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有哪些特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先秦文学有哪些特点,第1张

我们说的先秦文学,指我国整个秦代以前的文学。上古神话和原始歌谣是在原始社会阶段就产生了的。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黄帝战蚩尤、刑天舞干戚等神话,表现了我们祖先征服自然、战胜邪恶的大无畏精神和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其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却是我们民族精神、民族个性形成的根源。上古神话是先民各种意识形态的综合体。后代无数优秀的文学杰作、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也都是由这涓涓细流发展、分流而来。

春秋战国时代先后产生了《诗经》、《楚辞》两部文学名著,也产生了背景广阔、叙述生动的《左氏春秋》等讲史,产生了感情充沛、饱含哲理的历史散文和思想深邃、风格鲜明的诸子散文。所以说,先秦时代也是我国文学的第一次繁荣时期。

不少学者为我国文学早期阶段没有像《荷马史诗》那样的史诗作品,寻找客观原因,进行各种解释。我以为中国的诗歌没有走叙事的路子而走了抒情的路子,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诗宜于抒情,而散文作品宜于叙事说理。用诗来记很长的故事,可以形成《罗摩衍那》那样的长诗,但却不一定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季羡林先生在《罗摩衍那》一书的《译后记》中说,该书大多数篇章“平铺直叙,了无变化,有的甚至叠床架屋,重复可厌”。由于这些毫无诗味的东西,反倒将个别很有诗意的片段淹没其中,使读者不能直截了当地读到。而中国产生的《国风》、《小雅》、《大雅》及《楚辞》中的作品,都经久流传,一般人都能随口背诵几首;《离骚》则更是世界抒情诗的杰作。中国也不是没有相当于《荷马史诗》的作品,只是用了散文的形式,这就是《左氏春秋》和《国语》中的《晋语》、《郑语》、《吴语》、《越语》。这些作品是在瞽史(讲述前代历史的盲人)长期讲述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内容的梗概有历史根据,但细节、语言上的生动描述则应看作是瞽史们的艺术创作。尽管其中有些段落也只存下了梗概,但从总体上它的可读性高于很多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史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左丘明就是中国的荷马。

先秦文学

神话

《尚书》

《诗经》

古谣谚

楚辞

先秦散文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诸子散文:《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

先秦寓言、

先秦文学:

先秦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先秦指远古到秦统一前;狭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以前,文学作品遗留下来的不多,现存作品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此,先秦文学作品主要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春秋以前,文学主要有原始诗歌和神话传说。先秦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有诗歌和散文。诗歌有《诗经》和楚辞,散文有《论语》等诸子散文和《春秋》等历史散文。

先秦文学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先秦文学1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文学的起源和口头文学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主要内容有歌谣神话(远古时期民族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历史散文(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诸子散文(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楚辞(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等。

歌谣神话: 远古时代的先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历史散文: 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孔子编著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诸子散文: 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基本上是道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楚辞: 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先秦文学和两汉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先秦文学指的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之间的文学作品,而两汉文学则是指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之间的文学创作。以下是对两者区别的详细描述:

1引言:

先秦文学和两汉文学是中国文学历史中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在文学风貌、主题内容和创作风格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2先秦文学的特点:

先秦文学以《诗经》、《楚辞》、《论语》等经典著作为代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注重表达政治、道德、宗教等方面的思想观念,尤其强调君王和贵族的道德规范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形式上,先秦文学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其中《诗经》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两汉文学的发展:

两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以汉代文学为代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诗歌、散文、演义小说等多种形式。诗歌方面,出现了乐府民歌和五言绝句等新的形式。散文方面,主要有历史记载、哲学论述和文人随笔等。演义小说方面,出现了《西汉演义》和《后汉演义》等。

4主题内容和创作风格的差异:

先秦文学注重政治、礼仪、道德等方面的表达,倾向于宣扬君王的德行和规范人民的行为准则。而两汉文学更加多元化,不仅关注政治,还表现出对人性、社会风貌和民间生活的关注。在创作风格上,先秦文学更加注重形式的整齐工整与规范,而两汉文学在形式和风格上更加自由灵活。

扩展知识:

先秦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的早期阶段,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诗经》、《尚书》、《楚辞》、《论语》等。两汉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的中期阶段,在这一时期,文化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如《乐府诗集》、《汉赋》、《后汉书》等。

