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白术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全生白术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证治准绳·女科》卷四方之全生白术散 31 全生白术散的别名 32 制法 33 制法 34 全生白术散的用法用量 35 功能主治 4 《胎产秘书》卷上方之全生白术散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全生白术散的用法用量 44 运用 45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全生白术散 1 拼音

quán shēng bái zhú sǎn

2 概述

全生白术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3 《证治准绳·女科》卷四方之全生白术散

全生白术散为方剂名,出自《证治准绳·女科》卷四方,即《全生指迷方》卷四方记载的白术散的别名[1]。

31 全生白术散的别名

全生白术散[2]。

32 制法

橘皮、大腹皮、茯苓、生姜各五钱,白术一两[2]。

33 制法

上药为末[2]。

34 全生白术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方寸匕,食前服[2]。

35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利水[2]。治妊娠两目浮肿[2]。

4 《胎产秘书》卷上方之全生白术散 41 处方

人参3克 白术6克 茯苓皮24克 甘草09克 当归6克 川芎18克 紫苏 陈皮各12克 生姜3片

人参1钱,白术2钱,茯苓皮8分,甘草3分,当归2钱,川芎6分,紫苏4分,陈皮4分,生姜3片。

42 功能主治

妊娠脾胃虚弱所致子肿,面目虚浮,四肢有水气。

43 全生白术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4 运用

或加蒲种壳2钱,或干浮萍1钱,生姜用皮,并加冬瓜子3钱。

45 摘录

「导读」 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人们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让你患上各种的疾病,让你处于亚健康状态。针对一些脾胃久虚,津液内耗,呕吐泄泻频作的病症,妈网百科给大家推荐一种疗效较好的疗方,希望能尽快让大家脱离亚健康的状态哦! 七味白术散是什么

七味白术,源于宋代,原名白术散,是北宋中医儿科鼻祖钱乙创制的,记载在《小儿药证直诀》这本书中。它由人参、白茯苓、炒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葛根组成,功效主要是健脾生津,行气消胀,用于治疗脾胃久虚,津液内耗,呕吐泄泻频作,烦渴多饮。

七味白术散的服用方法

七味白术散的常用剂量为:人参(或党参10克,或太子参10克)、木香各6克,白茯苓、炒白术各10克,藿香叶、葛根各10~15克,甘草3克。以上为1剂汤药量,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半小时后,煎煮2次,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每次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后,分2~3次口服。

1岁以内的孩子每日服1剂汤药量的1/3,1~3岁每日服1/2,超过3岁的孩子可以每日服1剂汤药量。

如果服汤药有困难,还可按人参:白茯苓:炒白术:藿香叶:葛根:木香:甘草为06:1:1:15:1:06:03的比例研为粗末,以温开水送服或加蜂蜜制成丸服用。2岁以下每次1克,2岁以上每次2克,每日3次。

七味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

七味白术散的主要功效是健脾益气,和胃生津。它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消渴中气亏虚证。目前,七味白术散的加减运用不但有效地治愈了非感染性腹泻,对感染性腹泻也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并能缩短疗程,使许多患儿避免了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影响。历代医家还曾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其他疾病,如消渴(即糖尿病,不食而渴,胃虚无热,兼之泄泻)、小儿营养不良、小儿厌食、小儿夏季热,也获良效。

七味白术散能治疗糖尿病吗

糖尿病在中医上属于消渴病,根据不同的病型可服用消渴方,玉女煎,七味白术散,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药等,需对证用药。目前,七味白术散的加减运用不但有效地治愈了非感染性腹泻,对感染性腹泻也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并能缩短疗程,使许多患儿避免了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影响。历代医家还曾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其他疾病,如消渴(即糖尿病,不食而渴,胃虚无热,兼之泄泻)、小儿营养不良、小儿厌食、小儿夏季热,也获良效。因此,七味白术散在治疗糖尿病方面还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但还是建议严重的病患随诊。

七味白术散能治疗小儿厌食吗

小儿厌食症以1~6岁居多。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多种原因均可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产生厌食。主要因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喂养方法不科学,片面强调给孩子以高营养的滋补食品,超越了脾胃正常的运纳功能,或过于溺爱,养成孩子偏食和喜食零食的不良习惯,导致脾运失健,胃不思纳。另外小儿心怀惊惧,或变换环境,或家长对其要求过高,多加限制,均能导致情志抑郁,气机不畅,形成厌食。

