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曦是什么?腾蛇是什么?麒麟是什么?白泽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白曦是什么?腾蛇是什么?麒麟是什么?白泽是什么?,第1张

白曦:白曦为雌性蛇形仙兽,对应的雄性为“腾蛇”。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女娲除了用泥造人作伴,同时也造了和自己同为蛇形的仙物为宠物。他们就是白矖,为雌,以及腾蛇,为雄。

女娲补天因所采五色石不够,于是以身补天,白矖和腾蛇亦追随以身补天。

麒麟: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

白泽:昆仑山上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

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

传说黄帝巡狩,至海滨而得白泽神兽。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故帝令图写之,以示天下,后用以为章服图案。

第十、勾陈

根据古籍《易冒》中的记载:“勾陈之象,实名麒麟,位居中央,权司戊日。盖仁兽而以土德为治也…腾蛇之将,职附勾陈,游巡于前,权司己日。盖火神而配土德以行也。”从这段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勾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麒麟。但是《韵会》又记载“勾陈,在天叫飞虡(jù)鹿头龙身;在地称天马。”对于勾陈具体是什么没有统一的定论,而这个勾陈有何神秘的勾陈大帝有什么关系,待我日后查阅资料再给大家整理。

第九、腾蛇

《尔雅·释鱼》中记载“螣,螣蛇”。郭璞注“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腾蛇据说是由女娲娘娘以自己形象制造的宠物,是一种会腾云驾雾的蛇,是一种仙兽;又称螣蛇,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称为“神兽”,有诸多代表意义。螣蛇多与神龟并称,因此被视为玄武的分身。在宋代宫殿仪仗制式中,有所谓的“真武队”,当中阵容就包括“金吾折冲都尉一员,仙童、真武、螣蛇、神龟旗各一”。然而,另有说法指螣蛇是五方神兽的独立一员,位居中央,色尚黄。

第八、应龙

应龙是一种有翼的龙,又名飞龙,亦作黄龙,另有学者推测应龙以庚辰为名;本居于天上世界,曾下凡作为黄帝大将斩杀蚩尤、夸父,也曾以尾画地成江,助大禹治水,同时,应龙还为禹王擒获了无支祁。应龙于五方主中央、五行司土,为云雨雷霆、沟渎河川之神,亦是天龙之神,天神太一之妃,号曰顺天佑畿辅时应龙神。而应龙分有两种,一为毛犊与羽嘉所生,生凤凰、麒麟;二则是龙修炼一千五百年所化,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竟然是东皇太一的妃子,喜欢某荣耀的下次再玩的时候会不会想起应龙

第七、黄龙

按照古籍记载,黄帝及大禹可能都是黄龙的化身,著名神话学家袁珂认为黄龙即是黄帝时期的应龙,并有详细证据论述。五行思想的体现将黄龙看做是五龙之一。有四大神兽之外的“第五灵”甚至四灵之长的说法,『中央黄为土』就是黄龙,一说应龙。黄龙在古代是皇权象征,在九龙壁上可以见到黄龙。黄龙在古代是皇权象征,在九龙壁上可以见到黄龙 。某些人认为黄龙的这个地位已经被瑞兽(黄麟)替代,也有人将二者同等看待,但实际上黄麟作为麒麟的一支远远无法与黄龙相比,麒麟为应龙孙辈。

第六、朱雀

朱雀十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于八卦为离,于五行主火,象征四象中的老阳,四季中的夏季。很多人将其认为是凤凰或是凤凰的一种,但实际上朱雀与凤凰存在极大的不同,且作为天之四灵与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礼记四灵之一的凤凰更加尊贵。

第五、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

玄武亦称玄冥 ,龟蛇合体,为水神,居北海,龟长寿,玄武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冥间亦在北方,故为北方之神。而玄武又可通冥间问卜,因此玄武有别于其它三灵 ,被称为“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之神。

第四、白虎

白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西方的灵兽,因西方属金,色白,故称白虎,代表的季节是秋季。 其他:青龙东方 春季、朱雀南方 夏季、玄武北方 冬季。

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主杀伐,色白,名称白虎。

西为白色,故白虎为西方之神,与青龙共为镇邪的神灵,同时白虎也是战伐之神,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是权势、尊贵的象征。

第三、青龙

青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属于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颤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以五行论,东为青色 ,故青龙为东方之神,亦称“苍龙”。在民间传说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象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又有龙性*的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第二、太阴幽荧

太阴幽荧代表的是夜空中最美丽的星辰,人类夜晚的守望者——月亮,

太阴幽荧是古中国居民的神话传说中的圣兽,在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关于太阴幽荧的起源实际上有两种说法,一是太阴幽荧是盘古开天辟地后,混沌所化两仪中的阴与盘古一眼结合而产生的圣兽。

而第二种说法则认为太阴幽荧的诞生没有盘古的参与,认为太阴幽荧是直接由“一阴一阳之谓道”中的阴变化而来的大道的化身。这一说法至少是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开始流传的,比盘古神话更为古老,当代学者也普遍认为后者才是太阴幽荧神话的原型。

第一、太阳烛照

太阳烛照是古中国居民的神话传说中的圣兽,其与太阴幽荧的神话是类似于伏羲女娲之类的孪生神话,是人类社会原始宗教性质的产物,同时也极有可能如部分学者所说的是母系氏族往父系氏族过渡阶段的产物,两者存在颇多的相似之处,但实际却又大相径庭,学者当带有审慎的思维展开研究。

