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被掠夺到国外的国宝为什么不能收回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我们自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被掠夺到国外的国宝为什么不能收回啊,第1张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这都是一些历史问题,也可以说是政治问题,如果你坚持要要回来的话会影响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因为这些宝物很多都转手了好多次,好多人花了很多钱才买到,他们已经把他视为自己的财产,你坚持要走那是不可能的,你总不能在去他家里抢回来吧?就象鸦片战争时俄国割占我们的领土比河南省还要大的多,中国现在为什么连提都不敢提呢?总的来说还是国家实力不够强大!!!想想当年我们被小日本欺负成什么 样子!!!!TMD想起就来气,现在日本的右翼还很猖狂,根本不承认错误,教科书上把侵略中国说是改造!?他娘的,现在好多日本小孩根本不知道侵略过中国,更不要说他们在中国做的那些猪狗不如的事了。所以我现在根本不买日货,希望看到这个帖子的人也不要在买日货了

下边是我找到的资料你看下。记得给我弄成标准答案啊

2003年1月十余名中国著名文物专家齐集京城,对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等19家欧美博物馆、研究所上月9日联合发表的一项声明表示强烈谴责和 。在那项《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中,这些收藏了大量被劫掠来的他国、他民族文物的欧美博物馆声称,反对将艺术品、包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依靠掠夺等非正当手段获取的文物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

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海外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就有精品中国文物不下上百万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横遭侵略 的近代以来被巧取豪夺走的。

欧美博物馆发声明反对归还

中国专家 驳斥

2002年12月9日,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欧美19家博物馆、研究所发表《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声明》中虽然也表示“国际博物馆联盟确信应该坚决不鼓励文物、艺术品和少数民族作品的非法交易。”但同时却声称:“对以前获得的这些物品,应该按照不同的价值和敏感来对待,应该反映出先前的时代特点。这些有纪念意义的作品在几十年前甚至几个世纪以前就被存放于欧美的博物馆里,是在与现在不同的条件下获得的。长期以来,这些获得的物品———不管是通过购买还是礼品交换等方式,已经成为保管这些物品的博物馆的一部分,并且延伸为收藏这些物品的国家的一部分。”《声明》最后说:“归还早已属于博物馆藏品的这些作品的呼声一直是这些年来博物馆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尽管需要一事一议,区别对待,但我们应该承认,博物馆不仅是为一个国家的人民服务的,而是为各国人民服务的。……限制博物馆对不同和多元作品的收藏,就是对所有参观者的不尊重。”

虽然用词委婉,但《声明》中拒绝将文物艺术品归还原属国的态度还是十分鲜明的。而且《声明》故意模糊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它们收藏的大量文物艺术品是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依靠掠夺等非正当手段获取的。

今年1月21日,王世襄、李学勤、罗哲文等十余位中国著名文物专家、学者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的组织下,齐聚北京保利大厦,对欧美博物馆的上述声明进行了 和驳斥。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表示,是谁的东西还是要还给谁。自鸦片战争以来,大量中国珍贵文物通过不正当方式流散海外,这是历史事实。如果通过这个声明,就此关闭文物回归的大门,于情于理,都很难让人接受。

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说,中国传世珍贵文物,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但决不因此而允许暗偷明抢,巧取豪夺。像云冈、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像、敦煌壁画、圆明园国宝等,都属于从我国掠夺走的文物,应该要求无偿归还。

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认为,大量文物流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文明古国收回文物的要求不是从现在才开始。30年以来希腊一直在要求返还文物。流失文物是老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反应尤为强烈。我们中国作为文物流失大国,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声音。一个国家势单力薄,第三世界国家可以通过民间搞联合。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数量巨大,情况千差万别。专家们认为,对流失文物,要区别对待。有的流失出去,是历史上赠送给人家的。但被抢掠去的文物,必须索要回来,身首异处的要完整起来。

谢辰生先生认为,文物流失分两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大量文物流失,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历史问题。另一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很多文物因盗墓、走私而流失,主要是经济问题。

