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元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保元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博爱心鉴》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24 备注 25 摘录 3 《观聚方要补》卷一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种痘新书》卷十二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痘疹仁端录》卷十一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玉案》卷五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外科正宗》卷四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易简方便》卷四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片玉痘疹》卷三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医学集成》卷三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104 摘录 11 《博爱心鉴》卷上 111 保元汤的别名 112 处方 113 功能主治 114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115 注意 116 各家论述 117 摘录 12 《会约》卷十二 121 处方 122 功能主治 12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124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保元汤 1 拼音

bǎo yuán tāng

2 《博爱心鉴》 21 处方

人参3克 黄耆9克 甘草2克 肉桂15~2克

22 功能主治

主痘疮气虚顶陷者。

2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150毫升。不拘时服。

24 备注

方中肉桂原书无用量,现据《景岳全书》卷六十三补。

25 摘录

《博爱心鉴》

3 《观聚方要补》卷一 31 处方

桂枝6克 白术 人参各3克 黄誊25克 当归25克 生附子2克

32 功能主治

主中风虚脱,卒然昏迷,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肾气易动而燥者,加芍药、地黄。

3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4 摘录

《观聚方要补》卷一

4 《种痘新书》卷十二 41 处方

炙耆3钱,人参1钱5分,炙草7分,川芎1钱,肉桂1钱,白术1钱。

42 功能主治

痘顶陷皮薄而软者。

4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气不行,加木香。

44 摘录

《种痘新书》卷十二

5 《痘疹仁端录》卷十一 51 处方

人参、黄耆、甘草、黄芩、阿胶、杜仲。

52 功能主治

妇女出痘脓期。

5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4 摘录

《痘疹仁端录》卷十一

6 《玉案》卷五 61 处方

石斛1钱,巴戟天1钱,人参1钱,白茯苓1钱,黄柏7分,柴胡7分,甘草7分,地骨皮7分,黄连1钱2分,荆芥6分,知母6分,升麻6分。

62 功能主治

赤白带下,久久不愈,气血亏损。

6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加大枣2枚,水煎,空心服。

64 摘录

《玉案》卷五

7 《外科正宗》卷四 71 处方

人参1钱,黄耆1钱,白术1钱,甘草3分。

72 功能主治

助脾健胃。主痘痈出脓之后,脾胃虚弱,脓清不敛者。气血虚弱,痘痈留经络中,发无定处肿不红。

7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金鉴》有当归一钱。

74 摘录

《外科正宗》卷四

8 《易简方便》卷四 81 处方

肉桂2钱,生耆4钱,生甘草1钱。

82 功能主治

阴疽。

8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84 摘录

《易简方便》卷四

9 《片玉痘疹》卷三 91 处方

人参、黄耆、甘草、牛蒡子、木香、防风、白芷、青皮、官桂、当归、生地、麦冬、桔梗、连翘。

92 功能主治

补气。主血虚气实,血至而气不至,痘起发四周红活有水色,中心顶陷不起者。

9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大枣、莲肉、糯米为引,水煎,空心服。

94 摘录

《片玉痘疹》卷三

10 《医学集成》卷三 101 处方

苍术、黄柏、当归、独活、灵仙、加皮、防己、牛膝、姜、酒。

102 功能主治

内因湿热,致成湿脚气,肿而又红。

10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热盛,加芩、连。

104 摘录

《医学集成》卷三

11 《博爱心鉴》卷上 111 保元汤的别名

参耆汤、参耆饮、保元丹

112 处方

人参1钱,黄耆3钱,甘草1钱,肉桂5分至7分。

113 功能主治

补气温阳,滋养益气,扶弱补虚。主元气虚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饮食少进,面青(白光)白,睡卧宁静,痘顶不起,浆不足,及有杂证。气血不足,婴儿怯弱,痘毒内陷,面色苍白,气陷久泻,肢体无力,肺脾虚弱,恶寒自汗。

114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参耆汤(《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参耆饮(《简明医彀》卷六)、保元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115 注意

血热毒壅之火证禁用;禁忌生冷。

116 各家论述

1《博爱心鉴》:人参益内,甘草和中,实表宜用黄耆,助阳须凭官桂。前三味得三才之道体,后一味扶一命之巅危。

2《古今名医方论》引柯韵伯:参、耆非桂引道,不能独树其功;桂不得甘草和平气血,亦不能绪其条理。

117 摘录

《博爱心鉴》卷上

12 《会约》卷十二 121 处方

熟地35钱,枣皮2钱,山药1钱半,菟丝子(炒香,捣碎)23钱,五味3分,益智仁(酒炒)1钱,附子1钱半,肉桂12钱。

122 功能主治

补阴固涩。主肾虚无火而下焦滑遗者。

12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净肉)2钱,或加乌梅2个;兼大便溏泄,加骨脂、吴茱萸之属。