从古籍文献中可以看出,关于太阳烛照的起源实际上有两种说法,一是太阳烛照是盘古开天辟地后混沌所化两仪中的阳与盘古一眼结合而产生的圣兽。而第二种说法则没有盘古的参与,认为太阳烛照是直接由“一阴一阳之谓道”中的阳变化而来的大道的化身。

我新手上路,希望各位看官老爷多多点赞关注支持,谢谢。想看什么文章可以评论或者私信我。

上古四大灵兽:白矖、腾蛇、白泽、麒麟。

白矖: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女娲娘娘的左护法。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非常孤独,于是用泥造人,同时也造了和自己同为蛇身的宠物。

腾蛇:也叫飞蛇,是一种会腾云驾雾的蛇,是上古四大灵兽之一。又一说为星宿之一,有“勾陈腾蛇”之说。出自《山海经·中山经》。螣蛇星是隶属于北方七宿的星官。在造父五星之南,由22颗星所组成。五行分阴阳,而螣蛇则为火阴性图腾。龙之同类,能兴云雾而游。

白泽:中国古代神话中地位崇高的上古四大灵兽,祥瑞之象征,但正统古籍中记载甚少。白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通晓天下鬼神万物状貌,是令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方术,所以从很早开始,就被当做驱鬼的神和祥瑞来供奉。尤其到了中古时期,对白泽的尊崇更是隆重。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明代郑和下西洋带来了长颈鹿后,又用来代指长颈鹿(在日本依然如此)。

可能大家都知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神兽,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女娲座下的四大灵兽。我为你们带来了女娲座下的四大灵兽的相关介绍,四大神兽谁最厉害四大神兽谁是老大请继续阅读。

女娲座下的四大灵兽

白矖

身份:女娲座下左护法

外貌:人身蛇尾,面容姣好,见之惊为天人

古籍记载 :无,其实女娲座下的四大灵兽也是现代人杜撰的

相传白矖是天地混沌初开时,女娲觉得寂寞,就用圣血照着自己的模样造了两只蛇形的灵兽,雌的是白矖,雄的是腾蛇,后来他俩结为了夫妻,同为女娲坐下的女娲座下的四大灵兽之二。后来在女娲以身补天的时候,白矖和腾蛇追随女娲而为补天献出了生命。有一个不靠谱的传说是白素贞为白矖和腾蛇的女儿。

腾蛇

身份:女娲座下右护法

外貌:长着龙的翅膀的蛇

古籍记载

《山海经·中山经》: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

《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

《尔雅·释鱼》:螣,螣。

《韩非子十过》:曾云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

《淮南子》∶腾蛇游雾,而殆于蛆。其性能制蛇,忽见大蛇,便缘而啖其脑。

腾蛇,一名“螣蛇”,传说中是一种会腾云驾雾的蛇,也有一种说法是腾蛇是星宿之一,又名勾陈。是一种仙兽。关于腾蛇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腾蛇是由女娲创造的,一种说腾蛇是玄武的分身,曾在人间四处作恶,被女娲降服。因为腾蛇本来就是传说中的存在,所以具体哪种说法是真的已经不可考,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腾蛇最后成了女娲座下的四大灵兽之一。

白泽

身份:女娲座下前护法

外貌:通体雪白,狮身羊角,长着山羊胡子

古籍记载

《抱朴子极言》:黄帝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

《云笈七签·轩辕本纪》: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

《唐书·五行志》记载中宗韦皇后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泽枕以避魅。

《开元占经》:黄帝巡于东海,白泽出,达知万物之精,以戒子民,为队灾害。

白泽是传说中能趋吉避凶的神兽,并且知晓全天下的鬼怪名号、形貌及驱除之法。据说当有圣明的人治理天下的时候,白泽就会出现,除此之外它极少在人间现身。

麒麟

身份:女娲座下后护法

外貌: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

古籍记载

《礼记·礼运第九》: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淮南子·地形训》: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

《宋书》: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

女娲座下的四大灵兽中知名度 最高 的就是麒麟了,据说麒麟是雌雄同体的神兽,原本是伏羲座下灵兽,后来奉命守护女娲,成为女娲座下的四大灵兽之一。传说中麒麟法力高强,通晓阴阳八卦、善用五行法术,拥有两千年的悠久寿命,有的人认为麒麟是龙的儿子,但是事实上麒麟地位和龙平等,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

三皇五帝,是 中国 在 夏朝 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燧人 、 伏羲 、 神农

伏羲 、 女娲 、 神农

伏羲 、 祝融 、 神农

伏羲 、 神农 、 共工

伏羲 、 神农 、 黄帝

黄帝 、 颛顼 、 帝喾 、 尧 、 舜

宓戏( 伏羲 )、 神农 、黄帝、尧、舜

太昊 、 炎帝 、黄帝、 少昊 、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 尚书 》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 汉朝 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 道教 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关于三皇五帝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祝融

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 火神 。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女娲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 风里希 (可能是凤里牺)。传说中人类始祖,人类为她和其兄 伏羲 的后代。又传说她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鳖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在 中国神话 中,她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后来 水神 共工 和 火神 祝融 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 不周山 ,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 五色石 补好天空。

除此之外,女娲还创造了 瑟 这样乐器。另外,女娲在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

一说女娲后来升天,由 白螭 和 腾蛇 保护著去了天宫。神话中说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同时也是夫妻。在中国的 图腾 上更有女娲和 伏羲 交合的图像。