谢辰生认为,在抢救的前提下,应划清合法的与非法的界限。非法流失的文物,一定要通过法律手段来索回,如用经济手段,反而会 流失,好事办成坏事。

参加聚会的专家们还纷纷表示,抢救国宝、保护文物,是顺民意、得民心的义举,要有坚定的信念,一代人做不完,要世世代代做下去。这是关乎民族精神、振兴中华的长期的事业。

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还专门就此发表了 ,表示:“《声明》首次表示反对将艺术品,包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依靠掠夺等非正当手段获取的文物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相抵触,与正义公理相违背,是对曾遭受侵害国家和民族正义权利的践踏。……艺术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不反对中国的文物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但只能共享,不能共有。中国有许多艺术品通过正当贸易、礼尚往来等方式流传到国外。它们摆在世界许多博物馆中供人们观赏、研究,这令中国人深感欣慰和自豪。但这与战争中通过不道德、非正义乃至非法途径而流失的文物,不能混为一谈。……如果博物馆展出的是靠非法掠夺而来的、甚至残缺不全的艺术品,则是艺术的不幸,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

海外中国文物知多少

中华文明历五千年经久不衰,构成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段华彩乐章。以书画典籍、工艺珍品等文物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国留给世界的宝贵艺术财富和文化遗产。而今,它们宛若一粒粒珍珠,撒落在世界各地的各类博物馆、艺术馆以及私人收藏中。据不完全统计,仅在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就有精品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

据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的祖世龙先生介绍,中国文物大致是通过五种渠道流落海外的:

一、正常的贸易或馈赠,例如瓷器是中国古代大宗出口产品,自唐、五代开始便与丝、茶等商品一起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

二、由移居海外的华侨带出。

三、在战争中被劫掠的。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帝国主义侵略,每一次都被掠走大量文物。

四、被非法发掘、偷盗。

五、被以低价骗取。

祖世龙说,对于以上情况,应作具体分析,凡在正常往来中留存国外的中国文物,当不在追究之列,而对被劫掠、偷盗、骗取之文物,应该诉诸国际法律追索讨还。同在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的赵宏先生介绍说,中国国宝主要流向了英、法、俄、美、日等近代帝国主义国家。在大英博物馆,提供展出的中国文物虽然只是他们所占有中国文物总数的九牛之一毛,但已摆满整整一个大厅,敦煌壁画赫然在目。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和集美博物馆,所藏中国敦煌文物举世无匹。曾经在中国历史上辉煌一时的西夏王朝文物资料,几乎全被俄罗斯掠走。美国凭借枪炮和大笔的美元,也占有了大量中国古代精品文物,近年来在拍卖市场上经常将中国文物天价拍出。日本为了获取目前所知形制最大、号称“宝鼎第一”的西周重器大盂鼎,曾杀人放火、破墙毁门、掘地三尺却终未得逞。1945年抗战结束时,据中国 粗略统计,日本抢夺的中国文物逾360万件又1870箱。

近代中国被劫掠文物为何难以归还?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始与国际接轨,加入多个文物保护国际公约,并依据这些国际公约,坚持追索历史上被盗及非法出口的中国文物的严正立场,采取外交与法律手段,成功追索回多批流失文物。

然而我们也看到,目前追索回国的文物主要是近年来因非法走私而流失的。而对于战乱时期的近代中国流失的大批国宝,仍然难以依据国际公约加以追索。

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的祖世龙先生介绍说,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规定,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而且没有任何时间限制。这里所说的“没有任何时间限制”,一是不论战争何时发生,二是可以在任何时间提出归还要求。不过,这一原则虽然得到了国际间的基本认同,但目前还没有“条文化”。虽然国际公约规定被掠夺的文物应归还原属国,但一些西方国家———同时也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几个国家,至今未在这些公约上签字。实际上,公约对这些国家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另外,出于某些原因,这些国家博物馆主观上并不希望归还其收藏的中国流失文物,甚至对参观、拍照都严格限制,使得 出面交涉异常困难。

