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的形态特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先秦文学的形态特征,第1张

先秦文学的形态特征如下:

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一部分,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先秦文学尚未从当时浑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先秦文学的特征与这时特殊的文化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形态。先秦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先秦文学特点:

1、创始性: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第一页,文学伴随着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祭祀、婚姻等日常生活而产生,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至周代而蔚为大观。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一应俱全,散文中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应用散文已有明确的分界。

2、综合性:

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文学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论语·先进》说孔门弟子子游和子夏长于文学,“文学”便是泛指古代文献。

先秦文学的分类:

1、歌谣神话:

远古时期民族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

另有《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该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2、历史散文:

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孔子编著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伊尹 《伊尹》

吕望 《太公》

辛甲 《辛甲》

鬻熊 《鬻子》

尹佚 《尹佚》

《史籀》

管仲 《管子》

由余 《由余》

由余 《繇叙》

先轸 《孙轸》

常从 《常从日月星气》

〔楚〕李耳 《道德经》

〔周〕尹喜 《关尹子》

〔郑〕公孙段 《公孙段》

〔晋〕师旷 《师旷》

〔齐〕孙武 《孙子兵法

〔郑〕邓析 《邓析子》

〔齐〕晏婴 《晏子春秋》

〔齐〕田穰苴 《司马穰苴兵法》

〔周〕苌弘 《苌弘》

〔齐〕鲍牧 《鲍子兵法》

〔楚〕伍员 《盖庐》

〔楚〕伍员 《水战兵法》

〔晋〕程本 《子华子》

〔鲁〕孔丘 《春秋》

〔楚〕老莱子《老莱子》

〔楚〕芈胜 《公胜子》

宓不齐 《宓子》

《宋司星子韦》

〔楚〕蜎渊 《蜎子》

〔晋〕计然 《文子》

《亢仓子》

〔楚〕文种 《大夫种》

〔楚〕范蠡 《范蠡》

曾参 《曾子》

孔子弟子 《论语》

秦越人 《扁鹊内经》

左丘明 《左传》

左丘明 《国语》

〔陈〕()硕 《世子》

《公孙尼子》

〔齐〕吁婴 《吁子》

〔齐〕芈婴 《芈子》

《景子》

〔鲁〕孔伋 《子思》

宁越 《宁越》

〔魏〕魏都 《魏文侯》

〔楚〕长卢 《长卢子》

列御寇 《列子》

李悝 《李子》

〔卫〕吴起 《吴子》

〔宋〕墨翟 《墨子》

《随巢子》

《胡非子》

《周史六弢》

齐威王前朝司马 《司马法》

〔齐〕黔娄子 《黔娄子》

尹文 《尹文子》

〔赵〕慎到 《慎子》

〔卫〕姬鞅 《商君书》

〔郑〕申不害《申子》

〔晋、鲁〕尸佼 《尸子》

鬼谷子 《鬼谷子》

〔越、齐〕孙蒙《孙膑兵法》

《神农》

公羊高 《公羊传》

谷梁赤 《谷梁传》

〔楚〕屈原 《屈原赋》

〔赵〕剧子 《剧子》

宋钘 《宋子》

魏牟 《公子牟》

〔宋、梁〕庄周 《庄子》

惠施 《惠子》

尉缭 《尉缭子》

〔邹〕孟轲 《孟子》

〔赵〕公孙龙 《公孙龙子》

〔赵〕毛公 《毛公》

郑长者 《郑长者》

〔齐〕田骈 《田子》

〔楚〕环渊 《环渊》

〔齐〕接予 《接子》

〔齐〕邹衍 《邹子》

〔齐〕邹衍 《邹子终始》

〔邹〕邹奭 《邹奭子》

公孙固 《公孙固》

《徐子》

〔魏〕张仪 《张子》

〔周〕苏秦 《苏子》

〔赵〕荀况 《荀子》

〔赵〕荀况 《宋子》

虞卿 《虞氏春秋》

〔魏〕魏无忌《魏公子兵法》

鲁仲连 《鲁仲连子》

〔赵〕司马氏《剑论》

《黄帝君臣》

《杂黄帝》

《力牧》

公梼生 《公梼生终始》

《公孙发》

《乘丘子》

〔韩〕杜文公《杜文公》

〔韩〕韩国诸公子《黄帝泰素》

《将巨子》

〔魏〕闾丘快《闾丘子》

《南公》

〔齐〕周伯 《周伯》

〔齐〕 《子晚子》

《孙子》

《野老》

〔楚〕唐勒 《唐勒赋》

〔楚〕宋玉 《宋玉赋》

《儿良》

《田俅子》

〔楚〕鹖冠子《鹖冠子》

庞暖《庞暖》

吕不韦《吕氏春秋》

〔韩〕韩非 《韩非子》

〔楚〕李斯 《苍颉》

赵高《爰历》

胡母敬《博学》

黄疵《黄公》

《成公生》

〔鲁〕孔鲋 《孔丛子》

逢蒙《逢门射法》

〔郑〕冯促 《冯促》

《我子》

《黄帝四经》

《曹沫之阵》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对经典的分类法。 经:指儒家经典。汉代开始称《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和《诗》、《书》、《易》称为“九经”,后来又把《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至宋代又将《孟子》列入,称“十三经”。 史:指记载历史兴废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沿革等的历史书,如《史记》、《汉书》等。 子:指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如《庄子》、《韩非子》等。 集:指汇集一个作者或几个作者的诗文集,如《唐五十家诗集》等。 “经、史、子、集”各自还有其所隶属的若干子目。 附: 经、史、子、集和古籍分类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内容包括搜辑、校勘、分类、编目等,最终编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七略》将当时搜辑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该书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内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因此,《汉书·艺文志》成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类目录。 