在中国南部的 苗族 等 民族 尊其为大神,并建有 庙宇 供奉。

燧人氏

燧人氏是 中国 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有说法他为 三皇 之一。

《 韩非子 ·五蠹》有记载:“民食果蓏蚌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传说中的 农业 和医药的发明者。一说神农氏即 炎帝 ,与 黄帝 为兄弟。

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甚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

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得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终于身亡。

共工氏

中国上古传说 中人物。据说共工氏姓 姜 ,是 炎帝 的后代。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关于他的传说,几乎全与水有关,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一说共工部落活动区域在今河南 辉县 。

黄帝

黄帝被认为是 中华民族 的始祖。根据记载,号 轩辕氏 、 有熊氏 , 姬姓 ,一说姓 公孙 ,姬姓部落首领,传说中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 共主 , 五帝 的第一个。黄帝也被 道教 尊为 道家 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 史记 ·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 少典 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中国古都学会(中国七大古都确认机构)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日 河南 省 郑州 市轩辕丘,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另有传说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 的 沮源关 降龙峡 ,农历二月初二(参见 二月二 )。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 北极光 ,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 炎帝 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建都在 涿鹿 。他推算 历法 ;教导 百姓 播种 五谷 ;发明 指南车 ,造舟车弓矢;兴 文字 ;作 干支 ,制 乐器 ,创 医学 。

今日在 陕西省 的 桥山 有 黄帝陵 ,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

黄帝与 炎帝 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 嫘祖 ,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 史记 》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 颛顼 、 帝喾 、 唐尧 、 虞舜 ,以及 夏朝 、 商朝 、 周朝 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后世对黄帝的神化是逐渐进行的。《 庄子 》中提到黄帝得道成仙;《 列仙传 》中的黄帝还能够驱使群仙。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

颛顼(拼音:zhuānxū,注音:ㄓㄨㄢ ㄒㄩ),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阳东南),号高阳氏。颛顼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传说楚王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屈原与楚王为同族。

帝喾

帝喾,中国上古历史的五帝之一,姬姓,名俊,号高辛氏,黄帝长子玄嚣之孙,颛顼是其伯父。

帝喾十五而佐颛顼,封于有辛(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得颛顼帝位,都于亳(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寿百岁。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许多古文献认为帝俊就是帝喾。《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帝俊有中容、晏龙、黑齿、季厘等子族,“生十日”,“生月十有二”。

传说帝喾元妃姜原生弃,即后稷,为周之始祖;次妃简狄生契,为商之始祖;次妃庆都生放勋;次妃常仪生挚。帝挚承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尧。

孔子认为帝喾“博施厚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仁以威,惠而信,以顺天地之义。知民所急,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抚教万民而诲利之,历日月之生朔而迎送之,明鬼神之义而敬事之。其色也和,其德也重,其动也时,其服也哀”。曹植作《帝喾赞》颂曰:“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帝尧

尧,名放勋,又称陶唐氏,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有两个儿子—挚和放勋;帝喾死后传位于挚,就是帝挚;帝挚不善,而让位于放勋,也就是尧。尧在位时,他的仁德使百姓爱戴,万国敬服。尧的都城在山西南部。 《尚书·尧典》记载:尧命羲氏、和氏观察天象,授时于百姓;委派禹的父亲鲧治水,可惜不成功;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暴虐凶恶,没有传位给丹朱;后来因为舜的德行而传位与他。

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舜是否有其人史学家们争论不清。一般认为舜的时代中华文明开始进入农耕的时代,并是道德观的开始。传说舜受尧传位,自己则传位于禹。 作家柏杨的观点认为:舜得王位并非由尧禅让,而是篡权,“除四凶,举十六相”培养自己的羽翼,架空尧的权力。而后由禹重蹈覆辙,所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实际情况可能是被禹流放死于途中,因为中国的上古时代江南地区仍属蛮荒之地,舜已是高龄的老人,到蛮荒之地"巡狩"不符合逻辑。 以下引用周时的一些关于舜的记载:

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墨子: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管子: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

司马迁史记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又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炎帝

炎帝,神农氏(有说为神农后人),姜 姓 ,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是中国传说时代(或称上古时代),约西元前三、四千年,今陕西、湖北一带姜氏族部落的共主,出生於烈山(今湖北省厉山镇),所以炎帝之后又称烈山氏。

少昊

少昊,亦作少嗥。五帝之一,黄帝之子。

少昊陵,山东省曲阜市城东。

 《四体书势》原文:

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夫指事者,在上为上,在下为下。象形者,日满月亏,象其形也。形声者,以类为形,配以声也。会意者,以戈为武,人言为信是也。转注者,以老为寿考也。假借者,数言同字,其声虽异,文意一也。

自黄帝至于三代,其文不改。及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藏,希有见者。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恒祖敬侯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太康元年,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冢,得策书十馀万言,按敬侯所书,犹有仿佛。古书亦有数种,其一卷论楚事者最为工妙,恒窃悦之,故竭愚思以赞其美,愧不足以厕前贤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古无别名,谓之《字势》云。

