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不足怎么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精气神不足怎么补?,第1张

去做有氧运动吧!(我是打太极拳的,你有条件可以去打太极,太极拳主要就是锻炼精,气,神)有氧运动是最好的了。

比如:步行、快走、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跳绳/做韵律操、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等等。身体一切都好了,精,气,神自然就足了。

中医药古籍《内经》提到人体有三宝:精、气、神。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反之,气弱则神伤,精神容易不济,情绪也大受影响。夏季人要学会养精蓄锐,养好自己的精、气、神,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健康。

  1该睡就睡,不熬夜。台湾中医师董延龄师认为,经常作息颠倒、长期熬夜的人,通常缺乏精气。因为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这段时间,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等于强迫肝继续分解工作,能量无法被贮藏,会造成肝盛阴虚,阴阳失和,肝火上升,气虚体弱。

  2尽量从事温和运动。董延龄认为打太极、气功或元极舞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

  养生学院教练饶怀英解释,太激烈的运动会造成大量流汗,流失大量体液等于流失大量体力,心情也易烦躁不安。她建议酷暑最好选择练气养生运动,少在烈阳下长期暴晒,或从事激烈运动。因为身体靠呼吸送氧,如果呼吸急促,就像水流量大时,只能流入较粗的水管一样,氧气很快进入身体内较粗的血管,较细微的血管则不易获得氧气。所以,如果要让细微的水管入水,唯有把水龙头的水柱转小,一点一滴注入。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的养分。

  3避免吃太“浊”的食物。夏天要吃清爽的食物,太“浊”的食物容易增加身体重量,使得精神昏沉。烹饪方式也尽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热量高,要少吃。董延龄认为,现代人饮食太乱,没有顺着自然时序调整,大热天吃烤肉,无异加速心火。

  4少吃冰凉食物。冰水或冰品是盛夏最受欢迎的食物,吃多了却容易导致冷热失调。当外在环境温度高时,我们以为冰凉食物可以降温,却忽略了体内温度更高(有时高达37摄氏度),人体适应力和温度调节力没那么强,突然喝下冰水往体内浇,五脏六腑可受不了,易导致心神涣散,郁闷不乐。要消暑又镇定神经,不妨喝菊花茶、金银花茶、绿豆汤。不过,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开水,食用银耳、莲子或百合等袪热补气。

  5日常生活动作不急不缓。中医养生很注重“气和”,如果气的运行紊乱,不够自然活畅,身心都易致病。静心养生其实不难,只要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能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让呼吸匀称有序,“气”自然会“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活动能量,身心获得舒展放松,心自然而然平静下来。

  6少生气、不发火。夏季主火,是一年当中能量最旺盛的时节,容易内心急躁,身体也会受到影响。“发怒前留出一秒思考时间,想想该不该发这顿脾气。”饶怀英说,要学会沉住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就是“修心”。她自己的做法是,当事情令自己心存疙瘩时,就清楚说出来。要不带情绪说出自己的意见,撇开会伤人的形容词,直接沟通事件本身,做到“讲话不带情绪”,最高明。

是的,易筋经的确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创,他结合了武术各家门派的优点,以气渐行为引导方式,通过参观了佛教的禅坐、道教的养生、儒教的义理,并吸收了气功心法的精髓,才创出这本以气功心法为主的易筋经。清朝时,由于南少林寺广收善缘,加上社会动乱,生活过得苦不堪言,加上所收弟子多为民间的拳师,或一些江湖术士、侠士等,而并非真正依出世间而出家者,后来又与洪门及天地会、白莲教等民间社团有牵扯关系,朝廷在诛杀乱党时,也曾追杀至南少林,最终南少林毁于一次战火。因为在这之前,少林人士早已闻之朝廷要诛杀乱党,南少林住持为了保护一些江湖侠客的安危,并让大家都强身健体,除了组织僧团集体练习少林拳之类的功夫外,将一些心法也拿出来让大家练习,其中就包括易筋经。后来江湖上越传越神,以至于很多人都想得到这本天竺神功,据说练此功夫可以治病。所以少林方丈不得已,才广印易筋经,以流传民间。也让人由此误解了这是少林寺的功夫。后来近代,很多人在练习此功时,觉得以前的着式太繁琐,所以更改,又觉得此心法与洗髓经有些出入,故将二者合一,名为易筋洗髓经。此经是由多人的心得集结而成,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易筋洗髓经了。它的确存在,而单本的易筋经古籍本还在,我前些日子在一家图书馆还见到了,可惜没有白话文,看不懂。单本的洗髓经我至今未闻及。

