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知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4收藏

“茶”的知识,第1张

关于茶的知识有许多。

在这里简单介绍部分:

茶有多少雅号别称?

茶的雅号别称很多,据陆羽《茶经》中介绍,除茶外,其名尚有槚、蔎、茗和荈。另外,据其他古籍中的记载,还有诧、皋芦、瓜芦、水厄、过罗、物罗、选、姹、葭荼、苦荼、酪妈等称呼。茶的雅号也不少,如一名“不夜侯”。晋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一名“清友”,据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言,“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为茶也”。一名“余甘氏”,据李郛《纬文琐语》称,“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亦有雅称“森伯”、“涤烦子”的。随着名茶的出现,往往以名茶之名代称,如“龙井”、“乌龙”、“毛峰”、“大红袍”、“肉桂”、“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雨前”等。称谓极多,美不胜收。

2、读茶:茶是中国对人类、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要贡献之一。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业和茶文化是由茶的饮用开始的。几千年来,随着饮茶风习不断深入中国人民的生活,茶文化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长河中不断丰厚和发展起来,成为东方传统文化的瑰宝。近代茶文化又以其独特的风采,丰富了世界文化。。

今天,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维系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深厚的情感。

茶起源于我国,是我国远古时期即已发现和利用的一种植物,至今在云、贵、川一带仍能看到参天的野生大茶树。

茶是双子叶植物,据研究,茶树形成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更新世之间。1981年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刘其志教授在贵州省普安县、隆晴县交界处发现了四球茶近缘植物籽化石。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关于茶的起源及神农有如上的记载。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一个传说。神农也称"神农氏",是史前中国先民的代表人物。相传神农"牛首人身",这可能是那时已经开始掌握了牛耕农业技术的先民们,对于作为"农业之神"的神农的形象的构想。

作为农业之神的神农也是中国医药的发明者。他在发现五谷的同时,也发现了种种能治疗人类疾病的草药。相传神农为了掌握草药的特性,曾尝遍百草,一日之内竟七十二次中毒,最后偶然尝到了茶树的叶子,毒方解去。

3、识茶

茶的发现和利用两者是不可分的,在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药用、食用、祭用,直到饮用的漫长过程。

茶从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一带的原产地,随江河交通流入川地--古巴蜀国地区,并很快发展起来。这是中国饮用茶叶最早的产茶地区,巴蜀地区可以说是中国茶的摇篮。在中国的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书《华阳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约在三千年前左右,古巴蜀国的人们已开始种茶,并把它们作为地方的产物,进献给当时的天子周武王"。

汉代,巴蜀地区饮茶已十分普遍,茶在流通中开始成为商品。西汉川人王褒在他的文书《僮约》中已有"烹荼尽具",以及到武阳去买荼的记载。《僮约》是当时一契买卖家奴的文书,却是中国茶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

史载,西汉吴理真,曾在蒙山上清峰手植茶树八株,后世有"仙茶八株,不生不灭,服之四两,即地成仙"之说。蒙山吴理真遗迹,至今仍在。

茶很快沿长江顺流而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扎下了根,茶叶文明的重点开始了转移。古文献《方言》中就记有汉代有人到阳羡(今江苏)买茶的事。在湖北江陵,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都出土过作为陪葬的茶叶。茶乡湖州的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出土了一只完整的青瓷瓮,引人注意的是青瓷瓮的肩部刻有一"荼"字,故认定是汉时人用于储存茶叶的器物,湖州在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是古时名茶"阳羡茶"的产地。

古籍《广雅》中记载,古荆州一带,人们把采摘的茶叶做成饼状,若是叶老的就和米粥一起搅和捣成茶饼。煮饮之前,先将茶饼炙烤成深红色,再捣成茶末,并辅以葱、姜、桔皮等物,一起煮饮,是一种羹煮的形式。

尽管此时人们对因饮茶的要求与实践都还停留在粗放的阶段上,但是已经开始了对茶叶的加工。这种饼茶的加工方法及煮饮方式,一直沿袭至唐、宋时期,只是加工方法更为精细,煮饮方法也更加讲究了

从史籍上看,古代最初的一批茶人中就有许多著名文士,如汉代的杨雄、司马相如等。到西晋、南北朝人们则以茶养廉,对抗当时的奢靡之风,这里最出名的就是东晋陆纳以茶待客的故事。

