛追夫人死后做好了装进盒子里作为陪葬一起放入墓室的,而在2000年后,藕片汤随着辛追夫人墓室被发现也一起拿了出来,专家在打开藕片汤的盒子后发现,汤水依旧清亮,藕片在汤里也是完整的模样,工作人员正准备将它保存起来,谁知这漂浮着的藕片就开始融化在汤里,还是有工作人员眼疾手快,在藕片还没完全消失的时候拍下了一张照片。

藕片之所以会消失,就像辛追夫人一样,本身是处于密闭空间缺氧状态,能让东西保持长时间不腐,但是一旦接触氧气,就会开始氧化自溶在水中,也幸好是工作人员拍下了照片作为见证。

辛追夫人墓里的陪葬品对我国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们在历史上一些细节的考证很有帮助,比如说在汉朝初期是处于休养生息状态,但是辛追夫人墓里的东西却如此豪华,可见当时的贵族依然享受了很多东西。

再比如那些出土的谷物种子,也有利于我们研究当时的粮食产量,了解当时百姓的生活情况,甚至在拍关于汉代的历史剧目时也可以用这些陪葬品参考细节,能为观众做一个比较好的历史科普。

  1972年马王堆在湖南出土轰动一时,当时负责对女尸进行保存研究的是罗学港的一位老师,由他一直和湖南博物馆等单位合作,2002年湖南博物馆要搬迁,其中,要把辛追老太太整体搬家。但是老先生已经过世,人们担心在搬家的过程中,2000多岁高龄的辛追老太太有可能会散架。

  老太太的“身体状况”究竟能不能适应搬家的一路颠簸?如果可以搬必须拿出科学数据。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主管部门把解剖学专家罗学港请到了现场。罗教授主要提了一个要求:了解保存女尸30年来的所有档案,以便“心中有数”。随后罗学港领导的课题组对这具古尸进行了她出土以来的首次非常细致的全身“体验”。前不久,体检结果已经向社会公布。

  罗学港介绍,对女尸详细的体检结果表明,总体情况较好,尤其是皮肤纤维的保持情况出乎人们意料的好,“我用手触摸了辛追的皮肤,依然很有弹性。”他说。这证明30年以来的保存方法是成功的。但是由于主要防腐配方还没有解密,不便透露。

  可以透露的是,30年前采用的是当时最好的配方,保存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模拟古尸出土环境,也就是“恒温、恒湿、相对无菌”。恒温是0到4摄氏度,恒湿是70%到80%之间,无菌是因为在考古发掘时发现棺材密封很好,所以后来的保存一直采用棺材内不留空气的方法,并且把女尸用特制的防腐固定液泡起来。

  “30年保存成这样,真不容易。”“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罗说。所谓“变”,主要是女尸细胞上的改变,骨组织里面的钙离子不可避免地随着时间流失。为了避免搬家时可能的碰撞让这具千年古尸解体,他们又往棺液里注入了中和液,缓解“骨质疏松”症状,经过X光透视之后,罗学港认为:辛追身体可以适应搬家。

  给辛追搬家显然找搬家公司解决不了问题。虽然直线距离不过500米,但是搬家当日各方如临大敌,由于“科学搬家”措施得当,辛追成功搬家。湖南博物馆在搬的过程中还请上海有经验的老师傅顺便给辛追换了副新棺材,让老太太换个舒服的地方继续“睡觉”。

  神秘红色棺液让辛追2000多年不腐

  在马王堆女尸出土的时候,棺材里注满了一种红色的棺液。科学家们相信,这种液体是使辛追2000多年来不腐的“神液”。

  罗学港告诉记者,经过化验可以证实,红色棺液成分复杂,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掺加了朱砂,朱砂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是有害的,其中含有砷和汞,棺液中还检测出了许多中药的成分,这些东西泡在一起就成了深红色。可以肯定,这种红色液体具有杀菌作用,可以保证尸体不腐。

  红色棺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汞,也就是水银。专家推测,辛追生前可能有服用丹药的习惯。在古代中国,炼丹术是人们追求长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炼出的丹药,本身都含有汞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当时人们意识不到,但是汞对于细菌却有杀灭作用。所以,虽然辛追生前滥服丹药没能长寿,身后却阴差阳错,丹药的毒性却使得她的尸骨长久保存下来。

  罗学港介绍,在红色棺液中还发现了一些中药的成分。据介绍,在陪葬品里,人们发现了大量的中草药,从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古人能够配制防腐药水的观点。“这些化学物质的结合,是古尸保存的基本原因。”罗学港说。

  为什么当时比辛追地位高的人没有保留下尸骨,而辛追却可以?这起码说明这种防腐药水的配方是一个偶然因素形成的。罗学港认为,辛追2000年不腐“充满了偶然性”。除采取了得当的防腐措施之外,当时的环境一定非常干燥,有利于保存,而且棺木密封很好,和外界空气隔绝避免了细菌对尸体的侵蚀,再者,马王堆墓一直没有被盗。地质条件加上人为因素,使得辛追的尸体奇迹般保存下来。

