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历代医家对“惊悸怔忡”是如何论述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7收藏

中医历代医家对“惊悸怔忡”是如何论述的?,第1张

中医对惊悸怔忡之病证论述颇多,最早《黄帝内经》中就一书,有关惊悸、怔忡临床证候及脉象的论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手,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而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手,宗气泄也。”《素问·痹论》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这些都是说病者自觉心悸怔忡的征象。又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参伍不调者病。”《灵枢·根结》记载“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藏无气。”“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这些均为诊脉时见脉搏过慢、过快、不齐等记载、与惊悸、怔忡的脉象变化是吻合的。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列有“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并说“动则为惊,弱则为悸”。认为前者因惊而脉动,后者因虚而心悸。并指出“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论》进一步指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炙甘草汤沿用至今仍是治疗心悸的重要方剂之一。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指出:“阳气外击,阴气内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惊,掣心悸,定心丸主之。”也提出了因虚致悸的认识。宋·严用和《济生方》对惊悸怔忡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认为惊悸为“心虚胆怯之所致也”。“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陟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惊悸不已,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之,体倦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治以“宁其心以壮胆气,选用温胆汤、远志丸”。认为怔忡因心血不足所致,也有因感受外邪五饮停聚而致者、“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又有冒风寒暑湿,闭塞诸经,令人怔忡。五饮停蓄,堙寒中脘,亦令人怔忡”。金·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中,记述了怔忡的临床表现“心胸躁动,谓之怔忡”。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卷中·悸》指出:“悸者,心松。是也,筑筑惕惕然动,怔怔松松,不能自安者是矣。”元·朱丹溪认为惊悸与怔忡均由血虚所致,还认为与痰有关。《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曰:“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以朱砂安神丸。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明·虞抟《医学正传·怔忡惊悸健忘证》叙述:“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劳损所致。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中说:“心跳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对瘀血致心悸作了补充。唐容川《血证论·怔忡》亦说:“凡思虑过度及失血家去血过多者,乃有此虚证,否则多挟痰瘀,宜细辨之”。综上所述,历代医家文献所载,惊悸怔忡多因体质素虚,情志内伤,以及外邪侵袭所致,病位在心,病理变化不外虚、实。虚为气、血、阴、阳亏虚,致心气不足或心失所养;实则多为痰饮内停或血脉瘀阻,以致心脉不畅,心神失养。虚实两者常互相夹杂,虚证之中常兼痰浊、水饮或血瘀为患;实证之中,则多有脏腑虚衰的表现。在治疗上多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化痰涤饮、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常配伍养心安神药物。 赞

《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一:连理汤处方理中汤加茯苓黄连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治外受暑邪,内伤生冷,泄泻次数甚多,心烦口渴, 灼热,小便赤涩者。用法用量每服6克,沸汤点服,不拘时候。如中暑作渴,小便赤涩,每服15克,温开水调服。摘录《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一《证治要诀类方》卷一:连理汤处方理中汤加茯苓、连。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脾胃虚寒,内蕴湿热,泻痢烦渴,吞酸腹胀,小便赤涩者用法用量本方改作丸剂,名“连理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摘录《证治要诀类方》卷一《医略六书》卷十九方名连理汤组成白术3钱(炒),炮姜2钱,炙草1钱,川连1钱。功效温中清膈。主治胃寒膈热,格食心烦,脉细数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白术培既伤之土,俾复健运之常,炮姜逐胃家之寒,得司熟腐之职,炙草和胃兼益中州之气,黄连清火专解膈间之热也。使热化寒消,则脾胃健旺,而纳化有权,清阳自奉,格食烦心无不并解矣。《症因脉治》卷二方名连理汤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主治脾胃虚寒,湿热内蕴,寒热相搏,升降失常之呕吐酸水,顺逆,心痛,口糜,泄泻,腹胀者。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方中人参扶元补胃虚,干姜温胃散寒滞,白术健脾强胃,黄连清热凉膈,炙草缓中以益胃也。水煎温服,使胃气内充,则清阳敷布,而寒滞自化,升降如常,何呃逆之不痊乎。附注《医略六书》本方用黄连八分(姜汁炒),人参一钱半,白术一钱半(炒),干姜一钱半(炮),炙草五分,水煎,去滓温服。本方改为丸剂,名“连理丸”(见《医学金针》)。

详见百科词条:连理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39:16 共65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医方考》卷六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四物汤加黄芩黄柏槐花方 1 拼音

sì wù tāng jiā huáng qín huáng bǎi huái huā fāng

2 《医方考》卷六 21 组成

当归、芍药、川芎、生地黄、酒黄芩、酒黄柏、炒槐花。

22 主治

内热痔漏下血。

23 各家论述

痔漏,广肠之毒也。一有病根,则劳思便作,饮酒便作,所以然者,内热而血妄行也。是方也,生地、槐花、黄芩、黄柏,清其热也;当归、芍药,川芎,调其血也。

古籍中的四物汤加黄芩黄柏槐花方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脾肺有热,咽肿生疮,甚加僵蚕。声不清兮固本,单炒槐花夜半服;加味固本丸天麦二门冬、诃子、阿胶、知母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七宇集·古方八阵]寒阵

脏连丸治远年近日肠风脏毒下血。大鹰爪黄连(半斤)槐米(二两)枳壳(一两)防风粉草槐角香附牙皂木香(各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

地露一两,童便一杯,同冲;骨节烦疼,腰如被杖,加黄柏钱半,木通一钱;口秽喷人,加鲜佩兰钱半,野蔷薇露

《幼科指南》:幼科证治汇方

刺、生大黄,量儿大小虚实,酌加酒煎。)槐花散(炒槐花、枳壳、川连、侧柏叶、炒荆芥。)平胃地榆汤(陈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

中医历代医家对“惊悸怔忡”是如何论述的?

中医对惊悸怔忡之病证论述颇多,最早《黄帝内经》中就一书,有关惊悸、怔忡临床证候及脉象的论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