在公元五世纪前后的南朝,齐武帝(479-502)萧颐在他的遗昭中说;我死了以后,千万不要用牲畜来祭我,只要供上糕饼、水果、茶、酒饭就可以了。这类以茶作为祭品的故事,有人认为一直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周朝。可见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对茶的精神品格就有了认识。

现阶段内容非常全方位,专业知识量丰富多彩的的茶书籍是我国茶学专业大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研究所长陈宗懋小编的新中国第一部茶学专业作品《中国茶经》。尽管这一部书籍是陈宗懋小编,可是参加编写的专家教授专家学者达50余名,帮助协助适用的人大量,内容涵盖面广,是一部技术专业茶学专业巨作。

《中国茶经》内容按类别分成一一茶史篇一一茶分篇一一茶系篇一一茶技篇一一喝茶篇一一茶道文化篇。绕弯子,引经据典,是一部难能可贵的茶学专业茶道文化专业书籍。针对想深耕细作茶学专业,喜爱茶道文化的人,这一部书难能可贵,不愧是挚爱珍宝。自然,图书市场上也有许多茶学专业,茶道文化之类的书,更有目的性,应用性,如茶学专业高手林治小编的《中国茶艺》、《中国茶道》,很有可能更合适初入茶道文化的爱茶人员。

红茶之书》这也是近期刚上线的一本书,作者是矶渊猛,一位来源于日本的绿茶高手,与此同时也是麟麟饮品的产品咨询顾问,以前著有40多本绿茶有关的书,足见其对绿茶的激情。写的物品范畴十分普遍,从绿茶的趣史、冲调技巧、茶树游览等领域下手,文本尤其朴实,没有一丝矫情娇情显摆之意。

《无我茶会》是一代茶艺大师蔡荣章着作茶书,蔡是华人世界闻名遐迩的茶道文化科学研究权威专家,曾任中国台北陆羽茶道核心创立经理,读过许多相关茶道的书。这本书内容数据量非常大,从茶会所店加盟的方式、场所、联谊会、煮茶等层面讲解了怎样办一场精美的茶会所店加盟。

茶文化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与诗词和典籍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是一些与茶有关的经典诗句和典籍:

1《茶经》:是唐代陆羽所著,介绍了茶的历史、制作、品质、选材、煮饮等知识,成为了茶文化之基石。其中有“茶以清心,益思,解烦,除热,消渴,除口臭,生津,降火,利膈,除困,芳神”等名句。

2《百熏集》:是明代杨慎所著的散文集,其中有“自古贤人多好茶,细评品种与香味。起身煮茶还煮水,薰风动地自成家”等茶诗词。

3《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文集,其中有“啜茗饮_,洒扫庭绿”等关于茶的描述。

4《茶录》:是明代李时中所著,讲述了茶史、茶艺和茶道,书中出现了“茶禅一味,自成一家”等著名的话语。

5《茶香宝鉴》:是清代魏源所著,内容主要介绍了茶叶的种类和品质,书中出现了“开门七件事,端茶在第一”等名言。

茶文化中的诗词和典籍,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茶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珍贵遗产。通过学习这些典籍和诗句,不仅可以加深茶文化的认知,更可以提高品茶的领悟和鉴赏能力。

茶叶是一种天然、受人喜爱的饮料,源自我国中国。茶叶的功效和作用已经被许多人所了解和证实过。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维生素等。这些成分对人体有诸多益处。本文将详细介绍茶叶的功效和作用。

1抗氧化剂

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这种物质可以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衰老。由于茶多酚的作用,喝茶可以使肌肤更加光洁,有助于提高肝脏的代谢率。

2瘦身减肥

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能够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增加人体代谢的能力,加速脂肪的分解和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茶叶中的茶多酚和黄酮类物质能够抑制食欲,使人产生饱腹感,减少食物的摄入量,也有助于减肥。

3防癌抗癌

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防止DNA的损伤,切断癌细胞的代谢通路,防止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每天喝上三五杯茶,对预防癌症有一定的帮助。

4降血压

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和其他多种物质,如儿茶素、缬草总黄酮等可以促进血管的扩张,这样可以降低血压。同时,喝茶也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病。