一、叶咔香苗家头疗。叶咔香秘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以苗药为主,传承了四百多年了,是专注于头部亚健康调理和头皮头发养护为一体的全国连锁头疗品牌。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自有源头生产工厂和研发中心⌄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单位。依靠贵州的地利,产品原材均取自贵州苗岭山脉,苗药讲究鲜草药入药,时间短效果快,叶咔香秉承“传承非遗苗艺,专注头疗养生”的理念,致力于头皮抗衰、苗浴SPA、失眠多梦、头痛头晕、脱发白发、记忆力减退等头部亚健康症状进行调理,清新的苗家风格和特效苗药及专业头疗调理是叶咔香苗家头疗特点。二、头道汤养生馆。是一家集是一家集教育、策划、咨询、管理一体的综合型企业。自营品牌很多,头疗项目也有,但更多的是身体项目,将头疗作为引流,主打苗药概念,以药汤淋头的方式做头疗,品牌的强项是培训,细分了从手法到运营到管理的各项培训。3、博士园毛发中心。北京博士园毛发研究中心1997年成立,20年历史,30年科研,旗下设立医院以及专营店遍布全国,同时也是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单位,以毛发养护,白发防治,植发为主,不是专业的头疗馆,品项设计上,更多的依靠仪器和产品对头发进行养护,以调理头发问题为主。四、丝域养发。丝域养发秉承“从头皮养起,让头发越养越年轻”的理念,致力于头皮御龄、防脱赋活、润养健发、养发SPA、特色护理等系列,以提供多方位的头皮头发养护方案为主,头发养护是丝域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多项头发护理技术。项目的设计上更倾向于养发护发,产品多样。5、国颐堂养发馆。广州国颐堂化妆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美容化妆品研发、OEM生产、实体加盟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网络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化妆品集团公司。公司一直秉承“普及美丽,守护健康,奉献爱心”的经营宗旨,以养头养发为核心,舒适的国风装修风格。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能近怯远症的病因病机 4 能近怯远症的症状 5 诊断要点 6 能近怯远症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611 心阳不足 6111 症状 6112 证候分析 6113 方药治疗 61131 治法 61132 方药 6114 针灸治疗 612 肝肾两虚 6121 症状 6122 证候分析 6123 方药治疗 6124 针灸治疗 61241 方一 61242 方二 613 脾虚气弱 6131 症状 6132 证候分析 6133 针灸治疗 62 针灸治疗 621 体针 6211 方一 6212 方二 622 梅花针 623 耳针 6231 方一 6232 方二 624 皮肤针 63 配镜矫正视力 7 能近怯远症的预防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能近怯远症的方剂 2 治疗能近怯远症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能近怯远症 1 拼音

néng jìn qiè yuǎn zhèng

2 概述

能近怯远症为病名[1]。指视近物清晰而视远物模糊之病证[1]。见《审视瑶函》[1]。即近视[1]。

近视(myopia[2])为病名[3][4]。见《审视瑶函》。又称能近怯远症(见《审视瑶函》)、能近视不能远视(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近视(《目经大成》)、目不能远视(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视近怯远症[1],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始称“近视”,与今名同。是指以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为主要表现的眼病[1][2]。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者又有近觑之称,俗名觑觑眼[5]。近视可因为先天遗传,也可因后天不注意用眼卫生所致[4]。多发于青少年时期。

能近怯远症相当于西医学之近视眼[5]。其与远视、散光同属于屈光不正一类眼病[6]。

西医治疗参见近视条。

3 能近怯远症的病因病机

能近怯远症常由青少年学习、工作时不善使用目力,习惯不良,劳瞻竭视,或禀赋不足,先天遗传所致[1][5]。

能近怯远症的病机多系心阳衰弱,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或为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远及[5]。《景岳全书》卷二十七:“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也”。阳不足则阴有余,故能拘敛视近[1]。阳为阴侵,光华不能发越于远,故视近清晰而视远模糊[1]。甚者常可并发数种严重的内眼疾病而导致失明[1]。

能近怯远症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发育不良、劳心伤神、心阳耗损,使心肝肾不足,致睛珠形态异常为病;或因过近距离夜读,书写姿势不当,照明不足,使目络瘀阻,目失所养而致。

