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伤的种类有哪些?
牙齿外伤一般分为牙齿挫伤、牙齿折断、牙齿脱位的。三者的状况不同,处理方法也是不同的
1、牙齿挫伤:牙齿叩痛和松动,牙齿受到碰撞力不大。主要让受伤牙得到体息,两周内不用患牙咬东西。如牙齿松动明显医生会给牙齿做简单的结扎固定。
2、牙齿折断:如仅是牙冠折出一小部分,无明显症状可不做处理,如折断部较大,使牙齿对冷热刺激敏感,应及时治疗保存牙髓活力,然后用复合树脂材料进行修复。
3、牙齿脱位:对乳牙和恒牙脱位处理不同。乳牙完全脱位一般不需复位,只需消毒压迫就可以。恒牙完全脱位时紧急处理非常关键,因为关系到牙齿再植能否成功。当脱位的牙齿还有部分牙齿连接应立即复位固定,这样牙齿成活的可能性大。如牙齿完全从口腔中掉出,应立即找到牙齿。
在此小道精选三十句关于养身、养心、 养生 的至理名言奉上。
一、养 身
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 饱食即卧,食物停聚未及消化,积而淤滞,气滞不行,脾胃受伤,气血痰食积聚而致百病丛生。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
解读: 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3,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
解读: 古人自古讲究饭后 养生 ,这里提到用餐后要做三件事情,即饮茶、散步、揉腹,如能长期坚持做下去,必有益身体 健康 。
4,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太平御览》)
解读: 中医认为人们的作息应该符合生理作息规律,清代 养生 专家曹庭栋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
他还指出:“早起不在鸡鸣前。盖寅时初到(晨3时)为肺生气之始,正宜酣睡。至卯时(晨5时)入大肠,方可起身”, 辰时(晨7时)日出阳气升腾,应起身晨操,进食,不宜再卧床。晨起应在这两个时代中间。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解读: 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起生活并且生长。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
6,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养生 要集》)
解读: “牙齿坚完”是 健康 长寿的象征,叩齿术是在我国流传的一种古老的 养生 方术。肾主骨,齿为肾之余,也属于骨头的一部分。
龋齿,是牙齿的大患,人们每天早晨口中上下牙齿相互敲啄,指上下相对应的每颗牙齿互啄,就可以减轻龋齿的危害,保持牙齿的 健康 。
7,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 养生 四要》)
解读: 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8,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 善于修身养性的人懂得在饿之前而吃东西,在渴之前而饮水。吃的次数多,摄入的食物量就少,不想吃的次数少,吃的次数少摄入的食物量就多。常想吃就会有饱腹感,饿极了就会吃很多。
这句话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少吃多餐,感觉饿了再吃,这样更有利于消化吸收。
9,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解读: 这是古人论及的高级 养生 术,即是借助各种方式来全方位修身养性,调理身体:美妙动人的琴声,让人听了心旷神怡,有助于养心;
娇嫩鲜艳的花朵让人欣赏,可以驱除烦躁情绪,利于养肝;扑鼻而来的香气让人味觉顿开,可以养脾;
针灸按摩可以养肾;山林间的泉水瀑布,净化空气,可以养肺;持刀舞剑常锻炼,可以使人形成勇敢果断的品性,可以养胆。
10,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养生 要录》)
解读: 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懂得衣着与 养生 的关系,认为衣服的厚薄应该随时节且适度。暑天不可穿太薄,寒天不可穿太厚。
衣服要和外界气候,有个适应度,不可过于极端。并进一步指出:“寒热之时,妄自脱着,则伤于寒热矣。寒欲渐着,热欲渐脱。”
二、养 心
1,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急千金要方》)
解读: 孙思邈认为,修心之法,贵在静怡中和,切忌过度和猛烈。有深爱的事物,切忌过分投入,同样,心有很厌恶的事物,也不要厌恶久恨,这样都是有损心性和心神的。
2,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养生 四要》)
解读: 历代医家首列寡欲养神为 养生 学之第一要义,认为清心寡欲才是 养生 之道,凡事适度。过度纵欲就会引发身体有灾害,过度追求享乐,则会让肌体产生衰退。
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 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4,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