《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指出:“脾主纳谷,饥则伤胃,饱则伤脾。小儿之病,多过于饱也。”可见小儿厌食症多应责之于脾运不健。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贵在运,在治疗上偏补则壅碍气机,峻消则损伤脾气,必须做到补中寓消,消中有补。据此原则,笔者选用了具有健脾益气、和胃生津、调理气机之七味白术散,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方中选用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之四君子汤以健脾补中,助脾运纳;葛根升提助运,和胃生津;藿香醒脾化溼;木香、陈皮理气和中;鸡内金、神曲消食化积。本方集健脾、运脾、醒脾于一体,并随病情而加减灵活应用,共奏消积不伤正、扶正以祛积之功。

对小儿厌食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调节饮食,纠正不良的偏食习惯,禁止饭前吃零食和糖果,定时进食,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巩固疗效。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白术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白术理中汤 1 拼音

bái zhú lǐ zhōng tāng

2 处方

茯苓、白术、甘草(炙)、干姜各等分。

3 功能主治

脏中积冷,立夏后泄泻时作,或小腹疼痛。

4 白术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4钱,水煎服。

寒甚,加附子;腹痛,加芍药;肾气动,去术,加桂。

5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一

古籍中的白术理中汤 《仲景伤寒补亡论》:[卷十]不可下四十七条

之则发微热。亡脉厥者。当脐握热。雍曰。宜服去白术理中汤。以术利腰脐间血故也。又曰。诸虚者不可下。下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名顺气导痰汤;加芩、连,名清热导痰汤;加羌、防、白术,名祛风导痰汤;加远志、菖蒲、芩、连、朱砂,名宁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子大。每服一、二十丸,日三服。忌生冷滑物。或用理中汤下。成无己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乌梅之酸,

《本草新编》:[卷之一(宫集)]白术

白术所以补气也;五苓散,必多加白术所以利水也;理中汤,必多加白术所以祛寒也;香薷饮,必多加白术所以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用药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土炒白术的炮制方法 5 土炒白术的性状 6 白术的性味归经 7 白术的功效与主治 8 土炒白术的炮制作用 9 白术的炮制研究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0 土炒白术的贮存方法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土炒白术 1 拼音

tǔ chǎo bái zhú

2 英文参考

stirbaked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with soi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土炒白术为白术的炮制品。白术土炒唐代已有,见《外台秘要》。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1]。土炒白术表面杏黄土色,附有细土末,有土香气[1]。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炒白术,借土气助脾,补脾止泻力胜,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1]。

4 土炒白术的炮制方法

唐代有熬黄(《千金翼方》)、土炒(《外台秘要》)的方法[1]。

宋代有炮、炒黄、米泔浸(《博济方》)、米泔水浸后麸炒(《苏沈良方》)、醋浸炒(《圣济总录》)、煨制、焙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炮制方法[1]。

元代有用“黄芪、石斛、牡蛎、麸皮各微炒**,去余药,只用白术”(《丹溪心法》)的方法[1]。

明代增加了蜜炒、水煮、绿豆炒(《普济方》),附子、生姜、醋煮(《奇效良方》),酒制(《外科理例》),乳汁制(《蒙筌》),米泔浸后黄土拌九蒸九晒(《证治准绳》),盐水炒(《寿世保元》),面炒(《景岳全书》),炒焦(《医宗必读》),姜汁炒(《本草通玄》)等多种辅料炮制的方法[1]。而且对其炮制目的有较多的阐述,如“泻胃火生用,补胃虚土炒”(《医学入门》);“去湿利水用麸炒,补胃用净土炒”(《医宗粹言》);“人乳汁润之,制其性也”(《蒙筌》);“惧其燥者,以蜜水炒之,惧其滞者,以姜汁炒之”(《本草通玄》)等[1]。

清代又增加了枳实煎水渍炒(《握灵本草》);香附煎水渍炒,紫苏、薄荷、黄芩、肉桂汤煮(《本草述钩元》),酒浸九蒸九晒(《本草纲目拾遗》),烧存性(《本经逢原》),陈皮汁制(《医学从众录》)等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土炒、麸炒等[1]。

白术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1]。

土炒白术的炮制方法为:先将土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白术片,炒至白术表面均匀挂上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1]。

每100kg白术片,用灶心土25kg[1]。

5 土炒白术的性状

白术为不规则厚片,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粗糙不平,中间色较深,有放射状纹理和棕**的点状油室散在,周边灰棕色或灰**,有皱纹和瘤状突起[1]。质坚实,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1]。

