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的来历是什么?
粥最早是朱元璋穷困潦倒时,经过一家穷人。老婆婆见他很可怜,把家里剩下的各种豆子混在一起,放到水中煮,豆子熟透,给朱元璋喝。他称帝后,念念不忘那种回味无穷的象,请御膳房的来做。后来,这种做法就流传下来。
范仲淹年幼时家境贫寒,无法上学,但他读书心切,只好到寺院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常常读书通宵达旦。
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
范仲淹的艰苦生活,被当地留守官的儿子知道后,深为同情,便从家里送来了好菜好饭,范仲淹表示感谢,收下了饭菜。
几天之后,留守的儿子来看范仲淹之时,看见自己送给他的饭菜还在那里,都已经坏了,大惑不解。范仲淹解释说:“您赠我好饭菜,实在感激不尽,但我平时吃稀粥惯了,并不觉得怎样苦。现在我如果贪食这些东西,吃好的食物惯了,我将来怎么办呢?”
留守的儿子回家后,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
这样的日子,范仲淹一过就是三年。正是凭着“断齑划粥”这股苦读的劲头,他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秫米粥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秫米粥 1 拼音
shú mǐ zhōu
2 处方秫米30克 制半夏10克
3 制法先煎半夏去渣,入米煮作粥。
4 功能主治和胃安眠。适用于食滞不化、胃中不适而引起失眠者。
5 秫米粥的用法用量空腹食用。
6 摘录
《内经》
古籍中的秫米粥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内托
下,次日五更再进一服,或更不下,第三日五更先吃秫米粥一碗,次服此药,其毒决下。如小便痛涩,以葱茶解
《普济方·针灸》:[卷十四针灸门]咳嗽著一个铜匙头于患人口内。上脬一小块。压下。仍用秫米粥饮之。其灸炷治咳嗽多喘(资生经)。穴三里治咳嗽
《外科集验方》:[卷上]瘰论下,次日五更再进一服。或更不下,第三日五更先吃秫米粥一盏,次服此药,其毒决下。如小便痛涩,以葱茶解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三卷谷之二]秫黍、稷、粟、秫、粳、糯,三谷皆有、糯也。禹锡曰∶秫米似黍米而粒小,可作酒。宗曰∶秫米,初捣出淡黄白色
《丁甘仁医案》:[卷一]暑温案1和粥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和粥有关的诗句如下:
1、唐·李商隐《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
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 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
2、唐·储光羲《吃茗粥作》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3、唐·白居易《新沐浴》
形适外无恙,心恬内无忧。夜来新沐浴,肌发舒且柔。
宽裁夹乌帽,厚絮长白裘。裘温裹我足,帽暖覆我头。
先进酒一杯,次举粥一瓯。半酣半饱时,四体春悠悠。
是月岁阴暮,惨冽天地愁。白日冷无光,黄河冻不流。
何处征戍行,何人羁旅游。穷途绝粮客,寒狱无灯囚。
劳生彼何苦,遂性我何优。抚心但自愧,孰知其所由。
4、春唐·崔橹《日即事》
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行人自笑不归去, 瘦马独吟真可哀。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 画桥春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5、唐·白居易《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
寂寞清明日,萧条司马家。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欲别能无酒,相留亦有花。南迁更何处,此地已天涯。
2求和粥有关的诗句上联:清浊不言,原形舍去方成正果
下联:浮沉一笑,大块消弭始得甘糜
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陆游
明才子解缙虽官居高位,但每逢水旱荒年,经常煮粥而食。曾写有《感咏诗》云:
水旱年来稻不收,
至今煮粥未曾稠。
人言箸插东西倒,
我道匙挑前后流。
捧出前堂风起浪,
将来庭下月沉钩。
早间不用青铜照,
眉目分明在里头。
诗句对粥之稀薄抓住不放,多方发挥,足见其思路广而开掘深。把个粥稀写得惟妙惟肖,如端手上。近人有《嘲薄粥诗》写道:
薄粥稀稀水面浮,
鼻风吹起浪波秋。
看来好似西湖景,
只少渔翁下钓钩。
薄粥稀稀沉碗底,
鼻风吹起浪千层。
