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有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详细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哪位有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详细资料?,第1张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人个对古代的天文历法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历年来我也在网络个搜寻过古代天文历法类的古籍资料,不过所找的古籍很有限,

最多的一次也才在 古籍阁  中寻找到了一百多册古代天文历法的古籍资料,真的是太稀少了,非常珍贵,下面是部分古代天文历法的古籍文献,

《清史天文志》

《三垣七政二十八宿周天精鉴 (明)章士纯撰》

《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  不著撰者》

《三统术详说 (清)陈澧撰》

《交食通轨日食通轨月食通轨四馀通轨五星通轨 不著撰者》

《历象本要 (清)杨文言撰》

《古今推步诸术考 (清)汪曰桢》

《古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注》

《周天星位经纬宿度考  不著撰者》

《周髀算经周髀算经音义  赵君卿注 (宋)李籍撰》

《唐月令注全一册李林甫》

《嚣嚣子历镜 (清)胡袭参 方江自辑》

《四时气候集解明李泰》

《回回历法释例 (明)贝琳撰》

《地球图说  (法)蒋友仁译》

《大清时书笺释 (清)缪之晋辑》

《大统历注  不著撰者》

《天文略  明 蔡汝楠撰》

《宣西通 (清)许桂林撰》

《恒星星座书苏菲》

《授时历议》

《新编遵依司天台经纬历书 (明)陆位校》

《春秋日食辨正(清)王韬撰》

《晋书·律历志》

《步天歌(影印版)》

《民历铺注解惑  (德)汤若望撰》

《玉烛宝典》

《甘石星经》

《神道大编历宗通仪 (明)周述学撰》

《月令解 (宋)张虙》

《浑盖通宪图说 (明)李之藻》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

《授时历故 (清)黄宗义撰》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

《御定月令辑要 (清)康熙》

《御制历象考成表 (清)允禄》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 (清)乾隆》

《御制历象考成 (清)》

《天经或问 (清)游艺》

《天象源委 (清)张永祚辑》

《天学阐微 (清)王家弼撰》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

《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

《历代长术辑要 (清)汪曰桢撰》

《全史日至源流 (清)许伯政》

《乙巳占 (唐)李淳风撰》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

《七政推步 (明)贝琳》

古代天象是指古代对天空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泛称。包括太阳出没、行星运动、日月变化、彗星、流星、流星雨、陨星、日食、月>食、激光、新星、超新星、月掩星、太阳黑子等。

我国古代天象记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尤其是关于太阳黑子、彗星、流星雨和客星的记载,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在科学上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学者勤于观察、精于记录的工作作风。

我们的祖先极其重视对天象的观察和记录,据《尚书尧典》记载,帝尧曾经安排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恭谨地遵循上天的意旨行事,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了解掌握人们和鸟兽的生活情况,根据季节变化安排相应事务。

尧推算岁时,制定历法,还创造性地提出设置“闰月”,来调整月份和季节。

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在传说中的尧时已经有了专职的天文官,从事观象授时。史载尧生于公元前2214年,去世于公元前2097年,享年117岁。他为我国古代天文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尧帝时期开始,我国古代就勤于观察天象,勤于记录。在长期的观察中,古人对太阳黑子、彗星、流星雨、客星,以及天气气象的记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古代天文学遗产,使我们看到了古代的天空,也感受到古代的天气气象。

黑子,在太阳表面表现为发黑的区域,由于物质的激烈运动,经常处于变化之中。有的存在不到一天,有的可达一个月以上,个别长达半年。这种现象,我们祖先也都精心观察,并且反映在记录上。

现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黑子记事,是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精神训》中,就有“日中有踆乌”的叙述。踆乌,也就是黑子的形象。

比《淮南子精神训》的记载稍后的,还有《汉书五行志》引西汉学者京房《易传》记载:“公元前43年4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这表明太阳边侧有黑子呈倾斜形状,大小和弹丸差不多。

太阳黑子不但有存在时间,也有消长过程中的不同形态。最初出现在太阳边缘的只是圆形黑点,随后逐渐增大,以致成为分裂开的两大黑子群,中间杂有无数小黑子。这种现象,也为古代观测者所注意到。

