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选自哪部典籍?
《三峡》选自《水经注》。
写作背景:
郦道元(466或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注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写下了其中著名的《水经注》,其中记录了上百条大小河流,包括三峡。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①。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②。”
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3);申包胥如秦乞师④,曰:“吴为封豕长蛇⑤,以荐食上国(6),虐始于边楚(7)。
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8),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9),若邻于君(10),疆场之患也(11)。逮吴之未定(12),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士也。若以君灵抚之。也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13)
下臣何敢即安(1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15)。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注释
①申包胥:楚国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②复:同“覆”, 颠覆。③昭王:楚平王的儿子,名壬。随:诸侯国名。④如:去到,
往。⑤封:大。豕:野猪。(6)荐:多次。食:侵食。(7)虐:侵害,残害。③越,流亡。③夷:指吴国。德:这里指贪心。厌:满
足。(10)邻;接邻。(11)疆场:边界。(12)逮:及,趁。(13)所伏: 藏身之地,安身之地。(14)即安:到适当的地方去,指“就馆”。(15)
《无衣》:秦风》中的篇名。
译文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晋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到了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国君还流落
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申包胥站起来,著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著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
读解
我们在这里见到了另一种游说方式:动作表演。在言辞游说不起作用的时候,就用动作来表演,并且坚持不懈,终于感动了“上帝”,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包胥的表演功夫,竟然可以哭上七天七夜,连水都没有喝一口。这个说法虽然论人怀疑有添油加醋的夸张成分,但申包胥的这种精神,也够让人感动的了。
这种做法,也可以叫做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申包胥对秦哀公说的那番话,本来就是假托楚昭王的名义编造出来的,算得上是
“瞒天过海”。他在秦庭的痛哭,说不定也是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叫
做“随机应变”吧。以一国之大夫的身份,顾不得什么脸面啦,体统啦,身份啦,大胆放肆而又坚持不懈地在外国政府的官府中大哭特哭、滴水不沾,是不是也有点“苦肉计”的味道?
目的很简单:击败吴国,保住楚国,即“借刀杀人”。身为一个臣子,并未受国君之托,敢于如此胆大包天地擅自行动,确实表现了为臣的忠诚不移的美德,也可以说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吧。哪个国君有了这样的巨子,都是一种幸福,何愁成不了大事!
可惜的是,这种表里如一、当面背后一个样儿的赤胆忠心的巨子太少了——不是没有,而是太少。
1 文言文三峡是谁写的
应该是郦道元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
郦道元故居在今河北省涿州市东道园村。涿州市城南另有郦道元路。
在郦道元兄弟五人中,道元为长,承袭其父永宁侯爵位,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害于关中(今陕西临漳县)。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以卓越才能成为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前期的首都,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北魏都城于公元493年南迁至此)担任过骑都尉、太傅掾、书侍御史、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职,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担任过冀州镇(今河北省冀县)东府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值鼎盛时期。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
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骚动。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
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故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元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郦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
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桑钦,汉代知名学者,著名地理学家,著有《水经》等书。 《水经》一书写于三国时期,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条。
原文一万多字,文字相当简略,没有把水道的来龙去脉和详细情况说清楚。郦道元认为,应该在对现有地理情况的考察的基础上,印证古籍,然后把经常变化的地理面貌尽量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郦道元决心为《水经》作注。 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过程中,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同时还博览了大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确详细的地图。
据统计,郦道元写《水经注》一共参阅了四百三十七种书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郦道元终于完成了他的《水经注》这一名著。
《水经注》共四十卷(原书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经后人改编而成的),三十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它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
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是我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水经注》在写作体例上,不同于《禹贡》和《汉书·地理志》。
它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述各地的地理概况,开创了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一种新形式。《水经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从地域上讲,郦道元虽然生活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但是他并没有把眼光仅限于北魏所统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这一自然现象,对全国地理情况作了详细记载。不仅是这样,书中还谈到了一些外国河流,说明作者对于国外地理也是注意的。
从内容上讲,书中不仅详述了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而且把每条河流流域内的其他自然现象如地质、地貌、土壤、气候、物产民俗、城邑兴衰、历史古迹以及神话传说等综合起来,做了全面描述。因此《水经注》是六世纪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
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郦道元一生著述很多,除《水经注》外,还有《本志》十三篇以及《七聘》等著作,但是,流传下来只有《水经注》一种。
郦道元(466或472—527),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不仅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
2 三峡这篇文言文主要写了什么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在三峡的七百里地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岭,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如果有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
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样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从上面飞泻下来,江水清澈,草木茂盛,山峰高峻,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一片清寂,经常有处在高处的猿猴长时间鸣叫,叫声连续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三峡》文言文翻译
从三峡全长七百里中看,两岸山都是相连的,没有中断的地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把太阳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绝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洪水暴涨满上山冈的时候,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诏书急需传达,那么,从白帝到江凌,虽有一千二百里之多,早上出发,晚上便到,即使乘飞奔的马,驾者烈风也没这样快