有时一粒浮汤面,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打油属前诗翻版,味道大不如前。但其最后两句奇想突发,也算难得。《戒庵漫笔》还载有另一首《煮粥诗》云:
煮粥何如煮饭强,
好同儿女熟商量。
一升可作二升用,
两日堪为六日粮。
有客自须添水火,
无钱不必问羹汤。
莫言淡薄少滋味,
淡薄之中滋味长。
这一首淡而有味,且颇通民情,值得一读。
3唐代诗人金汤粥汤阳人的孟浩然历史是什么孟浩然,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盛唐时期著名田园派诗人,著有《孟浩然集》10岁与弟弟读书学剑23岁游历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形成自己独特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诗见长,后隐居鹿门山25-35岁游历结仕,漫游长江流域,结交朋友,认识了后来的宰相张说和诗仙李白等好友38岁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同年与王维和李白结为忘年之交40-45岁,游历人间,尽情山水47岁进后来的宰相张九龄幕府,不久因病返乡48-49岁,病卧襄阳,病情逐渐加重50岁,王昌龄看望他,以为医治已好,喝酒言欢,却引发旧疾去世。
4关于唐朝大诗人卢仝详细资料和他的诗句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范阳(治今河北诼县)人 。
“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
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
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
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有所思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 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见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月蚀诗 东海出明月,清明照毫发。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三五与二八,此时光满时。颇奈虾蟆儿,吞我芳桂枝。
我爱明镜洁,尔乃痕翳之。尔且无六翮,焉得升天涯。
方寸有白刃,无由扬清辉。如何万里光,遭尔小物欺。
却吐天汉中,良久素魄微。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
悲新年 新年何事最堪悲,病客遥听百舌儿。 太岁只游桃李径,春风肯管岁寒枝。
常州孟谏议座上闻韩员外职方贬国子…… 忽见除书到,韩君又学官。死生纵有命,人事始知难。
烈火先烧玉,庭芜不养兰。山夫与刺史,相对两漓岏。
干禄无便佞,宜知黜此身。员郎犹小小,国学大频频。
孤宦心肝直,天王苦死嗔。朝廷无谏议,谁是雪韩人。
何事遭朝贬,知何被不容。不如思所自,只欲涕无从。
爵服何曾好,荷衣已惯缝。朝官莫相识,归去老岩松。
力小垂垂上,天高又不登。致身唯一己,获罪则颜朋。
禄位埋坑阱,康庄垒剑棱。公卿共惜取,莫遣玉山崩。
谁怜野田子,海内一韩侯。左道官虽乐,刚肠得健无。
功名生地狱,礼教死天囚。莫言耕种好,须避蒺藜秋。
酬愿公雪中见寄 积雪三十日,车马路不通。贫病交亲绝,想忆唯愿公。
春鸠报春归,苦寒生暗风。檐乳堕悬玉,日脚浮轻红。
梅柳意却活,园圃冰始融。更候四体好,方可到寺中。
出山作 出山忘掩山门路,钓竿插在枯桑树。当时只有鸟窥窬, 更亦无人得知处。
家僮若失钓鱼竿,定是猿猴把将去。 除夜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
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村醉 昨夜村饮归,健倒三四五。
摩挲青莓苔,莫嗔惊著汝。 冬行三首 虫豸腊月皆在蛰,吾独何乃劳其形。
小大无由知天命, 但怪守道不得宁。老母妻子一挥手,涕下便作千里行。
自顾不及遭霜叶,旦夕保得同飘零。达生何足云, 偶然苦乐经其身。
古来尧孔与桀跖,善恶何补如今人。 长年爱伊洛,决计卜长久。
赊买里仁宅,水竹且小有。 卖宅将还资,旧业苦不厚。
债家征利心,饿虎血染口。 腊风刀刻肌,遂向东南走。
贤哉韩员外,劝我莫强取。 凭风谢长者,敢不愧心苟。
赁载得估舟,估杂非吾偶。 壮色排榻席,别座夸羊酒。
落日无精光,哑暝被掣肘。 漕石生齿牙,洗滩乱相掫。
奔澌嚼篙杖,夹岸雪龙吼。 可怜圣明朝,还为丧家狗。
通运隔南溟,债利拄北斗。 扬州屋舍贱,还债堪了不。
此宅贮书籍,地湿忧蠹朽。 贾僎旧相识,十年与营守。
贫交多变态,僎得君子不。 利命子罕言,我诚孔门丑。
且贵终焉图,死免惭狐首。 何当归帝乡,白云永相友。
不敢唾汴水,汴水入东海。污泥龙王宫,恐获不敬罪。
不敢蹋汴堤,汴堤连秦宫。蹋尽天子土,馈餫无由通。