解读: 大喜使人心神激荡时,略微抑制便可安定;暴怒使人性情烦躁时,稍加忍耐就可平息。指情绪不稳时要自我克制,这样有益于你的 健康 。
5,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解读: 养心在养神,我国历代 养生 之论,无不强调清静养神。心神安静的人,精气日渐充实,身体就 健康 ;心神躁动的人,精气日渐损耗,身体就衰老。
6,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龚廷贤寿世保元》)
解读: 是对于现实事物要顺其自然,事情过后就不要耿耿于怀,做到内心宁静,这样才可以延年益寿。
7,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
解读: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人生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追求安宁那么外物感动我就轻,崇尚和谐那么我感应外物就顺,外轻内顺,那么人生的道理就具备了。
8,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解读: 养生 在贵在养气,人的七情失常最易引起气的运行失常,尤其是在生气发怒时,最忌讳的就是犯怒,怒气最伤身。
9,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
解读: 仁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外无贪欲而内心清净,心境平定和顺而不失中正, 取天地间的美好东西来保养身体, 所以寿命长久而且身体 健康 。
10,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 要集》)
解读: 想多了就会消耗过多的心神,念头多了就会心志发散而不聚焦,欲望多了就会干扰清醒得运用智慧,事情多了就会感到身体疲劳。
三、养 生
1, 养生 之道,莫先于饮食。(《嘉业堂丛书》)
解读: 指 养生 应该首先从合理饮食开始,“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吃对食物比仙丹灵药更有用。
2,精、气、神, 养生 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心肾论》)
解读: 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足、气盈、神全是 养生 延年益寿之根本。固本生精,精生而化气,气生而化神,神全而身健。
3,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 养生 要诀》)
解读: 戒暴怒能养人的性情,少进行思考焦虑益于养神,少言语聒噪有利于养气,杜绝各种私欲能养心。
4,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景岳全书》)
解读: 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中兴” 养生 理论,指的是中年是身体由盛转衰的时候,人应当抓住中年时期元气尚未大虚之机,认真地加以调理,使元气得以复常,而人身之根本得固。
5,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解读: 我国的 养生 学特别强调“天人合一”。先人们认为,人活于天地之间,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当自然界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只有顺应自然,人们才会长寿。
养生 不仅要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更要符合一日四时的变化。
6,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 养生 。(《类修要诀》)
解读: 少年人的感情,希望收敛起来而不要豪放畅快,可以严谨自己的道德;老年人的感情,应该豪放畅快而不要悒郁阏塞,可以培养自己的生命。
7,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永乐大典》)
解读: 中医理论素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平时保养得当,不仅身体 健康 ,还可免遭服药之苦。
8,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解读: 养生 之道,要顺应自然和规律。善于 养生 的人,不违背日月自然的规律,不违背岁月年龄的特点。
9,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 上古时代的人,是知晓 养生 大道的,能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符合自然运作的规则和定数,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
10,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寿世保元》)