黄帝之史,沮诵仓颉,眺彼鸟迹,始作书契。纪纲万事,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质文著世。 爰暨暴秦,滔天作戾,大道既泯,古文亦灭。魏文好古,世传丘坟,历代莫发,真伪靡分。 大晋开元,弘道敷训,天垂其象,地耀其文。其文乃耀,粲矣其章,因声会意,类物有方。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委蛇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苯□以垂颖,山嵯峨而连冈;虫跂跂其若动,鸟飞飞而未扬。观其措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或方圆靡则,因事制权。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然突出,若龙腾于川;渺尔下颓,若雨坠于天。或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或纵肆婀娜,若流苏悬羽,靡靡绵绵。是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就而察之,有若自然。信黄唐之遗迹,为六艺之范先,籀篆盖其子孙,隶草乃其曾玄。睹物象以致思,非言辞之所宣。

昔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与古同,或与古异,世谓之籀书也。及平王东迁,诸侯立政,家殊国异,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承相李斯乃损益之,奏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政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或曰下杜人程邈为衙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改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圆,圆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定乃隶字也。

自秦坏古,文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王莽时,使司空甄酆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复有六书:一曰古文,即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秦篆书也;四曰佐书,即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书,所以书幡信也。及汉祭酒许慎撰《说文》,用篆书为正,以为体例,最新,可得而论也。秦时李斯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斯书也。汉建初中,扶风曹喜善篆,少异于斯,而亦称善。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韦诞师淳而不及。太和中,诞为武都太守,以能书留补侍中、中郎将,善篆,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理不如淳也。邕作《篆势》云:

字画之始,因于鸟迹。苍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振激,鹰跱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蚑蚑□□。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湍漈不可得见,指撝不可胜原。研桑不能数其诘屈,离娄不能睹其隙间。般倕揖让而辞巧,籀诵拱手而韬翰。处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观。□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闲。嘉文德之弘蕴,懿作者之莫刊。思字体之俯仰,举大略而论旃。

卫恒《四体书势》原文与译文(2)

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用之,独符玺、幡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洒直,计钱足而灭之。每书辄削而焚其捬,梁鹄乃益为捬,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鹄卒以书至选部尚书。宜官后为袁术将,今巨鹿宋子有《耿球碑》,是术所立,其书甚工,云是宜官书也。梁鹄奔刘表,魏武帝破荆州,募求鹄。鹄之为选部也,魏武欲为洛阳令而以为北部尉,故惧而自缚诣门。署军假司马,在秘书书勤书自效,是以今者多有鹄手迹。魏武帝悬著帐中,及以钉壁玩之,以为胜宜官,今宫殿题署多是鹄书。鹄宜为大字,邯郸淳宜为小字,鹄谓淳得次仲法,然鹄之用笔,尽其势矣。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皆弘之法也。汉末有左子邑,小与淳、鹄不同,然亦有名。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作《隶势》云:

鸟迹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从此简易。厥用既弘,体象有度,焕若星陈,郁若云布。其大径寻,细不容发,随事从宜,靡有常制。或穹窿恢廓,或栉比针裂,或砥平绳直,或蜿蜒缪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若钟□设张,庭燎飞烟。崭岩嵯峨,高下属连,似崇台重宇,层云冠山。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谲诡,不可胜原。研桑所不能计,宰赐所不能言。何草篆之足算,而斯文之未宣?岂体大之难睹,将秘奥之不传?聊伫思而详观,举大较而论旃。

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杜氏杀字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弘农张伯英者,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及仲将之徒,皆伯英之弟子,有名于世,然殊不及文舒也。罗叔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同时,见称于西州,而矜此自与,众颇惑之。故伯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河间张超亦有名,然虽与崔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崔瑗作《草势》云:

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点□,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绝笔收势,馀綖纠结。若山峰施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几微要妙,临事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卫恒《四体书势》原文与译文(3)

《四体书势》今译

[西晋]卫恒

卫恒字巨山,年轻时征召到司空齐王府,后陆续任太子舍人、尚书郎、秘书丞,太子庶子、黄门郎等职。卫恒很善于写草、隶,写了《四体书势》一文说:

以前黄帝时候,创立制度制作器物。有叫沮诵、仓颉的人,开始用刻写划符来代替结绳表示事情,大概是看到鸟飞过留下的痕迹引起了他们的这种想法。在这基础上不断发展,则把它叫做文字,有六种"义"。一是指事,如字"上"、"下";二是象形,如字"日"、"月";三是形声,如字"江"、"河";四是会意,如字"武"、"信";五是转注,如字"老"、"考";六是假借,如字"令"、"长"。指事,就是在一横上点一下表示在上面(象"上"字)为"上"字,在一横下点一下表示在下面(象"下"字)为"下"字;象形,就是日圆月亏,象它的形状;形声,就是以相似的为形状,配以字声;会意,止戈为"武"字,人言为"信"字;转注,就是以"老" 有寿的意思转为"考"有寿的意思;假借,就是几个不同的字表示同一个意思,它的声虽然不一样,但字意是一样的。

从黄帝到三代,文字没有改。到秦使用篆字,由于把以前的书籍烧掉了,因而古文(古代的文字,指三代前的文字)没有流传下来。汉武帝时鲁恭王拆毁孔子的住宅,获《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当时的人已经不再知道有古文了,把它称为科斗字。汉代时人们把它们珍藏起来,很少有人见过。魏初传授古文的出自于邯郸淳,卫恒的祖敬侯写邯郸淳传授的《尚书》,后拿给邯郸淳看,但邯郸淳不能区别了(与古文一样了)。到正始年间,创立三字石经,已经流失了邯郸淳的写法,凭借科斗之名,因而模仿科斗的形状。太康元年,汲县人盗掘魏襄王墓,获得十多万字的简籍,对照敬侯写的,又有所想像。古籍也有多种,其中一卷论说楚国事情的最为精妙,卫恒暗自高兴,因此用尽我笨的心思来称赞它的美妙,惭愧不能侧身于前贤之作中,希望保存下古人的象(景象)啊。以前也没有别的篇名,叫它《字势》:

