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是如何发现的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5收藏

敦煌莫高窟是如何发现的呢?,第1张

莫高窟是中国文化重要遗产之一,也是非常经典的古文化,莫高窟开凿时间是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莫高窟在前秦开凿之后,后来国家逐渐将它开凿的更好。

莫高窟

但是直到元朝时莫高窟开始没落,很少有人再将它扩建,里面很多文物逐渐丢失,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再次将其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同莫高窟齐名的还有三大名窟,他们分别是: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吉石窟并称为四个名窟。

从莫高窟开凿的时间开始,历经了数个朝代,莫高窟不断的被修葺扩建,规模不断扩大。莫高窟有洞窟735个,窟内的壁画长达45万平方米、洞窟放有2415尊彩质泥塑,被世人赋予千佛洞之称。莫高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之所以有那么高的文化价值,不仅仅是因为它被开凿的时间早,还因为它有上千个洞窟,窟内有有数万长的壁画,还有几千个泥塑,是佛学的重要象征,而它更是经历了数个朝代的更替,所以它才有很高的历史文化意义,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从莫高窟开凿时间可以看出它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更是见证了数个历史朝代更替,更经过不断的改善和扩建,是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之一,更让后世人们知道它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向人们展现了中国经历的历史。

莫高窟开凿最早的是谁

中国甘肃省的敦煌市虽然现在只是个西北的边陲小城,但它曾经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而莫高窟的被发现,也让这座一度失落的小城,再次名扬天下。那么莫高窟开凿最早的是谁呢

敦煌莫高窟

要想了解莫高窟开凿最早的是谁,还要从莫高窟的被发现开始说起。莫高窟横跨在敦煌境内的鸣沙山和三危山之间。以丰富多样的佛像雕刻和精美的壁画,以及各种泥质彩塑享誉中外。莫高窟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莫高窟的佛像雕刻艺术和精美壁画,令无数人叹为观止而流连忘返。目前莫高窟现存佛像七百多个,壁画四万多平米,各种泥质彩塑数不胜数。莫高窟也在一九六一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对象,而在一九八七年,莫高窟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那么这样一个精美神奇的石刻建筑,是哪一个人最先雕刻建立的呢是谁开凿最早呢

据史料记载和诸多学者专家考证,目前一致确认,他是一名僧人,名叫乐尊。在前秦建元二年,乐尊云游天下,经过鸣沙山,忽然看见有金光闪耀,好像万佛降临,于是他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之后不断开凿,后经过几个世代人的不断开凿兴建,成为了现今的规模。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敦煌必将引起更多人关注的目光。莫高窟也一定会成为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欣赏参观。

莫高窟开凿的历史背景

提起敦煌莫高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也是中国重要文化遗产之一,那么莫高窟开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

莫高窟

莫高窟开凿的时间是前秦十六国时期,根据历史上《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书中记载,曾经有位僧人经过这座山,猛然发现有一处金光闪耀,好像有几万个佛者,于是就在那处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后来又有一个名叫法良的禅师也来到这个地方建洞修禅,并把这开凿的洞窟叫做为“漠高窟”,因为这处洞窟在沙漠的高处才得此名的。后来又因为世人把“漠”与“莫”通用,所以便改名为莫高窟。

到了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们都非常推崇佛教,因此莫高窟的扩建得到很多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到了隋唐的时候,当时的丝绸之路非常繁荣,而莫高窟也得到了更高的兴盛,直到武则天时洞窟已经达到了千余个。但是安史之乱后,莫高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有逐渐衰落的趋势,在当时主要重新修葺被损坏的洞窟为主,得到扩建的极少。元代以后敦煌莫高窟被停止扩建洞窟,逐渐冷落荒废。一直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将沙州改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才又开始被人们注意,再次得到扩建。

从莫高窟开凿的历史背景中可以看出,莫高窟经历了数个朝代,在每个朝代都得到了不同的对待,但主要还是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莫高窟开凿在什么地方