  科研人员加强了对辛追的检测,利用更新的防腐措施让她“延年益寿”

  “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考古把辛追挖出来,在那样一个恒定的环境中,女尸再有一个2000年也应该可以继续保存。”罗学港说。

  但是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尸体保存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怎样才能继续保持好尸体?怎么才能完成周总理的嘱托满足国人的厚望,让马王堆女尸继续保存下去呢?罗学港坦言:压力很大。

  在给辛追搬家时,30年来使用的固定液已经首次全部换掉,现在保存仍然是采用以福尔马林为主的固定防腐液。保护液的配方还包括甲醛、乙醇、甘油等。罗学港介绍说,目前虽然女尸保存尚好,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体检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是尸体的细胞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固定液的PH值偏酸,使得骨头的钙离子流失很多,由于骨组织只有有机质,而没有无机质,时间长了,骨头就有可能变成“面条”,辛追也就只剩下一张皮。他认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是防止女尸体的蛋白质加速降解,以及让细胞结构保持稳定。目前他们采用的办法是加入缓冲液,中和固定液的酸碱度。

  罗学港介绍说,目前辛追棺材中早已经不是当初出土时的红色棺液,保存的液体经过了蒸馏水的稀释都是无色透明的。30年来,由于浸泡,辛追的皮肤有些发白。他们将不定期为辛追更换棺液。其保存环境也一直模拟发现时的环境:恒温是0到4摄氏度,恒湿是70%到80%之间,为了保证相对无菌,还要不定期给辛追进行紫外灯照射消毒,杀死细菌。

  除此之外还加强了检测,其中包括对固定液的浓度、PH值、离子、氨基酸含量的检测,科研人员还会从形态上取材料检测,随时观察辛追的变化。

  “目前总体来说是一边观察研究,一边保护。我们能做的只能如此。”罗学港说。“很多人对马王堆的保存给予厚望,但是环境变了,对保存增加了更大的难度,我们将尽心尽力,让老太太‘延年益寿’。”

当然有,古人相信“事死如事生”,在古代葬制中,一个王侯却使用了天子才能用的四重棺椁,这背后就不仅仅是僭越的举动,更有着古人对于死亡和生命形态转化的理解。

(一)四重棺椁

在这里需要简单说明一下,棺和椁的区别,所谓棺椁,其实很好理解:棺是放置尸体的盛具,即“棺,关也,所以掩尸”,而椁则是棺外面的盛具,正所谓“椁,周于棺”。 至于棺椁之制,则有两种不同算法:一种以棺的数量来计算,如《礼记·檀弓上》所言;另外一种则是棺椁合并起来的算法,以《庄子·天下篇》和《荀子·礼论篇》为主。

而我们所说的马王堆的这种棺椁结构,被称作“井椁”,井椁从春秋战国时期即有此传统,马王堆亦在延续使用。所谓井椁,《礼记·正义》中有记载:“盖椁周于棺,其形方,又空其中,以俟下棺。有似于井,故云井椁”。 

了解了马王堆汉墓的椁之后,重点在于其内还有类似于俄罗斯套娃一样的四重套棺。

第一重:锦饰内棺,外髹黑漆,其上有两道宽十二厘米帛束(六七层)缠绕棺体,盖板和四壁板上贴一层锦装饰勾连菱形纹,锦上复贴鸟羽。 

第二重:朱地彩绘 ,外髹朱漆为地,其上勾勒各种图案:盖板上绘对称的二龙二虎;头挡绘图案化的高山,山侧有鹿;足挡为双龙穿壁,左侧挡板绘龙、虎、鹿、朱雀以及仙人;右侧边纹为菱形云纹,画面为繁复的勾连云纹。 

第三重:黑地彩绘 ,以黑漆为地,彩绘了复杂多变的云气纹,以及穿插其间、形态生动的许多神怪和禽兽。其中一种面部似羊非羊,似虎非虎,顶竖长角,兽身有尾的怪物形象为主体。 

第四重:黑漆素棺,外表涂棕黑色漆,素面无任何纹饰,发掘报告以及研究者也往往因此忽视其意义。

(二)四重空间

如同马王堆帛画所展示的死后升仙过程,四重内棺同样表达着墓主在经历从死到生的递进变化,这一过程逻辑严密而又井然有序。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是由内向外进行逐层呈现的:每一层棺的颜色和图像,便界定了每一重空间的性质以及经历此道程序的意义。

以学者巫鸿的研究为例,提供了一种由外而内的逻辑顺序:最外层的黑漆素棺,意在将墓主与生者分离开来;第二重黑地彩绘棺,代表了她正在进入受到神灵保护的地府;第三重朱地彩绘棺,则已经完全变为了不死之仙境。

 正因为汉初存在这种元气论的宇宙观念,并将其延伸至了地下构建起死后的世界观,而马王堆一号墓的四重套棺,正是这一套严密而有逻辑的思想观念的典型代表。

中国被盗的大型古墓有哪些

  中国被盗的大型古墓分别有以下几个:西周大墓,即陕西省周公庙遗址,西周最高等级的陵坡墓地。发掘之初被寄予厚望的墓地中规格最高的32...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