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关于美人鱼的记载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有关于美人鱼的记载么,第1张

鲛人,中国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生物。鲛人神秘而美丽 ,他们生产的鲛绡,入水不湿,他们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为珍珠。西方传说里的美人鱼与鲛人相似,都是生活在大海里神秘而美丽的生物,是人类对神秘海洋生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中国最古的博物志《山海经:海内南经》当中如此记载着:“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郁水南。注:离耳,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雕题,黥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其中的鲛人外表是人头鱼身,长着四只脚的鱼,后来传到了日本,成为人鱼最原始的形象。山海经里还有些描述看起来像是形容山椒鱼、大鲵(娃娃鱼)、鳗鱼、鲶鱼之类的水中生物,长得像人形,全身披覆著鳞片,感觉上比较接近人和动物的混合体。 在西汉司马迁所著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中,有关于“人鱼”的记载,其中提到: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刘宋时裴骃所著之《集解》引述自古对于“人鱼”的解释为: “徐广曰:‘人鱼似□,四脚。’正义广志云:‘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伊水。’异物志云:‘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锯材木入。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台州有之。’按:今帝王用漆灯冢中,则火不灭。” (按:□为古籍漏字。) “ 鳢”是一种鱼类的名称,在现今台湾阳明山国家公园内,仍然有“七星鳢”、“月鳢”等品种,表面滑溜,喜欢栖息在河流、池塘或是沼泽中。

大鲵,又名娃娃鱼、海狗鱼、狗鱼,主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叫声像幼儿哭声,因此得名“娃娃鱼”,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拼音名 Dà Ní

别名 娃娃鱼、海狗鱼、狗鱼

来源 两栖纲有尾目大鲵科(隐鳃鲵科)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 Blanchard,以去掉内脏后的全体入药

生境分布 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 甘,平

备注 市售娃娃鱼的主要品种应为此种,本书记载的山溪鲵虽然也叫娃娃鱼,但为次要品种

娃娃鱼学名大鲵,大鲵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它实际上并不是鱼,它名之曰鱼而非鱼,是我国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它的外形有点象壁虎,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公斤,最大的达50公斤。它的头宽大而扁平,表面有明显的疣状粒。眼小,位于头背,无眼睑,这是长期适应水下生活而退化的结果。弧形的口裂十分宽大,上下颌具多数大小相似的细齿,有利于取食。体躯宽扁而壮实。侧扁的尾部很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尾的上下有鳍状物。四肢肥短,很像婴儿的手臂,据说也是把它叫做娃娃鱼的又一个原因。前肢具4指,后肢具5趾,指(趾)间有微蹼,无爪。体表皮肤较为光滑,散布有小疣粒,受刺激时能分泌出似花椒味的白浆状粘液。沿体侧腋胯间有纵行皮肤褶。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背面呈棕色、红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浅褐色或灰白色。它可以用肺呼吸,但由于肺的发育不完善,因而也象青蛙一样,需要借助湿润的皮肤来进行气体交换,作为辅助呼吸,所以必须生活在水中或水域的附近。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它是从水中生活的鱼类向真正的陆栖动物演化的一个过渡类型。

娃娃鱼平时喜栖于山谷清澈的溪流岩石底下,一遇大雨或山洪暴发,又常常离开水面,有时还会攀缘上树。专以鱼、蟹、虾、蛙等为食料,是山里水中的“恶霸”。有时威吓行人,乃至伤人。因此,井冈山人又称它为狗鱼。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在茅坪八角 楼曾以群众送给他的大鲵,启发、教育人民起来革命打倒土豪劣绅。井冈山溪涧纵横,洞泉密布,水清凉爽,是娃娃鱼生活的乐园。它白天常常潜息在清水的洞穴内,夜间游出洞穴,张口对着流水。让鱼、虾、虫、蛙等食物囫囵流入壮里,以此为寻食方式。《山海经、北山经》中曾写到:“泱泱之木……,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大鲵的分布很广泛,黄河、长江及珠江中下游及其支流中都有它的踪迹,遍及北京怀柔、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区,在我国古书中多有“鲵鱼有四足,如鳖而行疾,有鱼之体,而以足行,声如小儿啼,大者长八,九尺……”等记载,《本草纲目》中也说:“鲵鱼,在山溪中,似鲶有四脚,长尾,能上树,声如小孩啼,故曰鲵鱼,一名人鱼”。可见大鲵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熟知,娃娃鱼的名字也一直传到现在。

在两栖动物中,大鲵的生活环境较为独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每个洞穴一般仅有一条。洞的深浅不一,洞口比其身体稍大,洞内宽敞,有容其回旋的足够空间,洞底较为平坦或有细沙。白天常藏匿于洞穴内,头多向外,便于随时行动,捕食和避敌,遇惊扰则迅速离洞向深水中游去。傍晚和夜间出来活动和捕食,游泳时四肢紧贴腹部,靠摆动尾部和躯体拍水前进。它在捕食的时候很凶猛,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猎物经过时,突然张开大嘴囫囵吞下,再送到胃里慢慢消化,所以有些地方的歇后语说:“娃娃鱼坐滩口,喜吃自来食”即指此而言。成体的食量很大,食物包括鱼、蛙、蟹、蛇、虾、蚯蚓及水生昆虫等,有时还吃小鸟和鼠类。有趣的是,它还善于“用计”捕捉一种隐藏在溪中石缝里的石蟹,利用石蟹两只大螯钳住东西便不轻易松开的特点,将自己带有腥味分泌物的尾巴尖伸到石缝之中,诱使石蟹用螯来钳。一旦发现石蟹“中计”,便立即将其顺势拉出。