据史料记载,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还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以及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的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也就是公元336年。南北长1680米,连接着宕泉和祁连山支脉。那么莫高窟开凿在什么地方呢

莫高窟

资料记载莫高窟开凿在敦煌城的东南方向25公里之外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传说僧人乐尊路过此处,看见金光大胜,有如佛光,于是灵感大发,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佛窟。在佛家,修建佛洞可以获得无限功德,因此,在乐尊之后,又有很多僧众来这里修建佛洞,认为没有比这更高的功德了。原本大家称为“漠高窟”,因为莫与漠为通假字,于是便改称为“莫高窟”。

那么莫高窟为什么开凿在这个地方呢原因很简单,莫高窟开凿在神秘的河西走廊,丝绸古道上。这里文化复杂,有着西域的神秘,也有着中原的淳朴。古时是内地与西域的重要连接处,更是中国与亚欧的贸易关口。佛家人认为,在印度,是释加摩尼成佛的地方,因此这里还是佛家弟子追寻真道的必经之路。

古时这里并不繁华,而是有大片的黄沙。或许正是美丽干净的黄沙才征服了来这里的僧侣,平静的黄沙让风带动舞出美丽的韵律,让僧侣们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和佛教财富。莫高窟的开凿十分艰辛,因为有许多的壁画和佛像被风化,所以为了保存想象和智慧,只能小心翼翼。现在,敦煌莫高窟已经成为了文化遗产,并且免费为游客开放,让各国游客体会到敦煌莫高窟的魅力。

我们现在讲,敦煌的石窟的遗物,主要是指:莫高窟、榆林窟、东西千佛洞、五个庙石窟。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榆林窟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千米处,属于敦煌研究院管辖之内。五个庙石窟位于莫高窟正南约100公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西北20公里的党河西岸边峭壁上。

千佛洞是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拉稍寺西北约一公里的天然岩洞,是武山水帘洞石窟群所包括的显圣池、拉稍寺、千佛洞、水帘洞、三清洞5处名胜景观之一,坐落在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钟楼山峡谷中,因壁画千佛而得名。

敦煌介绍:

敦煌,甘肃省县级市,由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介于北纬39°40′—41°40′,东经92°13′—95°30′之间,总面积267万平方千米。下辖9个镇。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为甘肃省四大绿洲之一。自2100多年前汉武帝“据两关、列四郡”起,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中西交通中转站和西域门户。

曾有“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景,更有《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天宝年间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的辉煌。

-敦煌

1 诗句关于莫高窟的故事与传说

诗句关于莫高窟的故事与传说 1关于莫高窟的传说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大泉沟东岸,介于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南北长约1610多米。

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天黄沙,贯通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古丝绸之路上。 据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

传说有个叫乐尊的和尚云游到此,忽然看到东边的三危山金光闪闪,迎着夕阳,仿佛有成千上万的佛在金光中显现,便认为这里是佛家圣地,遂募钱开凿了第一个石窟。消息传开,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旅、官员纷纷在此修建佛窟,祈求路途平安。

到了唐代已有窟龛1000多个。五代、宋、西夏、元又不断修建。

以后虽经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仍保留了各代石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唐、宋木构建筑5座,是世界上历史最久、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化艺术宝库。

如果把各个洞窟中的壁画连接起来,可以组成一条高1米,长225公里的瑰丽的画廊;如果把藏经洞里的经卷、文书、绢画连同莫高窟其它所有的珍贵文物放在一起来研究,就是一门浩瀚的“敦煌学”。 现编为17窟的“藏经洞”,是莫高窟的精华所在。

这里藏有从西凉建初元年到北宋至道元年,近10个朝代,500多年的经卷、古籍、文书、绣画、铜象等4万多件。文字有汉、藏、梵、于阗、龟兹、粟特、突阙等;书类有手抄本、雕板印刷本、拓本等。

这些稀世罕见的珍品,不仅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漏、校勘有很大的价值,而且为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学、民族历史、对外交流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莫高窟最壮丽的是壁画艺术。