心阳不足:心主血脉,内寓君火,心阳衰弱,目窍失去温养,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6]。

脾虚气弱:脾主运化而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化源不足,影响升清输布。[6]

肝肾亏虚:肝藏血,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肾藏精,精生髓。久视伤目或过劳伤肾,髓海空虚,目失所养。[6]

患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后,所成焦点在视网膜之前,看远时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所以视力模糊。

4 能近怯远症的症状

能近怯远症患者一般患眼外观正常,视近物清晰,视远物则模糊[1]。高度近视者,眼珠较为突出,远视力显著减退,为了视物清晰,不得不移近所视目标,且常眯目视物;容易并发云雾移睛,甚至引起视衣脱离,以致严重损害视力[5]。

5 诊断要点

①远视力减退,针孔视力增加,近视力正常,且近点距离较近[4]。

②视力疲劳,见于近视度数较高者[4]。

③试戴凹球面透镜能增进视力[4]。

④散瞳后验光可确定诊断[4]。眼底检查可协助诊断[4]。

⑤排除假性近视[4]。

6 能近怯远症的治疗

目为可视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能视,若肝肾阴虚则视物昏花,能近怯远,伴失眠、健忘、腰酸、目干涩,舌红,脉细。

检查凡屈光度30D以下者为低度近视;60D以下者为中度近视;60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而病理性近视(用镜片矫正规力很难近正常者)除高度近视外,伴有飞蚊症、夜盲、弓形盲点。若合并高度散光,可出现双眼多视或单限复视。外观表现有假性眼球突出、角膜色素沉着和摆动性眼球霞颤等。

能近怯远症治宜滋养肝肾,益气明目,可用定志丸或驻景丸加减方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1]。

61 辨证治疗 611 心阳不足

近视·心阳虚证(myopia with heart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心阳不足,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面色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为常见症的近视证候[7]。

6111 症状

视近清楚,视远模糊,视力减退。全身无明显不适,或伴有心烦、失眠健忘、面色㿠白、心悸神疲、畏寒肢冷,舌淡,苔薄,脉弱[5][6][7]。

6112 证候分析

火在目而为神光,心阳不足,目失温煦,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故视近尚清,视远模糊。心主神明,神明不足,故有失眠健忘、心烦等症[6]。面色㿠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等皆心阳虚弱,气血不足的表现[5]。

6113 方药治疗 61131 治法

补心益气,安神定志[5]。

61132 方药

可用定志丸[备注]定志丸(《审视瑶函》):远志、菖蒲、党参、茯神。加减治疗:方中远志、石菖蒲性温,宁心安神定志,为主药;人参、白茯苓益气宁心安神;朱砂安心神。诸药组方,共呈补心益气,安神定志之功。 阳气虚甚者,可酌情选加黄芪、炙甘草、肉桂、当归等益气养血温阳。[5]

6114 针灸治疗

治法:温阳补心,安神明目[6]。

选穴:以手少阴心经、眼区穴位为主。取睛明、风池、心俞、膈俞、内关、神门穴。[6]

随证配穴:伴有心悸、怔忡者,加巨阙、郄门。兼有头痛者,加攒竹、上星。[6]

刺灸法:针用补法。心俞、膈俞针后施灸。[6]

方义:睛明为治眼疾的常用穴。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交会穴,补之以温经养血明目。心俞调补心血。膈俞为血之会穴,通经活血。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神门为手少阴经原穴,两穴安神补心。[6]

612 肝肾两虚

近视·肝肾两虚证(myopia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两虚,以视近怯远,眼前黑花渐生,全身可有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舌淡,脉细为常见症的近视证候[7]。

6121 症状

视近怯远,目视昏暗,眼前黑花渐生。全身可有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舌淡红,少苔,脉细[5][6][7]。

6122 证候分析

目为司视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能视。肝肾两虚,精血不足,神光衰微,以致光华不能远及,目视昏暗,故视近而不能视远。目窍失养,则黑花渐生。全身症见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苔少、脉细等皆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5][6]

6123 方药治疗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5]。

方药:可用杞菊地黄丸[备注]杞菊地黄丸(《医级》):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或加减驻景丸[备注]加减驻景丸(《银海精微》):车前子、当归(去尾)、熟地黄(洗)、五味子、枸杞子、楮实子(无翳不用)、川椒、菟丝子(酒煮焙)共为细末,蜜水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30丸。加减治疗:证偏肝肾阴虚者,宜用杞菊地黄丸滋养肝肾,益精明目。证属精血亏甚者,则宜用驻景丸补益肝肾,填精补血。若兼气不足者,可加党参。脾不健运者,酌加麦芽、陈皮。[5]