124 摘录

《会约》卷十二

古籍中的保元汤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小儿门]附∶小儿病机

草∶暑月,六一散、清暑益气汤,体薄清贵者,只用保元汤,随证加减。内伤乳食,气壅遏者,二陈汤加山楂、

《张氏医通》:[卷十六祖方]保元汤

方。多京枣三枚。)归脾汤治心脾郁结。经癸不调。保元汤加白术、茯苓、酸枣仁、远志肉、当归身、桂圆肉、

《寿世保元》:[卷八痘疮]起胀治法

保元汤人参(去芦二钱)嫩黄(三钱)甘草(一钱)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温服。一当起胀而不起。用穿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报痘三朝治款(二十五)

,亦切不可用寒掠之药,恐伤脾胃,为害不小,须以保元汤,或六物煎之类为主,因证加减,以培养之。一、痘

《古今医鉴》:[卷之十四痘疹]出痘三朝方药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祛风导痰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杏苑》卷三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祛风导痰汤的用法用量 75 加减 76 附注 8 《中医妇科治疗学》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祛风导痰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祛风导痰汤 1 拼音

qū fēng dǎo tán tāng

2 处方

防风(去芦)南星(牛胆制)枳实 茯苓(去皮)羌活各3克 白术(土炒)半夏各45克 甘草(炙)15克 橘皮(去白)45克 生姜5片

3 制法

上哎咀。

4 功能主治

治中风,痰涎壅盛,半身不遂,四肢无力,或筋脉颤掉;上焦风痰,一臂不随,时复转移一臂,脉沉细。

5 祛风导痰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煎好,滤清,入竹沥20毫升,生姜汁10毫升,空腹时服。

6 摘录

《杏苑生春》卷三

7 《杏苑》卷三 71 方名

祛风导痰汤

72 组成

防风(去芦)1钱,南星(牛胆制)1钱,枳实1钱,茯苓(去皮)1钱,羌活1钱,白术(土炒)1钱5分,半夏1钱5分,甘草(炙)5分,橘皮(去白)1钱5分,生姜5片。

73 主治

中风,半身不遂,四肢无力,痰涎壅盛;也治风与痰在上焦,一臂不随时,复转移一臂,其脉沉细。

74 祛风导痰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水煎好,滤清,入竹沥2蛤壳,生姜汁1蛤壳,食远服。

75 加减

若气弱之人,加人参、白术佐之。

76 附注

《张氏医通》有乌梅肉,无羌活。

8 《中医妇科治疗学》 81 方名

祛风导痰汤

82 组成

法半夏3钱,陈皮2钱,胆星2钱,钩藤3钱,茯苓3钱,桂枝2钱,葛根2钱,甘草1钱,荆竹沥20滴。

83 功效

祛风化痰。

84 主治

子痫。风寒夹痰,妊娠数月,肢体常痛,有时面浮肢肿,憎恶风寒,头痛胸闷,忽然呕恶,昏闷不识人,喉间痰鸣,舌淡,苔白而润,脉浮滑而紧。

85 祛风导痰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古籍中的祛风导痰汤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加芩、连,名清热导痰汤;加羌、防、白术,名祛风导痰汤;加远志、菖蒲、芩、连、朱砂,名宁神导痰汤。

《类证治裁》:[卷之五痉症论治]附方

蒌枳实汤蒌枳栀贝桔参苓陈芩归麦冬苏子〔风痰〕祛风导痰汤导痰汤见一卷中风,此再加羌防术姜汁竹沥〔呕泻

《张氏医通》:[卷十四]痉门

)炙甘草汤(桂枝汤下)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祛风导痰汤(二陈汤下)小柴胡汤(方祖)附汤(术附汤下)

《张氏医通》:[卷十六祖方]二陈汤(局方)

导痰汤加羌活、天麻、蝎尾。临服入雄黄末少许。祛风导痰汤治类中风。筋脉颤掉。导痰汤加羌活、防风、白术

《张氏医通》:[卷六诸风门]痉(与缵结二论痉例参看)