5改善睡眠

茶叶中的咖啡因虽然很容易带来一定程度的兴奋作用,但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此外,茶叶中还含有一些镇静剂和抗抑郁物质,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总的来说,茶叶可以带来健康的生活,并有一系列的功效和作用。但是,在饮用茶叶时,需要适量饮用,不宜过量,尤其是对于已经存在疾病的人。同时,应该注意饮用的茶叶的质量,避免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方之薄荷茶处方薄荷30叶,生姜1分,人参半两(去芦头),石膏1两(捣碎),麻黄半两(去根节)。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伤寒。鼻塞头痛,烦躁。用法用量先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分2次点茶热服。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医疗保健汤茶谱》方之薄荷茶薄荷茶以薄荷叶、绿茶、白糖为主要原料,具有提神醒脑,排气,利尿的功效,用于夏季感冒,老年人腹胀者。原料薄荷叶2克,绿茶3克,白糖适量。用法将薄荷叶、绿茶、白糖都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随意饮服。功效薄荷茶具有提神醒脑,排气,利尿的功效。适用人群用于夏季感冒,老年人腹胀者。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详见百科词条:薄荷茶 [ 最后修订于2016/8/24 20:54:47 共27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华饮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它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和多种对健康有益的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以及咖啡因等。在长期的传承和使用中,茶叶的许多功效已经被证实,包括防癌、降血压、降血脂、减肥、改善睡眠等。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抗氧化作用。它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防止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从而起到抗衰老、抗癌、美容等作用。茶多酚还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帮助消化及减肥。

茶叶中含有的儿茶素对人体也有很多好处。它可以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改善免疫系统功能等,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此外,儿茶素还能够增强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是良好的骨代谢调节剂。

茶叶中的咖啡因是一种兴奋剂,能够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和神经活性。它还能够刺激肌体的脂肪分解,有利于减轻身体肥胖状况。另外,咖啡因还能够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肺功能。

总之,茶叶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饮品,对人体有着广泛而积极的功效。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适量饮用茶水,让茶叶的各种营养成分能够充分地发挥保健功效。

1 茶经全文翻译的,谢谢

茶经全文陆羽(733--804),唐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自幼好学,性淡泊,闭门著书,不愿为官。安史之乱后,尽心于茶的研究。撰成《茶经》一书,对促进我国茶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后人为了纪念陆羽在茶业上的功绩,祀他为“茶圣”。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详实。其中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事的记录,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茶的发展演变,尤具史料价值。

一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木并]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原注: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木并]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兆至瓦砾,苗木上抽。]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原注: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其名,一曰茶,二曰[木贾],三曰[上艹下设],四曰茗,五曰[下艹下舛]。[原注:周公云:[木贾],苦荼。”杨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荼曰[上艹下设]。郭弘农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曰[上艹下舛]耳。”]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原注:栎字当从石为砾],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款项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上艹下尼]使六疾不[冫廖]。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注释:

1伐而掇之:伐,砍下枝条。《诗经周南》:伐其条枚。掇,拾拣。

2[木并]榈:棕树。《说文》:“[木并]榈,棕也”。[木并]读音bing。

3根皆下孕,兆至瓦砾:下孕,在地下滋生发育。兆,裂开,指核桃与茶树生长时根将土地撑裂,方始出土成长。

4开元文字音义:字书名。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编辑的字书。早佚。

5[木贾]:读音jia。

6[上艹下设]读音she,本为香草名。《玉篇》:“[上艹下设],香草也”。

7[上艹下舛]:读音chuan。

8杨执戟:即杨雄。西汉人。著有《方言》等书。

9郭弘农:即郭璞。晋时人。注释过《方言》、《尔雅》等字书。

10艺而不实,艺,同“艺”,指种植技术。

11叶卷上,叶舒次:叶片成卷状者质量好,舒展平直者质量差。

12性凝滞,结瘕疾:凝滞,凝结不散。瘕,腹中肿块。《正字通》:“腹中肿块,坚者曰症,有物形曰瘕”。

13醍醐、甘露:皆为古人心中最美妙的饮品。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味甘美。甘露,即露水,古人说它是“天之津液”。

14卉莽:野草。

15上党:唐时郡名,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市,长子、潞城一带。

16百济、新罗:唐时位于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小国,百济在半岛西南部,新罗在半岛东南部。

17高丽:唐时周边小国之一,即今朝鲜。

18泽州、易州、幽州、澶州:皆为唐时州名。治所分别在今山西晋城、河北易县、北京市区北,北京市怀柔县一带。

19荠[上艹下尼]一种形似人参的野果。[上艹下尼],读音ni。

20六疾不[冫廖]:六疾,指人遇阴、阳、风、雨、晦、明得的多种疾病。[冫廖],痊愈。

2 茶经全文翻译的,谢谢

茶经全文陆羽(733--804),唐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自幼好学,性淡泊,闭门著书,不愿为官。安史之乱后,尽心于茶的研究。撰成《茶经》一书,对促进我国茶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后人为了纪念陆羽在茶业上的功绩,祀他为“茶圣”。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详实。其中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事的记录,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茶的发展演变,尤具史料价值。

