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鼎力相助”,我们能为其做些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古籍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鼎力相助”,我们能为其做些什么?,第1张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节目的播出,迅速让大家对文物有了充分的了解,也让文物修复师迅速火热了起来。一部《我在扬大修古籍》的纪录片,以让大家对古籍的修复有了明确的认知,纪录片中的一句”800位实习生当中,却没有人能够成为古籍修复师“,让大家对这一方面人才的缺失引起了很大的重视。

中国的历史长河十分悠久,需要修复的古籍数量也十分庞大,而修复人员和修复速度的不平衡,也让古籍修复面临着很大的矛盾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对古籍保护计划,尽管让古籍修复人员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与所要修复的古籍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尤其是一些博物馆、图书馆、档案局这种单位由于编制的缺失也导致能够弥补的修复岗位相应的也缺少很多,然而古籍的修复又是一种需要很强实践能力的工作,如果没有接触到古籍的话,那么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人才的学习没有可以施展的地方与需要修复的古籍数量产生的矛盾,是我们现如今仍然需要解决的难题。

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提高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荣誉感,重视对古籍的修复工作才是解决这一矛盾问题的根本措施。通过社会力量来解决这一难题是很有效果的,很多人对于古籍拥有很高的热情,愿意为古籍的保护提供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尽管学习古籍保护的理论知识之后,不能够立即投身于古籍的修复工作当中,但是这些人群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志愿者,为古籍修复承担一些要求不高的但是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修复工作。比如录入、登记古籍的事物,这样对于一些爱好古籍的人来说,也何尝不是一种奉献呢。

因此,尽管古籍修复这一工作较为冷门,但是随着大家对于古籍的了解,也对其产生了敬畏之心。因此相关部门通过社会力量将古籍的修复工做效率大大提高,也能够很好的帮助古籍修复师的培养,弥补人才的缺失,使古籍保护能够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也能够很好的将古籍内容,进行有效的传承。

冬季下午开门时间是14:00~16:30。

鲁东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已由当时的师范专科学校发展为具有博士学位培养项目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也经历了飞速的发展。1992年,图书馆馆舍由原来的不足4600平方米发展到7500多平方米的独立馆舍,1996年又建造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书库楼。2003年面积达2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图书馆曾获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先进集体”、烟台市“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图书馆学会“2011年度先进会员单位”等荣誉称号。

鲁东大学图书馆开展文献流通阅览、电子阅览、参考咨询、宣传辅导、文献检索、科技查新、馆际互借等多种信息服务。图书馆实行借、阅、藏、自修一体化的开放式服务模式,设有7个借阅厅、7个图书期刊阅览室、3个电子阅览室,阅览座位3000余个。图书馆还通过主页,向读者提供书刊目录、电子资源、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信息的查阅和链接服务,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高效率的文献保障体系。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艺术类学费:13000元/年

拓展知识: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位于人文荟萃、风景秀丽的江北水城——山东省聊城市。学院创建于2002年,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独立学院,学院由聊城大学和国有企业聊城市财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学院先后获“山东省省级花园单位”“山东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等荣誉称号。2022年入选第三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名单。

学院位于风光旖旎的徒骇河畔,现校区占地1013亩,校舍建筑面积338万平方米,总投资255亿元,是山东省2021年重点实施类项目,于2023年2月正式交付使用。校舍建设以运河文化为主题,彰显数字化、智慧化、书院式特色。采用“一心两院,一环两轴”的总体结构布局,突显理工类高校特点,致力于为学院师生员工打造理想舒适的教学、生活环境。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人才公寓、餐厅、体育馆、风雨操场、大学生活动中心、科学会堂、工程实训中心等建筑;拥有智慧教室、大型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各类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基础设施;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59万册,收录电子图书资源100余万种。学院图书馆是国家首批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会员馆,现藏有明清古籍图书1340册、民国版的线装图书1028册,馆藏古籍成功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古籍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岁月的流逝,时间的侵蚀以及天灾、战乱的毁坏,这些古籍基本上都已经是千疮百孔、破旧不堪,很难完整的保存下来。但是我们现在还是能看到很多完整的古籍陈列在图书馆、博物馆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时光倒流,为古籍“续命”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偏偏在这三百六十行内,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在乎是不是“状元”,不在乎自己能不能月入过万,只为了心中的信仰而战——古籍修复师。由于古籍的特殊性,不易保存,导致流传下来的古籍大多是残缺不全的,古籍修复师就负责还原它们本来的样子,这个还原并不是单纯的恢复之前的形状,而且要“修旧如旧”,要还原成它们最原本的样子,就像从来都没有被破坏过一样,这是何其的艰难,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化腐朽为神奇。