1 黄芩的功效,请用通俗易懂的句子帮我描述下啊

[性能]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

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用途]用于脾胃气虚;脾气虚,中气下陷,脏器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肺气虚弱,咳喘短气;气虚自汗,易于感冒;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贫血萎黄,或肢体麻木,或疮疡、创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病)。

2 黄芩的介绍

黄芩,中药名。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3 谁有一首描述医药代表的诗歌

药名诗:顾名思义即以药名入诗,且运用得当,贴切合理,可曲折委婉的表达人情事理。

宋•陈亚写的药名诗有一百多首,可惜大部分都已失传,但所存的零篇断简也为数

不少。陈亚多以药名入诗,以药名叙事抒情,较著名的有一诗四词:

诗为:

登湖州消暑楼

重楼肆登赏,岂羡石为廊。

风雨前湖夜,轩窗半夏凉。

罾青识渔网,芝紫认仙乡。

却恐当归阙,灵仙为别伤。

词为: 生查子(四首)

(一)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榔渎。分明记得当

归远志樱桃熟,何事菊花地,犹来回乡曲。

(二)小院雨馀凉,石竹风生砌,罢扇尽从容,半下纱橱睡。起来闲坐北

亭中,滴尽珍珠泪,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

(三)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琵琶闲抱理

相思。必拔朱弦断,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看。

(四)朝廷数擢贤,旋占凌霄路,自是郁陶人,艰险无夷处,也是没药疗

孤寒,食薄何须误,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

诗词中包含了前胡、半夏、当归、相思子、白芷、苦参、狼毒、远志、菊花、茴香、余粮、石竹、苁蓉、北亭、珍珠、细辛、桂、莨菪、踯躅、石榴、麝香、枇杷、筚拨、续断、代赭、蒴擢、凌霄花、桃仁、芜荑、没药、薄荷、大腹皮、甘草等草药名嵌在当中

辛弃疾的药名词,这首能长一点。望你采纳呦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 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4 关于中药的诗词

中药诗文汇集 《水调歌头 汤头拾趣》 竹叶柳蒡道,泰山磐石边。

龟鹿二仙兴至,逍遥桂枝前。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龙共舞,玉女伴天仙。

阳和桃花笑,碧云牡丹妍。 酥蜜酒,甘露饮,八珍餐。

白头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凉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参养荣,回春还少年。四海疏郁罢,常山浴涌泉。

注:词内含汤头三十个,依次为:竹叶柳蒡汤、泰山磐石散、龟鹿二仙胶、逍遥散、桂枝汤、四君子汤、三子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玉女煎、天仙藤散、阳和汤、桃花汤、碧云散、牡丹皮散、酥密膏酒、甘露饮、八珍汤、白头翁汤、何人饮、醒消丸、凉膈散、葛花解酲汤、保元汤、人参养荣汤、回春丹、还少丹、四海疏郁汤、常山饮、涌泉散。 红娘子。

叹一声。受尽了槟榔的气。

你有远志。做了随风子。

不想当归是何时。续断再得甜如蜜。

金银花都费尽了。相思病没药医。

待他有日的茴芗也。我就把玄胡索儿缚住了你。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

因此黄连心苦苦里为伊担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

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的当归也。

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你说我。

负了心。无凭枳实。

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

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

莫把我情书也。当做破故纸。

相传古代有一对夫妇就是用中药名写的“两地书。”妻子的信是这样写的:“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寇不消心头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奈何!奈何! 这封信每一句话都嵌入一味药名,抒发了妻子心中的哀怨和思念,情真意切。 丈夫看后,挥笔答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

