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中的"珍本" "善本" "手抄本" 等是什么什么意思啊?
珍本:是指珍贵的书本或资料。凡不常见且难得的文献,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都为珍本。
善本,简单讲就是好的书本。
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书本。印刷术产生前,书籍大都是写本。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西汉时,刘向为汉成帝典校书籍二十年,凡写新本,一定先把原文写在竹简上,改易删定后,再缮写在绢素上。如何改易删定呢?刘向《别录》记载了“雠校”之法,说:“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二人相对为雠。”湖南长沙晋永宁二年墓中出土的校雠俑,两人相向跪坐,一人读书,一人执笔校正讹字,十分形象地展现出当时人们校勘书籍的活动。所以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说:“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书不多有,而藏者精于校勘,故往往皆有善本。”
唐以后,雕版印刷术逐步得到应用,书籍反复刊印,广泛传播,开始出现“版本”的概念。不同版本书籍收录文献多寡、校勘精劣程度各不相同,就有了足本和残本、精本和劣本的差别;书籍版本出现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复本的差别。善本的内涵也比原来更扩大了,清代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说:“善本非纸白版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通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不讹不误之本也。善本之义有三:一曰足本〔无阙卷、无删削〕,二曰精本〔精校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清末藏书家丁丙对善本也提出了四条标准:一是旧刻;二是精本;三是旧抄;四是旧校。以后许多学者对善本的概念不断总结归纳,最后形成了现在通用的善本“三性”、“九条”说。
善本的“三性”指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善本的“九条”是“三性”的补充和具体规定,主要包括: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明代刻、抄写的图书;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等。应该指出的是,善本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会不断发展、更新。比如善本的时代下限,丁丙认为明本是善本;现在从书籍流传的实际出发,一般确定在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中国古籍收藏数量最大的图书馆,经过严格挑选的善本有27万册件之多,包括宋缉熙殿、元翰林国史院、明文渊阁和清内阁大库的历代皇家收藏,南北许多大藏书家的珍本秘籍以及词曲小说、地方文献等富有特色的古籍收藏。本版将在“善本故事”栏目中陆续加以介绍,使这些世人难得一见的珍贵善本走出金匮石室,为广大读者朋友认识了解。
手抄本是过去对一些人们喜爱的读物采取用人工抄写的方法留下来的读本
抄本和稿本的鉴定
印刷术发明以前,古籍都靠抄写流传。印刷术发明以后,甚至在雕版印刷普及以后,抄写本仍在中国传世古籍中占很大比重。历代流传的抄本,数量可观,质量也参差不齐。抄本之外,藏书家的手写本及学者的稿本更是古籍中的珍品。因此对抄本和稿本的鉴定十分重要。其鉴定方法,首先要从书写字体的一般时代特征入手,与鉴定刻本之刀法道理相同。有不少抄本标识较为明显,很多藏书家传抄的书都用印有专用格式的纸供抄写。如明代祁承家抄本在版心下镌有 “澹生堂抄本”字样;毛晋家抄书有一种黑格纸,版心下镌有“毛氏正本汲古阁藏”字样;清初曹溶家抄本所用纸的版心镌字为“李曹氏倦圃藏书”,等等。这些标识是鉴定的重要依据。此外,个人书法的风格、书中的避讳字、作者的时代等等,都是抄本和稿本鉴定的依据。
天一阁原有藏书七万余卷,从明末战乱起始大批散失,到清康熙时阁中所藏明实录已佚其半;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又从天一阁调走六○二种(一说六三八种)图书,以后多未发还;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中,英军占领宁波,从天一阁掠走地理与图数十种,一八六一年太平军进驻宁波,当地盗贼乘机窃走大批图书;民国初年,江洋大盗薛继渭与不法书商相勾结,又盗去藏书一千余部。经过这几番劫难,到解放初期,天一阁书仅剩一万三千多部。
此外,还有地方上的父母官借书不还,以及零星散失和保管不善,到解放前夕,天一阁藏书只剩下一万三千多卷,只有原藏书的五分之一。许多珍籍成了断简残篇。难怪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久闻天一阁藏书,英石芸香辟蠹鱼。今日椟存珠已去,我来翻撷但欷#91;。”