一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木并]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原注: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木并]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兆至瓦砾,苗木上抽。]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原注: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其名,一曰茶,二曰[木贾],三曰[上艹下设],四曰茗,五曰[下艹下舛]。[原注:周公云:[木贾],苦荼。”杨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荼曰[上艹下设]。郭弘农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曰[上艹下舛]耳。”]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原注:栎字当从石为砾],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款项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上艹下尼]使六疾不[冫廖]。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注释:

1伐而掇之:伐,砍下枝条。《诗经周南》:伐其条枚。掇,拾拣。

2[木并]榈:棕树。《说文》:“[木并]榈,棕也”。[木并]读音bing。

3根皆下孕,兆至瓦砾:下孕,在地下滋生发育。兆,裂开,指核桃与茶树生长时根将土地撑裂,方始出土成长。

4开元文字音义:字书名。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编辑的字书。早佚。

5[木贾]:读音jia。

6[上艹下设]读音she,本为香草名。《玉篇》:“[上艹下设],香草也”。

7[上艹下舛]:读音chuan。

8杨执戟:即杨雄。西汉人。著有《方言》等书。

9郭弘农:即郭璞。晋时人。注释过《方言》、《尔雅》等字书。

10艺而不实,艺,同“艺”,指种植技术。

11叶卷上,叶舒次:叶片成卷状者质量好,舒展平直者质量差。

12性凝滞,结瘕疾:凝滞,凝结不散。瘕,腹中肿块。《正字通》:“腹中肿块,坚者曰症,有物形曰瘕”。

13醍醐、甘露:皆为古人心中最美妙的饮品。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味甘美。甘露,即露水,古人说它是“天之津液”。

14卉莽:野草。

15上党:唐时郡名,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市,长子、潞城一带。

16百济、新罗:唐时位于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小国,百济在半岛西南部,新罗在半岛东南部。

17高丽:唐时周边小国之一,即今朝鲜。

18泽州、易州、幽州、澶州:皆为唐时州名。治所分别在今山西晋城、河北易县、北京市区北,北京市怀柔县一带。

19荠[上艹下尼]一种形似人参的野果。[上艹下尼],读音ni。

20六疾不[冫廖]:六疾,指人遇阴、阳、风、雨、晦、明得的多种疾病。[冫廖],痊愈。

3 茶经全文有多少字

《茶经》全文有7000余字。

《茶经》是唐代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中国古代第一部茶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分三卷十章、共7000多字,涉及了茶的起源、制茶工具、制茶过程、品茶器具、煮茶方法、品茗鉴赏等多方面内容,对后世茶艺影响巨大。《茶经》存世版本甚多。

自宋代至民国,历来相传的《茶经》刊本共有60多种。但现存的哪种版本《茶经》刊印年代最早,以往学界涉猎较少,没有定论。

沈冬梅1994年就开始了对《茶经》的研究。她先后对国内外现存的50多种《茶经》版本进行了认真对照,确认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部的一部宋刻百川本《茶经》,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茶经》,它刻印于南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距今已有731年。

扩展资料如果说唐代以前中国人喝茶的历史还是比较模糊的,到了唐代因着陆羽所撰写的《茶经》,中国人的饮茶进入了有完整的理论与体例的时代。陆羽是个孤儿,自幼生长在寺院之中,长大成人之后,他谢绝了入朝为宦的邀请,行遍半个中国,采茶制茶,品茶觅水,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完成了7000余字的《茶经》。

这部书第一次全面记载、论述了与茶相关的多种问题,是茶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与总结,亦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故宋人梅尧臣有言:“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人民网--茶经古籍:现存最早《茶经》版本人民网--道不尽的茶事(美在生活)。

4 有谁知道有关陆羽的文言问叫什么

唐才子传 陆羽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従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絜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集并《茶经》今传。

5 陆羽与《茶经》课文的主要内容

陆羽,名疾,字鸿渐,唐人,幼年托身佛寺,自幼好学用功,学问渊博,诗文亦佳,且为人清高,淡泊功名。

陆羽对茶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感情,经常与皎然、朱放等论茶,对茶的植物学特性、采制、烹煮和饮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他一生的著述不少,然而“世所传者特《茶经》,他书皆不传”。