解读: 古人重视精神层面的 养生 ,认为读书可以愉悦心灵,山林出游可以陶冶情操,释放兴致,精神层面的 养生 ,对延年益寿很重要。
是:爪为筋之余,齿为骨之余,发为血之余,舌为肉之余。
出自《黄帝内经》,指甲、牙齿、头发和舌头也因此被称为人体"四梢"。这"四梢"是我们健康的晴雨表,它们能基本反映人的健康状况。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人体"四梢"的保健,是改善脏腑的功能、益寿延年的重要保障,绝对不可忽视。
作品简介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
每个人对于自己牙齿的养护都有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见解,于是就有了一天一次或者两次的刷牙的习惯,有的会使用普通的牙刷,有的则会使用电动牙刷。不过对于哪一种牙刷好用,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那么话说回来,在古代,古人是如何刷牙的呢?有些人是不是会认为用水漱漱口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古人对于自己的口腔和牙齿的养护有不一样的做法。
在古代牙刷没有发明出来之前,古人每天早上起来刷牙一般都是使用手来刷牙,再或者似乎使用口含水漱口来清洁牙齿,在《礼记》中就有关于用水漱牙的记载:“凡内外,鸡初鸣,咸舆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关于漱口用的水,古人一般都会使用盐,因为盐水能够消灭口腔中的细菌,也可以保持牙齿的清洁,在《千金方》中也有相关的记载,“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当然盐对于平常老百姓hi贵重的物品,所以他们很少用,他们想到了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嚼杨枝,通过嚼食杨枝来保持牙齿的清洁。
不管是用手擦还是使用盐水在或者使用杨枝,都不可能完全能够清洁牙齿,也不能完全除去牙齿中的脏东西,于是就有更加爱干净的古人开始想办法,于是牙刷这一产物就出现了。
牙刷这一物品何时出现已经不可考证了,根据相关的记载中国人使用牙刷是从唐宋以前就开始了,牙刷的前身牙棒相传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出现,而世界上的第一支牙刷是在我们中国被发明的,而发明它的人就是明朝皇帝明孝宗,于1498年用一把短硬的猪鬃毛插进骨质把手里,这样就做成了 历史 上的第一支牙刷。在经过久经辗转,传到了世界各地,并受到世界各地的人广受欢迎。
牙刷随着 社会 的发展,牙刷的制作技术也慢慢地成熟起来,牙刷也变得普及了起来,平民百姓也能够使用牙刷了,到了南宋的时候,在城市中已经有了专门制作牙刷的工坊,卖牙刷的店铺,牙刷也变的普遍。古人对于牙齿和口腔的清洁技术也更上一层,在古籍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南宋人周守忠编写 养生 书籍《类纂诸家 养生 至宝》,甚至专门讨论了用牙刷来刷牙的时间要不要安排在早上:“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摇,久之患牙痛,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极有所损。”
不管是现在 社会 还是古代,对于口腔和牙齿的卫生问题都是保持一致的,对于口腔和牙齿的清洁也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如果没有保养好自己的牙齿,那么只能忍着疼是去见牙科医生了,因为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忍不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西医·牙周炎 31 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32 牙周炎的诊断 33 牙周炎的治疗 331 局部治疗 3311 洁治术 3312 牙周袋的处理 3313 松牙固定 3314 牙周脓肿的处理 332 全身药物治疗 4 中医·牙周炎 41 牙周炎的病因病机 411 风火 412 实火 413 虚火 42 牙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421 风火牙痛 4211 症状和体征 4212 证候分析 4213 针灸治疗 4214 艾灸疗法 422 实火牙痛 4221 症状和体征 4222 证候分析 4223 方药治疗 4224 针灸治疗 4225 艾灸疗法 423 虚火牙痛 4231 症状和体征 4232 证候分析 4233 方药治疗 4234 针灸治疗 4235 艾灸疗法 424 肾阳虚 43 牙周炎的其他疗法 431 耳针疗法 432 电针疗法 433 艾灸对症治疗 4331 口渴 4332 牙齿松动 44 医案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牙周炎的穴位 2 治疗牙周炎的中成药 3 牙周炎相关药物 4 古籍中的牙周炎 1 拼音
yá zhōu yán
2 英文参考periodontitis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dental arthritis [朗道汉英字典]