但是,历三百余年保存下来的这一万三千多卷古籍,仍旧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遗存的书籍,宋元版本已为数甚少,绝大多数为明代刻本和抄本。其中以各地方志和明朝科举题名录为最名贵。宁波解放前夕,周恩来指示南下大军要保护好宁波的天一阁,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七日,郭沫若到天一阁视察时,抚今思昔,在天一阁“兰亭”中挥笔题律诗一首:
明州天一富藏书,福地琅环信不虚。
历劫仅存五分一,至今犹有万卷余。
林泉雅洁多奇石,楼阁清癯类硕儒。
地六成之连解放,人民珍惜胜明珠。
解放以后,天一阁管理部门,经多方访求,收回了散失在各地的天一阁原藏书。宁波许多著名藏书家和他们的后裔,都把自己珍藏的书籍捐赠给天一阁保存。基中有冯孟颛“伏跗室”藏书;朱赞卿的“别宥斋”藏书;孙翔熊的“蜗寄庐”藏书以及张秀言的“樵离”藏书,杨容林的“清防阁”藏书等等,可谓百川归海。由此,天一阁藏书已逾三十万卷,其中善本书为八万卷。藏书独具特色、为国内各大图书馆所少见的有两大类:一是明嘉靖年间刻印的全国各地方志二百七十四种;二是明朝乡试、会试登科录四百十一册。这些古籍都是研究古代尤其是明朝历史、胜地、人物,风俗以及各地气象、水文、地质、矿产等宝贵资料。此外,还有不少名贵的手抄本,如明代正德年间吴氏撰辑的大型类书《三才广志》手抄本,据说从未刻印过,至今也没有发现第二部手抄本,被誉为“稀世之珍”。
天一阁藏书曾多次编目。最早的藏书目录为范钦手定的《范氏东明书目》,现存最早的目录是清初抄本《天一阁书目》,一九八○年天一阁编有《天一阁善本书目》,共著录善本四千余部,七万余卷。
其藏书印达30枚,除了“天一阁”等易辨识外,还有“尧鼎”、“东明山人之印”、“古司马氏”、“和鸣国家之盛”、“司马之章”、“司勋大夫”、“万古同心之学”、“东明外史”、“一吾楼”、“四明山水野人之印”、“壬辰进士”、“壬辰子大夫”、“人生一乐”、“子子孙孙永传宝之”、“七十二峰”、“四明范氏图书记”、“四明范氏家藏”、“范氏看画记”等。
晚明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奇葩。西北荒灾,华北鼠疫,江南却因为地理位置而闲情逸致。
一大帮士大夫屁事不干,每天吟诗作对,狎昵歌舞,暗地里偷税漏税,兼并土地。
男人社会里,金钱之下有个东西是必然附加的,那就是女人。
明朝的女人远远没有今天的女人社会地位高。男人们收姬妾是常见的事情,而且姬妾大多来自舞姬或者戏子,这样的流动人口带来的就是男人士大夫们不停的换女人。
上行下效,老爷们既然玩女人很风雅,而且还把玩女人写成诗词歌赋来传颂,那小民肯定也会学习。小民有小民的玩法。比如偷个汉子,搞邻居老婆之内的。
在这样的奇葩社会环境下。于是诞生了众多的文学巨著
比如《金瓶梅》 金瓶梅在明朝有多么受欢迎我不知道。不过我看万历野获编里面的描述,金瓶梅的番外编,续写,改写,等等附加的作品,或者有点关联的作品数不甚数。但是在这些荒*的作品下面,都会冠之以讽刺等等语句。比如万历年间的金瓶梅改编版本《玉娇李》,就是把武大郎和西门庆换了个个,西门庆成了卖烧饼的憨厚男人,武大郎变成了到处搞女人的人。潘金莲仍然是*妇。这里面的语句写的比原版《金瓶梅》露骨一万倍,几乎就是现在的色情生殖器小说。这种书为了正当性,都会加上讽刺时政,或者讽刺社会风气等等理由。当然,《玉娇李》这本书据说是失传了(基佬们别想了),现在也看不到里面的内容到底有多么犀利。
当时这本书是手抄本,但是拿去印刷的话,是丝毫没有问题的,根本不会有人来管你。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明朝末年的社会风气,似乎已经到了失控的状态,而且朝着无可挽救的方向前进着。
1江淮第一阁简介
江淮第一阁,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境内,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淮第一阁是古代官方存放典籍的地方,清朝雍正时期为了纪念宿州府知府方震孺的功绩而兴建,是中国明清两朝重要的藏书楼之一。
2江淮第一阁的历史和建筑风格
江淮第一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雍正13年(1735年),当时方震孺故去,举世哀悼,乡民用私款修筑此楼,并将之献给明英宗开创典籍收藏之始的隆庆皇帝。该楼是按照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百家姓断句爱国诗所述“一轴七觞,藻井相衔”为题,加以实际建构而成的。其整体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严格遵循古代建筑的形制,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3江淮第一阁的藏书数量和特色
江淮第一阁是明清两朝时期的重要藏书楼之一,其中收藏的书籍约有30万册,最早的图书可追溯到明代,比如嘉靖本《丹青总要》、《赤壁图》等,还有清代珍贵图书《药性论》、《入门正课》等。这些珍贵的古籍均为手抄本,包括历史、文学、哲学、军事、艺术、医药、宗教等学科。江淮第一阁所收藏的书籍数量和特色都是令人惊叹的,不仅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4江淮第一阁的游览景点和参观方式
江淮第一阁游览的景点主要有书库、借书厅、见性楼、碧波池、藏书房、方震孺堂等。参观者可以先从借书厅门口进入,借书厅前有一座碑亭,额题“藏书楼”,内悬黄御书:“国朝辛酉二月建江淮第一阁一所,马家铲巨石筹之,乡民助建,以纪方公,唐朝韩愈云,故立润下”。进入借书厅,可以看到正中间放置的是巨大的书案,上方有一对云龙戏珠的浮雕,两侧是公干坐的八仙,宝扇、笔筒等装饰应有尽有,形象传神。参观者在里面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古风,仿佛穿越到古代。