黄帝的史官,沮诵、仓颉,观察那鸟飞过的痕迹,开始刻写文字划符。用来治理万事,建立法律制度,记载发布帝的文献、制度,核实或有文采的文章显著于世。到了残暴的秦时,造滔天罪过,大道已尽,古文也灭了。魏文爱好古,当时相传的《九丘》、《三坟》,历代都没有显露,真伪不分。太晋开始,弘扬大道发布规定,天施下它的景象,地显示出它的图形。其图形显示出来,篇章璨灿,借声会意,用方法类推事物。"日"就像君一样满到限度,"月"就像臣一样亏缺在旁边;"云"弯弯曲曲往上飘铺开,"星"一颗一颗闪着光芒;"禾"长得茁壮挂着谷穗,"山"岭高峻山冈连着山冈;"虫"就像脚趾欲动的样子,"鸟"就像刚刚展翅欲飞还未飞起。你看他行笔聚墨,专心致志,字势和谐形体均衡,起止不间断。有的保持不偏不斜遵循法度,有的不遵循规矩;有的或方或圆没有规则,根据事情制定权衡的度量。其弯像弓,其直像弦一样。矫然凸出,如龙在江河里翻滚;渺远的样子往下落,像雨从天上坠。有的游笔有力的样子,像鸿鹄高飞,在远处轻快飞舞;有的行笔弯曲缓缓,像在水里流动的紫苏草悬在空中的羽毛,连连绵绵。因此从远处看,像飞翔着的风刮过水面,泛起清波漪涟,从近处观察,有如自身的样子。黄帝、唐尧时的遗迹,是六艺(书艺是其一种,这里指书艺)的模范和先祖,籀书、篆书就像它的子孙,隶书、草书就像它的曾孙玄孙。看到物象让人思索,不是言辞所能述说的。

过去周宣王时史籀开始写大篆十五篇,有的与古同,有的与古不同,世人谓之籀书。到平王东迁,诸候自己的国政,家国不一样,文字形状也很不相同。秦始皇帝时刚刚合并天下,丞相李斯于是通过减少增加笔划,上奏停止与秦文字不相符合的。李斯制作《仓颉篇》,太史令胡毋敬制作《博学篇》,都选取史籀大篆,有稍微减少或变化,称为小篆。有的说是下杜人程邈当衙吏时,得罪过始皇,被囚禁在云阳十年,在狱中改制大篆,少的增加补充,多的减少削弱,有的把方的改成圆的,有的把圆的改成方。上奏到始皇,始皇认为很好,让他出来作御史,让他制定文字。也有的说程邈制定下来的是隶书。

从秦毁灭古文以来,文字有八种字体:一是大篆,二是小篆,三是刻符,四是虫书,五是摹印,六是署书,七是殳书,八是隶书。王莽时期,派司空甄丰校正文字并归类,修改确定古文,又有六书:一是"古文",就是孔子宅壁中的字;二是奇字,就是"古文"但又有些不同;三是篆书,即是秦篆书;四是佐书,就是隶书;五是缪篆,用来摹写印章;六是鸟书,用来写幡信的。到汉祭酒许慎撰写《说文》,用篆书为正宗,用来作为体例,是最新的,可以拿来研论。秦时李斯被称为是擅长写篆书,各座山和铜人铭文都是李斯写的。汉建初年中,扶风人曹喜善于写篆书:稍和李斯不同,但也被人家说写得好。邯郸淳学他,大致探得他的妙处,韦诞学邯郸淳就不如啦。太和年中,韦诞任武都太守时,因为能写字留补侍中,魏氏的珍宝器物的铭文题字,都是韦诞写的。汉末又有任过侍中、中郎将的蔡邕,善于写篆书,采用李斯、曹喜的方法,混杂古今字形,但是精密娴熟不如邯郸淳。蔡邕写了《篆势》一文说:

写字划符的开始,是凭借鸟飞过的痕迹,苍颉遵循圣人定下规则,制定这种文字形体有六篆,巧妙如入神的状态。有的象龟的纹理针的裂纹,像梳子龙鳞那样紧密排列,舒展肢体放松尾巴,长长的翅膀短短的身体。要崩落的样子就象黍子榖子低垂的谷穗,郁结在一起就象虫蛇混杂在一起。扬波(的笔画)振撇(的笔画),如鹰跱鸟震,伸颈收翅,势象要凌云。有的轻笔内投,微本浓末,若断若连,像露水珠顺着丝,下端凝垂欲滴。竖的就象悬着的东西,横的就象编排的绳,杳杪(树梢,指笔锋)斜趋(奔),不方不圆,跂跂而走,翾翾而飞。远望如鸿鹄群飞,迁延不断;近看不见边际,不能尽探究其意。善经商计数的计研、桑弘羊不能搜寻到它的弯曲(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眼睛明亮的离娄不能看到它的间隔,巧匠公输般、舜臣倕谦让而推辞技巧,籀、诵(指史籀、沮诵)恭让而不露毛笔。处在篇章书籍的第一个条目,鲜明可见,在素绢上展现华艳,是学艺(指书艺)的模范和先祖。嘉奖文章道德的大美,发泄写的人挥不去的怨恨,思索文字的俯仰体态,例举大致的来说它。