壁画虽经历千百年的风沙侵蚀,但仍色彩鲜艳、线描清晰。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有飞天、伎乐、菩萨、仙女等,直乃“天衣飞扬,满墙风动”。

壁画内容除佛经故事、本生故事、佛教史迹、神怪传说、帝王生活、装饰图案等外,还有大量的民风民俗画面。如狩猎、耕作、打鱼、收割、推磨、舂米、盖房等生产风俗画面;婚丧、嫁娶、旅行、行医、剃度、洒扫等生活风俗图景;车船、梨担、连枷、纺车、织机等交通和生产工具的形象描绘;有学校、酒肆、屠房、旅店、集市等场所的风俗场面;有亭台、楼阁、宫殿、塔寺、院落、桥梁等建筑图样;还有音乐、舞蹈、杂技、节庆等娱乐活动的生动写照,真是一部古敦煌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

2关于敦煌莫高窟的神话传说 或者 故事 请告诉我 谢谢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开凿在鸣吵山东麓继崖上。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僔者行至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盟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中国石窟艺术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

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是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救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已救人等。

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样、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塑像。第148窟主尊涅磐像是莫高窟最大的一组彩塑群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宋代起步入衰退。

交通 乘火车至柳园站转乘汽车到敦煌即可。

食宿 敦煌宾馆(敦煌东大街)。

特产 八宝密食、密三刀、驼掌等。

3关于莫高窟的传说

传说传说中公元336年的某一天,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云游四方到了此地,已是黄昏时分,却只见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金光灿烂,似有千佛在跃动。

他跪下来,发下宏愿,从今以后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 在漫天黄沙的莫高窟入口中,埋藏着佛教的珍贵典籍,任何得到此典籍的人都有可能一步登天,成为超脱六道轮回的存在。

虽然这个传说不知道是真假,但是却引来了邪魔外道的觊觎。 赤蛇蝎:据说是全无心性的生物,每日里只为寻找更多一点的水分而在沙漠中游走。

人类的血液就是它的最爱。 雷族后裔:他本有机会继承祖先的事业,成为天界高高在上的神祗。

但对于力量的疯狂追逐令他最终堕落。于是人们便在莫高窟见到他不停地寻觅,希望用神奇的典籍来重返天界。

黑蛇蝎:似乎是赤蛇蝎的亲族,不过与赤蛇蝎不同的是它们在大量吸吮人类的血液后开始变得有智慧起来,当然也更加冷酷无情。 鬼面蝠虎:它们拥有厉鬼一般可怖的面孔,两臂之间力大无穷,可以轻易撕开人的身体。

它们出现在这里并不为宝藏,只是对寻宝人的身体有着饕餮对美食一样的喜好。 飞天沙盗:这是一群来自异域的寻宝者,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宝物的消息,也不愿意信任任何伙伴,只是自己孤独地寻找。

他们的妒忌心令他们对于一切有可能先他们一步拿走宝物的人憎恨无比。

4敦煌莫高窟的风光、故事、传说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由于当时动荡的社会以及腐败的明清政府,加上道士王圆箓的疏于管理,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故事 敦煌壁画《鹿王本生》古代,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波斯商人的骆驼队因遇风沙袭击而迷路,忽然出现一头九色神鹿给他们指点方向。九色鹿回到林中,听见有人呼救。原来一个弄蛇人在采药时不慎落水。九色鹿忙将他驮上石岸。弄蛇人感恩不尽,九色鹿只求他别将遇见它的事告诉别人,弄蛇人连连答应,还对天起誓。波斯商人到了古国皇宫,与国王谈起沙漠中的奇遇,谁知王后听了,执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国王无奈,张贴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给予重赏。弄蛇人见利忘义,向国王告密,并设计将九色鹿引入包围圈。当他假装再次落水,神鹿闻声赶来救他时,守候的武士们就万箭齐发。谁知九色鹿发出神光,利箭都被化为灰烬。九色鹿向国王揭露弄蛇人忘恩负义的丑恶行为,国王深为不安。弄蛇人吓得胆颤心惊,连连后退,跌进深潭淹死,恶人终究得到应有的惩罚。