汉代以后,各种官修,私撰的古籍分类目录不断涌现,分类方法也不断有所改进。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当时古籍的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从此,四部分类法为大多数史志、书目所沿用。 除了上述四分法、六分法外,历代还有将古籍七分、九分以至十二分的,但都不占主导地位,这说明经过时间的检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当然,四部之下的各种类目,历代都有所变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分为四部44类,有较大的权威性。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图书分类。目前,我国各类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国法"),但是,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庋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 四部内容简介 《四库全书》就是按经、史、子、集四部44类67个子目编排图书的。现在就此书的体例,把经史子集四部简介如下: 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主要包括十三经、古乐、文字等方面书籍,以及解释经书的著作,儒家经典了"十三经"为代表,它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主要是各种体式的史书,如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别史、杂史等。纪传体,了"二十四史"为代表,它们都是官修的正史;……杂史,如《朝野佥载》。史部还包括地理著作、政书、目录书等。 子部,收集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著作。此部范围广,收书也比较复杂,有哲学书,也包括算术、天文、生物、医学、农学、军事、艺术、宗教的著作,也包括笔记小说和类书。子部中也有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书籍,如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等及其有关书籍。 集部,收历代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一人著作的集子称别集,多人著作合编一起的集子称为总集。别集,如李白的《李太白全集》: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韩愈的《韩昌黎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全唐诗》等。文学评论,如《文心雕龙》、《沧浪诗话》。集部以文学书为主,但又不限于文学书。

山海经(中国先秦古籍)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版本复杂,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出处:

山海经

哪有这种说法。

只有儒家四书五经的说法,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还有一种说法叫先秦四大奇书,指山海经,周易,道德经和黄帝内经。

没有先秦四大名著的说法,但你可以自己定一个。

中国是有悠久史官文化传统的国家。司马迁是汉代伟大的史学家,也是继承了先代史官文化的传统而成就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的。

一、《尚书》。它的意思就是上古的书。《尚书》原本有很多篇。孔夫子就是通过《尚书》来教导他的弟子们的。但是经过秦焚书坑儒以后,《尚书》大量的丧失。到了汉代初年,有一个叫XX的人,凭借自己的记忆,用隶书写出了《尚书》的本子。这个《尚书》留存下来篇目不多,只有二十八篇。这里面三代以前的书有两篇,就是《虞书》。传说是尧舜在位期间的历史事件。

《尚书》里边最主要的部分是西周之书。《尚书》这本历史典籍很特别,它主要是指上古时期政令的汇编。从文体我们可以看出来,《尚书》里边所有的文体特点是,典,谟,誓,训,诰,命……这些以政令形式出现的文本。命,在今天的公文种之中,还保留着,是常用的。其它的公文文种虽然不常见,但是在古代社会中是重要的政令性的文件。它主要是有关国家政令文件的一个汇编。

《尚书》从语源训估学角度来说,它的语言比较深奥。

二、《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留下来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以鲁国的事件为主的。但是也不只是说鲁国事件独有的。传说是由孔夫子编订的。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时间跨度四百二十二年。是以鲁国的十二公(春秋时期),鲁国的十二个国王的先后顺序为依据来编纂的鲁国的历史。同时也涉及到了其他的诸侯国。但是其他国的《春秋》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它是以时间先后为序的,所以叫编年体史书。这种编年体史书对后代的史书体例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编年体史书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值得我们关关注。

第一,这部史书喜欢记载一些奇闻异事,带有一种传奇性特征。比如说《庄公七年》记载,星陨如雨。这是一个重要的天象。比如《僖公十六年》,六只水鸟退着飞过了宋国的都城。《文公十四年》,光芒四射的彗星,这个记录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对哈雷彗星的记录。从科技史上来说,这条非常重要。这使《春秋》这部史书充满了传奇性的特征。这就是他所具有的文学性。第二,春秋时期,诸侯国不断争霸国,国与国之间战争非常频繁。所以《春秋》记载战争的事情特别多。在记录这个事件的过程中,他所选用的词语特别讲究,遣词造句特别严格。

《春秋》这部书在遣词造句上对后代的文学也有很大的影响。《春秋》,这部书记载历史的时候,往往就是先记在一个时间,再用一两句话来记载某些历史事件,只一两句话就把重大事件描述出来。后人认为如果想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原因等,那么单看《春秋》的话是不行的。所以,后来又出现了许多对《春秋》的语言文字进行补充的著作,就有了《春秋三传》。

先秦文学的形态特征

先秦文学的形态特征如下: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一部分,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先秦文学尚未从当时浑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