土炒白术表面杏黄土色,附有细土末,有土香气[1]。

6 白术的性味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

《别录》:"甘,无毒。"

《药性论》:"味甘辛,无毒。"

《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经。"

《本草蒙筌》:"入心、脾、胃、三焦四经。"

7 白术的功效与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中医大辞典》:白术功在健脾,益气,燥湿,消痰,利水,止汗[2]。主治脾胃虚弱,食少倦怠,消化不良,虚胀,泄泻,痰饮眩晕,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自汗,胎动不安[2]。

《中药大辞典》:白术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的功效。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中华本草》: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白术生品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用于痰饮,水肿,以及风湿痹痛[1]。如治四肢水肿小便不利的五苓散;治痰饮内停,脾失健运,心悸的苓桂术甘汤(《伤寒论》);治风湿痹痛的白术附子汤(《金贵要略方论》)[1]。

土炒白术,借土气助脾,补脾止泻力胜,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1]。如治脾虚泄泻的理中丸(《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和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虚食少的大健脾丸(《古今医统大全》);以及胎动不安的千金保胎丸(《妇科玉尺》)[1]。

麸炒白术能缓和燥性,借麸入中,增强健脾、消胀作用[1]。用于脾胃不和,运化失常,食少胀满倦怠乏力,表虚自汗[1]。如治脾虚气滞,脘腹胀满的枳术丸;以及脾气不足,中气下陷的补中益气汤(《脾胃散》);治气虚自汗的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1]。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唐本草》:"利小便。"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症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8 土炒白术的炮制作用

白术生品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用于痰饮,水肿,以及风湿痹痛[1]。如治四肢水肿小便不利的五苓散;治痰饮内停,脾失健运,心悸的苓桂术甘汤(《伤寒论》);治风湿痹痛的白术附子汤(《金贵要略方论》)[1]。

土炒白术,借土气助脾,补脾止泻力胜,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1]。如治脾虚泄泻的理中丸(《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和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虚食少的大健脾丸(《古今医统大全》);以及胎动不安的千金保胎丸(《妇科玉尺》)[1]。

9 白术的炮制研究

白术主含挥发油(约15%),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酮、苍术醇等;白术的另一类活性成分为内酯类化合物[1]。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白术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有所减少,煎剂的挥发油减少很多[1]。从层析图谱可见,麸炒品的成分有所增加,尤其是内酯类成分含量增多[1]。因此认为,白术炮制后并不单纯是减少挥发油 作用,更重要的是改变化学成分[1]。这一结果提示生品含挥发油较多,可用于燥湿,而炒制品则可缓和其燥性,并用内酯类或其他成分达到和胃或消导等作用[1]。

(2)另有报道,与生品比较,麸炒、土炒白术挥发油的比重、折光率均有所增大,比旋度有所下降(土炒下降明显)[1]。

(3)通过对白术炮制前后挥发油的薄层及气一质联用对比分析,发现白术炮制后不仅挥发油含量降低,其组分也有所减少[1]。

(4)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术生品及4种炒制品中白术内酯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比较,结果是:不同炮制方法及时间对白术中白术内酯Ⅲ含量有一定影响[1]。其中麸炒轻、麸炒黄两种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Ⅲ含量均有增加,这可能是白术中所含的苍术酮不稳定,遇热、见光易分解产生白术内酯Ⅲ[1]。炒白术和麸炒焦白术品中的白术内酯Ⅲ有所下降,这可能是

由于温度过高时,白术内酯Ⅲ又会脱水,转变成白术内酯Ⅰ所造成的[1]。由此可见,麸炒白术中白术内酯Ⅲ含量高于白术生品,且以麸炒黄品含量最高[1]。这一活性成分可作为研究炮制质量的可行性参考指标[1]。

(5)也有报道,炮制前后,白术挥发油的折光率变化不大,认为白术挥发油没有产生多大质的变化[1]。白术不同炮制品有其各自不同的功效,不仅与挥发油含量变化有关,还与其他成分变化有关[1]。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药理实验表明,生、炒白术对兔离体肠管活动皆有双向调节作用,生白术作用较炒白术强些[1]。一般认为白术经麸炒或土炒后健脾作用增强,并能缓和燥性[1]。

10 土炒白术的贮存方法

全生白术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证治准绳·女科》卷四方之全生白术散 31 全生白术散的别名 32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