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仅体现在文学的形式与内容上,还体现在思想观念、审美价值观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先秦文学注重道德与政治的规范,强调贵族阶层的尊贵与儒家思想的传播;而两汉文学倾向多样化的创作,注重民间生活、社会百态和对人性的揭示。两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多彩之脉络。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辞为构成内容

歌谣神话编辑本段

1)文字产生之前的歌谣和神话传说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

在古籍中时有记载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先秦文学2《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另有《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该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2)文字产生之后的书面文学的萌芽

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分类编辑本段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

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孔子编著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

《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

《老子》基本上是道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楚辞

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社会文化编辑本段

甲骨卜辞

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王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重要阶段商原本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夏朝末年发展到黄河中游,征服许多部落之后,灭夏而建立商朝从成汤建国到纣王灭国,共历经17代30王,约有600年的历史商人“不常厥邑”,从成汤到盘庚,曾五次迁都盘庚迁都于殷,即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因而商朝亦称为殷或殷商殷商时代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相当发达,大量制作和使用青铜器,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技术和青铜文化,《尚书·多士》中说:“唯殷先人,有典有册”,典册用于教育,出现面向贵族子弟传授祭典、礼乐、军事和伦理等内容的教育机制殷人特别崇敬鬼神,重视占卜,将占卜的结果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便是甲骨卜辞清末民初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为研究殷商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字的出现为书面文学的产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甲骨卜辞就是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先秦文学概说

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历史文化大致同步,音乐、舞蹈、绘画和造型艺术等彼此关联,互相影响中国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岩石上雕刻或绘制的岩画,分布于包括今香港、台湾在内的20多个省区的100多个县、市、旗,最著名的有内蒙古的阴山岩画、云南的沧源岩画、广西的花山岩画、连云港的将军崖岩画、新疆的呼图壁岩画、青海的刚察岩画、嘉峪关附近的黑山岩画等岩画内容反映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原始的狩猎、农耕、舞蹈等,形体简化而带有符号性的岩画可能是古文字的前身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有十几件骨笛,大多为七孔,能奏出七声音阶,有的还有调音小孔山西万荣县荆村和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不按绝对音高制作,一个埙孔能发四个音新石器时代陶器工艺相当精美,陶器上大多绘有绳纹、篮纹、弦纹、方格纹或动植物形的花纹,造型美观,做工讲究,生活用品已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有许多纯艺术品的石器和玉器,如磁山文化中遗址中的石雕人头,良渚文化遗址中的兽面纹玉环、山形玉饰、玉琮、龙山文化中的龙凤形玉佩、勾云形玉佩和玉猪龙等,显示出造型艺术的成就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原始社会绘画、音乐和造型艺术如此发达,文学的产生亦在情理之中,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文字和书写工具尚未产生,没有留下原始的记录

口耳相传编辑本段

原始社会至夏代的歌谣和神话传说都是口耳相传,属于口头文学,被保存在后世的著述之中虽然在流传的过程中多有篡改,或加上了流传时代的烙印,但就其内容的本质而言,与原始社会的其他文化艺术有惊人的相似相通之处,是中国文学的萌芽正如许多动物的坯胎和植物的萌芽从外表上难以分辨种类一样,文学的坯胎和萌芽也还没有独立成形

一百余年前殷墟甲骨卜辞的出土,揭示了中国最早的文字之谜数以万计刻有成形汉字的龟甲兽骨片为研究殷商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确凿的文献资料,其中不乏文学的坯胎萌芽,有些卜辞文学特征相当明显甲骨卜辞是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到商纣王覆亡共273年之间的遗物,甲骨文字已有成熟的系统,说明盘庚迁殷之前已有文字,中国古代的书面文学肇始于殷商时代

稍晚于甲骨卜辞的文字是钟鼎铭文钟鼎铭文发现很早,西汉就有出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宋代记载古器物刻辞的著述中已有不少“三代古器”殷商时代的钟鼎铭文字数极少,西周的钟鼎铭文字数渐多,最长的接近500字,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形成了名符其实的“文章”‍

先秦文学有哪些特点

我们说的先秦文学,指我国整个秦代以前的文学。上古神话和原始歌谣是在原始社会阶段就产生了的。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