卫恒《四体书势》原文与译文(4)

秦用了篆,由于要上奏的事繁多,篆字又难写,就让隶人帮着写,就叫隶字。汉时沿用,只有符玺、幡信、题署使用篆。隶书,是篆的快写。上谷王次仲开始写楷的方法,到灵帝爱好书艺,当时能写的人很多,师宜官最会写,大的一个字径有一丈,小的方寸之地可以写上千言,大家很羡慕他的才能。有的时候没拿钱到酒家喝酒,于是在壁上写字,参观的人给他付酒钱,计算到钱够了把字除掉。每次写后总是削掉把柎烧掉,梁鹄为了获得很多的柎,给他酒喝,等他醉了把他的柎偷偷拿走。梁鹄最终因为字写得好被选到部任尚书。师宜官后来成了袁术的一个将,现在巨鹿宋子有《耿球碑》,是袁术立的,它的字写得很精,说是师宜官写的。梁鹄后来投奔刘表,魏武帝破荆州时,募求梁鹄。梁鹄是选部任过官的,魏武帝想当洛阳令时梁鹄却任曹操为北部尉,因此梁鹄害怕自缚到帐门,暂任军假司马,在秘书辛勤写字效劳,因此现在有很多梁鹄的手迹。魏武帝把它悬挂在帐中,并用钉子钉在墙壁上玩赏,把他当作师宜官,现在宫殿题署有很多是梁鹄写的。梁鹄适宜写大字,邯郸淳适宜写小字,梁鹄说邯郸淳学得王次仲的方法,而梁鹄的用笔,其势尽出。梁鹄的弟子毛弘在秘书任教,现在的八分都是毛弘的方法。汉末有叫左子邑的,稍微跟邯郸淳、梁鹄不一样,他也很有名。魏初,有锺、胡两家从事行书的方法,都学于刘德升,锺氏略有不同,但也各有其巧妙的地方,现在盛行于世。写《隶势》一文说道:

鸟迹的变化,在于帮着书写的隶人,免除了那繁杂和图纹,从此变得简单容易。隶书使用开来,体象有法度,明亮如星陈,浓盛象乌云满布。大有直径八尺的,细小有容不下发丝的,随着事物的情况顺应合适的,没有固定的常规。有的宽大高深,有的排列很密而分布均匀,有的很平很直,有的蜿蜒错乱,有的长而歪斜突出一个角,或者规矩有旋有折的变化。长短相称,不一样的体但有同一样的势,奋笔轻举,离而不断。细细的波浓浓的点,错落有致,象设置钟簴,大庭里燃着草木飞着烟雾;山高险峻,高低相连,象重重叠叠的楼台,层层的云盖着山峦。远看象龙在天上飞,近看让人心乱目眩,姿态奇异,不可尽究。研、桑不能记,宰、赐不能说,为什么草篆都可以计算出来,可这种文字却没有宣扬开来,难道是说形体大得难以看到,其奥秘所以没有流传?且伫立在那儿仔细思考观察,例举大致的来说它。

汉朝兴起后有了草书,但不知是谁创制的。到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很善于写。后来有崔瑗、崔寔。也都称写得精。杜度写字很稳,字的体态有点瘐;崔氏写得很有笔势,但结字又小又稀。弘农张伯英学其精巧,凡是家中的衣帛,必定先写字后煮白。在池边学习书艺,池水都是墨水。下笔必写楷法,常常说:"没有时间去写草书。"寸纸没有留下,至今世人把他的字看得很珍贵,韦仲将称他为"草圣"。张伯英的弟弟文舒次于张伯英,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以及韦仲将这些人,都是张伯英的弟子,有名于世,但比文舒差得远。罗叔景、赵元嗣与张伯英同时代,在西州被人称颂,但他们慎重赞许自己,大家都感到很迷惑。因此张伯英自称道:上与崔氏、杜度相比有不足,下与罗叔景、赵元嗣相比有多。河间张超也有名,虽然跟崔氏同一个州,但不如张伯英得到他的方法。崔瑗写《草势》一文说:

文字符划的兴起,开始于颉皇,写那如鸟飞过般的迹印,确定篇章。到后来,文书典籍更加繁杂,时间久了,政治上经过多次权变,政事荒废,抄写文章的多是佐隶,以前的文字因此不见了。草书的方法,因为简略,随时宣谕意图,用在时间紧迫的时候,精美实用同时兼有,节省时间又省力气,简约而美的变化,难道必定要古代的式样?看它的法则形象,俯仰有度,方的和圆的都不是矩和规画出来的。抑下左边扬起右边,高耸不平的样子,如兽行走如鸟跳跃,志在飞奔,象狡兔突然受惊,即将奔跑。墨的黑色样子,状似连珠,断了但没有分离,愁怒的牲畜,逐跑的样子出奇。或在深远的高处恐惧发抖的样子,象居高临危,旁边的点斜靠着,象蝉握着树枝。起笔收势,还在游离弯结,像杜伯采毒药,探看裂缝攀援险峻,走蛇进洞,头进去了尾巴垂在外面。远看,象崖岸崩塌般摧折,近看,一个笔划都不可移动,关键而微妙,因时适宜。例举大致的,好像就这些。卫恒《四体书势》原文与译文(5)

