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线平衡术——不一样的理筋正骨疗法(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4收藏

力线平衡术——不一样的理筋正骨疗法(一),第1张

       力线平衡疗法,是我家传的理筋正骨手法,结合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经过多方学习交流,博采众家之长,轻柔无痛,经过 长期临床实践自成体系。不仅柔筋正骨,而且注重调节脏腑,疏通气血,平衡阴阳,整体衡动,对身体做一次全方位的调整修复。力线平衡疗法利用生物力学原理,通过患者自身发力,以轻柔的手法,使筋骨各就各位,保持筋骨和谐稳定,从而痛点自然消失。本手法易学易用,不使用暴力,让病人在享受中消除疾病,疗效持久,以柔、准、精、轻、快,是迅速解决疼痛的利剑,是你拓客、留客、锁客的镇店之宝,不受条件限制,随处可操作。

      中医正骨与整脊疗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称:“脊梁骨先受风寒,后被跌打损伤者,瘀聚凝结。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则成伛偻之形。当先采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背膂始直。"对损伤性脊椎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整复手法等已有较明确的载述。肌肉具有弹性,肌筋膜具有可塑性。长期机械应力,使肌筋膜处于闭锁状态,会使细胞外基质脱水,造成局部细胞营养不良产生疼痛。“《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论中有:“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术者亦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力线平衡疗法不是费劲辛苦的力气活,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活!但是它又不简单,要求我们在出手之前必须要有一个精准的判断评估,没有准确诊断的治疗,都是耍流氓!所以它更是一个脑力劳动!力线平衡疗法是从小白到高手的最佳选择。与其他流派的区别在于着重诊断、安全、无痛。 

     力线平衡,安全无痛是力线平衡无痛疗法的特色;形神统一,整体衡动是基石,蕴涵着人类生命科学的重要原理。“形”与“神”,指人的形体与精神,是一对阐释人体结构和生命本质及其关系的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人体由形、神两部分组成,形与神的平衡统一是人体健康的前提,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一旦失衡则会造成形神俱损。只有身心平衡、形神和谐统一才能保证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指出:健康的概念,不仅是指生理上没有缺陷,而且还包心理上的健康。我们在做力线平衡手法的时候,一定不要只盯着病名或者症状,诊断重于治疗,要有整体全局观念,辨证施治。整体决定局部,恢复整体的平衡才是关键。

正确的力线纠正会重组我们的筋膜结构,尤其是“深筋膜”。通过“摸,按,循”来寻找 平衡点 ,通过轻柔的手法配合呼吸来达到一个整体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为 力线平衡 。平衡点不全是压痛点,根据其是否伴有自发性疼痛,可分为活平衡点和隐性平衡点。通过调节平衡点,可缓解周围或远隔部位的牵涉痛,此处亦可触及小结节。它常常与动作变形、内脏痛、神经痛及肌筋膜疼痛有关,导致人体组织产生某种不规则的结构,如右图毛毡一样没有弹性的:

      人体组织的结构跟年龄、性别也有很大关系。青年人有很高的弹性储备,他们的人体组织如同网格一样的;而老年人的人体组织是毛毡一样的,没有弹性的,这是年纪大的人肌肉力量与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弹性是十分重要的,对运动负荷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弹性,恢复波浪形的排列。缺乏修复或者训练的人体组织会降低“弹性卷曲度”,降低对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保护,使我们对本体与负荷感觉不再精准。当一个久坐的办公族或者“葛优躺”准备重返运动的时候,神经最先得到激活,但是他需要面对自己的肌肉无力,还需要面对两大挑战:重构内螺旋网络模式和重建内分子卷曲度。其结果就是全身酸痛,甚至损伤。

     上病之病不在上,下病之病不在下。查其症,寻其根,复其平,求其正。筋柔,体健,长寿。现在你可知道 整体观 和 循序渐进 的重要性了?

     内有所动,必荣于外。所有的外经病痛都与脏腑功能的不平衡息息相关。当人体组织紊乱会造成哪些危害呢?——首先就是人体力线失衡,进而会带来骨骼肌肉经筋损伤,脏腑气血阴阳颠倒,甚至会引发精神状态的改变。比如面部的状态扭曲、高低肩、骨盆错位旋转、血栓、生殖泌尿排泄系统疾病、膝盖足趾疼痛、O型腿、X型腿、变形的站姿和步伐、精神状态紊乱等。

    在临床观察统计发现,许多腰椎间盘突出、静脉血栓、股骨头坏死都与膝踝扭伤有很大牵连;而习惯性扭脚、跌倒又与骨盆的旋转错位相关联。所以不仅要解决局部应痛点,还要处理远端的平衡点,这样才能标本兼治,不觉其苦。人之所以有疼痛,是因为体内有一个或者多个点失去平衡,我们所要做的,找到一个力线平衡支点,就是以一个轻柔无痛的手法,让患者在一个深呼吸的瞬间达到力线平衡状态,秒杀疼痛消除功能障碍。我们的宗旨就是 轻柔 ,将 无痛 进行到底!