Fauchard’s disease [朗道汉英字典]
gingivopericementitis [朗道汉英字典]
osteoperiostitis alveolodental [朗道汉英字典]
paradentitis [朗道汉英字典]
parodontitis [朗道汉英字典]
peridentitis [朗道汉英字典]
periodontal inflammation [朗道汉英字典]
cementoperiostit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xpulsive gingivit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arodontos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西医·牙周炎
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破坏[1]。
31 牙周炎的临床表现牙龈色红、水肿、刷牙时出血、牙周探诊检查时出血、牙龈松软[1]。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大于3mm,袋底在釉牙骨质界的根方,可有牙周袋溢脓[1]。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导致咀嚼无力[1]。可伴发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牙龈退缩所导致的牙根面暴露、敏感、根面龋,食物嵌塞,口臭,咬合不适或咬合疼痛[1]。患者往往有明显的菌斑、牙石及局部 因素[1]。
32 牙周炎的诊断1.牙龈的炎症 牙龈色红、水肿、刷牙时出血、牙周探诊检查时出血、牙龈松软[1]。
2.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大于3mm,袋底在釉牙骨质界的根方,可有牙周袋溢脓[1]。
3.牙槽骨吸收,X线片上可显示牙槽骨高度降低,呈水平或垂直吸收[1]。
4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导致咀嚼无力[1]。
5.可伴发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牙龈退缩所导致的牙根面暴露、敏感、根面龋,食物嵌塞,口臭,咬合不适或咬合疼痛[1]。
6.往往有明显的菌斑、牙石及局部 因素[1]。
33 牙周炎的治疗牙周炎的治疗应当以局部治疗为主,采用洁治术、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清除局部致病因素,治疗后可以局部用药冲洗[1]。
要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方法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签或牙间隙刷,以长期控制菌斑,保持口腔卫生[1]。
重度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伴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牙周炎患者需辅助全身用药和局部药物治疗[1]。
331 局部治疗牙周炎以局部治疗为主,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氯己定溶液局部冲洗[1]。
3311 洁治术针对局部 因素,可作龈上洁治术(图1)或龈下刮治术,必要时调整咬合、消除食物嵌塞和纠正不良修复物等。
图1 牙石刮除术
3312 牙周袋的处理牙周袋溢脓时,可用1~3%过氧他氢液冲洗,袋内置10%碘合剂或螺旋霉素、灭滴灵等药膜。在去除局部因素后,浅袋可用碘酚液烧灼。较深的袋需作牙周手术,以消除牙周炎。牙周袋深达根尖、牙齿松动明显时可考虑拔除。
3313 松牙固定松牙固定,经治疗后,炎症虽已消除,但牙齿仍松动者,可作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牙周夹板以固定松动的牙齿。
3314 牙周脓肿的处理脓肿已局限时,可切开引流。牙周袋也应同时作冲洗、上药膜或碘甘油等。
332 全身药物治疗重度牙周炎患者或伴有全身系统病的牙周炎患者可选用全身药物治疗[1]。
(1)甲硝唑:200~400mg,一日3次,连续服用5~7天[1]。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也可有头痛、眩晕等;孕妇、哺乳期妇女、有活动性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者禁用[1]。
(2)替硝唑:首日2g顿服,以后05g,一日2次;连续服用3~4天[1]。
不良反应:较甲硝唑少见,主要是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下降等症状,也可有头痛、眩晕等[1]。
对替硝唑或吡咯类药物过敏者、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者禁用[1]。12岁以下患者禁用[1]。
(3)阿莫西林:500mg,每6~8小时1次;连续服用7天[1]。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1]。