每当春冬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谭,回旋着清波,倒影着两岸的景色高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怪的柏树,悬崖上流下的瀑布,飞花四溅,在山峰和树林之间飞溅,水清、树荣、高山、草盛,确有许多趣味
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树林萧瑟冷静,山涧寂静,猿猴啼啼的长叫,持续有很久,凄惨的声音异常,在山谷久久回荡,所以打渔的人说:"巴东三峡巫峡最长,听见猿声后,眼泪沾湿了衣服
通假字
阙通缺
作者
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或 古义:有时 )
(或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
(至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关于描写三峡的文言文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
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
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
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
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
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
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高于濆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
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
自重文赋名,荒*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 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巫山高齐己 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
千岩万壑花皆坼, 但恐芳菲无正色。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
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5 谁有《三峡》古文的完整翻译在三峡的七百里地界中,江流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大山,连一点儿缺断的地方也没有;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住天光日影,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就被阻绝了。有时皇帝有令必须急速传达,就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即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地,一日之内就到,即使是骑上快马驾起风来,也没有这样快。
三峡之内,每到春、冬两季的时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打着回旋的清波,倒映在水中的山影,都十分壮观。江岸的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又有悬泉瀑布,从高崖上垂挂下来,飞流冲荡在岩崖之间。江水清清,树木苍郁,山势险峻,百草丰茂,真是情趣无限。
而每到雨后初晴或秋霜始降的早晨,三峡中又别是一番景象。树林和山涧现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又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长叫,声音连续不断,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也不消失。
所以当地打鱼的人的歌中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 谁有描写三峡的古文啊《上三峡》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
《宿巫山》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三峡歌》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峡次巴东》 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工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晓行巴峡》 白居易
际晓投巴峡,
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
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
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
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
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
稍解别离情。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竹枝词九首》(其七)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山曲》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蓬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瞿塘峡》 张问海
峡两蒙蒙竟日闲,
扁舟珍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唐两岸山。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在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长江》 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悒,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峡 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从三峡全长七百里中看,两岸山都是相连的,没有中断的地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把太阳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绝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洪水暴涨满上山冈的时候,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诏书急需传达,那么,从白帝到江凌,虽有一千二百里之多,早上出发,晚上便到,即使乘飞奔的马,驾者烈风也没这样快 每当春冬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谭,回旋着清波,倒影着两岸的景色高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怪的柏树,悬崖上流下的瀑布,飞花四溅,在山峰和树林之间飞溅,水清、树荣、高山、草盛,确有许多趣味 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树林萧瑟冷静,山涧寂静,猿猴啼啼的长叫,持续有很久,凄惨的声音异常,在山谷久久回荡,所以打渔的人说:"巴东三峡巫峡最长,听见猿声后,眼泪沾湿了衣服
7 三峡 文言文①自:在
略:丝毫
略无:毫无
阙:通“缺”
②自:如果
曦: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Ⅰ绝:断
或:有时
朝:早晨
虽:即使
奔:飞快的马
御:驾,乘
以:认为
疾:快
湍:急流
Ⅱ绝:极高
巘: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
良:实在
旦:早晨
肃:寂静
啸:鸣叫
属:连接
引:延长
属引:连接不断
哀:悲哀
Ⅲ绝:消失
注:①的“自”在“自三峡七百里中”;②的“自”在“自非亭午夜分”;Ⅰ的“绝”在“沿溯阻断”;Ⅱ的“绝”在“绝巘多生怪柏”;Ⅲ的“绝”在“哀久转绝”
重点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
略无阙处: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了各种景物的影子。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乐趣。
林寒涧肃: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译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者半夜,就看不到太阳或者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了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鸣,叫声连续不断,声音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 《三峡》古文的全文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原文: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扩展资料: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
“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峡内奇峰突起,怪石鳞峋, 碧流静淌,似人、似物、似兽的钟乳石造型生动,是峡中天然雕塑珍品。峡口西岸刻有“巴雾峡”的石壁上,有一酷似乌龟的黑褐色石头浮雕嵌在上面,此处正是滩口,故名乌龟滩。 从乌龟滩至双龙,长十公里,山高谷深,云雾迷蒙,钟乳密布,千奇万状,怪石嶙峋,峰回路转,石出疑无路,拐弯别有天。贯有“奇哉,巴雾峡”之称。
巴雾峡最吸引游人的是悬棺,据考证悬棺之葬始于西周,止于明代,按当地民俗,把先辈葬得越高,就越孝顺。有些悬棺已相距二千余年,却依然完好无损,实乃中外罕见。
峡中有猴子捞月、马归山、虎出、龙进、回龙洞、仙女抛绣球、仙桃峰、观音坐莲台、八戒拜观音、悬棺等景观。
《三峡》选自哪部典籍?
本文2023-10-03 02:29: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