原属国要求归还文物呼声不断高涨

事实上,文物被掠夺并不是中国一个国家遭受的厄运,自17世纪以后的殖民时期,被殖民化国家的文物几乎是无一例外地遭到掠夺。比如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就是由法国考古队在伊朗的苏萨发现并运走的,现存放于卢浮宫博物馆。在北非和西亚,拿破仑东征的结果使大量的埃及古物被盗往法国。1800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甚至策划了把帕台农神庙和希腊神话的雕塑品运往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一些新兴独立国家开始意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启发自豪感,产生感召力,因此,要求“归还”或“偿还”被掠走的民族文物呼声日益高涨,一些与此有关的国际条约陆续签订。1981年,联合国曾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各国博物馆和公私收藏全部或部分地把收藏在库中的非法文物归还给原属国。由此可见,通过归还被无礼剥夺的文物来重建破损的文化遗产,已经是主要国际组织承认和接受的道义原则。

然而,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实现这一原则在现实中还有重重的困难。比如,埃尔金大理石雕塑原来置于希腊的帕台农神庙中,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艺术品。19世纪早期,英国人埃尔金通过贿赂有关官员,将其带回英国并出售给英国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83年,希腊 正式要求归还石雕,却遭到英国 拒绝,至今未获解决。

然而,历史在前进,文明在不断进步。近30年来,也出现了许多归还原属国文物的事例。比如,1977年比利时把几千件文物归还给扎伊尔;同年荷兰把包括佛教和印度教雕像在内的大批文物归还给印尼;1997年,失窃20余年的一批迈锡尼珍贵文物被从美国运回雅典;2000年,英国将一尊距今约3000多年的埃及王后头像归还给埃及等等。

中国文物流失几次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自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掠夺,大批国宝级文物惨遭明抢暗夺,长期流落异国他乡。其中几个历史事件更是中国文物流失的高峰。

圆明园罹难

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焚烧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绝。圆明园自康熙以来历代帝王所藏的纯金、镀银、玉雕、铜铸佛像达10万尊以上,自此悉失;圆明园文源阁所藏《四库全书》收典籍3503种,计79337卷,自此悉失;圆明园所藏商周青铜器、历代瓷器精品、古籍孤本、名人书画等等逾千逾万,无以胜计,自此悉失。法国拿破仑三世皇帝在枫丹白露宫专门建造中国文物馆,用以收藏圆明园国宝;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人摹本),还有一件乾隆年间从权臣和家抄出的长3尺、高2尺的白玉马……

八国联军入京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包括《永乐大典》在内无数宫廷所藏的珍贵文物和古籍遭列强洗劫。经此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敦煌遭劫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甬道北壁后沉睡了几百年的藏经洞被莫高窟主持王道士雇来清理沙土的杨姓伙计无意中发现。消息辗转流传,最早前来掠走敦煌遗书的是俄国人奥勃鲁切夫,1905年10月,他仅以6包劣质石蜡为饵,就从王道士手中换得藏经洞珍贵写本五大包。1907年3月,英国人斯坦因来到敦煌,打着要把“圣僧玄奘”从印度带来的佛经送回原处的鬼话,以约200两银子盗走精美的佛经和绢画上千件,共29箱。此后,斯坦因又第二次来到敦煌,以500两银子从王道士手中换取了570多个名贵手卷。后来的法国人伯希和更凭借其卓越的汉学知识,在敦煌翻阅了整整三个星期,以500两银子的代价,将藏经洞中的精华悉数盗走,计约6000余卷,10大木箱。直到此时的1909年,中国学术界、清朝 才知道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重大发现。而后直到1923年秋,美国人华尔纳还将莫高窟12幅精美壁画剥去,同时抢走一尊最为优美的唐代彩塑。

甲骨流失

1899年,清代金石学者王懿荣因患病从菜市口达仁堂中药铺买来龙骨,发现骨背上依稀刻有文字,古涩难辨,大惊之下,甲骨文因此发现。 殷墟甲骨为中国殷商后期的王室档案,内容几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时代的方方面面。但自出土之日起,殷墟甲骨即惨遭流失,被以各种名目搜购、席卷。目前所知殷墟甲骨约20万片,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遍及日、美、英等12个国家。