《茶经》是一部历史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关于茶的专著。全书分为十经,七千余字。

观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茶树的植物学特性及其加工制造,“一之原”记茶的名称考订、茶树的性状特征、生境、栽培、品种鉴定和利用;“二之具”记采茶工具;“三之造”记茶叶的加工;“八之地”记茶树的地理分布。其二,烹茶和饮茶。

“四之器”记煮茶和饮荼工具;“五之煮”记饼茶的烹茶(烤、煮、酌)法;“六之饮”记饮茶法;“七之事”为历史资料汇编。前者与农学有关,而以“一之原”为其主要内容;后者则与饮茶有关,而以“五之煮”为其主要内容。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

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史书上称,由于《茶经》的问世,“天下益知饮茶”,虽有夸大之词,但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确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国的种茶、制茶、煮茶和饮茶法在6-7世纪已先后传入朝鲜。日本佛僧不空、最澄在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先后带去饼茶、茶子,并植于日本滋贺县。

后来在高僧澄西的倡导下,把煮茶、品茶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茶道。 茶道还吸收了宋代寺院的行茶仪式,不仅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交际手段,而且在佛寺中成为布道传法、修禅养生的方式。

这些无一不受陆羽《茶经》的影响。可以说,日本的茶道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产物,而陆羽正是茶文化的传播者。

所以后人尊称陆羽为茶圣——茶业的祖师爷。

6 文言文翻译《新唐书·陆羽传》天中宝,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

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

《新唐书·陆羽传》记:“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他工于诗文,但传世不多。

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他三岁的时候,被竟陵龙盖寺主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

后取得陆羽一名。在龙盖寺,他不但学得了识字,还学会了烹茶事务。

尽管如此,陆羽不愿皈依佛法,削发为僧。十二岁时,他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

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很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能和抱负,当即赠与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

后与一好友(崔国辅)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唐肃宗乾元年(公元758年)陆羽来到升洲(今南京)钻研茶事。

唐上元初(公元760年)至苕溪(今浙江湖州)隐居。在湖州的顾渚山,陆羽与皎然、吴山明 茶圣陆羽图朱放等人论茶。

顾诸山在浙江湖州,是个著名的产茶区。据《郡斋读书志·杂家类》载,陆羽还著有《顾渚山记》2卷,当年陆氏与皎然、朱放等论茶,以顾渚为第一。

陆羽和皎然都是当时的茶叶名家,分别著有《茶经》和《茶诀》。后来陆龟蒙在此开设茶园,深受前辈的影响,他写过《茶书》一篇,是继《茶经》、《茶诀》之后又一本茶叶专著。

可惜《茶诀》和《茶书》均已失传。唯有陆羽的《茶经》3卷传世。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热爱自然,坚持正义。

7 《茶经》的内容是什么

《茶经》就是陆羽创作的,成书于公元8世纪,距今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的 历史。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 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当时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详 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 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 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 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地推劫作用。

《茶经》全书七千多字,分上、中、下 三卷共十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 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上卷三节:一之源,论 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指 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 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

还提到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二之具, 谈有关采茶叶的用具。

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十九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 方法。三之造,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

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的要求,提 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叙述了制造饼茶的六道工序:蒸熟、捣碎、入模拍压成 形、焙干、穿成串、封装,并将饼茶按外形的匀整和色泽分为八个等级。

四之 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二十八种煮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述了各地茶 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

五之煮,写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着重讲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 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 提出茶汤显现雪白而浓厚的泡沫是其精 英所在。

六之饮,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 饮茶的方式方法。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

记述了唐代 以前与茶有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掌故、诗词、杂文、药方等。八之出,评各 地所产茶之优劣。

叙说唐代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将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 成八大茶区,每一茶区出产的茶叶按品质分上、中、下、又下四级。九之略, 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过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

如到深山茶地采制茶叶随制,可简化七种工具。 十之图,提出把 《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茶经》内容就可一目了然。

陆羽的《茶经》是茶叶生产广泛发展的产物,饮茶成为当时一种风习。我 国的茶叶于5世纪传到亚洲邻国,17世纪输人欧美,对世界做出了宝贵的贝歃。

“茶”的知识

关于茶的知识有许多。 在这里简单介绍部分: 茶有多少雅号别称? 茶的雅号别称很多,据陆羽《茶经》中介绍,除茶外,其名尚有槚、蔎、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