6124 针灸治疗 61241 方一

治法:滋补肝肾,补虚明目[6]。

选穴:以足少阴肾经、背俞穴和眼区穴位为主。取睛明、攒竹、肝俞、肾俞、太溪、光明穴。[6]

随证配穴:眩晕者,加风池。耳鸣、耳聋者,加听宫、听会。[6]

刺灸法:针用补法。除睛明、攒竹外,余穴针灸并用。[6]

方义:睛明、攒竹疏调局部经气。肝俞、肾俞调补肝肾经气。太溪为足少阴经原穴,滋补肾精。光明为足少阳胆经络穴,调补肝胆而明目。[6]

61242 方二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明目[8]。

选穴:睛明、攒竹、承泣、光明、风池、肝俞、肾俞[8]。

随证配穴:脾胃虚弱配四白、足三里、三阴交[8]。

方义:睛明、攒竹、承泣为治疗眼疾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有通经活络、养肝明目之功,肝俞、肾俞配光明可调补肝肾,益气明目[8]。

刺灸法:毫针刺,平补平泻,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8]。

613 脾虚气弱

近视·脾气虚证(myopia with spleen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虚气弱,以视近清晰,视远模糊,视疲劳,喜垂闭,或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为常见症的近视证候[7]。

6131 症状

视近清晰,视远模糊,目视疲劳,目喜垂闭,或伴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6][7]。

6132 证候分析

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清阳不布,故能近怯远而现诸症[6]。

6133 针灸治疗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明目[6]。

选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取承泣、四白、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穴。[6]

随证配穴:前额疼痛者,加头维、神庭。[6]

刺灸法:针用补法。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针灸并施。[6]

方义:承泣、四白属足阳明经穴,是治眼疾效穴。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调理脾胃,以助运化。[6]

62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近视眼有一定效果,尤以假性近视为佳,如因先天异常则非针刺适应症;

621 体针 6211 方一

常用下列四组穴位:承泣、翳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每天针刺一组,轮换取穴,10次为一疗程。[5]

6212 方二

取睛明、风池为主穴;配攒竹、四白[4]。睛明穴以30号毫针直刺10~15寸,得气即止;其他穴位用捻转手法,中等强度 ,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4]。

622 梅花针

①用梅花针叩打后颈部及眼区(眼眶周围),于颈椎两侧各叩三行,于眼眶上缘及下缘密叩3~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也可叩打背部俞穴。[5]

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配穴:风池、大椎、内关。于穴位08~12 cm直径范围内叩打20~50下。一般只用主穴,如效果不佳再酌情加用配穴。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以中等度 为宜。[5]

623 耳针 6231 方一

耳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可取目、目1、目2、肝、肾等穴,用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穴上,每日压迫2~3次,每次每穴压迫1分钟左右,两耳轮流使用[4]。

6232 方二

选穴:眼、肝、脾、肾、心

刺灸法: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治疗5次测视力表1次,观察视力改善程度。

624 皮肤针

选穴: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眼区周围

刺灸法: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用重叩法叩打5~10次,眼周围由内向外转圈轻叩3~5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63 配镜矫正视力

近视虽有上述疗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故医治后天形成的近视,还应注意消除造成近视的因素,纠正不良用眼习惯。至于先天性近视,治之尤难。[5]

7 能近怯远症的预防

对青少年要做预防近视的宣传教育工作[5]:

1.学习和工作环境照明要适度,光线不可太暗[5]。

2.阅读和书写时保持端正的姿势,眼与书本应保持30 cm左右的距离。切勿在卧床、走路或乘车时看书[5]。

3.加强身体锻炼,坚持做眼保健操[5]。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睛明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特异性 9 泪孔穴的定位 10 泪孔穴的取法 11 泪孔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泪孔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泪孔穴主治病症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泪孔穴的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泪孔穴研究进展 171 对眼压的影响 172 对判断中风偏瘫的影响 173 对视力的影响 174 对心律的影响 175 治疗近视眼 176 治疗电光性眼炎 177 治疗急性结膜炎 178 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179 治疗坐骨神经痛 1710 治疗急性腰扭伤 1711 治疗呃逆 1712 治疗功能性遗尿 1713 视神经萎缩 1714 角膜炎 1715 泪囊炎 1716 色觉障碍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泪孔 1 拼音

lèi kǒng

2 英文参考

Jīngmíng BL1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泪孔为经穴别名,即睛明穴[1]。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 睛明 汉语拼音 Jingming 罗马拼音 Chingming 美国英译名 Eye Bright 各