溥仪“监守自盗”

192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将六大箱共1200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这批文物珍品随他辗转北京、天津、长春等地,时间长达22年,途中被不时变卖。其间,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图卷》从天津流出,转手日本人,二战后为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北宋大画家李公麟的《五马图》,与唐朝名家韩的《五牛图》齐名,也自天津流出,据说现在为日本某法学教授秘藏。

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匆匆出逃,存于长春“小白楼”中的剩余文物精品又遭兵匪哄抢。这些遗散的国宝,当时被古玩界称为“东北货”,赫赫有名,有很多通过各种渠道流出中国,仅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就藏有17件。其中,北宋郭熙《树色平远图》藏美国;米芾《吴江舟中诗》藏美国;南宋江参《林峦积翠图》藏美国;北宋宋徽宗《金英秋禽图》藏英国……

孙殿英“盗墓”

1928年,军阀孙殿英率部野蛮盗掘了清东陵乾隆和慈禧陵,墓中所聚国宝被洗劫一空,绝大部分被孙殿英用于购买军火而散失异域他乡,损失浩大,至今无法估算。

“北京人”头骨丢失

1929年12月2日,在位于北京西南50公里处的周口店,25岁的裴文中发掘到了沉睡地下50万年的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此后,又有两颗头骨出土。抗战中,1941年,存放于北京协和医院的“北京人”头骨的安全受到威胁,经交涉,决定将“北京人”头骨运往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暂存。12月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押送装有“北京人”头骨的箱子,准备在秦皇岛登上“哈里逊总统号”邮轮。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哈里逊总统号”在开往秦皇岛途中被日军截用,并在长江搁浅,“北京人”头骨自此下落不明,成为一个历史谜团。

《孟津古诗词辑注》,辑选主要以诗词类古籍为主,如《四库全书》《列朝诗集》等。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又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永瑢、纪昀等编纂的大型丛书,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该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史部收录史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内容十分丰富。

《列朝诗集》:

明诗选本。清初钱谦益编选。《列朝诗集》编定于明清之际,选录明代278年间的诗作,共81卷,入选诗人1600余家。

全书总分为甲、乙、丙、丁4集,另外,帝王的诗置于卷首为“干集”,僧道、妇女、宗室和域外诗列于卷末为“闰集”,元末明初的诗则编在干集后为“甲集前编”。

《四库全书》及《列朝诗集》作者简介:

《四库全书》作者简介: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

《列朝诗集》作者简介: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进士。崇祯初官礼部侍郎,弘光时为礼部尚书。入清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顺治初,因江阴黄毓祺起义案牵连,被逮入狱,次年获释。自是息影居家,筑绛云楼以藏书检校著述。

诗文在当时颇负盛名,东南一带奉为“文宗”。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钱氏著述被列为“悖妄着书人诗文”,其已载入县志者均被删削。1666年,钱谦益以八十三岁的高龄病殁于杭州,殁葬于虞山南麓。

首先,书籍从文物的角度看应鉴定是否为善本。所谓善本就是精校精注本,同时也是古本和孤本。从这个角度看,你的道经是通行印刷的,应该是经过校注的版本,但是否为名家校注则不得而知,估计不是。至于说光绪年间的铅印本子要卖到200万纯属无稽之谈。如果说这些书要有价值那就是自己收藏保存,算是对祖宗的一种尊重吧。真正值钱的古籍是宋元旧椠,要么至少是汲古阁的抄本和影宋本。就算拜经堂、嘉业堂的印书也不值多少钱了。更何况这种普通的印本呢。

人死后一般都要下葬,这是非常自然也很科学的处理后事方式。不过古人对自己的身后事大多非常重视,这也就出现了达官显赫之人很喜欢用厚葬的方式来处理后事的现象。公元前770年,我国步入了东周春秋时代,而厚葬风气也在这时得以兴起。