[简评]对文字的发展历史有重要意义。从书契开始,黄帝和夏商周三代是古文阶段。秦使用篆体。文字有基本的六种成字方式。在秦篆前,还有周时的籀体字。在秦篆后,是隶书、草书。到东周时,各诸候国的籀字大同小异,异彩纷呈。西周的籀字又称史籀大篆,秦的篆称小篆。秦时使用八种不同的字体,到王莽时是六种。秦时已出现隶书,汉时出现楷法隶书(即写得比较正楷的隶书)。晋时的八分是隶书的一种。魏初已出现行法隶书(即写得比较快的隶书),写得比较草的隶书叫草隶。汉时出现了草书。写草书要花很多时间,所以说"匆匆不暇草书",慢慢走出实用,就会走上纯艺术的道路。但这时还兼有实用。

古人们选用赋的形式来叙说(而不是论说)某一东西,使这一东西感性太多,难以形成系统性、综合性的知识。为了堆砌词藻,反而失去了对词的精确与推敲。

神兽螣蛇,是一种会飞的蛇,然而它能成为古史传说的神兽,除了腾跃的飞行,腾蛇还有更让人称奇的能力。

《淮南子》神蛇条说:“神蛇自断其身,而自相续注,长三尺,色似金,熟视之,微黑,不毒。人触其怒,则自断若刀截,怒定,相就如故。”原来这种蛇即使被砍成几节,也不会死,反而能自行再把身子接上。淮南子将腾蛇重生的能力形容得惟妙惟肖,仿佛亲眼所见,并描绘了它的样子。它可以自断成几节,不过要让它自残,人要先惹它发怒,它才会自断若干截,断口如刀切,等它气消了,断处会慢慢靠拢接在一起,又跟之前的一样。晋朝傅休奕为此写下古诗《灵蛇铭》:“嘉兹灵蛇,断而能续。飞不须翼,行不假足,上腾云霄,下游山岳。逢此明珠,预身龙族。” 腾蛇的神力已经堪与龙族相比,足见古人对腾蛇的崇拜。

古人将腾蛇与龙并提,很多天神如伏羲、烛龙的形象都有蛇一样的身躯,不是没有道理的。借着腾蛇断体再续的重生能力,又能腾云驾雾的神性,越来越多的蛇也能化身成龙。比如常说的“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这个“虺”与腾蛇为同一性质的物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螣蛇的神话色彩也渐渐消失。清代《古今怪异集成》就把这种蛇好好的折磨了一番。说康熙年间,有人在宁古塔碰到这种蛇,用小刀将它切成三四节,顷刻就连上了,再切,又连上,而且行走的速度更快,于是又切,并将它的断处挂在树上或仍出墙外,这样它才不能连。

是;

白矖: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女娲娘娘的左护法。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非常孤独,于是用泥造人,同时也造了和自己同为蛇神的宠物。一为白矖(xǐ第三声),为雌;一为腾蛇,为雄。 女娲补天时因所采五色石不够用,于是以身补天,白矖和腾蛇亦追随以身补天。

腾蛇:腾蛇十二神兽出自道教传奇,在道教的名称为十二天将之一。腾蛇,一名“螣蛇”,也叫飞蛇,古代汉族神话中由女娲娘娘以自己形象制造的宠物,是一种会腾云驾雾的蛇,是一种仙兽。又一说为星宿之一,有“勾陈腾蛇”之说。出自《山海经·中山经》。

《易经》卦中“腾蛇”/腾蛇 

《易经》里的六兽,即是“青龙”、“朱雀”、“勾陈”、“腾蛇”、“白虎”、“玄武”、这些名称实际是星座之名。如:东方青龙座,西方白虎座,南方朱雀座,北方玄武座,腾蛇是二十二星,在营室北。这六个星名的含义是什么呢?简单地说,青龙指吉庆之事,朱雀指文书、书信之事,勾陈指田地和牢役之事,白虎指凶伤孝服之事,玄武指匪盗暗昧之事,腾蛇指虚惊怪异之事。

从“腾蛇”的解释来看,“腾蛇”在古代是一个不吉利的星宿,几千年以来,当人们在占卜中遇到“腾蛇”时,都是照搬照抄。

今次,我在预测台风的过程中,发现“腾蛇”动在卦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腾蛇”的真面目,我翻阅了《辞源》和《辞海》等工具书。《辞海》对“腾蛇”的解释是指一种无足而飞的蛇。为此,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飞”字,希望在“飞”字里面有所发现,“飞”即是突然的、意外的意思,我认为,“腾蛇”里面应有两重意思,即是既有“惊恐”一层意思,也有“惊喜”一层意思。也就是说,“腾蛇”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人物经历

盘古开天、洪荒伊始。大地之母——女娲黏土造人、繁衍后代、造福人间。谁知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争斗,共工头撞不周山,使天体倾斜,三界大乱,妖孽趁机横行无忌,危害人间。

上古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霸一方,逞凶作乱。四大神兽秉性各异,龙族高傲、白虎鲁莽、玄武阴毒、唯朱雀最为残忍,每日要吃人度日。