由于新陈代谢缓慢,食物缺少时其耐饥能力很强,有时甚至2—3年不进食都不会饿死。9—10月活动逐渐减少,冬季则深居于洞穴或深水中的大石块下冬眠,一般长达6个月,直到翌年3月开始活动。不过它入眠不深,受惊时仍能爬动。

大鲵每年5—8月繁殖,它的雄性和雌性在外形上很难区分,只有在繁殖期通过泄殖孔的不同来辩认,雄性泄殖孔的内周有一圈突出的白色乳点,孔的周围充血红肿,桔瓣状的肌肉隆起,雌性泄殖孔的肌肉则是松弛的。大鲵的繁殖以体内受精为主,雄性不会鸣叫,两性也没有“抱对”和交配行为发生,但雄性的求偶表现也很引人注目。雄性先是不断围绕着雌性游动,时而前行,把尾巴向前弯曲并急速抖动;时而后游,用吻端去触摸雌性的泄殖腔孔。雄性的这种求偶游戏,竟长达数小时之久,雌性在雄性的刺激下,终于尾随在雄性之后,缓缓游动。雄性乘机排出乳白色的精包,徐徐沉落水底,雌性则以泄殖腔的边唇扣住精包,随之将精子吸入体内,储于输卵管中,等待着与卵子会合而受精,而精包的胶质包膜则被遗弃到体外。

产卵前通常首先由雄性用头、足和尾部把洞穴做的“产房”清扫干净后,雌性才住进去。产卵多在夜间进行,雌性一次可产卵400—1500枚,卵为乳**,直径5—8毫米,并形成长达数米至数十米不等的念珠状卵带,飘浮在水中,有时也成块粘贴在石壁上。雄性随即排精,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雌性产完卵后即离开洞穴,卵靠自然温度孵化。雄性则留在洞穴中负责监护,在卵周围回游和爬动,还常把身体弯曲成半圆形,将卵围住,或把卵带缠绕在身上,以防被水冲走和天敌的侵袭。孵化期为30—40天,最多也有长达80天的,随水温的不同而变化。孵出的幼体形状似蝌蚪,体长为28—3厘米,体重028—03克,体表的背面为浅棕红色,腹面为浅**,全身密布黑色素细胞小点,头稍向腹面低弯,头前的上颚吻端有一对外鼻孔,头前方背侧有一对深黑色的小眼睛,靠近前肢前面的颈部左右两边各有三根树枝状的外鳃,为呼吸器官,每根鳃枝上长着似绒毛的桃红色须状物14—15束,外鳃要待肺形成后才逐渐消失。腹部由于卵黄囊较大,腹腔呈长椭圆形的袋状,囊内积存的卵黄物质是其出生后的营养来源。作为运动器官的前后肢都尚未完整,所以在水中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不活动时就侧卧在水底。但尾比较发达,可以依靠尾的摆动进行不规则的运动。幼体生长缓慢,2岁以内以植物为食。大鲵的寿命较长,可达50—60岁。

参考资料:

北京科普之窗

是真实存在的,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地理变化,再加上当时的人对于很多不了解的事物写得非常具有神话色彩,所以山海经的世界看起来特别奇幻。我们知道山海经是在战国时期至汉代初中期所编著的,距离现代实在是太遥远。最开始它被当做了志怪古籍,而随着山海经里面一些奇异动物被发现之后,一些人才发现山海经并不是一本完全虚构的资料。

 

山海经里面记载到了河豚、娃娃鱼、鹦鹉等动物。这些动物的形容有些比较拟人化,有些则综合了许多其他常见动物的特点。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不可能存在的动物。就是因为人们主观的想法,山海经就被当做志怪资料,也没有人真的去研究过其中存在的动物。而随着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逐渐发展起来,有一些学者才发现山海经里面记载的某些动物是真实存在的。

 

当然因为年代久远,我们也不知道山海经那个时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许那些描写得非常玄幻的生物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在较长的年代里,进化成了其他更高级的生物,或者是适应不了环境灭绝了。无法考量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生物存在的可能性。不能因为现在不存在这种生物而推断出当时那些生物是不存在的。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山海经是一本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古籍,不仅是因为上面记载了古生物和地理情况等,更多的是它记载的情况与现在存在很大的差异,可以作为气候、地理、生物上改变的一个参照系。或许能从中研究到气候的变化、地理的变迁、生物的进化等情况。希望以后的科技进步能对山海经存在的世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发现最原始的世界形态。

中国古代有关于美人鱼的记载么

鲛人,中国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生物。鲛人神秘而美丽 ,他们生产的鲛绡,入水不湿,他们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为珍珠。西方传说里的美人鱼...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