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还乡。

至时金银相赠也”。 回信也是药名的联句,将思念,艰辛,归期和允诺跃然纸上。

读罢趣味无穷。 血蝎天雄紫石英,前胡巴戟指南星。

相思子也忘知母,虞美人兮幸寄生。莺宿全朝当白芷,马牙何日熟黄精。

蛇床蝉腿渐阳起,芎药枝头万斛情。国老不能和百药,将军无计扫余殃。

黄连何为连身苦,龙骨应知骨自香。吐露清愁情已阙,金花在目兴应忙。

蛇床独活相思子,此德当归续命汤。 三宿而出画。

王不留行。 管仲不死。

独活。 曾晰死。

苦参。 吾当之小于狂简。

当归。 裨谌草创之。

藁本。 出三日。

肉从容。 居其所众星拱之。

天南星。 七八月之间旱。

半夏。 小人之德草。

随风子。 舟车所至。

木通。 以正不行。

继之以怒。苛子。

孩提之童。乳香。

兴灭国。继绝世。

续断。 若决江河。

泽泻。 亡之命矣夫。

没药。 楚狂接与歌而过孔子。

车前子。 桃之夭夭。

红花。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蝉脱。 夫人幼而学之。

远志。 妇产房(生地) 焊接(续断) 老骥伏枥(远志)。

一令又一令(千张纸), 仙人之歌(神曲), 孤零的一生(独活)。 酣睡(安息香), 条条大道无阻挡(路路通), 读书好处多(益智)。

匿藏和尚(密佗僧), 自我戒备(防已) 家喻户晓(贯众)。 天女撒花(降香) 千里驹(马宝) , 枯木逄春(苏木), 低头思故乡(怀熟地) 。

不生第二胎(杜仲), 蜀币(川贝)。 一斗(亩合) 非同凡响(神曲)。

初产绝育(杜仲)。 破屋更遭连夜夜雨(漏芦), 月经来潮(月月红)。

牧童(牵牛子),四通八达(路路通), 寿比南山不老松(千年键)。 飞骑穿杨(走马箭),盾(卫矛), 浪子回头(金不换), 带兵的人(将军一即大黄)。

皇帝送客(王不留行), 罢宴(冰硼散) , 两厢的传柬人(红娘子)。 奉命出差(使君子)。

赵云的故乡(常山) 。 沥血将尽(血竭)。

不薄不奢(厚朴) , 意志不坚(松节), 孔明怀着赤诚心,〔卧龙丹〕。 日中煮茗(午时茶) 开绿灯(路路通) 千年裘(陈皮)。

读罢群书增见识(益智) ,五月十五日(半夏) 酸甜苦辣咸(五味子)。 大路上摔筋斗(滑石) 离乡背井(生地), 仓库潮润(谷芽)。

岭石上的青苔(地骨皮) ,人人都说家乡好(熟地)。 台湾同胞盼统一(当扫)。

飞行员关机仓盖(防风), 三九时节(天冬), 哄堂大笑(合欢)。 偷梁换柱(木贼), 昭君出塞(王不留行)。

九死一生(独活),故乡山水(熟地)。 荒土(生地), 妇女节前一天(三七)。

金链接铜链(黄连), 瀑布(泽泻), 戈壁林带(防风),出外之人思故乡(当归) 。 光荣标志(红花), 是草长年不发育(甘草), 暑季自萎黄(夏枯草), 必欲先睹而后快(急性子一见喜), 茅塞顿开(脑立清)。

留芳千古(安息香) 。万物齐眠(全竭), 故乡(熟地),相思病(没药)。

短笛无腔信口吹(雌黄), 实而不华(无花果),尘满面,鬓如霜(白头翁) 。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远志), 天仙奏乐传人间(神曲)。

全家乐(合欢), 崇高的理想(远志), 古籍残卷(破故纸)。吉庆有余(禹余粮), 非同凡人(天仙子),牧童(牵牛子)。

不劳而获(寄生), 千里驹(马宝), 名门闺。

5 描述医药代表的诗歌

汤头歌 一、解表剂 1、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麻杏苡甘汤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桂枝加葛根汤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大羌活汤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术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2、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银翘汤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越婢汤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宣毒发表汤宣毒发表升葛翘,杏桔荆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现点此方饶。

竹叶柳蒡汤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柴葛解肌汤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黄;丹皮二母一并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葱豉汤葱豉汤是肘后方,解表发汗又通畅;恶寒发热头闷痛,服后邪散津不伤。 活人葱豉汤类证活人葱豉汤,更加葛根与麻黄;恶寒腰背头项痛,得汗表解保安康。

3、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荆防败毒散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仓廪散原方配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参苏饮参苏饮内陈皮草,枳壳前胡半夏从;葛根木香桔梗茯,气虚感寒最宜用。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附耆,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少阴脉沉反发热,邪寒外解不伤阳。

麻附甘草汤前方去辛加炙草,无汗微热宜煎尝。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千金葳蕤汤千金葳蕤麻杏膏,芎独白薇木香草;外感热伤津不足,生津清热又解表。

二、泻下剂 1、寒下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小承气汤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硬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复方大承气汤更有复方大承气,大承气加桃芍菔;能泻腑实消胀满,可治急性肠梗阻。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大陷胸丸再把葶苈杏仁入,和丸更治项背强。

2、温下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疝痛方;冷积内结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温脾汤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三物白散三物白散桔梗贝,再把巴豆一齐配;寒实结胸痰涎壅,祛痰泻积功力倍。