5关于莫高窟的传说

传说传说中公元336年的某一天,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云游四方到了此地,已是黄昏时分,却只见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金光灿烂,似有千佛在跃动。他跪下来,发下宏愿,从今以后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

在漫天黄沙的莫高窟入口中,埋藏着佛教的珍贵典籍,任何得到此典籍的人都有可能一步登天,成为超脱六道轮回的存在。虽然这个传说不知道是真假,但是却引来了邪魔外道的觊觎。

赤蛇蝎:据说是全无心性的生物,每日里只为寻找更多一点的水分而在沙漠中游走。人类的血液就是它的最爱。

雷族后裔:他本有机会继承祖先的事业,成为天界高高在上的神祗。但对于力量的疯狂追逐令他最终堕落。于是人们便在莫高窟见到他不停地寻觅,希望用神奇的典籍来重返天界。

黑蛇蝎:似乎是赤蛇蝎的亲族,不过与赤蛇蝎不同的是它们在大量吸吮人类的血液后开始变得有智慧起来,当然也更加冷酷无情。

鬼面蝠虎:它们拥有厉鬼一般可怖的面孔,两臂之间力大无穷,可以轻易撕开人的身体。它们出现在这里并不为宝藏,只是对寻宝人的身体有着饕餮对美食一样的喜好。

飞天沙盗:这是一群来自异域的寻宝者,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宝物的消息,也不愿意信任任何伙伴,只是自己孤独地寻找。他们的妒忌心令他们对于一切有可能先他们一步拿走宝物的人憎恨无比。

6关于敦煌莫高窟的诗句

《释敦煌》

在那河西走廊的丝绸古路,

蓝天白云飘过的沙洲,

有一颗明珠历尽沧桑,

敦煌的莫高窟神采飞扬。

我用辞海的字句也无法描述他璀璨的星光。

我不愿意走近你风动的壁墙,

怕我呼出的浊气污染了你天衣舞裳。

我感叹我敬仰,

把艺术融进每寸墙壁的巨匠,

把灵魂融进艺术的巨匠,

铸就了传世的敦煌,他们的功绩万古流芳。

历史岁月的悲长,痛彻骨髓的伤,

被强盗掠夺破坏的艺术,鲜血在流淌。

飘零在强盗博物馆里的瑰宝,

都印着华夏思想的源远流长,

如果我能我愿意穿越到曾经的辉煌,

站在鸣沙山上,手握刀枪,

所有的掠夺,我愿意用躯体阻挡。

这是狭隘的想,

难道你没有发现强盗也变了模样,

用礼貌语问候东方,

这是华夏艺术的力量,

涤荡洗净强盗丑陋的狂妄。

无论飘零到哪里的一件艺术,

任何一个角落或天堂,

都展示华夏民族的博爱光芒。

敦煌!在华夏辉煌!在世界辉煌!永远的敦煌!!

7关于敦煌莫高窟的小故事

樊锦诗:敦煌女儿

她守护敦煌已四十多年,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她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却无愧于敦煌。季羡林先生说,她为敦煌牺牲了一辈子,功德无量。

1963年,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的樊锦诗,被时任敦煌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点名要到了敦煌。25岁的她,告别了恋人,抱着干3年就走的念头,来到了西北荒漠,住进莫高窟旁边的一座破庙。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敦煌,她一头扎进洞窟,先后牵头完成了莫高窟北朝、隋以及唐代早期分期断代的研究,开创了敦煌石窟考古的新天地。