此言虽太阔,且是臣心肠。野风结阴兵,千里鸣刀枪。
海月护羁魄,到晓点孤光。上不事天子,下不识侯王。
夜半睡独觉,爽气盈心堂。颜子甚年少,孔圣同行藏。
我年过颜子,敢道不自强。船人虽奴兵,亦有意智长。
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我报果有为,孔经在衣裳。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 内容: 粉末为四体,春风为生涯。愿得纷飞去,与君为眼花。
我生天地间,颇是往还数。已效炊爨劳,我亦不愿住。
君有造化力,在君一降顾。我愿拔黄泉,轻举随君去。
君是轻薄子,莫窥君子肠。且须看雀儿,雀儿衔尔将。
遍索天地间,彼此最痴癖。主人幸未来,与。
5古代名人是如何吃粥的古人食粥,原因多种多样,穷人食粥,富人食粥,文人食粥,帝王将相也食粥,食粥又食出很多情趣来。
古人有的是为了变换饮食习惯,养生健身或显示身份而食粥的。苏东坡喜爱豆粥,说:“沙瓶煮豆软如酥。”
有天晚上,苏与友吴子野游玩,夜晚甚饥,吴劝之吃白粥曰:“能推陈换新,新粥益胃”。白粥不但能充饥,而且有养生之功效。
南宋词人刘克庄是“说与厨人稀作粥”,不是无米,是求新换味。南宋诗人范成大吃粥是“镂姜削桂浇蔗糖,甘滑无比胜黄梁”。
南宋诗人杨万里爱煮梅花粥而食:“脱蕊收将熬粥吃。”陆游更会吃粥,曰:“只将食粥致神仙。”
他认为吃粥可以长寿,可以作神仙,难怪他一生饱经风霜,还活到86岁高龄。古代宫中食粥则是隆重的礼遇。
那个“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汉宣帝,诏令儒生诵读《楚辞》时,“每一诵即与粥”。唐朝皇帝也以“防风粥”赐给文人学士,据说白居易有幸吃过,“食之口香七日”。
关于帝王食粥也颇有逸趣:晋元康九年,惠帝司马衷时,“天下荒馑,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糜者,粥也。老百姓米都没有,何能吃粥。
吃惯了肉糜的惠帝却说老百姓没米粥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一言而贻笑天下。而更多的古人食粥,是出于无奈,为了填饱肚子,延续生命,度饥荒以待丰年。
宋朝范仲淹,早年家贫,在外求学多年,每天就是两餐米粥充饥,“断机划粥”传为佳话。清朝龚自珍赞之曰:“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
划粥僧舍中,学问得渊博。”清人赵翼的《檐曝杂记》有两首《白粥诗》,其一曰:“天旱年来稻不收,至今煮粥未曾稠。
人言箸插东西倒,我道匙挑两岸流。捧出堂前风起浪,交来庭下月沉钩。
早间不用青铜照,眉目分明在里头。”其二曰:“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熟商量。
一升可作两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
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读来令人心酸。
想那赵翼也曾在朝为官,后辞官治学,始能接近民众,由此能见其当时家境窘迫;而普通老百姓呢,简直就无法生活下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啼饥号寒,苦不堪言,粥恐怕也没得吃了。
目录 1 拼音 2 《衷中参西》上册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薯蓣芣苢粥的用法用量 2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薯蓣芣苢粥 1 拼音
shǔ yù fǒu yǐ zhōu
2 《衷中参西》上册 21 方名薯蓣芣苢粥
22 组成生山药1两(轧细),生车前子4钱。
23 功效利小便,固大便。
24 主治阴虚肾燥,小便不利,大便滑泻;兼治虚劳有痰作嗽。
25 薯蓣芣苢粥的用法用量
上同煮,作稠粥服之,1日连服3次。
26 各家论述山药能固大便,而阴虚小便不利者服之,又能利小便;车前子能利小便,而性兼滋阴,可为补肾药之佐使,又能助山药以止大便,况二药皆汁浆稠粘,同作粥服之,大能留恋肠胃,是以效也。治虚劳痰嗽者,车前宜减半,盖用车前者,以其能利水,即能利痰,且性兼滋阴,于阴虚有痰者尤宜,而仍不敢多用者,恐水道过利,亦能伤阴分也。
古籍中的薯蓣芣苢粥 《本草新编》:[卷之二(商集)]山药山药,味甘,气温平,无毒。入手足太阴二脏,亦能入脾、胃。治诸虚百损,益气力,开心窍,益知慧,尤善止梦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4.一味薯蓣饮治大病,非也。若果不治大病,何以《金匮》治劳瘵有薯蓣丸。尝治一室女,温病痰喘,投以小青龙加石膏汤,又
《类证治裁》:[卷之七遗泄论治]遗泄脉案。用茯神丸参六味。人参、熟地、茯神、远志、当归、山药、莲须、枣仁、五味、龙骨、莲实。糊丸服。数料全愈
《医学衷中参西录》:[二、药物]8.山药解,服之无效。若作丸散,可轧细蒸熟用之(医方篇一味薯蓣饮后,附有用山药治愈之验案数则可参观)。附案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薯蓣古人食粥,原因多种多样,穷人食粥,富人食粥,文人食粥,帝王将相也食粥,食粥又食出很多情趣来。