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阿莫西林与头孢菌素类药物之间存在部分交叉过敏[1]。
(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00mg:285mg(7:1)]:457~914mg,每12小时1次[1]。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较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妇女禁用[1]。
(5)红霉素:一日1~2g,分3~4次服用,口服[1]。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如腹泻、恶心、呕吐等。对大环内酯类药过敏者、妊娠期妇女禁用[1]。
(6)多西环素:口服首次剂量02g,以后01g,一日2次;10~14天为1个疗程[1]。
不良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1]。具有肝毒性和过敏反应,长期应用可导致真菌感染[1]。
有四环素类药物过敏史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8岁以下儿童禁用[1]。
小剂量多西环素用做调节宿主反应时:20mg,一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1]。长期应用需注意控制真菌感染,并定期随访检查血常规以及肝功能[1]。
4 中医·牙周炎针灸对牙周炎有较好的止痛效果[2]。
41 牙周炎的病因病机手足阳明经之循行分别入于上、下齿,肠胃积热,风邪外袭,肾阴不足等皆可引起牙痛[2]。
411 风火风邪外袭经络,郁而化火,循经上犯而致牙痛[2]。
412 实火大肠、胃腑积热,火郁阳明,循经上炎,发为牙痛[2]。
413 虚火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精不足,不能上荣于齿,更合虚火上炎,引起牙痛[2]。
42 牙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祖国医学对牙周病的认识早有记载,并着重辩证论治。
421 风火牙痛 4211 症状和体征牙痛剧烈,齿龈肿胀,兼形寒身热,苔薄白,脉浮数[2]。
牙龈红肿,牙齿疼痛,遇冷痛减,遇热痛甚,常伴有轻微发热恶风,口渴舌干[3]。
4212 证候分析风寒外客,郁而化火;或口腔不洁,垢秽蚀齿,风热引动伏邪,以致出现风火牙痛及表热证[2]。
4213 针灸治疗[2]
治法:疏风清热,止痛。以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合谷、颊车、下关、外关、风池
随证配穴:咽喉痛者,加少商、商阳。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手阳明之脉入下齿中,足阳明之脉入上齿中,手、足阳明相接,故取合谷、颊车、下关等阳明经穴通经止痛。配风池、外关疏风解表。
4214 艾灸疗法[3]
选穴:合谷、大椎、外关、颊车
灸法:艾条雀啄灸,即像麻雀进食时头部一上一下地运动,艾条距皮肤最近05~1厘米,从而产生一阵阵的灼热感,每穴10~15分钟,以穴位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痛止即止。
422 实火牙痛 4221 症状和体征牙痛甚剧,牙龈红肿,兼有口臭口渴、便秘,或有牙宣肿胀,连及腮颊,出血出脓等,苔黄,脉洪[2]。
牙齿疼痛剧烈,牙龈肿胀或渗脓血,肿胀可波及整个腮颊,可伴有头痛,口渴,口臭大便秘结,身热汗出[3]。
4222 证候分析胃火炽盛,循经上蒸齿龈,故牙痛剧烈、牙龈红肿[2]。
火灼脉络,则出血[2]。
热伤肌膜,则化腐成脓[2]。
火热结聚,则牙宣肿胀、痛连腮颊[2]。
热伤津液,故口渴口臭、便秘[2]。
苔黄、脉洪,均为阳明腑热之象[2]。
4223 方药治疗宜清胃泻火,用清胃汤加减。
4224 针灸治疗[2]
治法:清胃泻热,止痛。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颊车、下关、合谷、内庭、二间
随证配穴:头痛者,加太阳。梦魇者,加厉兑。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颊车、下关、合谷皆属于阳明经,通经止痛。二间、内庭分别为手足阳明经的荥穴,清热泻火止痛。
4225 艾灸疗法[3]
选穴:内庭、大迎、胃俞、合谷
灸法:艾条雀啄灸,即像麻雀进食时头部一上一下地运动,艾条距皮肤最近05~1厘米,从而产生一阵阵的灼热感,每穴10~15分钟,以穴位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可配合放血疗法,痛止即止。
423 虚火牙痛 4231 症状和体征牙痛隐隐,时作时止,常在夜晚加重,或呈慢性轻微疼痛,齿龈微肿微红,齿根松动,咀嚼无力,口不臭,可兼头晕耳鸣、腰酸等症,舌红,脉细或细数[2]。
牙齿隐痛,牙龈微红肿,日久则出现萎缩,牙齿松动,午后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口渴但不欲饮[3]。
4232 证候分析肾阴虚,虚火上炎,结聚齿龈,故隐痛微痛、牙龈红肿[2]。
火烁齿龈,又失濡养,龈痿骨松,故齿根松动[2]。
齿龈不坚,则咀嚼无力[2]。
因以肾阴虚为主,故有头晕耳鸣、腰酸乏力等[2]。
4233 方药治疗宜滋阴补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4234 针灸治疗[2]