《宋史天文志》记有:“1112年4月辛卯,日中有黑子,乍二乍三,如栗大。”这一记载,就是属于极大黑子群的写照。

据统计,从汉代至明代的1600多年间,我国一些古籍中记载了黑子的形状和消长过程为106次。

我国很早就有彗星记事,并给彗星以孛星、长星、蓬星等名称。彗星记录始见于《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哈雷彗星记录。

《史记六国表》记载:“秦厉共公十年彗星见。”秦厉共公十年就是周贞定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67年。这是哈雷彗星的又一次出现。

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平均周期是76年,出现的时候形态庞然,明亮易见。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代末期的2000多年,共出现并记录的有31次。

其中以《汉书五行志》,也就是公元前12年的记载最详细。书中以生动而又简洁的语言,把气势雄壮的彗星运行路线、视行快慢以及出现时间,描绘得栩栩如生。

其他的每次哈雷彗星出现的记录,也相当明晰精确,分见于历代天文志等史书。我国古代的彗星记事,并不限于哈雷彗星。据初步统计,从古代至1910年,记录不少于500次,这充分证明古人观测的辛勤。

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彗星,有些虽然不免于占卜,但是观测勤劳,记录不断,使后人得以查询。欧洲学者常常借助我国典籍来推算彗星的行径和周期,以探索它们的回归等问题。我国前人辛劳记录的功绩不可泯灭。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也是我国最早,在《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其最详细的记录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我国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约12次,狮子座流星雨记录有7次。这些记录,对于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也是重要的资料。

流星雨的出现,场面相当动人,我国古记录也很精彩。

据《宋书天文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这次流星发生在公元461年。当然,这里的所谓“数千万”并非确数,而是“为数极多”的泛称。

流星体坠落到地面便成为陨石或陨铁,这一事实,我国也有记载。《史记天官书》中就有“星陨至地,则石也”的解释。至北宋时期,沈括更发现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陨石,其“色如铁,重亦如之。”

在我国现在保存的最古年代的陨铁是四川省隆川陨铁,大约是在明代陨落的,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现在保存在成都地质学院。

有些星原来很暗弱,大多数是人目所看不见的。但是却在某个时候它的亮度突然增强几千至几百万倍,叫作“新星”;有的增强到一亿至几亿倍,叫作“超新星”。

以后慢慢减弱,在几年或10多年后才恢复原来亮度,好像是在星空做客似的,因此给这样的星起了个“客星”的名字。

在我国古代,彗星也偶尔列为客星;但是对客星记录进行分析整理之后,凡称“客星”的,绝大多数是指新星和超新星。

我国殷代甲骨文中,就有新星的记载。见于典籍的系统记录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书天文志》中有:“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房就是二十八宿里面的房宿,相当于现在天蝎星座的头部。汉武帝元光元年是公元前134年,这是中外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颗新星。

自殷代至1700年为止,我国共记录了大约90颗新星和超新星。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1054年出现在金牛座天关星附近的超新星,两年以后变暗。1572年出现在仙后座的超新星,最亮的时候在当时的中午肉眼都可以看见。《明实录》记载:

隆庆六年十月初三日丙辰,客星见东北方,如弹丸……历十九日壬申夜,其星赤**,大如盏,光芒四出……十月以来,客星当日而见。

我国的这个记录,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我国历代古籍中还有天气、气象的记载。夏代已经推断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东夷石刻连云港将军

崖岩画中有与社石相关的正南北线。

商代关注不同天气的不同现象。甲骨文中有关于风、云、虹、雨、雪、雷等天气现象的记载和描述。

西周时期用土圭定方位,并且知道各种气象状况反常与否,均会对农牧业生产造成影响。《诗经·幽风·七月》,记载了天气和气候谚语,有关于物候的现象和知识;《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物候学著作。

春秋时期,秦国医学家医和开始将天气因素看作疾病的外因;曾参用阴阳学说解释风、雷、雾、雨、露、霰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春秋》将天气反常列入史事记载;《孙子兵法》将天时列为影响军事胜负的5个重要因素之一;《易经·说卦传》指出“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卦代表自然物。