号 中国 BL1 日本 1 法

国 莫兰特氏 V1 富耶氏 V1 德国 B1 英国 B1 美国 BI1

睛明为经穴名(Jīngmíng BL1)[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2]。睛明穴是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阳蹻脉、阴蹻脉的交会穴[2]。睛即眼睛,明即明亮,此穴在眼区,有明目之功,故名睛明[2]。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夜盲,色盲,目视不明,目翳,眦痒等,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视神经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急性腰痛等。

4 睛明穴的别名

目内眦(《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泪孔(《针灸甲乙经》),泪空(《针灸聚英》),精明(《备急千金要方》)、泪腔[3]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眦痒痛,*肤白翳,睛明主之。

6 穴名解

睛即眼睛,明即明亮,此穴在眼区,有明目之功,故名睛明[2]。

睛,指眼睛,本穴在目内眦,黏膜组织上,近于睛,主治两目红肿、怕光羞明,一切目疾,有明目之效,故曰睛明。《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王冰注:“在明堂左右两目内也,以近于目眦,故曰精(睛)明。”

7 所属部位

面部[4]> 内眦[5]

8 特异性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阳蹻脉、阴蹻脉的交会穴[6]。

9 泪孔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睛明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7]。

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正坐或仰靠取穴[2]。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之内上方01寸处(《中国针灸学概要》)[8]。

睛明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睛明穴的位置

睛明穴的位置

睛明穴的位置(血管)

睛明穴的位置(肌肉)

10 泪孔穴的取法

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正坐或仰靠取穴[2]。

正坐仰靠或仰卧位,目内眦向外上方,近目眶内缘处取穴[9]。

11 泪孔穴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皮肤由三叉神经眼支的滑车上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血管有内眦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其深层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睑内侧韧带,使睑板固定于眶缘上。营养眼球外结构的动脉来自眼动脉的终末支之一的额动脉。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2]。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内直肌[10]。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和内眦动脉的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动眼神经分布,并有滑车上,下神经和动脉经过[10]。

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动眼神经和眼神经;并有内眦动、静脉通过,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8]。

12 泪孔穴的功效与作用

睛明穴有明目疏风的作用[2]。

睛明穴有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又是足太阳经与手太阳经、足阳明经、阴跷脉、阳跷脉的交会穴,阳明脉多气多血,阴跷脉、阳跷脉主眼睑的开合,故凡外感诸邪、内伤诸疾所导致的多种眼病,主要是慢性眼病,均可治疗[6]。

足太阳经脉循行于背腰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取睛明穴又可治疗腰部病证[6]。

13 泪孔穴主治病症

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夜盲,色盲,目视不明,目翳,眦痒等,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视神经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急性腰痛等。

睛明穴主治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目视不明、近视、夜盲、色盲、目翳[10]。

睛明穴在目内眦角,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之会,故治一切目病,对郁热之证最宜,对暴赤肿痛、眦痒、翳障亦效[3]。《针灸甲乙经》载:“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目眩,内眦赤痛…睛明主之。”

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等[2]。

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结膜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等[2]。

睛明穴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内外翳障,雀目,青盲,夜盲,色盲,近视,以及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炎等[8]。

五官科系统疾病:近视眼,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夜盲;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嘱病人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针沿眼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眼球及周围,出针时注意用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避免造成内出血。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眼眶边缘直刺03~05寸[10]。

直刺,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沿目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8]。

一般先嘱患者闭目,医者用手指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针尖沿目眶鼻骨边缘缓慢刺入,深05~10寸,忌作提插捻转等手法[2]。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固定,右手持针,于眼眶边缘和眼球之间缓慢刺入,直刺05~1寸,不宜大幅度提插和捻转,局部有酸胀感并扩散至眼球及周围;出针后要按压针孔片刻[9]。

注意:针刺睛明穴容易引起内出血,出针后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10]。出针时按压针孔1~2 min,以免内出血[9]。