九九八十一难,古籍终存

古籍修复是一项特殊的技艺,修补过程十分复杂,一本古籍的修复,至少要经历拆线、配纸、染色、修补、压平、裁齐、装帧……数十道工序,而且相当耗费时间,师玉祥先生说过“有时候修复简单的一页会耗上好几天的时间”,这个工作讲究的是静下来。修书亦修心。

且从事装订修补工作不但要熟悉各个朝代书籍的形式和版本,还要了解各朝纸张、书皮及装订风格,更要有娴熟的技艺。修补一本古书往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一招一式极考究,对从事装订修补人员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

行业形势严峻,刻不容缓

目前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文物管理单位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件,但是根据统计,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不足100人,且除了人才数量十分稀缺之外,行业内还存在综合素质低、职称低、年龄老等情况,许多年轻人因为这个行业的枯燥乏味、赚不到钱,从而放弃了,我想说,这些古籍都是我们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珍贵瑰宝,是我们民族的传承,每一本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保护古籍修复技艺,延续我们的千年传承。

对此,你怎么看呢

生平事迹

       吴相洲,出生于辽宁省锦州,1962年生人,于2021年4月2日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59岁,曾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后来升任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更是在2004年成为了新世纪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在2012年入选了北京市长城学者支持计划,在第二年就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在吴相洲教授生前担任了中国乐府学会会长、中国王维研究会会长、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多项职务,著作等省,蜚声中外。这份成就是多少艰苦奋斗所造就的我们不知道,但是这足以说明吴相洲教授的知识渊博,对古代文学的敏锐知觉,吴相洲教授为我们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研究及著作

       吴相洲教授的研究方向为乐府诗和歌诗两个方向,在乐府学研究方向,吴相洲教授首次提出了“学府学”这一概论,为我国乐府学的开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2003年时由吴相洲教授所带领的十一人团队完成了北京市“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并形成了《乐府诗集》等10部专著,同时在多种期刊上发表了多达100余篇论文。同时吴相洲教授还为本科生开设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唐诗导读”等多门课程,为博士生开设了“乐府学概论”等学科,未完善高等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追思

       在现在这个社会,潜心钻研古代学术并且能够有所成就的人越来越少了,吴相洲教授的逝世不仅仅是广州大学的巨大损失,更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大损失,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吴相州教授,愿您一路走好。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是很好的学校。学院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严格教学管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依托聊城大学综合实力,共享聊城大学师资、实验、图书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主讲教师90%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同时聘请相关行政管理单位专家及企业技术骨干为学生授课,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行案例教学。

学院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82个,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其他情况简介。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齐全的教学设施:高速宽带校园网、多媒体教室、高级视听语音室、各类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会计实训室、大规模琴房、画室以及国家二类田径场、球类场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学院图书馆是国家首批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会员馆,现藏有古籍图书1340册。

其中:明版线装图书6册、清版线装图书1334册。另外,还藏有:民国版的线装图书1028册,1949年后线装图书670册。是山东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馆藏古籍成功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以上内容参考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学校简介

1、古籍需要保护,但利用是对古籍最好的保护。古籍不能只是“束之高阁”与世隔绝,从故宫让更多馆藏走出库房,到古籍数字资源的免费阅览,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技术之变,如今的文物保护技术、数字化技术让传统的保护手段有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这种变化更是观念之变,图书馆、博物馆回归公益属性,让更多的免费资源惠及于民,这既符合公众期待,也是文化传承的职责所在。

2、古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知识的宝库。古籍文献中蕴藏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可供挖掘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如今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典籍中寻根溯源,回到古籍寻找答案。

聊城东昌学院分数线422

学校简介: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Liaocheng University Dongchang College),简称东昌学院,位于山东省聊城市,是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应用技术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2002年4月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

2005年6月由聊城大学与山东泉林集团合作,经国家教育部重新确认为独立学院。2005年8月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与聊城教育学院、聊城师范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2021年4月19日,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等学校转设事项公示,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转设为东昌学院。2022年8月30日,教育部同意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举办者变更为“聊城大学、聊城市财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占地1000余亩,净资产额438亿余元;设有12个系(部),有33个本科专业和10个专科专业;在校生8345人。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中文、经济管理、外国语、教育、数学与信息工程、影视传媒、化学生物、机电工程、音乐、美术设计、体育教学部。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等12个系(部),有33个本科专业和10个专科专业,以工科为主,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图书馆是国家首批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会员馆,藏有古籍图书1340册,其中:明版线装图书6册、清版线装图书1334册。

另外,还藏有:民国版的线装图书1028册,1949年后线装图书670册。是山东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馆藏古籍成功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古籍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鼎力相助”,我们能为其做些什么?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节目的播出,迅速让大家对文物有了充分的了解,也让文物修复师迅速火热了起来。一部《我在扬大修古籍》的纪录片,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