灿若星河的敦煌艺术让她如痴如醉,敦煌遗产的保护也需要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但樊锦诗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67年,樊锦诗与大学时的恋人彭金章结了婚,当时彭金章已在武汉大学筹建考古专业。虽然成了家,他们却过着劳燕分飞的日子。1968年,樊锦诗分娩在即,却因工作需要不能离开敦煌,当彭金章挑着扁担一路换车、到了敦煌,看到的却是光着屁股的婴儿,身上连点儿布条也没有。樊锦诗看到连孩子衣服都带来了的丈夫,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此后,樊锦诗一家4口,长年分散居住在4个地方。夫妻不能团聚,母子难以相见。樊锦诗曾经想过:为家为孩子,应该离开敦煌。然而敦煌对于她已经是一块磁石,很难割舍了。一句舍不得,让这个江南弱女子抛家离舍,独自一人在敦煌工作了23年。

1998年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后,她顶住各方压力,使有关部门放弃了了将敦煌上市的念头;她研究游客承载量,希望在满足游客需要和文物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她不遗余力引进人才,使地处戈壁荒漠的敦煌研究院拥有的博士生在全国文物保护界位列第一;她创造性地提出了数字化敦煌的概念,要真实、完整、可持续地将敦煌传给子子孙孙。她说,世界上只有一个敦煌,保护不好她,我们都是历史的罪人。

8谁能告诉我关于敦煌莫高窟的故事与文化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共有石窟600余个,敦煌艺术是佛教题材的艺术。

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彩塑近三千身,内容非常丰富。敦煌石窟艺术是产生和积存在敦煌的多门类的艺术综合体,它包括了敦煌建筑、敦煌壁画和敦煌彩塑。

以莫高窟为中心的敦煌石窟,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我国的民族艺术瑰宝,它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稀世之珍,为我国的民族艺术珍宝和人类文化遗产的明珠。

敦煌莫高窟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

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 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敦煌石窟的建筑尤以莫高窟保存的五座唐宋木构窟檐为稀世之珍和一些宋元土木古塔;壁画中也出现不少代表时代的古建筑图样,可说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不可缺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研究历史和艺术的价值。

莫高窟的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石窟形制呈现不同的特色,主要有5种:1禅窟(即僧房)。2塔庙窟(即中心窟)。

3殿堂窟。4佛坛窟。

5大佛窟(及涅盘窟)。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与莫高窟隔河相望。

主体建筑为二层平顶楼房,该建筑约一半隐蔽在丘陵中,外部只露出上层窗户及宽阔的屋檐。与莫高窟的环境相协调。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分为佛像画、经变画、民族传统神话题材、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画、故事画和山水画。

敦煌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9关于敦煌莫高窟的神话传说 或者 故事 请告诉我 谢谢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开凿在鸣吵山东麓继崖上。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僔者行至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盟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中国石窟艺术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

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是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

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

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救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已救人等。

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样、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

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

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塑像。第148窟主尊涅磐像是莫高窟最大的一组彩塑群像。

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宋代起步入衰退。

交通 乘火车至柳园站转乘汽车到敦煌即可。食宿 敦煌宾馆(敦煌东大街)。

特产 八宝密食、密三刀、驼掌等。

10敦煌莫高窟的传说

你好, 一千六百多年前,有和尚师徒三人,欲往西天寻觅极乐世界,那天傍晚行至敦煌,宿营前,师傅请俩徒弟出去化缘。两人一东一西,各走一方。

向西的和尚法名乐樽,走到一处,见风景极美——朗朗大漠上,有一条蜿蜒小溪潺潺流过,溪北是戈壁无边,黄沙迷漫,寸草不生,荒凉凄厉;溪南是一条延绵无尽的低矮山脉,山脚下白杨成林,绿草茵茵,百鸟争鸣,生机勃勃。乐樽面对美景,感叹唏唏,乐而忘返,时辰一久,略感疲倦,便坐地小憩。突然,一道金光闪过,晃得乐樽困意全消,站起睁大双眼,只见金光出自溪南的山脉,而且不止一道,赤橙黄绿青蓝紫,由山顶发出,射向天空,一阵又一阵,照得天际流光溢彩,照得云朵五光十色,照得大漠瑞气升腾,照得乐樽满面彤红。乐樽原本就悟性极高修行极深,见此情景,顿然感悟,泓静的出家人之心也忍不住激情迸发,一阵狂奔至师傅跟前,高呼:“找到了!找到了!”。师傅面露会意笑容,也不问什么,轻声而郑重地对乐樽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于是,不久,第一个洞窟便在发光山脉面溪的山坡上诞生了。很快又有了第二个、第三个、……乐樽一心一意化缘建窟,造神供佛,将自己的才情、志趣、寄托、期盼,全都融入到大漠上这个山脉之中,洞窟之内。