3、润下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土燥津枯便难解,肠润热泻诸症却。 润肠丸润肠丸用归羌活,大黄桃麻两仁合;劳倦纳呆便秘涩,蜜丸嚼服功效确。

五仁丸五仁柏子加松米,桃杏两仁陈郁李;血虚津枯肠中燥,理气润肠通便秘。 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阴虚血弱肠中燥,滋阴补血便自通。

4、逐水 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力佳,大戟甘遂与芫花。 控涎丹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涤痰涎力不差。

舟车丸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橘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

6 关于岑的诗句

这里全是含“岑”的诗词。

诗词里面的某一句含这个字,你去找吧。摘录一些:《张安道见示近诗》(宋词:宋代苏轼全集,选自苏轼诗集 卷十)人物一衰谢,微言难重寻……愿公正王度,祈招继愔愔。

《滕县时同年西园》(宋朝苏东坡作品,选自苏轼诗集 卷十)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我作西园诗,以为里人箴。《次颜长道韵送傅倅》(宋朝苏东坡全集,选自苏轼诗集 卷十)两见黄花扫落英,南山山寺遍题名……如今别酒休辞醉,试听双洪落后声。

《用王巩韵送其侄震知蔡州》(宋词:宋代苏轼全集,选自苏轼诗集 卷十六)九门插天开,万马先朝屯……(子美诗云,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会者十六人分韵赋诗轼得》(宋词:宋代苏轼全集,选自苏轼诗集 卷十八)涨水返旧壑,飞云思故岑……愿君更小筑,岁晚解我簪。

《次天字韵答岑岩起》(宋朝苏东坡全集,选自苏轼诗集 卷二十一)一声清跸雾开天,百辟心庄岂貌虔……)莫叹郎潜生白发,圣朝求旧鄙鸢肩。《王仲至侍郎见惠稚栝种之礼曹北垣下今百余日》(宋朝苏东坡作品,选自苏轼诗集 卷二十一)翠栝东南美,近生神岳阴……何人风雨夜,卧听饥龙吟。

《月华寺(寺邻岑水场施者皆坑户也,百年间盖》(宋词:宋代苏轼全集,选自苏轼诗集 卷二十二)天公胡为不自怜,结土融石为铜山……道人修道要底物,破铛煮饭茅三间。《雷州八首。

7 黄芩的悠久历史在古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黄芩作为我国医学的传统用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 多部古代医学典籍中都有关于黄芩的记载。

黄芩最早记载 于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并列为上品,“主诸热黄疽,肠擗泄 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苏颂《本草图经》中写 道:“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皆有之,亦有独叶者,叶细长青色,两面相对,六月开紫花,根如知母粗细,长四五寸,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吴普本草》中有:“黄芩,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员,高三、四尺,四月花红赤,五 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记 载:“黄芩,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圆者名子芩,破者名 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唯取深色坚实者为好。

”《本草纲目》称:“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 北芩多内实而深黄。”

在《中国药典》中只以唇形科多年生草 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为正品。黄芩也是蒙医常用的药材,蒙药称:“混饮”,在《四部医 典》《晶珠本草》《蒙药整典》等蒙、藏医药文献中均有记载。

8 经典的语句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 一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似亲,非亲却似亲。 美不美,山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红粉佳人休便老,风流浪子莫叫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 黄芩无假,阿魏是真。

客来主不顾,自是无良宾。 良宾方不顾,因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市挣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撵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莫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久住令人嫌,贫来亲也疏。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仪疏。

同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裙。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白酒酿成迎宾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屋后栽修竹。

欲求身富贵,须下苦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妒。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水太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智者减半,省者全无。

在家由父,出嫁从夫。 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是非终日有,不信自然无。 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房总不如。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会说说都市,不会说屋里。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 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动口不如亲为,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郎,不到白头死。

墙有缝,壁有耳。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富贵多忧,贫穷自在。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成事莫说,坏事难收。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路逢险处须回避,事到临头不自由。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 三杯通大海,一醉解千愁。