治法:滋阴补肾,降火止痛。以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太溪、合谷、颊车、下关、行间
随证配穴:伴有腰痛者,加肾俞。头痛眩晕者,加涌泉。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太溪针用补法。余穴用泻法。
方义:合谷、颊车、下关皆属于阳明经,是治疗牙痛的效穴。太溪为足少阴经原穴,滋阴补肾,以治其本。行间为足厥阴经荥穴,用以清热降火。
4235 艾灸疗法[3]
选穴:照海、太溪、行间、颊车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穴位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痛止即止。
424 肾阳虚肾阳虚型:宜温补肾阳,用附桂地黄丸加减。
43 牙周炎的其他疗法 431 耳针疗法牙、颌、屏尖、神门。中强 ,留针20~30min,或埋揿针2~3日[2]。
432 电针疗法颊车、下关、合谷。先行毫针刺,得气后用脉冲电流,选用密波,通电20~30min。每日1~2次,直至缓解为止[2]。
433 艾灸对症治疗常伴有口渴,牙齿松动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3]:
4331 口渴选穴:三阴交
灸法:艾条温和灸15分钟,以穴位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
4332 牙齿松动选穴:阴陵泉
灸法:艾条温和灸15分钟,以穴位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
44 医案黄××,女,68岁。门诊号:79388。初诊:1979年10月26日。自觉牙龈疼痛已半月余,每在午后及劳累后加重。检查:无龋齿,牙龈无红肿,舌尖红,无苔,脉细数。诊断:阴虚牙痛。针太溪(双),3次后疼痛消失。(古今针灸医案医话荟萃)
孙某某,女,34岁,工人。牙齿疼痛4天,咀嚼时加重,晨起痛缓,午后加重,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诊为胃火牙痛。拟清热泻火止痛法,取左侧内庭、行间及右侧大迎、下关穴,每穴雀啄灸10分钟,灸完痛止,2个月随访未复发。[3]
5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对于我们来说牙疼是件大事情。在我国古代时期牙疼怎么办,难道只能疼着吗,还是有什么医治的办法呢,我们古代到底有没有牙医,谁来拯救牙疼的人们,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很是折磨人的。
在现代我们的牙医是有专门的牙科医生诊室的,并且教育我们该如何保护牙齿和牙龈。当我们的牙齿出现问题的时候,牙医开始为我们诊治,首先是清理牙齿腐烂的地方,最后填补牙齿,如果牙齿受伤程度比较高,就会被牙医把整颗牙齿拔掉,拔掉之后再换上新的假牙来代替真的牙齿。
在中国古代时期牙科医生是没有被正式分列出来,不分科室,只管看病,直到近代时期才出现牙科学校,牙医技术开始流传。美国在1878年牙医还要通过正规的学习训练才可以上任。
我国出现的第一个治疗牙疼的医生是黄帝,轩辕黄帝,《黄帝内经》的作者,是中国古代上第一位治疗牙科疾病的医生,是牙医的鼻祖,中国五帝之首。在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很多关于药物的使用方式,治疗疾病的要点,一本综合性的医术,从“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到养生学等等多方面论述医学。在这本书中也记载了关于牙疼开出来的药物,那就是花椒,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关于牙的药物,可以治疗牙痛。
接着扁鹊也对牙科方面有所研究,扁鹊准确的说应该是口腔科,他为齐中大夫治疗龋齿,记载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治疗的方式是苦参汤,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嗽。意思就是让他每天调制苦参汤,并且漱口,五六天之后就会好了,牙疼的原因是饭后不漱口,睡觉张口导致的。
华佗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名医,在外科手术上有着非常大的成就,在治疗口腔上也算是开辟了新的方式,发明了麻沸散。也非常擅长口腔的治疗,包括牙齿,还有自己的小秘诀,具体无从考证,只能证明华佗在治疗牙齿上是有显著成就。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也有记载牙疼的方子,据说是治疗牙疼最早最完整的药方。
葛洪提出了口吃叩齿的牙齿保健方式,上下牙齿轻轻叩击,十分有效。李东垣也提出了治疗牙痛的方子,是第一个系统治疗牙疼的医生,针对不同的病人和症状有不同的治疗方式。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很多治疗关于牙方面的疾病的药方,以及药物,有着一定的效果。
可以看出我们古代医学发展还是挺全面的,虽然没有分出牙科这个类别,但是关于牙齿,口腔方面的疾病治疗都有对症的药方和药物,让我们在牙疼的时候减少痛处。
牙外伤的种类有哪些?
本文2023-10-03 03:51: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