共工氏头撞不周山,三界混乱,朱雀趁机煽动三大神兽联手祸害人间。女娲用补天遗留的十二块五彩石铸造镇妖瓶,并在另外四只灵兽麒麟、白矖、腾蛇、白泽(独角兽)的帮助下,战败以朱雀为首的四大神兽,除白虎、斩玄武、降朱雀、收服龙族。

人间恢复和平,女娲功德圆满,由白矖、腾蛇两大护法接引上天,被尊为上古第一大神。

失去神位的朱雀神君心存不甘,自封幽冥鬼帝,再度为祸人间。世人在享受短暂太平后,各部落首领亦欲望膨胀,为争夺利益互相杀戮,女娲遂派两大护法白矖、腾蛇下凡寻宝除妖、拯救人间。 白矖与腾蛇因为除妖有功,得到万民爱戴;任务完成后,白矖留恋人间的美景,不愿再返天庭,于是白矖留在了美丽的南越国,成为南越国的女祭司,她与师妹腾蛇一起降妖布道,拯救苍生造福社稷;恩泽一方,使人间出现一片安宁!

后来人类贪婪,为了争夺大量的土地,财富而互相残杀,使天帝大怒,立刻下令让白矖与腾蛇返回仙界,然后用洪水洗脱人类的恶念,白矖不愿让无辜百姓受牵连,决定与腾蛇一起留在人间,并在龙族之主苍龙的帮助下一起治水。也因此惹怒了天帝,断去天梯使其无法返回天庭。

白矖留恋人间,于是请旨永驻人间,化名仙乐,成为南越国大祭司。仙乐一直为人间驱除妖魔,拯救苍生。南越王朝历尽数代不衰,全仗仙乐(白矖)、魔音(腾蛇)全力辅佐。却不料,新一任南越王荣狄继位,参拜圣庙时偶然目睹白矖真容,惊为天人,欲纳为后,白矖为避荣狄纠缠,将大祭司之位传给腾蛇,自己躲入南越古洞,再不踏入尘世一步……虽说如此,荣狄并没有忘却仙乐。他对白矖的爱恋,点燃了腾蛇内心的嫉妒之火,因为她深深的爱着荣狄。可是荣狄的忽视让她失去理智,开始了不择手段报复之旅。她痛恨白矖,她发誓,自己得不到的幸福,白矖也不能够得到。当她发现古洞中的问天和白矖互相爱慕,诡计悄然入心……

半人半龙的半妖问天潜入南越古洞,欲抢夺镇妖瓶,利用镇妖瓶的法力使自己能存于三界之间!白矖追了问天三天三夜,二人从争斗到爱慕,情愫骤生……白矖第一次尝到了爱情的甜蜜!于是她愿意放弃神籍,然后和问天归隐山林;问天也愿意为了白矖化去龙鳞变成人,自此长相厮守……二人相约天池湖畔相会!

白矖手捧镇妖瓶在天池岸边等待问天,不料随后赶来的问天(朱雀神君(时幽冥)所变)突然出手偷袭,将白矖打成重伤,夺走镇妖瓶……

问天利用镇妖瓶(朱雀神君(时幽冥)所变)大开杀戒,南越国生灵涂炭,荣狄率兵决战问天不敌,危急中白矖带伤赶到,悲愤的白矖用无忧曲封印了问天(真正的问天)!白矖临终前叮嘱荣狄,自己死后务必将镇妖瓶毁灭……言罢,白矖含恨而终!

女娲娘娘见白矖为情所困,未能完成她交付的寻宝除妖的任务,于是将她的魂魄转世为三千年后的少女丁瑶身上。丁瑶机缘巧合穿越时空,回到了三千年前的南越古洞……

而巫山鬼母阴差阳错,救活了已经死了的仙乐,在机缘巧合下白矖复活。问天面对三千年前的旧爱,与三千年后的新欢,不知该如何抉择?而南越王荣狄得知白矖复活,甘愿为其放弃王权,惹得深爱荣狄的大祭祀腾蛇万分恼怒,被嫉妒冲昏头脑的她沦入魔道,不能自拔。

朱雀神君(时幽冥)为争夺灵珠,将世代守护女娲陵墓的慕莲家族杀绝、慕莲复仇途中与逃婚的蜀国公主雨蝶相遇,结为姐妹。无道贵为龙族殿下,自认不可能对人类动感情,却爱上了雨蝶。慕莲加入丁瑶、问天的寻珠之旅;而雨蝶则站在无道一边,随他四处追杀问天!

问天、丁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查明当年天池湖畔的真相:原来幕后的始作俑者就是朱雀神君(时幽冥),其和师妹腾蛇(魔音)狼狈为奸,致使自己和问天大打出手。而此时,朱雀神君(时幽冥)已经集齐十二颗灵珠,准备用问天、无道父亲苍龙的龙骨架火,重炼镇妖瓶。

在魔音的阴谋下她重回南越执掌大祭司,但没有灵魂的她只能猎杀独角兽,取其血来维持寿命,在魔音的计划下,仙乐再次离开南越。为了人间的太平,决定去杀幽冥鬼帝时幽冥为三界永除后患,但因能力有限,最终死于时幽冥和魔音的手下。为丁瑶前世。后又附于丁瑶身,最终打败了时幽冥,维护了三界的和平,使其重登神位。

白曦是什么?腾蛇是什么?麒麟是什么?白泽是什么?

白曦:白曦为雌性蛇形仙兽,对应的雄性为“腾蛇”。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女娲除了用泥造人作伴,同时也造了和自己同为蛇形的仙物为宠物。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