深山毕竟藏老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惜花须检点,无月不梳头。

大抵选她肌骨好,不搽红粉也风流。 恩爱深处宜先起,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休别有鱼处,莫念浅滩头。 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笔,退一步。 生不认魂,死不认尸。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难来时各自飞。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盼早到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清热固表汤的用法用量 5 备注 6 摘录 7 《温病刍言》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清热固表汤 1 拼音

qīng rè gù biǎo tāng

2 处方

生石膏30克 地骨皮12克 浮小麦30克 糯稻根30克 知母10克

3 功能主治

清热固表。治内热而表不和所致之自汗盗汗。

4 清热固表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备注

方中生石膏、知母、地骨皮以清内热;浮小麦、糯稻根敛汗固表。五药合用,共奏清热固表之功。

6 摘录

《温病刍宫》

7 《温病刍言》 71 方名

清热固表汤

72 组成

生石膏30g,地骨皮12g,浮小麦30g,糯稻根30g,知母10g。

73 主治

内热而表不和,以致自汗盗汗。

74 各家论述

生石膏、知母以清内热;地骨皮、浮小麦、糯稻根皆为养阴止汗之剂。且汗为心之液,汗多则心气亦虚,小麦为心之谷,专能补养心气,惟浮小麦中空体轻而走皮表,故兼有固表止汗之功。

古籍中的清热固表汤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自汗

气并于阳而阳虚,宜敛汗固表,清热解毒,使卫气充实,无痒塌溃烂之患。保元汤(大法)当归六黄汤(盗汗)主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自汗

气并于阳而阳虚,宜敛汗固表,清热解毒,使卫气充实,无痒塌溃烂之患。保元汤(大法)当归六黄汤(盗汗)主

《医方集解》:[清暑之剂第十一]清暑益气汤

,使能摄血,斯无本方除青皮、泽泻、干葛,名黄人参汤(东垣)∶治暑伤元气,长夏倦怠,胸满自汗,时作头

《医碥》:[卷之二·杂症]伤暑

者,湿也。脉洪大(热也)而濡或迟,(湿也。)须以清热燥湿之剂治之。东垣清暑益气汤谓热伤气,故以黄益气

《伤寒论辑义》:[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和气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和气养荣汤 1 拼音

hé qì yǎng róng tāng

2 处方

人参1钱,陈皮1钱,白术1钱,黄耆1钱,茯苓1钱,丹皮1钱,当归1钱,熟地1钱,沉香5分,甘草5分。

3 功能主治

鹳口疽已成未溃,不得内消者。

4 和气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食前服。

5 摘录

《外科正宗》卷四

古籍中的和气养荣汤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鹳口疽第四十四

老年为虑。初起宜滋阴除湿汤和之;已成未溃者,和气养荣汤托之;溃而不敛者,滋肾保元汤补之;久而成漏者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臀部]鹳口疽

。初起宜滋阴除湿汤以和之;已成不得内消者,用和气养荣汤以托之;气血虚弱,溃而敛迟者,滋肾保元汤以补

《外科心法要诀》:[卷九臀部]鹳口疽

。初起宜滋阴除湿汤以和之;已成不得内消者,用和气养荣汤以托之;气血虚弱,溃而敛迟者,滋肾保元汤以补

《外科大成》:[卷二分治部上(痈疽)]下部后

草(各五分)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和气养荣汤已成不得内消者。宜此托之。人参陈皮白术黄茯苓

《外科理例》:[卷三]流注一百二

目录 1 拼音 2 《医方类聚》卷一○一引《澹寮》 21 方名 22 香附六一汤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香附六一汤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2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香附六一汤 1 拼音

xiāng fù liù yī tāng

2 《医方类聚》卷一○一引《澹寮》 21 方名

香附六一汤

22 香附六一汤的别名

香附甘草散、香附六一散

23 组成

香附子6两,甘草1两。

24 主治

胸烦痞满。

25 香附六一汤的用法用量

任意点服。

2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7 附注

香附甘草散(《医统》卷五十引丹溪方)、香附六一散(《医抄类编》卷十三引丹溪方)。

古籍中的香附六一汤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六胃脘痛]药方

(丹溪)白螺丸治痰积。白螺蛳壳()滑石苍术栀子仁香附子(童便浸)南星(制)枳壳(炒**)青皮木香半夏

《外科理例》:[卷四]胁疽一百十二

脓。即此症也。及按其肿处即起。是脓成。遂浓煎黄六一汤。令先饮二钟。然后针之。脓出数碗。虚症并至。遂

《张氏医通》:[卷十四]衄血门

下)苏子降气汤(七气汤下)归脾汤(保元汤下)黄六一汤(保元汤下)生脉散(方祖)消风散(咳嗽门)调胃

《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痈毒门]流注论第二十五

)水二钟,煨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黄六一汤黄六一汤甘草加上人参三味奇流注脓多并作渴更兼烦

《医学正传》:[卷之四]胃脘痛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