战国时期,重视气象条件在作战中的运用。庄周提出风的形成来自于空气流动的影响,并提到日光和风可以使水蒸发。《黄帝内经·素问》详细说明了气候、季节等与养生和疾病治疗间的关系。

秦代形成相关的法律制度,各地必须向朝廷汇报雨情,以及受雨泽或遭遇气象灾害的天地面积。在《吕氏春秋》将云分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四大类。

汉代列出了与现代名称相同的二十四节气名,并且出现了测定风向及其他天气情况的仪器。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经学大师董仲舒指出了雨滴的大小疏密与风的吹碰程度有关。

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指出雷电的形成与太阳热力、季节有关,雷为爆炸所起;东汉学者应劭《风俗通义》,提出梅雨、信风等名称。

三国时期,进一步掌握了节气与太阳运行的关系。数学家赵君卿注的《周髀算经》,介绍了“七衡六间图”,从理论上说明了二十四节气与太阳运行的关系。

两晋时期,“相风木鸟”及测定风向的仪器盛行。东晋哲学家姜芨指出贴近地面的浮动的云气在星体上升时,能使星间视距变小,并使晨夕日色发红。晋代名人周处的《风土记》提出梅雨概念。

南北朝时不仅了解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开始探索利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促进农业生产。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充分探讨了气象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用熏烟防霜及用积雪杀虫保墒的办法;北魏《正光历》,将七十二气候列入历书;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提出冬季“九九”为一年里最冷的时期。

隋唐及五代时期,医学家王冰根据地域对我国的气候进行了区域

划分,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气温水平梯度概念的。隋代著作郎杜台卿《玉烛宝典》,摘录了隋以前各书所载节气、政令、农事、风土、典故等,保存了不少农业气象佚文;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乙巳占》,记载测风仪的构造、安装及用法。

宋代对于气象的认识更为丰富和详细,在雨雪的预测及测算方面更为精确。

北宋地理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涉及有关气象的如峨眉宝光、闪电、雷斧、虹、登州海市、羊角旋风、竹化石、瓦霜作画、雹之形状、行舟之法、垂直气候带、天气预报等;南宋绍兴秦九韶《数书九章》,列有4道测雨雪的算式,说明如何测算平地雨雪的深度。

清代译著《测候丛谈》,采用“日心说”,全面介绍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变热以及海风、陆风、台风、哈得来环流、大气潮、霜、露、云、雾、雨、雪、雹、雷、平均值及年、日较差计算法、大气光象等大气现象和气象学理论。

岁月推移,天象更迭。我们祖先辛勤劳动,留下宝贵的天象记录,无一不反映出先人孜孜不倦、勤于观测的严谨态度,无一不闪烁着我们民族智慧的光辉。这些,是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对今后更深刻地探索宇宙规律,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清朝手抄佛经种类太多,需要区别对待。若是名家手抄本那就是古籍善本,并且是国家的重要文物,市场价值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以上。

若是普通的手抄本,需要看是否具有历史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凡是以上三点占任何一点,都可以归为古籍善本,若是三点全部占齐那么也是国家重要文物,起码值小几万。如果以上三点全都不沾边,那么这这种手抄佛经只能归为普通古籍,内容完整,装订考究,字体水平达标,品相完整者市场价值可以达到两百元左右。

紫微斗数以星宿配合九宫的术数算命方法,是一种星相术,亦是中国传统相术中的一支;因其系统里以紫微星为诸星之首,故得名。此术认为人出生时的星相决定人的一生,即人的命运;认为各种按一定次序出现的星曜对相对应的人的命运具有特定的影响,因而分析人出生时的星相就可以判断人本身命运的好坏和时间顺序。