当时不少有权势的人会把金银珠宝拿来坟墓里陪葬,这也造成了偷墓的行为产生。从古至今,不少人以偷别人坟墓的宝贝为业。其实不光只有民间的小偷墓贼存在,还有官方的大规模偷墓团队存在,其中最有名的人就数曹操老板与孙殿英了。

194—196年期间,曹操就曾组团挖了“汉摸金校尉”的坟墓,并从中发掘出了大量金银珠宝,这样才解决了军费问题。无独有偶,1928年,民国军阀孙殿英竟以军事演习为借口直接盗了东陵,并把里面的珍贵文物洗劫一空。这2个事件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官方组团”偷墓的案例。

此外,像董卓、党玉琨、汤玉麟等大佬也都是“偷墓专业户”,同时也在“作业”的过程里毁掉了不少的珍贵文物。有些人看到了厚葬容易遭来盗贼光顾的弊端,所以他们也采取了薄葬的方式。据《汉书》上所载,土豪杨王孙在临死前就特地嘱咐儿子要采取薄葬的方法来处理后事。

而曹操虽成了魏王也一样让后人薄葬于他。后来曹操墓被发现了,其中果然十分朴素。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有不少人选择铤而走险:偷取古墓里的宝物。山东曲阜是孔子的家乡,同时也是古墓文物的盛产之地,结果也成了不法之徒的目标。

2007年起,山东曲阜就突然出现了一伙偷墓贼,他们通过研究一本《曲阜县志》估计,竟真的找到了1座汉古墓。这群人先后2次对汉鲁珠王墓进行**,并从中拉出了很多的金银、玉器,但卖给文物贩子只得了400万块赃款。

他们被警察抓获后,专家气得大发雷霆:这些家伙把珍贵文物卖出了白菜价,真有眼无珠。据了解,这些人的头头叫李老大。他就靠着反复阅读《曲阜县志》就从中推测出了汉鲁珠王墓的具体位置,这也算是个“人才”了,可惜他没用于正道。

而那些卖给文物贩子的古董大部分都被其转给了他人,还有的已到了外国人的手里。文物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同时也见证了古文明的辉煌。按道理说,这些文物本应留在博物馆来展示,这样才能彰显出中华文化的灿烂,同时也才能使它们得以保存。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国家文物,绝不能让其流落他人之手。

唐宋变革论 "的意义在于,中国文化从宋代开始进入现代,中国文化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中国文化也进入了老年期,文化活力下降,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中国文化在清代逐渐变得 "老朽",呈现出 "保守 "的形象。因此,在内藤史学的语境中,中国的 "保守 "形象是由于中国从宋朝到清朝 "过早 "进入了现代,耗尽了活力,进入了老年,自然呈现出 "保守 "的氛围。

也就是说,"保守 "的中国形象是基于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 "唐宋革命论 "的延伸,而不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黑格尔的 "中国停滞论"。虽然其外观相似,但其背景是二元的。因此,内藤在指出唐宋时期书法的变化后说。"书法虽是小道,但探究其兴衰原因后,不能不为之叹息"。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了保护记载中华文明史的古籍不被日军掠夺,手无缚鸡之力的教授们带着一个100万册的图书馆,从一个地方漂泊到大半个中国,途径上海、南京、长沙、重庆最后到达昆明国立联合大学,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将登记在册的一些珍本运到了美国。

在我们最大的图书馆的17万册图书中,我们只赶出了1万多册,其中一些被日本飞机炸毁。这就是为什么有无数珍贵的中国历朝历代的古籍堆积在日本,却在中国丢失的原因。不是我们不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而是日本在我们贫病交加的时候与我们擦肩而过。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如水灾、火灾、虫蛀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属不易,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评判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二、各种古籍善本的市场价格    

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几种作伪手法。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将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二类是用“旧纸新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张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留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籍善本作伪的手法有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收藏者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籍,并可请专家一起鉴定,应注意去伪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购古籍物有所值。

我们自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被掠夺到国外的国宝为什么不能收回啊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这都是一些历史问题,也可以说是政治问题,如果你坚持要要回来的话会影响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因为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