从此,乐樽的奇遇广为转播,乐樽的佛洞更是引来无数商贾僧侣,文官武仕的极大关注,纷纷前来观摩朝拜,其中不乏出钱出力出策者,使之愈发规模宏大,灵气聚集。

乐樽之后,筑窟之风更是经久不衰,一浪高过一浪,一朝胜似一朝。高峰时,洞窟逾千。至今历一千六百余年,期间虽经时光磨难,战乱摧残,仍保有完整的洞窟492个,里面珍藏着历史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还有唐宋木构建筑五座。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集佛教艺术、建筑、彩塑、壁画之大成的旷世奇葩。

莫高窟之辉煌顶峰虽不在乐樽之时,但所有后来者均公认:乐樽的人品修行最高,所有后人,莫高与彼。为表对乐樽的崇敬之意,便将此处命名为“莫高窟”。这便是莫高窟有趣的传说之一。

“王道士出卖敦煌文物后,受到了当地百姓的谴责,最后精神失常,但也有人说其装疯卖傻。最终他还是成为了盗卖敦煌宝藏的历史罪人。”

我们对于王道士的行为,很多的人他们的认识都仅仅局限在《道士塔》和各种没有根据的传说。他们都不清楚王道士的经历和事件事件的前因后果,只是人云亦云的胡说八道一通。

王圆箓道士变卖莫高窟文物的事件是真实发生的,《敦煌学十八讲》一书中已经详细地加以讲述了。而《敦煌学十八讲》的作者对王箓道士变卖莫高窟文物这件事的定义是王道士是盗卖敦煌宝藏的历史罪人。这个定义是比较中肯的,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出生于湖北麻城的道士王圆箓,先在肃州(今酒泉)当兵,在部队当兵退伍后,在酒泉出家当了道士。这个道士可不是一个善茬,是个惹事生非的主。在酒泉当了几年的道士后,王圆箓离开师傅云游四方,大有天下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境况。

云游四方的道士王圆箓,于公元1899年到达敦煌莫高窟。请大家注意的一点是王道士是以道士的形象出现在莫高窟的佛殿,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离奇的事情,当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莫高窟的部分佛像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已经比较破落了。王道士不顾道士身份留在这里,奔波劝募,义务修缮清理早已荒废破落的千佛洞。

让人觉得又荒唐又痛心的是,王道士所谓的修缮工作,竟然是将莫高窟中破败的佛像打碎成碎片,重塑为毫无艺术价值道家神像,然后罪大恶极地将带有壁画的隔墙打通。由此处可以看出,所谓王道士对敦煌石窟的所谓修缮,不过是对洞窟中原有的造像、壁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斯坦因、伯希和、日本大谷探险队、俄国奥登堡考察团、美国人华尔纳纷纷从王道士手上买到过许多莫高窟文物。见过洋和尚的王道士,胃口大了,故而提前将敦煌文物中的一部分精品扣留了下了。

王道士卖敦煌文物可谓敲骨吸髓,1925年华尔纳到达敦煌后,被王道士告知敦煌文书早已一空。而华尔纳意在壁画,利欲熏心的王道士在收了华尔纳的礼物后,这个卖国贼居然允许其剥离洞中壁画和搬走泥塑。

王道士出卖敦煌文物后,受到了当地百姓的谴责,最后精神失常,但也有人说其装疯卖傻。最终他还是成为了盗卖敦煌宝藏的历史罪人。

敦煌莫高窟是如何发现的呢?

莫高窟是中国文化重要遗产之一,也是非常经典的古文化,莫高窟开凿时间是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莫高窟在前秦开凿之后,后来国家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