在汉唐之间的道经“北斗经”“南斗经”,与大藏经中汉唐时期传来的“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就有详尽记载紫微斗数命主星与身主星的排列方法,以及祈禳科仪。紫微斗数之名则首见于明神宗万历35年(1607年)由第五十代正一天师张国祥辑成的《续道藏》,其中收有《紫微斗数》三卷,作者佚其名,根据其内容来看这三卷紫微斗数其实是“十八飞星”之术;清初编《四库全书》于子部术数累计收有术数五十种,不论是“十八飞星”或“紫微斗数”均为在内。[1]也因此紫微斗数被认为来自《续道藏》里收录的“十八飞星”所改良[2]。

《紫微斗数全书》一书指出紫微斗数为五代末的陈抟(陈希夷)所创,而民间流传一种说法为吕洞宾传给陈希夷。陈希夷再将紫微斗数传给其子与徒,而之后数百年间,此术一直以孤本形式在其弟子和后代中秘传,此为其相关文献稀少原因之一。

紫微斗数在流传过程中渐渐被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三卷本《紫微斗数》后被道教典籍《续道藏》所收录;南派四卷本《紫微斗数》,直到明朝嘉靖年间才由江西吉水的地理学家罗洪先刊刻流传,即后来的《紫微斗数全集》和《紫微斗数全书》;现为研究紫微斗数的第一手资料,但是皆为清同治时期的刻版。从此书内页即可得知其非一时一人一地之作,该书后来曾由江西名号“负子子”的潘希尹所补辑,亦由福建关西后裔杨一宇所添阅。紫微斗数虽在清末崛起,但是早期的命理学中有八字学独大的情形。而随时代变迁,紫微斗数于1980年代之后在香港和台湾蓬勃发展,与八字学并称中国近代命理学中的两大显学,且凌驾八字学的形势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b/b2/%E6%8E%83%E7%9E%8400012jpg

自西元1980年代以降,斗数理论派别可分为两大主流:一是以星曜解读为主;另一则以四化解读为主。星曜解读为主的派系中又以中州派解读星情最为系统,以十四主星所组成六十星系,彼此互相干涉所产吉凶互应,经整理成《紫微星诀》为论理依据。四化解读为主中又以钦天四化最具严谨,以紫微星辰为经,飞星四化为纬,相互对待,互生体用,其论理依据《斗数秘仪》。两大派别均对紫微斗数有所贡献,前者将全书中之星性解读以现今人之社会风俗加以修正,而不流于八股;后者归纳紫微斗数之构成理论,加以诠释,顾其本末。

[编辑] 论命形式

现今的紫微斗数推命技巧较为细腻,除了技术层面的提升,在论命过程也愈趋于客体性,以往所谓铁口直断的方式也慢慢以心灵层次的咨商对谈来取代;在相较于紫微斗数相关古籍中的专断解读方式,现今则采用较温和多元的解读 ,让紫微斗数推命术能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现人的一生,此外在星曜的使用技巧上,也趋于成熟与多样性,令紫微斗数推命术在推断吉凶祸福的部分提升其征验度。[3]

[编辑] 推算方法

紫微斗数一般以学排盘为先,排盘顺序为安命身与十二宫、起寅首、定五行局、安北斗南斗等甲级主星,再安其余星曜,然后依宫位的三方四正与大运流年等来解读命盘。

[编辑] 安十二宫

以十二地支盘为基,起寅宫;顺数生月逆数生时定命宫,以命宫逆时针布命迁十二宫;命、兄、夫、子、财、疾、迁、友、官、田、福、父。

[编辑] 起寅首、定纳音五行局

以出生年干支(如:戊子)之天干数乘于二加一是为寅宫宫干;顺布宫干至命宫处,再以命宫干支定命造纳音五行(例如:命宫坐丙戌,为土五局),命造纳音五行皆有配合之数局,分别为;水二局、木三局、金四局、土五局、火六局。

[编辑] 定紫微星

得出命造五行局后,推判几倍的命造五行局数可以大于生日数(例如:十六日生人木三局者则六倍得可大与生日数);下一步判断得出来的倍数与生日数之差数,再判断此差数为奇数或偶数;若差数为奇数,则以倍数减去差数得到一个新的数字;若差数为偶数,则倍数与差数相加而得一新的数字,下一步起寅宫并顺时针数到上一步骤得出的数目,此一落宫点便是紫微星的位置;依照上一步骤如果改为逆时针来数,便是安天府星。