睛明穴不可深刺,以免损伤眼部组织结构[9]。

142 灸法

睛明穴禁灸[2][10]。

不宜灸[10]。

15 泪孔穴的配伍

睛明配合谷、风池,有清热疏风的作用,主治结膜炎,目痒。

睛明配肝俞、光明,有调肝养血的作用,主治夜盲,色盲,近视,散光。

睛明配风池、四白,治疗近视[9]。

睛明配合谷、光明,治青光眼[9]。

睛明配太冲、肝俞,治夜盲[9]。

睛明配风池、太阳、攒竹、阳白,治目赤肿痛[9]。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目眩……眦痒痛,*肤白翳,睛明主之。

《针灸大成》: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盖此经多血少气,故目翳与赤痛从内眦起者,刺睛明、攒竹,以宣泄太阳之热。

《针灸大成》:主小儿疳照,大人气眼冷泪。

《医宗金鉴》:睛明、攒竹二穴,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目翳眦痒,雀目诸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攀睛,翳膜覆瞳子,恶风泪出,目内眦痒痛,小儿雀目疳眼,大人气眼冷泪,视物不明,大眦胬肉侵睛。

17 泪孔穴研究进展 171 对眼压的影响

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高眼压家兔模型用电针“睛明”的方法观察比较发现,治疗组的眼压最高值和最低值均低于对照组的眼压最高值和最低值。两组间眼压比较,除10 min时段外,其他各时段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针刺“睛明”对高眼压兔有明显的降低眼压作用[9]。

172 对判断中风偏瘫的影响

通过对中风偏瘫的患者进行治疗,针刺睛明后,观察发现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与针刺睛明出现的反应成正相关。因而用睛明针刺后出现的反应可判断中风偏瘫的预后情况[9]。

173 对视力的影响

针后可改善眼区的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新陈代谢;能抑制眼部炎症反应,促进充血和水肿的吸收和消失,从而起到消肿止痛和恢复视力的作用[9]。

174 对心律的影响

针刺睛明穴可使心律减慢[9]。

175 治疗近视眼

直刺睛明1~2寸,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3~5 d;基本治愈21例,占313%;显效25例,占373%;好转15例,占223%;无效6例,占91%。总有效率为913%。有效130只眼,占948%,无效7只眼[9]。

电梅花针叩刺睛明;针刺睛明,配合维生素B12或当归液,于肝俞、肾俞穴位注射;针刺睛明,配合眼保健操和视力训练等法,对近视均有较好疗效。

176 治疗电光性眼炎

以睛明为主,配太阳治疗电光性眼炎55例,常规针刺,睛明直刺02~05寸,太阳向后斜刺03~05寸,留针30 min,可做间断 ,结果均收到良好效果[9]。

177 治疗急性结膜炎

采用针刺睛明治疗急性结膜炎72例,取穴以睛明为主穴,配太阳、合谷,常规针刺,太阳可点刺出血,每日1次。经1~7次治疗后全部治愈[9]。

单刺睛明,治疗153例,有良好疗效。

178 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采用针刺睛明、球后、太阳、太溪、光明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50例100只眼,所取腧穴常规针刺,睛明、球后平补平泻,不留针;远端太阳、太溪、光明留针30 min,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显效16例,好转6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3%[9]。

179 治疗坐骨神经痛

采用针刺睛明、听官治疗坐骨神经痛52例,取同侧两穴,常规针刺,起初每日1次,3d后改为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经1~3个疗程治疗。痊愈31例,占596%;显效12例,占231%;好转8例,占154%;无效1例,占19%。总有效率为981%[9]。

取患侧睛明、听宫,刺后活动患肢,治疗52例有较好疗效。

1710 治疗急性腰扭伤

1次治愈15例,2次治愈9例,3次治愈4例,1次好转2例[9];

1711 治疗呃逆

采用深刺睛明治疗顽固性呃逆26例,睛明进针08~12寸,只宜轻度捻转而不宜提插,留针30 min,行针2次。结果:痊愈24例,显效2例,全部有效[9]。

1712 治疗功能性遗尿

针刺睛明穴,有较好疗效。

1713 视神经萎缩

针刺睛明,治疗30例,有较好疗效。

1714 角膜炎

据报道用激光照射睛明等穴及角膜病灶处,治疗66只眼,有较好疗效。

1715 泪囊炎

单刺睛明,治疗21例,有良好疗效。

1716 色觉障碍

精气神不足怎么补?

去做有氧运动吧!(我是打太极拳的,你有条件可以去打太极,太极拳主要就是锻炼精,气,神)有氧运动是最好的了。比如:步行、快走、慢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