力线平衡疗法的原则:“必量所伤之轻重浅深,然后施治。”

1·柔和舒适,深透持久。

2·避免疼痛,短时高效。

  3·形神统一,整体恒动。

常用方位术语 :

    上:靠近头部的为上。

    下:靠近足部的为下。

    前:靠近腹侧的为前。

    后:靠近背侧的为后。

    内测:靠近身体正中间的为内测。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间的为外侧。

    近侧(端):四肢靠近躯干的部分为近侧(端)。

    远侧(端):四肢远离躯干的部分为远侧(端)。

    桡侧:前臂的外侧为桡侧。

    尺侧:前臂的内测为尺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为腓侧。

    胫侧:小腿的内测为胫侧。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的为浅。

    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的为深。

·一、力线平衡之望诊要点·

1·步行周期:时相是否合理,左右是否对称,行进是否稳定和流畅。

2·步行节律:节奏是否匀称,速率是否合理,时相是否流畅。

3·疼痛:是否干扰步行,部位、性质与程度与步行障,发作时间与步行障碍的关系。

4·肩、臂:塌陷或抬高,前后退缩,肩活动度过度或不足。

5·躯干:前屈或者或侧屈,扭转,摆动过度或不足。

6·骨盆:前、后倾斜,左、右抬高,旋转或扭转。

7·关节:摆动相是否可屈曲,支撑相是否可伸直,关节是否稳定。

8·踝关节:摆动相是否可背屈和屈,是否足下垂、内翻、外翻、内翻,关节是否稳定

9·足:是否为足跟着地,是否为足趾离地,是否稳定。

10·足接角面:足是否全部着地,两足间距是否合理,是否稳定。

二·力线平衡问诊要点:

以患者自述为主,不用倾向性询问:

1 初次发作 情况(日期、病因、上述疼痛特点、演示发生时的动作)

2 疼痛 部位 、 分布 和 性质 。

3 疼痛 严重程度或者强度 。

4· 疼痛的机制 ,连续性、间断性、搏动性还是以疼痛强度的波状、起伏为特征。

5· 现实疼痛情况 ,询问情绪紊乱、局部活动、身体锻炼、局部压迫、冷热刺激、咳嗽、喷嚏、深呼吸等对疼痛的程度、性质、分布的影响。

6· 既往病史 、心理和 心理社会史 ,职业和不良习惯。

·三、力线平衡触诊要点:

人身有病变,则筋骨皆不同于常态。手摸心会,自知病之所在。或陈伤或新伤,究竟为何所伤。病起于上或起于下,皆可摸得清。了然于胸而后因症施治,只在病所拨筋正骨。余者不问。此则事半而功倍,省时省力,应手奏效。具体的操作全凭手指腹感应出来,心中有数、脑中成像,在力线平衡点把拧筋松解柔顺让拧筋‘动中合槽’。松解的精妙之道在于顺其势,随其情,平其经,筋骨并重。

   1、医者手部要保持常温,用力轻巧。用心体会 温度 (皮肤的凉热非常关键) 、表面状态及弹性 。

   2、 一个伤筋的痛点,表现在医者之手上是,有异响声(细筋受外力之移动声)、发炎的筋肿、有如气垫式的气塞。伤筋会以面、线、点呈现在患者身上,医者可依患者所指之痛处摸索上去,或是以由面而线而点之模式去寻找。伤筋绝不会以单独一点的庝痛而没有牵连的。脏腑伤筋与心理伤筋更要细心体会。

   3 注意筋膜的厚度、表面张力、弹性、结节、包块、索等。  

   4、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力度由轻到重、均匀和缓。触肌肉外形、疼痛、肌肉紧张程度。肌腹、肌腱区别对待。

   5 透过筋膜、肌肉触骨关节注意骨折、脱位、增生、肿瘤等。

四·功能受限原因分析 。

由于运动、工作、疾病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以及运动系统及支配其血管、神经的结构或功能的完整性受损,均会影响正常的活动功能。

1疼痛 。 许多疾病引起的疼痛都会限制患者的活动, 手术后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会被动的减少活动,特别是形成某种特定的姿势。

2运动、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可造成暂时的或永久的运动功能障碍。另外,重症肌无力、肌动受限,甚至不能活动。

3运动系统结构改变 。 肢体的先天畸形或残障等,直接或间接的限制了正常活动。另外,由于疾病造成的关节肿胀、增生、变形等会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

4营养状态的改变 。 由于疾病造成的严重营养不良,虚弱无力等患者,因不能提供身体活动所需的能量而限制了活动。反之,过度肥胖的患者也会出现身体活动受限。

5损伤肌肉、骨骼、关节的器质性损伤 ,如扭伤、挫伤、骨折等都伴有身体活动能力的下降。

6精神心理因素 / 极度忧郁 。 某些精神病患者,在思维异常的同时伴有活动能力下降。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探索,大家在 诊病过程 一定要努力做到 :一看(望诊)、二摸(触诊)、三问(问诊)。达到效果:不用病家开口、便知病 痛 八九。

·五·力线平衡疗法禁忌症

筋柔骨正不是逮着骨头“啪啪啪”,也不是逮着软组织一顿揉捏,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筋骨同治”。要勤学苦练,熟练掌握人体构造和十四经络循行。没有诊断清楚,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动手。

以下六种情况则不宜做手法:

1过饱、过饿、过累、酒后、情绪激动或长期睡眠不佳。

2脱臼、骨折、肌腱断裂等。

3皮肤发炎、烫伤、外伤等情况下。

4生理期或怀孕、哺乳期间。

5术后

6慢性病患者,尤其肿瘤病人。

正骨手法的一般步骤

放松类手法,可以用点按法在腰部操作5-10分钟,对腰部肌肉进行放松;

进行关节的整复,双手掌根沿脊柱两侧,自背部开始推至臀部,使腰背肌肉得以放松。

做正骨前需明确诊断分析,通过影像学检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正骨。

正骨需要注意的地方

明确诊断,在复位之前需要有充分的诊断和分析,明确正骨方案;

正骨之后,要密切关注正骨者的身体变化,做好护理工作;

掌握复位的标准,需要充足的解剖学和实践经验。

力线平衡术——不一样的理筋正骨疗法(一)

       力线平衡疗法,是我家传的理筋正骨手法,结合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经过多方学习交流,博采众家之长,轻柔无痛,经过 长期临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