[编辑] 安甲级星

起紫微星,逆时针一宫安天机星,跳隔一宫,安太阳星,逆时针一宫安武曲星,逆时针一宫安天同星,跳隔两宫,安廉贞星,再跳隔三宫会回紫微星。

起天府星,顺时针一宫安太阴星,顺时针一宫安贪狼星,顺时针一宫安巨门星,顺时针一宫安天相星,顺时针一宫安天梁星,顺时针一宫安七杀星,跳隔三宫,安破军星,再跳隔三宫会回天府星。

起辰宫为正月,顺时针数至生月,安左辅星;起戌宫为正月,逆时针数至生月,安右弼星。

起辰宫为子时,顺时针数至生时,安文曲星;起戌宫为子时,逆时针数至生时,安文昌星。

[编辑] 安四化星

以年干安禄权科忌四化星(取最普遍的《全集》版本):

甲廉破武阳

乙机梁紫阴

丙同机昌廉

丁阴同机巨

戊贪阴右机

己武贪梁曲

庚阳武阴同

辛巨阳曲昌

壬梁紫左武

癸破巨阳贪

[编辑] 专有名词

[编辑] 命身十二宫

命宫、身宫、兄弟宫、夫妻宫、子女宫、财帛宫、疾厄宫、迁移宫、奴仆宫(又名仆役宫及交友宫)、官禄宫(又名事业宫)、田宅宫、福德宫(又名福寿宫)、父母宫(又名相貌宫)。

[编辑] 甲级星

十四正曜:紫微斗数中所用的星曜采用《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的称谓,跟史记·天官书上的称谓不同,而且实际上只是符号化的“虚星”,并不代表星曜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

北斗七星

紫微星:北极星

贪狼星:天枢 - 大熊座α

巨门星:天璇 - 大熊座β

天机星:天玑 - 大熊座γ

文曲星:天权 - 大熊座δ

廉贞星:玉衡玉衡 - 大熊座ε

武曲星:开阳 - 大熊座ζ

破军星:遥光 - 大熊座η

南斗六星

七杀星:斗宿一 - 人马座μ--天府星:斗宿一 - 人马座μ

天相星:斗宿二 - 人马座λ

天同星:斗宿三 - 人马座φ

天机星:斗宿四 - 人马座σ

天梁星:斗宿五 - 人马座τ

天府星:斗宿六 - 人马座ζ]--七杀星:斗宿六 - 人马座ζ

中天

太阳星

太阴星

副曜

六吉星:北斗 - 文曲星(文华)、左辅星、右弼星; 南斗 - 文昌星、 天魁星(昼贵,天乙贵人)、天钺星(夜贵,玉堂贵人)

六煞星:北斗 - 擎羊星(羊刃)、陀罗星; 南斗 - 火星、铃星; 中天 - 地空星、地劫星

四化星:化禄、化权、化科、化忌。关于四化,依不同派别有部分差异。

北斗 - 禄存星、吉星: 中天 - 天马星

[编辑] 乙级星

吉星: 中天 - 台辅星、封诰星、恩光星、天贵星、龙池星、凤阁星、三台星、八座星、天官星、天福星、天才星、天寿星、红鸾星、天喜星、解神星、天巫星

凶星: 中天 - 天空星、天刑星、天姚星、天哭星、天虚星、天月星、阴煞星、年解星、华盖星、咸池星、天德星、月德星、孤辰星、寡宿星

[编辑] 丙级星

长生十二神: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博士十二神:博士、力士、青龙、小耗、将军、奏书、飞廉、喜神、病符、大耗、伏兵、官府。

凶星: 中天 - 天伤星、天使星、截路、空亡、旬中、旬空

[编辑] 丁级星

将星、攀鞍、岁驿、岁破、岁建、龙德

[编辑] 戊级星

息神、劫煞、灾煞、天煞、指背、月煞、亡神、晦气、丧门、贯索、官符、小耗、大耗、白虎、吊客、病符

另外那个回答 秀逗了?

哪位有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详细资料?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