5江淮第一阁的重要历史意义和地位
作为中国明清时期重要的藏书楼之一,江淮第一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这里收藏的稀有珍贵的古籍,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它也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6江淮第一阁的现状和保护工作
江淮第一阁作为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建筑存在老化、受损等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修缮。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物,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比如加强防护、加强科学管理、加强学科研究等等,确保它们可以被保存下来,并留给后代。
7江淮第一阁的未来展望和发展方向
江淮第一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应该继续发扬光大。为了更好地展示和传承江淮第一阁的文化价值,我们可以适当提高参观门票价格来支持文物保护,发挥江淮第一阁作为旅游景点的作用,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交流合作,推广江淮第一阁的文化,将其打造成为国家一流的文化品牌。
当然有,我们都知道统治者通常都会将不同于自己政见的书籍、舆论封杀,其实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很正常的情况。统治者都希望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如秦始皇的焚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永乐大典就像上面网友说的那样子曾经封杀过很多书籍。最明显的要数《四库全书》了。中学课本上都写了,乾隆派遣大臣编修《四库全书》曾经寻找过《永乐大典》希望成为其借鉴,可是在最后却找到了很少的一部分,于是他们便到民间去寻访借书抄录,与此同时文字狱不是大兴么?然后就可以找借口将不符合清朝人的口味的书封杀,将以明代年号纪年的书封杀。后来《四库全书》成为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但是它的弊端就是毁了很多书,改了很多书,就致使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书或者现代的书失真,失去了本来的样子。
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后四十回是高鹗写的,这我们都知道,但是《红》原始稿是手抄本,有人从藏书的人那里借走原稿,有的进行抄录,有的就直接不还了,在抄录的过程中又发生错误,众所周知的通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这就产生了书籍的错误和损毁。
由此中国古代著作在明朝,清朝遭到过损毁,以致现在的著作有些不是当时的真品,这个现象是很正常的,不仅是藏书者的照顾不周,也是阅书者保护书籍的意识薄弱所造成的。
晋中之窗提醒您:
第一部、刘伯温所作的《滴天髓》。
刘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因其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历,其所作之命学著作《滴天髓》在四柱命学史上,被喻为顶尖之作。如果世人有想知命学之精华者,此是第一部不可绕开的命学著作。
第二部、万民英所著的《三命通会》。
万,字育吾,明嘉靖庚戌进士,历官河南道监察御史,出为福建布政司,右参议,是编取旧时星学家言。对星相、命理研究造诣很深,四柱著作《三命通会》被收录于《四库全书》之中。
《三命通会》广征博引,是四柱命理的集大成者,只有开阔的视野,才会有精微的洞察,此书对于研习命理者的视野拓展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
第三部、明朝江湖手抄本《栏江网》,后被清朝余春台注解更名为《穷通宝鉴》。
此为江湖术士所用之书,实用性极强,不专于说理,也不擅为引经据典,一切皆以“致用”为根本,有人认为此书乃“调候”之经典,实则此书深得易之精髓——“天垂象以示吉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虽不说理,但寓理于象,此才是此书之精髓。如果除了爱好玩味儿四柱命学之外,尚求能精解某人命局,此书当不可不读,且不可不精读也。
第四部、清朝沈孝瞻之《子平真诠》。
此书很好地解释了《渊海子平》的核心理论,也抛弃了很多于实用分析并无多大助益的理论,书中言辞中肯而直接,把命理分析,重点引向五行生克制化的本质因素上,使后世研习命理者,不致误入歧途。
所以后来命学智者评说:只有研习了并领悟了《子平真诠》与《滴天髓》才会使自己研习命理不致于摸不到南墙而误入歧途。
书籍中的"珍本" "善本" "手抄本" 等是什么什么意思啊?
本文2023-10-03 01:06:4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