古人有的是为了变换饮食习惯,养生健身或显示身份而食粥的。
苏东坡喜爱豆粥,说:“沙瓶煮豆软如酥。”有天晚上,苏与友吴子野游玩,夜晚甚饥,吴劝之吃白粥曰:“能推陈换新,新粥益胃”。白粥不但能充饥,而且有养生之功效。
南宋词人刘克庄是“说与厨人稀作粥”,不是无米,是求新换味。南宋诗人范成大吃粥是“镂姜削桂浇蔗糖,甘滑无比胜黄梁”。
南宋诗人杨万里爱煮梅花粥而食:“脱蕊收将熬粥吃。”
陆游更会吃粥,曰:“只将食粥致神仙。”他认为吃粥可以长寿,可以作神仙,难怪他一生饱经风霜,还活到86岁高龄。
古代宫中食粥则是隆重的礼遇。那个“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汉宣帝,诏令儒生诵读《楚辞》时,“每一诵即与粥”。唐朝皇帝也以“防风粥”赐给文人学士,据说白居易有幸吃过,“食之口香七日”。关于帝王食粥也颇有逸趣:晋元康九年,惠帝司马衷时,“天下荒馑,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糜者,粥也。老百姓米都没有,何能吃粥。吃惯了肉糜的惠帝却说老百姓没米粥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一言而贻笑天下。
而更多的古人食粥,是出于无奈,为了填饱肚子,延续生命,度饥荒以待丰年。
宋朝范仲淹,早年家贫,在外求学多年,每天就是两餐米粥充饥,“断机划粥”传为佳话。清朝龚自珍赞之曰:“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划粥僧舍中,学问得渊博。”清人赵翼的《檐曝杂记》有两首《白粥诗》,其一曰:“天旱年来稻不收,至今煮粥未曾稠。人言箸插东西倒,我道匙挑两岸流。捧出堂前风起浪,交来庭下月沉钩。早间不用青铜照,眉目分明在里头。”其二曰:“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熟商量。一升可作两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读来令人心酸。想那赵翼也曾在朝为官,后辞官治学,始能接近民众,由此能见其当时家境窘迫;而普通老百姓呢,简直就无法生活下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啼饥号寒,苦不堪言,粥恐怕也没得吃了
有一人病危,但从不吃药。医生叫他吃粟粥,杜绝其它食物,十天过后病情好转,一个月过后痊愈。粳米、粟米做成的粥,气味淡薄,阳中带阴,所以清淡舒畅,能利小便。这就是五谷都能治病的原理。由此,粥在民间流传开来。
一般将粥他为普通粥和花色粥两大类。普通粥是指单用米或面煮成的粥,花色粥则是在普通粥用料的基础上,再加入各种不同的配料,制成的粥品种繁多,咸、甜口味均有,丰富多彩。以广式咸味粥为例,常见的如鱼片粥、干贝鸡丝粥、肉丝粥等。
食疗药粥是我国食粥的特色,集传统营养科学与烹饪科学于一体,对增进国民的健康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从医食同源、 药食同用的观念出发,根据传统营养学的理论,以各种养生食疗食物为主,或适当佐以中药,并经过烹调加工而成的具有相应养生食疗效用的一类粥品,又属于药膳的一个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
喝粥注意事项:
1、三餐不能总喝粥
这个错误老人常犯。适当喝粥确实有益,但不可顿顿喝。粥属于流食,在营养上与同体积的米饭比要差。且粥“不顶饱”, 吃时觉得饱了,但很快又饿了。长此以往,老年人会因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所以喝粥也要注意均衡营养。将粥煮得稠一些,配个肉菜,或在两餐之间吃 些点心等,都能补充能量。
2、冰粥并不可取
冰粥是夏天的热卖食品,但它不适合体质寒凉、虚弱的老年人以及孩子。冰粥喝多了不仅会使人体的汗毛孔闭塞,导致代谢废物不易排泄,还有可能影响肠胃功能。
3、糖尿病人喝粥要适量
糖尿病患者一般更容易饿,而且粥具有消化快的特点,所以很容易让人吃了很快又想吃;粥本身在短期内还容易被身体所吸收,导致血糖迅速升高,或者波动过大。糖尿病患者要适量喝粥,每次一小碗即可。
4、胃不好的人少喝
不少人认为粥养胃。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因为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进可以帮助消化的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且水含量 偏高的粥在进入胃里后,会起到稀释胃酸的作用,加速胃的膨胀,使胃运动缓慢,这同样不利于消化。因此胃病患者不宜老喝粥,而应选择其他容易消化吸收的饮食,细嚼慢咽,促进消化。
-粥
“粥”的来历是什么?
本文2023-10-03 03:21: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